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及消毒灭菌
病原微生物所致的安全问题,如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的安全隐患、生物武器、生物恐怖、重大 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也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 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是防扩散和 防感染。 关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我国法令包 括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管理,对实验室的分级管 理,实验室感染的控制以及监督和法律责任等。
1.高效消毒剂
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
微生物。 (1)含氯消毒剂 次氯酸钠,二氯异氰酸尿酸钠, 漂白粉(氯化钙+次氯酸钙); (2)过氧化物消毒剂 过氧化氢,过氧乙酸, 二氧化氯; (3)醛类消毒剂 戊二醛,甲醛; (4)环氧乙烷 杂环类化合物。
2.中效消毒剂
不能杀灭芽胞,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真 菌和大多数病毒。 (1)含碘消毒剂 碘酊,碘伏。 (2)醇类消毒剂 乙醇,异丙醇。
一、热力消毒灭菌法
• 热力杀菌的原理:高温对微生物有明显的致 死作用,其主要是通过使菌体蛋白变性或者 凝固,酶失去活性、核酸崩解及细胞膜破坏。 • 方法 (1)湿热消毒灭菌法 (2)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与干热灭菌的比较
同一温度下,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效果好
• 细菌蛋白质在有水的情况下易于凝固变性。 • 湿热穿透力强。 • 湿热蒸气有潜热存在,水蒸汽凝固成水释 放潜热,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
高压蒸汽灭菌器
二、 辐射灭菌法
(一)日光与紫外线
1、杀菌原理:使细菌DNA形成胸腺嘧啶双聚 体,DNA复制被干扰,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2、杀菌特点:265-266nm波长的紫外线杀菌 力最强,但穿透力较弱。 3、应用:物体表面和空气的消毒。
紫外线对人的影响
1.UV-A:波长在315-400nm,能使人的皮肤产生黑色素,使皮 肤变黑。 2.UV-B:波长在280-315nm的紫外线,UV-B能致癌,令皮肤起 皱纹老化。 3.UV-C:波长在200-280nm波段有杀菌、消毒效能。
病原微生物第3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习题与答案
第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一、选择题【A型题】1.杀灭包括芽胞的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作:A.消毒B.无菌C.灭菌D.灭活E.防腐2.判断彻底灭菌的依据是:A.细菌繁殖体被完全消灭B.芽胞被完全消灭C.细菌菌毛蛋白变性D.鞭毛蛋白被破坏E.细菌的荚膜被破坏3.热力灭菌的方法中,效力最强的是:A.煮沸法B.干烤C.巴氏消毒法D.使用流通蒸气E.使用103.4kPa高压蒸气4.去除血清标本中污染的细菌常用:A.巴氏消毒法B.紫外线照射法C.煮沸法D.滤过除菌法E.高压蒸气灭菌法5.外科手术敷料使用前宜采用的灭菌方法是:A.干烤B.巴氏消毒法C.紫外线照射法D.流动蒸气消毒法E.高压蒸气灭菌法6.将牛乳加热71.7℃经15-30s的目的是:A.消毒B.灭菌C.防腐D.灭活病毒E.保鲜7.细胞培养用24孔塑料板适用下列哪种杀菌法?A.煮沸法B.紫外线照射法C.红外线照射法D.高压蒸气灭菌法E.间歇灭菌法8.紫外线的杀菌机制是:A.破坏细菌DNA构型B.破坏酶系统C.破坏菌体蛋白D.干扰蛋白质合成E.破坏RNA9.紫外线杀菌的最佳波长为:A.200nmB.265nmC.300nmD.560nmE.650nm10.属于表面活性剂的消毒剂是:A.高锰酸钾B.来苏C.甲醛D.0.05%~0.1%杜灭芬E.龙胆紫11.漂白粉属于:A.酚类消毒剂B.醇类消毒剂C.氧化剂消毒剂D.表面活性剂E.酸碱类12.用于除菌的薄膜滤菌器,其滤膜孔径应为:A.O.12~0.25μmB.O.22~0.45μmC.O.52~0.65μmD.0.72~0.85μmE.O.95~1.0μm 【X型题】1.可以杀灭芽胞的方法是:A.煮沸法2小时B.巴氏消毒法C.流动蒸气消毒法15~30分钟D.间歇蒸气灭菌法E.高压蒸气灭菌法2.关于紫外线杀菌,正确的叙述是:A.其杀菌与波长有关B.可直接破坏细菌的DNA构型C.穿透力弱,故适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消毒 D.可杀死细菌的芽胞 E.波长265~266m杀菌作用最强3.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是:A.促使菌体蛋白变性B.破坏细菌DNA构型C.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D.损伤菌细胞膜 F.使菌体蛋白凝固4.影响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因素有:A.消毒剂浓度、性质与作用时间B.温度C.酸碱度D.菌种与生长期E.环境中有机物和其他因素的影响5.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湿热杀菌效力比干热杀菌效力大的原因是:A.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B.湿热灭菌能够杀死细菌芽胞C.湿热蒸气的穿透力比干热强D.湿热灭菌对细菌DNA损害较大E.湿热的蒸气有潜热存在二、填空题1.消毒与灭菌的方法一般可分为和两大类。
消毒灭菌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三)低效消毒剂 1.季铵盐类消毒剂 (苯扎溴铵) 2.氯已定 3.高锰酸钾
第二节 消毒灭菌旳利用
医疗器械物品旳消毒灭菌 室内空气消毒灭菌 手和皮肤旳消毒 黏膜旳消毒 病人排泄物与分泌物旳消毒灭菌 病人污染物品旳消毒 饮水旳消毒 环境旳消毒
过程。 无菌(asepsis)和无菌操作:无菌是无活菌旳意思,多是灭菌旳成果。
预防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旳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第一节 消毒灭菌旳措施
