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学总结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下册 第一单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必修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任务群解读]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中华文明之光”,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
这个任务群设立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课标提出,该任务群以专题性学习为主要完成方式,可以开展专题讨论和辩论。
要求学生选择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历史或当今社会中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阅读古今中外典型的思辨性文本,学习并梳理论证方法,学习用口头与书面语言阐述和论证自己的观点,驳斥错误的观点。
[ 核心知识与关键技能]本单元定位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所选的三篇诸子散文和两篇史传文章,不仅具有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也是训练学生辩证思维、发散性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好材料。
结合本单元的课文特点和单元写作知识,我们确定本单元的核心学习目标或大概念为如何阐述观点。
如何阐述观点,就其内涵而言大致有三:其一,观点是什么;其二,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观点;其三,如何阐述观点。
教学中,我们通过阅读、表达、探究三个角度来落实这一个核心学习目标,其中探究所体现的问题意识、思辨过程,融入于阅读与表达之中。
教材分析(1)本单元主要针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以“中华文明之光”为单元人文主题。
(2)选文包括三篇先秦诸子散文的经典篇章和两篇史传的精彩片段,这些文章都蕴含着的深刻思想智慧,折射出了丰富的人文精神。
三篇选文都在探讨人应该怎样生活和社会应该怎样发展的问题。
能够促进学生思考传统文明智慧对于当代人的生活有怎样的价值。
(3)五篇选文对于观点的阐释风格不同,技法不同,能够学习到古人论辩的智慧。
二、学情分析(1)经历初中的学习,高一学生对于儒道思想有初步的认识。
(2)接触过一定的史传文本,如《曹刿论战》。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多维度理解与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多维度理解与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下)第一单元的多维度理解与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为“中华文明之光”,研究任务群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所选篇目包括儒、道经典以及史传经典。
经典入选教材,有着“定篇”的地位,承载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又承担着研究任务群的相关任务。
如何处理二者关系并指导教学,值得深入探讨。
一、经典教学的常见误区与问题分析经典不比一般篇目,学生研究有着双重困难:一是理解文言,二是把握经典所蕴含的深邃思想内涵。
实际教学中往往“顾此失彼”,形成一定误区。
首先是将经典教学窄化为文言知识、语法教学。
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忽略了汉语的传承性。
诚然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汇和语法上有差异,但古汉语不是外语,现代汉语与之是一脉相承的。
以本单元为例,经典篇目中蕴含着很多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成语:明察秋毫、缘木求鱼、游刃有余等,学生理解不会产生完全的隔膜感。
XXX指岀:“我国的语文传统重'道'不重'器',汉语、汉字强调意义。
”因此,走出这一误区的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在理解、探究“文意”中梳理和积累“文言”,达成“言意统一”的经典理解。
其次是脱离经典文本而关注思想内涵的教学。
XXX说过,经典研究“切莫先横梗着一番大道理”。
如第一课,有的教师为完成比较XXX、XXX和XXX的“理想社会”“人生存于世的姿态”的研究任务组织教学,而忽略了对三篇经典文本的深入探究。
本单元经典教学不能上成文化教育课,脱离经典文本,语文教学目标将无所依傍。
产生误区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片面的经典理解观念,忽视经典理解具有多维度特性。
我们以XXX“理解四步”和XXX“理解六侧面”进一步分析。
一)XXX经典教育的“理解四步”。
宋代XXX所提出的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的方法,正好形成了经典理解的四步。
首先是“循序渐进”,指讲经典研究的难易次第,如一般先读《论语》再读《孟子》;也指读书不可躍等,“文字且仔细逐件理会”。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带答案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带答案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选择题1、下列对课文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毋吾以.也:因为率尔..:诸侯朝见天子三子者之撰.:才能..:急遽不加思考的样子会同B.牛羊何择.:区别有复.于王者:禀报挟.泰山以超北海:用胳肢窝夹着权.然后知轻重:称量C.莅.中国:统治恒产..:不变的财产放辟.邪侈:逃避救死而恐不赡.:足隐.其无罪:痛惜D.春服既成.:穿定衣服端.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以王为爱.:吝啬诚.有百姓:确实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卒不忍独善.其身A.瓜.分之日可以死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C.汝幸而偶.我D.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3、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我国古代的官职名,战国时期“司马”为武职,专门纠察军队队列秩序。
B.我国古代,兄弟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C.“参乘”又写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乘”,古代四匹马拉的车。
D.“再拜”是古代一种相对隆重的礼节,在表示郑重呈献某物或接待某人时,行多次的叩拜礼。
