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完整总结

合集下载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1.几种常见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方法分离的对象主要仪器应用举例过滤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烧杯粗盐提纯溶解过滤分离两种固体,一种能溶于某溶剂,另一种则不溶分离食盐和沙蒸发结晶从溶液中分离已溶解的溶质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从海水中提取食盐降温结晶分离两种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别较大的溶质氯化钠、硝酸钾混合液的分离分液分离两种不互溶的液体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烧杯分离油和水萃取加入适当溶剂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分离用苯提取水溶液中的溴蒸馏利用组分中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瓶、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牛角管、温度计从海水中制取纯水2.化学计量之间的转化关系(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2)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n=Mm =NA N=VmV=C B ×V(3)有关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守恒):C (浓)·V (浓)==C (稀)·V (稀)(4)溶质质量分数(W )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的转化:(注意其中的单位换算)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1)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其常用规格有50 mL 、100 mL 、250 mL 、500 mL 、1000 mL 等,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规格,如500 mL 容量瓶。

并且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其是否漏水。

(2)配制步骤,所用仪器及注意事项配制步骤使用仪器注意事项计算——固体求溶质质量,液体求其体积。

称量托盘天平或量筒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 ,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 ,量筒量取液体后不需要洗涤。

溶解/稀释烧杯、玻璃棒溶解要在小烧杯中,切不可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

冷却——将液体恢复到室温(20℃)转移Xml 容量瓶转移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以防液体溅失洗涤——洗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充分混合定容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1—2 cm 时,用胶头滴管滴加,并使视线、刻度线、凹液面相切。

人教版高中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高中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计量①物质的量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用NA表示。

约为6.02x1023微粒与物质的量N公式:n=NA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质量与物质的量m公式:n=M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微粒的数目一定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体积与物质的量V公式:n=Vm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符号CB 单位:mol/l公式:C B=n B/V n B=C B×V V=n B/C B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⑥溶液的配置(l)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

把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

如溶质是液体时,要算出液体的体积。

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里,加入所需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

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本文旨在对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括。

1. 化学的基本概念
- 化学研究的对象:物质
-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 原子结构: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电子壳层
- 原子序数: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的数目
-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分为周期和族
3. 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 离子:带电离子的粒子
- 离子反应:化学反应中涉及到离子的反应
- 离子方程式:用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反应方程式
4. 化学键和化合价
- 化学键:原子间的连接力
- 共价键:共用电子对的化学键
- 离子键: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化学键
- 化合价:化合物中某个元素的相对电价
5.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 物质的组成:原子、离子或分子的相对比例
- 电价和化合价:原子或离子在化合物中所具有的电性
- 化学式: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相对原子数的表示方式
6. 化学计量与摩尔
- 摩尔质量:物质的摩尔数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 摩尔比和摩尔分数:不同物质在反应式中的摩尔比例
- 化学计量问题:根据给定条件推导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摩尔关系
以上为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的部分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基本概念、原子结构、离子反应、化学键、物质组成与结构以及化学计量等重要内容。

希望对你理解和复习化学知识有所帮助。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实验基础1. 实验室安全规则- 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熟悉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存储- 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2. 实验基本操作- 称量:使用天平准确称取固体物质,使用量筒或移液管量取液体。

- 溶解:固体溶解于溶剂中,注意溶解度和温度的影响。

- 混合:液体之间的混合应避免剧烈反应。

- 加热:使用酒精灯或电热套进行加热,注意控制温度。

3.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学会使用图表和曲线表示数据二、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2.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三、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在原子核外按能级排布2.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布局- 元素的周期性和族性- 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四、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的形成-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2. 分子结构- 分子的几何形状-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 分子的极性和非极性五、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反应的类型- 合成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还原-氧化反应2. 化学反应的速率- 反应速率的定义-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3. 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 平衡常数- Le Chatelier原理六、酸碱与盐1. 酸碱理论- Arrhenius理论- Bronsted-Lowry理论- 水的离子积2. 酸碱性质- pH值的定义和测量- 酸碱滴定- 酸碱指示剂3. 盐- 盐的分类:正盐、酸式盐、碱式盐 - 盐的水解- 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七、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氧化:失去电子- 还原:获得电子2. 氧化还原反应的识别- 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数的变化3.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电化学电池- 腐蚀与防护- 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八、化学能与热能1.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转换形式2.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能量的变化与化学键的关系3. 热化学方程式- 表示化学反应时能量变化的方程式- 焓变(ΔH)的计算九、溶液与溶质1. 溶液的组成- 溶质和溶剂- 溶液的浓度表示: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2. 溶液的性质- 沸点升高和冰点降低- 渗透压3. 溶解过程- 溶解平衡-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十、化学分析基础1. 定性分析- 观察和识别物质的特征反应2. 定量分析- 通过测量确定物质的组成3. 常见分析仪器- 光谱仪- 色谱仪- 质谱仪以上是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化学实验基础、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反应原理、酸碱与盐、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与。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完整总结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完整总结

