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c19 7.3~7.4 -8.1
2020年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第七要素2 风险和隐患辨识、评估分级(LEC法)一览表
3
8、作业人员不清楚设备内其他危害因素。
3
6
7
126
3
6、清除进出口通道障碍物。
7、分析可燃、有毒有害物质含量。
8、对企业人员讲清楚设备内其他危害因素如
9、作业现场没有监护措施。
1
3
15
45
2
序号
作业活动
危险源(危害因素)
可能的事故、后果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
控制措施
附件等。
9、备齐消防、救生等器材。
财产损失
3
1
3
9
1
乘座非法营运车辆
人员伤■亡
1
6
15
90
3
财产损失
1
1
3
3
1
工作地自然环境恶劣
意外伤害
1
3
15
45
2
身体素质差
生病、死亡
0.5
6
7
42
2
住宿条件差
人员伤害
3
6
3
54
2
财产损失
3
1
3
9
1
乘坐夜车
人员伤害
1
6
1
6
1
9
电脑操作
长时间使用
身体损害
1
6
1
6
1
推广工间操
电脑病毒
数据丢失、工作瘫痪
占
八、、
人员伤害
1
1
7
7
1
13
办公室工作
忘记锁门
物品丢失
3
1
3
9
1
门卫人员加强巡视
14
LEC风险评估法
LEC风险评估法
LEC法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可采取计算每一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
其风险值D由三个主要因素L、E、C的指标值的乘积表示,即D=LE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因此人为的将发生事故可能极小的分数定为0.1,必然要发生事故的分数可定为10,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情况定为若干中间值,如下表:
E——暴露于危险环境中频繁程度。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发生危险性越大。
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下表:
C——事故产生的后果。
事故造成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所以规定分数值在1-100之间。
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类规定为1,造成人员伤亡较大的可能性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在1-100之间,如下表:
D——风险值。
D=L×E×C,确定D值后关键是如何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而这个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
的;在不同时期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确定持续改进的措施。
如下表:。
LEC风险评价标准及风险确定准则
LEC风险评价标准及较大OHS风险确定准则1.风险评价依据1.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可能性越大,风险越高;1.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暴露越频繁,风险越高;1.3事故产生的后果:后果越严重、风险越高。
2.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采用LEC法来确定风险级别。
即: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采用以下公式: D=LEC式中: D——风险值。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L、E、C各要素的参考取值范围分别见以下各表:——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当事故或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为1,做系统安全考虑时,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件的分数定为10。
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如下表所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 完全可以预料6 相当可能3 可能,但不经常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 很不可能0.1 实际不可能——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人员或设备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越长,则风险性越大。
规定连续暴露在此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
同样,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下表所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频繁程度10 连续暴露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 每月一次暴露1 每年几次暴露0.5 非常罕见的暴露——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从极小的轻伤至多人死亡的严重结果。
由于范围广,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轻伤规定分数为1,把造成十人以上死亡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它情况的数值均在1与100之间,如下表所示: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数值后果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40 灾难,数人死亡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7 严重,重伤3 重大,致残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D―风险分值根据公式计算作业的风险值,并参照下表评定风险级别。
LEC风险评价法
LEC风险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是一种半定量危险性评价法。
它是以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
其简化公式是: 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而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发生的事件的分数值为1,在系统安全考虑时,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认为地将事故实际不可能性的分数值定位0.1,而完全可能预料要发生的事件的可能性分数值定位10.介于两者之间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制定了若干个中间值,如表1所示.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频繁,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暴露在此环境的情况为10,而非常罕见地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分数值为0.4.同样,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为项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2所示.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能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结果。
