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技术发展简史
数据库的发展过程
数据库的发展过程
一、前言
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数据的一种结构化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也经历了多年的演变和发展。本文将对数据库的发展过程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早期数据库
早期的数据库主要是基于文件系统实现的,这种方式称为文件处理系统。文件处理系统是一种简单而直接的数据管理方法,它把数据存储在磁盘上,并通过程序来访问和处理这些数据。然而,由于文件处理系统没有任何内置安全措施,因此存在很多安全问题。
三、层次型数据库
层次型数据库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它被广泛应用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层次型数据库采用树形结构来组织数据,每个节点都可以有多个子节点。这种模型非常适合描述具有明确父子关系的数据。
四、网状型数据库
网状型数据库是在层次型数据库之后出现的一种新模型。与层次型不同,网状型允许一个节点拥有多个父节点。这使得网状型更适合描述
复杂关系,并且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查询。
五、关系型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库是现代数据库的基础,也是目前最为流行的数据库类型。它通过使用表格和行来组织数据,每个表格包含多个列和多行数据。
关系型数据库采用SQL(结构化查询语言)作为操作语言,它可以轻
松地进行数据查询、更新和删除。
六、面向对象数据库
面向对象数据库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的一种新型数据库。它
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来管理和组织数据,每个数据都被视为一个
对象。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不同,面向对象数据库具有更好的灵活
性和可扩展性。
七、NoSQL数据库
数据库发展的历史
数据库发展的历史
数据库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以下是数据库发展的主要阶段:
1.早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在这个阶段,数据库主要用于文件管理和数据存储。早期的数据库系统使用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来组织数据。
2.关系型数据库时代(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20世纪70年代,E.F.Codd提出了关系型数据库的理论,为关系型数据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如IBM的DB2、Oracle、SQLServer等。
3.面向对象数据库时代(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随着面向对象编程的兴起,面向对象数据库应运而生。它们试图更好地支持面向对象编程范式和复杂的数据类型。
4.分布式数据库和NoSQL时代(21世纪初至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大数据的出现,分布式数据库和NoSQL数据库变得越来越流行。NoSQL数据库提供了更高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大规模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
5.云数据库和大数据时代(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云数据库和大数据处理成为数据库领域的
新趋势。云数据库提供了可伸缩性、灵活性和按需付费的优势,而大数据技术则专注于处理和分析大规模数据集。
数据库技术不断发展和演进,每个阶段都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解决方案,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和技术挑战。
数据库的发展过程
数据库的发展过程
一、简介
数据库是指按照一定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数据库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企业管理、科学研究、教育和医疗等。数据库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本文将对其发展过程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文件系统
数据库的发展起源于早期的文件系统。在文件系统中,数据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磁盘上,要访问特定的数据,需要通过文件路径和文件名进行查找。这种方式虽然简单直接,但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性和数据难以共享等。
三、层次数据库
为了解决文件系统的问题,层次数据库被提出。层次数据库将数据组织成树形结构,通过父子关系连接数据。这种结构使得数据可以更加有条理地组织,也方便了数据的检索和使用。然而,层次数据库对数据间的关系处理有限,而且对于复杂的查询操作支持不够强大。
3.1 数据模型改进
层次数据库的局限性促使了数据模型的改进。在这个过程中,关系模型被引入,它把数据组织成表格形式,通过行和列的组合来表示数据间的关系。关系模型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数据的灵活性和查询的能力,成为数据库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3.2 网状数据库
在关系模型之后,网状数据库被提出。网状数据库通过使用指针来建立数据间的关系,这种方式比层次数据库更加灵活,可以支持多对多的关系。然而,网状数据库的复杂性和难以理解性限制了其应用的推广,导致其逐渐被关系数据库所取代。
四、关系数据库
关系数据库是数据库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关系模型为基础进行数据的组织和管理。关系数据库使用表格形式存储数据,数据间通过关系(即表与表之间的联系)进行连接。关系数据库具有以下特点: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史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史
1960年,IBM开发了第一个集成的数据库系统,它是一个统一的主存
数据存储,使用文件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存取和处理,是当时最先进的系统。