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俟:等待C.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编写D.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5、下列句子的翻译,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文: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我就敢用(这件事)来麻烦办事官员。
B.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译文: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
C.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译文:百姓都认为大王喜爱羊(而舍不得用牛),而我确实知道您是于心不忍。
D.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译文:依照牛体的自然结构,击入大的缝隙,引刀进入(骨节间)的空处,(这样做是)因为牛有着它本来的样子啊。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1. 《荆轲刺秦王》:分析文章的背景、情节及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
2. 《老人与海》:探讨海明威作品中象征、隐喻手法的运用,分析老人的硬汉形象及其所体现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叙事诗和现代小说的基本特点及鉴赏方法。
2.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荆轲刺秦王》中的人物形象及寓意;理解《老人与海》中的象征、隐喻手法。
2. 教学重点:把握两个文本的主题思想,学会鉴赏古代叙事诗和现代小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1)让学生分享对荆轲刺秦王的了解。
(2)简要介绍文章背景,导入学习。
2. 课文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荆轲刺秦王》,分析文章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教师讲解《荆轲刺秦王》中的重点词语、句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3)小组讨论,探讨荆轲的形象特点及其所传达的价值观。
(4)学习《老人与海》,分析海明威作品中的象征、隐喻手法。
(5)教师讲解重点段落,引导学生理解老人的硬汉形象及其人生态度。
3. 例题讲解(1)分析《荆轲刺秦王》中的形象描写。
(2)解读《老人与海》中的象征、隐喻。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荆轲和老人的形象特点。
(2)让学生运用象征、隐喻手法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荆轲刺秦王》:文章背景、情节、人物形象、价值观2. 《老人与海》:象征、隐喻、硬汉形象、人生态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形象特点,并结合现实谈谈你的感悟。
(2)从《老人与海》中选取一个象征、隐喻,进行解读。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部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目录1.1.1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1.1.2 《齐桓晋文之事》1.1.3 《庖丁解牛》1.2 《烛之武退秦师》1.3 《鸿门宴》1.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课文简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的一章,也是最具文学色彩的一章。
本章以“言志”为主线,体现了孔子及四位弟子的人生志向。
《论语》中师生“言志”“论志”的记录非止一章,但本文的“言志”涵盖了社会理想、自我判断、为政之道等多方面内容,内容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思考空间,故长期以来为人所重。
同时,文章对人物的语气、表情、动作的描写简洁传神,也颇具文学价值。
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学会从语言入手读通读懂文言文。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梳理文章段落大意,划分内容层次,整体把握文意。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文章对孔子师徒语气、表情、动作的精彩描写,想象品味“沂水春风图”所传达的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图景。
4、文化传承与理解:比较分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从“吾与点”出发探讨孔子的志向,加深对儒家思想的理解;联系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提升文言阅读素养;分析人物性格和志向,探讨孔子之志和儒家思想,思考其现代意义。
教学难点从“吾与点”出发探讨孔子的志向,加深对儒家思想的理解。
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正式开启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学习。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一单元目录和单元导引。
可以发现,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及史书重要选段,可以引领我们去探寻中华文明之光。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观点的一部经典,古人曾言“半部《论语》治天下”,初中时我们曾学习了《论语》十则,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的一章,也是最具文学色彩的一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内容包括:1.《赤壁赋》第一、二自然段;2.《赤壁赋》中所表现的写景与抒情手法;3.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赤壁赋》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2. 掌握《赤壁赋》中的写景与抒情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3. 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赤壁赋》中的写景与抒情手法,文言文翻译技巧;2. 教学重点:理解文本内容,感受作者情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赤壁古战场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2. 朗读课文:让学生齐读《赤壁赋》第一、二自然段,感受文言文的韵味;3. 