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初中八年级下册教案-7.4 重力7
八年级物理下册7.4重力教案(新版)教科版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重力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关爱,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 重力的测量(5分钟)
我们学习了重力的概念、方向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那么如何测量重力呢?请大家观察这个弹簧测力计,它能帮助我们测量重力。我们来进行一个测量实验,看看它的原理是如何工作的?(学生实验,理解重力测量原理)
7. 重力与引力的区别(5分钟)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重力与引力的区别。虽然它们有相似之处,但在作用对象和作用范围上存在差异。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吸引力,而引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一下两者的区别。(学生举例,理解重力与引力的区别)
2. 重力概念的探究(10分钟)
请大家打开教材,我们来共同学习重力的概念。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一种吸引力,使物体受到向地心的作用力。那么,重力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并总结出重力的方向、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等。(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总结)
3. 重力的方向(5分钟)
我们知道了重力的概念,那么重力的方向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周围的环境,你能找到重力的方向吗?(学生观察并回答)正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即垂直于水平面。
4.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重力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Biblioteka 奇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下册7.4重力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4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作用点和重力的大小。
1. 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叫重力。
2.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几何中心上。
3. 重力的大小:物体的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比值为g,g的数值约为9.8N/kg。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作用点。
2. 掌握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3. 能够运用重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和作用点。
2.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悬挂重物的绳子、弹簧测力计。
2. 学具:学生质量不同的物体、质量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一个苹果,感受重力的存在。
2. 讲解重力的概念:通过地球仪和悬挂重物的绳子,演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引导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3. 演示重力的作用点:用悬挂重物的绳子,让学生观察重心在绳子上的位置,引导学生理解重力的作用点。
4. 讲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物体的重力,引导学生掌握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5.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求其重力大小”。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重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一个书包的质量为2kg,求其受到的重力大小”。
7. 作业布置:(1)请解释重力的概念。
(2)请说明重力的作用点在哪里。
(3)请写出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式。
六、板书设计重力1. 概念: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2. 作用点:重心。
3. 大小与质量的关系:G=mg。
七、作业设计1. 解释重力的概念。
答案: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2. 说明重力的作用点在哪里。
答案: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几何中心上。
3. 写出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式。
答案:G=mg。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感受重力的存在,通过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和作用点,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7.4重力 教案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4重力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常见事例,了解重力,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力的大小与质量之间有何关系。
2.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重难点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准备小石块、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教学过程导入熟透了的苹果为什么总是从树上竖直向下落?抛出去的石块为什么最终要落回地面?水为什么总是从高处向低处流?……这些问题,在本节课中将会找到答案。
新授:一、什么是重力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2.符号:G。
3.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注意(1)地球表面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研究的对象。
(3)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和吸引力不是一回事。
例题讲解:【例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A.正在上升的物体不受重力的作用,下降的物体才受重力的作用B.只有和地球接触的物体才受重力的作用C.重力是由于地球受到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D.物体在地面附近怎样运动都受到重力【解析】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跟它的运动状态无关,跟它是否与地球接触无关。
【答案】D二、重力的大小1.物重: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托起质量不同的物体,会感觉所用的力不同。
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质量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
那么,地球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
把物体悬挂在竖直的弹簧测力计下端的挂钩上,当测力计和物体都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14“实验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大约8分钟)。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即它们的关系可表示为G=mg。
(1)公式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牛(N);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其单位是牛每千克(N/kg)。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4重力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强调重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等。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3.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重力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遇到的重力现象。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重力的定义、计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重力的定义,了解重力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重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了解重力作用的原因,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3.培养学生对重力现象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分析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导入,引导学生关注重力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采用讲解、演示、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重力的基本知识。
3.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究未知、追求真理的热情。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提高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4.重力教学设计
4.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与重力相关的物品或现象,如玩具弹簧测力计、抛物线运动等,并尝试用手机或相机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3.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并能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如苹果落地、抛物线运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对重力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力概念的理解: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容易与日常生活中的“重量”混淆。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重力的本质,把握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重力方向的掌握: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但在生活中,物体受到的其他力的方向可能会对学生的判断产生干扰。如何帮助学生明确重力方向,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难点。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重力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关注地球环境保护。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互助、共享的快乐,增强集体荣誉感。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重力为主线,结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的内容,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2.提问:“为什么物体会落向地面?”“重力与质量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7.4 重力 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7.4 重力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科学探究,判断重心
1.动手做一做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刻度尺寻找其重心的位置。
重力在物体上等效作用点就是重心。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如果质量分布不均匀呢?
