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枢纽经济加快徐州国际陆港建设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沂市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的通知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沂市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6.28•【字号】临政办字〔2024〕49号•【施行日期】2024.06.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沂市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的通知临政办字〔2024〕4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现将《临沂市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年6月28日临沂市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方案建设国家功能型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是国家、省赋予临沂的重大战略使命,也是临沂实现“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的重大战略机遇。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布局建设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临沂实际,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总体要求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商贸物流的重要指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锚定“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目标定位,深入实施商贸物流首善战略等现代化强市“八大战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着力推动商贸物流智慧化、国际化、绿色化、链条化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现代流通企业,在推进“万亿工业、万亿物流、万亿金融”中放大发展格局、提升区域战略位势,全面塑造现代流通发展新优势,奋力开创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打造融入长三角、辐射全国、联通国际的现代流通战略节点。
2. 建设目标。
到2025年,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临沂商城、中国大集”首选度更加凸显,区域商贸流通枢纽功能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的批复-苏政复〔2019〕46号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设立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的批复
正文:
----------------------------------------------------------------------------------------------------------------------------------------------------
省政府关于同意设立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的批复
苏政复〔2019〕46号
徐州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设立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的请示(徐政报〔2019〕26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为进一步加快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建设,同意设立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
二、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做大做强枢纽经济,高水平建设淮海国际陆港,为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和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要突出规划引领,科学合理布局,加快淮海国际陆港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重点产业,促进各类资源要素的快速集聚和高效配置,有效带动区域发展。
四、你市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推进力度,形成工作合力。
省有关部门要加大指导和支持力度,努力把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江苏省人民政府
2019年8月17日
——结束——。
乘势而上 率先全面实现小康——访中共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
乘势而上率先全面实现小康——访中共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本刊记者【摘要】记者:省委提出全省今后五年要实现“第一个率先”,为“第二个率先”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要求苏北乘势而上,确保如期全面实现小康。
徐州经过多年努力,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为确保全面实现小康打下坚实基础,请曹书记向全省读者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期刊名称】《群众》【年(卷),期】2011(000)002【总页数】2页(P25-26)【关键词】市委书记;小康;徐州;中共;快车道;省委【作者】本刊记者【作者单位】《群众》编辑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262.3记者:省委提出全省今后五年要实现“第一个率先”,为“第二个率先”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要求苏北乘势而上,确保如期全面实现小康。
徐州经过多年努力,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为确保全面实现小康打下坚实基础,请曹书记向全省读者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曹新平:近几年来,我们紧紧抓住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江苏沿海开发、徐州融入长三角等重大历史机遇,千方百计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主要体现为“四个转变”:一是加快推进“三重一大”(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城建和实事工程项目以及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推动经济总量由小向大转变。
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连续第5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GDP和人均GDP分别比2005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比2005年翻两番。
二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层次由低向高转变。
去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分别增长90%和85.4%。
三是加快功能性项目建设,推动城市功能由弱向强转变。
以京沪高铁、徐济高速、亿吨大港和观音机场改造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去年投资262亿元实施的149项城建项目使城市服务功能有了新提升。
四是加快实施生态再造,推动生态环境由灰向绿转变。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
徐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正文:----------------------------------------------------------------------------------------------------------------------------------------------------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一、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分解(一)约束性指标《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具有法律效力,各地和市各有关部门必须确保完成。
1.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完成省定任务。
