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_市场竞争与资源错配_王文_孙早_牛泽东

合集下载

2024年经济师考试农业经济(中级)专业知识和实务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年经济师考试农业经济(中级)专业知识和实务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年经济师考试农业经济专业知识和实务(中级)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在农业生产中,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A、推广现代农业技术B、增加农业劳动力投入C、改善农业基础设施D、提高农产品市场价格2、在农业经济中,以下哪项不是影响农业生产规模的主要因素?A、土地资源B、市场需求C、政府政策D、农民的受教育程度3、农业经济师考试农业经济专业知识和实务(中级)3、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以下哪项措施有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A、增加农业机械化程度B、扩大单一作物种植面积C、推广绿色食品生产D、减少农业科研投入4、在农业生产中,以下哪项技术不属于节水农业技术范畴?A、滴灌技术B、喷灌技术C、大水漫灌技术D、集雨节流技术5、在农业经济活动中,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A、土地B、劳动力C、资金D、政策6、以下哪一种情况会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A、科技进步B、土地流转C、农业机械化D、劳动力增加7、在农业经济中,以下哪项不属于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A. 供求关系B. 生产成本C. 自然灾害D. 农业政策8、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策略?A.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B. 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C.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D.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9、在农业经济管理中,以下哪项不属于农业生产资料投入的分类?()A、物质投入B、劳动投入C、技术投入D、市场投入11、农业经济师考试农业经济专业知识和实务(中级)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1、在农业生产中,以下哪项不属于农业生产资料投入的范畴?A、种子B、化肥C、农药D、劳动力13、农业经济活动中,以下哪项不属于农业生产要素?A、土地资源B、劳动力资源C、农业机械D、金融资本15、在农业经济活动中,以下哪项不是影响农业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A. 技术进步B. 资源禀赋C. 市场需求D. 政策法规17、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的范畴?()A. 发展特色农业B.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C.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D.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19、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目标不包括:A.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B.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C.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D. 增加农产品出口量21、在农业经济中,下列哪一项不是衡量农业生产效率的指标?A. 土地生产率B. 劳动生产率C. 资本回报率D. 农业总产值23、在农业经济管理中,以下哪项不属于农业企业生产过程的直接生产阶段?A. 土地准备B. 种植或养殖C. 加工与制造D. 产品销售25、在农业经济活动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农业生产要素?A. 土地B. 劳动力C. 资本D. 信息技术27、在农业生产中,以下哪项不属于农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A. 自然资源B. 农业技术C. 农业资本D. 农业制度29、根据我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范围?A、耕地地力保护补贴B、农作物良种补贴C、产粮大县奖励资金D、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减免31、以下哪项不属于农业经济专业中级经济师考试的范围?A. 农业经济理论B. 农业政策与法规C. 农业企业财务管理D. 农业技术经济学33、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是:A. 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B.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C.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D. 扩大农业生产规模35、在农业经济活动中,以下哪项属于农业资源的范畴?()A. 农业劳动力B. 农业资本C. 农业土地D. 农业技术3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原则?A、市场需求导向原则B、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原则C、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原则D、单一发展粮食生产原则39、【题目】:在农业生产中,以下哪项不属于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A. 土地资源B. 水资源C. 环境保护D. 人力资源41、某农业企业为提高农产品品质,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种植技术。

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协调分析

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协调分析

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协调分析摘要:加入wto以后,我国获得了比较平等的经济贸易待遇,能够在平等的国际舞台上与世界各国竞争,从而加速了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同时也对我国合理协调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关系提出更高要求。

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是一国的两大基本经济政策,其目标一致,但是实施方式和侧重点并不相同,因此有时会发生矛盾和冲突。

在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搭配方面,日本取得了较大成功,因而从日本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消长变化入手,探析我国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战略定位和搭配,以期对提高我国的经济竞争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产业政策;竞争政策;日本1 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内涵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流行与日本的快速发展有很大关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大量使用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极大的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发展,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经济理论界的关注。

关于竞争政策的内涵,国内学术界也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竞争政策指一切有利于竞争的政策,包括反垄断政策、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政策、放松政策、政府削减对企业的补贴、减少不利于外国产品和外国生产者的政策等。

而狭义的竞争政策仅指鼓励竞争、限制垄断的反垄断政策,它作为对竞争结果的“事后调节”措施,通常以法律形式出现。

竞争政策实施的目标是消除或者减少企业的经济垄断行为、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政府的行政性垄断行为。

2 日本的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第一阶段:产业政策为主,竞争政策为辅(二战以后至1975年)。

二战后,日本实行了“经济的非军事化”、“经济的民主化”和“确立和平的经济”三大政策,其核心是解散作为战争元凶的财阀,从而大大推进了日本经济市场化和民主化的进程,激活了国内市场的自由竞争。

为巩固新的市场结构,防止过去财阀垄断体制的复活,分别于1947年3月31日和4月14日,审议通过了《私的独占禁止及关于确保公正交易的法律》和《独占禁止法》。

这标志着日本开始实施比美国反托拉斯法更加严厉的竞争政策。

国家产业政策与市场竞争的关系

国家产业政策与市场竞争的关系

国家产业政策与市场竞争的关系产业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规划,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系列措施。

产业政策不仅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也直接影响到市场的运行。

因此,如何平衡国家产业政策与市场竞争的关系,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要问题。

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它的目标在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是不可避免的。

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动力来自于市场竞争,纯市场化的体系具有高效、创新、灵活等优点。

但是,市场竞争也具有非理性行为、不合理的分配、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等问题。

如果完全放任市场竞争,这将导致结构失衡、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产业政策的出现是为了实现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的程度之间的平衡。