2.悬挂法寻找重心
引导学生用一块不规则纸板,先悬挂一端,顺着细线的方向画一条直线;再换另一端悬挂,再顺着细线画一条直线,两条线的交点即为重心。
实验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
板书设计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课后练习
1.物体受到重力作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作用点在地球上
B.物体的质量与重力成正比
C.重力的方向由地球指向物体
D.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是G=mg
2.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个苹果重力约有15 N
B.拿起两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 N
C.一名普通初中学生所受的重力约为50 N
D.一本物理课本所受的重力大约是30 N
3.如图是足球在空中飞行时的情景,画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参考答案:1.D 2.B 3.。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重力》教学设计
3.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确保每位同学都参与其中。
4.提交作业时,请附上作业解答过程,以便教师了解你的思考过程。
3.应用与拓展:
(1)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重量、测量物体的质量等。
(2)探讨重力对建筑、桥梁等结构的影响,了解重力在工程中的应用。
4.总结与反馈:
(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解答。
5.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新课内容:
(1)重力概念:介绍重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来源和作用。
(2)重力方向: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掌握重力公式G=mg。
(4)重心的概念:介绍重心的定义,让学生了解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二)讲授新知,500字
1.重力概念:介绍重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重力方向:通过实验(如悬挂小球),让学生观察重力的方向,总结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发现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得出重力公式G=mg。
4.重心的概念:结合具体物体,让学生了解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2)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3)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5.教学反思:
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优缺点,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教学设计7.4.重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讨重力的特点。
2.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掌握重力与质量、距离地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互动讨论: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重力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数学工具的应用:运用数学工具,如公式、图表等,帮助学生理解重力与质量、距离地心的定量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
5.问题解决:提出与重力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如为什么在高山上体重会减轻,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实验观察和所学知识,讨论以下问题:
-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是什么?
-重力与距离地心的关系是什么?
-重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2.教师指导: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合作能力。
(四)课堂练习
-画出重力的方向示意图,并说明重力作用点在物体的哪个位置。
2.选做题:
-调查生活中与重力相关的现象,如瀑布、抛物线运动等,并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重力原理。
-探讨重力在建筑、航天、地质勘探等领域的应用,撰写一篇短文,分享你的发现。
3.实践题:
-利用周末时间,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进行一个与重力相关的实验,如测量不同高度抛出物体落地的时间,分析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教学设计7.4.重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7章第4节 重 力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4节重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4节,具体内容包括: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4. 重力的大小: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G=mg。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和大小,能用重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动手实验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2. 重力的作用点及重心。
3. 重力的大小及计算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模型、悬挂重物的绳子、测力计。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学生为什么扔出去的物体最终会落回地面?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存在。
2. 知识讲解:(1)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4) 重力的大小: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G=mg。
3. 例题讲解:运用重力知识解释为什么抛出去的物体最终会落回地面?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5. 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六、板书设计重力1. 概念: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 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4. 大小: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 G=mg。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7.4重力优秀教学案例
3.设计实验情境,如悬挂的重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等,激发学生对重力的好奇心。
4.抛出问题引导,如“你们知道重力是什么吗?”“重力对物体有什么影响?”等,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讲授新知
1.介绍重力的定义,解释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一种吸引力,使得物体受到向地心的作用力。
2.讲解重力的方向,明确重力总是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4.引导学生总结重力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5.通过反思与评价,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对物体产生重力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重力现象。
2.创设生活情境,如抛物线运动的足球、掉落的苹果等,让学生感受重力现象。
4.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案例通过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对物体产生重力的动画,创设生活情境,如抛物线运动的足球、掉落的苹果等,让学生感受重力现象,使学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重力的概念和特性。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了对物理知识的认同感。
八年级物理下册7.4重力教案(新版)教科版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热情。
【教学内容】
1. 重力的概念
2. 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3. 重力大小的计算
4.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力的概念。
