剖析长三角地区五大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合集下载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
02 市场互通
推动长三角地区与外部市场互通互联,实现 更大发展空间
03
政策成效
激发活力
政策支持使得长 三角地区企业活
力充沛
推动创新
金融支持促进了 长三角地区创新
创业
加速发展
合作机制加速了 长三角地区产业
发展进程
未来展望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势 头强劲,2024年有 望成为全球经济增长 引擎,政策支持和合 作机制将继续发挥重 要作用。
面对未来发展,长三角地区仍面临一些挑战,如 产业升级压力、生态环保问题等。但也充满机会, 通过政策引导、合作协作,长三角地区有望迎来 更加繁荣的发展局面。
感谢观看
THANKS
02 传统产业升级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附加值
03 科技创新推动
加大科研投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 03
第3章 政策支持和合作机制
政府政策支持
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 扶持长三角一体化发 展的政策,如税收优 惠、土地政策等。政 策导向明确,为长三 角地区企业发展提供 有力支持。
跨地区合作机制
跨地区协作
打造高水平一体 化发展示范区
总结成就
经济实力提升
长三角地区取得显著成就 影响力逐步扩大
积极进展
政策支持明显 产业升级效果显著
新动力注入
技术创新推动发展 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力量

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一、地理优势促进长江三角洲经济迅速发展

长江三角洲地处中国东部沿海,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其地理位置优越,毗邻上海,与中国内外重要港口遥相呼应,构成了

中国最重要的经济走廊之一。长江三角洲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

土地资源,使得农业、渔业等传统产业得以蓬勃发展。同时,区域内

还聚集了众多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全球产业链的重要

节点,吸引了大量资金和人才的汇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崛起

长江三角洲地区在过去几十年中,发展了一大批制造业企业。这些企

业涵盖了钢铁、汽车、化工、船舶等多个领域,产品品质好、技术先进,出口量居全国前列。同时,长江三角洲地区还高度重视现代服务

业的发展,包括金融、信息技术、商贸物流、科技研发等领域。上海

的金融中心地位和长三角地区整体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推动了现代

服务业的繁荣。现代服务业的崛起为长江三角洲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

了动力。

三、创新驱动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直致力于推动创新发展,不断加大科研力度和知识

产权保护力度。一系列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该地区落地生根,为技术

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高新技术

企业不断涌现,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保

持了竞争优势。

四、城乡一体化助力农业现代化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通过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

和农村城市化进程,农业的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释放。农业机械化、

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特征

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特征

着 ~ 批 铁 路 客 专 项 目建 成 , 长 三 角 地 区 将 进 入 高 铁 时

城 市 发 展 面 临 新转 型
代 ,陆 上 交 通 将 进 入 “ 速 3 0公 里 ”时 代 。 据 初 步 测 时 0
算 , 铁 建 成后 , 州 至 上 海最 快 仅 需 3 高 杭 8分 钟 , 宁 波 到 2 6分 钟 , 金 华 1个 小 时 , 温 州 1 多 小 时 。受 此 影 到 到 个 响 , 三 角 地 区 同 城 化 效 应 将 更 为 明 显 , 市 形 态 将 呈 长 城
上 海 为 核 心 , 沪 宁 和 沿 沪 杭 甬 线 等 为 发 展 带 的 “ 核 沿 一
九 带 ” 间格 局 , 确 构 建 以 上 海 为 核 心 大 都 市 , 京 、 空 明 南
苏 州 、 锡 、 州 、 波 为 区 域 性 中 心 城 市 , 括 其 他 重 无 杭 宁 包
要 城 市 、 小 城 镇 的 “ 核 五 中 心 多 点 ” 镇 体 系 , 辅 中 一 城 并
助 配 套 建 设 跨 行 政 区 域 的 重 大 基 础 设 施 , 这 将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推 动 长 三 角 区 域 内 各 城 市 “同 城 化 ”进 程 ,对 整
城 镇 体 系 是 在 一 定 区 域 范 围 内 , 以 中 心 城 市 为 核

【发展】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

【发展】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

【发展】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

汇报人:

2023-12-21

•引言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目录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01引言