由于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范围较广,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轻伤规定分数为1,把发生事故造成10人以上死亡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分数值均在1与100之间,如表3所示。
表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但关键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之积总分的评价。
依据经验,总分数值小于20被认为少有危险为1级,是低危险;如果危险分数值等于或大于70—160之间,那就是显著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等于或大于160时,其危险等级达到3-3级以上,那就表示有显著危险或高度危险性,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
危险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
应用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予以修正。
危险性分值等级划分如表4所示。
表3 危险等级划分重大危险源的确定凡具备以下条件的均应确定为重大危险源:Ⅰ、有可能违反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Ⅱ、曾经发生过群死群伤事故的;Ⅲ、直接观察到的危险,评定级别达到A、B级;Ⅳ、半定量评价(LEC法),当D≥160时评估级别3、。
LEC法取值标准对照表
LEC法取值标准对照表4.2.1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 完全可以预料(1次/周)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1次/20年) 6 相当可能(1次/6个月) 0.2 极不可能(1次/大于20年)3 可能,但不经常(1次/3年) 0.1 实际不可能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1次/10年)4.2.2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10 连续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 非常罕见的暴露(<1次/年)4.2.3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C)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7严重,重伤,或造成较小的财产损失(损工事件-LWC)40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4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医疗处理事件-MTC,限工事件-RWC)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1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健康要求(急救事件-FAC以下)风险分级与危险程度对照表分数值风险级别危险程度>160 高度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预案) 70~159 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整改(编制管理方案)<70 一般一般危险,需要注意注:LEC法,危险等级的划分都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应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危险源评价方法之LEC
隐患:工人戴手套操作旋转设备加工工件; 事故:工人戴着手套的手接触到了设备的旋转部位(工 件或刀具); 后果:工人受到伤害(伤害严重程度具有偶然性)。 由于对实际隐患出现的数据缺乏统计资料,所以在进行 风险评估时对“L”因子的取值极易出现因人而异的现象。 为了能够真实地评估出事故的风险状况,在风险评估前应根 据组织的安全生产管理状况对引起事故的隐患进行比较具体 的描述,进而确定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分数值。根据本例,可 将戴手套操作的情景按下表的格式设定。
10个人对“L”因子取值的离散度为9.5 如此计算出的风险等级D值分别从20以下跨越 到了200以上。
例1:某单位有100名旋转设备的操作工人,平均每个工作 日加工10件工件,工人操作旋转设备、装卸工件时应戴手套 ,加工工件时禁止带手套。但是,一位工人戴着手套装上工 件以后,忘记了摘下手套便启动了旋转设备。在这种情况下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什么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重大危险源辨识
定义: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 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 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2.重大危险源判断举例:
某生产场所有甲、乙、丙三种物质,甲
种物质的临界量和实际量分别为 5t 和 1.5t
,乙种物质的临界量和实际量分别为 2t 和
1t,丙种物质的临界量和实际量分别为 20t
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
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情况;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
的后果。用公式表示为:
D=L×E×C 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C——发生事故或危险的可能结果。
LEC法标准(最新整理)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填表说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评价出重点风险并有效控制是体系运行的关键,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辨识危险源,认真填写《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
1、设备设施/ 场所/ 岗位:根据实际确定,将所使用的设备设施或场所(填具体的设备设施名称,如果是多种设备设施,也可填场所,如锅炉房、变电站、空压张、污水站等)、人员的岗位等描述清楚。
如“拆箱机/操作工”、“制丝冷端/操作工”、“卷接包装机/操作工”、“变电站/维修电工”;“车间维修组/机修工”、、“叉车/驾驶员”、“成品库/保管员”、“分拣机/操作工”、运输车辆/司机”、“各办公室/管理和技术人员”等。
2、作业活动:该工序或工种所从事的具体作业活动。
如“卷接包装机/操作工”可能涉及到的具体作业有装卡材料、加工操作、排除故障、清理设备等;“维修电工”可能涉及到的具体作业活动有“登高作业”、“检修电气设备”等、“电焊作业”可能涉及到的具体作业活动有“开关焊机设备”、“焊接加工”等。
3、第一类危险源:该作业活动中可能接触的第一类危险源,即“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如带电导体、遇水自燃物质、运动的机械、奔驰的汽车、压力容器、悬吊物的势能、有毒品、烟草粉尘、机械噪声----等;一种作业活动中可能有一种或几种第一类危险源。
4、第二类危险源---危险源描述:根据第一类危险源,描述可能引发事故或伤害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良因素等第二类危险源及其后果,并参考《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填写第二类危险源的代码;如“维修电工”在进行“检修电气设备”时,第一类危险源是“带电导体”,第二类危险源可能有“外露线路绝缘层破损”,后果是“触电”(物,代码11505)、“设备漏电”,后果是“触电”(物,代码11510)、“不按规定监控,停电检修过程中合闸通电”,后果是“触电”(人,代码515)。
LEC风险评价标准及风险确定准则
