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案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外名著及其作者,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熟记名著及作者。
2.能够正确理解文本中的生僻字,能够在阅读中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能够运用课本知识,独立完成文章的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等任务。
4.初步了解祖国文化传统,发挥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实际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名著选读:《红楼梦》、《小燕子她爸爸》等。
2.生字词学习:常见生僻字的字形、字义及用法。
3.阅读理解:有关名著及现代人文关怀等方面的文化故事。
4.写作表达:以《红楼梦》、《小燕子她爸爸》为依托进行写作练习。
5.口头表达:课文鉴赏、说话方言、宋词朗诵等。
三、教学方法1.听说读写相结合。
2.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获取信息,如课外阅读、广告创作、实际体验等。
3.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利用多媒体技术,幻灯片、视频等展示文化信息。
四、教学步骤1. 名著选读1.阅读《红楼梦》和《小燕子她爸爸》等名著的相关章节。
2.朗读、背诵、默写名著及作者,了解其文化内涵。
3.小组合作,以有关名著为题材写作短文,展示个人见解和分析。
2. 生字词学习1.学习常见生僻字的字形、字义及用法,练习写出规范的笔画和读音。
2.运用生字词,比较用词的优劣,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3. 阅读理解1.阅读有关名著及现代文化的故事,理解其中的人文关怀,掌握其文化内涵。
2.运用阅读策略,如预测、猜测、推断、概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表达1.以《红楼梦》和《小燕子她爸爸》为依托进行写作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比较不同文章的结构、语言、用词,分析其表达手法,提高写作表达水平。
5. 口头表达1.课文鉴赏:对教材中的经典句子、成语、谚语进行口头表达,多角度描述和涵义分析。
2.说话方言:运用本地话、方言等进行口头表达和演讲表达,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宋词朗诵:选择部分优美的南宋词句,进行朗诵和鉴赏,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质量和理解能力。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拓展知识面。
2.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哲理的句子,从中学会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
3.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进一步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4. 积累《增广贤文》中关于读书、做人方面的民间谚语。
▶教学重难点1.学会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指导学生读书方法,推荐一些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读好书。
▶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在“交流平台”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通过自主交流,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敢说、会说。
2.词句段运用通过朗读例句体会加点词语的共同特点;让学生在诵读、品味、讨论等多种形式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用所给词语发挥想象,仿照例句的写作方法编写句子;体会这种写作方法的好处。
3.日积月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背诵,积累《增广贤文》中关于读书、做人方面的民间谚语,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这是在古文阅读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拓展知识面。
2.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哲理的句子,从中学会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
3.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进一步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过程板块一学习“交流平台”1.自由读“交流平台”,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课件出示:读名著时,我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如,在我眼里,汤姆·索亚是一个热爱自由、喜欢冒险的孩子,同时他又很有趣,还有点儿虚荣心。
从小说中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出他的这些特点。
我特别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之前学习《穷人》,读到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我想,她是多么善良而勇敢啊!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优质教案)《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4. 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5. 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6. 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第一课时一、回忆人物形象1.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本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短篇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鲁滨孙、汤姆•索亚、尼尔斯。
二.探究人物的评价方法(一)从作品情节评价人物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性格的汤姆索亚?出示段落:“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直到风筝线不够用了为止。
”2.学生归纳反馈:充满虚荣心的汤姆。
3.你还能从课文的那些情节中的找出不一样汤姆?学生从课本内容中,找出具体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
4.师总结归纳: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从具体的情节中,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板书:作品情节)(二)从人物描写评价人物1.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段由课本上摘录的话,仔细品味一下课文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桑娜?出示段落: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2.学生归纳反馈。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语文园地二教案5篇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语文园地二教案5篇六年级语文部编版语文园地二教案篇1教材分析:位于四川松潘藏龙山上美丽神奇的五彩池绚丽斑斓,作者用生动明快极富想象力和感染力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五彩池的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形状以及池水显出神奇色彩的奥秘,使人读后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感叹大自然的神奇,更使得五彩池成为了我们魂牵梦绕心驰神往的地方。
