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我国天山等山麓地带,因为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较为 自然地理现象的斑块 丰富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形成众多的绿洲,呈斑块状 状分布 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
▲ 水平自然带规律记忆(2) ——表格对比记忆法 地域分异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 自然带的更 自然带的延 形成因素 替方向 伸方向 热量
南北更替 东西延伸 水 (纬度地带性)(纬度方向) 平 分 从沿海到内陆 东西更替 异 南北延伸 (经度更替) (经度地带性)
地带性自然带 分布的改变 南美安第斯山南段的两侧,同处于温带。东侧的巴塔 哥尼亚高原,因受地形影响,处于西风的背风处,因 而形成荒漠带,而西侧却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西海岸分布, 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 其空间分布范围受到极大的约束,而且与东部地区的 布范围受到约束 自然带割断,这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分布于美洲大陆 西部沿海地区的结果
☆也可以与水平地带性对比记忆:
▲ 右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 B 1、图中表示同一种自然带的字母是 E C C、H ,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 H 40° 温带季风 气候,位于大陆西岸 F D G 30° 的是 温带海洋性 气候。 2、图中有两个字母表示的自然带的 气候类型相同,这两个字母是 E、F, 0° 气候类型是 温带大陆性气候 。 3、自然带D的名称是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自然带G的气候 类型是 亚热带季风气候 。
但并不完全一致。
(2)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 “少一多一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海拔升高, 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 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4)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发展农业、林业、渔业、旅游业等 产业的基础。
自然环境还具有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对地球上的生 物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2
CHAPTER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地球 生态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
和谐共存。
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 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强调在 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
害未来世代的需求。
环境保护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如减少污染排放、节约资 源、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生 态保护等,以实现经济、社 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05
CHAPTER
保护自然环境的措施
生态保护与修复
01
02
03
保护生态系统
保护森林、湿地、草原等 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生物 多样性,防止生态系统退 化。
修复受损生态
对已经受损的生态系统进 行修复,采取植被恢复、 土壤改良等措施,促进生 态平衡。
建立生态保护区
在重要生态区域建立自然 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 林公园等,限制人类活动, 保护自然环境。
环保组织与志愿者活动
支持和发展环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织,鼓励公众参与环保志愿活动,共同保护自然 环境。
THANKS
谢谢
04
CHAPTER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水、土壤、矿产、森林等,为人类提供食物、能源和生产原料。
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破 坏。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
黄河含沙 量增加
―→
黄河下游 河段泥沙 淤积严重
―→
黄河下游 地区洪涝 威胁加重
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5.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 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必须考虑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一系列的 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 例如,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沙尘暴”的考察和研究表明, 由于人们在农耕和草原交界地区盲目开垦草原,破坏了植 被与地表土层,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导致我国西北、华北 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
二、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12.黑海沿岸:
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 成因:夏季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冬季受西风控 制,温和多雨。
13.印度河下游:
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 成因:全年受副高控制;冬季受东北季风的控制,风由 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人类对古代植被的破坏
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6.如何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地理环境中非常特殊的要素。人类在 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愈来愈大。而环境把受到 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 2.人类区别于其他要素的最显著特点是人类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 使其更适合人类生存,并且能够有意识地提高这种适应和改造的能力。 3.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防止过度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 然环境的破坏,注意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4.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地理学习的出发点,同时又是归宿, 因此在高考中常出现以下内容:①推理归纳某种人类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影 响(有利、不利);②分析归纳某种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③解决某 种环境现象(问题)采取的措施(人类活动)。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在
不同地区和时间段都呈现出各自独特的特点。
首先,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体现在地球的基本构成和运转规律上。
无论在哪个角落,地球始终是由地壳、海洋、大气和生物四大组
成部分相互作用而成的,它们在整个地球上都呈现出连续性和联
动性。
例如,地壳不断地板块运动,不断塑造出众多山脉、河流
和湖泊,为各个地域提供了不同的地貌和水域资源。
同时,大气