LEC风险评价标准及风险确定准则一、引言LEC(Lowest Effect Concentration)风险评价标准是一种常用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用于评估化学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
本文将介绍LEC风险评价标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准则。
二、LEC风险评价标准的基本原理LEC风险评价标准基于化学物质对生物的毒性效应,通过确定最低影响浓度(Lowest Effect Concentration)来评估风险。
LEC是指在实验条件下,引起生物效应的最低浓度。
通常,LEC值越低,表示化学物质对生物的毒性越大。
三、LEC风险评价标准的应用准则1. 数据收集和整理:收集与评估化学物质的毒性数据,包括实验室研究、野外监测和文献回顾等。
整理数据时,应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2. 选择适当的生物指标:根据评估对象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生物指标来评估化学物质的毒性效应。
常用的生物指标包括生长抑制、繁殖受损、生存率下降等。
3. 确定LEC值: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确定LEC值。
通常使用统计方法,如NOEC(No Observed Effect Concentration)和LOEC(Lowest Observed Effect Concentration)来估算LEC值。
4.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LEC值,将化学物质的风险等级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
划分标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应保证科学、客观和可重复。
5. 风险管理措施:根据化学物质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低风险化学物质可以采取监测和定期评估措施;中风险化学物质需要加强监管和限制使用;高风险化学物质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甚至禁止使用。
6. 定期评估和修订:定期对LEC风险评价标准进行评估和修订,以适应新的科学研究和环境变化。
评估和修订应基于充分的数据和科学证据,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四、案例分析以某化工厂的废水排放为例,根据LEC风险评价标准,对废水中的化学物质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辨识-LEC评价法
LEC评价法LEC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
是用于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危害性。
该方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即:D=L×E×C风险分值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对这3种方面分别进行客观的科学计算,得到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
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
即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估计,分别对这3方面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赋值。
具体如下:根据表1,确定L值性;表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根据表2,确定E值。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根据表3,确定C值。
表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根据公式:风险D=L×E×C,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并判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
其中的关键还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以及对乘积值的分析、评价和利用,量化分值标准详见表4。
表4 量化分值标准(D)根据计算所得D值,判断风险级别,一般D>70为不可接受风险,需要制定控制措施,D<70为可接受风险,需保持现状,不需增设控制措施。
基于LEC法的风险分级表风险等级:1为最高级,5为最低级。
LEC法岗位风险识别评价表部门:班组:岗位:岗位风险告知卡。
LEC风险评价标准及风险确定准则
LEC风险评价标准及风险确定准则一、引言LEC(Lowest Effect Concentration)风险评价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风险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LEC风险评价标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并提供风险确定准则的详细说明。
二、LEC风险评价标准的基本原理1. LEC的定义LEC是指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产生最低效应的浓度或剂量。
它是通过实验数据确定的,可以用于评估化学物质的毒性和潜在风险。
2. LEC风险评价的步骤(1) 数据收集:收集与化学物质相关的毒性数据和暴露数据。
(2)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确定LEC值。
(3) 风险评估:根据LEC值,评估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风险。
三、LEC风险评价标准的应用范围1. 人体健康风险评估LEC风险评价标准可用于评估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通过确定LEC 值,可以确定化学物质的毒性水平,并确定暴露水平下的健康风险。
2. 环境风险评估LEC风险评价标准也可用于评估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潜在风险。
通过确定LEC 值,可以确定化学物质对环境生物的毒性水平,并评估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风险确定准则的详细说明1. LEC值的确定LEC值是通过实验数据确定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暴露途径和目标生物来确定。
在实验中,通常使用动物模型或细胞模型进行暴露实验,并观察其对化学物质的反应。
2. 风险级别的划分根据LEC值,可以将风险级别划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
不同的风险级别对应不同的保护措施和管理要求。
3. 风险管理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这包括控制暴露水平、使用替代品或改变工艺、提供个人防护装备等。
五、总结LEC风险评价标准是一种评估化学物质潜在风险的有效方法。
通过确定LEC 值,可以评估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LEC值和风险确定准则,以确保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LEC评估法
LEC评价法LEC评价法(美国安全专家K。
J。
格雷厄姆和K。
F.金尼提出)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
概述:LEC评价法(美国安全专家K。
J.格雷厄姆和K.F.金尼提出)用于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危害性. 该方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基本信息:即:D=L×E×C 风险分值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量化分值标准对这3种方面分别进行客观的科学计算,得到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