学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本课是六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前让学生收集五彩池的有关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但他们自制能力差,好动,缺乏耐心,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不够强,学习靠兴趣,因此教学时,巧妙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激发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2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六年级学生能读通读懂课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及分析感悟能力,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从而体会出五彩池景美情美语言文字更美。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14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3.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感悟课文的景色美文字美,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多姿,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观看五彩池图片,整体感知五彩池。
2.紧抓“五彩池的神奇”,统领全文,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悟五彩池的美。
3.合作探究五彩池形成的原因。
4.充当小导游,为五彩池写一段广告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l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读划说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和媒体辅助给学生充分创设的语言情景,从而体会到五彩池的景色美文字美。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五彩池颜色不同的原因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学会立体、多面地评价作品人物。
2.学习运用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表达情感。
3.了解中外文学语言的差异,感受文字的魅力。
4.积累诗句名句。
5.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交流阅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1.提高阅读兴趣,学会立体、多面地评价作品人物。
2.学习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表情达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本单元的课文让我们接触到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迥异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又是怎样评价我们课文中出现过的人物呢?请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
二、回顾课文内容,多角度评价人物1.回顾所学课文,了解其中的主要人物。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写的长篇小说。
课文梗概是按照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来记叙的,写了鲁滨逊遇险上岛——建房定居——畜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的故事。
课文节选部分则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后,慢慢适应岛上孤独的生活,学会生存的过程。
《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部分写了主人公尼尔斯被变成小狐仙后到骑上自己家中的雄鹅旅行前的故事。
五次历险。
本课节选的是“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一精彩片段,写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2.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是如何获得这些感受的?(1)鲁滨逊是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有坚毅的精神和英雄本色,有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意志极为坚强、生活信念十分执着、务实肯干、勤于创造的人。
(2)尼尔斯原来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不爱学习、懒惰任性、爱捉弄小动物,变成小狐仙后,在骑鹅旅行的途中经历了许多的锻炼和磨砺,从动物身上学到了许多优点,改掉了身上的毛病,成了一个好孩子。
(3)汤姆是个聪明好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
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设计(含反思)
二、日积月累
1.古人在日常的生活中总结了许多名言警句,直到今天仍对我们的言行有指导意义,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学习。
2.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通顺。
3.同桌互读,借助工具书理解句子的意思。
4.全班交流,理解句意。
(1)“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意思是读书须用心,能下苦功夫,才会文辞精妙,一字千金。
(2)“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出自明朝时期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意思是别以为你出发得早,还有比你出发得更早的人。引申为:不要以为只有你强,还有比你更强的。
饿 安静 厚 盼望 喜欢
三、布置作业
1.评价最近读过的一本书中的一个人物。
2.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某人遇到困难时的样子。
第二课时
(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一、词句段运用——修辞的妙用
1.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例句。自读句子,对比句子,你认为哪个句子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2.小组交流,指名答。
3.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
教学建议:语文园地中需要积累的语文知识,只理解还不够,还应该贴近生活。所以,教学词句段的运用部分时,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学生反复地训练,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学会运用。
鲁滨逊:他充满了探索和冒险精神。因向往海外的天地,他放弃安逸而平庸的生活毅然远行,及至获得成功,亦不肯停息。虽然流落于无人的荒岛28年,但却靠双手在艰苦中赢得了生存的权利。他坚信人的聪明才智及劳动能战胜任何困难。这个信念使他终于成了生活的主人、荒岛的征服者。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语文园地二中的新词汇和成语;能准确描述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词汇学习:教授语文园地二中的新词汇,包括词义、用法,并通过例句加深理解。
2. 成语学习:讲解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让学生通过例句学会正确使用成语。
3. 课文理解: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人物性格和事件发展。
4.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或创造性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新词汇和成语的学习与运用;课文的深入理解。
2. 难点:成语的正确使用;写作中的思维拓展和表达准确。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
2. 学具:学生需准备笔记本、文具,用于记录重点和做笔记。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知识学习:讲解新词汇和成语,通过例句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
3. 课文分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和事件。
4.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6. 总结与反思:回顾所学内容,让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词汇:列出重点词汇,附上词义和例句。
- 成语:展示成语及其含义、用法。
- 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标注重点段落。
作业设计1. 词汇练习:用新学的词汇造句。
2. 成语运用:用成语编写小故事。
3. 写作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
课后反思- 教师需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
- 学生应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课的学习做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期望学生不仅掌握了语文知识,还培养了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正确的价值观。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阅读文章时评价人物的方法以及评价人物的不同角度。
