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实战演练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演练
∽
浊场
Z
盘要 ■■ __ ■■_ _■_■_
了
—
~
》
警l l l 冀|枣 誊誉 。
—
一■■■ i ■■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 长烟落 n 意,
修辞 手法和神奇博大 的意象
— —
詈咖 城
z 浊 酒 一 杯 家 万 里 , 然 未 勒 归 无 燕
来 表达 作者
风骨。
的 气 魄 , 出 诗 仙 透
:计 羌 悠 霜 地 不 , 军自 , 管 悠 满 。人 寐 将
; 发征夫泪。
4“ .抽刀断水水更 流 , 举杯销愁愁 更愁” 一句运用 了什么修 辞手法? 写出 诗人 的什么感情? ( 阅读下面的诗歌 , 五) 回答诗后问
题。
耋 1 词 现了 者 情 ? . 表 作 什么 怀 本
i I=_ i— __ = l_ — - = —_ —. _ _— ——— —— —— —— ——— ~ j 捞 _— —— —— —— —— 璺 | 。 一 矗 鬻 0 l 一 毒t 缛 豢 一 0 鼍 蒜l 氇 _ ≥蕞 0 。 ≮ 露 §蕞
专项; 寅练
蓬莱文章建安骨,
中间小 谢 又 清发 。
俱 怀逸 兴壮 思 飞, 欲 上 青天 揽 明月 。 抽 刀 断水 水 更流 ,
举杯销愁愁更愁。
孤 山寺北 贾亭西,
水 面初 平 云 脚底 。
几处 早 莺 争 暖树 , 谁 家 新 燕 啄春 泥 。 乱 花 渐欲 迷 人 眼 , 浅 草 才 能没 马 蹄 。
4本词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 ( 阅读 下面诗 歌 , 四) 回答诗 后 问
题。 宣 州 谢 眺楼 饯 别 校 书 权 云
中考古诗词鉴赏实战演练
中考古诗词鉴赏实战演练一、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之一。
B、第一句点明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颔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样哭鼻子。
二、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诗人弃官归隐之前写的一首诗。
B、“心远地自偏”句用得极好,它巧妙地道出作者此时的心境,想要离开喧闹的尘世,追求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
C、“采菊东篱下”写作者酷爱菊,常常在住处周围种上菊花,颇为后人称道。
D、全诗语言朴实含蓄,写得很有特色,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
三、《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相会,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气氛。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诗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主人公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从这两句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婚礼上唱的赞歌。
四、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中“无言”“寂寞”“清秋”等词语营造的凄婉、哀愁的情调,甚是感人。
中考:诗歌鉴赏技巧及实战演练(含详解)
诗歌鉴赏技巧及实战演练一般而言,诗歌鉴赏有以下几种答题套路:1、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2、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3、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4、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5、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6、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7、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小结:诗词赏析时,同学们首先要辨识诗词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什么样的表达手法,然后针对性地进行赏析。
其格式为:修辞(表达手法)+抽象作用+结合诗词具体分析。
实战一、(2008江苏泰州中考题)阅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完成下列题。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
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
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
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实战二、(2008浙江宁波中考题)古诗文阅读(一)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铁以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释】呼延:匈奴贵族,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1.诗中哪些词语反映了眼前这场战事的严酷?( 2 分)2.一个“碎”字和一个“独”字刻画出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 3 分)实战三、(2008山东潍坊中考题)阅读下面诗歌夏意宋·苏舜钦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专题04 描摹意境画面-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技法解读及实战演练
请用生动形象地语言描绘“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容如拭”的画面。
答:秋高气爽,篱笆下菊花盛开,一地金黄,秋 风拂来,暗香盈袖,秋天的容颜仿佛擦拭过一般
明净。
答案解析
【解题思路】 句意: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 过一般明净。据此抓住“篱下黄花”“秋容”等意象, 紧扣“开遍”“如拭”等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运用恰 当的语言描绘出词中所展现的画面即可。
返回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 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简要描述诗歌前两句的画面。 答:寒夜里客人到来,围炉煮茶,以茶当 酒,火苗刚刚映红炉子,竹炉里茶汤沸腾, 屋外寒气逼人,屋内温暖如春。
答案解析
【解题思路】 前两句的意思是“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火炉 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水在湖里沸腾着”。由诗意可知,诗 人与客人夜间在火炉前,火炉炭火刚红,壶中热水沸腾,主 客以茶代酒,一起喝着芳香的浓茶;屋外寒气逼人,而屋内 温暖如春。由此可见一幅其乐融融的寒冬夜饮图。
答题 模板
本诗描绘了一幅……(时间)……(地 点)……(意境特征)的画面(图景)。
03 实战演练
天平山中 【明】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 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 一路莺啼送到家。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前两句展现的画面
。答: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