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即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估计,分别对这3方面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赋值。
具体如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风险分析根据公式:风险D=LEC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并判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
其中的关键还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以及对乘积值的分析、评价和利用。
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是被认为低危险的,这样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上班还要安全些;如果危险分值到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
值得注意的是,LEC风险评价法对危险等级的划分,一定程度上凭经验判断,应用时需要考虑其局限性,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
应用举例: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气爆炸极限范围为0。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中的LECD各指:
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
D=L×E×C
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
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LEC其中: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L、E、C三种因素取值及D危险性等级划分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结果表。
附录D1危险源(危害因数)辨识、风险评价(LEC法)一览表()
附录D1危险源(危害因数)辨识、风险评价(LEC法)一览表为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必须对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和评价。
这里提供一个危险源(危害因数)辨识、风险评价(LEC法)一览表,可供参考使用。
危险源(危害因数)辨识危险源(危害因数)是指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人身伤害、环境破坏或产生财务损失等不良后果的因素。
以下为常见的危险源(危害因数):•机械切割、压裁•高温、低温•高压、低压•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毒物、腐蚀品•吸入有害气体、接触有害物质•火灾、爆炸•噪声、振动•人的失误、疏忽•自然灾害在辨识危险源时,需要充分了解每项工序所需的设备、工具、物料和人员,同时对生产实际情况和作业流程进行仔细分析。
风险评价(LEC法)LEC法即Loss、Exposure、Consequence法,指通过分析损失、接触频率和严重程度对危险的风险进行评价。
损失损失是指由于某一危险源引起的人身伤害、环境破坏或财务损失等。
损失大小与风险程度成正比。
接触频率接触频率是指人员接触某种危险源的频率,与在危险环境中呆的时间、作业次数等有关。
严重程度严重程度是指人员遭受某种危险源损失的严重程度,包括轻微、中等和重大三个级别。
风险评价矩阵风险评价矩阵是根据损失、接触频率和严重程度制作的风险评价表格。
如下表:损失/严重程度轻微中等重大小 1 2 3中 2 4 6大 3 6 9风险等级通过风险评价矩阵对每个危险源进行评分,得出的分数即为风险等级。
根据风险等级的高低,可以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以下为危险源(危害因数)的风险评价(LEC法)一览表:危险源(危害因数) 损失接触频率严重程度风险等级机械切割、压裁重大高中 6高温、低温中等中等中 4高压、低压中等中等中 4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重大低中 3毒物、腐蚀品重大低中 3吸入有害气体、接触有害物质重大低中 3火灾、爆炸重大低重大9噪声、振动中等高中 6人的失误、疏忽中等高重大12自然灾害重大低重大9危险源(危害因数)辨识、风险评价(LEC法)是生产安全管理的基础。
LEC风险评价标准及风险确定准则
LEC风险评价标准及风险确定准则标题:LEC风险评价标准及风险确定准则引言概述:LEC(Loss of Energy Control)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能源失控导致的事故或损失。
为了有效地评估和管理这些风险,制定了一系列的风险评价标准和风险确定准则。
本文将详细介绍LEC风险评价标准及风险确定准则的相关内容。
一、LEC风险评价标准1.1 评估风险源在进行LEC风险评价时,首先需要明确可能导致能源失控的风险源。
这些风险源可能包括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环境因素等。
评估风险源的重要性在于确定潜在的风险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
1.2 确定风险等级在评估风险源的基础上,需要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
一般来说,风险等级可以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三个等级。
通过确定风险等级,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1.3 制定风险评估报告最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风险评估报告。
该报告应包括评估方法、评估结果、风险等级、风险控制措施等内容。
通过制定风险评估报告,可以为后续的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二、LEC风险确定准则2.1 确定风险控制目标在确定风险时,需要明确风险控制的目标。
这些目标可能包括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等。
通过明确风险控制目标,可以为后续的风险管理提供明确的指导。
2.2 制定风险控制方案根据风险控制目标,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案。
这些方案可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措施等。
通过制定综合的风险控制方案,可以全面地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
2.3 定期评估和调整风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风险控制措施。
通过定期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风险的变化和漏洞,从而及时调整措施,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结论:通过对LEC风险评价标准及风险确定准则的详细介绍,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评估和管理潜在的风险,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建议企业在实践中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优化风险管理体系,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LEC风险评价标准及风险确定准则
LEC风险评价标准及风险确定准则一、引言LEC(Lowest Effect Concentration)风险评价标准是一种常用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用于评估化学物质对环境和生物的潜在风险。