2.了解比喻与夸张的表达特点。
3.了解自古以来,我国各个年龄段的不同称谓。
教学过程一、学习“交流平台”。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本单元学的几篇文章吗?1.展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说一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并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出示文中重点的语句。
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讨论人物性格特点。
3.探讨评价人物的角度。
《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的尼尔斯是个怎样的男孩?除了顽皮、淘气,你觉得他还是个怎样的孩子?(从他担心父母发现雄鹅不见后会伤心可以看出他其实也是个好孩子。
)4.教师总结阅读名著的方法。
(1)我们要结合事件,对人物作出评价。
例如,汤姆·索亚是一个热爱自由、喜欢冒险的人,这是从他五次历险的经历中分析出来的。
从他叙述历险经过时,添加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大肆渲染了一番,可以看出他的有趣和有点儿虚荣心的特点。
评价人物要立体、全面。
例如,《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的尼尔斯有淘气、顽皮的一面,也有有孝心的一面。
经历了骑鹅旅行之后,他更是变成了一个具有正义感、真诚、智慧、勇敢、善良的小英雄。
(2)评价人物还要注意结合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鲁滨逊,正是由于受当时英国的航海和冒险热潮的鼓动,而参加的冒险活动。
(3)塑造人物可以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通过这些描写可以分析出人物性格,这样就能更好地评价人物。
例如,《骑鹅旅行记》(节选)中“‘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当他这样想的时候,他又忘记了他是多么弱小无力。
他一下子从墙上跳下来,跑进鹅群里,用双臂抱住了雄鹅的脖子。
”这些心理、动作描写细致地刻画了尼尔斯有孝心、勇敢的性格特点。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读下面的例句,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022-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
2022-2023年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园地二》。
主要内容为引导学生引导学生通过与“交流平台”中的阅读伙伴和身边的阅读伙伴交流等方式,既从整体上把握,又留意细节,学会立体、多面地评价人物,从而提升阅读文学名著的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学为中心”,运用“比较”“拓展”“合作”等学习策略,开阔学生的思维,真正落实学习目标。
分为三部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园地二的内容使学生感知名著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句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习写夸张句。
最后是积累《增广贤文》中的五句名言警句。
二、教学目标1.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拓展知识面。
2.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抓重点词句、含义深刻的情节或人物交流感受;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进一步激发学生读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3.积累文学作品中富有哲理的句子,从中学会阅读文学作品要善于积累的读书方法。
4.了解中国古代年岁的别称,并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学习仿写夸张性句子。
2.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我心目中,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的语言的巧妙之处。
【教学难点】:1.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评价人物。
2.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我心目中,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的语言的巧妙之处。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够读懂要求;习作对于学生来说一直比较困难,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五、教法学法分析教法分析: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引导法、分角色朗读入景体验法,同时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法,仔细品味重点词、句、段,体会文中的情感,做到读中悟,悟中读,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语文园地二 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二【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古人名言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语言运用: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思维能力:感受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增强译本意识。
审美创造:能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留意描写人物的句子并能够立体、多元化的评价人物。
“语句段运用”安排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引导学生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尝试用“夸张手法”创作句子;第二项内容是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并能做出评价,为自己甄选书籍。
“日积月累”编排了一组出自《增广贤文》的格言和谚语,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
【教学目标】1.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3.感受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增强译本意识。
4.能背诵一组出自增广贤文的格言和谚语。
【教学重点】1.能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2.感受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增强译本意识。
【教学难点】感受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增强译本意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2.感受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增强译本意识。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教师导入:在这一单元中我们认识了许多有趣的主人公,回顾本单元学习的课文,文中的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出示课件3)学生自主发言。
(出示课件4)教师出示本单元课文中的主要人物。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对这些人物作出全面的评价呢?我们一起去教材中看看吧。
2.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阅读“交流平台”中的对话,边读边批注,交流从“交流平台”中得到哪些启发,有哪些收获。
总结如何对这些人物作出全面的评价。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及意义。
2.通过阅读文章,理解“祭奠”这一悼念方式的重要性,并能够谈论对祭奠仪式的看法。
3.学习使用简单的“分句标点”和“连接词”来逐步完善语言表达。
4.通过学习全课文,能够逐步掌握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进一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二.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师生互动,启发学生思考:何为“祭扫”?你曾经熟知和经历过哪些与祭扫有关的事?2.阅读教学2.1 学习分句标点和连接词•师生共同学习分句标点和连接词,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了解,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意义。