主题介绍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长三角地

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

一,涵盖了上海、江苏、浙江和

安徽三省一市。本文将探讨长三

角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

挑战和未来趋势。

经济发展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以及完善的交通和物流体系。

地理位置

长三角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拥有得天独厚

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城市群发展

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为支撑的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相互协作、

优势互补,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

经济快速发展。

长三角地区概述

02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国内领先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其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均居全国前列。

产业发达

长三角地区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

强大的产业集群,涵盖了制造业、

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等多个领域。

开放创新

长三角地区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

和创新型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

国内外投资和技术创新。

总体经济状况

制造业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涵盖了汽车、机械、电子、纺织等多个领域。服务业

长三角地区的服务业发展迅速,

包括金融、物流、旅游、文化等

多个领域。

高科技产业

长三角地区的高科技产业发展迅

速,包括人工智能、生物医药、

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主要产业分布

03

02

01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之间形成了协同发展的格局,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区域经济学-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区域经济学-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区域经济学-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发

展趋势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专业:经济学姓名:000 学号: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发展演变、差异与竞争的阐述,来说明提升服务产业集群竞争力已是当前长三角都市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长三角都市圈产业结构竞合比较优势差别化竞争。

长三角都市圈的形成既有历史的路径依赖,又有现实的发展特征。目前,江苏、浙江与上海的产业联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江、浙两省已取代上海成为全国工业产品的生产基地。上海在传统产业上已不具有往日的竞争优势,一些支柱产业,如钢铁等产业的竞争优势日益减弱。江、浙两省已不再满足于仅向上海取得原材料、市场、传统技术等的支持,而是期望得到高新技术、信息、资本市场、国际市场、物流等方面的服务,期望上海能提供更宽广领域、更高层次的服务。基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功能建设的需要,上海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逐渐凸显出来。

一、长三角都市圈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现状及态势

(一)长三角都市圈产业结构演变

三次产业结构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分配结构及其经济发展的进程与水平。伴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其产业结构发生着显着变化:

1、上海的产业结构自1978年起,始终是第二产业产值大于第三产

业,第三产业产值大于第一产业,总体趋势是第二产业比例在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比例在持续上升。上海在1999年就实现了三次产业结构的转

变,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从1979年的19%上升到2003年的%,上升幅度达到250%;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从1979年的22%上升到2000年的

【发展】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

【发展】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

【发展】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长三角地区是指中国东部的一个地理区域,包括上海、江苏、浙江

三个省份,以及安徽的部分地区。这一地区拥有较为发达的经济基础

和人口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本文将从区域协同发展、创新驱动和对外开放三个方面,探讨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现状

和前景。

一、区域协同发展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区域协同发展是实

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加强了区域合作,通过建设综合性交通网络、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现了城市之间

的密切联系和资源共享。例如,沪苏浙皖四省市在交通、产业、人才

等方面进行合作,形成了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推动了长三角地区共同

繁荣。此外,长三角地区还积极探索跨省市的统筹发展机制,推动优

势互补、协同创新,不断提升整体经济实力。

二、创新驱动

创新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长三角地区集聚了众多高

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近年来,长三角地区

不断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在科技创新方面,长三角地区推动了“科技创新2030”和“双创”等政策,鼓励企业和科研

机构加强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长三角地区还积

极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如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杭州互联网创新创业

基地等,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

三、对外开放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之一,具有重要的国际交流和合

作地位。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强与国际高

水平经济体的联系,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例如,上

2024年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分析现状

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分析现状

1. 引言

长三角经济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由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组成。该地区具有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以及全球一流的港口、金融和科技中心。在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将对长三角经济区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2. 可比性分析

长三角经济区市场的可比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规模、产业结构和竞争环境。

2.1 规模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长三角经济区市场的总体规模庞大。2019年,该区域的人口总数超过2000万,GDP总量接近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上海市以其卓越的经济实力成为长三角经济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2.2 产业结构分析

长三角经济区市场的产业结构多元化且具有互补性。制造业是该区域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包括汽车、机械、电子等行业。与此同时,该区域的现代服务业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金融、科技和物流领域。

2.3 竞争环境分析

长三角经济区市场的竞争环境相对激烈。该区域汇聚了大量的企业,竞争压力较大。同时,该区域的交通和物流发达,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和营销环境。

3. 市场细分

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可以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细分。