(牵头单位:市扶贫办)2.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2年。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3.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8%以上。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4.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不低于23%。
(牵头单位:市建设局)5.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耕地保有量完成省定任务。
(牵头单位:市国土局)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7%左右。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7.单位GDP能耗降低完成省定任务。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8.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完成省定任务。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9.万元GDP用水量累计下降达15%。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10.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完成省定任务。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11.地表水国控断面优于Ⅲ类水质的比例达70.2%。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12.地表水国控断面劣Ⅴ类水质的比例为0。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13.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达70%。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14.细颗粒物(PM2.5)浓度累计下降12%。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15.林木覆盖率达33%。
(牵头单位:市农委)16.林木蓄积量完成省定任务。
(牵头单位:市农委)(二)预期性指标《纲要》提出的预期性指标,具有牵引作用,各地、市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动态分析、跟踪监测和政策引导,力争全面完成。
徐州市“亿吨大港”基本情况
“亿吨大港”沙盘解说词欢迎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视察和检查指导工作,现在由我来介绍下亿吨大港的概况,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徐州市亿吨大港总体规划图,我市于去年9月28日举行徐州亿吨大港顺堤河作业区一期工程的开工典礼,全面拉开了亿吨大港工程建设的序幕,这标志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舞台上又将迎来一位“新成员”。
徐州港是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位于京杭运河苏北徐州段,是国家“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运”的重要中转枢纽,拥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大宗物资进港可依托京沪、陇海两大干线铁路和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网络,并通过京杭运河以及发达的内河航道等网络输往全省和长三角其他地区,具有开展铁路、公路、水运联合运输的优越条件。
未来的徐州港将划分为徐州港区、邳州、丰县、沛县、新沂、睢宁六大港区;规划布局了顺堤河作业区、金山桥作业区(万寨作业区、双楼作业区、凤城作业区(丰沛运河)、丰乐作业区、沛城作业区、西伽河作业区、戴圩作业区、河西作业区、邳州作业区、马港北站作业区(新戴河)、窑湾作业区、睢城作业区(徐沙河))等14个重要公用作业区;共规划港口岸线65.63公里,其中规划公用码头岸线56.73公里;预计到2015年徐州港货物吞吐量将达1亿吨。
徐州港区是徐州港的核心港区,以煤炭、矿建、杂货运输为主,适当发展集装箱运输。
我们看一下,徐州港区就在这一块,港区以红色灯光为界,这边繁华的地区就是市区,市区城北就是我们现在工程所在地是顺堤河作业区,毗邻京杭大运河,东北紧靠微山湖。
顺堤河作业区是“亿吨大港”整体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承担徐州港区70%以上的煤炭运输任务,总投资约22.8亿元。
主要包括疏港航道工程、疏港公路工程、煤炭码头一期工程“三大项目”。
疏港航道是船舶进出京杭运河的通道,对现有顺堤河按二级标准进行整治,设计最大船舶等级为2000吨级,整治航道5.25公里,航道底宽60米、航宽70米、最小水深4.0米;改建张谷山桥和魏庄桥2座桥梁,同时建设助航设施、标志标牌、环保、绿化等配套设施,投资约2.2亿元。
徐州国际物流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徐州国际物流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加,物流行业也随之迅速发展。
徐州国际物流港作为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物流枢纽,扮演着连接京津冀、长三角和江苏等地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对徐州国际物流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作为中国最大的物流节点之一,徐州国际物流港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境内,占地面积庞大,拥有先进的物流设施和完善的交通网络。
其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滁州高铁、宁徐高铁和连霍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干线,使其成为货物流通的重要枢纽。
徐州国际物流港不仅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还拥有丰富的物流资源和优质的服务。
目前,港口已成立了专业的物流园区,引进了一批大型物流企业和供应链管理公司,形成了完整的物流产业链条。
徐州国际物流港成为了承担区域货物集散、物流配送和转运的重要中转中心,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在发展现状方面,徐州国际物流港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潜力。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徐州国际物流港的货物吞吐量连续多年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港口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为物流运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此外,政府支持也对物流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徐州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投资物流设施建设并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
所有这些因素都为徐州国际物流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徐州国际物流港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地处内陆,相较于沿海港口,徐州国际物流港的水运能力受到一定限制。
其次,在物流服务和运营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如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设备的应用等方面相对薄弱。
此外,物流产业链中的环节之间协同程度不高,需要加强各方合作与协调。
针对这些问题,加强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加强港口与企业合作,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展望未来,徐州国际物流港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和潜力。
随着“一带一路”的倡议的推进,中欧班列的发展和日益频繁,徐州国际物流港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同时,随着产业转移的加速和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物流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徐州物流仓储现状
一总体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物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物流业规模快速增长,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一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开始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批新型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种服务模式、多层次的物流企业群体。