•提供例句,让学生大声朗读并模仿,有助于培养良好语言表达的能力。
2.2 理解文章意义,学习词语•通过小组阅读教材,分析有关“清明节”的部分论述,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学生跟随读物学习相关词汇。
•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并复述所学知识。
3. 学生讨论•小组活动,让学生发表有关“祭扫”的看法,并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将个人看法回答以下问题:我自己的祭奠方式是什么?为什么?4.合作探究•小组探究,不同小组讲述他们找到的有关清明节的理解和解释。
•通过辩证讨论,让学生了解“祭奠”的各种方式和手段,学会接纳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尊重其他人的宗教和服从传统。
5. 总结回顾与布置作业•总结回顾课堂所学内容,检查掌握情况。
•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写一篇个人文章,围绕“我对祭奠的看法”展开,此次作业将以上课内容作为基础。
三.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理解了“清明节”这一节日的起源和意义,进一步深入了解“祭奠”的知识和宗教信仰,培养了和谐相处和尊重传统的品质。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等活动,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能力和开发。
另外,基于学生的理解和表述能力有差异,基础不同的学生需要分类进行辅助教学,以化解教学差异。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园地二(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语文园地二(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语文园地二中的词汇、成语、俗语及其含义。
2. 能正确运用所学的词汇、成语、俗语进行表达。
3. 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文学素养。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教学内容1. 词汇:了解并掌握语文园地二中的新词汇及其用法。
2. 成语:学习并理解语文园地二中的成语及其含义。
3. 俗语:掌握语文园地二中的俗语,并能正确运用。
4.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文本,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写作:学习写作技巧,进行创作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词汇、成语、俗语的学习与运用,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写作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难点:成语、俗语的正确运用,阅读理解的深入,写作的创意与实践。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
2. 学具:笔记本,文具,语文教材。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语文园地二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讲解语文园地二中的词汇、成语、俗语,并进行举例说明。
3.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实践:教授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板书设计1. 语文园地二2. 词汇、成语、俗语列表3. 阅读理解重点4. 写作技巧提示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进行写作练习,创作一篇短文。
3.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提前了解学习内容。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语文园地二中的词汇、成语、俗语有了深入的理解,并能正确运用。
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写作技巧也有所掌握。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成语、俗语的运用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同时,学生的写作创意和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语文园地二》的内容和特点。
2.能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本: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二》。
2.教学材料:相关习题和教师备课笔记。
3.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黑板、粉笔。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教师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语文园地二》封面,并向学生介绍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重点强调《语文园地二》是小学六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包含了各种丰富的文章和习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
Step 2:解析教材结构教师用黑板将《语文园地二》的目录和各篇文章的题目列出来,然后解释每篇文章的主题和目的。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教学材料或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
Step 3:讨论文章内容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每篇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情节和人物形象。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演绎一些情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Step 4:小组讨论和展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和分享对不同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将他们的讨论结果展示给全班。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点和思考,并帮助他们改善表达能力。
Step 5:巩固知识点教师根据教学材料和习题,设计一些巩固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点。
教师可以口头提问,也可以让学生书面完成相关练习。
Step 6: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反馈意见,以便做出相应调整和改进。
四、课堂延伸1.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更多的文章和书籍,提高语文素养。
2.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
3.鼓励学生参加语文比赛和朗读比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完成相关习题,巩固已学的知识点。
最新统编版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教案与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语文要素】2.能结合语境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3.感受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挑选自己喜欢的译作文字并说明理由。
4.能背诵一组出自《增广贤文》的格言和谚语。
[教学重难点]1.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2.能结合语境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3.感受不同译者对相同内容的不同表达,挑选自己喜欢的译作文字并说明理由。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读名著,能围绕如何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
(重点)2.能结合语境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重点)一、交流平台:名著人物这样读(一)文学名著读什么谈话导入:这段时间,我们一起阅读了外国文学名著《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节选片段。
回顾你的阅读经验,想一想:阅读文学名著,应该读懂什么?(读懂人物)(二)名著人物怎样读1.分享读懂人物的经验。
名著之名,名在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拿出自己之前绘制的三幅“人物形象图”,想一想:怎样才能读懂名著中的人物。
2.集体交流“读懂人物”的方法。
(留心言行举止;多个角度理解)3.阅读“交流平台”,梳理阅读名著要点。
(1)学生自读,梳理要点。
(2)集体交流。
