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季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doc

合集下载

2012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Microsoft Word 文档

2012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Microsoft Word 文档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能用一句话表述生活中的数量。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使学生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1、会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数数,会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数数的结果。
2、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能正确比较。
1、会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数数,会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数数的结果。
2012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表
单元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完成时间




准备课
(1)通过数学活动,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学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会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数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2、学会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
3课时




位置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安排(目标任务、主要措施)5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安排(目标任务、主要措施)5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安排(目标任务、主要措施)5篇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1一、勤抓训练我根据对学生本身情况的了解,发现他们这个年龄段一般都缺乏灵敏性,思维也没有规律性,一个是反映不够迅速,再就是对事情的逻辑性掌握比较差。

我从中找到了一些规律,也就是反应能力跟逻辑性是呈平行的,那么我打算多做速算练习,帮他们增强思维能力,使他们变得聪明敏锐。

二、作业规范学生小肯定就没有规范意识,做事都还很随意,比如书包里面的书和本都非常的乱,并且损坏严重。

我检查作业的时候还发现字写得模糊,尤其是写数字的时候,不是写得太大就是过度涂抹,这些都明显的体现出他们做事不仔细的习惯。

然而数学又是严谨的科目,不认真怎么能算的准,所以我要教给他们一些规范的要领。

三、工作目标当务之急就是把书本内容帮助他们学会,也可以说这个是我对他们要求的底线,必须让他们强制性的完成好。

比如一些常规的计算,还有一些数学常识的了解,把他们引入学习的正途,以便展开更深入的拓展。

把基础打好之后,就要抓好复习,不让他们边学边忘,同时还要注意搞好教学活动,还有课堂游戏。

避免让学生进入一种麻木僵硬的学习状态,要多帮他们保持清爽的头脑。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2一、情况分析我班有学生32人。

男生24人,女生8人。

刚进入学校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习爱好。

通过入学测试全部达到了入学要求。

虽然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学习,也不会学习;有些同学学习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得进行引导,教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爱好学习的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目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有关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5篇

有关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5篇

有关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5篇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1、经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数0,知道一个物体也没有要用0表示,直尺上刻度的起点是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计数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知道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几表示几个一,知道10个一是1个十;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2、在分与合的活动中理解并受气10以内数的组成;联系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和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联系实际问题理解连加、连减和回头混合两步计算。

4、结合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时间,会说出钟面上接近整时时间大约是几时。

空间与图形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

2、在堆、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活动中,初步感受“平面”和“曲面”。

3、初步认识并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统计与概率1、经历把物体按种类、形状、颜色、用途或其他特征分类的过程,初步感受“分一分”是整理、统计数据时的重要方法。

2、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表示分类的结果,会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相减的表格,会利用象形统计图和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发展思维能力。

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抽象出数,理解数的含义;在操作学具活动中,感受并概括出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2)在理解加、减法含义和学习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19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19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19篇)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精选19篇)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篇1一、教材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

9、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2012年秋季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2年秋季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2年秋季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第一篇:2012年秋季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一年级有学生32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19人。

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在经过一年的学前教育后进入小学的,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生,当然也还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以及个人的接受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这就是关键,再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了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第一步。

二、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

准备课;2。

位置;3.1~5的认识和加减法;4.认识图形(一);5.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6.11~20各数的认识;*。

数学乐园;7.认识钟表;8.20以内的进位加法;9.总复习2、教学目标①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②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③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⑤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⑥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⑦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⑧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⑨培养学生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⑩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①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

②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③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④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年级x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本学期的数学教学成绩,我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一、根本情况分析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的根本知识、技能方面根本上已经到达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

但是一年级学生毕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本钱学期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已经根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在欢乐学习中进一步体验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根底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局部新的教学内容。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觉、观赏数学美的意识。

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依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体会探究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篇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

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1一、本册教材的特点:1、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教材试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可能性、关系、算法等丰富的现代数学世界。

2、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通过学习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

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3、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于试图使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

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

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

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平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

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篇)教学计划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脚本,制订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使教学工作有秩序的进行,还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1一、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一直为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目标而奋斗,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我们努力付出去教育的,我也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进步,都会取得成功。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一(3)班全班学生共28人,女生15人,男生13人。

一年级的学生才入学,部分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方式,大部分的同学上课时比较专心听讲,能积极的回答老师的问题,但还有部分同学的各种习惯较差,自理能力不是很强。

由于年龄比较小,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在老师的要求、帮助下进行,依赖思想比较强。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应该在学生的学习习惯上多加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教学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内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初步了解加法、减法运算的意义,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学生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过程,了解这些常见的几何体。

(二)、数学思考方面1、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对20以内数的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学生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圆柱体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3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方面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四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四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四篇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篇1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一(_)班的数学教学工作。

