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0古诗两首
四年级上册语文20古诗两首(范文大全)
四年级上册语文20古诗两首(范文大全)第一篇:四年级上册语文20古诗两首20、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古代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离别容易再会难,因而以送别饯行表达深厚的情意便成为一种习俗,送别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
还记得学过哪些送别诗吗?2、今天我们要学的两首诗堪称送别诗中的极品,被人们传诵至今。
请看诗题(揭题),谁来读,指导读出节奏。
二、同时呈现,比较题意1、谈发现:比较这两个诗题,你发现了什么?① 都有一个“送”字。
② 都有地名。
③ 都有人名。
2、顺学情适时理解“之”“使”。
3、理解题目含义。
三、整体诵读,理解诗意,感悟诗情1、都是送别诗,两位诗人会怎样送别自己的好友呢?请同学们自己先读读这两首诗,注意读正确,读出节奏。
2、练读——指名读、正音、点评。
3、这两位诗人分别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送别的呢?出示:——(时间),——(谁)在——(地点)送——(谁)去——(地点)。
朗读第一首诗前两句,填空。
4、感悟第一首诗的送别之景:①怎样的三月才叫烟花三月?在烟花三月的长江两岸,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美景?(理解“烟花”,学生想象画面)②这么美的景色如果让你用诗句来形容,你想到了哪句?③为什么是“西辞”呢?看地图分析。
5、感悟第一首诗的送别之景:①诗人王维又是在什么时间送别友人呢?学生读诗句,填空。
②这是一个怎样的早晨?王维眼中看到的是什么?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窗外绵绵的春雨、依依的杨柳……。
)③窗外那么多美景,诗人为什么只看到“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看到柳,即生挽留、不舍之意。
王维多想再留留自己的好友啊,可毕竟皇命难违,重任在身。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唐代著名的浪漫 主义诗人。他一 生周游天下,广 结朋友,孟浩然 就是他出蜀漫游 结识的,两人一 见如故,成为知 己,后来又重逢。 这首诗是他们第 二次聚会后分手 时所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东
西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我的好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 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 到扬州去。
总结写法:
1、前两句叙事、写景,后两句写景。 2、写送别场面。(话别) 3、没有直接抒写离情别绪,而是写孤帆, 江水,来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关切与 祝福。
填空练习
去 “之”的意思是( )。 扬州 “广陵”是现在的( )。 艳丽的春景 )。 “烟花”指( 孟浩然 “故人”是老朋友,这里指( )。因为 黄 鹤 楼 在 扬 州 的 边 ),所以说“西辞”。 ( “尽”是( 消 失 )。 “唯”是( 只 )。 “天际”是( 天 边 )。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老朋友( 依 依 惜 别 )之情。
谒(yè)见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于是,相
约来到江夏(今武昌),游历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 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看着好友离去,李白思 绪万千,欣然写下千古绝唱《送孟浩然之广陵》:“故 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 见长江天际流。”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20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优质课教学设计_5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0、送元二使安西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二、目标确立依据(一)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
友人元二将要远赴西北安西边疆,诗人赶来渭城为朋友送行,其深厚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宴场面,也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到很多古诗,但是在读诗、悟诗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借助多种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才能有效进行教学。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感悟诗歌内容。
难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四、教学准备1、课件2、图片3、视频:渭城、阳关、王维送元二的情景4、歌曲:《阳关三叠》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解题,了解时代背景1、导入:还记得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吗?它的作者是?(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王维的古诗,看老师写课题,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这样写?2、解题。
(1)“送”的意思?“元二”是一个人的名字吗?“使”的意思?(2)元二能不能不去?简介时代背景。
(3)了解“安西”(4)齐读诗题。
(二)初读,读准音,读出节奏1、请大家自由朗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要求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指名读,读准生字、多音字。
学习多音字(主要是朝、舍)3、再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好诗歌的节奏,指名读,再指名读。
4、请学生看着老师的手势读。
5、叠读。
(三)领会诗意,体味别意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接下来大家快速地找一找,看看诗中有哪些表示地方的词语?学生回答。
老师把这些地方放到了唐朝的地图上,简介路线。
咱们先去渭城欣赏一下吧!1、学习前两句,读懂诗意,体会美景。
教师:都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渭城你看到了什么景物?(1)朝雨:什么时候的雨?这雨大吗?为什么说是小雨?(2)客舍:客舍为什么“青青”(3)柳树:什么样的柳树?指导朗读:这样的渭城美吗?齐读。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0古诗两首(20201014154919)
20.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3. 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感悟诗歌内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准备:搜集作者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送别)1. 欣赏这段音乐,你能从中联想到什么,向你传递了怎样的心情?(离别、伤感)2.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从古至今,离别往往是最让人感慨万般的一件事。