3.1 地理细分

根据地理位置,长三角经济区可以分为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三个主要市场。不同地区的市场特点和发展趋势存在差异。

3.2 产业细分

根据产业的不同,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可以细分为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等多个子市场。这些市场在规模、竞争程度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差异。

4. 发展趋势

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在未来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4.1 区域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将进一步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强市场间的合作与交流。这将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非均衡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非均衡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非均衡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由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份组成,拥

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长三角

地区的发展并非完全均衡,区域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对长三角地区区域经

济非均衡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经济发展不平衡

长三角地区包含了上海这样的全国经济中心,以及江苏、浙江两个经济大省,这三个

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都相当高,但是它们之间的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上海经济总

量巨大,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而江苏、浙江两省的经济增速虽也较快,但总量与上海相比

还是有较大差距,同时地区发展也不够均衡。

2、城乡发展不平衡

长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发展较为迅速,而乡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农村

经济及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也是该地区经济发

展不均衡的重要表现。

3、产业结构不平衡

长三角地区的产业体系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上,而且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分布不

均衡现象,上海主要以服务业为主,制造业相对薄弱,而江苏、浙江两省则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相对薄弱。这种产业结构的不平衡也是造成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

一。

1、历史遗留问题

长三角地区历史上一直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成

为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而且,上海、江苏、浙江在国际贸易、金融等方面都拥有很

大的优势,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了该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2、政策导向不明

长三角地区由于历史人文、地理等各方面原因,其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政府在

五大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概况

五大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概况

五大重点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概况一、新能源

(一)产业现状

新能源(NE)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2013年底,全国水电装机将达到 2.78亿千瓦,增长约11.6%,占发电总装机比重为22.5%。2013年,全国累计新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3595万千瓦,是去年同期的2倍,占新增发电装机57.1%,占比比去年同期提高19.5个百分点。在水电的整体规划布局上,西部地区常规水电装机规模达到9500万千瓦,占全国的55%,开发程度为21.5%,其中水能资源量丰富的某某、某某水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700万千瓦和700万千瓦,开发程度分别为22.5%和17%;中部地区常规水电装机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占全国的30%,开发程度达到68%;东部地区装机规模达到2500万千瓦,占全国的15%。国家能源局统计,到2020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可能达到9.5亿千瓦左右,其中水电2.46亿千瓦(含抽水蓄能2600万千瓦),煤电5.62亿千瓦,核电4000万千瓦,气电60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4100万千瓦。在“十二五”期间,中国每年水电新开工规模将为2000万千瓦,5年达1亿千瓦,2020

年全国水电将实现3.5亿千瓦的装机,能源供应结构将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

中国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利用前景广阔。目前,中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我国拥有较为成熟的太阳能产品: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10年年底,全国太阳能发电总装机达到6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倍。太阳能热水器总面积1.8亿平方米,增长24%。根据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国将以发展绿色能源为重点,希望为太阳能企业提供更稳定的市场环境。预计到2015年全国光伏装机目标可望达到1000万千瓦,2020年可望达到2000万千瓦,据此我国太阳能产业前景一片光明。

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情况和产业布局

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情况和产业布局

一、长三角招商地图

研究方法:基于产业转移是目前我国产业的主要趋势,我们将研究长三角五大一、二线城市即: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宁波哪些产业面临转移出去,这些产业都分布在该城市哪些区域(园区),作为这个城市产业地产商未来做异地产业地产项目的招商客户地图。

同时我们结合了工信部发布的《2017年长江经济带五大产业集群及产业转移指南》,指南指出长江经济带将重点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等世界级制造业集群,构建“一轴一带、五圈五群”产业发展格局。指南里列出了各地区承接五大产业集群转移的主要载体及优先承接方向。

1.上海产业地产招商地图

据上海统计局发布的上海产业转移情况介绍,上海外移产业逐渐呈现分化趋势,并对应两种截然不同的转移方式。从转移类型上看,上海对外转移项目逐渐分化出两种不同类型,一类是集中在具备空间布局能力、自主创新实力、价值链延伸要求的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行业或企业,以汽车、精品钢材等行业为

代表;

而另一类则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环境损耗型产业,以电子信息制造业、纺织业、小钢铁、小化工、铅蓄电池等行业为代表。上海对外产业转移的行业有:电子信息、汽车和钢铁,以及政府推动“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产业项目淘汰或转移:金属加工制品和四大工艺、传统机械、纺织印染和服装、化工和危化。