讲解课文:对《赤壁赋》第一、二自然段进行逐句讲解,分析写景与抒情手法;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运用写景与抒情手法进行创作;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文言文翻译的例题,进行讲解和示范;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8. 课后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1. 《赤壁赋》教学;2. 内容:a. 课文段落分析;b. 写景与抒情手法;c. 文言文翻译技巧;d. 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赤壁赋》第三、四自然段;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相关章节,加深对赤壁文化的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中,重点是对《赤壁赋》第一、二自然段的分析,特别是写景与抒情手法的运用。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这些手法。
1. 写景与抒情手法:《赤壁赋》中的写景与抒情手法丰富多彩,如对景物进行细腻描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寓情于景等。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解读与设计
悟先贤智慧,汲话语力量——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解读与设计【单元解读】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为“中华文明之光”,选取了《论语》《孟子》《庄子》中的经典篇章和《左传》《史记》中的精彩片段,旨在引导学生从先秦诸子学说中了解先哲优秀的思想,从古代典籍中体会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进而体悟前人的智慧,把握当下,展望未来。
同时,本单元也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在阅读中要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要分析质疑,多元解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通过对古代优秀文章中的也典观点、论述方法的学习,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论,合理表达和阐述自己的观点,力求立论正确,语言精练,论摒洽当,有理有据。
本单元选取的五篇文章都在对话中表达观点,阐述事理。
在对答中或畅述平生之志,或巧解燃眉之急,字里行间蕴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深厚的传统文化。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记录了孔子启发弟子们畅谈理想的场景,孔子对各个弟子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和评价;语言平实练达,于眼前平易事信手勾勒出一幅“先贤论志”图。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与齐宣王的一场对答,通过孟子说服齐宣王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说理曲折委婉,因势利导,层层深人,思辨性强,设喻生动。
《庖丁解牛》借庖丁与文惠君谈解牛之道的寓言,表达庄子“依乎天理”的养生之道;层次分明,语言生动,体现了庄子文风的汪洋恣肆。
这三篇课文通过不同人物间的对话体现了儒家和道家不同的理想追求,凸显了先秦诸子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与追寻。
《烛之武退秦师》以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军为核心内容,烛之武陈说利弊,论证严谨,改变了秦晋围郑的局面。
《鸿门宴》中,刘邦及其身边谋臣勇士与项羽势力进行巧妙的言语周旋,化险为夷。
文中塑造了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留下了很多精彩的言词,耐人咀嚼。
这两篇史传皆记录了凭借话语力量消弭危机的经典场景,蕴涵先贤高妙的智慧。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学总结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学总结第一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一、单元学习目标“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流派众多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古代史籍,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深刻体悟前人的智慧,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与未来。
本单元选取了《论语》《孟子》《庄子》中的经典篇章,以及《左传》《史记》的精彩片段。
阅读这些文章,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些重要理念,领会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二、单元学习任务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
初步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征,体会相关课文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达风格。
阅读史传文,要关注文章叙事曲折有序、写人生动传神的特点,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中体现的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第一个高峰,影响深远,值得我们深入理解。
阅读诸子的著作要把握他们的主要观点和思路,从中吸取思想养分。
学习本单元所选的三篇先秦诸子文章,完成以下任务。
1.孔子表示“吾与点也”,孟子提倡“保民而王”,庄子重视“依乎天理”。
把握这样一些观点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深人理解相关文章,也能帮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从这三篇文章中任选一篇,找出并分析文中的重要观点,进而深入理解全文。
把自己的思考写出来,与同学讨论。
2.《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和《齐恒晋文之事》都展现了儒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阅读这两篇文章,结合文章写作时的社会现实,思考这些理想的意义,理解儒家治理国家的主张,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3.阅读史传作品,了解了史实之后,还要进行深人思考。
甚至对史书的记载提出质疑。