不仅有歌唱离别,更有很多诗咏离别。
你读过送别的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诗人李白写的这首堪称极品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 齐读课题。
二、新课(一)引导自学.1. 诗题中出现了一个“送”字,围绕这个“送”你能不能提出哪些问题呢?2. 示自学提示.①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要读出古诗的节奏感。
②结合注解插图,想象意境,读懂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二)交流汇报读诗1•指明读诗。
2. 再指名读。
3. 全班齐读。
(三)交流诗意1. 你们已经读得很好了,那你们从中读懂刚才提出的问题了吗?2. “谁送谁?”3. “在哪送?”黄鹤楼,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楼呢?你们看,这就是黄鹤楼(示图片)(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使黄鹤楼名声大噪,它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玉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4. “送到哪儿?” (在明楼送朋友,可见情谊有多深啊!这是要往哪儿送呢?)李白送孟浩然去扬州(广陵)(秦汉时期叫广陵,到唐代改为扬州)。
作者问什么用“下扬州”,而不是“去扬州” 呢?★理解地理位置(黄鹤楼―扬州)(示图)滚滚长江东逝水,可见长江水自西向东流的,黄鹤楼在扬州西边,也就是上游,从江上走一定是顺流而下了,所以用这个字,也因此有了第一句诗中的“西辞”二字。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20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精品教学课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lóu), 烟花三月下扬州(zhōu)。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li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你会采用哪种方式来表达你当时离别时的情感 呢?你可以直抒胸臆表达内心的不舍,把你的不舍、 伤感全部写出来;也可以含而不露的描写周围的景 物、事物等将自己的情感委婉表达; 你可以写一段话,也可以试着写一首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自学要求: 1.自己学:默读诗歌,圈一圈关键字词,并在学习单 上写写你想象到的画面和从中体会到的诗人心情。 (3-4分钟) 2.小组交流:相互补充,把其他同学好的发现也写在 学习单上。 3.小组代表:把你们小组体会到的诗人心情写在黑板 贴上,并贴到大黑板上。(3-4分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两首》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忆扬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李白乘舟将欲行, 烟花三月下扬州。 忽闻岸上踏歌声。 孤帆远影碧空尽, 桃花潭水深千尺,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不及汪伦送我情。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第20课 古诗两首
(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认识“鹤、孟、陵,辞、唯”五个生字,会写“孟、浩、陵”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背诵这首古诗。
(重点)3.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难点)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被称为“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主要作品:《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
古人送别的方式:第一是设宴饮酒;第二是唱歌、赋诗;第三是折柳送别。
由于“柳”“留”谐音,折柳相送,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鹤 孟 唯 陵 hèmènɡwéi línɡ自由朗读古诗,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遇到不懂的字或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释。
说一说这首古诗描绘了什么场景?描绘了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的场景。
结构:上下组词:孟子 姓孟造句: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姓孟的新同学。
音序:M 部首:皿书写指导:“皿”略扁,底部托住上面。
孟mènɡ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氵”略呈弧形,右部第二横稍长。
结构:左右组词:浩大 浩荡造句:如此浩大的工程,他们只用了一年就完工了。
音序:H 部首:氵浩hào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攵”中的捺为斜捺。
结构:左右组词:丘陵 陵墓造句:考古队发现了一座帝王陵墓。
音序:L 部首:阝陵línɡ孟浩然(mènɡ mèn) 唯一(wéi wēi )广陵(línɡ lín) 告辞 (cí chí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我的老朋友孟浩然向西辞别黄鹤楼,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故人:老朋友。
】【辞:告辞,辞别。
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完整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客渭 舍城 青朝 青雨 柳浥 色轻 新尘 。,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清晨一场如 酥小雨,湿润了路上 的尘埃,旅店旁的棵 棵绿柳,被雨水冲洗 得翠色欲滴。
这句诗点明了送别的
地点 、时间 和环境气氛。
交流要点:两首诗的相同和不同点, 相同点:
1、都写“送”别场面。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关切与祝 福。 2、诗中有写景和叙事。 3、都没有直接抒情,寓情于景 。
不同点: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 写景 《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
2、有“送”“西”“尽”“故人”四个相同的字词,但具 体含义不同。
西劝 出君 阳更 关进 无一 故杯 人酒 。,
·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朋友,请再喝尽这 杯醇香的美酒吧, 等你西行出了阳关 之后,就再也没有 一个交情深厚的老 友了。
“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 样的酒?你感受到了什么?
