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寄语——“前赴后继”为课改

合集下载

潮平岸阔催人进 风好扬帆正当时——小学课程改革十年素质教育实践经验点滴

潮平岸阔催人进  风好扬帆正当时——小学课程改革十年素质教育实践经验点滴

的成 绩 。
二、 潜 能 开发 — — 教 学 相 长 。 师 生 互 益
潜能 , 就是体 内潜 在 的一 种 能力或 能量 , 即以往 遗 留、 沉淀 、 储备 的能量 , 是 一个 人 的身体 、 心理 素质 等方 面存 在 的发展可能性。我校组成 “ 潜 能开 发” 研修 团队 , 对潜 能生 全方 位追 踪 , 进行多角度 、 全方位 、 立体化 的分析 , 通过学科 联动 、 家校互动 、 走访 同伴 等多 种方 式把 脉会诊 , 发 现其 兴 趣、 优势 , 使得潜能生 的综合 素质 螺旋上升 。经 过多年 的研 究沉 淀 , 在潜能生个案开发 的研究 中渐渐摸索出一些规律。 1 . 寻找原 因 , 建立档案 影 响潜能 生发展 的主要原 因分为 主观 因素 和客观 因素 两大方面 。教师首先把观察 、 调查 的材料进 行整理 , 为潜能 生建立小档案 。 2 . 找准突破 口, 预设 兴 趣 点 潜能生开发 的途径 主要分为 智力 因素和非智力 因素两 条路径 。研修 团队多方 把脉 会诊 , 在 主要路 径上 又辅 设 出 多条小路径 , 整个 团队成员 沿着各 自的分支 预设 兴趣 点 , 发
1 . 蓬 勃发 展 的 “ 三社一团”

自2 0 0 4年 3月份开始 , 相继成立了沃野 文学社 、 红帆美 术社 、 小蜜蜂英 语社 和 中华艺 术 团。沃野 文学 社 的教师 们 经常联系生活实际 , 为社员们 自主开发 教材 , 创 造性地 开展 些社会实践活动 。红 帆美 术社 的 “ 和线 条一起 跳 舞” 等 特色课程培养了一大批 热爱绘 画的小 画家 。小 蜜蜂英语 社 的口号是“ I b e l i e v e I e a n ! ” , 不论是平 时精彩纷 呈 的社 团活 动还是一年一度 的英 语节 , 小 蜜蜂 英语社 的师 生们 都努 力 践行着这一理念 , 活跃 在 校园 的各个 角落 。我 校学 生在 中 央电视台举办的“ 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 ” 中 连 年 取 得 骄 人

教育部长陈宝生吹响“课堂革命”号角

教育部长陈宝生吹响“课堂革命”号角

教育部长陈宝生吹响“课堂革命”号角9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吹响了“课堂革命”的号角。

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

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

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陈宝生一、“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原因从课堂的战略地位出发,确定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一端连接学生,一端连接着民族的未来,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教育不变,学生就不变,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

只有抓住课堂这个核心地带,教育才能真正发展。

因此陈部长发出课堂革命的号角。

从现实课堂的问题出发,确定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在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模式基本决定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现在的课堂,也就是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很难培养出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当下传统课堂有三大无法破解的难题:1.传统课堂无法破解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

传统课堂是教师拿着一个自己事先预备好的备课簿,面对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去讲同样一个内容,这样的课堂没有办法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也根本找不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途径,收获不到很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2.传统课无法破解教师进步和职业幸福感的问题。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拥有教育的职业幸福感,是教师进步的两个标志。

教师有自己的信仰,能够解决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是教师的进步的两个条件。

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师在唱独角戏,填鸭式的满堂灌,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使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提问,根本无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课堂上没有精彩的知识生成,看不到学生精彩的表现,时间长了教师就会产生职业倦怠,就会失去职业幸福感。

3.传统课堂无法破解学生的素质和应试水平共同提高的问题。

沐浴课改春风 再铸教育辉煌

沐浴课改春风 再铸教育辉煌

沐浴课改春风再铸教育辉煌2004年,陕西省彬县中学建校伊始,正值新一轮课改的强势开展,陕西省彬县中学顺势而动,很快全面启动课改的各项工作。

在陕西省彬县中学整五年的课改实践中,根据县教育局部署,结合学校实际,从教师培训、课程开发、课程实施、综合实践、电化教学、学生评价、教研教改、特色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开放实践,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进一步更新,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成绩斐然。

2006年,被榆林教育局评为“市级示范初中” ,2007年又代表陕西省咸阳市顺利通过了国家“两基”验收,创下了建校史上的辉煌成绩。

一、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先进的教育观念能指导学校的工作,是开展课改实验的先决条件与根本保证。