本单元所选的两篇史传中就有不少值得探究的问题,例如:烛之武游说成功,除了辞令巧妙外,还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鸿门宴》中是谁真正主导了事件的走向?司马迁对鸿门宴的记述有没有不合常理的地方?细读课文,探究上述问题(也可自己设计问题),写出自己的看法。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沛公军.霸上B.素善.留侯张良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杀人如不能举.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军,名词活用作动词,驻军。
B.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友善,交好。
C.夜,名词做状语,在晚上。
D.举,尽,没有活用现象。
故选D。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朝济.而夕设版焉②夫.晋,何厌.之有③既.东封郑④又欲肆.其西封.⑤若.不阙.秦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⑦因.人之力而敝.之⑧以乱易.整A.①济:渡河;②厌:满足;③既:既然B.②夫:发语词;③封:疆界、边邑④肆:放纵;C.⑤若:如果;⑥微:微弱;⑦敝:损害D.⑤阙:侵损,削减⑦因:凭借、依靠⑧易:替代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既:既然”错误,应该译为已经。
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
B.“肆:放纵”错误,“肆”,延伸,扩张。
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C.“微:微弱”错误,“微”,(如果)没有。
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故选D。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导:引导C.族.庖月更刀,折也族:众D.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答案:B本题是对文言实词的考查。
应对此类试题要结合语句的意思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特别要注意词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活用的现象。
B项,“导:引导”错,导:顺着、循着。
句意: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
故选B。
小提示:文言实词考查重点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其中对一词多义、通假字、偏义复词的考查是重中之重。
从词性上说,主要侧重于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A.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C.晋军函陵,秦军汜南D.敢以烦执事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B.判断句,标志是“是……也”。
A.省略句,“辞曰”前面省略主语“烛之武”:C.省略句,“军”后省略介词“于”;D.省略句,“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之”。
故选B。
2、下列选项中,词语活用类型与其它选项不同的一项是()A.此其志不在小B.秋毫不敢有所近C.以无厚入有间D.君安与项伯有故?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的能力。
A.“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
B.“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C.“厚”,形容词作名词,厚度。
D.“故”,形容词作名词,旧交情。
故选B。
3、下列对课文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毋吾以.也:因为率尔..:急遽不加思考的样子会同..:诸侯朝见天子三子者之撰.:才能B.牛羊何择.:区别有复.于王者:禀报挟.泰山以超北海:用胳肢窝夹着权.然后知轻重:称量C.莅.中国:统治恒产..:不变的财产放辟.邪侈:逃避救死而恐不赡.:足隐.其无罪:痛惜D.春服既成.:穿定衣服端.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以王为爱.:吝啬诚.有百姓:确实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毋吾以也”意思是“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以”通“已”,“止”的意思。
C.“放辟邪侈”,指肆意作恶。
“辟”,不正。
D.“端章甫”意思是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端”,古代的一种礼服,此处活用为动词,穿礼服。
故选B。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卒不忍独善.其身A.瓜.分之日可以死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C.汝幸而偶.我D.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活用类型判断能力。
2024秋季统编版高中必修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学习任务》
教学设计:2024秋季统编版高中必修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学习任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掌握并运用相关语文知识和技能,如文言文阅读、文本分析等。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欣赏本单元选文的文学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了解各篇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
•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如何将单元学习任务转化为具体的学习活动和任务,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评价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四、教学资源•统编版高中必修下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内容•相关教辅资料、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用的问题卡片、学习任务单五、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围绕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讲解关键知识点,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学习心得。
