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cnvg地理自然灾害复习

合集下载

地理中的自然灾害知识点

地理中的自然灾害知识点

地理中的自然灾害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在地球上以自然力量为主要原因,并给人类及其活动造成严重伤害和破坏的突发性、局部性、无法抗击或难以应对的现象。

地理学作为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和人地关系的学科,对于自然灾害的研究和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地理中关于自然灾害的知识点。

一、地球的自然灾害类型地理中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风暴、台风、滑坡、泥石流、雪崩等。

这些灾害类型的发生都与地球的自然力量密切相关,是地球表层系统自身的一种反应。

1. 地震地震是地球地壳发生断裂和震动的现象,通常由地震波引起。

地震的震源位置在地下的地震带,主要是由板块运动导致的应力积累和释放所引起。

地震会造成土地破裂、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2.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壳中的火山岩熔融并喷出地表的过程。

火山活动主要分布在板块运动边界和地幔热柱上,火山口是火山喷发的主要出口。

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热能、气体、火山灰等,对周围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威胁。

3. 洪水洪水是指由于降雨、融雪或水库泄洪等原因,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位突然上升,超过了堤防或容量限制,进而造成周边区域的淹没。

洪水常常导致人员伤亡、农田水土流失、建筑物损毁等灾害。

4. 干旱干旱是指在长时间内,地表水资源供应不足,导致土地干燥、作物枯死等现象。

干旱通常是由于气候变化、降雨减少或水资源过度开采等原因引起的。

干旱会造成农业生产的严重困难,对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5. 风暴风暴是指风力较大、狂猛的气候现象,通常伴随有暴雨、雷电和强烈的气象灾害。

风暴常常造成树木倒伏、房屋被毁、交通中断等情况,对人类安全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6. 台风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的形式,是指在海域上以强风、暴雨和巨浪为特征的天气系统。

台风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季,对沿海地区的人们带来严重威胁。

台风可以引发海啸、风灾、洪水等自然灾害。

7. 滑坡滑坡是指山体、岩土体等在自身重力和外力作用下,沿滑动面向下运动的现象。

复习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复习

复习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复习

复习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复习自然灾害是指在地球自然过程中,由地理、气象、水文等因素引发或造成的灾害性事件。

这些灾害事件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因此对地理自然灾害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地理自然灾害的分类、原因、影响以及预防措施等知识点进行复习。

第一部分:地理自然灾害的分类地理自然灾害一般分为四大类: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水文灾害和生物灾害。

气象灾害主要包括暴雨、台风、龙卷风、干旱等;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水文灾害包括洪水、山洪、冰雪灾害等;生物灾害则包括疫病、虫灾、鼠患等。

每一类灾害都有其特定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第二部分:地理自然灾害的原因地理自然灾害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球内部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岩溶地貌等;人类活动因素包括过度开发、环境破坏、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

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地理自然灾害的发生。

第三部分:地理自然灾害的影响地理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首先,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不可忽视的。

其次,灾害会导致生产生活秩序的紊乱,破坏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此外,灾害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长期的影响,破坏生物多样性、损害水源和土壤等。

第四部分:地理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为了减少地理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预防。

首先,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预报,提高社会应急能力。

其次,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环境破坏。

此外,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规范土地利用,减少灾害风险。

同时,开展科普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地理自然灾害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地理自然灾害的分类、原因、影响以及预防措施等知识点进行复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灾害的性质和特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自然灾害——一轮复习

自然灾害——一轮复习

自然灾害——一轮复习一、自然灾害形成的条件:1.要有自然界异常变化作为诱因;2.要有遭受损害的人员、财产、资源等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二、自然灾害的分类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寒潮、台风等;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等;海洋灾害:灾害性海浪、风暴潮、海啸等;生物灾害:虫灾、鼠灾等。

三、地震1.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地震构造示意图:(1)震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2)烈度:地震的破坏程度。

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

(3)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

(4)震中: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

(5)震源深度:震源和震中之间的直线距离。

(6)震中距:地面某个地点距离震中的直线距离。

(7)等震线:烈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四、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1.加强灾害的宣传教育,树立减灾防灾意识;2.建立健全法规体系;3.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报;4.建立灾害应急机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5.修建各种减灾防灾工程。