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南风轻轻吹
返回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描绘了一幅什
么样的画面。
备战中考语文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点专练)
备战中考语文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点专练)一、诗歌鉴赏(共 90 分)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咸阳城东楼【唐】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乙】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咸阳城东楼》和《登幽州台歌》都是登高望远之作,但在情感表达方式和内容上又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咸阳城东楼》情景交融,景中寓情,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对国家衰败的无限感慨。
《登幽州台歌》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和孤独感。
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
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表达方式和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歌的内容,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诗歌的关键语句,从手法、炼字、内容、风格等方面来判断。
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体会古诗词的写作手法要从诗词的整体构思上来把握,找出全篇诗词所用的写作方法后,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一下运用的好处。
诗歌景物描写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动静结合、虚实相间、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等。
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本题答案示例:《咸阳城东楼》情景交融,景中寓情,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对国家衰败的无限感慨。
《登幽州台歌》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和孤独感。
中考语文复习--八上课内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二)(有答案解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4.这首诗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的抒情诗,写出了战争的艰苦,渲染了悲壮的气氛。以“黑云压城”表现敌军云集而来;以“塞上燕脂”表现①____;以“②____”写乘夜奔袭之状。
15.《雁门太守行》和《登幽州台①歌》都写到了黄金台,请你说说诗人借“黄金台”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注:①幽州台:即黄金台
答.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7.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4.《春望》开篇就写出望中所见:残破不堪的国都,______的长安城。颈联中“_______”交代造成这种景象的原因,“连三月”表明_____。
5.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与本诗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写到了“鸟”。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D.全诗所写意象甚多,从近景的山河城郭,到远景的春花飞鸟,一直到自身的白发,步步推进,苍老如此之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语文中考专题训练 古诗词鉴赏
语文中考专题训练古诗词鉴赏1.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两句写了庭院之内的景物,可见主人是一个____、____的人,富有生活情趣。
(2)你认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句,最富有表现力的词有哪些?请加以品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1)在首联中,点出游寺时间的词是____、____,烘托幽深气象的词是____、____。
(2)有人认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曲径通幽处”一句中的“曲径”应为“竹径”,你认为哪个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____。
(2)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使用了什么的表达方式,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请对其谈谈你的鉴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5.梦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备战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综合练习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李贺的诗常以奇特的景物、瑰丽的想象、传神的语言创造意境。
请结合诗句,从一至两方面谈谈你阅读的体验。
2.下面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情感不相类似....一项的是()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C.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3.“云”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除本诗外,请你再写出两句含有“云”的诗句。
【答案】1.示例:这首诗首联用“黑云”作为比喻,突出敌人兵力众多,来势凶猛。
“甲光”写出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着金光,表现了战士的气宇轩昂。
颔联用满天的“角声”勾画出战争的规模,从听觉角度把人带入到鼓角争鸣、杀声入云的场面,使我感受到战争的艰苦和残酷。
2.B3.示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解析】1.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鉴赏。
结合具体词句,分析意境体验。
如,这首诗通过一系列表现色彩的词语来描绘战争场面。
比如首联的“黑”与“金”两相对照,黑云表现了紧张的氛围,金色的甲光则给人无比威严的感觉。
颔联的“燕脂”“紫”写出了寒夜里,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给人悲壮之感。
这些词语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表现了战斗的惨烈,给人一种奇诡的感觉。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B“家祭无忘告乃翁”,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
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与此句意境不符。