(伤感的酒)春雨挽留不住友人的脚步,朋友终
将远走他乡,怎不伤感别离?
➢ 李白与孟浩然告别时能说些什么?发挥 你们的想象同学间交流。
➢ 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 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 想象一下,平时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 或看到过送行的场面?
同学们说的不错,这就是情, 诗中表现的是一种朋友这间的 情。生活中,还有父子情、母 女情、师生情、同学情……情 充满整个世界,人间处处都有 情。让我们带着朋友间依依惜 别的感情来朗诵这首诗好吗?
邻
浮
落 日 故 人 情
云 游 子 意 ,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0古诗两首
(1)雨:什么时候的雨?这雨大吗?为什么说是小雨?
(2)客舍
(3)柳树:什么样的柳树?
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谁能连起来说一说。(咸阳县的清晨下着小雨,淅淅沥沥,打湿了地上的尘土。旅店门前的一排排柳树,显得更加新鲜。)
2.指导朗读
这样的渭城美吗?你喜欢吗?指名读、再指名读。再指名读。男女赛读。
诗中的“辞”字就是告辞、告别的意思。(组词也是理解字义的好方法)
(结合简图)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要沿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所以大诗人李白说故人西辞?
师:你知道他们分别的时间吗?(三月)诗中写“烟花三月”,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2句古诗。
5、“烟花三月”,那是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想去看看吗?边看边想你能描绘这美丽的景色吗?(出示江南春图)
13这深深的祝福,这依依不舍,这浓浓情意,就像这滚滚长江之水连绵不断。让我们一起来读读3、4句。(指导读3、4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6、朗读并背诵古诗。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教师小结:是啊,长江水带着我长长的思念,带着我美好的祝福,带着我的深情厚谊滚滚东去,永不停息。朋友真情,离别之意,都包含在了这句千古绝唱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全班读一读。
5.小结。
三、想象画面,领会诗意,体味别意
过渡:刚才我们从题目中已经知道,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那么王维又是在哪儿送?什么时候送呢?请大家再默读这首诗,并读读课后注释,边读边思考。
(一)学习前两句,领会诗意
1.交流。读懂诗意,体会美景。
在哪儿送呢?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些?什么时候送呢?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0课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执教:
对比以下送别诗的诗题: 李 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王 维:《送元二使安西》 王 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岑 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
黄鹤楼与岳阳楼、 滕王阁并称“三大名 楼”。黄鹤楼故址在 现在的武汉市武昌蛇 山,踞山临江,得形 势之要,登楼八面来 风,凭栏可极目千里, 自古是游览胜地。传 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 而去,故称黄鹤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的_广__陵__。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西
东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江下行 【唐】李白 去年下扬州, 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 心逐江水流。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赠我情。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写下了“劝君更尽一杯酒,
”的诗
句,表达了友人离别之情;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6单元第20课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认识“鹤、孟、陵,辞、唯”五个生字,会写“孟、浩、陵”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背诵这首古诗。
(重点)3.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难点)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被称为“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主要作品:《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
古人送别的方式:第一是设宴饮酒;第二是唱歌、赋诗;第三是折柳送别。
由于“柳”“留”谐音,折柳相送,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鹤 孟 唯 陵 hèmènɡwéi línɡ自由朗读古诗,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遇到不懂的字或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解释。
说一说这首古诗描绘了什么场景?描绘了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的场景。
结构:上下组词:孟子 姓孟造句: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姓孟的新同学。
音序:M 部首:皿书写指导:“皿”略扁,底部托住上面。
孟mènɡ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氵”略呈弧形,右部第二横稍长。
结构:左右组词:浩大 浩荡造句:如此浩大的工程,他们只用了一年就完工了。
音序:H 部首:氵浩hào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攵”中的捺为斜捺。
结构:左右组词:丘陵 陵墓造句:考古队发现了一座帝王陵墓。
音序:L 部首:阝陵línɡ孟浩然(mènɡ mèn) 唯一(wéi wēi )广陵(línɡ lín) 告辞 (cí chí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我的老朋友孟浩然向西辞别黄鹤楼,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故人:老朋友。
四年级语文上册20古诗两首课件新人教版
送元二使安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王维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渭城朝雨浥轻尘 ,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客舍青青杨柳新 。
孤 帆 远 影 碧空 尽, ? 劝君更尽一杯酒 ,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西出阳关无故人 。
送别诗
赠汪伦 李白
李 白 乘 舟 将 欲 行, 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北 东
广陵
黄鹤楼
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
?
