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word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一
1、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体裁),选自___ ___。
作者鲁迅,原名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他写的小说集
有,散文集有。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菜畦.()宿儒.()倜傥
..()()敛.()脑髓.()桑葚.()斑
蟊.()攒.在一起()秕.谷()拗.()盔.甲()锡箔
..()()人声鼎沸.()
3.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4.“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
()
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5.文章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
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
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C.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
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有力地批判了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为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读音下划横线
1、确凿(zuòzáo)2、窜向(cuāncuàn)
3、攒成小球(cuánzǎn)4、脑髓(suísuǐ)
5、塑雪罗汉(sùsuò)6、人迹罕至(hǎnhàn)
7、间壁(jiānjiàn)8、宿儒(sùxiù)
9、拗过去(niùǎo)10、荡寇志(kòuɡuàn)
11、惩罚(chénɡchěnɡ)
三、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或词语的含义,填在括号内
1、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儿。
2、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3、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里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4、因为他是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
5、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6、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四、按原文填空,并回答问题
不必说()的菜畦,()的石井栏,()的皂荚树,()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的黄蜂()在菜花上,()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的泥墙根一带,就有()趣味。
油蛉在这里(),蟋蟀们在这里()。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还有(),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便会拍的一声,从()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还可以摘到(),象小()珠()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写百草园中的景物,先用了两个“不必说”,然后有“单是”的内容。
把这些词语去掉读一读,跟原文对比,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请简要分析一下。
2、这段景物描写,都采用了哪些种修辞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3、这段文字描写“泥墙根一带”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四种,描写的植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种。
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七、判断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填在括号内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
()
3、海燕象黑色的闪电。
()
4、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
5、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
()
八、划出下列句子中的名词
1、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
2、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
3、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
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
4、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
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九、指出下列各组词中不是名词的一个,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A、宿儒B、腊梅C、渊博D、盔甲()
2、A、闰土B、麻雀C、书塾D、高兴()
3、A、脊梁B、缠络C、蜈蚣D、后面()
4、A、先生B、指甲C、文章D、因为()
《花脸》同步练习
1、冯骥才,()作家、学者。
著有《》、《》等小说,对()、()、()也很有研究。
2、一、给下列字注音
积()攒轧()制俨()然咄咄()逼人凛()然张牙舞爪()
龇()牙青龙偃()月刀勒()着点戳()在地上水渍()惩()罚
二、多音字组词
攒轧兴绷
三、形近字组词
缘()渗()概()俊()缎()效()帐()
原()掺()慨()峻()锻()郊()账()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通( )赤( ) ( )头( )脑 ( )然大( ) ( )( )逼人
( )( ) 而立快活( )( ) ( )()家门 ( )刀()马
()眼看() ( )( ) 而逃岁岁 ( )( ) 由( ) 而( )
( )( ) 而笑张( )舞( ) ( )( ) 大笑
6、文章写出了家人对孩子的爱。
写妈妈爱孩子的句子有
(),爸爸爱孩子的句子有
(),二姑爱孩子的句子有
(),这句话还表现了二姑的()。
7、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生动,除了上述人物,还描写了卖花脸的小贩,他的
形象是(),语言描写的句子是
()表现了
()
腊八粥
沈从文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
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
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
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
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
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
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
”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
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
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
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
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
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
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