3.写出含有“云”字的诗词即可。
中考语文复习--九下课内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一)(有答案解析)
(2)古人用词讲究推敲,“千骑卷平冈”中的“卷”一字传神,请简要赏析。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阅读《渔家傲·秋思》Hale Waihona Puke 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渔家傲·秋思》上阕写景,一个“①____”字概括写出边塞与内地风光的不同,接着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突出塞下秋景②____的特点;下阕抒情,作者借③____的典故和“浊酒”“羌管”“白发”“泪”等形象,抒发了复杂的感情。
10.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了“老夫”苏轼“少年”“轻狂”的表现,上片侧重表现“心狂”,下片侧重表现“形狂”。
B.“千骑卷平冈”,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卷”极言行走之快。
C.“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仍能跃马疆场。
D.本词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是他在艺术创作上一次大胆的尝试,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1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了典故,请分析其作用。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汇编及答案全套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汇编及答案全套一、单项选择题1.古诗赏析,完成下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
B.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 “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
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
2.选出下列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诗的首联概写自己“二十三年”的被贬遭遇,字里行间饱含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诗的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归来的感触。
C.诗的颈联不仅充满哲理意味,还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D.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酬答之意,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3.下面对这首司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睛。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A.《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宋代词人陈与义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
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
B.这首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往昔岁月中沉湎于午桥宴饮,流连于洛城繁华,昼夜游乐,豪情不再。
C.下片中“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表现了词人对世事沧桑的感喟:经历国破家亡的流离之苦,看破尔虞我诈的宦海沉浮……D.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更”一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题训练
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题训练例题例一、十五夜望月【王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当时诗人孤独难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凄凉。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简要分析。
(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的范围,境界高远。
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
表现手法含蓄、委婉。
)例二、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除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烘托人物的心情。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面对残烛,夜深不眠。
在巴山夜雨中展读亲友询问归期的来信,心中充满归期无期的孤寂。
)实战演练:1.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1) 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1.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2)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2.浪淘沙?怀旧(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2) “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3.梅花绝句(陆游)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4.雪中偶题(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5.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专题11 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专题十一古诗词鉴赏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22天津)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
诗人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以西,远眺西湖,见到了春水初涨,云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景象。
B.中间两联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描绘了暮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C.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D.全诗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富有画面感。
2.(2021天津)下面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3.(2021云南昆明)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朱光潜说:“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而实不同。