- 实验活动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重力的存在,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 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作用与目的:
- 通过讲解和实验,帮助学生掌握重力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习题,巩固学生对重力概念的理解。
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与技能:
- 学生掌握了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等基本知识,能够准确描述重力特性。
- 学生学会了使用公式计算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并能运用质量与重力的关系解释实际问题。
-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了测量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方法,提高了实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 学生在自主预习、课堂讨论和实验探究中,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 帮助学生提前接触重力概念,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自我学习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苹果落地的故事,自然引入重力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重力的定义、方向、作用点等,使用教具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并进行实验探究,观察不同质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4《重力》教学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4《重力》教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重力》。
本节课主要讲述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测量重力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 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2.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测量重力: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4.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掌握测量重力的方法。
2. 让学生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能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重力的方向。
2.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重物、细线、桌子。
2.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着物体感受重力的存在,思考重力是什么。
2. 讲解重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3. 演示重力的方向:用实验或动画演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 讲解测量重力的方法: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5. 讲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力知识,加深学生对重力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重力的概念2.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3. 测量重力:弹簧测力计4.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 = 质量× 重力加速度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本书的重力,测得重力为2.5N,书的重力是多少?答案:书的重力是2.5N。
2. 题目:一辆汽车的质量是1.5吨,求汽车受到的重力。
答案:汽车受到的重力是1.5 × 10^4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重力的概念、方向和测量方法掌握较好,但在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4.重力课程教学设计
7.4重力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经过察看剖析平时生活的现象,知道重力是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培育学生察看、思想、联系生活实质等能力;(2)经过实验研究,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有初步的信息办理能力和初步的剖析归纳能力;(3)知道 g=9.8N/kg 和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能用公式G = mg 计算相关的问题;( 4)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并学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
2、过程与方法:经过参加研究活动,让学生学会拟订简单的科学研究计划,能利用表格的形式采集实验数据。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1)经过联系生活实质,使学生领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2)经过物理知识与自然、生活现象的关系,培育学生乐于研究自然和平时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
二、教课要点重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教课难点重力的三因素的深入理解四、教课器械弹簧测力计、钩码、铁架台五、教课过程(一)、复习发问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力的三因素是什么?(二)、新课引入大家看到第一幅图都笑了,感觉这是假的?可是世界上真的没有这样的事情吗?发问:1、一棵苹果树上结满了苹果,秋季到了,苹果从树上落下将会沿着什么方向?2、为何水往低处流?3、丢出去的物体为何总会落回地面?教师:在地球上,全部物体失掉了支持,都会落向地球,原由是物体遇到了地球的吸引。
(三)、新课教课1、什么是重力发问:(让学生联合教材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重力?用什么符号表示?(2)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3)指出苹果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回答:(1)地面邻近的物体因为地球的吸引而遇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用符号 G表示。
(2)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地面邻近的物体。
(3)苹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苹果。
师增补:地面邻近的全部物体都遇到地球的吸引,因此全部物体在地面邻近都遇到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一直是地球。
师:重力是一种力,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因素,重力也有三因素。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7.4重力
(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教师直接给出重心的概念,告诉学生如果有其他物体支持着重心,物体就能保持平衡。
带领学生一起做个小实验:用手指支在直尺的中心,直尺能够保持平衡。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用手指支撑直尺的中心,发现直尺平衡。有兴趣的学生继续用同样的方法寻找钢笔、圆珠笔、课本等的重心。
备课教师
使用教师
袁晶
授课时间
课时
1
课题
7.4重力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会用公式G=mg对重力进行计算。
重点
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这一节的重点。
难点
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这一节的重点。
教学用具
弹簧测力计 、钩码、铁架台、带细线的小球、直尺。
学生分为小组(2人一组):
1、制定简单的实验计划,设计表格。
2、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一个或多个钩码的重力;把数据填入表中;分析数据。
3、分析数据,采用比值法处理数据:m1:m2= G1:G2或G:m =常量。
4、小组成员间进行讨论,得出本小组的结论。
交流讨论环节: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来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让学生看课件并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演示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周围的一切物体