•实践操作法:通过朗读、翻译、写作等实践活动,巩固学习成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通过一段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或本单元主题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明确目标:教师简要介绍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2. 新课教学•任务解析:详细解读单元学习任务,将大任务分解为若干小任务,如“文言文阅读技巧提升”、“传统文化观念理解与评价”等。
•方法指导:•文言文阅读:介绍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如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选取一篇课文片段进行示范阅读,引导学生掌握技巧。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培养文本分析能力。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单元学习任务中的某个小任务展开合作探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第一单元+说课稿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学先贤礼义之要,扬中华文明之光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说课稿一、说教材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文明之光”,包括三篇先秦诸子散文,两篇史传文章。
其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主要表现了儒家学者的人生理想和政治理想,而《庖丁解牛》则是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表达了道家顺应自然、依势而为的处世思想,这三篇文章体现了儒道两家思想的不同,但同时它们实际上也都在讨论“人应该怎样生活”以及“社会应该怎样发展”这样的哲学命题。
而《烛之武退秦师》和《鸿门宴》分别作为编年体史书和纪传体史书中的经典篇章,在描述历史事件的过程当中,也表现出了强烈的价值导向以及作者的主观倾向。
因此,本单元定位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有其充分的道理,这几篇选文都非常适合用来训练学生的辩证思考、发散性思考以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在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中,将围绕这个中心设置学习任务。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1.根据课文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掌握本单元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进一步提高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把握先贤对社会和人生的不同看法,认识其深层内涵与文化价值。
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理性热爱,自觉维护和发扬“中华文明之光”。
3.学习对历史叙事进行思辨性阅读,提高认识历史的能力。
二、说教法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是一种技术。
根据本单元的教材特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布置导学任务,梳理情节,整体感知。
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行文结构。
学生根据示例,自主制作一张知识卡片。
2.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打造学习共同体。
学生互相交换知识卡片。
3.拓展延伸,启迪心智,创设课堂训练营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讨论。
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增加文化自信。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总结(重点)超详细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总结(重点)超详细选择题1、下面对教材中有关内容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言志”为主线,对人物的语气、表情、动作进行了简洁传神的描写,体现了孔子及四位弟子的各自不同的人生志向。
B.《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通过亲切生动的举例,浅显恰切的设喻,明确犀利的语言,围绕“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逐层展开,最终说动了齐宣王。
C.《庖丁解牛》中,庄子借助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梁惠王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才能达到“保身”“养生”的目的,得到梁惠王的称赞。
D.《烛之武退秦师》出自编年体史书《左传》,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时发生的一场外交斗争,表现了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
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A.“体现了孔子及四位弟子的各自不同的人生志向”错误。
“吾与点也”说明孔子和曾皙志向相同。
故选A。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以.其无礼于晋B.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使烛之武见秦君D.子亦有不利焉./焉.用亡郑以陪邻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连词,来/连词,因为;B.代词,那/语气助词,表祈使,还是;C.均为连词,假如;D.语气词,呀/疑问副词,为什么。
故选C。
3、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比及..三年:等到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B.摄.乎大国之间:威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侍候C.春服既.成:已经孰.能为之大?:谁D.宗庙之事,如.会同:至于吾与.点也:赞成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威慑”错误,应该译为夹,句意:夹在大国之间。
“侍候”错误,应该译为等待。
句意: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君子来施行了。