上海产业地产招商地图▼

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搜集整理

2.南京的产业地产招商地图

近年来,南京陆续出台了“江南绕城公路以内工业生产企业全部退出”“四大片区区域工业项目限批”“化工类项目投资不低于2亿元且全部进入南京化工园”等严格的项目准入政策,并重点推进了高世代液晶面板、中新科技岛等产业转型项目,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2023年长三角经济区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2023年长三角经济区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2023年长三角经济区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长三角经济区是中国重要的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之一,由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市组成。该区域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和卓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投资者前来发展。本报告对长三角经济区的行业市场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了解该地区的经济状况和行业特点。

一、长三角经济区的宏观经济状况

长三角经济区是中国最具活力和辐射力的经济发展区域之一。该区域的GDP总量在

全国范围内居前,占全国GDP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长三角地区也是中国领先的制

造业基地和国际贸易中心,对全国经济的贡献率非常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长三角地区的GDP总量达到21.1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其中上海市的GDP总量达到3.87万亿元,江苏省和浙江省分别达到

9.73万亿元和7.54万亿元。长三角经济区的GDP增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显示

了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长三角地区的人均收入也较高,2019年达到了7.96万人民币,接近国家平均水平。此外,该地区的消费水平也较高,对各类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大。

二、长三角经济区的主要行业

1. 制造业

长三角经济区是中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拥有完善的产业链条和丰富的人力资源。该地区的制造业涵盖了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化工等多个领域。

机械制造业是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制造业之一,主要集中在苏浙沪三省市。该行业在该地区具有明显的优势,占据了全国机械制造业的重要地位。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升级,长三角地区的机械制造业也不断发展壮大。

2. 电子信息业

长三角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长三角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长三角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一系列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集群。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长三角产业发展的现状、挑战和前景,以及政府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调研发现,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在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材料等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次,现代制造业聚集度高。制造业在长三角地区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汽车制造、船舶制造、机械制造等领域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此外,服务业快速发展。金融、物流、医疗等服务业在长三角地区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然而,长三角产业发展面临一些挑战。首先,资源约束问题突出。长三角地区面临土地、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对产业发展造成制约。其次,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虽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但传统产业仍然占据较大比重,产能过剩的问题仍然存在。此外,各地之间的产业协同发展亟待加强。虽然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产业互补性较强,但跨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还有待提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长三角地区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政府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其次,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政府鼓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引导新兴产业的发展。此外,政府加强各城市之间的合作,促进产

业的协同发展。

展望未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长三角地区将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和科技创新中心。政府在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方面的努力将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产业的发展。此外,长三角地区还具有人才和资源的优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5篇材料]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5篇材料]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5篇材料]

第一篇: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发挥微观主体的作用。在形成统一的市场竞争规则的基础上,大力倡导长三角区域内企业的联合、整营。在一些战略性产业领域,提倡企业之间的重组与兼并活动。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当市场交易成本过高时,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能使外部交易成本内部化,使交易成本降低,从而有效地提升经济活动的效率。通过企业之间多种形式的广泛合作,改善企业间过度、无序竞争的关系,能够有效地整合区域内各城市间的产业关系,增强分工与协作,最终形成区域内合理的产业结构。

制度取向

(1)改革GDP体制与政绩考核制度。第一,GDP指标只衡量行政辖区本地经济发展的状况,已不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将经济增长的统计框架由单一的GDP体制变为GDP与GNP双轨制,将属地原则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为更加灵活的属地和异地并存的税制。第二,中央政府应制定更为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除了考核地方官员发展经济的能力之外,还应注重对其在社会管理、发展教育、社会保障、环境治理等工作中成绩的考核,以引导其注重社会的协调发展。

(2)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加快制定各类法律法规,一方面使区域内经济活动微观主体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应制定相关法律以规范和约束地方政府的行为和职能。政府制定各种条例、命令、规定要合法,同时要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真正做到依法办事,杜绝行政超越法律的现象。地方政府在依法行使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时,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杜绝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任意处置权,克服主观随意性。

长三角地区发展瓶颈及对策研究

长三角地区发展瓶颈及对策研究

长三角地区发展瓶颈及对策研究

一、长三角地区发展概述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东部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区域之一,涵盖