作为陕西省彬县中学,能与时俱进迅速的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虽然在多年的教改实验中接触了许多新的教育教学观,但是新一轮课改工作的要求更严、更高,学校的教育理念必须进一步得到提升。

学校充分认识到肩负的重任,因此陕西省彬县中学积极采取了一系列培训措施。

1、采用了“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活动。

陕西省彬县中学组织教师学习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修改意见》等有关文件,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学习、“观摩课”、“公开课”学习和评课等,并排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专题讲座(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专题讲座高达500多人次),开展教研组的交流活动加以研讨消化,。

陕西省彬县中学借助校、教研室二级网络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活动,转变教育思想,确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学校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改进学校教学方法和模式。

每学期都做好每年一度的新教材培训工作,特别是请已用过教材的老师讲课,谈教材的使用与处理、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传经送宝,效果明显。

2、制定了青年教师培训计划,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舞台。

陕西省彬县中学要求教师认真写好每节课的课后反思(每学期每个教师十篇高质量课后反思,近几年,先后有多篇教学心得发表);校长定期与教师进行思想交流,询问课改中遇到的困难,耐心细致的帮助教师坚决困难。

行进在课改的路上读后感

行进在课改的路上读后感

行进在课改的路上读后感As I reflect upon my journey towards educational reform, I am filled with a myriad of emotions. The process has been arduous, yet incredibly rewarding. From my perspective as a teacher, I have witnessed firsthand the positive impactthat educational reform can have on both students and educators. However, I have also encountered various challenges along the way. Despite these obstacles, I remain hopeful and determined to continue pushing for change.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nges that I have witnessed as a result of educational reform is a shift in the focus of education. Traditionally, education has been centered around rote memorization and standardized testing. However,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forms, there has been a greater emphasis on critical thinking, problem-solving, and creativity. This shift has allowed students to develop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 and apply their knowledge in real-world scenarios. As a teacher, it hasbeen incredibly gratifying to see my students engage withthe material on a deeper level and witness their growth as independent thinkers.Another perspective that I have gained through my journey in educational reform is that of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I have had the privilege of speaking with many students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with the reformed curriculum. The overwhelming response has been positive, with students expressing a newfound love for learning. They appreciate the opportunity to explore topics that interest them and have a say in their own education. This shift in student engagement has not only improved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but has also fostered a sense of ownership and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own learning.However, it would be remiss of me not to acknowledge the challenges that come with educational reform. Resistance to change is a common obstacle that I have encountered throughout this process. Many educators are hesitant to deviate from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that they are familiar with. Additionally, there can be a lack of resources and support for implementing the new curriculumeffectively. Overcoming these challenges requires collaboration, open-mindedness, and a commitment to continuous improvement.Despite the challenges, I remain hopeful and optimistic about the future of educational reform. The positive impact that I have witnessed on both students and educators is a testament to the importance of pushing for change. By continuing to advocate for reform, I am confident that we can create a more inclusive, engaging, and effective educational system.In conclusion, my journey towards educational reformhas been a transformative o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teacher, I have seen firsthand the positive impact that reform can have on students and educators. The shifttowards a more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has allowed for greater engagement and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 However, there are challenges to overcome, including resistance to change and a lack of resources. Despite these obstacles, I remain hopeful and determined to continue pushing for change. Through collaboration and a commitmentto improvement, I believe that we can create a more inclusive and effective educational system.。

三年课改看成长(余金豹)

三年课改看成长(余金豹)

让激情飞扬在课改大路上————三年课改看成长樊城区牛首一中余金豹时光似鸟翩翩飞,世事如棋局局新。

不经意间,襄阳市樊城区的“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已经走过三年多的风风雨雨。

怀着对教育的梦想,我捧着一颗火热的心始终走在这条风景无限的路途之上。

三年多的高效课堂改革,三年多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告诉了我人生的意义蕴含在丰富的过程之中,特别是精神的价值。

越是崇高的境界,越是纯净的层次,越是深藏于迂回曲折的过程里。

“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崭新的理念迎接高效课堂改革。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我们教师。

2011年9—11月,在高效课堂改革即将到来的前夕,我非常有幸地参加了教育部在孝感学院举办的农村骨干教师培训。

培训如及时雨荡涤了我心中曾经存在的很多教育的困惑,同时也为我清洗出一条通往新课程的明晰之路: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不能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能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等。

有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之后,我又陆续参加了樊城区教育局举办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培训。

经过培训,我的头脑经历了一场猛烈的风暴,它让我在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同时,超越了课堂的藩篱、极度挑战了自我,在挖掘了自身的高级思维能力之后,我开始致力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并乐此不疲。

怀揣着学习的丰硕成果,我轻快地行进在高效课堂课改大路上。

二、立足课堂、优化教学,以笃定的信念力行高效课堂改革。

高效课堂的目的是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只有实现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把自己力行课改的着力点放在改革小课堂上。