针对性练习1:融雪洪水灾害由大量的积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为雨雪混合型(简称“混合型”)洪水灾害和升温融雪型(简称“升温型”)洪水灾害,融雪洪水中常夹杂着冰凌和融冰。

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频次。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地区中,融雪洪水灾害多发的是()A.尼罗河流域 B.中南半岛C.北冰洋沿岸D.亚洲中部2.春季与秋季融雪洪水灾害频次差异大,主要是因为()①春季地表积雪较多②气温变化趋势不同③秋季气温低于春季④秋季雨水少于春季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3.一般认为,混合型洪水比升温型洪水破坏力更强,其理由最可能是()A.混合型比升温型洪水频次高 B.雨水的流动性比积雪融水强C.积雪面雨水会加速积雪消融 D.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答案:1.D 2.A 3.C解析:第1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主要分布在30°-60°N的中纬度地带,以40°-50°N最多。

地理I自然灾害专题复习

地理I自然灾害专题复习

干旱人对、农业社生会产、影响经大济,(农工作农物歉业收、、基减础产设或施绝)收;人畜
饮水困难;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冬春季节容易引发沙尘
暴;3农、作危物害价格:工(粮农茶业菜花、)生上活涨;、干社旱还会加稳剧了定生态环
境化的)4、恶化防(治造:成树木枯死,草场退化,湖泊干涸,土壤沙
开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开渠引水或修建 输水管线;人工增雨;加强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的 建设;治理水污染,污水资源化。 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因地 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推广先进的 灌溉技术;选择耐旱作物;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 效率。 生态环保措施:保护植被;植树造林。
1、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 区
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形成的原因
2、区域差异
• (1)旱灾多发中心:
多发中心 华北
华南
西南
多发季节 春季 夏秋季 四季
江淮
夏季
(2)不同区域,旱灾特点不同
春旱: 华北平原
原因:1、气温回升,蒸发旺盛; 2、雨带未到达,降水稀少; 3、此时,农业需水量大。
合作探究:
2、读图2-2-8,度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干旱灾害 严重的原因?
一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受季风的影响,而 季风又不稳定,经常会出现异常变化,造成旱情多 发;
二是东部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 受偶发性干旱的影响,就会形成重大灾情;
三是东部地区自然环境长期受人类影响,对自然 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使该地区的承灾能力降低,所 以常会形成“小旱大灾”
夏旱:江淮地区(7、8月)
原因:受副高控制(反气旋控制)
夏秋旱:华南地区
原因:1、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2、雨带北移,降水少; 3、工农业需水量大。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自然灾害知识点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自然灾害知识点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自然灾害知识点自然灾难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

以下是自然灾难知识点,请考生认真学习。

1、洪涝灾难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产生的缘故:(1)自然缘故:降水连续时刻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阻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缘故: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产生的缘故:(1)自然缘故:快行冷锋天气阻碍;气候洪涝,降水少;春季大风**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2)人为缘故: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治理措施:制定草场爱护的法律、法规,加强治理;操纵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3、地震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形成缘故: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缺失的缘故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邻近都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刻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减轻灾难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难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治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4、西南地区地质灾难严峻形成缘故:(1)自然缘故:山区面积宽敞,岩石破裂,风化严峻;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2)人为缘故:对植被的破坏治理措施:复原植被自然灾难知识点的全部内容确实是这些,期望对考生复习有关心。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训练自然灾害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训练自然灾害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训练自然灾害各区域突发的自然灾害增多,成为命题的热点情境。

复习自然灾害部分要基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思想,分析自然灾害的发生机制、分布规律以及相互联系。

结合实际案例设计不同的问题,梳理基础知识,强化综合思维。

考点一气象灾害1.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危害2.典型自然灾害分析(1)寒潮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受到寒潮天气的影响,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寒潮天气较少外,其他地区均有明显寒潮天气,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影响较大。

寒潮是一种大型的灾害性天气过程,会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农业、牧业、交通、电力和人体健康都有比较大的影响。