化学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①常见气体的检验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

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1.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篇一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的有机物:1~4个碳原子的烃,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态烃(如苯、汽油)、卤代烃(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难溶于水;苯酚在常温微溶与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烃、酯、一氯烷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烃、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应褪色的有机物有:烯烃、炔烃、苯酚、醛、含不饱和碳碳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有机物。

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态烷烃等。

5.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变色的有机物: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类、醛类、碳碳键不饱和的有机物、酚类。

6、碳原子个数相同时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不同类物质: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饱和一元醇和醚、饱和一元醛和XX、饱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无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是:烷烃:ch4、c2h6、c3h8;烯烃:c2h4;炔烃:c2h2;氯代烃: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取代反应包括卤化、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和分子间脱水(如乙醇的分子间脱水)。

9、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烯烃、炔烃、苯及其同系物、醛、XX、不饱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发生水解的物质:金属碳化物(cac2)、卤代烃(ch3ch2br)、醇钠(ch3ch2ona)、酚钠(c6h5ona)、羧酸盐(ch3coona)、酯类(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蛋白质(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2.化学计量之间的转化关系(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2)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n=Mm=NA N=VmV =C B ×V(3)有关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守恒):C (浓)·V (浓)==C (稀)·V (稀)(4)溶质质量分数(W )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的转化:(注意其中的单位换算)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1)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其常用规格有50 mL 、100 mL 、250 mL 、500 mL 、1000 mL 等,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规格,如500 mL 容量瓶。

并且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其是否漏水。

(3)误差分析由公式知,凡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或使溶液体积增大的操作,都会使c 偏低,反之偏高。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①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电解质和离子反应 (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②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③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或铵根离子。

(2)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①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

作为高中化学的必修一,本文将总结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的重要知识点。

单元一:物质的组成1. 物质的分类:- 纯物质: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具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和独特的性质。

如氧气、水等。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具有可变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如淡盐水、空气等。

2. 原子与分子:- 原子: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分子:由一种或多种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电中性粒子。

3.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目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具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单元二:物质的性质1. 相与相变:- 相:指物质具有一定物态状态的形态。

- 相变:物质由一种物态状态变为另一种物态状态的过程,如固体熔化成液体、液体沸腾成气体等。

2. 物质的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硬度、密度、相对分子质量等,可通过物理方法进行观察和测量。

3. 物质的化学性质:- 包括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如燃烧性、氧化性等。

单元三:原子结构与化学键1. 原子结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

- 原子壳层:由电子组成,带负电荷。

2. 原子的电子排布:- 电子层:分为K层、L层、M层等,不同层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不同。

- 电子的填充顺序:按一定规则填充,满足“半满、从低能级到高能级填充”的原则。

3. 化学键:- 电子轨道重叠,形成电子云区域,原子通过共用电子或转移电子形成化学键。

- 化学键的类型: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单元四: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1. 离子与离子的反应:- 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化学反应,生成离子产物。

- 阴离子与阳离子之间形成离子晶体,在水中进行电离反应,生成离子方程式。

2.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反应物和生成物写作离子的化学式,反应过程中,离子的数量要保持平衡。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化学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固+液方法:蒸发、结晶固+固方法:升华适用范围: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分开、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物分开主要仪器: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注意点:①不断搅拌;②最后用余热加热;③液体不超过容积2/3固+液过滤方法: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仪器:漏斗、烧杯注意点:①一角、二低、三碰;②沉淀要洗涤;③定量实验要“无损”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萃取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分液分离互不相溶液体方法:分液漏斗注意点:①先查漏;②对萃取剂的要求;③使漏斗内外大气相通;④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蒸馏方法: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注意点: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其他分离方法加入某些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沸点不同气分开;渗析半透膜;盐析;洗气;液化。

实例NaCl(H2O);NaCl(NaNO3);I2(NaCl);乙醇和水、I2和CCl4从溴水中提取Br2;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NaCl(CaCO3);蛋白质溶液、硬脂酸钠和甘油;CO2(HCl);NO2(N2O4)。