(1)优化物理教学过程:在课堂上,优化教学过程的前提就是建立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发挥教师的的主导作用,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求新、创造的欲望。

走向第三代课改

走向第三代课改

走向第三代课改《中国教师报》“自主,合作,探究”是课改的六字真言,但在实践领域,因为认知和观念的差异,课改在不同阶段呈现了不同特征,中国教师报据此把课改分为三代。

第一代课改是通过调整、改进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实现从“低效”到“有效”的跨越,改变的是课堂结构。

第二代课改实现了从“教中心”到“学中心”的飞跃,改变的是教与学的关系。

第三代课改是在此基础上,摆脱知识对教育的束缚,不再过度纠缠于“形而下”的课堂“技术”,而是以“人本”为基石建构全新的课堂规则和课堂形态,更加关注生命状态和质量的课堂改革。

第三代课改呈现在实践领域就是,逐步从黑板时代进入白板时代,无限放大自学、去除教师主导,融合跨界思维,打破教师之间、学科之间、班级之间的界限,使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得以最大化。

4月27日下午,在中国基础教育昌平论坛暨发现第三代课改研讨会上,围绕“第三代课改”,几位嘉宾展开了对话。

主持人:中国教师报总编辑助理、编辑部主任李炳亭嘉宾:山东省兖州一中教师李平河北省围场天卉中学校长胡志民江苏省昆山前景教育集团董事长张雷山西省晋城泽州一中校长李海勇安徽省铜陵铜都双语学校总校长汪兴益教师:生命的陪护者李炳亭:最近我看到了两句话,印象很深,第一句话讲的是一个人的学生观,他说“儿童是人类的儿童”,我觉得这句话和“儿童是成人之父”同样经典。

第二句话说学生出现的问题不在于学生本身,而在于成人。

由此我想到,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问题学生,比如说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一上课就睡觉,一下课就醒,还有的孩子会早恋,有的甚至会离家出走。

有那么一所学校,他把所有别人都不要的问题学生集中起来编一个班,给这个班就配备了一位老师,所有的课都由这个老师一个人上,老师给这个班起了一个非常好玩的名字——奇葩班。

这个班的学生,据说学生物理最高分是14分。

面对这样的学生,怎么上课呢?老师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每天跟孩子们沟通聊天,点燃、唤醒他们,并且给孩子制订了不高,但是很实用的一些规则。

立足课改 砥砺前行

立足课改 砥砺前行

立足课改砥砺前行作者:尹忠琴来源:《新课程·小学》2018年第11期课改一直是教育关注的重点,我从教二十年,经历了教材的三次改版,也经历了数次课改的春风,也一次次参与课改。

课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真正成为课改的主人,是一件需要潜心研究,砥砺前行的事。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这二十年中对课改的一点点看法。

一、从课堂教学方式开始改1.改课堂的教学模式从以前的“满堂灌”“填鸭式”改为学习探究的模式,从以前的以老师为主体的组织教学、研究教师如何教的一种教学模式,从如何巩固旧知、如何教新知、如何检测、如何辅导差生的模式改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自主学习新知、学生小组探究新知、学生全班交流新知、生生互助辅导、师生一起反思、学生自主反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了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掉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老师从教知识中解脱出来,研究学生,教学生学习。

2.改小组的组建方式以前的课堂都是老师问学生答,现在要改成既要有老师问学生答,也要有学生问学生答,还要有学生问老师答,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我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认真研究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这一模式几经修改,现在效果还不错。

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那么我们就要把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建设搞好,这样小组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那么,小组的组建、文化建设、评价和管理就特别重要。

在小组的组建上,我进行了四次大的改革:第一次成立小组是采用老师自己分组,把学生的成绩、性别、行为习惯都照顾其中,自认为是一次完美的分组,结果学生并不如意,认为组内某某同学经常不做作业等,要把某某赶出小组,老师每天忙于处理纠纷。

第二次成立小组,我就只挑选了组长,由组长选小组成员,小组长没什么意见了,小组成员却认为组长还没有某某成绩好,不应该做组长。

因此,我进行了第三轮改革,先确定小组长后,由组长和组员互相选组长,组长选组员,这样组成小组,还是有些组员不满意组长的管理。

课程改革的路必须走下去——2005年的叩问与沉思-成长博客

课程改革的路必须走下去——2005年的叩问与沉思-成长博客

课程改革的路必须走下去——2005年的叩问与沉思余慧娟(载《人民教育》2005年第24期)与2005年比起来,2006年的新课程似乎要平静得多。

又到了坐下来回顾历史的时候了。

2005年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第5个年头。

按照计划,今年9月,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近乎所有起始年级都进入新课程。

3月初,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上,一颗重磅炸弹开始投向新课程。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教授姜伯驹院士,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教授刘应明院士,分别提交了针对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提案。