物理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
热力灭菌法 辐射杀菌法 滤过除菌法 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干热灭菌法 湿热灭菌法
高效消毒剂 中效消毒剂 低效消毒剂
(一)热力灭菌法
菌种保存管
(五)化学消毒灭菌法
杀菌机制 增进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干扰细菌旳酶系统和代谢。 损伤细菌旳细胞膜,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长,胞外液内渗,
细菌裂解。
化学消毒剂旳种类
(一)高效消毒剂 1.含氯消毒剂 (次氯酸钠、漂白粉) 2.过氧化物消毒剂 (过氧化氢、过氧乙酸) 3.醛类消毒剂 (戊二醛、甲醛) 4.环氧乙烷
➢ 高压蒸汽灭菌法
在103.4kPa蒸气压下,温度到达121.3℃,维持15~20min
高压蒸汽灭菌器 用于一般培养基、生理盐水、耐热药物、手术敷料等。
(二)辐射灭菌法
非电离辐射: 紫外线 电离辐射: 、、γ、χ射线以及高能质子、 中子等
紫外线(ultraviolet ray, UV)
作用于DNA,使相邻旳胸腺嘧啶共价结合形成二聚体,干 扰DNA复制。
1. 干热灭菌法 2. 湿热灭菌法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效力比干热大。 原因:(1)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4):实验 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设备 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气 溶胶途径传播或者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 无有效的疫苗或者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 及其毒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 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及其毒素 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使用个体防 护装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 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 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确保周围 环境没有受其污染。
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是指防止操作处理 过程中含有危险性或者未知性生物微粒气 溶胶散逸的箱型空气净化负压安全装置。 一级生物安全柜:至少装置一个高效空气过 滤器对排气进行净化,外部空气由操作窗 口吸进,而不可能由操作窗口排出,工作 状态时保证工作人员不受侵害,但不能保 证实验对象不受污染。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类
分类:一般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和实验脊椎 动物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一二级为基础实验 室,三级为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四级为 高度生物安全实验室。 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BSL-1)实验室 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设备适 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和动植物已知无致病作 用的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生物安全
主讲 陈艳丽 2006年11月10日
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概念
生物安全 : 是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 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 综合措施。
生物安全实验室:具有一级隔离设施的、可 实现二级隔离的生物实验室
一级隔离:也称一级屏障,是操作对象和操作者之 间的隔离,通过生物安全柜、个人防护装备等防 护措施实现 二级隔离:也称二级屏障,是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外 部环境的隔离。通过建筑技术(如气密的建筑结 构、平面布局、通风空调和空气净化系统、污染 空气及污染物的过滤除菌和消毒灭菌直至无害排 放)达到防止有害生物微粒从实验室散逸到外部 环境的目的。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病原微生物所致的安全问题,如病原微 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隐患、生物武器、生物恐 怖、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也是人类社 会所面临的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是防 扩散和防感染。
关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我国 法令包括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管理,对实验 室的分级管理 , 实验室感染的控制以及监督 和法律责任等。
实验室概况—布局及流程 ☜☜
一、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 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三级、四级实验 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 活动应当有2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 行。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 区域内,只能同时从事一种高致病性病 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活动。应有健全安 全保卫制度 。