物流园区建设开始起步,仓储、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
物流技术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流信息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
同时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
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建立了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出台了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
物流统计核算和标准化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当前中国物流业面临的形势:我们应该能够看到,实施中国物流业的调整和振兴、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不仅是物流业自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
一是要解决当前物流企业面临的困难,需要加快企业重组步伐,做强做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保持产业的平稳发展;二是物流业自身需要转变发展模式,向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发展,通过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提高自身竞争力;三是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调整具有服务和支撑作用,发展第三方物流可以促进制造业和商贸业优化内部分工、专注核心业务、降低物流费用,提高这些产业的竞争力,增强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
2.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
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的发展模式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供给时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强国民经济的竞争力。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徐州市“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徐州市“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徐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1.02•【字号】徐政发〔2017〕2号•【施行日期】2017.01.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市政府关于印发徐州市“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徐政发〔2017〕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徐州市“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执行。
徐州市人民政府2017年1月2日徐州市“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前言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流通加工、货代、信息等的复合型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加快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增强产业发展活力、优化城市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促进我市物流业健康发展,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以及《江苏省“十三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等文件,按照徐州市委、市政府对物流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规划部署,结合徐州产业发展实际,依据《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2014年修订)、《徐州市优化生产力布局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徐州开放型经济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徐州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产业体系、物流通道、工作重点及保障措施,是指导徐州物流业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是编制专业物流规划和县(市)区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一、“十二五”回顾(一)发展基础1.物流业总体规模持续增长物流营业收入由2011年的1087.5亿元增至2015的2080亿元,总量翻一番,年均增速17.6%;社会物流总额由2011年的9715.36亿元增至2015年的15594.11亿元,年均增速12.56%;物流业增加值由2011年的260.05亿元增至2015年423.02亿元,年均增速12.93%,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95%。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动航空港区四港联动发展服务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动航空港区四港联动发展服务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7.25•【字号】豫政办〔2024〕40号•【施行日期】2024.07.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动航空港区四港联动发展服务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豫政办〔2024〕40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加快推动航空港区四港联动发展服务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若干措施》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7月25日加快推动航空港区四港联动发展服务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若干措施为加快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以航空港区为核心动力源,以郑州国际陆港为重点,加快推动四港联动发展,一体化打造大通道、大口岸、大物流、大产业,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现提出以下工作措施。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物流强省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省实施物流拉动打造枢纽经济优势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巩固大通道、打造大口岸、带动大物流、服务大产业为主线,把航空港区作为全省枢纽经济的核心动力源,加快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出海港联动发展,加快完善现代物流体系,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到2025年,四港联动体系建设成效初显,郑州国际陆港一期工程全面建成,中欧班列(郑州)国际直达线路开行超过25条,郑州航空港站全国高铁物流中心建设初见成效,以“米”字形高铁为依托的高铁货运发展领跑全国,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120万吨以上,出海港加快融入全国“丝路海运”,基本形成紧密衔接、双向均衡、规模运行的陆海、河海联运走廊,公路港对外联通水平和交通、物流、产业、城市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8.01•【字号】苏政办发〔2021〕37号•【施行日期】2021.08.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21〕37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8月1日江苏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物流业联结生产、流通和消费,高度集成和深度融合运输、仓储、配送、信息、金融等服务功能,是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在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升国民经济循环效能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
“十四五”是江苏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的重要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篇章的关键阶段,也是江苏物流强省建设的重要机遇期。