重力吸引其周围的物体,同时地球周围的物体也吸引地球
原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生活中,我们提质量大的物体比较费力,提质量小的物体比较省力,猜想重力与质量的可能有关
选出几组学生说出他们的结论,教师总结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下册7.4重力
重力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学习重力。
重力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力,在力学中处于较为基础的地位。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了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等基础知识,以及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基本技能。
本节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与力相关的生活经验,但对重力的认识较简单,科学规范描述重力的能力较欠缺,实验设计的能力、归纳能力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中方法的理解等均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对比容易归纳出结论。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中采用课件、图像等作为铺垫,引导学生顺利的完成自主探究。
本节课通过创设各种情景和师生交流,引出重力产生的原因,激发探究兴趣。
接着学生经历体验、观察、讨论,得出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然后通过活动对重力大小进行探究,得出重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的关系。
最后自主学习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教学中学生通过经历实验探究过程认识物理研究和物理规律表达的方法,感悟观察、实验、归纳和表述的重要性。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物理传统实验的基本技能,提升科学研究的素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体验和实验,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2.经历重力大小的探究过程,理解物体所受重力与其质量的关系及其公式G=mg,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体验合作学习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四、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直尺、铁片、铅笔、电子天平、布袋、弹簧测力计、不同种类的杂粮等。
2.教师演示器材:绳子、篮球、实心球、橡皮泥、钩码等。
3.自制视频和自制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1.通过观看视频,观察各种物体的运动,引入课题。
(二)新课2.重力的产生原因3.重力的方向(1)演示实验对绳子施加力的作用,判断绳子拉伸方向为力的方向。
(2)观看视频展示自制教具在不同位置时绳子拉伸的方向,得到重力的方向。
4.重力的作用点(1)学生活动将不同的物体放在手指上并且让它们静止不动,知道重心。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4重力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4重力一、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称为重力。
2.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称为重心,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一些不规则物体或空心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
4. 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可以用公式G=mg表示,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
5. 重力的测量:重力可以通过弹簧测力计等工具进行测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作用点和大小。
2. 培养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3. 重力的大小及其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重力示意图、弹簧测力计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
2. 讲解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称为重力。
3. 演示重力的方向:通过地球仪和重力示意图,说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 讲解重力的作用点: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重力的作用点称为重心。
5. 讲解重力的大小:介绍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给出重力计算公式G=mg。
6. 演示重力的测量:使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让学生学会测量重力。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重力的概念2.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3.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4. 重力的大小:G=mg5. 重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质量为0.2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
答案:G=mg=0.2kg×9.8m/s²=1.96N2. 题目:找出一件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观察其重心位置。
答案:例如,观察一本厚书,可以发现其重心位于书的中间位置。
最新初中物理科教版八年级下册7.4重力教案 教学设计
7.4重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3.知道g=9.8N/kg和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4.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辨证地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分析概括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体会用比值处理数据的方法。
2.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会用公式G=mg对重力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及重心的位置。
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弹簧测力计、钩码等。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只能看到地球的某一局部。
如果在宇宙空间里看地球,地球近似圆球型。
北京在北纬40°左右。
一棵苹果树上结满了苹果。
秋天到了,苹果从树上落下来。
请同学画出苹果沿着什么方向落下。
海南省盛产椰子,椰子落下来沿着什么方向?南半球果树上落下的水果沿着什么方向落下?教师:在地球上,一切物体失去了支持,都要沿着黑板上所画的方向落向地球,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
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瀑布美景。
引导学生思考“水往低处流”的原因,从而引出课题——重力。
教学活动一、重力的产生1.观察现象:让学生观看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多媒体课件展示:①苹果下落;②雨中漫步),然后动手感受重力(上抛橡皮擦最终落回地面)。
2.提出问题:你还看到过哪些与此类似的现象?你认为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物体下落的原因是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交流讨论。
3.形成概念:在讨论中,学生很容易得出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
4.拓展总结: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
5.活动: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按下图所示做实验,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橡皮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力拉着,否则就会被甩出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布置】
小明的质量是40kg,他的体重是多少?小聪的体重为441N,他的质量是多少?
难忘的一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
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难忘的一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
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