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初探 教学设计(含课堂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自然风光”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学会课文围绕一个意思去写的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描写了美丽的景色,很多片段都有关键句,根据这个句子可以理解课文大致内容。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全文的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是一个段的关键句。
《海滨小城》中“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更美”都是段落的关键句。
《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就是全文的关键句。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关键句去把握文章的内容。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学会文章中关键句的作用,学会在关键句的引领下,写作。
这样的关键句可以是整个文章的中心句,也可以是一个段落的中心句。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望天门山》这首诗是李白第一次经过天门山时所作,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观景象及内心体验,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诗人通过一系列动词“开”“回”“出”“来”,把天门山景物的壮观表现得淋漓尽致。
“开”----展现了楚江不可阻遏的气势;一个开字,把澎湃的江流那不可阻挡的气势,表现得形神俱足。
“回”----展现了江流激荡的雄姿;一个回字,既映衬出山势的险峻,又展示了江流的雄姿。
由“开”到“回”,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把长江流经天门时的壮观景象生动逼真、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
“出”----展现了蔚为壮观的景象;一个出字,把两山隔江对峙,争奇斗胜得景象写活了,给我们展现了蔚为壮观的动人景象:江水湍急,舟行轻快,两岸青山双双对对出来迎接,真是情意殷殷啊!“来”----展现了轻舟飞驶的动态。
部编(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初探教案-反思-作业-备课素材-精选
第六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自然风光”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学会课文围绕一个意思去写的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
(1)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描写了美丽的景色,很多片段都有关键句,根据这个句子可以理解课文大致内容。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全文的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是一个段的关键句。
《海滨小城》中“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更美”都是段落的关键句。
《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就是全文的关键句。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关键句去把握文章的内容。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学会文章中关键句的作用,学会在关键句的引领下,写作。
这样的关键句可以是整个文章的中心句,也可以是一个段落的中心句。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六单元整体设计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册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
6.板书设计: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9海滨小城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
3.学习重点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教学准备:PPT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 了解诗人,导入课题。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2.复读古诗,深度了解
教师活动:
1.鼓励学生回忆交流积累的苏轼的诗,指名多人背诵。
单元整体设计
单元名称
第六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自然风光”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课文组成。学会课文围绕一个意思去写的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教学内容: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家乡
活动意图:
联系生活,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交流、分享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5.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本课的生字
巩固作业:完成同步练习
提升作业:课外阅读:快乐读书吧的书目
6.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 方好
美(比西子)总相宜
西湖山水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初探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单元教学初探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这一主题来编排。
主要由《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2.本单元重点
(1)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达情感。
本单元的3篇文章都运用了具体的事件来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
如《慈母情深》中,通过介绍自己思想斗争、详细介绍母亲的工作环境以及母亲对别人的不理解的回答,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支持和爱;《父爱之舟》中,通过写父亲和“我”住店、带“我”逛庙会、背“我”上学、送“我”上学等事情,体现父亲对孩子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通过介绍父亲在生活中用“糟糕透了”和母亲用“精彩极了”对孩子的不同评价方式,来体现来自父母的不同的爱。
(2)学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园、丁、许、诺”等13个生字,会写“园、丁、许、诺”等9个生字;掌握词语的正确用法,如“园丁、许诺、感谢、鼓励”等;能够理解并运用比喻句、拟人句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爱自然,尊重生命,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学习:园、丁、许、诺、谢、努、勇、猛、励等13个生字,园丁、许诺、感谢、鼓励等词语的正确用法。