(3)小结方法。
阅读名著,要点是“评价人物”,方法有两个:一是留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二是多角度评价人物。
(三)绘制“人物形象图”课后,请同学们阅读自己喜欢的文学名著,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绘制一张“人物形象图”,带到班级展评。
二、词句段运用(名著语言这样品):学习夸张的表达(一)发现句中的“夸张”手法1.过渡:名著之名,名在有耐人寻味的语言。
朗读书中例句,思考:加点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集体交流,发现句中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
(二)对比阅读,体会夸张的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1.对比阅读,体会表达效果。
语文园地二 (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二(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本课为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二”,主要包括古诗词鉴赏、现代文阅读、作文训练三个部分。
古诗词鉴赏选取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分析诗词的意境、用词、韵律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现代文阅读选编了一篇记叙文《草原小木屋》,要求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表达的主题。
作文训练则是围绕“我的梦想”这一主题,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登鹳雀楼》,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2. 通过阅读《草原小木屋》,培养学生对现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指导学生围绕“我的梦想”进行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1. 《登鹳雀楼》中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
2. 《草原小木屋》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和主题理解。
3. 学生写作时的思路拓展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教材。
2. PPT课件。
3. 黑板、粉笔。
4. 学生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学生对“梦想”的理解,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导入新课。
2. 古诗词鉴赏:- 介绍作者背景,解读《登鹳雀楼》。
- 分析诗词的意象、意境、用词、韵律等。
- 引导学生背诵诗词,感受其韵律美。
3. 现代文阅读:- 介绍《草原小木屋》的背景,引导学生阅读。
- 分析文章内容、人物形象、主题等。
- 讨论文章表达的主题,引导学生理解。
4. 作文训练:- 讲解写作要点,指导学生构思。
-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 选读优秀作文,进行评析。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1. 古诗词鉴赏:列出《登鹳雀楼》的重点词句,分析其意象、意境。
2. 现代文阅读:列出《草原小木屋》的关键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主题。
3. 作文训练:列出写作要点,提醒学生注意。
作业设计1. 背诵《登鹳雀楼》。
2. 总结《草原小木屋》的主题,写出自己的感悟。
3. 围绕“我的梦想”写一篇作文。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
1.感知名著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评价人物。
2.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3.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1.感知名著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2.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第一课时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交流平台一、交流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1.你还阅读哪些外国文学作品,哪些作品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谈谈你是在什么时间、怎样进行阅读的。
(二)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1.充分表达自己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中所见所想,以及自己的感悟。
2.讨论阅读方法(2)小组讨论A.划分小组,推选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钟语文园地二鲁滨逊、汤姆·索亚、尼尔斯人物的评价方法作品情节1.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积累词语。
2.了解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夸张”,感受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发挥3.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句子,重点读读加点的词语。
2.想一想,你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或语言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加点的词语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板书:修辞手法:夸张)二.再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1.教师简单介绍“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美。
教学重点1.分析课文内容,了解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2.教授高难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1.掌握高难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2.培养学生的情感认识能力,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课:走进游园教学目标1.了解游园文化。
2.学习生疏词语的使用方法。
3.学习通过语言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1.学习并掌握生疏词语的用法。
2.了解游园文化的丰富内涵。
1.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2.较高难度的词汇掌握。
教学步骤1.导入。
引导学生看图、联想、猜测、描述词汇,帮助学生建立情感认知的基础。
2.学习新词。
根据学生已掌握的词汇和材料要求,集中讲解本课的生疏词语。
3.阅读材料。
通过朗读、分组表演、相互评价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能力。
学生慢慢掌握了文章的情感表达。
4.小结。
概括课文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作业按照自己的思路,写出一篇关于游园的文章。
第二课:秋收起义的启示教学目标1.了解秋收起义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掌握较为生僻的词语和短语。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英雄人物的塑造。
2.掌握生僻词汇和短语。
教学难点1.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理解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
2.掌握语言中的生僻词汇和短语。
1.导入。
通过图片和范例熟悉新知识,讲解生词。
学生预习后交流感受和习得词汇。
2.阅读。
了解文化背景和文章大意。
3.学习课文中的难点。
集中掌握文章中生僻的短语和古汉语,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
4.文章写作。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行撰写一篇关于秋收起义的文章。
5.分组讨论。
有别的同学提出关于文化内涵和情感的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
6.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效果。
作业编写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二
1.学习阅读文章时评价人物的方法以及评价人物的不同角度。
2.了解比喻与夸张的表达特点。
3.了解自古以来,我国各个年龄段的不同称谓。
一、学习“交流平台”。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本单元学的几篇文章吗?