层的循环和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地球上各个地区的气候和植被都
有着一些共性,比如赤道地区温暖潮湿、生长着野生动植物,极
地地区严寒干燥、充满冰雪和雪山。
然而,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同样明显。
这种差异性来源于地球表
面的地貌差异、气候气象特征、以及物种的多样性等因素。
例如,靠近赤道的地区因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为频繁和强烈,所以旱季
比较明显,而在极地地区,冰山和雪峰是主要的地貌特征。
在差
异的气候和地貌条件下,人类社会和其他物种也产生了各种不同
的适应和应对策略。
例如,在干旱、高温的荒漠地区,植物的生
命周期通常较短而根系较为深厚,以便更好地储存水分和抗旱。
而在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区,植被茂盛,并且动物种类极其丰富,
都是为了在多变的气候环境下生存繁衍下去。
总之,自然环境既有整体性,也有差异性。
尤其是在当今全球
化的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自然环境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
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学会欣赏和珍惜每一个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保护好人类的共同家园。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完整版
CATALOGUE
目 录
• 自然环境概述 •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 自然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 自然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01
CATALOGUE
自然环境概述
自然环境定义
01
自然环境是指地球上未经人为改 变或干扰的自然地理状况,包括 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要 素。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 能造成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极端气候事件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如暴雨、 干旱、台风等。
农业生产受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作物生长周期、病虫害发生规 律发生变化,影响农业生产。
土地利用变化
城市化进程
土地退化
随着人口增长和土地退 化,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
资源分布差异
资源种类
自然环境中存在多种资源,如矿产、水资源、土地资源等。不同地域的资源种类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对当地的经济和 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资源储量
不同地域的资源储量也存在差异,如某些地区的石油储量丰富,而另一些地区的水资源丰富等。资源储量的差异对资 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资源品质
生态平衡
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生物和环境因素之 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维持着地球 表面的生态平衡。
02
CATALOGUE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生态系统结构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在的无机 环境共同构成,具有层次性、复杂性 和动态性。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 信息传递等方式维持自身的稳定和平 衡,同时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必要 的生态服务。
温度变化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土壤、岩石、大气、水、生物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组成环境的各个要素,总是力求整体的一致性;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它要素甚至整体发生相应改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生物循环…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指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生产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属于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2)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功能。
需要依靠多个地理要素共同完成,即单一地理要素不具备平衡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由多个地理要素变化共同组成的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相应改变★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形成★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地带性规律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到内陆的变化规律)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非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与规律不吻合)★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主要以热量变化为基础(2)自然带由赤道向两极呈现南北方向有规律的更替(3)低纬、高纬地区最明显★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主要以水分变化为基础(2)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呈现东西方向有规律的更替(3)中纬地区最明显★垂直地带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以水分和热量共同变化为基础(水热变化)(2)自然带由山麓到山顶呈现垂直方向有规律的更替(3)高差较大的山区比较明显? 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与从赤道向两极变化规律相似,但并不完全一致? 山麓(基带)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基本一致? 山地所在纬度越低,垂直高差越大,垂直带谱越完整? 阳坡与阴坡相比,受热量变化影响,同一自然带分布一般阳坡高于阴坡? 迎风坡与背风坡相比,受水分变化影响,自然带分布也会出现差异★非地带性在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自然带出现与规律不吻合的现象。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3)形成正确的差异性观点:如“差异”和“分异”,“差异”是一 个名词,而“分异”则是一个动词,地域差异表示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现 象,而地域分异则表示地域差异现象背后的形成机理、演变过程以及一 般规律。所以在学习时可遵循“差异现象—地域差异性—地域分异的原 因—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思路。
2.学习技法
矿产资源;②改
质和化学元素的
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变了地表形态,
迁移运动,以及
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
塑造了各种自然
能量的流动、转
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
景观;③实现了
化;②联系自然
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地区之间、圈层
地理环境中的有
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之间的物质交换
机界和无机界
和能量传输
3.对比分析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两种新功能