”甲、乙两诗都写到了飞鸟归林的景象,但诗人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4.(2020湖南常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专题01品味炼字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技法解读及实战演练课件
【解题思路】 “游人不管春将老”的意思是“游春的人们不管春天将逝去”。“老” 是“逝去”的意思。句中的“老”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 写出暮春时节,春将逝,然而游人们却不管这些,还仍旧踏着落花,在 亭前盘桓,欣赏暮春风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爱好、留恋、 怜惜及依依不舍之情。“老”“尽”两字虽意思回
02 答题模板
考点 解读
设疑 方式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 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诗中的“诗眼”“关键词”是哪一个?为什么?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题 模板
×字(词)在句中是…含义;运用了…手法,在这 里起到了…作用(在结构上起到了…作用,突出 了…主旨,或烘托了…意境,或表达了…情感等)。
答案解析
【解题思路】 这首诗抓住“万丝”“浮瓦”“芍药”“蔷薇”等意象,写了碧绿 的琉璃瓦,被一夜的春雨洗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犹如翡翠。瓦 上还沾有水珠,在晨光的辉映下,浮光闪闪,鲜艳夺目,令人心旷 神怡。通过对偶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衬托庭院的华丽,描画了芍药 和蔷薇百媚千娇的情态。总体来看,这首诗描画了夜雨初霁的春天 庭院的景致。
返回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 赏析。
答:“闲”,悠闲、闲适。该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此
时恬静闲适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爱好之情,
同时与诗歌标题相呼应。
答案解析
返回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中考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
中考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带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题目是“秋思”,词中哪些景物点明了季节?(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找出诗中表现国家沦陷的诗句并解释其意思。
诗句:________意思:________(2)首联“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4)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似,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自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唐)贾至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1)两首诗共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________。
(2)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无题①陈毅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
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
(2)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3)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是什么信念?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附答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小雨润如酥”描写春雨,请你赏析一下“润”字(de)妙处.“润”字生动、准确地描写出了早春时节春雨细、小、润泽万物(de)特点.2.“草色遥看近却无”,请你结合自己(de)体会,描绘早春独特(de)景象.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de)嫩绿色;但当你怀着欣喜(de)心情走进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出什么颜色了.3.诗人在第三句中认为一年里春天(de)美好尽在此处,请你谈谈美在哪里.早春时节,细雨蒙蒙,草芽初生,草色清新淡雅,景色优美,充满生机和希望,令人欣喜.4.“绝”(de)意思是(远远地),从这里可以体会出作者什么样(de)思想感情对早春景象充满赞美和热爱之情.5.韩愈是唐朝“(古文)运动”(de)倡导者,被推崇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中与他同时代(de)人还有(柳宗元).6.诗歌首句运用(比喻)(de)修辞手法,写出了小雨(细滑、润泽)(de)特点.7.和“烟柳满皇都”相比,诗人更喜爱“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因为(早春景色既能给人清新之感,又能带给我们春回大地、万象更新(de)生气;而杨柳堆烟时节,满城花残,漫天柳絮,反倒容易勾起人伤春、悲春之情).8.“天街小雨润如酥”一句中“润如酥”这个比喻捕捉到了初春小雨(de)什么特点(关键要先理解“润如酥”三个字(de)含义.)细滑润泽.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表达出诗人怎样(de)情感(先理顺景与情(de)关系,再紧扣题目要求作答.)表达出诗人对早春(de)喜爱之情.10.说说“草色遥看近却无”为什么“绝胜”“烟柳满皇都”.(注意分析(de)思路和表述(de)条理性.)示例一:从诗句表达(de)哲理看:诗人认为一切美好事物(de)最好时节应该是它(de)萌发阶段,这个阶段给人希望.示例二:从诗句描写(de)景色看:初春草色,似有似无,若隐若现,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与“烟柳满皇都”时(de)浓重色彩相比,小草刚刚钻出来,更能给人惊喜.11.这首诗(de)作者是(唐)(朝代)着名诗人(韩愈)(姓名).12.诗(de)第一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小雨(de)什么特点作者用比喻(de)修辞手法,将小雨比作酥油,体现出小雨细滑润泽(de)特点.13.“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是否矛盾请加以分析.这句诗不矛盾.作者描写早春(de)小草远看一片绿,近看却似有似无,表明观察细致入微.1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de)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美景(de)热爱和赞美之情.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诗中虚写泰山秀美、表达作者主观感受(de)句子是(造化钟神秀),实写泰山高大、突出其遮天蔽日特点(de)句子是(阴阳割昏晓).2.“决眦入归鸟”一句中“决”(de)意思是(裂开).这句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一方面写出了作者细赏泰山美景(de)陶醉之态,恨不得把一切纳入眼底,表达了对泰山风景(de)热爱;另一方面表现出了泰山(de)高大广阔,为后文(de)抒情做铺垫.3.诗人由望岳最终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de)登岳意愿,请你分析一下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de)精神状态.