实验室相关感染的原因
接触感染材料(倾倒、溅开) 针头刺伤 破碎玻璃器皿损伤 被感染的动物或昆虫咬伤、抓伤 感染微生物气溶胶
气溶胶
是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粒径一般为 0.001-100μm的固态或液态微小粒子形 成的相对稳定的分散体系。
微生物气溶胶特点:
◙ 无色无味,无孔不入,不易发现,难以预防; ◙ 容易发生病原体在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
坡、我国台湾和北京先后发生实验室SARS冠 状病毒感染。
实验室感染的历史与现状
实验室感染可间接传播至社区人群:
◙ 1992年,荷兰从1名儿童体内分离出1株脊髓 灰质炎疫苗病毒,该儿童的父亲在工作中曾意 外接触过大量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
◙ 2002年11月至2003年3月,印度西部地区从7 例脊髓灰质炎患者体内分离到Ⅱ型实验室标 准株,推测可能为实验室感染。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实验室人员和社会大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运作,做好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实验室,包括但不限于医疗卫生单位、研究机构、疾控中心等。
第三条实验室应当建立规范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设备,确保实验室内病原微生物不会泄漏或扩散。
第四条实验室应当配备专业的生物安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员工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生物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五条实验室应当建立完善的危险废物处理制度,确保废物的安全处置,防止废物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第六条实验室应当建立定期检测和评估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
第七条实验室应当定期进行生物安全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处置水平。
第二章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级别划分第八条实验室应当根据实验室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的危险性和传播途径划分生物安全级别,采取相应的生物安全措施。
第九条实验室内的病原微生物按照其危险性分为四个生物安全级别,分别为一级生物安全级别、二级生物安全级别、三级生物安全级别和四级生物安全级别。
第十条不同生物安全级别对应的实验操作要求、防护措施、人员培训和设施设备要求应当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并执行。
第三章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第十一条实验室应当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生物安全管理规定、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内容。
第十二条实验室应当配备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设施和设备,包括通风系统、生物安全柜、实验台、防护服等。
第十三条实验室应当配备专门的生物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和监督,确保实验室内的病原微生物不会泄漏或扩散。
第十四条实验室应当建立病原微生物的安全操作规范,包括操作流程、操作要求、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严格执行。
第十五条实验室应当定期开展生物安全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生物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医学微生物学》第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练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练习题及答案【知识要点】1.掌握:(1)消毒、灭菌、清洁、防腐、无菌及无菌操作的概念。
(2)消毒灭菌的运用(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2.熟悉:常用的高压蒸气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等热力杀菌法日光与紫外线杀菌机理及其应用;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及其应用。
实验室感染的控制以及监督和法律责任。
3.了解:热力灭菌法的种类和应用范围;常用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制及影响作用的因素。
【课程内容】第一节消毒灭菌常用术语第二节消毒灭菌的方法一、物理消毒与灭菌(一)热力灭菌法(二)辐射杀菌法(三)滤过除菌法(四)超声波消毒法(五)干燥与低温抑菌法二、化学消毒灭菌法(一)化学消毒灭菌法的原理(二)消毒剂的主要种类第三节消毒灭菌的运用一、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二、室内空气消毒灭菌三、手和皮肤的消毒四、黏膜消毒五、病人排泄物与分泌物的消毒灭菌六、病人污染物品的消毒七、饮水的消毒八、环境的消毒第四节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一、微生物的种类二、微生物的物理状态三、微生物的数量四、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五、温度六、酸碱度七、有机物第五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一、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分级实验室感染的控制以及监督和法律责任【应试习题】一、名词解释1.防腐2.高压蒸气灭菌法3.灭菌4.无菌5.消毒6.抑菌7.巴氏消毒法8. 清洁二、填空题1.化学消毒剂杀菌或抑菌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和。