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
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
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
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
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
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
月形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
于是一首千古名诗? 之:去,到。 ? 故人:这里指老朋友。 ? 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电子备课单位单元专题课型精读课文任课教师课时2课时总课时课题20、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写“孟、浩、陵、辞、唯、舍、君”等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课文重点全文感情朗读训练点全文读说结合训练点还知道哪些送别诗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心境,能与他人交流读诗的感受。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1、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诗歌。
预习提纲(见县下发预习提纲)教学过程一教学内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那些信息?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的意思;“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二次备课一改以往的逐句讲解和整体串讲,放手让学生说看到的画面。
这样,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学生教学过程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二、成果展示:1、检查生字词。
2、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美。
3、检查个别学生课文,查看批注情况。
三、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四、精读感悟,读说结合1、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读了,但是你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想想以前学过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a、借助注释理解诗意;b、查字典理解诗意;c、在理解的基础上画画等)2、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独立学习,也可以在小组内合作学习。
(生自主学习,师相机指导)3、(预设学生不理解的词有:西辞、烟花三月、孤帆、尽、唯)4、这里的“辞”字,你们能给它组个词吗?(告辞、辞别)诗中的“辞”字就是告辞、告别的意思。
(组词也是理解字义的好方法)(结合简图)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要沿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所以大诗人李白说故人西辞?师:你知道他们分别的时间吗?(三月)诗中写“烟花三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2句古诗。
5、“烟花三月”,那是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
想去看看吗?边看边想你能描绘这美丽的景色吗?(出示江南春图)6、哪个同学更厉害,能用诗句来形容这美妙的春天?这美妙的景色,你说一个,他说一个,组成了完整的诗歌画面。
即:给了学生打乱顺序理解诗句的自由。
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理解诗句。
教学过程也使我不由得想起这样一首诗。
(出示《江南春》,师读一次)7、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
何其美哉!但今天,老朋友离李白而去。
请同学们齐读1、2句。
8、孟浩然的船走了。
可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望呀望呀,他在望什么呀?(出示图)生:望那只船9、“孤帆”是什么意思?10、在唐朝胜世,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按理说,江南三月,长江上一定是千帆竞渡,可李白为什么说是“孤帆”呢?11、对,“过尽千帆皆不是”,此时此刻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所以李白自然只看到孟浩然的“孤帆”。
12、从这个“孤”字,你还知道了什么?小结:这小小的一个“孤”字,就把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13这深深的祝福,这依依不舍,这浓浓情意,就像这滚滚长江之水连绵不断。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3、4句。
(指导读3、4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6、朗读并背诵古诗。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1、教师小结:是啊,长江水带着我长长的思念,带着我美好的祝福,带着我的深情厚谊滚滚东去,永不停息。
朋友真情,离别之意,都包含在了这句千古绝唱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教学内容:《送元二使安西》一、揭题导入、知诗人,解题,了解时代背景1.导入: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宝库。
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2.知诗人。
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多少呢?交流。
王维,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汉族。
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善画人物、丛竹、山水。
3.解题。
请同学读读诗题,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解“使”?4.简介时代背景。
这是王维送朋友元二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
古人常以兄弟排行称呼,类似现在的“元老二”。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王维知道老朋友要去那,特地从大老远长安赶来送他。
多么深厚的友谊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诗题。