此联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从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de)雄心和气概,表现了诗人勇于进取、积极向上(de)精神状态.4.对杜甫望岳这首诗理解有误(de)一项是(D)A.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de)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对仗工整,表达了作者心情(de)激荡和眼界(de)空阔.C.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顶峰、俯视一切(de)雄心壮志(de)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D.诗歌(de)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描绘了泰山(de)神奇与秀丽;后两句写诗人登上泰山后(de)感受.5.“齐鲁”指(de)是我国现在(de)(山东)带,“岱宗”是对(泰山)(de)尊称.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错误(de)一项是()A.诗歌以设问起句,表达了诗人对岱宗(de)疑惑和向往之情.B.“齐鲁青未了”是以距离之遥远来烘托泰山(de)高大巍峨.C.“决眦入归鸟”表明诗人留恋美景,时已薄暮还在凝望.D.末句中“会当”二字抒发了诗人勇于攀登(de)雄心和气魄.A(首句表现诗人乍一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de)惊叹与仰慕.)7.杜甫有“语不惊人死不休”(de)创作作风,请从诗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具表现力(de)词加以赏析.示例:“割”字意为泰山将山南山北(de)阳光割断,形成不同(de)景观,突出泰山高大、险峻(de)形象.8.全诗以“望”字贯穿始终,描写了泰山景物(de)什么特点(注意概括景物特点与欣赏名句(de)区别.)高大巍峨、神奇秀丽.9.“齐鲁青未了”一句中“未了”(de)意思是(不尽).10.从修辞(de)角度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注意围绕修辞手法,联系诗句内容具体分析.)“造化钟神秀”把大自然比作把泰山(de)神奇秀丽说成是大自然有意聚集(de),富有情趣.“阴阳割昏”把山比作人,有意识地把山南山北(de)阳光切断,形成明暗两重天,突出泰山巍峨高大、遮天蔽日(de)特点.(后一句从夸张和比喻(de)角度赏析也可)11.下面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理解不正确(de)一项是()A.这两句诗给人以乐观向上(de)启迪.B.这两句诗透露了诗人晚年(de)远大抱负.C.这两句诗蕴含着生活(de)哲理.D.这两句诗化用了孟子里(de)名句“登泰山而小天下”B(这雨句诗透露了诗人青年时期(de)远大抱负)12.用“/”划分下列诗句(de)朗读节奏.(每个分句限画两处)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13.这首诗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到(de)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de)泰山将山南、山北(de)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de)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de)形象.1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句,表现了作者怎样(de)精神和气概表现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de)精神,以及俯视一切(de)雄心、气概.15.这首诗写出了泰山(de)什么特点这首诗写出了泰山高大巍峨(de)气势和神奇秀丽(de)景色.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本诗(de)作者是(杜牧).文坛上称杜甫为“老杜”,称本诗作者为“(小杜)”.2.这是一首咏史诗,吟咏(de)是历史上(de)赤壁之战,前两句叙事,后两句(议论).3.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de)意思和表达(de)情感.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de)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会重写.表达出诗人有心建功立业,却生不逢时(de)抑郁不平之气,以及相信自己只要有机遇,总会有所作为(de)豪迈胸襟.4.诗歌是怎样将叙事与议论结合在一起(de)诗歌首联从叙事开始,借一件古物引起对前朝人事(de)慨叹.尾联议论,从反面落笔:假使东风不助周郎,那么双方(de)胜负就要易位.诗人借咏怀古事,寄托自己(de)感慨.5.这是一首咏史诗.“咏史诗”(de)特点是(借史实抒情/咏史抒情).前两句(de)表达方式是(记叙),后两句(de)表达方式是(议论).6.“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抒写了诗人怎样(de)感慨有什么作用感慨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引人联想,为后文(de)议论做铺垫.7.赏析“铜雀春深锁二乔”(de)妙处.这句诗运用了以小见大(de)写法,既形象,又含蓄.用“二乔”(de)命运代表东吴(de)命运,十分形象;同时又通过表现曹操(de)奢靡生活含蓄地暗示了战争(de)结局.(赏析诗句应避免重内容轻写法)8.成语“折戟沉沙”源自“折戟沉沙铁未销”一句诗,但是它表达(de)意思与原诗句(de)意思有所不同.请写出两者(de)不同之处.“折戟沉沙”(de)意思是断戟沉没在泥沙里,成了废铁,形容失败十分惨重.“折戟沉沙铁未销”意思是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de)感慨.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de)思想感情借周瑜、曹操(de)历史故事,表达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de)抑郁之情.10.“自将磨洗认前朝”中(de)“前朝”是指(东吴).11.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de)词语.⑴折戟沉沙铁未销(销蚀)⑵自将磨洗认前朝(拿,取)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de)情怀(前两句托物,引出诗人对史实(de)看法.后两句可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机遇造就英雄,二是表达对自己缺少机遇(de)愤懑之情.)诗人托物咏史,表达了自己(de)感慨,即历史上(de)英雄(de)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de)抑郁不平之气.13.下面对本诗(de)理解,不正确(de)一项是(C)A.开头借古物兴起对历史人物和事件(de)慨叹.B.“自将磨洗认前朝”中“前朝”是指东汉末三国时期.C.诗人认为如果没有诸葛亮借东风,周瑜就无法取得胜利.D.“铜雀春深锁二乔”中(de)“铜雀”是曹操暮年行乐之所.14.有评论认为“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富于形象性且以小见大.请就此简要分析.(注意分析诗句描绘(de)画面与所要表达(de)意思之间(de)关联)大乔、小乔并不是平常(de)人物,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de)夫人,小乔是周瑜(de)夫人.作者用“铜雀春深锁二乔”有力地表现了曹操胜利后(de)骄横和东吴失败后(de)屈辱.15.结合下面(de)材料,说一说诗人写此诗(de)目(de)是什么.材料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de)斗争形势,有清楚(de)了解.他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de)建议,但并没有受到朝廷(de)重视.诗人咏史怀古,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并借此吐露自己胸怀大志却不被重用(de)不平之气.。