了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福建五个省份,共计18个主要城市。该地区以制造业为主导,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一,其2019年GDP

达到29.5万亿元。

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以及政府对于新型城镇

化和产业升级战略的持续推进。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升级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长三角地区的服务业、文化

产业等也取得了快速发展。然而,长三角地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二、长三角地区发展面临的瓶颈

1.产业结构单一化

虽然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发达,但其中许多企业依然处于传统

产业范围内,且产业链不够完整,缺少高端制造业。与此同时,

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发展,长三角地区的人力成本和环保压力不断

增加,这也限制了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步伐。

2.城市协调发展不足

长三角地区涵盖多个城市,但这些城市的协调发展还有待加强。城市自我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之间存在矛盾。例如,交通、资源

等领域的不平衡分配,会使得部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遭到限制。

3.环境及资源压力

长三角地区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环境及资源压力。城市呼吸

的空气质量、生态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的紧缺也影响着该

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长三角地区发展的对策

1.产业结构升级

长三角地区可以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产业升级,来实现产业

结构升级。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高端智能制造业,同

时加强与战略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对接,提高对外竞争力。

2.城市协调发展

在城市规划中,加强“共建共享”的理念,建立更加平等、公正

对我国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分析

对我国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分析

对我国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分析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及对长三角区域的界定

我国学者张佑林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发展政策、进行资源整合等措施,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内部损耗,如重复建设、恶性竞争、行政壁垒,从而保证本区域内部分工科学、运转有序和合作共赢,使整个区域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对外更具竞争力。例如,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都在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长江三角洲指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和浙江省东北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积约为5万平方公里。2008年国务院将长三角扩大到江苏、浙江全省和上海市,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以上海为龙头的22个城市,除上海外,还包括另外21个城市:

江苏省: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泰州镇江盐城淮安

浙江省:杭州宁波衢州绍兴嘉兴湖州舟山金华台州

安徽省:合肥马鞍山

二、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2004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土地占全国1%,人口占全国5.8%,却创造了18.7%的

gdp、22%的全国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

在这片中国最富饶的土地上,充满活力的大型城市群正在逐步形成:除了上海和苏锡杭外,为”长三角”经济圈带来丰富性和层次感的县域经济,也极具竞争力。2010年揭晓的全国百强县市竞争力排名中,有8个”长三角”县市进入前十位。县域经济的崛起,使”长三角”城市连片化成为可能。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及领先行业变动分析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及领先行业变动分析
二、 上海 、 江苏和浙江领先行业 比较

上海 、 江苏和浙江三次产业结构 比较
2 0 年以来 , 01 上海市 、 江苏省和浙江省第一产业 比重均呈 下 降趋势 , 但浙 江与上海产业发展存在 明显 的结 构差 异。 上海 出现
了二 、 三产业交替上升的状 况 ,0 3年上海第二产业 增加值达 到 2o

2. 2O
l Leabharlann Baidu 2 4
5 6 3 7
l. 51 78 . 7
66 . 7 65 .3 61 .3 51 . 4
2 1. 58 3 75 . 9
4 5 6 7 5 1 . 7 59 . 9 7 l . O 52 . 0
G V R M N 关注政府 ■—_ O E N E T・
先行业变动撕
近年来 , 长三角地 区经 济飞速发展 , 已经成为我 国经济 、 文 化、 科技最发达 的地 区, 其经 济实力已超过 了珠江三角洲和环渤 海地区 , 在我国经济建设 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由于行政区划 的阻碍 , 长三角地区存在着重 复建设 、 产业 同构等现象 。 我们有
资料来 源: 据 2 0 - 0 7 根 0 3 2 0 年浙江省统 计年鉴 、 上海 市统计年鉴和江苏省统计年鉴整理 。
2 o ・1 o B2 经济论坛 l 3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国家、区域近年来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政策文本与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是当前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进程中值得重点关注的五大产业方向。

五大重点方向

一、集成电路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龙头,其产业销售规模占全国逾6成,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整、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

长三角地区共有4个城市进入全国集成电路设计

业十大主干城市的行列,集聚了国内55%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80%的封装测试企业以及近50%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芯片产能占全国的63%,已形成了包括研究开发、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及支撑业在内的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涌现出中芯国际、长电科技、中微半导体等全国集成电路领军企业。

