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内容摘要:一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
传统教育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老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
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
同时,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任何大的工程建设,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去完成,它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有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的重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
因此,我们决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学数学小组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主要原因有三:一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提出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
传统教育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老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
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
同时,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任何大的工程建设,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去完成,它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有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的重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研学交流191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杨爱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措施,它不仅可以突出以学生为主的思想,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单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分别是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还具有丰富多樣的组织形式,能够为每个小组成员带来独特的学习体验,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学习与探究的乐趣。
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氛围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在小组内,成员之间能够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效率也会有很大的提高,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培养。
同时,在小组外,各个小组之间存在着良性的竞争,能够帮助每个小组意识到自己跟其他组的差距在哪里,有助于学生吸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小组的不足,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笔者浅谈一些与小组合作学习相关的认识。
一、在教学中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什么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还能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了解和学习其他同学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当学生将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与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对比时,就能很快发现二者的优劣之处,不用教师督促,他们就会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修正,结合自己的情况来做一些改进。
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际活动会增多,这一过程能够很好地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
当学生清晰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让其他同学接受他的看法,认同他的观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比较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则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研的研究实施方案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指导技能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现状1、课题背景《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
不仅如此,小组合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多维性和交互性。
因此,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必使我们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造和扬弃,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不断尝试、反思、研究、总结和提高,来推动课堂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变化,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必进,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变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引进了美国的合作学习,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研究。
“九五”期间,国内不少相关课题对合作学习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师X大学博士生导师裴娣娜教授关于《发展性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认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间及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关系、学生间的差异、学生体验成功的心情都能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XX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王坦教授的专著《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分析了合作学习的一些基本理论,并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合作学习模式。
能否深入贯彻新课标核心思想,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2、现状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精神,在学生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受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良莠不齐等现实情况的限制,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需要反复推敲的问题,诸如出现了由于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参与面不广,在预设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学生表现出不会合作等问题,依然采取“穿新鞋走老路”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万般皆不谈,唯有分数高”式的评定方法依然或明或暗地占据着主要的地位。
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6篇)
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6篇)【摘要】随着教育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许多学校开始逐步重视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合作教学模式一个有效的新模式。
其主要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力为目的,组成不同的小团体,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内不断的讨论研究,发现问题与知识的盲点。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在过程中提高了思维创造和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
本文分析了小组合作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应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教学方法,提高数学的教学水平,因此这一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提高,也培养了学生在小组内各自分工,相互合作的能力。
一、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许多教师对于它的定位可能理解不够,往往会忽视了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放任学生随意交流,这样的学习效果肯定不好。
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小组交流过程中适当的参与到个别组中,及时指正学生的一些偏题现象,抓准切入点是团队合作的重要前提。
同时教师应该给每个小组的同学一个明确的分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每个同学都找到自己的准确,大家积极发表自己观点的同时,能够取长补短,避免两极分化。
最后,一个小组内往往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学习差的同学积极发言,而某些侃侃而谈不听取其他人意见的,教师也应该适当的出手加以矫正,只有小组内部积极和谐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1]。
二、加强小组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一)做好分组的细节工作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的基础工作就是做好学生的分组,这决定了小组教学模式的成果,因此教师在分组时要确定组员的异质性,即每个组内各个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应该有,通过组内学习基础优秀的学生来带动中等和较差的学生,一起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小组讨论时,学习好的学生也会比较比较有权威,对于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和问题也能够及时的解答,相当于组长的角色。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组合作学习在教育领域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其理论基础主要来自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理论。
在数学教育领域,小组合作学习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和研究者认可和采纳。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而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愈发重要。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数学素养。