1965年,IBM推出了全新的关系数据库技术,即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它使用带有头部的表的概念,可以通过连接多个表来获取所需
的数据,使用简单的查询语法可以提取、更新和管理数据,为数据库的管
理和处理提供了可靠的框架。
1974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概念数据库语言(CDL),首先提出了实
体-关系模型,将数据库模型从表格式转变为对象式,更加便于数据字典
的管理。
1979年,IBM推出了第一个实用的关系数据库系统,称为DB2,它采
用了实体-关系模型,支持关系式查询语言,并提供了一个交互式应用程
序环境,使得数据库管理变得简单易行。
1980年,开普勒公司(Oracle)开发了第一个商业关系数据库系统,称为Oracle,它采用了实体-关系模型,并支持关系式查询和交互式应用
程序环境。
简述数据库发展的三个阶段
简述数据库发展的三个阶段
1、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50十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只是用来计算的,那么数据管理就只能纯人工了。
2、文件系统管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这时硬件方面有了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存储设备;软件方面,操作系统中已经有了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一般称为文件系统,处理方式上不仅有批处理,而且能够联机实时处理。
3、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这时硬件已有大量容量磁盘,硬件价格下降,软件价格上升。处理文件方式上,人们越来越需要联机实时处理。在这种背景下就诞生了统一管理数据的专门软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Database),简而言之可视为电子化的文件柜――存储电子文件的处所,用户可以对文件中的数据运行新增、截取、更新、删除等操作。所谓“数据库”系以一定方式储存在一起、能予多个用户共享、具有尽可能小的冗余度、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的数据集合。一个数据库由多个表空间(Tablespace)构成。
数据仓库技术的发展历程
数据仓库技术的发展历程
1. 数据仓库技术的起源:数据仓库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当时,大量的企业和组织开始积累大规模的数据,并意识到这些数据中潜在的商业价值。数据仓库技术应运而生,目的是将分散的、异构的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数据存储中,以支持决策分析。
2.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的发展: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仓库技术的基石之一。20世纪70年代,关系模型被提出,并随着IBM的System R和Oracle的引入,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始流行起来。这为数据仓库技术提供了可靠和高效的存储和查询基础。
3. 多维数据模型的引入:在数据仓库技术发展的早期,研究者们开始意识到传统的关系数据模型对于决策分析的支持有局限性。于是,多维数据模型被提出,它以立方体(Cube)为基本数据单元,将事实数据按照多个维度进行组织和聚合,更适合于复杂的数据分析。
4. 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 (OLAP)的兴起:90年代初,OLAP技术开始流行起来。OLAP是一种基于多维数据模型的数据分析方法,它使用高效的聚集和切割技术,支持快速的交互式查询和多维数据分析。OLAP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数据仓库技术的发展,并成为数据仓库中常用的分析工具。
5. 数据仓库架构的演化:随着数据仓库规模的不断增大,数据仓库架构也逐渐演化。最初的数据仓库采用的是简单的单一层
(Single-tier)架构,随后发展为两层(Two-tier)架构,分离
了数据存储和查询引擎。而现代的数据仓库通常采用三层(Three-tier)架构,将数据存储、ETL(Extraction, Transformation, and Loading)处理和查询分析功能分离,以提
数据库技术演进历程
数据库技术演进历程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支重要分支,它扮演着信息管
理和数据处理的重要角色。数据库技术不仅是现代信息化建设的
重要基础,也是各行各业都无法缺失的核心技术。随着计算机技
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和创新,经历了从简单
存储和检索数据到支持并发操作和复杂数据分析的历程。本文将
以数据库技术演进历程为主题,从数据库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介绍。
一、存储式文件系统
早在计算机技术出现之初,数据的存储和处理主要依赖存储式
文件系统。这种系统使用以文件夹和文件方式存储和组织数据,
但是存储式文件系统不能为数据之间建立关联,不能支持数据之
间的多样化关联和查询操作,这种方式很难满足不同业务需求的
信息处理需求。
二、层次式数据库系统
层次式数据库系统(Hierarchical database system)是数据库技
术的第一步演进,它于20世纪60年代草创。层次式数据库系统
使用树形式存储数据,树形结构上下级关系紧密,数据是借助横
向的索引管理的,同级节点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层次式数据库系
统可以快速地查找和检索共享数据,但是这种数据模型比较死板,
不能满足复杂的数据处理需求,因此逐渐落后,被新型数据结构
代替。
三、网状式数据库系统
在层次式数据库系统后,网状数据库模型(Network database)
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被提出,这一技术模型支持数
据之间自定义关联,实现了更加复杂的数据处理的需求,但是缺
点也很明显,数据关系繁杂、不易操作等因素,使得这种数据模
型在实际使用并不十分可行,迅速被新技术代替。
数据库技术发展简史
数据库技术发展简史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从最早的手工处理,一直到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分
布式数据库系统,是一个漫长而又充满变化的过程。早期的数据库技术源
自20世纪50年代,当时,人们开始开发具有存储能力的实时联机处理系统,以满足企业对处理和存储数据的需求。
1960年,数据库技术开始迅速发展,IBM公司开发了第一个商业数据
库系统IMS,它是基于网络数据库模型的。IBM在此之后又推出了IDMS和DB2等系统,这些都是基于概念数据库模型的。
1970年,芝加哥大学的数据库研究小组开发了“关系数据库模型”,这是一种新型的数据库管理技术,使用它可以更加方便地存储和检索数据,而且可以有效地适应用户的变化需求。