一(_)班有62人。

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年也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

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3、分一分、认识物体;4、11-20各数的认识;5、20以内的进位加法;6、20以内的退位减法;7、总复习。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发展空间观念。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

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习较大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数学备课组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数学备课组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数学备课组第一学期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学校的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和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为依据,结合本年级数学学科的实际情况,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核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口,关注教学细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一年级数学组由许雪娣、杜定琼2人组成,每人教授2个班。

由于班额较大,学生情况各不相同,使得我们更要团结、奋进,随时随地加大教学钻研的力度。

彼此之间互相学习,交流与质疑,扎实创新、充满激情地开展好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

三、主要工作:1、加强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规范(1)加强小学数学教学常规的学习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教师认真钻研本年级全册教材(2012版最新改动处),准确把握各章、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教学要求,结合本教研组工作计划,并针对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设定学期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安排好本学期教学的进度,拓宽教学渠道,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配合相应教学媒体,加强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加强对新教材的学习研究为了避免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重作业训练、轻教学效率,重考试评价、轻命题分析等“围着分数和考试转”的现象,尽快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我们从备课的环节先入手,在加强备课组建设和发挥备课组的力量的同时,组织教材进行钻研,认真分析,明确三维目标,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注重接受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的有机结合,设计好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3)深入钻研,从五环节提高教学有效性1、认真备好备活每一节课,在集体活动中讨论交流,适当分层次编制一些拓展题,在切实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解题能力的基础上,并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理解,开拓学生思路。

每位教师认真听课15节以上,在互相交流学习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重视并切实做好学生的辅导与作业批改,鼓励学生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要注重作业的反馈,及时批改,并从中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问题,及时向学生反馈,反思后改善自身教学行为。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下面是由为大家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参考。

第一学期我班有学生32人。

男生24人,女生8人。

刚进入学校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习爱好。

通过入学测试全部达到了入学要求。

虽然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学习,也不会学习;有些同学学习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得进行引导,教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爱好学习的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

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

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

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

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精选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精选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精选5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一、班级孩子情况分析本学期任教一(1)班数学,本班共有孩子36人,其中有11人是住宿生。

由于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始学习生活,孩子们短时间内还不是很适应,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几年幼儿园生活所养成学习和生活习惯。

如:上课随意走动;随意说话,不听教师指挥;读、写方面的要求等。

还有,本班有近1/3的住宿生,这些孩子在7、8岁就要离开家长独立生活,更是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一起慢慢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习水平,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

具体如下:(1)数与代数领域。

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数。

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

解决问题: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知识与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解决问题:简单几何体的分类。

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知识与技能:物体的简单分类。

象形统计图。

简易统计表。

解决问题: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结果。

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

(4)实践与综合应用。

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

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愉快的周末(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与过去的第一册教材相比,不仅"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许多变化,而且还大幅度增加了"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两个领域的内容,并加强了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适应课程改革与孩子发展的需求。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篇

最新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篇最新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们一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要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围绕“减负增效”的教育发展主题,进一步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稳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

进一步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深化教学研究,优化教学指导,强化教学管理,努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凝聚整个教研组的力量,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工作目标:1.以“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为宗旨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2.结合课题研究,开展专题学习,探索“减负增效”的教学新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积极开展教学研讨,营造研讨氛围,提升数学教师教研水平。

做到每周一次教研活动(周一第三、四节课),定时有主题,提前做好准备。

3.立足于课堂,实行“集体备课——全员听课——反思评课”三环一线的教学研究活动,继续组织好听评课活动,保证组内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6节,听后要有评议;提高全组教师的数学学科教学水平,争取全年级数学合格率100%,优秀率80%以上。

4.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改进,形成作业按要求规范批改和及时、有计划的补差的制度。

5.配合学校校园网的建设,积极参加网上评课、积极撰写上传教育故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倡导低碳生活。

三、具体措施:1.教师应做到:①每学期有工作计划、教学计划、工作总结等材料,内容具体,切实可行。

②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教案完整,环节清晰,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超前备一周课。

③课前准备充分,上课精神饱满,教学思路清晰,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和三维目标的自然融合,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40分钟课堂教学效率高。

④作业批改及时,无漏批错改,改写字迹工整,符号准确规范,作业量不超出规定。

2.抓好课堂拓展,有针对性地进行拔高练习,指导优等生读好《小学生数学报》,不断提高班级的优秀率。

2012年秋季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doc

2012年秋季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doc

2012年秋季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学情分析:本学期,全年级共有83个学生一。

大部分学生经过学前教育,会认10以内的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三、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四.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点2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六.教学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2.凑10法。