注: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对每段话进行了小幅度改写以使其更加清晰易懂。

加热混合物的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例如,石油的分馏可以使用分馏方法。

以下是常见物质的除杂方法和检验方法:1.常见气体的检验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

注意,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氧气呈无色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氯气呈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3、NO2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物质的成分: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离子组成的,在实际的研究中,还有大分子的存在。

2、原子的结构:原子由核心及电子组成,其中核心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核外构成电子云,而且原子的性质和特性主要取决于原子的电子配置。

3、原子的分类:根据原子的物理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根据原子的化学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

4、物质的属性:按照物质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可塑性、可溶解性、可燃性、磁性等。

二、物质的变化1、性质变化:指物质在外来作用下由原有性质发生改变,比如新鲜水果在太阳照射下水果会变脆;2、组分变化:指物质重新组成,比如乙醇和乙酸在反应中会形成乙酸乙酯;3、种类变化:指物质种类发生变化,比如耐酸石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碳酸氢钠。

三、物质的定义1、物质的定义:物质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具有质量和容量的一种物质。

2、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按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可塑性等划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大类。

3、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比如改变状态;也可以发生化学变化,比如反应、分解、合成等。

四、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的定义:指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过程。

2、化学反应的特征:一般都是物质的精确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受温度和其他条件影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不会改变;反应需要消耗能量、会有抽热或热释放等。

3、化学反应的分类:按照反应机理可以分为生成反应、衍生反应、转移反应;按照活性可以分为分解反应、合成反应、感受反应;按照物质的构成可以分为单原子反应、二元反应、多元反应。

五、能量的转换1、能量的定义:能量是物质运动、变化的能力,也就是使物质存在形式发生改变的外力或推动物体变动的内部力。

2、能量的类型:机械能、光能、电能、化学能、潜能等;还有太阳能、核能、生物能等;3、能量的转换:能量转换是指物质之间能量传递的过程,其产生的能量最终是以热能形式转化为随机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必背版1.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不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物质。

-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化学组成比例。

- 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以物理方式混合而成的物质,其化学组成比例可以变化。

2. 物质的三态及状态变化- 物质可以存在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具有固定的体积但可变的形状,气态具有可变的形状和体积。

- 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可以发生状态变化,如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气态的沸腾,气态到液态的凝华等。

3. 原子结构- 原子由带正电荷的质子、无电荷的中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

-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具有正电荷。

- 电子围绕在原子核周围的能级上,具有负电荷。

4.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相同元素周期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

-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分为金属、非金属和过渡金属。

-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还可以根据其原子序数、原子半径、电子层结构等进行分类。

5. 元素的化学式和化合价- 元素的化学式表示元素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 元素的化合价表示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原子的电荷数目。

- 通过电子的失去、获得或共享,元素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6.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指的是物质之间由于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而导致物质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质量守恒,即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7.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 氧化指原子、离子或分子失去电子,还原指原子、离子或分子获得电子。

-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8. 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电子的共享或转移而形成的结合力。

-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的共享形成的,离子键是通过电子的转移形成的。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 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一门自然科学。

研究对象是物质的微观世界。

物质是能够被人体感知的一切东西。

化学通过对物质的研究,可以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世界,从而更好地利用和保护环境。

2. 物质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物质的微观世界是由微粒组成的。

而宏观世界则是我们所能感知的,我们所能看到、摸到的物质。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的微观世界。

3. 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变化时,其组成和性质都发生变化。

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的一种具体形式。

4. 物质的分类化学中,物质主要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大类。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

5. 化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化学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实验、归纳法则和理论分析。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只有通过实验,人们才能发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归纳法则是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人们总结出的一些定律和规律,以对物质的研究。

理论分析是对归纳法则进行理论分析,从而推理出一些基本规则和原理,以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

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物质的结构在化学中,物质的结构是指物质的组成和排列方式。

物质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质。

2. 电子结构电子是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原子的电子结构是由几个能级和能级上的电子数决定的。

3. 元素的性质元素是由相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它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构成和电子结构决定的。

元素的性质可以通过周期表来归纳总结。

4. 化合物的性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其性质是由原子的构成及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决定的。

化合物的性质决定了其在化学反应中所表现的特性。

5.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条件下,所具有的性质,如密度、颜色、熔点等;而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特性。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1、分散系(1)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2)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是胶体区别于溶液、浊液的本质特征。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能否通过半透膜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1nm 均匀、透明、稳定能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nm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不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nm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不能没有泥水2、、二、物质的化学变化1、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AB+CD=AD+CB)(2)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酸、碱、盐、水和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电解质。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学计一、化量质①物的量单号mol义数号n 位 摩尔 符定:表示一定目微粒的集合体 符碳数NA表示。