3月12日,刘应明在《四川日报》上发表了对新课程的不同观点,题目是《“思维的体操”在走样》。

没隔几日,《光明日报》刊出一篇记者采访姜伯驹的文章《姜伯驹:新课标让数学失去了什么》,要求立即停止使用新课标。

此举顿时在基础教育界引起轩然大波。

两篇文章直指数学新课程。

几个月后,教育部中断原定的新课程工作日程,重新组建《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

9月,第二批进入高中新课程的省份,由计划中的四个减为一个。

这期间,媒体上的争论,民间会议、网络上的讨论沸沸扬扬。

针对新课程的各种观点包括猜疑也层见叠出。

新课程的走向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

“轰动”的意义仅仅一门数学课程的讨论,何以引起这样大的动静?清楚这次课程改革孵化过程的人都知道,数学是新课程的一面旗帜,它凝聚了本土研究的成果,也是新课程诸多理念诞生的土壤。

对数学的质疑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新课程的质疑。

当然,还与我们向来的讨论传统有密切关系。

对于国家决策,我们习惯了褒扬,习惯了温和地提出建议。

像这样提出尖锐意见的情况,实不多见。

因此也怨不得有人闻风而动。

所以,如果撇开意见的内容来看,这件事情在我国课程改革的历史上是有开创意义的。

它表明,课程作为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公共品,要能够倾听不同的声音;作为课程的推出者,政府要能够作为平等的一方参与“学术性”争论。

而建立起相应的渠道与规范程序,以确保交流的畅通、问题的解决,则凸显为对政府的一项制度要求。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学习方式的转变作者:曲东纪来源:《新教育时代》2015年第01期在素质教育逐步深入人心的时代,人们对教育的方式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

在新课程改革下,积极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它促使我们去思考:课改中的新与旧的继承与发扬,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定位,兴趣与内容的表里相依,课堂环节与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等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做更进一步的思考与总结。

中国的传统教育从孔子时代,二千多年来,不断发展变化,已经相当完善成熟,精华部分成为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相关教育名言广为传播。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思而后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等,至今被奉为圭臬,我们说到孔子,更多的是恭敬和崇拜,教书育人成为永恒不变的教育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有些教育理念落后了,这就要我们回过头来,从传统教育中汲取养分;或者抬头望远,赋予教育新的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进行的课改更多的是将前人的教育理论在具体实践中,合理地发扬光大,并纠正现在教学中的某些不足与失误,是先继承后创新,但现在有些人认为新课程改革是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方式,是对传统的全盘否定,将两者完全对立割裂,这完全是对新课程改革的扭曲与误解。

一、新课程改革中前置学习的必要我校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一个很重要的变革就是“先学后教”,“先学”就是新课程改革“1+3”模式中的“1”。

具体做法是:课前先让学生自学、教师导学,为课上师生合作探究式的教学做准备。

课前导学主要是辅导部分学不明白,需要老师或同学帮助的学生。

过去知识由教师课堂上“灌”给学生的,现在课前要由学生主动地去学知识了。

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学习能力的培养,自学习惯的养成。

有人会说,课前教师的导学教什么?是不是还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当然不是,是教方法,理思路,悟规律。

老师第一遍辅导学科小组长,小组长再辅导本组学生,在此过程中,不允许直接讲授答案,着重点是在思路方法的辅导上。

课改需要我们一往无前

课改需要我们一往无前

课改需要我们一往无前水田镇中心学校课改情况总结我校的“两步八环节”课堂教学改革,在各级领导的关爱下,在各级专家的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精心呵护下,历经了4年多的风风雨雨,终于成形,茁壮成长。

回首课改的四年历程,我们从立志探索改革、杜郎口之行坚定信心、课堂不断变化、各级专家、领导高度认可,可谓志在必得、饱经风霜、成果喜人。

2014年3月11日、4月26日、5月12日、6月6日这些让我校难以忘怀的日子,分别迎来了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和名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师大博士生导师周满生认为:《两步八环节教学模式流程概述》清楚地说明了整个操作流程,有很强的操作性,课改重在立足课堂,教师将模式出神入化的运用,作为专家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这个可喜之处,最为亮丽的是课堂上学生的表现。

国家关工委教育专家委员会会长冯恩洪夸赞:我校林潇和陈祥芳老师的可是精品课,夸赞学生:“你们是敢于参与、乐于表达、活力四射的阳光少年”,在座谈会上,冯老等专家要求学生用一个词语三点理由来描述新课改的感受,学生大胆地说出了“创新”、“活泼”、“自主”、“快乐”、“共鸣”等词语,并清楚、流利地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专家们被感动得时而眼含泪光、时而开怀大笑,赞赏学生,将来必定成才,冯老深情地对我说,看到你的学生表现,我更应该为你的课改加分。