然而寒潮也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寒潮也有益处:①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的交换。

寒潮挟带大量冷空气向热带、亚热带地区移动,使地表进行大规模热量交换。

②寒潮可缓解冬季旱情。

中国受季风影响,冬季气候干旱,但寒潮南侵常会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缓解冬季的旱情,使农作物受益。

③寒潮带来的低温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可杀死大量潜伏在土壤中的害虫和病菌,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注意】①并非最冷的时候寒潮最频发:11月寒潮天气过程最多,其次为12月和3月,最冷的1月和2月反而较少。

②为何隆冬时节的寒潮反而比春秋季少呢?春秋季属于季节转换时段,夏季风与冬季风切换,天气系统及冷空气活动频繁,导致气温起伏比较剧烈。

尤其是秋季,前期基础温度比较高,一次冷空气开始之前往往会出现明显升温,冷空气影响后降温幅度非常大,容易形成“断崖式”降温,相对容易达到寒潮标准。

而隆冬时节基础气温本来就低,冷空气来袭时降温幅度有限,达到寒潮标准的情况就相对较少。

(2)洪涝灾害3.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考点二地质灾害1. 据地质灾害的分类知识,完成填空。

[知识点]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地质灾害[答案]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到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解析]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火山地震频繁;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到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火山地震频繁。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自然灾害与防治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2)干旱灾害的发生机制。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二、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 灾害 多发地区 多发季节 成因 副高 控制 防治措施 组织抗旱,此 时的台风雨可 缓解旱情 海上强 台风 东南沿海 夏秋 烈的热 带气旋 及时检测预 报,营造沿海 防护林,提高 公众灾害意识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2.自然灾害成因的分析思路 多从自然原因 (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和人为原 因两方面综合分析。气象灾害侧重气候、河流等方面;地震、 火山喷发侧重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方面;滑坡、泥石流需要 结合外力作用综合分析。 3.自然灾害的影响或危害的分析思路 灾害的形成或危害 (包括有利和不利)一般可分为生产、生 活两个方面,包括生命安全、财产损失、农业、工业、交通 运输、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或危害等。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灾害 多发地区 多发季节
成因
防治措施 调整农业结构,改
长期无 善生态环境,选择 干旱 华北、 西北地区 冬春 降水或 优良作物品种,开 降水异 展水利设施建设, 常偏少 营造防护林,改进 耕作制度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 ——西南地区 影 响 因 素 气候条件:降水多,干湿季分明,多暴雨 地质条件: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构造复杂, 构造运动活跃,多地震 地貌条件: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 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开垦、开矿导致植物破坏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核心整合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一、主要自然灾害的发生机制与分布 1.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1)地震灾害。 ①世界主要地震带及其成因。
高考复习 ┃ 高中地理第二轮总复习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归纳自然灾害是高考地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了解和掌握常见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对于应对考试以及提高地理综合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高考地理中常见的自然灾害知识点进行较为全面的归纳。

一、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是由于短时间内降雨量过大或河流排水不畅导致的河水泛滥现象。

形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包括持续的强降水、流域地形地貌、河道弯曲狭窄、水系支流众多、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等。

洪涝灾害会淹没农田、冲毁房屋和道路,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主要有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2、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气象灾害。

干旱的形成与气候类型、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全球范围内,干旱多发的地区有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澳大利亚中部、中亚等。

干旱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还可能引发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等次生灾害。

3、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

台风的形成需要具备广阔的高温洋面、充足的水汽和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等条件。

台风通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频繁登陆的地区,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台风活动的高峰期。

台风带来的降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旱情,但强风暴雨也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规模的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深秋、冬季和初春时节。

寒潮的源地通常是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等地,当冷空气迅速南下时,会带来剧烈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寒潮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活都有较大影响,可能导致农作物遭受冻害、牲畜死亡、道路结冰等问题。

二、地质灾害1、地震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突然释放,导致地面震动的一种自然灾害。

地震的发生与地壳板块运动、地质构造、断层活动等因素有关。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是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