1980年代,关系数据库技术发展迅速,开发出了许多新的数据库产品,其中最知名的是艾伦·图灵奖获得者弗兰克·埃文斯创建的“Oracle”。在他推出Oracle之前,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存在的许多缺陷
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包括:运行效率低,存储空间不够,安全性差,失败
恢复能力差等。
1990年代,信息技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计算机硬件系统性能也
有了长足的进步。
数据库的发展历史分为哪几个阶段
数据库的发展历史分为哪几个阶段
数据库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最早的计算机应用程序使
用文件系统来存储和管理数据。每个应用程序都有自己的数据文件,数据之间的关联需要手动编程实现。
2. 层次数据库阶段:20世纪70年代,层次数据库管理系统(Hierarchic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HDBMS)出现。
层次数据库使用树状结构来组织数据,每个节点可以包含多个子节点,但只能有一个父节点。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相对简单,但对于复杂数据查询操作和数据间的多对多关系处理不够灵活。
3. 网状数据库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Network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NDBMS)出现。网
状数据库使用图状结构来组织数据,每个节点可以有多个父节点和多个子节点。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更为灵活,但数据模型复杂,需要精确定义数据间的关系。
4. 关系数据库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RDBMS)出现。关
系数据库使用表格形式来组织数据,每个表格有多个行和列,行代表记录,列代表属性。通过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QL),用户可以方便地查询和操作数据,关系数据库成为主流。
5. 对象数据库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Object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ODBMS)出现。对象
中国的数据库发展历程
中国的数据库发展历程
中国的数据库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1978年-1990年代初:起步阶段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开始引进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知识。
当时的数据库应用主要集中在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使用较为简单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此阶段的数据库发展主要依赖于引进技术和国内开发。
2. 1990年代中期-2000年代:市场扩大阶段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兴起,中国的数据库市
场开始迅速扩大。国内企业开始研发自主品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与国际知名数据库供应商展开竞争。此阶段的数据库应用涵盖了多个行业,包括金融、电信、政府等。
3. 2000年代中期-2010年代:技术创新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国的数据库技术开始迎头赶上国际水平。国
内企业积极参与数据库标准的制定和数据库理论的研究与创新。同时,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兴起也推动了数据库的发展,企业开始关注数据库的性能、可扩展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4. 2010年代至今:创新应用阶段
当前,中国的数据库应用已经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探索数据库在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应用。此外,数据库领域还涌现出一批新的创业公司和开源项目。
总体而言,中国的数据库发展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市场扩大、技术创新和创新应用的过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的数据库市场和技术水平将不断发展壮大。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现代信息管理的核心。它是一种软件系统,用于管理组织存储在计算机上的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时期进行划分。
1. 前数据库时代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方式是通过建立文件系统。这些文件不易维护,存储数据的速度也非常慢。当时的计算机只能处理单个任务,不能处理大型数据集。
2. 层次数据库时代
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出现了层次数据库系统。这种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是将数据按照上下层次结构分组存储。这种方法可以更有效地组织数据,但是难以处理复杂的数据关系。
3. 网状数据库时代
在层次数据库之后,又出现了一种被称为网状数据库的体系结构。这种数据库系统为数据提供了更复杂的关系定义和处理能力。但是,这种体系结构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复杂性和可维护性等。
4. 关系数据库时代
20世纪70年代后期,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开始出现,并迅速成为主流。一旦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被组织成表格形式,即可
进行有效管理。这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灵活性和可移植性,并且是目前最流行的数据库系统之一。
5. 分布式数据库时代
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的性能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将数据存储和处理转移到了网络中。因此,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DDBMS)应运而生。这种数据库系统能够在不同的计算机上共享数据,并能够处理复杂的交易和查询请求。