山东省教育战略研究室主任陈培瑞称我校的课堂是尊重生命的课堂,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也不过如此。

关工委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会长和方略教育集团专家李广春听了我校郑洁老师的课后,感概地说没想到大山里有如此精彩的课堂。

关工委教育专家委员会的其他专家都对我校的课改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市教育平局长、周书记、三位副局长、多位科长、县教育局杨局长、三位副局长、教研室的领导教研员都到我校指导过课堂,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近年来《威信教育》每期均有我校教师的文章发表,《昭通教育》也陆续有我校教师文章发表,国家教育部主办的刊物《未来教育家》杂志已有一篇文章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市级组织的论文评选中我校均有教师获一、二、三等奖,两位老师参加全省名师工作室工作考核被评为优秀成员,这是我校课改以来取得的历史性发展、历史性突破、历史性成就,这是我校全体教师勇于探索、乐于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心学校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向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在看到课改丰硕成果的同时,我们必须正视课改中的问题和不足,没有问题的课改不是真课改,我们要针对问题长期做好以下工作。

课程导报

课程导报

《课程导报》始终以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深化中国基础课程改革为己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在教育部课程中心,北师大课程中心、中央教科所课程中心相关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经过短短的四年时间,开发以数学为主的初高中不同年级、不同版本配套的报纸。

其中初中包括:人教版、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浙教版、苏科版、沪科版、冀教版、湖南专版八个版本。

高中有人教版,新课标人教A、B版,北师大版以及苏教版。

其中初中人教版,高中课标A版和课标高考版还设有两种产品,即普通版和学案专刊版。

发行网络遍及全国,发行量已突破百万。

课程导报样报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功。

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这意味着我国高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

这意味着教育民主是本次课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精神。

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1)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重建高中课程内容。

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2)增设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课程领域或课程门类,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以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提供理想的课程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发展功能。

(3)建立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制度、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学分制管理制度,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提供制度保障。

(4)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5)完善校本评价,优化外部评价,合理处理高中课程评价与大学入学考试的关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高中课程评价体系。

(6)赋予每一所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自主权,使课程改革建基于每一所学校的成功、每一个学生的成功。

每一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

学习领域的界定将有助于分辨科目之间教育价值的异同,有助于提炼出同一学习领域内所有科目对学生所具有的共同发展价值。

学习领域的设置为充分体现课程的选择性提供了可能。

路漫漫十年课改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十年课改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十年课改吾将上下而求索2000年,国家强力推行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时间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千姿百态,花样别出。

理论界南腔北调,争论不休,一线教师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真正应了“教无定法”那句名言。

究其原因:一是传统教学根深蒂固,教育观念难以转变;二是理论培训,实战指导跟不上步伐,形式主义成分多;三是教材编排过于零散,缺乏统一性;四是考试指挥棒墨守陈规,功利性驱动阴阳两面;五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学生自主,教师欲罢不敢。

因此,在农村学校,很多教师仍是新教材、老教法占据课堂,偶遇公开课便刻意打磨一番不排除“作秀”之意,无多大实际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理论研讨的深入推进,实战中问题的破解,国家政策的强化,让老师们逐渐尝到了课改的乐趣,大部分教者已由起初的“应付”逐渐转移到“试一试”,少数思想活跃前卫的优秀教师已基本脱胎换骨,新课程占据了主课堂,且呈燎原之势,在学校助推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发现、新的成果,欣喜之余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的希望,感悟到了国家推行新课改的战略远景。

时至今日,课改之路已走过十年有余,可谓是路漫漫兮,吾等上下而求索。

回味十年来一步一步的艰辛之路,有过彷徨,有过迷茫,而更多的是探索。

作为贫困山区农村示范学校的校长,教师们一刻也未停息过,总想撕开一个缺口,闯出一片新天地,这也许就是教育人的大爱。

“一切为了孩子啊!”功夫不负,收获必至,现在的校园无论集会研讨、课堂展示,还是闲下之余,大家都在谈论课改,反思课堂,一个又一个问题的破解让老师们分享着成功的收获,一则又一则的经验总结推广,让课堂更加理性、活跃起来,一篇又一篇的研讨论文让校园课改生机勃勃。

过去的担心被完全抛弃,还课堂给学生不影响质量,反而让老师们从“题海战术,死记硬背,靠打时间仗取胜”中解脱出来,高效的精品课堂必将带来高效的质量,而且尊重每一个孩子,挖掘每一个孩子潜力,诱发孩子成功的欲望,也让孩子们成了课改的最大受惠者。

别让课改丢失有效

别让课改丢失有效

别让课改丢失有效作者:邓丹丹来源:《成才之路》 2013年第25期江苏如东●邓丹丹社会在变,思想在变,我们的教育教学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

当新一轮课改的浪潮汹涌而至时,“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前置学习”为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犹如一朵朵绚烂的花朵,在全国各地夺目绽放。