2.高压蒸气灭菌法的蒸气压力为_______kg/C㎡,温度达_______℃,维持时间是_______min。
3.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的波长为_______,常用于无菌室的_______消毒。
4.预防新生儿淋病奈瑟菌感染常用的滴眼剂是_______。
5.消毒手术包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温度达到______________,维持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去除细菌及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培训讲义
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培训讲义第三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节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1、灭菌:杀灭生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2、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3、防腐:防止或抑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4、无菌:无菌即不存在活菌,多是灭菌的结果。
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5、清洁:减少微生物数量的过程。
第二节消毒灭菌的方法一、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辐射、滤过、干燥和低温等。
㈠热力灭菌法:分为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1、干热灭菌法:一般细菌繁殖体在干燥状态下,80-100℃经1小时可被杀死,芽胞则需要更高温度才能被杀死。
①焚烧:废弃物、尸体②灼烧:接种环、试管口③干烤:(160~170℃,2h)利用干烤箱灭菌,一般加热至171℃经1h或160℃ 2h或1 21℃ 16h。
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损害、不蒸发的器皿(如:玻璃器皿)。
④红外线(0.7~1000um波长的电磁波):医疗器械2、湿热灭菌法:最常用,在相同温度下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效果更好,因为:ⅰ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较易凝固变性;ⅱ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ⅲ湿热的蒸汽有潜热效应存在。
①巴氏消毒法:用较低的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以保持物品中所需的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61.1-62.8 ℃ 30min 或71.7℃15-30s,主要用于牛乳消毒和酒类)。
②煮沸法(100 ℃,5min)食具、注射器等消毒③流动蒸汽消毒法(100 ℃ 15-30min)④间歇蒸汽灭菌法(100 ℃ 5-30min,37 ℃24h×3天)⑤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103.4KPa(1.05Kg/cm2)*温度—121.3 ℃*时间—15-20min*效果—杀灭包括芽孢在内所有微生物*应用—所有耐高温、高压、耐湿的物品㈡辐射杀菌法:①紫外线:波长240—300n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最强。
(完整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物资资源保障
应急物资储备
建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 物资储备库,储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消杀用品、检测试剂等,确保在发生 生物安全事件时能够及时提供所需的 物资。
物资调配机制
建立应急物资调配机制,确保在发生 生物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将储备的应 急物资调配到事发现场,满足应急处 置的需求。
技术支持体系建设
预案体系构成
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流程,包括 事件报告、初步处置、现场调查 、风险评估、处置措施、后续处 理等环节。 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 实验室人员的应急能力和水平。
应急组织体系 应急响应程序 资源保障措施
培训与演练计划
建立应急指挥部,明确指挥、协 调、执行等各级组织的职责和人 员构成。
确保应急所需的人员、物资、装 备、资金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到位 。
采用问卷调查、实操考核、专家评审 等方式进行评估。
将评估结果作为改进应急预案和实验 室生物安全管理的依据,针对存在的 问题和不足进行及时整改和完善。同 时,将评估结果纳入实验室人员的绩 效考核和奖惩机制中,激励员工积极 参与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生物安全 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2
组织架构与职责
Chapter
应急指挥部设置及职责
应急指挥部
由实验室主任担任总指挥,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副总指挥
由实验室副主任担任,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处置的具体工作。
成员
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后勤保障部门、医疗救治部门等相关人 员,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指挥部设置及职责
防止疫情扩散
维护实验室安全