最新成都七中初中学校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模拟试题
成都七中初中学校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 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C. 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 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
【答案】(1)C(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也要归乡;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一“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也就是景中含情,以景衬情;又情由景生,情由心生,情景交融。
【解析】【分析】(1)ABD赏析正确。
C此题错在对“萋萋”的理解,“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因此这句话的赏析是: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芳草长势茂盛。
(2)结合尾联内容分析:尾联所写的时间是:傍晚;地点是:江上;景物有:落日,烟波浩渺的江面。
感情有:愁,思乡的愁绪。
落日时分,乡愁更加浓烈,而烟波浩渺的江面又加深了诗人的这种愁绪。
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C;⑵“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也要归乡;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一“愁”字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也就是景中含情,以景衬情;又情由景生,情由心生,情景交融。
初三中考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检测试题附答案
初三中考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检测试题附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赏析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各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亲射虎,看孙郎”中的“孙郎”指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辛苦遭逢起一经”一句中,“起一经”是指作者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B.《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过零丁洋》的表达方式都是先记叙后抒情。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诗巧借地名,运用双关语,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一个“狂”字贯穿全调,突出表现了作者少年时期的豪情壮志。
(2)这两首诗词的画线句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集中体现,请任选一处从修辞、炼字或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2.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山坡羊•骊山怀古【元】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1)请简析这首小令的艺术表现手法。
(2)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换,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
请分析这首小令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了什么样的主旨的?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怀古诗。
语文中考诗歌鉴赏模拟试卷答案
语文中考诗歌鉴赏模拟试卷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画线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情感。
(2)同样是写塞外风光,这首词与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描写的塞外风光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无题①陈毅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②。
【注】①此诗为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
②三十六:指36年(即36岁),因为陈毅1901年生,1936年被围梅山,他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1)联系全诗,解释“大地红”的意思。
(2)这首诗表现出陈毅同志怎样的革命精神?(3)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一致?是什么信念?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怀古诗。
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古诗词鉴赏实战演练一、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之一。
B、第一句点明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颔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样哭鼻子。
二、陶渊明《饮酒》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本诗是诗人弃官归隐之前写的一首诗。
B、“心远地自偏”句用得极好,它巧妙地道出作者此时的心境,想要离开喧闹的尘世,追求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
C、“采菊东篱下”写作者酷爱菊,常常在住处周围种上菊花,颇为后人称道。
D、全诗语言朴实含蓄,写得很有特色,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
三、对《关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相会,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气氛。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诗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主人公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从这两句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婚礼上唱的赞歌。
四、李煜《相见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A、词中“无言”“寂寞”“清秋”等词语营造的凄婉、哀愁的情调,甚是感人。
B、“丝”与“思”谐音,以麻丝喻秋思,生动贴切,深刻感人。
C、作者身经亡国之痛,故而发出“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痛彻心扉的凄婉之声。
D、“剪不断,理还乱”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不但因为形象的比喻,更因为它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忠贞。