B.地球上的碳物质主要蓄积在生物圈中
C.如果⑤环节循环速度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迁移导致流水地貌的演化,其过程如下: □13 流__水__侵__蚀__→高原的峡谷不 断拓宽→高原面萎缩→□14 _山__地___→丘陵→平原。
(2)统一性: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 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
2.意义: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 环境要素组合。
(3)读图分析法:结合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理解陆地水平地带性 分异规律;结合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等典型山脉的垂直分异示意图, 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并 结合实例, 分析自然环 境的整体性 规律。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我国西北、青藏等典型区域,解释区域内 各要素的相互联系与影响,理解自然环境特征的形成。 [综合思维]以植物光合作用、碳循环为例,分析自然环境 的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理解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 和能量交换。 [人地协调观]联系藏羚羊数量的变化、森林的过度采伐等 案例,分析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明确人类活 动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树立人地协调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作为人类存在的基础之一,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
整体性表现在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无生物因相互作用而构成复杂的物质循环系统。
生态平衡、循环利用等生态学概念,正是为了维护自然环境整体性所提出的。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破坏,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紊乱,加速物种灭绝、资源缺失、环境污染等问题的爆发。
差异性则表现为不同地理位置、气候、区域性地影响着生物多样性及其分布。
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植被、动物种类与数量、土壤质量以及气候变化等都有其独特性。
比如,亚热带常雨林的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而草原和沙漠地区则相对贫瘠。
因此,维持生态平衡、追求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存在,并进行合理规划。
对于人类而言,应该处处遵循自然规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破坏,让自然界保持多样性和稳定性。
同时,人类还应该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差异性中,切实保持生态平衡,合理规划资源开发,实现社会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比如,对于草原、沙漠地区,可以采取节水措施,建设水源保护区,推广防沙治漠技术;对于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应该加强对其保护,防止生态系统破坏、垃圾污染等问题的发生,切实防止生物区域的崩溃发生。
总之,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时刻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自然环境,规划合理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维护自然环境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备战高考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
备战高考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C. 整体性特征 D. 差异性特征2.关于地球生物多样性受损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地球上物种的灭绝完全是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②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物种的灭绝速度③地球物种自然的繁衍与灭绝过程是相当缓慢的④人类活动不影响地球上生物物种的灭绝速度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③3.旅游爱好者王晓名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在游行日记中绘制了祖国轮廓图和一些地形剖面图、景观图,并写到“美丽的中华,不论你怎么看她,都有一种诱人的美。
”读图,完成下题。
王晓名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春季,沿g—h线自西向东所遇到的情形有:地势坦荡—阴雨连绵—青翠茶园B. 进入六月,c—d线附近,自北向南环境特征可能是:林海雪原—尘暴肆虐—阴雨连绵C. 秋天,从e—f漫步,扭曲的胡杨林诉说着古老的文明—“塞外江南”的风吹稻花香两岸—挂满枝头的苹果、又大又红D. a—b自北向南依次为:雪峰连绵—驼铃叮当—峡谷众多、水能丰富—地面平坦、山青水秀4.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A. 喜光喜湿B. 喜阴喜湿C. 好热耐旱D. 耐寒好旱5.下面是理想大陆自然带(局部)演变趋势图,读图完成下题。
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有()(1)在T1A. 自然带①—②—③与自然带⑤—⑥—⑦体现的分布规律在我国都很典型B. 自然带⑦为苔原带C. 自然带⑥在大陆东侧分布纬度比西侧低,与西侧沿海有寒流经过有关D. ②③④自然带的形成主要与水分有关,与温度无关时期下列叙述可信的()(2)在T2A. 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降低B. 我国华北平原会变得更湿润C. 俄罗斯海运条件将得到很大改善D. 天然橡胶种植的纬度将进一步降低6.读自然带与温度、湿度的关系模式图,完成下题。
(1)模式图中沿乙方向体现的变化主要是()A. 热量B. 水分C. 海拔D. 纬度(2)图中甲最有可能是()A. 温带草原带 B. 热带稀树草原带 C. 亚寒带针叶林带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7.“沙漠玫瑰”因原产地接近沙漠且红如玫瑰而得名,喜高温干燥,耐酷暑,不耐寒。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球性的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定义:一 种用于处理和分析地理数据的计算 机系统
GIS在自然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用于分析地理数据的空间分布、变 化趋势和相互关系
添加标题
生态系统平衡可以减少自然灾害的 发生和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生态系统平衡有助于保持生态系统 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生态系统平衡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农业活动:过度开垦、过度 放牧,破坏植被和土壤
工业生产:排放废气、废水、 废渣,污染环境
城市化:占用土地、破坏自 然景观,增加环境压力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 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城市化、农 业开发等。
自然灾害成因:自然因素和 人为因素
自然灾害类型:地震、洪水、 干旱、台风等
自然灾害影响:对人类社会、 经济、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自然灾害防治措施:加强监测 预警、提高防灾意识、加强基
础设施建设等
资源利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垂直地带性: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降水量逐渐增加