2. 课文阅读:学习《语文园地六》中的文章,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情感,学习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3. 口语交际: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4. 写作训练:学习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学会仿写、创编等写作方法。
5. 语文实践活动:开展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观察自然、采访、调查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写作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写作能力的提高,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2. 生字词学习: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书写和用法。
3. 课文阅读: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4. 口语交际: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沟通能力。
5. 写作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 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17 古诗三首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望天门山》这首诗是李白第一次经过天门山时所作,通过描绘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观景象及内心体验,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诗人通过一系列动词“开”“回”“出”“来”,把天门山景物的壮观表现得淋漓尽致。
“开”----展现了楚江不可阻遏的气势;一个开字,把澎湃的江流那不可阻挡的气势,表现得形神俱足。
“回”----展现了江流激荡的雄姿;一个回字,既映衬出山势的险峻,又展示了江流的雄姿。
由“开”到“回”,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把长江流经天门时的壮观景象生动逼真、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出来。
“出”----展现了蔚为壮观的景象;一个出字,把两山隔江对峙,争奇斗胜得景象写活了,给我们展现了蔚为壮观的动人景象:江水湍急,舟行轻快,两岸青山双双对对出来迎接,真是情意殷殷啊!“来”----展现了轻舟飞驶的动态。
“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一句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山高水险,水流湍急,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飞驶而来,令人体察到乘舟人此时此地的畅快之感和愉悦之情。
诗人从“日边来”,带着满腔豪情而来。
这首诗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
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和州,行经洞庭所作。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写洞庭湖诗大多气势雄伟、境界壮阔,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临洞庭上张丞相》再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指导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指导课教案教学设计三上册作训练第六组主题:风景优美的地方本次作要求学生写自己去过或想去的地方,要求通过描写风景使读者对这个地方感兴趣,抓住其特点来写。
教师可将作和口语交际结合,以口语交际作为作前的交流或作作为口语交际前的准备。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教师应给学生一些作方面的提示。
作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个地方的特点,展开想象,把景物或变化写清楚、具体。
教师可组织一次实地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写的地方。
内容选择:1.写自己去过或想去的地方。
2.描写风景,抓住特点,使读者感兴趣。
目标与要求:1.学生能够大胆表达并写清楚,按照一定的顺序(如方位、时间)使之形象生动。
2.学生能够抓住所写景物的特点,把吸引人的地方写清楚、具体。
3.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学会自评、互评,增强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4.鼓励学生树立交际的自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且积极参与交际。
激发学生的作兴趣,鼓励学生树立作的自信心,乐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方法和措施:1.提前完成宽带网中的任务,收集关于祖国各地的迷人风景的图片及资料。
2.收集自己游览的资料,包括门票、照片、录像、景点介绍。
3.结合研究三篇写景的课文,引导学生研究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并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惯。
研究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次写作的主题是介绍自己去过或想去的地方,重点是写出这个地方的吸引人之处,让读者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
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活动,激发学生写的欲望,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有条理地叙述出来,并表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小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写心里的话,写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久而久之,就能从生活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从写作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在课堂上,我们先进行话题交流,让同学们分享自己去过或想去的地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章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2. 能正确运用所学词语,描述人物
3. 能听懂简短的对话,回答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2. 描述人物的基本句型
3. 简短对话的听懂和应答
三、教学难点
1. 运用所学词语进行句子组合
2. 听懂简短对话并准确应答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单词卡片、人物图片。
学生准备:听力捕捉工具、笔记本等研究用品。
五、教学内容与流程
1. 课前积极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本课将要研究的生词和知识点,预热学生研究积极性。
2. 研究新知识(25分钟)
①教师出示单词卡片:勤劳、机智、善良、刻苦;让学生朗读并解释每个单词的意思。
②教师演示一个人物描写,如:他勤劳好学,善良温和,在同学中容易结交朋友,具有较强的国语水平等;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
单词进行人物完整描写。
3. 情景操练(15分钟)
通过学生展开两人对话,在情景中巩固所学知识。
如:
学生一:你家的爸爸善良吗?