1五、李白《渡荆门送别》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中间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
B、颔联两句,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景中也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C、尾联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李白远行,既点明了题目,又暗示了故乡人的深情厚意。
D、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显露了诗人豪迈的意气和浪漫的情怀。
六、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对这首曲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士。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想”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光涌澎湃的情怀。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七、李商隐《夜雨寄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君问归期末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这首诗像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写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B、一、二句诗人将自己与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异乡的夜雨景色贴切地融合在一起,绵绵雨中,更见两地相思情重。
C、三、四句写在巴山秋雨之夜,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彻夜畅谈的欢聚场面。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八、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出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和“不如归去”的子规入诗,含飘零、离别之恨在内,渲染出凄苦哀愁的意境。
B、次句直抒胸臆。
“闻道”表示惊异惋惜意;“五溪”,用以指出迁谪地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在叙事中抒情,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C、后两句抒情。
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飘向老友所去的遥远的龙标。
D、后两句诗所表现的艺术境界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句相似。
2九、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由于“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的哀叹连连。
B、“风吹雨”既是实写,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
C、诗中两次写到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的臆想,并非身临疆场。
D、全诗奔放雄浑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人肺腑。
十、王湾《次北固山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诗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
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深的乡愁。
十一、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词人神游月宫的幻想是因在人间感到寂寞而产生的,而这寂寞感又跟中秋之夜不能跟亲人团聚有关。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无眠,故小序说“欢饮达旦”。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较“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客观描述更具情思,前者是“有我之境”,后者是“无我之境”。
D、“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反映了作者因政治上失意而不满现实,想逃避现实,又不能决绝的心理。
十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3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之意。
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十三、辛弃疾《破阵子》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A、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为前九句,下阕为最后一句。
B、全词共62字,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军中生活情景。
C、全词共62字,还展现出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境界。
D、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作者为现实而悲叹,对人生而感叹。
十四、辛弃疾《西江月》对这首诗评析有误的一项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A、这首小令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是他寓居江西上饶时写的。
B、下阕开头两句的停顿应该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别枝”,这里指树枝;“听取”,是听的意思;“忽见”的“见”通“现”出现的意思。
D、这首词写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反映词人对于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十五、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对这首曲评析有误的一项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西风”,写的均是秋末之景。
B、“夕阳”与“昏鸦”中的“昏”字照应,点出特定的时间。
C、这首元曲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曾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D、这首元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反映了天涯游子的漂泊情怀。
十六、李清照《如梦令》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A、全词追叙一次酒醉乘船回家、误入藕花深处的情景,表现出热爱生活与自然的欢乐情趣。
B、“沉醉”既指与友人尽兴畅饮而大醉,又暗示因饱览溪边美景而陶醉。
C、“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既写醉意之深,又写出了一种懊悔的心情。
D、最后一句最有情趣,人惊鸥鹭,鸥鹭惊人,相互映衬,印象难忘。
参考答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