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字数:305】1.2 研究意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合作,可以激发出更多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与同伴的合作,学生可以不断思考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共赢,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适应团队合作的环境。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论和技术手段。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领域的理论基础和相关实践经验,为实际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存在着教师主导、学生passivity的问题,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的教学质量,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
当前对于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该领域中的应用和效果,以期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更多有效的参考。
【2000字】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应用情况,明确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并评估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一教学策略。
本研究旨在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为教师提供实际操作建议。
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分析,本研究旨在全面评估该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有效促进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
1.3 研究意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他们在数学领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有效支持。
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中的应用和效果,对于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内容结束】2. 正文2.1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小组成员通过相互合作、协作和共享知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一、引言小学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内容。
目前,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
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积极关注学生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本文将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的过程。
它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社会认知理论和激励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达到的,学生之间的合作有助于将个人认知转化为共同的群体认知。
激励理论认为,学生在小组内相互鼓励和支持,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1. 小组分工合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一个角色,例如一个学生负责记录,一个学生负责计算,一个学生负责检查等。
通过分工合作,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完成任务。
2. 小组内互助学习在小组内,学生可以相互协助和解决问题。
当一个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向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寻求帮助,通过互助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在小组内组织合作讨论,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答案,学习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方法,相互交流和讨论,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共同呈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成果。
在课堂结束时,每个小组可以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的学习成果,分享思考和解题思路。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动,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相互讨论和互助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互助意识。
4.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的问题与解决1. 学生主动性不高由于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这种能够主动参与的方式可能存在抵触情绪。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引言小学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旨在探索其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教学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内成员相互合作,相互协助,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来达到学习目标的教学方式。
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合作,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社会交往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
社会交往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通过社会交往而实现的。
学生在小组内能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问题,促进对知识的共同建构。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增进友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是通过不断地与他人认识和合作的活动来实现的。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方式。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小组内能够相互辅导、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的设定、小组成员的分配、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学习效果的评价。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教师需要明确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小组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计任务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合作。
小组成员的分配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性格来进行。
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使得每个小组都有学习能力差异的学生,可互相协助。
学习内容的选择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不能过于复杂,以便于学生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小学数学教育也在不断创新。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主要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希望能够对小学数学教育提供一些启示。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和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共同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以下几个作用:1. 促进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促进学习动机:在小组内,同学之间的竞争会激发学习的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 提高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从而更快、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1. 探究性学习:在学习新的数学概念或知识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任务型学习: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完成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或任务,从而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组内交流:在小组内,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策略和经验,让学生从彼此之中互相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老师引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起到了引导作用,比如在学生探究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在学生交流时引导学生互相听取和接受别人的观点和反馈。
为了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方法:1. 清晰目标:教师应当清晰地为学生设置合适的目标,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良好互动、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
2. 公平分组: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语言表现、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的平均能力相当,各长短处不同的学生可以互相补充。
3. 规范评估:教师应当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估标准,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规范性的评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能力和态度。
4. 约束反馈: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竞争性,教师应该在复杂项时进行约束反馈。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与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与研究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合作学习。
相对于传统的个体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协作,在合作中互相促进、互相帮助,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活跃的讨论氛围和互动学习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发展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4.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自由选择和处理问题。
5. 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能够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1. 建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机制:数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6名学生组成。