“前置学习”,不是学生漫无目的地自学,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精心编排的学习单给学生明确了自学目标,提出了学习要求,学生前置学习的效果也可以通过学习单反馈给教师。

课堂上,教师大胆地抛出学生所提的问题,启发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通过学生讲解或相互交流,兵教兵,促使学生相互帮助,学生能讲的教师尽量不讲,如果发现确实属于学生都不理解的知识再由教师做引导、点拨。

这样的课堂,节约了导入环节的时间,把更多宝贵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解疑,还可以做到当堂检测。

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先生后师”“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

因此,我常常问自己,这样的课堂教学真的有效吗?高效吗?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该怎样把握好“说”与“不说”的度?还记得刚开始采用“学习单”进行教学时,一节节新授课几乎被我上成了练习评讲课。

从头到尾,我都是按照学习单的习题设计一步步完成的。

这样的课,连我自己都感觉到枯燥无味,又怎能吸引学生呢?学生能讲的,老师尽量不讲。

可是,我由于受传统授课方式习惯性的影响,总是在学生讲解的时候,忍不住插上几句,生怕学生讲不清楚。

其实,这是因为我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

然而,当我有几次下定决心绝不插话的时候,学生似乎又没能讲透彻,我还得重讲。

这样的情况不止遇到一次,教师应该在什么情况下才必须讲解?讲多少合适?每个新知的难易程度不同教师的处理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变,怎么改变?这一个个问题困扰着我,让我觉得数学课越来越难上了。

在教育的“三新”时代奋发作为

在教育的“三新”时代奋发作为

在教育的“三新”时代奋发作为作者:鄢志勇李慧梅玉闽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9年第01期“要做一个名师,做一个好的老师,非常关键的一点是要关心当下国家的新课改、新课标、新教材,要清楚明白地知道,在教育的‘三新’时代应该如何作为。

”1月6日,在“荆楚名师”专家委员会暨名师团队成立大会上,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荆楚名师”专家委员会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马敏关于教育“三新”时代的发言,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关注和强烈反响。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来自国家顶层设计层面的教育教学改革举措,不断推陈出新。

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从组建国家教材委员会到成立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从义务教育阶段三科(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教材统编到设立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大动作”,昭示着中国教育迎来大变革时代。

作为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最直接的落实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最直接的责任人,基层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该如何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未来走向?如何在教育的“三新”时代科学作为?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马敏教授。

新课程改革将沿着正确方向继续深入推进[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新课改正式启动。

业界认为,新课改可分为两轮:第一轮从2001年到2010年,从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都采用了新编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第二轮从2011年到现在,采用了经过系统修订的课程标准。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推出了19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又对课程改革做出了新的顶层制度设计,这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

2016年9月13日,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的研究团队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18年来,新课改一步一步走向深入。

新课程新征程,拼搏成就未来”内容及评价

新课程新征程,拼搏成就未来”内容及评价

新课程新征程,拼搏成就未来”内容及评价篇一:新课程新征程,拼搏成就未来近年来,随着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新课程正在逐渐推行。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

新课程将学生置于更加开放和自主的学习环境中,通过项目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新课程的推行给学生带来了许多机会和挑战。

首先,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和项目学习,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主导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新课程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构建知识体系。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

然而,新课程的推行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这对于一些长期以来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

其次,新课程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和设施支持,同时也需要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

只有教师具备了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才能够更好地推行新课程,让学生受益。

总体而言,新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机会,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然而,新课程的推行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师需要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家长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只有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使新课程成为学生未来成就的基石。

篇二:新课程新征程,拼搏成就未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也在不断革新,为了培养符合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新课程正在被推出。

这个新征程意味着学生将面临全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拼搏才能取得成功。

回首课改,迈步向前

回首课改,迈步向前

回首课改,迈步向前——政史地科组课改实践总结广东肇庆中学初中部蔡明一、实践成绩总结我校初中部在林校长的引领下,在教学处和办公室的指导下,近两年各个学科都展开了“高效课堂”的研讨和实践活动。

就像写字从一笔一划开始,刚起步时我们多少有点“邯郸学步”的无奈和尴尬。

于是,学习和了解国内外高效课堂的理论基础、改革动向和实践经验成为了我们的“必修课”。

我们在实践中寻求不断的突破和完善,一批批的教改先锋(冯燕梅、蔡明、冯桂林、陈颂)打响了头炮,一位位的课改标兵(黄珠红、冯桂林)和积极分子(余捷婷、丁尧、陈颂、关妍静、)树立了典范,一篇篇的课改论文(吴毅平、黄珠红、蔡明、冯桂林、张仕卿、丁尧、陈颂、关妍静)总结了经验,一个个课改先进团队(历史初二备课组:张仕卿、丁尧)扛起了大旗。