故选B。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善.刀而藏之善:揩拭依乎天理..天理:天然的道理B.技盖.至此乎盖:同“盍”,何、怎么乃中《经首》之会.会:音节、节奏C.刑.于寡妻刑:同“型”,做榜样合于《桑林..》之舞《桑林》:祭祀活动D.因其固然..固然:本来的结构族.庖月更刀族:高明答案:B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
揭秘与对话:交际语境的文言文教学——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反思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有五篇文言文,分别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
从语言呈现方式上来看,每个文本都有聚焦确定话题的人物对话描写,而且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说理。
从说理的视角研读本单元的文言文,是借鉴古人言语艺术的有效方式。
一、学习目标与内容1. 学习目标既要积累丰富的文言文言语形式,也要关注人物根据读者对象选择的情感态度、语气、语调、特殊句式、关联性词语及其表达效果。
既要关注叙事性描写,也要关注说理性表达。
在整体情境中研读人物对话,提炼或提取话题核心词,研读说理内容的合理性和人物说理的基本方式。
既要“照着讲”,还要敢于“接着讲”。
在探寻古人言论艺术“密码”的同时,敢于与古人对话,在对话中生成自己的思考和评价。
2. 学习内容研读本单元五篇文言文,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补充相关文言文片段。
重点朗诵有关对话片段,揣摩有助于表达观点的特殊句式、关联性词语等,理解其表达效果。
梳理言说者各自持有的观点,借助思维导图将说理思路结构化,辨析评价各方说理内容和说理方式的优劣,做好评点笔记。
选择“有话想说”的内容,对自己赞同或否定的某方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评说,对同伴的评说作出自己的评价或补充。
二、学习情境与任务1. 学习情境貌不惊人、语不出众的毛遂,“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张良“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诸葛亮面对东吴谋士的责难,谈笑自若,舌战群儒。
这个单元的五篇文章都有人物对话和辩论的内容。
阅读文章后,你觉得谁是最具魅力的言说者?其表达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2. 学习任务(8 课时)【任务一】揭秘最具魅力的言说者(4 课时)(1)记一记:梳理文言知识(2 课时)自主研读文本,圈画批注重要文言字词,整理重要文言句式、语气及关联词语的表达效果,完成有关阅读札记。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带答案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带答案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选择题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庖丁解牛》论理深刻透彻,层层相扣,逻辑严密。
先说“所好者道也”,提纲挈领;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最后;以“怵然为戒”说明要想获得自然之道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注意在关键地方小心谨慎专心致志。
B.《庖丁解牛》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
“触、倚、履、踦”四个字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比拟庖丁进刀合《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有声有色;解牛结束“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怡然自得神态跃然纸上。
C.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其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
其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D.《庖丁解牛》阐明了庄子的养生之道。
其主观意图是宣传消极处世的人生哲学,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避开矛盾;客观上却告诉人们,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子路率尔.而对②鼓瑟希,铿尔.③求也.为之④夫子何哂由也.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爵位共有五等:公、侯、伯、子、男。
张良运筹帷幄,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因功封留侯,其封地为留地。
B.古代室内宴会上的四面座位,以东向为最尊,南向次之,北向再次之,西向为侍者座位。
C.“沛公居山东时”中的“山东”指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中的“河”指黄河。
D.古人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长幼排序。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是说项伯是项羽的伯父。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之踌躇满志B.若.如前为寿若.使烛之武见秦君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羊易之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善刀而.藏之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部编版语文高一必修下册教学计划+教学总结
最新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教学计划+教学总结(2篇)最新部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教学计划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更好地落实新教材提出的新的素质教育,打造有效课堂,真正将高阶思维教有的理念贯穿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新学期伊始特制订语文教学计划如下:一、学情分析学生的初中基础不容乐观,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需要进一步引领向高中转轨,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不少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都需要耐心地智慧地校正纠偏。
从学科准备上来说,语文知识点缺漏普遍,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存在多层次错位,尤其是写作水平令人担忧,上一学期写作建构与系列有效训练欠缺。