6. 大数据时代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据量的急剧增加,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现代DBMS必须同时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和快速的数据查询。随着芯片和存储技术的进步,DBMS的性能和容量已经大幅提高。
数据库的发展历程
数据库的发展历程
数据库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的早期,信息存储主要依靠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每个应用程序都有自己的数据文件,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难以保证,数据的冗余和重复存储较为常见。
2. 层次数据库阶段: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和数据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增强,出现了层次数据库系统。该模型使用树状结构来组织数据,可以建立父子关系。但是,这种模型的局限性在于难以表示复杂关系和多对多的关系,不利于数据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3. 网状数据库阶段:为了解决层次数据库的问题,网状数据库被提出。该模型允许一个节点拥有多个父节点,通过网络连接来表示数据之间的关系。然而,网状数据库的设计复杂,难以维护和管理,也不易于查询和数据操作。
4. 关系数据库阶段:在1970年代,基于关系模型的关系数据
库被引入,开创了数据库领域的新纪元。关系数据库通过表的形式来组织和存储数据,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数据的访问和操作。关系数据库具有数据的一致性、可靠性和易扩展性,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数据库模型。
5. 面向对象数据库阶段:随着面向对象编程的兴起,面向对象数据库开始发展。面向对象数据库将数据以对象的形式进行存储,支持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和查询语言。这种数据库模型适用于处理复杂的对象结构和继承关系,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普
及。
6. 非关系型数据库阶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Web应用的高
峰期,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在处理大规模分布式数据时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扩展性、性能和灵活性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非关系型数据库(NoSQL)应运而生。非关系型数据库根据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历程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历程
一、硬件革命
在上世纪90年代,硬件革命加速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大数据技
术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应用。当时,随着硬件发展和更新,计算机性能的提升、磁盘存储容量的增加,存储和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显著提高,大数据
技术的发展也随之快速发展。
二、开源革命
2000年以后,开源革命同样促进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开源数据库
逐渐被用于存储大量数据,开源的大数据处理框架开始被广泛使用,这为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三、云计算革命
从2024年开始,云计算革命又进一步推动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云
存储服务和云计算服务大大降低了开发者和企业的成本,使大数据技术受
到更多企业的使用和应用。
四、深度学习革命
随着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也发生巨大变化,
深度学习算法的大规模使用和应用,使得处理大量数据更加容易,并且更
加准确。
五、人工智能革命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也将有更大的发展可能,人工智能可以更有效的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使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范围进
一步扩大。
总之。
数据库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数据库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数据库技术是通过研究数据库的结构、存储、设计、管理以及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方法,并利用这些理论来实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的技术。
数据库技术研究和管理的对象是数据,所以数据库技术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通过对数据的统一组织和管理,按照指定的结构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挖掘系统设计出能够实现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处理、分析、理解、报表和打印等多种功能的数据管理和数据挖掘应用系统;并利用应用管理系统最终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和理解。
一、数据库发展历史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层次和网状数据库系统。层次数据库系统的典型代表是1969年IBM公司研制出的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IMS。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数据库系统语言协会CODASYL(Conference on Data System Language)下属的数据库任务组DBTG(Data Base Task Group)提出了若干报告,被称为DBTG报告。DBTG报告确定并建立了网状数据库系统的许多概念、方法和技术,是网状数据库的典型代表。在DBTG思想和方法的指引下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技术不断成熟,开发了许多商品化的数据库系统,它们都是基于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的。