那么王维又是怎么送别朋友的呢?二、初读,读准音,读出节奏1.自由朗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要求仔仔细细地读上两遍,注意诗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们读正确。
2.指名读,读准生字、多音字。
3.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好诗歌的节奏,指名读。
4.全班读一读。
5.小结。
三、想象画面,领会诗意,体味别意过渡:刚才我们从题目中已经知道,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
那么王维又是在哪儿送?什么时候送呢?请大家再默读这首诗,并读读课后注释,边读边思考。
(一)学习前两句,领会诗意1.交流。
读懂诗意,体会美景。
在哪儿送呢?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些?什么时候送呢?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知道的?指名读、再指名读。
我们说王维的诗“诗中有画”,那么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物呢?(1)雨:什么时候的雨?这雨大吗?为什么说是小雨?(2)客舍(3)柳树:什么样的柳树?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咸阳县的清晨下着小雨,淅淅沥沥,打湿了地上的尘土。
旅店门前的一排排柳树,显得更加新鲜。
)2.指导朗读这样的渭城美吗?你喜欢吗?指名读、再指名读。
再指名读。
男女赛读。
(二)品读后两句,体味别意过渡:多么美的渭城啊!可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清晨,就是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
他又是怎么送别友人的呢?我们读读后两句。
指名读、再指名读。
齐读。
1. 体会路途的艰辛此去不仅路途遥远,而且当时阳关以西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想想看,元二这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2.创设情境,读出诗情(1)指导读(引读)指名读、再指名读(2)如果你是王维,你还会说什么呢?(请再喝一杯酒吧!西出阳关后就没有我这个好朋友了!)(3) 如果你是元二,你又会说些什么呢?3.总结升华(1)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呀!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呀!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师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生齐:西出阳关无故人。
(2)再看看窗外,小雨还在下着,杨柳依依,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别离——师引读、齐读后两句。
(3)多少回忆,多少离愁,多少牵挂,都化作了这一杯浓浓的酒——师引读、齐读后两句就这么说呀,喝呀,喝呀,说呀,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这哪还是一杯酒啊,这分明就是——(板书:情)你们感受到了吗?这是一种什么之情?(板书: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五、小结:同学们,读了这些送别诗,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
“人间最美是真情”。
就让我们今后继续畅游在古诗的海洋里,不断诗化我们的心灵吧!六、限时作业1、做个小书法家:默写古诗并把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摘抄到积累本上。
2、做个小画家:通过绘画画出诗的意境。
效果检测情况见县下发的效果检测题教学反思教学时我主要努力是创设情境,将作者的情感转化成学生的情感,设法使学生从旁观者的角色转为当事人的角色,让学生进入大诗人李白的内心世界,去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生仿佛已不是学习者、朗读者,而是那黄鹤楼下江边的李白,他们的心完全沉浸在古诗描绘的意境中。
正是因为学生已感受到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浓厚情谊,感受到分别时的惆怅,才能深情地吟诵。
学生在吟诵中所表达的是自己的真情,朗读时的声音、气息,和谐地融入他们发自内心的情感中,是内心情感的自然外化。
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等表现离愁别绪的诗歌时,生活在通讯设备发达的今天的学生很难理解古人一旦分离,便是“此去经年”的生离死别。
课上,我一边播放如泣如诉的音乐,一边讲述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自然地被带入了那久远而神秘的年代,融入诗歌独特的意境之中。
学生用自主型作业进一步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观念,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忽视个性其实也就消灭了个性,抓住了个性也就抓住了共性。
诗歌语句凝练,讲求意境。
领会意境是诗歌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教学可提供背景音乐创设出与教学内容恰切的意境,再辅以巧妙的点拨以达到事倍功半的的效果。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电子备课单位单元专题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课型略读课文任课教师课时2课时从第4课时到第5课时课题26*全神贯注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课文重点1、2、4自然段感情朗读训练点从“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到第4自然段读说结合训练点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1、理解“全神贯注”的含义。
2、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言行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联系实际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词语卡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学生搜集关于罗丹的图文资料,对这位著名的雕塑家有所了解。
预习提纲(见县下发预习提纲)教学过程教一、导入新课1、老师知道同学们平时很喜欢积累名人名言。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句名言。
(出示: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指名读。
2、读了这句名言,有什么疑问吗?(预设:这是谁说的?他是在什么时候说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句名言背后发生的故事中——(板书课题:全神贯注)二、成果展示1.教师出示自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思考大屏幕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