每周固定的时间段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是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是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益。
2. 设计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数学活动:数学活动需要准备一系列的数学题目和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析、解决。
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实验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3. 提供有效的引导和指导:数学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起到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应该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指导。
要注意控制整个学习过程的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4. 进行合作学习成果展示: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或评估活动中向全班或其他小组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这样既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与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与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颇受推崇的教学模式,它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加强学生之
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表现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往往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而
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互动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享受成功的快感,增强他们
对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益于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提高。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
当小组学习方式得到采用后,
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需要承担一定的角色和责任,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还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当学生在讨论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向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寻求帮助,而教师则可以监督和指
导小组讨论的过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
员都需要各自承担一定的角色和责任,这样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
解决能力。
通过与小组中其他成员的讨论和反复推敲,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会得到提高,这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与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与研究引言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的提出源于社会交往学习论和认知发展理论,它认为个体的学习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互来实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有以下几点:1. 学习者的主体性: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主体,他们可以通过交流和合作,互相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 同伴互助和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同伴互助和鼓励,学习者可以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互助,解决各种数学问题,在鼓励和支持的氛围中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效果。
3.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合作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课堂活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应从课堂活动设计入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不同形式的小组合作活动,如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小组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2. 学生角色转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角色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和合作者,他们可以在小组活动中提出疑问、表达观点、参与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3. 教师引导和评价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和评价,他们可以通过布置任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同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指导学生总结经验和提出改进建议。
1. 效果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数学成绩、问题解决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表现,通过定期考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
2. 团队建设小组合作学习不仅需要关注学生个体能力的培养,还需要重视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进行团队建设,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转变也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他们需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这需要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与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与研究一、引言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
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主要以算术和初步的几何知识为主,教师需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来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团队意识。
本文将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旨在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理论基础1. 合作学习理论合作学习源于社会心理学,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和交流。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共同解决问题,还可以通过交流和讨论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问题解决能力。
1. 设计合作性任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合作性质的任务,要求学生组成小组来完成。
在学习加法和减法时,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问题,要求学生分组来讨论解决办法,共同完成任务。
2. 安排合作学习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学习和讨论问题。
比如在复习阶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并相互提问,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环节时,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他们的思维碰撞。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促进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深入理解,提高问题解决的质量。
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行为。
高度参与的学生往往会在交流讨论中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状态和主动的思考能力。
2. 笔试和口头表现结合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笔试和口头表现来评价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习效果。
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内的表现和交流内容,再结合他们的书面表现,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 学生的学习成果最终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理解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作品来评价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随着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理念的深入推广,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已经成为许多教师非常喜爱的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程教学中已经被广泛应用,目前学者们对该教学方法的理论探讨也有了一系列的成果,可以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本文通过实践研究,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知识共享、技能互补、情感支持、责任分担的目的。
该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支持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1.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
个体不仅需要独立思考、探索问题,还需要与他人交流、协作、建立共识。
这些活动能够推动个体向更高的学习层次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2.合作式学习理论合作式学习理论认为,合作式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以共同解决问题为目标的学习过程。
合作式学习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3.运动学习理论运动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掌握新技能。
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技能。
综合以上三个理论,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者在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全面发展,增强学习者的交际和合作能力。
1.组队形式组队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教师需要慎重考虑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文化背景、兴趣爱好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组队策略。
可以采用教师分组、随机分组、同桌分组、兴趣小组、能力分组等方式。
2.教学环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任务分工、知识共享、思维碰撞、成果展示四个环节。