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由复旦大学牵头,联合浙江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成立了长三角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此外,三省一市科技部门还率先在全国开展集成电路领域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规划研究。

二、生物医药

长三角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大、质量高,产值和技术水平都位居全国前列。产业集聚化程度较高,建成了上海生物及新型医药研发与生产中心,并形成了以上海、杭州、泰州三大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无锡“太湖药谷”为核心,苏州、连云港、湖州、金华等中医药、化学原料药和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基地,以及上海临港、盐城、宁波、舟山等海洋生物产业基地为辅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

各地都涌现出了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区域品牌效

应,如江苏的扬子江药业、先声药业等。以上海为例,2017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经济总量达3046亿元,其中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093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江浙沪累计医药制造业已占全国企业数量的25%,其占比27%的销售收入实现了全国30%的利润总额,显示出长三角地区医药制造业强大的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

产业协同上,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和长三角干细胞产业联盟已经成立。上海牵头,联合江浙两省共同发布了《江浙沪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跨省委托监管规定(试行)》,在药品监管政策及标准统一、检查员资格和检查结果互认、监管信息与资源共享方面跨出了第一步,对推进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融合、打造高质量的产业集群意义重大。

三、智能制造

在我国“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推动下,长三角地区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齐头并进,引领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成为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核心区。

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产业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硬件制造环节,以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等城市为核心,发挥各自产业优势,培育了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

总体来看,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主要集中在以南京、上海、宁波三市组成的“三角区域”,苏州、无锡、常州、杭州等智能制造发展较好的城市均在区域覆盖范围。

从发展水平来看,各地区发展虽存在差距,但整体发展水平相对平衡,形成“多点开花、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例如,上海集聚了众多国内外智能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在关键零部件、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南京则凭借区位优势及雄厚的工业基础,吸引并培育了一批装备制造企业,形成了以轨道交通、汽车零部件、新型电力装备为特色的高端装备集群。

在产业协同方面,长三角地区围绕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集聚区目标,建设了上海松江、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九地协作共建的科技创新战略平台——G60科创走廊。

作为G60科创走廊的重点签约平台,上海交科松江科创园依托G60科创走廊的产业集聚优势和发展红利,一年时间就入驻了130余家智能制造企业。G60科创走

廊不断加强智能制造产业“卡脖子”重大领域联合攻关的专题合作,协同推动长三角创新攻关,实现高质量发展一体化。

四、新材料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新材料产业基地数量最多的地区,占全国新材料产业基地总量的1/3以上,形成了包括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信息、新兴化工等领域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据不完全统计,长三角地区新材料上市企业约200家。

其中,上海是我国新材料科研、开发、生产的重要基地和最大的应用市场之一。新型金属材料、新型有机材料、新型建材已成为上海新材料行业的支柱,产值占全市新材料行业总产值的90%以上。

江苏新材料产业综合实力较强,在全国新材料产业中占有较大比重,在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和多晶硅材料等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初步形成国际竞争力,其产业主要分布在南京、苏州、江阴、南通、常州、扬州、无锡、连云港、徐州等地,拥有南大光电、江苏九鼎、江阴法尔胜、久吾高科等一批产品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

浙江则将新材料产业列为本省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七大万亿级产业之一,拥有一批优秀的

新材料企业和技术领先产品,尤其在磁性材料、氟硅新材料、高性能纤维等领域集聚优势突出。其中,宁波已跻身中国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七大基地之首,成为华东地区新材料产业集聚的新高地。

为了加强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孵化、集聚、辐射带动效应,推动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为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发挥积极作用,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支持和指导下,2011年11月2日,由上海市新材料协会牵头成立了“泛长三角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联盟”,现拥有盟员近40家。

五、新能源汽车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的先导区域,据不完全统计,长三角城市群的30个城市中,有14个城市已拿到或规划有新能源汽车项目,已拿到稀缺的15张“准生证”中的8张,涉及新能源汽车项目20个,累计计划产能279.5万辆,累计计划投资715.2亿元。

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新能源汽车所占比例已突破全国能源汽车市场的1/3。目前,长三角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动力架构、液压储能装置、驱动控制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