约为6.02x1023阿伏加德常:罗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原子。

用与质微粒物的量公式:n=数值该单g/mol 上等于质单质质质M表示 位:②摩尔量:位物的量的物所具有的量 用质物的分子量质与质量物的量公式:n=③物的体定:①微粒的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的距离质积决数间数决微粒的目一定 固体液体主要定②微粒的大小气决间体主要定③微粒的距离积与质体物的量公式:n=积约为22.4L气的体都标状况1mol任何体准下 ,罗温压积气数④阿伏加德定律:同同下, 相同体的任何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质号CB 位:单mol/l⑤物的量度:位体溶液中所含溶质浓单积质B的物的量。

符公式:C B=n B/V n B=C B×V V=n B/C B浓=C(稀)×V(稀)浓×V()溶液稀律释规C()⑥溶液的配置质质数(l)配制溶量分一定的溶液计质质质换积质时算:算出所需溶和水的量。

把水的量算成体。

如溶是液体,要算出液体的积体。

称称质质简积量:用天平取固体溶的量;用量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

搅质.将质烧,加入所需的水,用玻璃棒拌使溶完全溶解溶解:固体或液体溶倒入杯里质浓 (配制前要容量是否漏水)检查瓶(2)配制一定物的量度的溶液计质质质积算:算出固体溶的量或液体溶的体。

称盘称质质简质积量:用托天平取固体溶量,用量量取所需液体溶的体。

将质烧馏约为积1/6),溶解:固体或液体溶倒入杯中,加入适量的蒸水(所配溶液体的搅温将瓶用玻璃棒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后,溶液引流注入容量里。

涤转馏将烧涤2-3次,洗液注入容量。

振,将涤瓶荡洗(移):用适量蒸水杯及玻璃棒洗匀使溶液混合均。

继续瓶2-3mm,改用滴管加水,处胶头定容:往容量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与瓶紧荡摇匀使溶液凹面恰好刻度相切。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定义1. 物质的量:表示一定数量粒子的集合体,单位是摩尔(mol)。

2. 阿伏伽德罗常数:1摩尔物质中所含粒子数,约为6.02×10^23。

3.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每升(mol/L)。

4. 溶液的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 = -log[H+]。

二、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反应: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3. 反应物与生成物:化学反应中消耗的物质称为反应物,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4. 守恒定律: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等。

三、化学元素与周期表1. 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2. 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

3.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A族和B族的元素。

4.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位于主族和镧系之间的元素。

四、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3.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4. 分子结构: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式。

五、酸碱与盐1. 酸: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2. 碱:能够接受氢离子或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3.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六、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2. 氧化剂:获得电子的物质。

3. 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

七、化学能与热力学1. 化学能:化学反应中储存或释放的能量。

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

八、化学实验基础1. 实验操作:包括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安全知识。

2. 实验仪器:常用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3. 实验数据的处理:数据记录、计算和分析。

九、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理性质: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一、重点聚焦1.混合物的分离原理和分离方法。

2.混合物分离方法的操作。

3.离子的检验及检验试剂的选择。

4.物质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5.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6.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

二、知识网络本章包括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节内容,其知识框架可整理如下:1.实验安全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避免或减少实验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实验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灾、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防止暴沸。

2.实验中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1)创伤急救用药棉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若有碎玻璃片要小心除去,用双氧水擦洗或涂红汞水,也可涂碘酒(红汞与碘酒不可同时使用),再用创可贴外敷。

(2)烫伤和烧伤的急救可用药棉浸75%—95%的酒精轻涂伤处,也可用3%—5%的KMnO4溶液轻擦伤处到皮肤变棕色,再涂烫伤药膏。

(3)眼睛的化学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如为碱灼伤,再用20%的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则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

(4)浓酸和浓碱等强腐蚀性药品使用时应特别小心,防止皮肤或衣物被腐蚀。

如果酸(或碱)流在实验桌上,立即用NaHCO3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

如果只有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桌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

如果碱性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3.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①固体与固体混合物:若杂质或主要物质易分解、易升华时用加热法;若一种易溶,另一种难溶,可用溶解过滤法;若二者均易溶,但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差别较大,可用重结晶法;还可加入某种试剂使杂质除去,然后再结晶得到主要物质。

②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若固体不溶于液体,可用过滤法;若固体溶于液体,可用结晶或蒸馏方法。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