可以说,层次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先驱,而网状数据库则是数据库概念、方法、技术的奠基者。
第二代数据库系统是关系数据库系统。20世纪70年代是关系数据库理论研究和原型开发的时代,其中以IBM公司的San Jose研究试验室开发的System R 和Berkeley大学研制的Ingres为典型代表。大量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终于使关系数据库从实验室走向了社会,因此,人们把20世纪70年代称为数据库时代。20世纪80年代几乎所有新开发的系统均是关系型的,其中涌现出了许多性能优良的商品化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如DB2、Ingres、Oracle、Informix、Sybase 等。这些商用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使数据库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到企业管理、情报检索、辅助决策等方面,成为实现和优化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第一章:背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库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
使得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处理变得更加高效和方便。数据库技术
具有一个优点,就是它是通用的,可以在许多应用程序中使用,
从企业到政府以及学术机构。在现代社会中,很少有任何领域的
工作不需要用到数据库技术。
第二章:数据库初期的发展
数据库技术最初是在1960年代出现的,当时被称为“文件处理
系统”。在这种系统中,数据存储在一个文件中,然后可以使用程
序读取和操作文件。但是这种系统非常笨重,效率很低,并且容
易出现问题,比如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等等。50年代晚期,Charles Bachman发明了一种新的系统,称之为“数据库管理系统”。这种系统的优点在于,它可以避免数据的冗余和不一致,并且数
据的存储和管理可以更加高效。此后,数据库技术开始得到广泛
的应用,成为计算机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到1980年代末期,关
系数据库模型已经成为了主流。
第三章: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自从数据库系统的出现以来,它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现在,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数据库系统可用,包括关系数据库、对象数据
库、文本数据库、XML数据库等。处理大数据的技术也得到了极
大的改善。随着Web 2.0的发展,新的社交网络和在线服务出现,大量的数据如订单、用户信息、图片和视频等在数据库中被存储
并随时可用。这样的发展需要更加快速、更加稳定可靠的数据库
技术。因此,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容错性等
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第四章: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数据库技术不仅被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还在医疗保健、交通
闲聊数据库发展历史三个阶段、分类、数据库规范及趋势
闲聊数据库发展历史三个阶段、分类、数据库规范及趋势
概述
数据库(Database)是存储与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就像一个存入数据的物流仓库。
在商业领域,信息就意味着商机,取得信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这就催生了各种专业的数据管理软件,数据库就是其中的一种。当然,数据库管理系统也不是一下子就建立起来,它也是经过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才有了今天的模样。
1、发展历史
1.1、人工处理阶段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的计算机诞生初期,其处理能力很有限,只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运算,数据处理能力也很有限,这使得当时的计算机只能够用于科学和工程计算。计算机上没有专用的管理数据的软件,数据由计算机或处理它的程序自行携带。当数据的存储格式、读写路径或方法发生变化的时候,其处理程序也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以保持程序的正确性。
人工管理数据具有如下特点:
1)数据不保存
2)数据需要由应用程序自己管理,没有相应的软件系统负责数据的管理工作
3)数据不共享
4)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数据的逻辑结构或物理结构发生变化后,必须对应用程序做相应的修改,这就进一步加重了程序员的负担。
1.2、文件系统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随着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大量用于商业管理中。在这一时期,数据和程序在存储位置上已经完全分开,数据被单独组织成文件保存到外部存储设备上,这样数据文件就可以为多个不同的程序在不同的时
间所使用。
虽然程序和数据在存储位置上分开了,而且操作系统也可以帮助我们对完成了数据的存储位置和存取路径的管理,但是程序设计仍然受到数据存储格式和方法的影响,不能够完全独立于数据,而且数据的冗余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人会问,不同的应用领域就要研制出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吗?这实 际上正是第三代数据库系统研究探索的问题,或者说是第三代数据库系 统的数据模型即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研究探索的问题。 END
第三代数据库支持多种数据模型(比如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的模型),并和诸 多新技术相结合(比如分布处理技术、并行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 术、模糊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商业管理、GIS、计划统计等),由此 也衍生出多种新的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
分布式数据库
New !!!