更难能可贵的是,大家并不在乎个人荣誉的获得,像我们几位科组长,尽管每天都在践行着课改的精神,但每次课改评比我们都尽量把荣誉让给科组内的其他老师;大家也不在意上公开课的辛劳,像冯桂林老师等多次肩负起研讨课和示范课的重任,没有任何怨言。

正是大家的无私付出和团结协作,使我们政史地科组已经基本实现了课堂从“有效”到“高效”的转型,在与同层次学校课改比较中也基本达到了从“仰视”到“平视”的发展。

在全面推进“高效课堂”的常态化实施工作中,我们进行“推门式”抽查,检查结果是令人欣慰的,可以看出高效课改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走在了“高效课堂”改革前沿的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思考、反思,达成不为动摇的共识:“高效课堂的改革从长远来看,是培养学生探索思维、合作交流的一个正确方法,是新课改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

课改必须大胆尝试,切实行动起来,对课改结果的过份担心和任何形式的等待,只会导致裹足不前以及对时间的无谓浪费。

”在不断的摸索中,我们政史地科组对高效课堂提炼了六个关键词——少教多学、自主探究、激活思维、敢于质疑、及时反馈、激励评价。

我们把这六个关键词有机地凝聚起来,用它来指导着课堂模式的设计和修订,构建了“五环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十年回顾、反思与展望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十年回顾、反思与展望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十年回顾、反思与展望范锦飘【摘要】This paper has reviewed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of primary Chinese, which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phases: the concept-popularized phase and rational return phase. The achievements made in such reform have been strikingly noticeable in the past ten years. Nevertheless, there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which deserve our reflections. These problems include those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educational concep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what to be taught and lack of creativit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Chinese will inevitably be students-oriented, children-oriented and elegance-oriented, and will have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growth.%回顾十年来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全民讲“新课程、新理念”的阶段,第二阶段是理性回归的阶段。

十年来,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仍然有不少问题与困难值得我们反思,主要是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协调融合的问题、语文课教什么的问题和创造力缺失的问题。

别让课改丢失有效

别让课改丢失有效

别让课改丢失有效
邓丹丹
【期刊名称】《成才之路》
【年(卷),期】2013(000)025
【摘要】社会在变,思想在变,我们的教育教学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

当新一轮课改的浪潮汹涌而至时,“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前置学习”为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犹如一朵朵绚烂的花朵,在全国各地夺目绽放。