一、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

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

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

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

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二、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①搅拌或振荡。

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

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

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三、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

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

(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

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 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1)OH - 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 -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 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 3)2]+。

(3)Br -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 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 -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 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 2,使淀粉溶液变蓝。

(5)SO 42- 能与含Ba 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 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 32- 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 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能与BaCl 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 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 2气体。

(7)S 2- 能与Pb(NO 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 沉淀。

(8)CO 32- 能与BaCl 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 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 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①物质的量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符号n 单位 摩尔 符号 mol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用A N 表示,约为6.02x1023。

公式:AN N n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用M 表示 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公式: nm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于: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公式:标准状况下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

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 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

符号B C 单位:mol/L 。

公式:C B =B n /V B n =C B ×V V=B n /C B 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 金属:Na 、Mg 、Al非金属:S 、O 、N酸性氧化物:SO 3、SO 2、P 2O 5等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Na 2O 、CaO 、Fe 2O 3两性氧化物:Al 2O 3等纯 不成盐氧化物:CO 、NO 等净 含氧酸:HNO 3、H 2SO 4等 物 按酸根分无氧酸:HCl强酸:HNO 3、H 2SO 4 、HCl酸 按强弱分弱酸:H 2CO 3、HClO 、CH 3COOH化 一元酸:HCl 、HNO 3 合 按电离出的H +数分 二元酸:H 2SO 4、H 2SO 3 物 多元酸:H 3PO 4强碱:NaOH 、Ba(OH)2物 按强弱分质 弱碱:NH 3·H 2O 、Fe(OH)3碱一元碱:NaOH 、按电离出的OH --数分 二元碱:Ba(OH)2多元碱:Fe(OH)3正盐:Na 2CO 3盐 酸式盐:NaHCO 3碱式盐:Cu 2(OH)2CO 3溶液:NaCl 溶液、稀H 2SO 4等 混 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 乳浊液:油水混合物物 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二、分散系相关概念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四、离子反应1.电离( ionization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不仅如此,酸、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统称为电解质。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①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②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4.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的区别: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

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的导电与否都是指本身,而不是说只要在水溶液或者是熔化能导电的就是电解质。

5.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6.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弱电解质对比7.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例如:难溶的BaS04、CaS03等和微溶的Ca(OH)2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

而易溶于水的CH3COOH、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

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如HCl、HNO3、H2SO4)、强碱(如NaOH、KOH、Ba(OH)2)和大多数盐(如NaCl、MgCl2、K2SO4、NH4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和少数的共价化合物。

④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如CH3COOH)、弱碱(如NH3·H2O)、中强酸(如H3PO4 )。

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

⑤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

}举例:KHSO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1.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于水的物质,气体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出现,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

•HAc+OH-=Ac-+H2O2.固体间的反应,即使是电解质,也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3.氧化物在反应物中、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

•SO3+Ba2++2OH-=BaSO4↓+H2O•CuO+2H+=Cu2++H2O4.浓H2SO4作为反应物和固体反应时,浓H2SO4写成化学式。

5.H3PO4中强酸,在写离子方程式时按弱酸处理,写成化学式。

6.金属、非金属单质,无论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

如:Zn+2H+=Zn2++H2↑7. 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处于澄清溶液中时写成离子形式;处于浊液或固体时写成化学式。

微溶物作为生成物的一律写化学式如条件是澄清石灰水,则应拆成离子;若给的是石灰乳或浑浊石灰水则不能拆,写成化学式。

9.离子共存问题凡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之间或在水溶液中水解相互促进的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注意不是完全不能共存,而是不能大量共存)。

一般规律是:(1)凡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盐的离子(熟记常见的难溶、微溶盐);(2)与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生成水或弱)酸及酸式弱酸根离子:氧族有:OH-、S2-、HS-、SO32-、HSO3-卤族有:F-、ClO-碳族有:CH3COO-、CO32-、HCO3--、SiO32-3.与O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NH4+和HS-、HSO3-、HCO3---等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以及弱碱的简单阳离子(比如:Cu2+、Al3+、Fe3+、Fe2+、Mg2+等等)4.能相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常见还原性较强的离子有:Fe2+、S2-、I-、SO32-。

氧化性较强的离子有:Fe3+、ClO-、MnO4-、Cr2O72-、NO3-10.氧化还原反应①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③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口诀: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④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氧化剂+ 还原剂==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1) 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果(2)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情况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的物理通性:常温下,金属一般为银白色晶体(汞常温下为液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自然界多数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三、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1.氧化物四、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1.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