(1)任务分工。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组员分配合理的任务,以确保每个学生参与度的均衡。
任务分工时需要慎重考虑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所作为、有所发挥。
(2)知识共享。
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共享环节是指在组内,每个成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等方式,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其他成员分享,以达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迪威尔(J. Deway)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教学理论。
其基本理念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之间形成合作学习的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认为学习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在合作学习中形成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
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互相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和创造力发展。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1.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一个数学问题或者一个数学实践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小组合作学习的对象、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估。
1.小组合作学习的对象小组合作学习的对象主要是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
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是数学基础知识的关键阶段,学生需要通过合作学习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对象主要是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
2.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合作解决问题、讨论学习内容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和同伴的互动和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学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学生可以互相讨论思路和方法,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既可以减轻单个学生的学习压力,又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也可以通过和同伴的讨论和交流,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进行改正和提高。
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更加灵活和开放,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与同伴的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尊重他人的思想和想法。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这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践研究价值。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应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常见方式。
对于教师而言,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织合作、协作、讨论、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活动,在集体中促进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社会构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协同学习等。
社会构建主义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理论,它主张知识的建构是个体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强调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交互作用,倡导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建构知识。
认知心理学主要关注学习者的认知过程,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其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
协同学习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强调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协同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优势,实现彼此之间互补和协同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鼓励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信心,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热情和兴趣。
同时,小组学习可以让孩子们在协作中感受到团队氛围和集体力量,减少学习中的孤立感和焦虑感。
2. 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思考问题,向着解决问题的方向积极探索,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协同合作,学生能够收集信息、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交流和社交技能,促进他们的合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
在小组内,学生需要通过沟通和交流,才能有效地了解彼此的意见和观点,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4.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成为他们学习的主体。
在小组中,学生不仅可以由教师引导下展开自主学习,还可以通过互相学习、批判性思考和反思等方式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与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与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习和个人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交技能的提高。
本文将介绍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和研究。
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方式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团队项目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方法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以相互交流、思考和分享彼此的观点。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发现彼此的不同想法,并深入研究数学问题。
2.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指定不同的角色,如小组长、记录员和时间管理人员等。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可以分配任务,相互合作完成任务,并通过角色扮演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团队项目
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得到了广泛认可和研究。
以下是几个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案例:
1. 小组合作学习对数学学习的积极影响
一项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有积极的影响。
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自信心。
另一项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中期报告滨海县实验小学课题组我校自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投身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中去,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加深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理解,实验教师借助常规研修课、校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探索与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点:一、深化理论学习,提高理性认识我们认为推动教师观念的改变,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学习。
为了让课堂提问更加有效,我们坚持将不断的学习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中。
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在全面进行课题研究中,我们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课堂提问艺术的文章,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有关实施研究情况和问题,并组织一些课堂教学中提问有效性研究观摩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总结,在总结中,推广成功做法,修改存在的问题,重新完善方案,课题成员每人都要做好总结,并撰写专题教学论文。
整个活动中参加课题研究人员都能积极参与研讨,自觉学习有关《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的文章,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撰写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体会和存在的问题。
除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还经常召集数学学科教师对照案例进行探讨。
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分析研讨,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课堂提问更加体现有效性。
二、依托课堂教学,改进提问方法。
在我校教科室的指导下,根据我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提问有效性差的现状,我们确定《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作为我校的研究课题,并向盐城市教育学会提出课题申请,并很快获批准。
在滨海县实验小学冯雷激校长等领导的关心、指导下,课题组成员通过各种方式和载体展开研究、探索实践。
为了搞好本课题实验工作,结合我校的工作实际,我们制定了《滨海县实验小学<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管理制度》,从制度上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效。
在课题实施前期,课题组成员以数学课堂为主阵地,从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教师有效性提问、提高学生有效性提问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形成“课前精心设计——课中巧妙提问——课后有效反思”的构想。