本文将介绍LEC风险评价标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准则。
二、LEC风险评价标准的基本原理1. LEC的定义LEC是指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产生最低效应的浓度或剂量。
它是通过实验数据和统计方法得出的,可以用来评估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潜在毒性。
2. LEC的确定方法LEC的确定通常需要进行毒性实验和数据分析。
在实验中,将生物体暴露于不同浓度或剂量的化学物质中,观察其对生物体的影响,并记录最低效应浓度或剂量。
3. LEC的应用范围LEC风险评价标准主要应用于环境风险评估和化学品安全评估中。
通过比较化学物质的浓度或剂量与LEC值,可以评估其对环境和生物的潜在风险。
三、LEC风险评价标准的应用准则1. 数据收集和整理在进行LEC风险评价前,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实验数据和文献资料。
这些数据包括化学物质的毒性数据、生物体的敏感性数据等。
2. LEC值的计算根据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可以通过统计方法计算出LEC值。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NOEC(No Observed Effect Concentration)和LOEC(Lowest Observed Effect Concentration)等。
3. 风险评估将化学物质的浓度或剂量与LEC值进行比较,可以评估其对环境和生物的风险水平。
如果化学物质的浓度或剂量高于LEC值,说明存在潜在的风险。
4. 风险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例如,可以采取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量、改变使用方式或选择替代品等措施,以降低潜在风险。
5. 风险沟通将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结果向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以增加对风险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提高风险管理的效果,并减少潜在风险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四、LEC风险评价标准的优势和局限性1. 优势(1) LEC风险评价标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为环境风险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8.LEC计算参数正式表表1
5、铲装触及残 爆炸 炮及盲炮 火灾 6、燃油、润滑 、灼 剂等 伤 7、蓄电池 8、粉尘和噪音 爆炸 职业 危害
1 3 1 6
6 6 6 6
40 3 3 1
240 54 18 36
1、车辆失控
机械 伤害 、交 通事 故 高处 坠落 物体 打击 物体 打击
3
6
15
270
较大 风险 一般 风险
1、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维护和检测,确保车辆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2、遵守交通 规则,禁止超载超速;3、在危险或临崖路段设置拦挡设施。
1
6
15
90
1、严格按照矿山安全规程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作业。2、禁止无资质人员操作和维修 设备。3、禁止站在履带上、地面上起动发动机。 1、台阶边缘设置安全警示条带或防护网2、禁止刮板超出平台边缘,禁止后退开向平 台边缘;3、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1、防止地表水渗入边坡2、临近边坡实行控制爆破3、加强边坡监测监控,定期进行 安全稳定性检查(雨季加强),发现坍塌或滑落征兆,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和设 一般 备,查明原因,及时采取安全措施。4、保持台阶的安全坡面角,禁止超挖坡底5、及 风险 一般 时清理平台上的疏松岩土和坡面上的浮石,边坡浮石清除完毕之前,其下方不应生 风险 产;人员和设备不应在边坡底部停留。6、采剥工作面不应形成伞檐、空洞等。 低风 险 低风 险 低风 险 一般 风险 一般 风险 1、焊割、打磨前通风良好、准备充分并清除易燃物品。2、检查漏油和短路。3、配 备齐全灭火器等。 1、避免火花、火焰等接近。2、禁止给冻着的蓄电池充电。3、电解液低于规定时禁 止继续使用或充电。 1、正确穿戴防尘口罩等劳动防用品。2、每年参加职业健康检查。3、禁止在设备内 吸烟。4、作业时关闭好设备门窗。5、在存在粉尘场所作业时,保持在上风一侧。 1、严格按照矿山安全规程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作业。2、禁止无资质人员操作和维修 设备。3、禁止站在履带上、地面上起动发动机。 1、台阶边缘设置安全警示条带或防护网;2、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1、防止地表水渗入边坡2、临近边坡实行控制爆破3、加强边坡监测监控,定期进行 安全稳定性检查(雨季加强),发现坍塌或滑落征兆,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和设 备,查明原因,及时采取安全措施。4、禁止底切高堤5、保持台阶的安全坡面角,禁 止超挖坡底。6、及时清理平台上的疏松岩土和坡面上的浮石,边坡浮石清除完毕之 前,其下方不应生产;人员和设备不应在边坡底部停留。7、采剥工作面不应形成伞 檐、空洞等。
作业条件危险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分析法(LEC)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
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 ×C。
D—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当用概率来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L)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
从系统安全角度考虑,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为若干中间值。
表1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当确定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时,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定准则关于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规定其分数值为1-100,把需要救护的轻微损伤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数规定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为1与100之间。
表3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定准则风险值(D)求出之后,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
下表可作为确定风险级别界限值的参考。
表4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D)及控制措施。
建议不要再使用LEC法
建议不要再使用LEC法活动规则活动规则在文章底部,转发有机会获取1个撷果之前所发的任一个PPT文件。
以前,没怎么接触过LEC法,只知道这是一个伪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
我感觉自己可能将来都不需要和这种方法打交道,所以,也懒得来仔细研究它,所以,好多次和专家打交道的时候,专家提起LEC法,我不免有些尴尬,我还是比较老实,交代了:“不好意思,我不太熟悉这种方法”。
但是,事情总是往意想不到的方向走。
最近,因为给客户做软件的原因,不断地和LEC法在打交道。
所以,就静下心来,仔细地学习了一下LEC法,把我的学习心得分享给大家。
我的学习结论是:最好不要再使用LEC法作为风险评估的方法。