确保实验பைடு நூலகம்设施、设备和菌(毒)种 的安全,防止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对 实验室造成损害。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从事病原微生物相关工作的实验室,包括但不限于研究机构、医院、疾控中心等单位。
第三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当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贯彻实施生物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实验室内部环境安全。
第四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规章制度,履行个人的生物安全管理责任,积极参与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培训及演练。
第二章实验室建设第五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当建设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实验室场所内,设施设备符合实验室的实际需要。
第六条实验室应当设有专门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条实验室应当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设施和设备,包括生物安全柜、消毒设备、防护装备等,确保实验室内环境的安全。
第八条实验室应当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随时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准备。
第九条实验室应当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检测维护,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作。
第三章实验室管理第十条实验室应当建立规范的出入管理制度,对实验室人员的身份进行核实,并记录出入实验室的情况。
第十一条实验室应当建立规范的样本管理制度,对样本的来源、存储、处置进行规范管理。
第十二条实验室应当建立规范的废物处理制度,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分类、封存、处理,确保废物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十三条实验室应当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流程,对实验室的每个环节进行规范管理。
第十四条实验室应当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培训机制,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增强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
第四章生物安全防护第十五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按照规定佩戴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手套、口罩等,确保个人安全。
第十六条实验室应当建立规范的生物安全操作程序,对操作过程进行规范管理,减少生物安全风险。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ppt)
含碘消毒剂: 碘伏、碘酊 氧化作用,但有刺激性
醇类消毒剂 乙醇、异丙醇 脱细胞膜的脂类,并使菌体蛋白变性 70-75%乙醇作用最强
(三)低效消毒剂:
杀多数细菌繁殖体,不能杀芽孢和结核杆菌以及 一些真菌和病毒
新洁尔灭
皮肤、粘膜、地面、物品表面(不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合用)
洗必泰
皮肤、粘膜、地面、物品表面(不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合用)
高锰酸钾
氧化作用 皮肤、粘膜、蔬菜、水果的消毒
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运用
(一)、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
1、高危器械物品 用时需进入无菌组织的物品。所有这些物品 都应该灭菌。
2、中危器械物品 用时不进入无菌组织但接触黏膜的器械。采 用消毒即可。
煮沸法
煮沸温度为100℃,一般细菌繁殖体5分钟就 杀死了,芽胞需要1-2小时才可被杀灭。
流动蒸气消毒法
利用一个大气压下100℃的水蒸气进行消毒, 细菌繁殖体15-30分钟杀灭。蒸笼具有类似的原 理。
间歇蒸气灭菌法
利用反复多次的流动蒸气间歇加热以达到灭菌 消毒的目的。
高压蒸气灭菌法
一种最有效的灭菌方法。灭菌的温度取决于 蒸气的压力。在103.4kPa蒸气下,温度达到 121.3℃,维持15-20分钟,可杀灭包括细菌芽 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紫外线灯管
2. 电离辐射 常用γ射线(钴-60)和β射线。
原理:
干扰代谢和DNA合成,破坏细胞膜、酶,产生 H2O2、游离羟基杀菌。
特点: 具有较高的能量与穿透力,可在常温下对
不耐热的物品灭菌,故又称“冷灭菌”。
运用: 可用于消毒不耐热的塑料注射器和导管等,
亦能用于食品、药品、生物制品等的消毒灭 菌。
临床微生物与检验 第3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4)环氧乙烷
作用机理:对细菌蛋白质和核酸的烷化作用。 特点:
①为杂环类化合物,沸点10.8℃,易蒸发。气体消毒剂。
②有穿透力,杀菌广谱高效,杀灭芽胞能力强。 ③对多数物品无损害作用。 ④易燃,对人有一定毒性。空气中浓度不得超过1ppm。 用途:现已有特制的环氧乙烷灭菌箱。使用安全方便。
2.中效消毒剂—能杀灭微生物的繁殖体,结核分枝杆菌、某些
辐射杀菌法
日晒和紫外线
[原理] 日光中杀菌的成分主要是紫外线。紫外线的波长在 200~300nm时,具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杀菌 力最强,易被DNA吸收。细菌DNA吸收紫外线后,其生物学 活性发生改变,同时蛋白质也光解变性,导致细菌死亡。 [特点] 紫外线穿透力弱,玻璃、尘埃、纸张、水蒸气均能阻 挡紫外线。 [应用范围] 日晒是有效的杀菌方法,用于病人的衣服、被褥、 书报等的灭菌。紫外线仅适用于手术室、婴儿室、烧伤病房、 传染病房和无菌室的空气消毒,亦可用于不耐热物品的表面 消毒。
2.熏蒸