根据我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改革的情况,结合小专题研究,我们有计划的开展了选调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展评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年级组教师同课异构等,立足教学实践,在教学中从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教师有效性提问和提高学生有效性提问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进行研究,发现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总结反思,努力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 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发现优秀的老师在上课时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表达能力特别强,即使我们用同样的教学思路也会逊色许多,我们总是报怨学生素质不行,不会表达等等,这引起了我们的深入思考:真的是我们的学生不行吗?其实不然,关键在于我们没有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情境氛围,学生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于是,我们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进行了实践探索。
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老师创设情境:滨海县实验小学2011年度党员教师献爱心活动,向贫困学生捐款1554元。
问:假如将这些钱平均分给3个学生,不用计算你能判断每个学生得到的钱是不是整数?(生自由猜测)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迫不及待而又兴趣盎然地去学习,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循着教师讲课的线索自己去思考问题、进行猜想、验证,甚至进行自主、独立、系统地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地位,让学生亲历亲为,突出学生在“做”,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探索的情趣。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上,我们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和教材内容特点,在低年级多创设故事情境,中年级多创设悬念情境,高年级多创设活动情境和现实情境等,在此过程中,我们对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了创设原则、激趣原则、精简原则和生活原则。
2. 优化教师有效性提问我们认识到: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应用技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废止不恰当的提问,研究提问的类型、表达、候答、理答等策略及技巧,实现课堂提问的优化。
一方面,教师的设问,要提的问题一定要经过精心筛选,避免随意性。
问题选择得当,能激发学生思维共鸣,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但是,如果选择的不恰当,容易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提高问题设计能力,做到问题精当、难易适度、思维含量高、切入点准确。
另一方面,教师的发问,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选择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当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提高课堂发问的艺术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思维。
3. 提高学生有效性提问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提问,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就能善于提出问题;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悄然得到发展。
由此可见,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一是激趣促“问”,教学中我们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觉得数学有趣、有用、好玩,而喜欢数学,我们还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难,从而引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进而在求知欲的驱动下,愿意向老师、同学、家长提出问题;二是氛围敢“问”,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师生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是学生自己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上课时有一种愉悦感和轻松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同时对多提问的同学,或问题提得好的同学不失时机表扬和鼓励,肯定成绩,让他们获得成功感,使学生问有所乐,培养学生敢问、多问;三是教法善“问”,引导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要问得深,问得妙。
在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后,我们对提问者给予肯定性的评价,给提问者和其他同学建立一种导向:我们不仅要敢问,而且要善问,力争发现深层次的、独特的问题。
我们还引导提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比较详细地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提问者梳理自己的思路,使他们能够上升到理论的层次,自觉把握自己的思维,从而巩固和强化其良好的思维品质,而且有助于其他同学了解这个好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
并且明白这样想的道理,对其他同学来说,理解提问者思维程序的过程,也是向同学学习如何深入思考的过程。
三、立足学校实际,开拓研究思路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主要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基于课堂提问有效性差的问题,通过教师之间相互合作,逐步探索出一套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以此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法。
辅之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
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针对研究的面窄、一些教师存在观望态度等问题,我们逐步将研究的范围扩大至全校60个班级所有学生及全校数学教师,取消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和实验教师与非实验教师的划分。
课题研究工作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密切配合,既避免了教师重复劳动的压力,又提高了工作的实效性。
每学期初都要根据上级教研部门和学校的教研思路进行工作协调,达到双赢的目的。
四、研究成果自我评价两年来,课题组教师牢固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
教学中注意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努力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问题情境,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科学、有效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我们在课堂有效性提问技巧及策略、小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问题情境研究方面有了一些初步的实践成果,另外,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也有一些明显的进步,现归纳如下:1. 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提升。
有效性提问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提问的类型大致包括认知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创造性问题、评价性问题、方法性问题、探究性问题等。
要想使课堂有效,教师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全盘谋划,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精心巧妙地设计每一个提问。
2. 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增强。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
我们要为学生提供提问的平台,提供有“生命”的材料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质疑能力,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基本理念。
3. 形成阶段研究报告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通过前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逐步明晰了该课题研究中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并记录下问题形成和解决过程中课题组所做的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阶段研究报告。
4. 阶段性研究成果1.周友利《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发表于《数学大世界》 2011.52.周友利《<小学加法和减法>教学实录与评析》发表于《小学数学教学案》 2011.93.谢佐洋《小学低年级评比栏的设计与应用》发表于《学校管理》 2013.34.王月香《数学早读也能读出精彩》发表于《新课程》教研版5.李如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发表于《学生方法报》 2011年4月9日第14期6.李如清《让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7.高晓娟《班主任工作语言艺术》发表于《教育前沿》 2008.58.高晓娟《一年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发表于《小学时代》2011.69.周友利《构建和谐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发表于《新课程》杂志2011.910.周友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交流的有效性策略》获课题研究论文评比二等奖滨海县教育学会2011.311.周友利《让学生思维在建模思想中碰撞》获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江苏省教育学会2011.1212.周友利《再谈讲授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有的地位》获盐城市教育科研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1.1213.周友利《大胆讲授又何妨》在省第八届新世纪园丁论文大赛县级评选中获二等奖滨海县教育局2011.1214.谢佐洋荣获2012年度盐城市小学保险征文活动教师组二等奖盐城市教育学会、盐城市保险行业学会2012.915.谢佐洋《苦肉计》获盐城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评比活动小学组二等奖盐城市教育学会2012.916. 谢佐洋荣获2012年度盐城市小学保险征文活动教师组三等奖盐城市教育学会、盐城市保险行业学会2012.917.周友利《构建和谐课堂实施有效教学》获优秀论文一等奖《新课程》学术教育编辑部2010.918.周友利《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交流的艺术》获盐城市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盐城市教育学会2012.1219.周友利《默默学习快乐成长——我的专业化成长点滴谈》获“教师职业精神”征文比赛一等奖滨海县教育工会2013.320.李如清《小学数学提问技巧》获课题研究论文评比一等奖滨海县教育学会2012.121.周晓丽《合作让课堂绽放光彩》获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江苏省教育学会2011.1222.周晓丽《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获课题研究论文评比二等奖滨海县教育学会2012.123.周晓丽《生活也是一种资源》获盐城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评比活动小学组三等奖盐城市教育学会2012.9五、课题研究的困惑与困难通过两年来的研究,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很多困惑与困难:1. 一些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对提问不够重视,提问的随意性大,提问、发问时不注意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