面对新发展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率先探索积极融入和主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江苏路径,应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物流业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实现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我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进物流降本增效,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保障作用显著增强。
物流规模效率全国领先。
2020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32.88万亿元,占全国比重11%左右,“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7.4%;实现物流业增加值6145.12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6%。
2021《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一、紧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同“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叠加,为新时代江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机遇,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活力。
确立发展目标到2025年,区域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市场开放、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跨界区域、城市乡村等区域板块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1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
科创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建立,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8%以上。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铁路网密度达到550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1公里/百平方公里,5G网络覆盖率达到85%以上。
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能力显著提升,细颗粒物(PM_2.5)平均浓度、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单位GDP能耗较2017年下降10-11%。
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明显提高,人均公共财政支出达到2.1万元,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9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0岁左右。
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有效,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通行规则基本建立,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基本形成。
到2035年,区域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成为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城乡区域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公共服务水平优质化并趋于均衡,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走在全国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前列。
高标准建设徐州淮海国际陆港
高标准建设徐州淮海国际陆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货物进出口量逐年增长。
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徐州市投资兴建了淮海国际陆港。
作为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淮海国际陆港的建设将为徐州市乃至整个龙城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淮海国际陆港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拥有淮海铁路、连徐铁路、盐镇铁路、城徐客专、龙西铁路等多条铁路干线经过,是连接东部沿海和西北、西南等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陆港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800余亩,总投资60亿元人民币,目前已经完成云台湖工矿区、淮海集装箱码头、淮海国际集货中心等主体工程建设,陆港的整体规划已经初步成型。
淮海国际陆港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打造一座现代化的综合性陆港,提高货物的装卸和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实现“一带一路”战略布局提供重要的物流支撑。
陆港工程将分为三期进行,其中第一期工程规划建设云台湖工矿区,主要是通过铁路枢纽、公路连接线、水路交通和内河联运方式,实现货物的集散和中转功能。
第二期工程规划建设淮海集装箱码头,主要是建设现代化的集装箱装卸设施和大型的货物堆场,提高货物的装卸效率和运输效率。
第三期工程规划建设淮海国际集货中心,主要是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综合货物集散中心,打通国内外货物交流的通道,提高货物的集散和分拨效率,为实现国际物流大通道提供重要的物流支撑。
淮海国际陆港的建设将极大地促进徐州市的物流业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在陆港规划建设中,徐州市将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争取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
徐州市还将引入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陆港的综合运营能力和服务水平。
通过全面提升陆港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徐州市将成为国内外货运的重要枢纽,为长三角经济圈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淮海国际陆港的建设也将带动徐州市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随着陆港的建设逐步完善,徐州的现代物流、制造业和电子商务等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徐州市将进一步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物流装备的装备水平,优化物流运输服务体系,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便捷和快捷的物流支持。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铁路发展的意见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铁路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5.29•【字号】苏政发〔2021〕39号•【施行日期】2021.05.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铁路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铁路发展的意见苏政发〔2021〕39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和重大民生工程,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是江苏率先建成交通强省、打造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的重点攻坚领域。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全省多层次铁路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关于交通运输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决策部署,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建设“轨道上的江苏”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求为根本目的,以“客货并重、高普并举、多网融合、高效畅通”为原则,积极探索“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江苏路径,全面助推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现代化篇章提供强劲支撑。