学生二:他很善良,经常帮助别人。
4.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点进行小结,反思研究效果
和收获。
六、教学后记
此课是一堂注重语境和情感渗透的语文课,把握四会型教材知
识点和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英语听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语境和理解的并重效果。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写景段落、写景作文中,在本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板块中,学生练习了通过给出关于不同场景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教师也指导学生从“有没有围绕关键句来说”,大家在交流中对关键句的理解更深刻了,为本课时的写景段落以及本单元的写景作文打下基础。
【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活动一:回顾选段,探究效果。
(指向目标1)1.学生回顾概括段意的方法,和班级同学交流。
学生读第5自然段,其余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
2.学生结合“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这句话谈谈自己概括段落大意的的感受,思考关键语句的好处,自由发言、交流。
3.结合大家的发言,一起总结关键语句的好处,在书中语文园地交流平台部分进行补充。
1.孩子们,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领略了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
在作者的描述中,我们不仅了解了不同特点的风光,还接触到了一种概括段意非常有用的方法?是什么呢?孩子们请看。
(1)出示《富饶的西沙群岛》第5自然段: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请一位孩子为大家读一读吧!其他孩子请思考:我们从这个自然段学到了什么方法?(2)读选段,回顾关键句这个自然段讲了岛上有种类繁多的海鸟,有遍地分布的鸟蛋,还有厚厚的鸟粪,从这儿我们可以知道这里的鸟真多的啊,简直就是——鸟的天下。
这不正是在围绕第一句描述吗?因此,我们知道“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正是本段的——关键语句。
2.出示去掉关键句的部分,孩子们请思考一下:没有这个关键语句,你有什么感受?这个关键语句有什么好处呢?3.出示语文园地交流平台的泡泡:能够较完整地说出本单元语文要素之一的“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能够独立思考并和同学们说说自己对关键语句在理解段意时的感受和好处。
对大家总结出的关键语句的好处在段首,也可以在末尾,还可以在段落中间。
【强烈推荐】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初探 教学设计(含课堂作业及答案)
第六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自然风光”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学会课文围绕一个意思去写的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
(1)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描写了美丽的景色,很多片段都有关键句,根据这个句子可以理解课文大致内容。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全文的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是一个段的关键句。
《海滨小城》中“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更美”都是段落的关键句。
《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就是全文的关键句。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关键句去把握文章的内容。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学会文章中关键句的作用,学会在关键句的引领下,写作。
这样的关键句可以是整个文章的中心句,也可以是一个段落的中心句。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章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教材主要内容是讲述了树木的生长过程以及与人的关系。
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树木的生长过程、树木与人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能够描述树木的生长过程。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树木的生长过程,并掌握描述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力,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与步骤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树木的好奇心。
2. 呈现教材:通过课文的朗读和解释,让学生了解树木的生长过程和与人的关系。
3. 讨论与互动: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讨论树木与人的互动方式。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4.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让他们亲自观察树木的生长状况,并记录下来。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观察到的内容,让他们能够描述树木的生长过程。
6. 情感教育:通过诗歌、故事等形式,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通过课堂讨论、观察记录等方式,对学生的参与度和观察力进行评价。
2. 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描述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
3. 鼓励学生多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六、教学资源准备1. 图片或实物:用于导入新课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本、课件等教材:用于呈现教材内容和示范讲解。
3. 观察记录表或笔记本:供学生记录观察到的树木生长情况。
> 注:以上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可根据具体课堂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围绕“勇敢”这一主题展开教学。
教材内容涵盖了寓言故事《乌鸦喝水》、《小白兔找萝卜》等,通过这些故事,引导学生明确勇敢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毅力。
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寓言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勇敢意识方面,还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确定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故事,学生能够理解勇敢的含义,并能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勇敢的人物形象和事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承担责任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阳光向善的人生态度。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和手段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勇气和决心。
2. 观察识别法引导学生观察寓言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细节中领悟勇敢的本质。
3. 团体合作学习法设立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激发学生相互协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导入寓言故事《小白兔找萝卜》,引发学生对于勇敢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教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认真阅读故事,并找出故事中表现出的勇敢品质。
然后进行展示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勇敢的内涵。
3. 巩固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进行图片描述,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勇敢的人物形象和事迹。
4. 练习教师出示实际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能力。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勇敢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积极向上、阳光向善。
第五部分:教学反思1. 教学收获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对“勇敢”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
2. 存在问题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勇敢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更多的案例和实际情境引导。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4)积累优美的语句,能仿照例子写句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初步感受作品的语言特色。
(3)通过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传承中华美德。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秋天的雨》《金色的草地》《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美丽的小兴安岭》2.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4)积累优美的语句,能仿照例子写句子。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2)初步感受作品的语言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生字卡片、词句段运用的例子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课题导入,激发兴趣(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猜测课文内容。