1.展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说一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并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出示文中重点的语句。
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讨论人物性格特点。
3.探讨评价人物的角度。
《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的尼尔斯是个怎样的男孩?除了顽皮、淘气,你觉得他还是个怎样的孩子?(从他担心父母发现雄鹅不见后会伤心可以看出他其实也是个好孩子。
)
4.教师总结阅读名著的方法。
(1)我们要结合事件,对人物作出评价。
例如,汤姆·索亚是一个热爱自由、喜欢冒险的人,这是从他五次历险的经历中分析出来的。
从他叙述历险经过时,添加了许多动人的情节,大肆渲染了一番,可以看出他的有趣和有点儿虚荣心的特点。
评价人物要立体、全面。
例如,《骑鹅旅行记》(节选)中的尼尔斯有淘气、顽皮的一面,也有有孝心的一面。
经历了骑鹅旅行之后,他更是变成了一个具有正义感、真诚、智慧、勇敢、善良的小英雄。
(2)评价人物还要注意结合文化背景和时代特点。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中的鲁滨逊,正是由于受当时英国的航海和冒险热潮的鼓动,而参加的冒险活动。
(3)塑造人物可以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通过这些描写可以分析出人物性格,这样就能更好地评价人物。
例如,《骑鹅旅行记》(节选)中“‘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当他这样想的时候,他又忘记了他是多么弱小无力。
他一下子从墙上跳下来,跑进鹅群里,用双臂抱住了雄鹅的脖子。
”这些心理、动作描写细致地刻画了尼尔斯有孝心、勇敢的性格特点。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读下面的例句,说说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课件展示:学生自由读后交流:加点部分的共同特点是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第一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人们的喜悦和激动。
第二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春节到来的速度之快。
第三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八儿的高兴程度。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更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人物的不同心情。
)
2.从“盼望、饿、安静、喜欢、厚”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示例:(1)盼望:漂泊异乡的儿子要回来了,母亲觉得一天的等待仿佛过了一年。
(2)饿:已经一天没有吃东西了,他觉得自己的前胸已经贴在了后背上。
(3)安静:校园里安静极了,连树叶落到地面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4)喜欢:蒙蒙非常喜欢那本书,恨不能把那本书都装进自己的肚子里去。
(5)厚:东北边陲的雪下得可真厚啊,一脚下去直接没过了腰。
(二)第二题。
课件展示句子:下面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
1.学生自由读,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这天晚上的伟大场面是这个小镇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写出了场面的伟大,同时给人无尽的遐想,可以是辉煌的,也可以是激动人心的……
“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然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的内容,并读一读。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理解。
(题目中涉及的词语都是我国古代对不同年龄的特定称谓。
)
3.全班交流每句话的意思。
(1)13岁:豆蔻年华。
释义:出自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2)15岁:及笄之年。
释义:笄: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时女子年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3)20岁:弱冠之年。
释义:古代汉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经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因为体犹未壮,所以叫作弱冠。
(4)30岁:而立之年。
释义:出自《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指年至三十就可自立于世。
后来就用“而立”指人三十岁。
(5)40岁:不惑之年。
释义:出自《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指年至四十,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
后来用“不惑”指人四十岁。
(6)50岁:知天命之年。
释义:出自《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指年至五十,能了解上天的意志和人的命运。
后来就用“知天命”指人五十岁。
(7)60岁:花甲之年。
释义:旧时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故称六十岁为“花甲之年”。
花,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复杂。
(8)70岁:古稀之年。
释义:出自唐代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后来就用“古稀”指人七十岁。
(9)80~90岁:耄耋之年。
释义:耄耋:指老年,高龄。
出自汉曹操《对酒》:“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后多用“耄耋”指人八九十岁。
(10)100岁:期颐之年。
释义:出自《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指百岁高龄的人需要颐养。
后来用“期颐”指人一百岁。
4.尝试背诵。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习得阅读名著的方法。
2.通过词语比较,了解通过夸张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人物心情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3.了解我国古代对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并积累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