人们期望第三代数据库系统能够提供丰富又灵活的造模能力,扩充的系统功 能,从而能针对不同应用领域的特点,利用通用的关系模块比较容易的构造出多 种多样的特种数据库。 用计算机网络将物理上分散的多个数据库单元连接起来组成的 一个逻辑上统一的数据库。每个被连接起来的数据库单元称为站点或结点。 分布式数据库有一个统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来进行管理,称为分布式数据 库管理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的基本特点包括:物理分布性、逻辑整体性和 站点自治性。从这三个基本特点还可以导出的其它特点有:数据分布透明 性、集中与自治相结合的控制机制、适当的数据冗余度和事务管理的分布 性。一个大的部门可能会同时使用不同的DBMS,以支持各种不同特点和 功能的应用系统。分布式数据库按照各站点中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型 的异同分为异构型分布式数据库和同构型分布式数据库,按照控制系统的 类型分为全局控制集中性、全局控制分散型和全局控制可变型。
第二代数据库
主要特征:支持关系数据模型(数据结构、关系操作、数据完整性)。
关系模型具有以下特点: 1.关系模型的概念单一,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用关系来表 2.以关系数学为基础; 3.数据的物理存储和存取路径对用户不透明; 4.关系数据库语言是非过程化的。
关系模型的建立
网状数据库和层次数据库已经很好地解决了数据的集中和共享问题, 但是在数据独立性和抽象级别上仍有很大欠缺。用户在对这两种数据库进 行存取时,仍然需要明确数据的存储结构,指出存取路径。 关系数据库理论出现于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1970年,IBM的研究员 E.F.Codd博士发表《大型共享数据银行的关系模型》一文提出了关系模型 的概念。后来Codd又陆续发表多篇文章,奠定了关系数据库的基础。关系 模型有严格的数学基础,抽象级别比较高,而且简单清晰,便于理解和使 用。 但是当时也有人认为关系模型是理想化的数据模型,用来实现DBMS 是不现实的,尤其担心关系数据库的性能难以接受,更有人视其为当时正 在进行中的网状数据库规范化工作的严重威胁。
每个记录有一个惟一地标识 它的内部标识符,称为码 (Database Key , DBK), 它在一个记录存入数据库时由 DBMS自动赋予。 DBK可以看作记录的逻辑地 址,可作记录的替身,或用于寻 找记录。
层次数据库
现实世界中很多事物是按层次组 织起来的。层次数据模型的提出,首 先是为了模拟这种按层次组织起来的 事物。 层次数据库也是按记录来存取数 据的。层次数据模型中最基本的数据 关系是基本层次关系,它代表两个记 录型之间一对多的关系。 数据库中有且仅有一个记录型无 双亲,称为根节点。其他记录型有且 仅有一个双亲。 在层次模型中从一个节点到其双 亲的映射是惟一的,所以对每一个记 录型(除根节点外)只需要指出它的 双亲,就可以表示出层次模型的整体 结构。层次模型是树状的。
第一代数据库
代表:1969年IBM公司研制的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IMS和70年代美 国数据库系统语言协商CODASYL下属数据库任务组DBTG提议的网状模型。
层次数据库的数据模型是有根的 定向有序树,网状模型对应的是 有向图。这两种数据库奠定了现 代数据库发展的基础。 这两种数据库具有如下共同点 1.支持三级模式(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模式之间具有转换(或成为映射)功能, 保证了数据库系统具有数据与程序 的物理独立性和一定的逻辑独立性;
为了促进对问题的理解,1974年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美国计算机学会)牵头组织了一次研讨会,会上开展了一场 分别以Codd和Bachman为首的支持和反对关系数据库两派之间的辩论。 这次著名的辩论推动了关系数据库的发展,使其最终成为现代数据库产品 的主流。
多媒体数据库
提供了一系列用来存储图像、音频和视频对象类型,更好地对 多媒体数据进行存储、管理、查询。
数据库技术
并行数据库
New !!!