所以,本学期当加强语文的学风引导,对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务必重视抓好基础,强调各层次、各班级的教学的针对性,有的放矢,尤其是要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活起来,从而努力提有效益。
不管何时重组,务必实实在在,厚积薄发。
二、教材分析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设计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活动探究、古诗词诵读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等部分。
前几个部分纳入课内教学计划,名着导读基本在课外自主安排,课内适当引领。
三、教学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不断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强化写作指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不断地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精神,努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真正提升语文教与学的实效。
希望创造教有激情、学有生气的生动活泼的美好的语文生态。
四、教学措施1、认真学习。
学习新教材、新课标,明确课标对高一年级现阶段的预设要求。
认真钻研新教材,扎扎实实备好课,讲好课,充分发挥课内45分钟的效力,少讲、多读、广议、精炼,注重教学实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教学总结第一部分:单元教学教材分析本单元的5首诗歌和两篇小说,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对青春的吟唱,作者或感时忧国、抒发情怀,或感悟人生、思考未来,让我们体验到各具特色的文学表达,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
学习本单元可以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蕴,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敞开心扉,追求理想,拥抱未来。
第二部分:单元教学目标设计1.理解诗歌意象的特征与内涵,分析意象、意象的组合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了解诗歌的结构、韵律、节奏,分析这些形式上的特征与情感表达的关系3把握作品中叙述和描写的细节,分析其对塑造小说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的作用4分析作品所选取的典型环境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的作用5赏析文学作品中运用独到的表现手法,赏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语言表现力6理解作品所呈现的内容、情感与作者的经历、创作背景、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7从“青春的价值”角度,评析作品的思想意义8.初步学写诗歌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意象的特征与内涵,分析意象、意象的组合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2.把握作品中叙述和描写的细节,分析其对塑造小说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的作用;教学难点1.从“青春的价值”角度,评析作品的思想意义2.尝试写作诗歌课时1目标《百合花》1.把握小说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体会革命年代特有的崇高情操。
2.联系特定的历史背景,理解小说的内涵3.赏析细节描写,并作简要点评4.感受作品中呈现的青春美、人性美知道课时2目标《哦,香雪》(泛读)1. 关注小说所呈现的几个小的生活场景所折射出的山村生活的变化2.体味小说对香雪等几位姑娘心理变化与情感波澜的细致描绘3.欣赏小说清新的笔调及文字中的诗情画意4.将《百合花》与《哦,香雪》作比较,结合写作背景,发现两篇作品在表达、主旨、艺术及思想价值等方面的共性与独特之处。
知道课时3目标《沁园春长沙》1.领略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引发对青春的思考。
2.品味其中意象的活泼灵动,意境的丰盈深邃。
3.反复诵读,仔细揣摩,体会这首词选词炼字的精妙之处知道课时4目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1.联系特定的时代氛围,理解诗歌新颖的内涵与形式特征3.感受诗歌的节奏美4. 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5. 感受诗人借助意象所营造的氛围所抒发的情感6.体会诗歌的遣词造句与情感表达的关系理解课时5目标《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泛读)1.把握诗歌意象丰富的内涵2.欣赏作品中想象的奇特和运用修辞手法的大胆、灵活3.把握作品节与节之间关系,理清诗歌的抒情脉络4.梳理诗歌写作特点课时6目标1.结合前五首诗歌的学习,讨论诗歌该如何写作2.明确诗歌写作的要点课时7目标单元检测:与单元教学目标向匹配的学习内容与能力检测知道理解课时8目标单元检测讲评:诊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知道理解课时9目标单元活动:尝试发挥想象写一首诗,书写你的青春岁月。
全班合作编一本诗集作为青春的纪念知道理解运用综合第三部分:单元活动设计一、单元学习活动目标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尝试写作诗歌。
二、单元学习活动任务欣赏本单元作品,从你最有感触的某一点出发,和同学就青春的价值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反复诵读本单元诗歌作品,围绕意象和诗歌语言,探讨欣赏诗歌的方法,揣摩作品的意蕴和情感,感受不同的风格。
联系特定的历史背景,去理解两篇小说的内涵,欣赏小说的描写艺术,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典型的新细节描写,并作简要点评。
借鉴本单元诗歌意象选择,语言锤炼等方面的手法,发挥想象,写一首诗,书写你的青春岁月。
汇总所有同学的诗作,编一本诗集。
三、单元学习活动方案(一)规划活动过程,设计学习支架本单元的主问题是:小说和诗歌的意境创设何以如此回味无穷?次问题是:小说和诗歌还有哪些独特魅力?(二)分解主问题为三个子问题:1.意境的概念与特征是什么?如何欣赏其特征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魅力?2.意象特征在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中是如何创设美感的?3.运用文本所学,尝试写作一首诗歌。
(三)分解次问题为二个子问题:1.《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体现出怎样的意蕴和情感,各有什么不同的风格?2.《百合花》和《哦,香雪》两篇小说有何异同点?本单元的主问题与次问题都在课内进行。
学生须在认真研讨的基础上,借助课文相关的资料信息,通过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单、小组讨论、师生问答、补充修正等活动,完成本单元的学习任务。