(二)发展目标。
全力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和“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安全高效、走在前列”的现代化铁路强省。
具体目标为: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江苏”。
新增铁路1000公里,总里程达到5200公里,其中高铁3000公里,覆盖所有设区市和90%县级以上节点,实现省会南京与各设区市1.5小时通达、与长三角中心城市1小时通达,基本实现各设区市间2.5小时通达、各设区市与长三角中心区城市间3小时通达,宁镇扬、苏锡常、沪苏通率先形成1小时“轨道交通圈”。
提升交通枢纽功能 促进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江苏正处在转型发展的“窗口期”“关键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枢纽经济发展,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作出明确指示要求和部署安排,全省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有效举措,加快推动全球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在江苏交汇融合,以枢纽经济的创新发展推动形成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兴力量。
充分发挥基础优势,突出交通枢纽的重要支撑江苏是制造业大省、贸易大省和人口大省,地处“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交汇处,发达的实体经济、高效的物流体系、活跃的商贸市场和优质的营商环境,为推进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展枢纽经济,建设枢纽是基础,提升功能是关键,要素集聚是核心,辐射带动是根本。
交通枢纽作为链接各类要素最紧密的纽带,是人才、信息、资金、技术等高流动性经济要素的关键配置点,对枢纽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基础性作用。
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大力加快交通枢纽建设,着力推动枢纽经济发展,以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纵观国内外枢纽经济发展的路线图,以强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打造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为突破口,推动枢纽经济发展已成共识。
美国孟菲斯发挥航空货物集散分拨中心的优势,大力发展空港枢纽经济,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陕西省加快建设以西安市为核心的国际航空枢纽、米字形高铁网和高速公路网,加快打造国际陆港,枢纽经济蓬勃兴起;成都市加快构建国际铁路港、国际航空港、陆上物流服务网络、航空物流服务网络、航空客运服务网络“两港三网”,正在成为内陆枢纽经济崛起的代表。
与兄弟省市相比,江苏枢纽经济发展亟需强化系统性思维,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突出问题导向,发挥特色优势,牢牢抓住重大交通枢纽这个“牛鼻子”,不断提升“通”“融”“聚”功能,加快形成以交通枢纽高水平建设推动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在“通”上下功夫,补短板、建枢纽以交通枢纽为节点加快各类要素的通达流通,是发展枢纽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徐州经济水平怎么样
徐州经济水平怎么样1. 徐州经济水平的概述徐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城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徐州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深入研究徐州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徐州的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徐州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是连接华东与华北、西南与东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作为一座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徐州拥有发达的铁路网和公路网。
此外,徐州还拥有多个重要港口和机场,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徐州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近年来,徐州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传统产业如煤炭、钢铁等得到了优化升级,并适应了环保要求。
同时,新兴产业如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种产业结构调整使得徐州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4. 徐州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徐州经济增长速度较快,GDP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截至目前,徐州的GDP已经突破千亿元大关,位居江苏省内前列。
这一快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企业家们的创新创业。
5. 徐州拥有优质人力资源作为一个人口众多、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徐州拥有优质人力资源。
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为徐州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为徐州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还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6. 徐州市场环境与支持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徐州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支持。
相关部门鼓励外商投资,并提供一系列优惠来吸引投资者。
这些举措吸引了大量资本流入,并推动了产业发展。
7. 徐州对外贸易与国际合作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徐州的对外贸易和国际合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徐州作为中国重要的出口基地之一,出口额逐年增长。
同时,徐州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与国际企业和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8. 徐州的城市建设和生活环境改善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徐州加大了城市建设力度。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促进条例
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促进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07.31•【字号】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号•【施行日期】2023.09.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七号)2023年7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促进条例》,现予公布,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2023年7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促进条例(2023年7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促进工作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应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牢把握党中央对内蒙古的战略定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统筹谋划、制度引领、优势培育、内外联动、协同发展的原则,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第四条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应当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东三省的联通,拓展欧洲、东北亚、中西亚等国外市场,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服务和促进国家向北开放。