非地带性:受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因素影响,导致某些地区出现与纬度地带性、经度地 带性、垂直地带性不同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高温 多雨,植被丰富, 生物多样性高
沙漠:干旱少雨, 植被稀疏,昼夜 温差大
草原:气候温和, 降水适中,植被 以草本植物为主
环境保护: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平衡发展: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寻求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采用环保技术,促进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发 展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温带草原带温带大温带荒漠带陆性温带草原带气亚候亚热温热带带温带常落带季绿叶季风阔阔风气叶叶气候林林候带带355000
热带荒漠带 热带季风气候
250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100
10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00
00
理 想 大 陆 自 然 带 分 布 图
练习:
A 亚寒带针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 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
从有文字记载,黄土高原就属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时期,
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众多比较清澈,枯水季流量
也较大。但随着人口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
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到明清 后,
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大
A.整体性特征 不稳定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
——自然界里找不到完全相同 的两片叶子
课标要求
1.了解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2.学会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掌握主要陆地自然带及其基本特征
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
什么景观
1、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直接影响土壤 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 下,哪个更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温暖条件下,化合物的分解速度远大于寒冷条件。 寒冷条件下,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物积累;温暖 湿润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 机质含量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由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多)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物 质
循
环
础擅
,
.
鬟 一
. .
示
意 图
\\ \
一/ /
用
0
’
:j ± _ .- J
环
节
蒸发 ( 植物蒸腾 ) 、水汽输送 、降水 、 吸收作用 、光合作用 、分解作用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 流
冷却 凝 固作 用 、 风化 、 蚀 、 运 、 侵 搬 沉 积、 固结成岩 、 变质作 用 、 熔再 生作 重
差
( )人 类 活 动 的影 响 。 2
3 世 界 气 候 类 型 与 陆 地 自然 带 对 照 模 式 图 ( . 北
例 :①热带雨林被毁 旦 一全球气 候变化
个 生态界气候 类塑 与陆 地 自然带 对照模 式图
世 界气 候 类 型
灵猫
温带落叶阔叶林 松 鼠,黑熊
温带草原 黄羊 ,旱獭
褐土
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
亚寒 带针 叶林带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荒漠
亚寒带针叶林
双峰驼 ,子午沙鼠
驼鹿 ,紫貂
荒漠土
灰化土
高纬度 寒带苔原带
极地冰原带
寒带苔带气候
整个 地 理 环 境 状 态 的 改变
雨 酾i
一 lI I●l 孺 l Il 一 - J I● ll ,● 1堂 温卧 堕 带 硬 ● ● 阕 苤 热 绿 叶一 ● 落 叶=亚 常 整 l l】 j
l原¨ 两带 I l 带 草 季 l 霉带『 林 】
[二垂匾蟹口
4 世 界 陆地 自然 带 。 .
断更新 的统一 系统 。 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 的变化 。
【地理笔记】第四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图)更新版
地理笔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生物(气地水土生)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变化会影响另一个区域3.出题角度及答题方法(1)描述自然环境特征:直接罗列气、地、水、土、生的特征。
(2)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关联性:分析各要素(气地水土生)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气候与植被分布四热: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二亚:亚热带季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三温: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一寒: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补充1:行道树涂白主要作用:⚫①杀菌、防止病菌感染⚫②杀虫、防虫,减少下一年病虫害的发生概率⚫③起到一定美化作用⚫④防冻害、避免早春霜害⚫⑤会反光,方便行人夜间行路补充2:树木与生长环境分析(1)不长树⚫大风⚫冻土⚫沼泽⚫盐碱化(2)树长得畸形⚫大风⚫低温⚫光照不足⚫水分不足2.非地带性(特殊)植被分布印度半岛热带草原(地形阻挡水汽)五个热雨(几中奥巴马)东非高原热草南美巴塔哥尼亚温带荒漠南美西部热沙延伸到赤道(寒流)3.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纬度地带分异(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热量为主(太阳辐射)(2)经度地带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水分(海陆位置)4.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a)垂直地带性的分异规律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b)山麓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c)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化: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阴风坡的降水是“少-多-少”(即山腰降水量多)附图: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重要)5.山地垂直带谱其影响因素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多少的因素(1)纬度:若海拔相当,纬度越低,山地垂直带谱越多;纬度越高,山地垂直带谱越少。
第16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6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学科素养】1.区域认知:理解自然地理要素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的关系及途径;理解各类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含义、成因和分布。
2.综合思维:理解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的原理来解释说明某一区域的环境特征及其成因。