(2)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3)检查阅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词语。
2. 第二课时:深入学习,理解课文(1)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组合作学习。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三上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山河之旅:争做金牌小导游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围绕“祖国山河”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有描写山水美景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有表现海江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南国美丽风光的《海滨小城》,还有展现北国四景迷人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
本单元课文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篇章页上呈现了诗歌形式的人文导语,饱含着对祖国的赞美与深情,配合表现壮美景色的插图,能引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富饶的西沙群岛》在文中以泡泡的形式提示学生关注关键语句。
《海滨小城》的课后题引导学生从段落中找出关键语句。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重点讨论、梳理关键语句在段落中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词句段运用”安排了围绕一个句子说一段话的练习。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这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的运用,形成了“由读到写”的学习路径。
虽然单元的编排设计思路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认知与生活经验是相对匮乏的,只有同时积极建构相关经验和体验,才会让这些景色与情感更加具象可感。
出于现实因素的制约,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与机会,让学生把自己的真实体验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例如,利用中国地图将学生去过的,还有教材中学过的地点呈现在地图上,进行“山河之旅”的图上“旅行”,让学生从空间上感知祖国的辽阔,才能建立学生已有经验和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
除了单元诗文展现的这几处景色,还可以利用晨读的时间诵读描写祖国山河的诗歌与美文,让地图旅行经历更加丰富。
为了促进学生更积极的代入文本情境,可以鼓励学生化身为“小导游”,从文本阅读迁移到表达交流。
运用本单元学过的习作方法,借助关键语句、围绕一个意思,写一写身边的、家乡的、曾经去过的美景胜地,向同学们介绍这些地方,进而引导学生将自己撰写的“导游词”放进“山河之旅”的中国地图中。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本课由《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三首诗组成。
《望天门山》中,李白描绘了天门山的壮观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乐观豪迈的情感。
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晴姿和雨姿的美好奇妙。
刘禹锡的《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
教学设计中采用“创设情境入诗境——想象画面解诗意——吟诵诗词品情感”的教学方法,注重图文结合,抓字眼,抓想象,抓吟诵。
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以读为本”的理念,让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读中感受古诗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天门山、西湖、洞庭湖的相关视频或图片。
学生准备:有关古诗的写作背景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山河的古诗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课件,展现祖国山水的秀美。
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青山绿水,美不胜收。
今天,我们将追随几位伟大的诗人,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古诗,积累方法(一)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天门山》。
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诗人李白?2.学生介绍,教师出示课件,相机进行补充。
3.教师示范读古诗,学生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4.自由读一读古诗,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方是否读准了字音,是否正确停顿。
5.指名读。
(二)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1.出示天门山、楚江的图片,结合书下注释介绍天门山、楚江。
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
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2.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学生能够借助关键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2.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感受自然界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学生能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培养善良、友爱的品质。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三篇课文:《秋天的雨》、《听听,大自然的声音》、《金色的草地》。
通过学习这三篇课文,学生能够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2.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学生能够借助关键词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1.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课文,提升自己的朗读感悟和表达能力。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卡片、课文插图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秋天的雨》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4. 体会情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听听,大自然的声音》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4. 体会情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赞颂长江的雄伟气势、西湖的旖旎多姿。
《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映了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美丽的小兴安岭》描绘了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
《香港,璀璨的明珠》展示了现代都市香港的美丽和繁华。
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
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的阅读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
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二、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两首古诗。
2、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5、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的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
2、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魅力和富饶。
3、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璀璨的明珠。
四、课时安排:21、古诗两首 2课时22、富饶的西沙群岛2课时23、美丽的小兴安岭 2课时24、香港,璀璨的明珠2课时语文园地六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3.师抽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自然风光”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学会课文围绕一个意思去写的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
(1)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描写了美丽的景色,很多片段都有关键句,根据这个句子可以理解课文大致内容。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全文的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是一个段的关键句。
《海滨小城》中“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更美”都是段落的关键句。
《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就是全文的关键句。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关键句去把握文章的内容。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学会文章中关键句的作用,学会在关键句的引领下,写作。
这样的关键句可以是整个文章的中心句,也可以是一个段落的中心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