为什么捏?有2个重要的原因:1、LEC法是一个伪定量方法,由此,容易产生一系列的缺点,之后再展开讲;2、目前使用的LEC数值,是极端不保守的;1伪定量可能带来的问题表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数值(伪量化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真量化值(次/年)10 完全可以预料1(1年1遇,或1年多遇)6 相当可能0.5(2年1遇)3 可能,但不经常0.3(3年1遇)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1(10年1遇)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05(20年1遇)0.2 极不可能0.02(50年1遇)0.1 实际不可能0.01(100年1遇)注释:上面表格中前2列是LEC法推荐的,第3列是我加上去的。
上面的这个表,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事故频率(frequency,1/年)的区间过窄;作为一个可用的频率表,我的推荐是,至少要涵盖10-4到1(1/年),这样一个频率区间,上面的表只涵盖了10-2到1(1/年),明显存在区间范围不够的问题。
作为伪定量的方法,其价值是简单,但是,带来的问题是,1、没有人能搞清楚上面这个表中的数值,我指的是第一列,到底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2、最要命的是,你不仅搞不清楚这些数值的含义,你还要对它们进行运算,如L*E*C,如果单个的L、E、C都是伪数值,我们怎么知道最后的计算结果值代表的是什么意思,更不用说人为地让着几个数字相乘,这种算法的选择在逻辑上是否合理,为什么不是相加呢?表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数值(伪量化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真量化值(Prisk at time, 无量纲)10 连续暴露1(100%的时间在场)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0.5(50%的时间在场)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3(30%的时间在场)2 每月一次暴露0.2(20%的时间在场)1 每年几次暴露0.1(10%的时间在场)0.5 非常罕见暴露0.05(5%的时间在场)注释:上面表格中前2列是LEC法推荐的,第3列是我加上去的。
LEC法
LEC法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如下方法:D=LEC式中:D——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当用概率来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L)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
然而,从系统安全角度考察,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为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为若干中间值,如下表:当确定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时,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
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为若干个中间值,如下表:关于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因此规定其分数值为1~100。
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数值规定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分数值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为1与100之间,如下表: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风险值D求出之后,关键是如何却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而这个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在不同时期,组织应根据其具体情况来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
下表内容可作为确定风险级别界限值及其相应风险控制策划的参考。
危险等级划分(D)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应在实施前予以评审,应针对以下内进行评审:——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是否已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用于实际工作中。
LEC评估法
LEC评价法LEC评价法(美国安全专家K。
J.格雷厄姆和K。
F.金尼提出)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概述:LEC评价法(美国安全专家K。
J。
格雷厄姆和K。
F。
金尼提出)用于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危害性。
该方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基本信息:即:D=L×E×C 风险分值D=LE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量化分值标准对这3种方面分别进行客观的科学计算,得到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
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
即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估计,分别对这3方面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赋值。
具体如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风险分析根据公式:风险D=LEC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并判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
其中的关键还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以及对乘积值的分析、评价和利用。
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是被认为低危险的,这样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上班还要安全些;如果危险分值到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
值得注意的是,LEC风险评价法对危险等级的划分,一定程度上凭经验判断,应用时需要考虑其局限性,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
应用举例:某涤纶化纤厂在生产短丝过程中有一道组件清洗工序,为了评价这一操作条件的危险度,确定每种因素的分数值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组件清洗所使用的三甘醇,属四级可燃液体,如加热至沸点时,其蒸气爆炸极限范围为0.9~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μ = .75, where μ is the true average inside diameter of a certain type of PVC pipe .
p < 0.10, where p is the proportion of defective circuit boards among all circuit boards produced by a certain manufacturer. μ1 – μ2 = 0, where μ1 and μ2 denote the true average breaking strengths of two different types of twine.