2025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十章自然灾害第46课时气象灾害学生用书湘教版

2025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十章自然灾害第46课时气象灾害学生用书湘教版

第46课时 气象灾难考点一 洪涝灾难与干旱灾难必备学问梳理一、洪涝灾难2.分布 气候分布 多发于 气候区、亚热带潮湿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地形分布 沿河、沿海地势 地区我国的 分布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 平原,广阔 也常受到洪水侵袭(1)带来的危害①干脆危害:沉没农田、聚落等,破坏 、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 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②间接危害:引发河流泥沙淤塞、 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③次生灾难:洪涝过后易发 ,威逼人类身体健康。

(2)特点:人口越 、经济发展水平越 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防避洪涝灾难的措施灾前打算 刚好关注天气预报及灾难 信息 灾中救助 洪涝来袭,应尽量向地势 的地方逃命灾后 自我爱护洪灾过后,不吃洪水浸泡的食物,要喝 的水,对房屋进行全面 ,待电器干燥后再运用[指引迷津] 洪水并非就是洪灾洪灾是由洪水造成的,但并不是全部的洪水都能造成灾难,形成洪灾。

只有当洪水发生并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害时才称之为洪灾。

二、干旱灾难1.形成⎩⎨⎧长时间无降水→降水异常偏少→ 空气干燥,缺水→持续时间较长,影响生产、生活→干旱灾难2.分布(1)世界:非洲、 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其中 洲最严峻。

(2)我国:东部季风区。

⎩⎪⎨⎪⎧旱灾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最频繁、影响最严峻区:华北地区 3.危害⎩⎪⎨⎪⎧农业:造成农作物大量 ,影响畜牧业环境:加剧草场退化和 ,引发水资源 次生灾难:引发 、火灾、虫灾等灾难[指引迷津] 干旱≠旱灾我国严峻的旱灾出现在东部季风区,而不是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关键是对“灾”字的理解,所谓“灾”,应造成肯定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而我国西北地区的受灾体少,甚至有的地方没有受灾体,不能形成大的破坏,所以干旱地区不肯定是旱灾严峻地区。

关键实力突破技 法 点 拨 1.洪涝灾难(1)形成缘由的分析思路(2)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相关,具有可预报性和肯定的滞后性,做好防洪打算,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救特别重要。

高一地理自然灾害经典题型归纳总结

高一地理自然灾害经典题型归纳总结

高一地理自然灾害经典题型归纳总结本文将对高一地理自然灾害经典题型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地理考试。

1. 题型一:填空题填空题是地理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在地理自然灾害的填空题中,常涉及以下内容:- 地理灾害类型:填写具体的地理灾害名称,如地震、洪水、火山喷发等。

地理灾害类型:填写具体的地理灾害名称,如地震、洪水、火山喷发等。

- 灾害原因:填写导致该地理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如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灾害原因:填写导致该地理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如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 灾害影响:填写该地理灾害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如洪水可能导致农田被淹没,房屋被摧毁等。

灾害影响:填写该地理灾害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如洪水可能导致农田被淹没,房屋被摧毁等。

2. 题型二:选择题选择题在地理自然灾害考试中也很常见。

在选择题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题干内容:仔细阅读题干内容,了解题目所涉及的地理灾害及其相关知识点。

题干内容:仔细阅读题干内容,了解题目所涉及的地理灾害及其相关知识点。

- 选项区分:注意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只有准确理解选项的含义才能选择正确答案。

选项区分:注意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只有准确理解选项的含义才能选择正确答案。

- 排除干扰: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缩小答案范围,增加正确答案的概率。

排除干扰: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缩小答案范围,增加正确答案的概率。

3. 题型三:解答题解答题是考察学生对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的题型。

在解答题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构思清楚:在写答案之前,先构思清晰的思路和框架,合理安排答题的内容和逻辑结构。

构思清楚:在写答案之前,先构思清晰的思路和框架,合理安排答题的内容和逻辑结构。

- 字数控制:合理安排篇幅,避免出现冗长的叙述,尽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回答问题。

字数控制:合理安排篇幅,避免出现冗长的叙述,尽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回答问题。

- 举例说明:可以通过举例子、实际情况来加深说明,更好地展示对地理灾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地理复习第16讲 自然灾害