七.教学措施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

一年级秋季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秋季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秋季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制定了数学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工作目标:1、进一步学习和贯彻“新课程标准”,深入教改实验,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以校本教研促教师队伍建设,认真学习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及国标本实验教材研究工作,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3、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三、工作重点: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贯彻并落实教学"六认真"。

深入教改实验,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规范教育常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组织学习"新标准",发挥备课组的群体教研作用,以备课组或年级段开展教研活动,上好教研课。

开展以"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为课程的教学研究。

准确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基本理念及目标任务。

3、强化课堂教学,年级组统一教学进度,组织好各项质量检测和竞赛活动争取再上新台阶。

四、工作措施:(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1、认真学习新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

2、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转换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扩大学生信息交流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信息交流面要达100%,培养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2年秋季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2年秋季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2年秋季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一(2)班:黄世彬一、学情分析一(2)人数35人,其中男生 18人,女生17人。

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小学,对小学生活还不适应,学生的行为学习习惯都没有形成,所以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还得从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入手。

二、全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进位加法,总复习。

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认识立体图形,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

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博客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博客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博客引言: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培养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打好基础,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2. 学会使用基本的数学工具和方法进行简单的计算;3. 掌握数的认知,包括数的读写和数的大小比较;4. 学会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5.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知:从0到100的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2. 加法运算:认识加法符号,进行1-10之内的加法运算;3. 减法运算:认识减法符号,进行1-10之内的减法运算;4. 数字的排序:根据大小对数字进行排序;5. 数的顺序:根据规律填写缺失的数。

三、教学方法:1.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2. 教师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方法;3.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4.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5. 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直观生动地展示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表现;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正确率和完成度;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考试评价:适时进行小测验或期中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结语:一年级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基本能力的关键阶段。

通过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我们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三单元 第7课时 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三单元 第7课时 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三单元第7课时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7课时,主要内容为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

•学生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0是一个非常基础的数字,对于掌握其他数字的概念和运算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正确地理解0的概念,并掌握0与其他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认识0这个数字,了解0的特点和意义。

2.掌握0与其他数的加法运算规律。

3.掌握0与其他数的减法运算规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0的认识、0的加法、0的减法。

•教学难点:学生能正确理解0的概念,掌握0与其他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四、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2.教具准备:数字卡片、算数题卡片、教学板书。

3.课前准备:设计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准备好教学活动的安排。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数字卡片出示数字0,让学生认识0,并询问学生0有什么特点和意义。

2.新知讲解(10分钟)•继续利用数字卡片,讲解0与其他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这些规律。

3.例题演练(15分钟)•老师出示算数题卡片,让学生上台做加减法运算,帮助学生巩固0的加减法概念。

4.练习与巩固(15分钟)•学生课桌上分发练习册,做相关练习,老师巡视指导学生。

5.小结(5分钟)•整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复习巩固,确保学生对0的认识和加减法掌握牢固。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朴实易懂,学生对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学习有了初步了解。

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多进行巩固和拓展,确保学生掌握0的概念和相关运算规律。

七、课后拓展•学生可以通过玩具、拼图等活动,加深对0的认识,增强0的加减法运算技能。

八、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教材。

•数字卡片、算数题卡片、教学板书等教具。

九、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上课表现和课后练习情况,评估学生对0的认识和0的加减法运算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秋季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学情分析:本学期,全年级共有83个学生一。

大部分学生经过学前教育,会认10以内的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三、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四.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点2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六.教学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2.凑10法。

七.教学措施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8、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努力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

八.奋斗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九.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卡片相关实物十.课时安排:(一)、准备4课时(二)、位置6课时(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2课时)(四)认识物体和图形6课时(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8课时)(六)11-20各数的认识12课时(七)认识钟表5课时(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九)总复习8课时十一.单元教学计划:第一单元:单元计划教学内容:准备课(第2——8页)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8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

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

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第二单元:单元计划教学内容:位置教材分析:《位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课通过对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景,帮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

在本课前,教材已经依据学生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编排了上、下、前、后、左、右的知识学习。

在本课中,把这几个方位进行整合,对学生进行位置的综合训练学习。

让学生能更系统全面的感知方位和位置。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基础知识及基本训练:1、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2、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具准备:挂图课件教学课时:4课时第三单元:单元计划单元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3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

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教具准备:小棒计数器单元课时安排:1、1――5的认识…………………………3课时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奋斗目标:具体措施:通过实践操作及活动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四单元:单元计划单元教学内容:认识物体和图形(第34页――――第38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

在这部分知识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

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知识要求充分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来引入平面图形,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

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基础知识及基本训练: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球、圆、三角形。

2、通过观察、动手摆实物、认识物体和图形。

3、通过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感知图形的特征。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1、认识立体图形…………………………………2课时2、认识平面图形…………………………………2课时第五单元:单元计划单元教学内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39页―第73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中,可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让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单元教学重点:6―10的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