3.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不同的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4.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案例,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重点难点】1.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变化规律;地域差异的规律应用。
2.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规律。
【使用说明与方法指导】1.依据导学案,认真研读课本,构建水循环知识体系,整体上把握本课内容。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组预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统一反馈老师。
【问题驱动·合作共赢】探究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23·山西太原·太原五中一模】材料一:在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埋藏深度在地面以下0.3~0.7米)上生长了大片泰加林(即亚寒带针叶林),它是俄罗新东西伯利亚泰加林向南的延伸。
泰加林分布的南界一般在55ºN。
而在我国大兴安岭西坡南延到了48ºN。
当地树木形态特征显著,树的外形象一座尖顶的宝塔,叶子为针状,树冠呈塔形,侧根发达。
调查发现,在大兴安岭主脉西坡一些向西延伸山脊北坡泰加林覆盖率比南坡高。
泰加林中可见大量倒木,当地人把成片的倒木称作“倒木圈”。
在地势较平坦的区域,倒木圈被清理后往往套积水变成小池塘。
下图为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分布及泰加林根系发育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泰加林的特征,推测泰加林生长地(2)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分析当地树木形态特征的成因。
【高频考点·互动研】考点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①自然地理环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点: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完成1-3题1.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不同,主要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 .①B .②C .③D .④ 2.能表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直接原因的箭头是A .⑤B .⑥C .⑦D .⑧ 3.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说法错误的是A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B .风化及风力作用显著,戈壁沙丘广布C .河流稀少,水土流失严重D .植被稀少,土壤肥力低[例题二]图14为R 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R 河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 。
甲国在R 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 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知识点:1.陆地自然带的形成与分布(1)形成:下图 特点:有一定的宽度、呈带状分布(2)自然带分布的记忆技巧由于自然带的形成基础是水热条件的组合,因此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基本一致。
注意区分:①气候、植被、自然带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②多种气候类型对应一种自然带。
如: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③一种气候类型对应多种自然带。
如: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带、荒漠带、落叶阔叶林带[例题三]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2题。
1.和①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 .植被B .大气环流C .地形D .洋流 2.④地自然带的名称是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 .热带草原带D .温带草原带 知识点: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3.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沿X 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 .沿X 方向热量增加 C .沿Y 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 .沿Y 方向纬度增加 4.与M 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A .山东丘陵B .江南丘陵C .刚果盆地D .西欧平原[例题五]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 →F 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
读图完成7~8题。
7.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 )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②由内陆向沿海的地域分异 ③由山麓向山顶的地域分异 ④由平原向高原的地域分异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8.如果某地水热状况与D 和④地区比较相似,则对该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带可能是热带草原带B .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C .水热资源丰富,盛产水稻D .可能是我国重要的甘蔗种植基地(3)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自然带分布特点: 同一自然带沿纬线方向(东西方向)延伸; 不同自然带沿纬度方向(南北方向)更替。
形成基础——热量; 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自然带分布特点: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更替。
形成基础——水分;影响因素——降水(海陆位置)。
[例题六]图3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3回答4—5题8.图中山地降水量A .随海拔升高而递增B .与山气温垂直变化一致C .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D .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9.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A.①和②B .①和③C .②和④D .③和④[例题七] 甲、乙、丙、丁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读图回答5~7题。
5.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 A .甲>丁>丙>乙 B .丁>乙>丙>甲 C .乙>丁>甲>丙D .丁>甲>丙>乙6.丙山可能是( ) A .南岭B .秦岭C .太行山D .武夷山[例题八]图为北纬42°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A.62°N ~68°N B.52°N ~58°N C.50°N ~54°N D.52°N ~62°N 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 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A.逐渐升高B.保持不变C.逐渐降低D.变化无序 [例题九]图6 示意我国某山地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
读图6 ,完成8~9题。