第五条自治区建立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工作协调机制,设立工作协调机构,负责统筹部署、指导推动、督促落实等各项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
徐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
徐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徐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10.19•【字号】徐政发〔2016〕70号•【施行日期】2017.10.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电子信息正文徐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徐政发〔2016〕7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为加快推进我市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全力争创国家级、省级跨境电商试点城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46号)及《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5〕16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围绕全面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和打造“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的目标任务,积极对接“互联网+”国家战略,立足我市发展跨境电商的产业基础和平台优势,按照“开好局、紧在前”和“三步并作一步走”的总要求,坚持“政策引导、企业主导、机制创新、分步实施”原则,协同开展“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和“线下综合园区”建设,逐步建立跨境电商“关、检、税、汇”等环节的服务体系和监管体系,完善优化跨境电商“商贸、物流、金融”一体化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分类突破,将徐州打造成为淮海经济区跨境电商发展新高地。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创新共享的区域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在实现省级跨境电商发展示范城市基础上,成功创建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产业发展规模显著提升:到2017年,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2亿美元。
到2020年跨境电商交易总量达到10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量20%以上。
——主体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到2017年,引进培育10家以上跨境电商骨干企业,争创1-2家省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企业)。
到2020年,集聚、培育100家跨境电商骨干企业,20个产业集聚园区,争创3-5家省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企业),1家以上国家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企业)。
徐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重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徐政发[2010]96号
徐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重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正文:---------------------------------------------------------------------------------------------------------------------------------------------------- 徐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重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徐政发[2010]9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为加快推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根据国家和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相关政策,结合我市发展实际,特就进一步推进全市重点现代服务业发展制定政策意见如下。
一、本政策意见适用在本市依法设立的软件开发、国际服务外包、现代物流、文化动漫、旅游服务和商务中介等重点现代服务业的法人企业。
二、加快培育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鼓励、引导现代服务业企业加快向集聚区集中发展,并对进入集聚区发展的企业优先给予本政策意见的扶持。
三、凡适用本政策意见的重点现代服务业企业,在其工商注册、生产经营、投资建设项目、引进和培育经营管理人才、缴纳各种税费等方面,可享受国家和省已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
同时,还可享受以下政策:(一)对在我市新登记注册并开展经营活动的重点现代服务业企业,其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前三年全额、后二年按50%奖励给企业。
本政策意见施行之前符合条件的企业,经认定后以2009年为基数进行测算,新增部分享受同等优惠政策。
(二)鼓励重点现代服务业企业做大规模,对年度营业收入首次进入全国行业百强或全省行业10强、且比上年增长30%以上的企业,经认定后给予奖励扶持,具体办法另行确定。
(三)对在我市投资建设的重大现代服务业项目,经认定后优先给予用地指标,并按照市及县(市)区重大项目由同级政府给予优惠扶持;对获得国家和省专项扶持资金的项目,由所在地同级财政按照相关要求给予资金配套。
建设国际陆港枢纽城市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范文
关于建设国际陆港枢纽城市的问题及对策
建议参考范文
本文针对xx产业基础需夯实、综合协调运营力量需增加和配套进展运营环境需优化等问题,提出以下建议:首先,要完善xx国际陆港枢纽产业体系;其次,应当促进xx陆港枢纽运营力量建设;最终,应当优化xx陆港枢纽运行机制。
本争辩旨在充分发挥xx国际陆港枢纽城市的关键作用,同时以期对我国其他国际陆港物流枢纽城市的建设供应借鉴。
关于xx 市建设国际陆港枢纽城市的问题分析 (一)xx产业进展基础有待加紧夯实
xx有肯定进展基础的产业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风电、钢铁、汽车等),但这些产业领域仅有几家有
规模的企业,尚未形成产业集群,没有积累成熟的产业进展经验,服务业领域也处于起步探究阶段。
总体来说,存在现代产业体系不完善,传统产业大而不强,新兴产业发育迟缓,工业经济增长乏力,产业链尚不完整等问题。
(二)陆港区综合协调运营力量还有待加强
陆港区运营模式正式确立时间较短,尚未建立起一套成熟高效的运行机制,主要表现为:一是中欧班列的运输价格、经营方式、服务创新等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化运作的要求 ;二是与铁路部门、兵团、空港等就一些具体进展事项联动不够,没有完全形成合力。
(三)配套进展运营环境仍旧需要持续优。
局和产业进展,依托陆港枢纽的规模经济优势和集聚辐射力量,以xx国际陆港区为枢纽经济进展主要的承载区域,推动形成总部服务功能强大的商务商贸区更突显其重要性。
而在当前建设基础上,连续完善平台功能,精准对接进展需求,细化服务领域,是在疫情期间支撑陆港区长远且可持续进展、实现远景规划目标的迫切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大做强枢纽经济加快徐州国际陆港建设
作者:张艳吴根平
来源:《群众》2019年第06期
大力发展枢纽经济,规划建设国际陆港,是提升徐州区域商贸物流产业竞争力、推动徐州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连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徐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徐州要把做大做强枢纽经济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国际陆港,打造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
徐州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城市、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铁路货场、内河港口、综合保税区等口岸平台和功能设施齐备,在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做大做强枢纽经济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
一方面,十分突出的区位交通优势奠定了徐州发展枢纽经济的坚实基础。
徐州地理区位优越,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点,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向来为兵家必争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