高中地理复习第16讲 自然灾害

第16讲自然灾害考点展示核心素养定位考查方向1.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2.避灾、防灾的措施。

人地协调观:根据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

综合思维: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危害。

区域认知: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典型区域自然灾害的成因。

地理实践力:调查本地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危害,防灾减灾的措施;设计自救互救方案。

1.以示意图、统计图表、区域地图、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分布。

2.以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地图为背景,考查防灾减灾的一般措施,常见自然灾害防御的主要措施,常见自然灾害自救、互救的方法。

基础全面梳理一自然灾害概述1.概念:01自然环境发生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02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的事件或现象。

2.分类类型举例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寒潮、台风等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海洋灾害海啸、风暴潮等生物灾害虫灾、鼠灾等二气象灾害1.旱灾(1)形成:01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02缺水的现象,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2)分布:非洲、亚洲和大洋洲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我国的华北等地旱灾发生频繁。

(3)危害:影响农牧业生产,缺,影响社会稳定等。

2.洪涝(1)形成: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2)分布:降水强度大、地区。

(3)危害:淹没农田、聚落,破坏生产、生活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台风(1)26 ℃以上的广阔洋面。

(2)多发于夏秋季节。

(3)4.寒潮(1)形成: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2)的寒潮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3)三地质灾害1.地震(1)形成: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剧烈。

(2)(3)危害: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02损失。

(4) 2.滑坡和泥石流(1)(2)分布: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的山区。

四 防灾减灾1.防灾减灾工作 (1)灾前——监测与防御然灾害应急预案;然灾害。

2022届中考地理专题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17自然灾害

2022届中考地理专题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17自然灾害

2022届中考地理专题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7自然灾害[专题透析]自然灾害是指由于纯自然的原因而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或严重人员伤亡的一类自然现象。

自然灾害与地理环境因素直接关联,按成因可分为天文灾害、气象气候灾害和地质地貌灾害。

一主要气象灾害的比较:二主要地质灾害的比较3赤潮赤潮是海水中微小藻类异常增殖而引起的海水变色现象。

它是一种常见的海洋灾害,容易造成生态平衡和渔业环境的破坏,危害渔业和养殖业。

自然因素主要是光照、气温、盐度、风浪、地理位置等:排入近海的大量污染物等人为条件是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

在海水的富营养化过程中,人类活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4海啸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

5.自然灾害时间分布规律Array 6自然灾害空间分布规律[中考题型例1](2022烟台)读图,解释森林作为环境资源的作用:1在A区,森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2B区森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B区森林对河流水文特点的影响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C区森林比较明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森林调节气候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森林与野生动物的关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森林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能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解析:森林是重要的生物资源、自然资源、国土资源和环境资源,森林有多种作用,大致可分为经济和环境两个方面,而环境作用是主要的。

一般看来,环境作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森林作为环境资源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据专家估算,是其直接经济效益的5—10倍多,尤其是在减灾方面。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7章自然灾害第1讲气象灾害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7章自然灾害第1讲气象灾害