(n 1)S 2
2 /2,n1
2
(n 1)S 2
21 /2,n1
Proposition: A 100(1-α)%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the variance σ2 of a normal population has lower limit
• The result of a hypothesis test is either: – The null hypothesis is rejected
• This is a strong result. It indicates that your alternative hypothesis has convincing data behind it.
2 2 n 1 s 2,n1
and upper limit
n 1 s
2
2 1 2, n1
A confidence interval for σ has lower and upper limits that are the square roots of the corresponding limits in the interval for σ2.
Tolerance Intervals(容许区间)
Let k be a number between 0 and 100. A tolerance interval for capturing at least k% of the values in a norm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which has unknown μ and σ) with a confidence level 95% has the form
16 137,324.3 16 137,324.3 , 76,172.3, 318, 064.4 28.845 6.908
Taking the square root of each endpoint yields (276.0,564.0) as the 95% CI for σ.
• Typical claims: – A new methodhe items meet (or do not meet) the specifications
– There is a difference in the average quality characteristic in the output of two processes
Example 7.15 The accompanying data on breakdown voltage of electrically stressed circuits was read from a normal probability plot. The straightness of the plot gave strong support to the assumption that breakdown voltage is approximately normally distributed . 1170 1510 1690 1740 1900 2000 2030 2100 2190 2200 2290 2380 2390 2480 2500 2580 2700 Let σ2 denote the variance of the breakdown voltage distribution and it is unknown. Determine the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σ2. Solution: The computed value of the sample variance is s2 = 137,324.3, the point estimate of σ2. With df = n-1 =16, a 95% CI require χ2.975,16 = 6.908 and χ2.025,16 = 28.845. The interval is
The CI for σ2 can be easily built from this statistic based on its distribution. The area under the χ2ν curve (v df) to the right of χ2α/2,ν is α/2, as is the area to the left of χ21-α/2,ν.Thus, the area captured between these two critical values is 1- α.
Summary of Chap. 7
• CI for μ of a normal distribution with known σ; general method for deriving CIs. • Large-sample CIs for μ and p of general distributions with known or unknown σ; one-sided CIs. • CIs for μ of a normal distribution with unknown σ (using t distribution); a PI for a single observation; • CIs for σ2 and σ of a normal distribution (using χ2 distribution).
x tolerance critical value s
Tolerance critical values for k = 90, 95, and 99 in combination with various sample sizes are given in Appendix Table A.6. This table also include critical values for a confidence level of 99%. Replacing by + gives an upper tolerance bound, and using – gives a lower tolerance bound. Critical values for obtaining these one-sided bounds also appear in Appendix Table A.6.
– The null hypothesis fails to be rejected
• This is a weak result.
• It DOES NOT imply that the null hypothesis is true. • Only that there is not a convincing amount of data to support the alternative • If you want to prove something, it should be your alternative hypothesis, not your null hypothesis.
χ2ν curve Each shaded area = α/2 1- α
2 1 /2,
2
/2,
Now ν = n -1,
2 (n 1) S 2 2 P 1 /2,n1 /2, n1 1 2
Rearrange the inequation, we obtain:
Definition
The null hypothesis ( 原 假 设 、 零 假 设 、 无 效 假 设 ) , denoted by H0, is the claim about one or more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that is initially assumed to be true (the “prior belief” claim). The alternative hypothesis(备择假设), denoted by Ha, is the assertion that is contradictory to H0. The null hypothesis will be rejected in favor of the alternative hypothesis only if sampl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H0 is false. If the sample does not strongly contradict H0, we will continue to believe in the truth of the null hypothesis.
Chap. 8 Tests of Hypotheses Based on a Single Sample
8.1 Hypotheses and Test Procedures
A statistical hypothesis(统计假设), or hypothesis, is a claim either about the value of a single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 or about the values of several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Examples of hypothe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