8.该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A.较暖、较湿B.较凉、较湿C. 较凉、较干D. 较暖、较干9、该山可能位于:A.四川B.新疆C.安徽D.山西 [例题十]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B.坡向朝南,温度高C.坡度大,纬度低D.海拔高,降水多[例题十一]右图为我国某山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描述A 山地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10分)1.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2.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 B.降水 C.热量 D.坡向知识点:4.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A.海陆分布B.海陆位置C.地壳运动D.大气环流2.推测时期④大陆东岸自然带类型最可能是()A.常绿硬叶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温带荒漠3.与时期④自然环境特征最吻合的区域是()A.北美大陆中部B.南美大陆南部C.澳大利亚大陆D.欧洲西部例题参考答案:[例题一]A B C [例题二] 气候:(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水文: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水质变差; 地貌: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 生物: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土壤: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生态: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例题三]A B [例题四] A B [例题五] A B [例题六]C B [例题七]B B [例题八]B C [例题九]B A [例题十]A[例题十一]差异:与北坡比,南坡垂直自然带的数目更多、带谱更复杂;(2分)同一自然带南坡分布的海拔更高;(2分)山麓自然带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带(北坡则为落叶阔叶林带)。
(2分) 原因:与北坡比,南坡为向阳坡,较同海拔的阴坡热量更丰富;(2分)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更大。
(2分)[例题十二]D B [例题十三]C D B【课后练习】1.图1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A .人口数量增多B .气候变化C .森林破坏D .围湖造田 2.图1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 .综合性B .区域性C .整体性D .差异性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 、①气候变暖 ②温室作用加强 ③气候变暖B 、①气候变冷 ②温室作用减弱 ③气候变冷C 、①气候变暖 ②温室作用减弱 ③气候变冷D 、①气候变冷 ②温室作用加强 ③气候变暖4、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①的过程中,体现的地理原理是A 。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B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C .氯氟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D 。
大气的保温效应加强5、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
目前,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A 、引起海平面下降B 、腐蚀建筑物C 、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D 、皮肤癌患者增多 右图为“某大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中字母a —h 分别代表不同的自然带类型),读图完成: 6.图中属于草原自然带类型的有: A .a B .b C .d D .e 7.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 .b 自然带形成属于非地带性现象B .a 和g 的南北延伸与沿岸洋流的影响有关C .a →h →g 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D .a 、d 的形成原因相同 下图为“欧洲传统民居自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的墙壁厚度的变化规律”。
据图完成8~9题。
8.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传统民居墙壁逐渐变厚的主要原因是A .温差逐渐变小B .纬度越来越高C .太阳辐射逐渐减弱D .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强 9.由英国南部至俄罗斯西部,自然带的变化所体现的规律是 ( )A .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B .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C .非地带性D .垂直地带性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读图完成第10~11题。
10.R 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 .苔原带B .温带草原带C .亚寒带针叶林带D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1.导致自然带沿OF 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 .热量B .水分C .风力D .光照下图为“某代表团的亚、欧、非考察路线和活动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2~13题。
12.导致沿途①和③、②和③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 ③地形 ④洋流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D .②、④ 13.③→④→⑤体现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A .纬度地带性规律B .经度地带性规律C .垂直地带性规律D .非地带性规律 图1-5-12为某大洲东部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15.自然带P 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因素B.洋流因素C.太阳辐射D.海陆位置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16~18题。
16.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A .甲—乙—丙B .乙—丙—甲C .丙—甲—乙D .甲—丙—乙 17.图中针叶林带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A .热量B .水分C .坡向D .地形 18.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 ) A .纬度低 B .海拔高度低 C .处于阴坡 D .处于背风坡图6是我国某地区略图,图7是黄土高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9~21题。
19. 黄土高原的成因是A . 风力沉积B . 流水沉积C . 风力侵蚀D . 流水侵蚀 20.图中四座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中均有A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B .山地针叶林带C .山地荒漠带D .山地冰雪带 21.图中四座山地垂直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 图8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名山垂直带谱。
完成22~23题。
22.该区域A .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B .风力作用微弱,以流水作用为主C.景观呈现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 .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23.关于该区域名山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山东西坡带谱差异的形成基础是热量B .②山北坡为阳坡,基带上限高于南坡C .③山东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D .该区域缺少冰雪带是因为纬度过高 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