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
能力形成点 常见气象灾害的分布、成因及影响
[整合构建]
1.常见气象灾害的分布、成因、影响
类型 分布
成因
影响
孟加拉湾北部及沿 广阔的暖洋面(热
热带 气候
海地区、中国东南 带、副热带);充足 狂风、暴雨、风暴潮、洪涝, 沿海、日本和东南 的水汽;上冷下热 冲毁农田、房屋、建筑,中断 亚、加勒比海和美 的不稳定的大气结 交通,造成海难和人员伤亡
4.台风带来的危害 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
狂风 暴雨 风暴潮
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近海养殖 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5.我国的台风灾害 (1)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2)多发季节:夏秋季节。
[知识巩固]
台风是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 力在12级以上。据此完成第1~2题。 1.与洪涝灾害相比,台风的特点有( ) ①破坏性大 ②季节性强 ③可以缓解旱情 ④复合型特征明显
知识点1 洪涝灾害
[知识筛查]
1.概念 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 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洪涝灾害的分布区 (1)从气候因素看,洪涝灾害多发于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 海洋性气候区等。 (2)从地形因素看,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暴雨 及热带气旋影 短时间的集中降水过 命财产安全。山区暴雨可能
响的沿海地区 程
引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
质灾害
类型
寒潮
沙 尘 暴
分布
深秋到初春季 节的北半球中 高纬度地区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自然灾害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自然灾害
第四单元:自然灾害
可分为: 1、气象灾害
2、地质灾害
2010年发生的灾害
1、西南地区春季干旱 2、台风“凡亚比”致广东百人死亡 3、辽河、松花江洪灾 4、新疆雪灾 5、冰岛火山喷发 6、玉树地震 7、舟曲泥石流 (热点内容)
一、气象灾害
1、台风 2、暴雨洪涝 3、干旱 4、寒潮 5、干热风 6、沙尘暴
2、暴雨、洪涝
结合季风和雨带分析中国气象灾害分布的规律
夏 季 风 的 进 退
华北、东北
东部地区 雨带推移
7、8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
开始迟 北方 结束早 雨季 雨季短
9月
开始早 南方 结束迟 雨季 雨季长
6月
南部沿海地区
5月 春旱 梅雨
10月 伏旱
暴雨洪涝产生的条件
1、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 2、气流强烈的上升运动 3、降水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注意区分我国不同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1、季风区形成洪涝的原因: 表现为降水集中,多暴雨。
2、干旱区发生洪涝的原因: 冬季降雪量大,春天气温升高,融雪量大。
3、干旱形成的原因(图文详解P54)
自然原因: 1、气候条件:气温高,降水少,蒸发强; 2、土壤、植被条件:水分流失快 3、异常天气:厄尔尼诺或拉尼娜、全球变暖等。 人为原因: 4、工农业用水大; 5、人口增多,生活用水量大; 6、人类开垦耕地,破坏植被。
有感地震
破坏性地震
3-5级之间的地震
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大地震
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严重的破坏。
烈度: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实际影响,表示地 面运动的强度,也就是破坏程度。 我们通常讲的等震线实际为等烈度线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总复习二ppt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总复习二ppt

沿江地带
沿江地带包含了河流的上中下游各河段。在 河流上游山区,如果地势起伏大、暴雨集中、河 流流速快,则有山洪暴发或伴随水土流失、滑坡、 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中下游平原,很多地区地 面高程多在洪水位以下,往往同时受到当地雨水 内涝和江河洪水的双重威胁,加上很多河道,泥 沙淤积严重,泄洪能力和洪水来量不相适应,又 是工农业人口集中地区,因此水旱灾害也很严重, 是我国又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
【课堂练习】
• 阅读 “我国代表性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回 答问题:
城市名 齐齐哈尔 北京 延安 开封 苏州 南昌 汉口 4—5月 0.43 0.54 0.44 0.47 0.27 0.26 0.27 7—8月 0.21 0.31 0.31 0.35 0.38 0.43 0.56 全年 0.14 0.26 0.18 0.20 0.16 0.16 0.19
1. 表中降水相对变率的大小说明什么问题? 2.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哪一个季节易出现干旱? 3.我国江南丘陵哪一个季节易出现干旱?
【点拨】
• 1.降水相对变率越大,说明降水的年际变化 越大,发生干旱的几率越大;降水相对变率 越小,说明降水的年际变化越小,发生干旱 的几率越小。 • 2.由 “我国代表性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 变率表”可知,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4— 5月的降水相对变率大,可知两地春季最易出 现干旱。 • 3.我国江南丘陵7—8月的降水相对变率大, 可知该地盛夏季节最易出现伏旱。
【思考】
• 我国l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形成原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阅读 “我国洪涝分区”图,找出我国洪涝灾害的 最严重地区和最少地区,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空 间分布特点。
【读图分析】
【点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地理复习――自然灾害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由于纯自然的原因而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或严重人员伤亡的一类自然现象。

2.自然灾害与地理环境因素直接关联,按成因可分为天文灾害、气象气候灾害、地质地貌灾害、水文灾害和生物灾害。

二、主要自然灾害复习方法
1、天文灾害:考查太阳活动的标志、周期及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的表现分别是黑子和耀斑的增多,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地面通讯和磁场产生影响。