3.二氧化氯溶液 4mg/m3
4.中草药
三、手和皮肤的消毒
(一)肥皂和流动水经常正确洗手是预防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有效方法。 (二)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时
1. 75%酒精 2. 氯己定溶液 3. 过氧乙酸 4. 次氯酸钠溶液 5. 碘伏
四、黏膜的消毒
(一)口腔黏膜 3%H2O2 (二)冲洗尿道、阴道、膀胱0.1%~0.5%氯己定溶液;1g/L高锰酸钾溶液
(1)含氯消毒剂
次氯酸钠
常用种类
二氯异氰酸尿酸钠
漂白粉
作用机理:
这类制剂遇水可产生氯(Cl2)、次氯酸(HClO)及新生态氧。 氯可氧化细菌的-SH、次氯酸(HClO)可与胞质成分作用,形成氮 -氯复合物,干扰细胞代谢。 特 点:(1)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
医学ppt
3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ec.4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医学ppt
32
微生物种类
微生物的物理状态 –营养缺陷下生长的微生物抵抗力强。
数量 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作用时间 –表面活性剂对G-效果好,芽孢菌,真菌无效。 –浓度高比低效果好,但乙醇70-75%最好 温度,酸碱度,有机物 –显著影响消毒剂的效果。
–化学消毒 过氧乙酸喷雾 0.5%水溶液30ml/m3 1hr。 过氧化氢喷雾 0.3%溶液,30ml/m3 1hr。 二氧化氯熏蒸 水溶解饱合液自然逸散。 中药烟熏
医学ppt
30
手和皮肤的消毒
–医护人员带菌,院内感染重要途径,30%。 –勤洗手,会洗手,肥皂,水;乙醇,次氯酸钠。
粘膜的消毒 口腔-过氧化氢,泌尿-氯已定。 病人排泄物分泌消毒 粪尿脓痰,次氯酸钠2h。 病人污染物品 蒸,煮,熏,擦;过氧乙酸浸泡,烧。 饮用水消毒 氯气消毒,或漂白粉。 环境消毒 房间-过氧乙酸喷洒,厕所-生石灰,污水-氯。
2003年1月11日,美国得克萨斯州工业大学的微生物学家巴特勒教授 检查实验室的时候发现,实验室中30份鼠疫杆菌样本不翼而飞。
2004年冬春之交,新加坡、我国台湾及北京地区相继发生实验室 SARS病毒泄漏,造成人员感染事件。
医学ppt
45
3月25日,在腹泻病毒实验室进修的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 宋某感到全身酸痛、发热、身体不适。在不经意中,她已 感染了SARS病毒。由于从未接触过这种致命的病毒,也 没有得到任何提醒,甚至在被自己传染的母亲去世后,宋 某也没有想到“非典”二字。
–中危器械物品 呼吸机,麻醉机,胃镜,支气管镜, 体温计接触黏膜。消毒使用。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人员培训与资质
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基础知识、实验室 操作技能、个人防护、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 识和技能。
培训形式
采用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包括集中授课、在线学 习、实践操作等,确保培训效果和质量。
资质认证
建立资质认证制度,要求操作人员通过相关 考试和考核,获得相应的资质证书,方可从 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 作情况汇报
contents
目录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概述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
控制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处
理 •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成
效与展望
0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 全管理概述
风险控制措施
制定操作规程 针对不同病原微生物的特性,制 定详细的实验操作规程,规范实 验人员的操作行为,降低操作风 险。
废弃物处理 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 分类、标识、消毒等处理,防止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扩散。
加强人员培训
定期开展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实 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确保他们能够正确、规范地开展 实验工作。
实验室设施与设备
设施要求
实验室应具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设施,包括实验场地、 通风系统、消防设施等,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舒适。
设备配置
根据实验需求配置相应的仪器和设备,包括显微镜、培养箱、离心 机等,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维护与保养
建立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确 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管理流程与规范
1 2 3
实验活动管理
对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进行全面管理,包括实验 设计、样品采集、运输、处理、废弃物处置等环 节的安全控制。
环境卫生微生物学:病原体检测、消毒灭菌与生物安全
环境卫生微生物学:病原体检测、消毒灭菌与
生物安全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环境卫生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环境卫生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
任务
研究对象
•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 环境:包括空气、水、土壤等
• 人类健康:研究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
• 促进科学研究:为微生物学、生态学