【总页数】1页(P95-95)
【作者】邓丹丹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宾山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别让课改只撞一次腰
2.别让课改形式遮住我们的眼睛——正确审视课改下学生的身心成长
3.课改路上,我们丢失了什么
4.课改中,我们的课堂丢失了什么?
5.别让珍贵资料丢失! 巴法络LS-XL/E网络存储更安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民教 育 , 0 9 ( 5 1 ) 2 0 , 1 —6 .
的 , 们要求 学 生不讨 论直 接求 和时 , 我 学生 在
反复 审读命 题 时发现 了命题 具有 “ 比数 列” 差 特征 , 只要运 用乘 减法 就能 一气 呵成 , 学生 在 深 思熟 虑 中领 悟 “ 减 法 ” 就 能 灵 活 求 解 一 乘 ,
启示 3 符合规 律 。 : 喜结硕 果
类特 殊前 项 和 的 问题 , 有 效 避免 忽 视对 并
公 比 q讨论产 生 的失 误. 当学生思 维 受 阻 时 , 师 不 急 于包 办 代 教 替 , 是启迪 思维 , 而 引领 学生 寻找 阶梯走 出 困
境, 这样 的过 程虽然艰 难 , 却使 同学 在积极 的 心智 活动 中, 索前行 达 到成功 的 彼岸 , 们 探 他
是中华 民族付 出的惨痛代价. 于是, 先是 2 o 世纪 8 年代初多位华人科学家 、 O 教育家回国
作报 告 , 向中央建 言献策 , 或 以阻止这 股 风气
试 , 学 生 承 受 着 越 来 越 重 的压 力 . 此 同 令 与
时 , 就让 一批 关 心 教育 的有 识 之 士 不 仅 越 也 来 越清 楚地 看到 : 一批批 中学 生浪 费 了青 春 ,
习 的终 极 之处 , 师在课 堂 上所做 的一切 , 教 最
后 都得 由学 生 自己去 完 成. 我 们 构 建 数 学 当 活动 , 创设交 流 、 究 平 台 , 探 引领 学 生 积 极 参
与活 动过程 时 , 论其学 得好 还是 差 , 无 同学 的
就 出生机 逢勃 的一代新 人 .
1 4
数学教 学研 究
第3 0卷第 儿 期
21 0 1年 l 月 1
启迪可 以开阔视野. 使数学课 不再感 到枯燥 和 茫然 , 而是一种 责任 , 一种使命 , 种交 流给 学 这 生动力 , 至产生 按捺 不住 的冲 动 , 们 会 在 甚 他 这种交 流中认 识 自我 , 改变 自我 , 超越 自我.
价; 而且越 来越 清 楚 的认 识 到 : 种代 价 , 这 其
实是 对 国家 和 民族前 途 的极 大 损 害 和 牺 牲 ,
气愈演愈烈, 因而 , 我们的教育也就越来越远 离 其本 质 , 来越 脱离 客观 现实 和 自身规 律 , 越
填 鸭式 的 教 学 、 海 式 的训 练 、 股 式 的 考 题 八
的漫延 , 着 是 8 代 中 、 期 全 国 各 地 为 接 0年 后
推动 教学 改革 的各种 教 改 实 验 , 下 来 就 有 再
第 3 卷第 1 期 0 1
21 年 l 01 1月
数 学教 学研 究
1 5
了9 O年 代后 期 “ 素质 教 育 ” 的重 新 提 出和本
回顾 新课标 和各 种 初数 刊物配合 新课标 刊登 的大 量文 稿 , 为 新 课标 要 求 的 数 学 教 何 学 的“ 本真” 这 样 的文稿不 少 , 出的范例 也 , 给 很 多. 但是 , 什么现 在不 少教 师仍不 愿 或不 为 能 回归这 个“ 学课 堂 的本真” 数 ?原 因是 多方 面的, 当前社 会 的浮 躁之 风 尚存 , 教育 的评 价 制度 尚不健 全 , 教 育 教 学绩 效 的评 价 仍 存 对 诸 多“ 颇 ” 等 , 是 原 因之 一 . 我 们 认 偏 等 都 但 为 : 学课难 以 回归本 真 的主要 问题 , 说 最 数 或
[ ] 刘群. 3 郭思 乐和他 的“ 本教 育 ” J . 民教 生 [] 人
育 , 0 9 ( 5 1 ) 2 0 , 1-6 .
( 稿 日 期 :0 1 0 一 3 收 2 1 — 8O )
本 刊寄语 — — “ 赴后 继 ’ 前 ’ 为课改
近 二 三 十年 来 , 随着 “ 试 本 位 教 学观 ” 应 的逐步 强化 , 育领 域 中急 功 近 利 的 浮 躁 风 教 牺牲 了快 乐 , 响 了健 康 , 出 了惨 痛 的 代 影 付
不仅 增 长 了独 立 分 析 问题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 更是 增添 了 自强不息 , 立志 成才 的信 心 , 样 这
的教 学无 疑是 学 生 生 活的 灿 烂 阳 光 , 由此 造
我们 在教学 中体 会 到 , 生 是 最 宝 贵 的 学 教育 资源 . 学生 既是学 习 的发生 之处 , 也是 学
经过 多轮教 学 实 验 , 所 教 班 级 学 生 连 我
续多 年高考 都 取得 了优 异 的 成绩 . 可 喜 的 更 是学 生综合 能力 在轻松 高效 的课 堂 中得到 提 高. 养 的学 生 不 仅成 绩 优 , 培 而且 口才 好 , 能 力 强 , 以让 学生终 身受 益. 生 们不无 感慨 可 学 地说 , 原来 数 学课 可 以这 样 上 , 习 可 以这 “ 学 么学” “ ,上数 学课不 仅是 一个 学 习过程 , 更是

掌声 都会 使 参 与者 得 到 心灵 的震 撼 , 自尊 让 得 到抚慰 , 神得 到愉悦 , 习数学 的 兴趣将 精 学
在 心底 闪光.
学生 在学 习交 流 中既展 示成 果 也暴 露 问
题 , 问题 能 得 到 及 时 纠 正 , 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铭 记 错 使 并
因, 有效 提高正 确率 . 教学 中发 现 , 我们 告 诉 学 生 的解 题 技 巧
知 识方 法能力 , 更是 青 春的成 长 、 成才.
参 考 文 献
[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教 育部. 1 普通 高 中数 学课 程标 准 实验 [ . 京 : 民教 育 出版 社 , 0. M]北 人 2 3 0
[ ] 郭思乐. 2 课堂 : 短期 指 标 回到人 的发展 E3 从 J.
个锻 炼 的过 程” 我们在 这里 收 获的不 仅是 ,
往往 被束 之高 阁 , 能灵 活运用 , 教学 中创 不 而
设情 境 , 引领学 生优 化思路 , 比较 中感 受简 在 洁 , 最优 方 案容 易 在 大 脑 的信 息 库 中被 激 则 活 , 到灵 活运 用 , 第 ( ) , 生 根据 自身 做 如 4题 学 思维 特点 , 以为 奇 、 数讨 论 , 无 可 厚 非 分 偶 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