2、气象气候灾害:考查气象气候灾害的成因、发生规律及其防御。

需要利用天气系统和气候因子分析气象气候灾害的成因与时空分布规律。

要结合大气环流、各种气候特点了解气象气候灾害产生的机制、发生的时间、影响和分布的主要区域,产生的危害及其防御对策。

如结合冷空气、锋面等因素分析旱涝、寒潮等灾害,结合大气运动分析台风、伏旱、中国华北春旱等灾害成因。

3、地质地貌灾害:地质地貌灾害要结合地壳运动、内外力作用等进行分析,特别是要结合并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解释世界上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三、各种自然灾害
(一)、气象气候灾害
1、洪涝灾害
(1)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2)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
自然原因包括:
(1)水系特征:
①流域广,支流多;
②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
③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季风气候不稳定变率大。

人为原因包括:
(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
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中游地区)。

例如: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不稳定,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③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

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城市密集,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2、干旱:
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异常偏少而形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干旱对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及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常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干旱发生的时空范围较广,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易发生,如华北的春旱、长江中下游的伏旱等。

防御措施: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发展节水灌溉,修建引水蓄水工程、选择耐旱作物等。

3、台风:
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近中心风力超过12级,多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海面上。

北半球以夏秋季节最为集中,主要源地是西北太平洋、印度洋和西北大西洋,低纬度大陆东岸受其影响最大。

台风带来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灾害,有时也有利于解除我国伏旱地区的旱情。

台风和飓风都是热带气旋,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发生的区域——台风是太平洋上发生的热带气旋;飓风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发生的热带气旋。

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其余的措施如建设沿海防护林(包括红树林)、建设高标准海塘等。

4、寒潮:
是由于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过程。

多发生在冬半年,以春秋两季危害最大。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易受寒潮侵袭,受地形及路途远近影响,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西部、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一带寒潮影响较小。

寒潮带来大风、低温冻害、暴风雪、冻雨及沙尘暴等,对农牧业、交通通信、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加强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寒潮警报,是减灾的最主要措施。

5、沙尘暴:
沙尘暴是大风扬起沙尘,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恶劣天气,属于沙尘天气中最强的一种。

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特别是春季最容易发生,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

危害表现在:强风、风蚀土壤,沙埋,严重的大气污染,影响交通等。

防治沙尘暴关键在于做好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如建设防护林,制止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对不适宜耕种的土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推广免耕法,加强国际合作等。

(二)、地质灾害
1、地震:
常见的是构造地震,尤其是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是主要的地震带。

地震是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并易引发火灾、海啸、滑坡、饥荒、瘟疫等其他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防御措施:加强地震监测与预报(目前尚无法准确预报),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城市和交通建设避开危险的断层,加强社会防震减灾体系建设和教育工作等。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

烈度是表示地面和建筑物等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不同的烈度。

一般而言,烈度与震级成正比;同一次地震,由于距离震中的远近不同,地震的烈度也不同,一般来说,离震中越近,烈度越大;离震中越远,地震波渐渐减弱,烈度也越小。

此外震源深浅、该地区地质构造等对烈度大小都有影响。

2、火山:
地下深处岩浆沿裂隙喷出地表的现象。

强烈的火山喷发,会带来有毒气体、熔岩流、火山灰、泥石流等危害。

火山的分布基本上与地震一致。

我国活火山很少,主要在台湾、新疆及云南等地,著名的休眠火山有五大连池、白头山天池等。

3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土体整体下滑,造成农田、建筑物、道路破坏及人员伤亡。

地壳运动活跃以及人类活
动频繁的山区,滑坡较易发生。

防御措施:及早发现滑坡危险,建设护坡工程等。

4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植物覆盖较差,多暴雨的山区,泥石流多发。

我国地势阶梯过渡处,特别是青藏高原东南部边缘,形成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

泥石流堵塞江河、摧毁城镇、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较大。

防御措施:做好预报,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恢复地表植被等。

例如:我国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多地质灾害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②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③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人为原因:④对植被的破坏,工程采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