徐州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具备“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是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具有发展枢纽经济的先天优势,加之公铁水空管多式联运体系加快构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地位逐步提升。
另一方面,不断攀升的城市能级构筑了徐州发展枢纽经济的稳固支撑。
近年来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和长足进步,经济总量跃居全国地级市第33位,全省地级市排名第六。
产业发展量质双增,“6+6”先进制造业体系和“333”现代服务业体系不断完善,八大千亿元产业日益壮大。
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双向开放格局不断拓展,平台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和辐射影响力持续提升,为做大做强枢纽经济提供了重要保障。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徐州国际陆港建设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陆港经济发展经验,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把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的竞争优势,把徐州的枢纽功能和枢纽经济做大做强,将为徐州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增强城市辐射力和带动力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凝聚建设国际陆港的强大合力。
国际陆港建设需要放在全国、全省和淮海经济区大局中超前谋划、统筹部署,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创新管理运营机制,完善服务保障机制。
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高位谋划,多点发力,系统推进,进一步完善国际陆港的投资、建设、运营机制,重点抓好徐州国际陆港的物流体系和开放体系构建,全面提升徐州国际陆港的规划建设水平。
科学规划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完善国际陆港的规划布局,着眼“一港多点”,将陆路港、内河港、保税港、航空港等进行整体规划,进一步明确、细化、完善各种功能。
按照“绿色、智慧、健康”标准,建设创新动力更加强劲、开放活力全面迸发、发展能力可持续的,集运输物流、展示仓储、进出口贸易、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总部经济于一体的,全功能、现代化、高水平国际陆港。
强化节点意识、枢纽意识,不断深化与西安、郑州、
南京等枢纽城市在港区建设发展、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对接协作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内陆地区开放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枢纽经济的支撑能力。
交通枢纽是链接城市经济要素的纽带,是发展枢纽经济的重要载体。
把完善交通设施作为推进枢纽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着力扩大枢纽辐射范围,为拓展腹地发展空间奠定基础,推动交通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加快观音机场建设国际航空港,建设淮海经济区多式联运国际物流中心,完善空港枢纽经济圈基础设施,完善对外联络体系,开发面向全国重要城市航班航线,开放培养区域航空市场,不断拓展运输覆盖范围。
完善空港内部配套体系,强化货运停机坪、物流仓储地等建设力度,按照国内一流标准全面提升机场软硬件建设水平,尽早启动机场快线轨道交通建设,形成以观音机场为核心的航空、高铁、地铁、高速公路联运综合枢纽。
加快提升高铁枢纽经济圈综合交通能力,优化高铁和高速公路网络布局,加快徐宿淮盐铁路和徐连客专建设步伐,构建传统铁路和现代高铁交会并行的“米”字形铁路枢纽格局。
扎实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高铁徐州东站为核心,完善换乘系统和配套设施,实现高铁与公路、轨道交通、公交、出租车等多种出行方式的无缝衔接,提供高效、便捷的客运服务,促进高铁东站客流高效集散。
依托连徐客专开行铁路特需班列、集货拼装班列,畅通亚欧国际集装箱运输大通道;依托连云港国际枢纽港,打造以津浦铁路、陇海铁路、京沪高铁、徐兰客专为主骨架的铁路(高铁)物流中心,促进区域货运物流错位发展。
三是聚焦优势培育,大力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
产业是经济之本,整合枢纽资源、促进产业发展是推动枢纽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
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紧密结合徐州资源禀赋条件和枢纽经济发展导向,积极布局物流、电商、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对物流要求较高的先进制造业,加快产业链条化、集聚化发展,全力打造枢纽偏好型产业集群。
把做大做强枢纽经济作为重要取向,加快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自主可控的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集中力量打造区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高地。
瞄准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通过交通樞纽功能拓展和技术提升盘活存量,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依托交通枢纽集聚各种资源要素,注入增量,积极培育发展特色新兴产业,统筹发展临空偏好性强、全球辐射广、生态涵养好的高科技及高附加值产业,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
找准定位,加快融入国际、国内流通体系,更好地发挥徐州“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优势,依托中欧班列和连云港港口,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物流联系,深化制造、进出口、仓储、商贸等产业的国际合作。
充分依托高铁枢纽功能,以商务办公、服务贸易、文化创意、信息咨询、旅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着力构建内外联通的物流体系、双向互济的开放体系和高端高质高新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强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强化精准招商力度,加快引进一批枢纽经济核心产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实现枢纽经济产业高度集聚和爆发增长,力争国际陆港建设取得较好较快进展,打造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以更大力度提升全市开放发展水平,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是加强平台载体建设,集聚发展枢纽经济要素资源。
开放是发展枢纽经济的内在要求,发展枢纽经济的关键在于加快要素集散,催生聚变裂变效应,这离不开平台载体的强有力支
撑。
抢抓新欧亚大陆桥、中巴经济走廊、中俄经济走廊、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大开发的机遇,着眼打造国家级国际物流枢纽,着力打造空港枢纽经济圈和高铁枢纽经济圈两大平台。
加快综合保税区、国际邮件互换局、电子口岸等“十大开放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创建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全面加强产业发展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物流平台、信息平台、会展平台建设,构建“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全方位、立体化双向开放平台体系,使各类平台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完备、服务更完善,打造集聚高端产业、高端人才等优质资源要素的“强磁场”。
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互联网+”交通的新模式,探索建立推动枢纽经济发展的智慧交通产业支撑服务平台,加强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发展跨境智慧物流,形成智慧型枢纽经济新形态。
加大力度优化发展环境,致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依托徐州区域资源优势,高水平建设“一城一谷一区一院”创新平台,加快形成区域性高端技术、高端人才、高端产业、高端成果的“流经济”汇集地,使创新要素集聚能力明显增强,持续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综合竞争力和集聚辐射能力。
(作者单位:中共徐州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