(四)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对各子问题进一步分解以及学习活动大体规划如下:1.阅读《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思考作者是怎样利用意象创设意境之美?要理解此文本,一者要对作家创作背景有所补充,二者要对意象有深度认知,三要借助他人的鉴赏文字助推学生的理解。
老师可补充相关背景资料。
预设学习结果:借助背景资料与文本诵读,感受诗人的胸怀与追求。
通过所供的相关欣赏资料,领悟其特征对本作品审美价值。
2.自读《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通过梳理文本,初步解决概念的理解、特征的认别;通过研究样例,学习诗歌的写法。
学生可以对三篇诗歌进行比较研读,体悟意境的三大特征。
意境的特征在不同的文本中或多或少都有体现,学生可通过三个文本的比较研读,形成具体感受。
学生可自行梳理出诗歌写作特点要点,教师适当点拨指导即可。
预设学习结果:学生可自行梳理出意境的三大特征;可尝试写一首诗歌,书写青春岁月。
3.阅读《百合花》,把握小说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体会革命年代特有的崇高情操。
联系特定的历史背景,理解小说的内涵赏析细节描写,并作简要点评。
感受作品中呈现的青春美、人性美。
预设学习结果:学生在老师的指导、生生互动中,能体悟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4.自读《哦,香雪》,关注小说所呈现的几个小的生活场景所折射出的山村生活的变化。
体味小说对香雪等几位姑娘心理变化与情感波澜的细致描绘。
欣赏小说清新的笔调及文字中的诗情画意。
将《百合花》与本文作比较,结合写作背景,发现两篇作品在表达、主旨、艺术及思想价值等方面的共性与独特之处。
预设学习结果:学生在老师的指导、生生互动中,能学会人物刻画手法的赏析细节描写的作用,能联系时代背景体悟主人公的精神与品质,能领悟青春的价值。
5.通过单元学习后活动,学会意境的鉴赏与写作。
第四部分: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作业设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最终指向的是高考中文学作品意境的赏析与鉴赏。
为了达成此目标,确定分步实施的过程性作业。
其中重点作业用加粗加星表示。
1.了解课文中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重点字词2.把握五首诗的艺术特点,梳理诗歌创作的特点3.理解文学作品的写作背景与写作意图、把握作品的主旨与情感4.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
5.掌握作品中人物刻划与画面描写的艺术特性。
6.研究作品中意象的选择与意境的营造,思考意境三大特点在文中的运用。
7.收集富含意境美的诗句或美文8.借鉴本单元诗歌意象选择,语言锤炼等方面的手法,发挥想象,写一首诗,书写你的青春岁月。
二、课时作业设计(一)课时1作业:1.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是本篇小说的特点,请在文中找出几处并加以赏析。
2.《百合花》的成功,主要在于作家在表现革命战争,军民关系这类庄严主题时突破了当时流行的条条框框,显现出清新俊逸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请结合文本,从人物形象、选材,构思等角度来加以赏析。
(二)课时2作业:1.联系全文,探究标题《哦香雪》当中“哦”的读法和内涵。
(分析作者的情感的背景和意图)2.孙犁说过《哦香雪》从头到尾都是诗……一首纯净的诗,而很多人也认为,《百合花》充满诗情画意,你如何评价上述看法,并给出理由。
(评价作品的内容,思想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作品使用的手法。
)(三)课时3作业:1. 宋玉对秋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欧阳修对秋是,“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而作者,为什么将寒秋严霜下的万物写得如此富有生气呢?2.赏析作品的意象意境,全词写景叙事,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加以赏析。
3.背诵、默写本词(四)课时4作业: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关于天狗的想象,合理吗?请说说你的理解2.在《红烛》这首诗中,诗人是通过哪些手法来抒发情怀的?(五)课时5作业:1.《峨日朵雪峰之侧》中开篇语句,“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中的“此刻”“仅”,两个词,暗示了多重意识,请赏析。
2.《致云雀》中,作者为什么着力刻画“云雀”这个意象?(六)课时6作业1.梳理本课总结的诗歌写作的几个特点?并且说说,你对这些特点作用的理解。
2.借鉴本单元诗歌意象选择,语言锤炼等方面的手法,发挥想象,写一首诗,书写你的青春岁月。
(七)课时7作业1.推荐阅读现代诗歌:臧克家《有的人》;余光中《乡愁》;闻一多《死水》;戴望舒《雨巷》。
2.背诵其中至少三首。
(八)课时8作业订正、修改、完善单元评价作业。
(九)课时9作业1.修改、完善自己创作的诗歌;2.与同学交流、互评所创作的诗歌。
第五部分:单元评价设计一、积累运用1.按要求填空。
(1)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沁园春雪》)(3)《沁园春长沙》中以叩问方式表达作者雄心壮志的句子是,,?(4)《沁园春长沙》下阕中,抒发作者奔放的革命豪情的句子是,,。
2.按要求选择。
高中毕业,同学们互留赠言,以下不适合的一句是(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有情不管别离久,情在相逢终有期。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阅读《哀伤与欢乐的对话》-----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的夜莺与云雀意象①诞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浪漫主义运动,揭开了英国文学史上崭新的一页,美国批评家韦勒克曾把浪漫主义简洁的归纳为三个中心词:想象力,自然以及象征或神话。
由于浪漫主义诗人具有奇特的想象力和超群的创造性,他们的诗歌往往以奇为美;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上就显得极为驳杂---花草虫鱼、飞禽走兽,无所不包。
其中尤以夜莺和云雀出现的频率最高,形象也最具特色②夜莺与云雀在浪漫主义诗歌中所代表的意象和含义是不同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们各自所代表的意象是不同的;夜莺的意象是多元化的,有喜也有悲,如夜莺颂,而云雀的意象则是一元化的,即自由和欢乐的象征,如指《致云雀》。
其次,他们所具有的象征主义也不同;夜莺象征的是哀伤和忧愁,而云雀则象征着自由和欢乐。
再次,他们在浪漫主义诗歌中的地位也不同:浪漫主义诗人对夜莺往往是有褒也有贬,而对云雀则一向是褒奖有加。
③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夜莺与云雀意象的这种巨大的差别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④第一,英语云雀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