近年来,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已经从商业数据处理迅速拓展到诸如超 大型数据检索、数据仓库、联机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以及高吞吐量OLTP等 许多应用领域。这些应用领域的特点是数据量大、复杂度高、用户数目多, 对数据库系统的处理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些应用需求直接驱动了 新一代高性能数据库系统----并行数据库系统的研制。并行数据库系统试图 通过充分利用通用并行计算机的处理机、磁盘等硬件设备的并行数据处理 能力来提高数据库系统的性能。
模糊数据库
是存储、组织、管理和操纵模糊数据库的数据库,可以用于模糊知 识处理。 模糊的概念,比如一张白纸上的一片墨迹,由于墨水外渗,墨迹 边缘不清楚,要判断边缘上的一些位置是否已被墨迹污染了,还是没有被 污染都不能明确回答,只能用一些“肯否定不可能,极不可能,很小可能, 较小可能,可能,较大可能,极大可能,肯定可能”等词语来描述该位置 是否在该墨迹之中。
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不断应用到各行各业,数据库技 术也被应用到特定的领域中,出现了数据仓库、工程数据库、统计数据 库、空间数据库科学数据库等多种数据库,使数据库领域的应用范围不 断扩大。这些数据库系统都明显的带有某一领域应用需求的特征。
由于传统数据库系统的局限性,无法直接使用当前DBMS市场上销 售的通用的DBMS来管理和处理这些领域内的数据对象。
最著名最典型的层次数据库 系统是IBM公司的IM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这是IBM公司研制
的最早的大型数据库系统程序产 品。从60年代末产生起,如今已 经发展到IMSV6,提供群集、N 路数据共享、消息队列共享等先 进特性的支持。
这个具有30年历史的数据库 产品在如今的WWW应用连接、 商务智能应用中扮演着新的角色。
第三代数据库
产生于8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个行业领域对数据库技术提出了更 多的需求,关系型数据库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于是产生了第三代数据库。
主要有以下特征: 1.支持数据管理、对象管理和知识管理;
2.保持和继承了第二代数据库系统的技术;
3.对其它系统开放,支持数据库语言标准, 支持标准网络协议,有良好的可移植性、 可连接性、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等。
课程
工程制图
数据库基础 及应用
学生
小王
小黑
小白
能描述大多数情况
然而
一旦增加一类数据,不仅变得结构复杂,而且可能导致重写数据库
关系数据模型学生,比如我(学号,姓名,性别,所属学院,专业),
我和小王,小白,小明等就组成了一张关系模型的数据表。
1.再添加一类数据也不 会造成较大改动;
2.抽象级别高; 3.整体也简单明了
三个儿子;中心下的几个部门,部门里的人。
结构清晰 CEO
开发部经理
销售部经理
员工甲
员工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员工丙
但如果CEO也是员工乙的直属上司,层状数据模型就难以描述这种情况了。
网状数据模型中允许任意两个节点间有多种联系,层次模型实际上是
网状模型的一个特例;如同学生选课,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某一课程也可 被多名学生选修。
2.用存取路径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
3.有独立的数据定义语言; 4.导航式的数据操纵语言。
网状数据库
最早出现的是网状DBMS。 网状模型中以记录为数据的存储 单位。记录包含若干数据项。网 状数据库的数据项可以是多值的 和复合的数据。 网状数据库是导航式 (Navigation)数据库,用户 在操作数据库时不但说明要做 什么,还要说明怎么做。 例如在查找语句中不但要说 明查找的对象,而且要规定存取 路径。 世界上第一个网状数据库管 理系统也是第一个DBMS是美国 通用电气公司Bachman等人在 1964年开发成功的IDS (Integrated Data Store)。
数据库
的
发展简史
数据库 技术 术最初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今天近几十年的历史,
系统
其发展速度之快,使用范围之广是其它技术所远不及的。
核心 基础
数据模型
数据库
发 展
格式化数据模型(包括层状数据模型和网状数据模型) 关系数据模型 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等非传统数据模型
层状数据模型每个节点间是一对多的父子之间的联系,比如一个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