环境污染
等领域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 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为疫情防控、反
促进旅游业和食品工业等发展
恐等提供技术支持
环境卫生微生物学的发展趋势与
挑战
01
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基因检测、免疫学检测等新
技术的应用 -跨学科合作:与流行病学、
• 免疫学方法:检测真菌抗原或抗
体
体
体
• 基因检测:检测细菌基因
• 基因检测:检测病毒基因
• 基因检测:检测真菌基因
病原体检测技术在环境卫生领域的应用案例
水质监测:检
食品安全监测:
疾病防控:检
空气质量监测:检测空气中
测水中的病原
检测食品中的
测病原体,为
的病原体,评估空气质量
体,评估水质
病原体,评估
响
研究任务
• 病原体检测:识别和检测病原微生物
• 消毒灭菌:消除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方
法
• 生物安全: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保护
生态系统
环境卫生微生物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现实意义
价值
• 预防和控制疾病:通过检测、消毒和
• 提高人类健康水平:降低疾病发生率,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
实验室生物安全小结
确保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 确保周围环境不受污染
【科学合理】:设置屏障 、消毒灭菌 、过滤 、个人防护 【安全首位】:一切与生物安全有冲突的参数设计都应服从安全的要求 【管理严格】:病原微生物是分类管理,实验室是分级管理 【远离病原】:必要的实验必须在不同实验室内进行 【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确保达到零泄漏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
符合现有相关法律法规 进行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 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分级 符合实验室设计原则及基本要求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的设施设备 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管理制度、程 序文件、SOP、生物安全手册、记录 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培训与防护 严格各类标本的管理 完善实验室消毒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 建立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
谢谢大家
对实验室人员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人员进入BSL-2级以上级别实验室应签署知情同意书; 人员岗位准入有明确规定; 按要求收集和保存相关人员的本底血清和定期血清; 针对使用的病原体,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接种疫苗或相应的检测
(例如:HBV疫苗接种、结核菌皮试等 ); 人员应有计划的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及考核,并有相应记录; 建立人员档案; 人员防护装备:工作衣、工作帽、口罩、工作鞋,手套,防护镜 人员防护级别:根据生物风险评估报告和所从事的相应工作进行防护
实验室安全设施设备
应在操作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实验间内配备生物安全柜
实验室安全设施设备
设洗眼设施,必要时应有应急喷淋装置
实验室安全设施设备
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
实验室安全设施设备
实验室出口应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辨认的标识
各类标本的安全管理
标本采集手册和SOP 标本采集的个人防护程序 符合国家规定的标本运输程序 标本采集、运输、接收泄漏等事件相应SOP 菌毒种或感染性样本的管理程序(采集、运输、接收、保存、销毁)
生物安全培训二之消毒灭菌
• 塑料制品:
• 1)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如薄膜手套、无纺布帽子、 工作衣、口罩等,用后放污物袋内中烧毁。
• 3)抹布和拖把等清洁工具应各室专用,特别是污染区和
清洁区不能混用,用后清洗干净晾干,最好放阳光下曝晒 ,清洁区每天湿抹湿擦表面1次,每周用消毒液消毒1次即 可。
一般器材消毒
• 金属器材、玻璃器皿: 1. 压力蒸汽灭菌:使用下排式压力蒸汽灭菌器,121℃ 15min; 2. 干热灭菌:使用干热灭菌器,150℃ 2.5h,或160℃ 2h,或 纺织品:
• 1.病原体的种类 • 2.消毒对象的性质 • 3.消毒场所的特点 • 4.卫生防疫方面的要求
消毒安全防护
1.正确选用并按照说明书使用消毒剂 2.施药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防护 3.大量吸入后要迅速从喷洒环境中撤出 4.皮肤接触高浓度消毒剂后应及时用大量的流动清水冲洗 5.溅入眼中后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15min以上 6.误服消毒剂后立即口服100-200ml的牛奶,也可服用生蛋清 3-5个;含碘消毒剂中毒后立即服用大量的米汤
2)配置漂白粉等粉剂溶液时,应戴口罩,橡胶手套。
3)未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有腐蚀性,不应用于金 属物品的消毒,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剂对金属物品消毒后, 应用净水冲洗干净,并擦干后使用。
4)对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不应做有色织物的消毒 5)消毒时,若存在大量有机物时,应提高使用浓度或延长
作用时间。
法。 热力灭菌、微波、戊二醛、邻苯二甲醛(OPA)、过氧化氢 等。 • 高水平消毒:可以杀灭包括致病性芽孢、结核杆菌在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