产业政策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率、改善资源配置等形式,加强对产业的引导和支持。

当然,产业政策的设计和实施不应该破坏市场机制和阻碍市场竞争。

在实践中,如何平衡国家产业政策与市场竞争之间的关系?首先,政策的制定应该围绕着市场需求展开,不能完全依据政策甚至行政干预来决策。

其次,为了避免政策扶持企业的溺爱,国家应该实行排除与替代原则,确保政策的公平性。

最后,要防止政策间的相互干扰,不同政策之间应该具有合理性、互补性,不存在竞争等矛盾。

除了以上几点,产业政策还要注重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强调市场机制的协调与调节。

政府应该开展公开、透明、有序、竞争充分的市场环境,推动各行业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

总之,国家产业政策与市场竞争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政府为指导市场流动和优化资源分配所做的努力应该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原则,实现政策的科学制定和合理调节。

同时,发挥市场竞争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市场机制的逐步成熟与完善,促进产业升级,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

动态比较优势_资源错配与区域分工的多重选择_赵成福

动态比较优势_资源错配与区域分工的多重选择_赵成福
区域合理分工的结果部分地决定于初始条件的 结构特征,包括要素禀赋、交易成本、基础设施、 制度安排等在内的现实条件在区域间的分布具有明 显的差异,它们共同决定了某一区域所能发展产业 或是生产产品的种类,同时也决定了产业或产品生 产的可能性边界。理论上,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
的区域分工格局有利于实现各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 优化组合与有效配置,形成各区域优势互补、资源 集约利用和社会、经济、生态相协调的良性发展局 面,从而避免效率低下的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实 现区域经济的收敛。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区域政府 间的竞争都十分激烈,盲目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目 标约束下制定的区域发展规划,造成了区域产业结 构的高度相似,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影 响了区域经济效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配置,也抑 制了区域分工体系的稳定与发展。尤其是在承接东 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中西部区域间的资 源错配现象较为突出,导致区域间的分工并没有真 正地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区域产业布局同构化 严重,区域分工效率低下。一方面,传统产业由东 向西的转移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发展两 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时滞。产业升级是一个缓慢 的、动态的变化过程,尤其是在产业转移初期,东 部沿海地区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行业结构并没有较 大程度的改变,其经济发展依然广泛地依赖于劳动 力要素的投入。然而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工资上涨 速度严重地低于劳动生产率的上涨速度、生活成本 较高等因素形成了劳动力要素回流的巨大推力,而 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成本相对较低、 家乡情结以及吸引劳动力回流系列优惠政策的实施 构成了劳动力回流的强大拉力,在推力和拉力的共 同作用下,劳动力要素的回流规模日益增加,由此 导致东南部沿海地区劳动力要素极为紧缺, “民工 荒”现象持续不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尚未转出、 劳动力短缺的巨大压力下,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 展受到较大限制,延缓了其产业升级的步伐,同时 也影响了区域分工的深化。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 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中西部地区在全 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逐年攀升,经济增 速上持续了差不多 20 年的 “东快西慢”格局渐渐 变成了 “东慢西快”。但值得注意的是,中西部各 省份和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带来了地方政府 间的竞争。为了争夺有限的项目资源,中西部各省 份和地区往往更多地采用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 这种明显具有地区保护特色的政策倾向在一定程度 上扭曲了地区间生产资源的配置,违背了分工的比 较优势原则,单纯的追求区域价值链向高端攀升导 致区域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趋同现象,这在极大的 程度上抑制了区域间分工和交换的发展。

产业政策对企业的作用规模还是利润率——来自“十一五”规划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产业政策对企业的作用规模还是利润率——来自“十一五”规划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产经评论》2021年3月第2期产业政策对企业的作用:规模还是利润率—来自“十一五”规划准自然实验的证据—赵恢林韩亚文李明[摘要]我国企业“做大容易,做强很难”问题几乎成为一种“共识”。

产业政策在企业做大相对容易而做强难这一问题上,到底起一种什么样的作用,需作具体讨论。

以“十一五”规划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DID和PSM-DID方法研究产业政策是影响到企业的规模还是企业的利润率。

结果表明,产业政策会显著扩大企业的规模;而分企业性质来看,产业政策对国有企业规模有显著正影响,但对民营企业规模影响并不显著;机制分析显示,产业政策主要通过减少企业实际税率和通过寻租方式来增加市场垄断,从而影响到国有企业规模;但是产业政策并没有影响到企业的利润率。

研究结论为解释中国企业在政府干预下能做大却做不强提供了一定依据。

[关键词]产业政策;企业规模;资产收益率;准自然实验;影响机制[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298(2021)02-0087-15[DOI]10.14007/ki.cjpl.2021.02.007[引用方式]赵恢林,韩亚文,李明.产业政策对企业的作用:规模还是利润率一来自“十一五”规划准自然实验的证据[J].产经评论,2021,12(2):87-101.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方面,世界500强企业里中国企业数量大幅度提升,根据《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排名,中国大陆上榜企业在2008年仅38家,2011年发展到57家,2014年突破100家,2018年达到了120家,十年间增长了两倍多,与美国仅相差6家,上榜数量稳居全球第二。

另一方面,让人略感隐忧的是,虽然中国上榜企业“块头”较大,但销售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均低于世界500强的平均水平(表1),经营状况还有待改善;且中国上榜企业大多属于能源、金融行业,几乎为国有企业和属于垄断行业,从2010年起才开始有高科技企业入围。

中国七大经济学流派

中国七大经济学流派

中国七大经济学流派王璞亲朋好友一生一世关注5062字| 8分钟阅读01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的改革开放实际上就是一场制度变革,而这场制度变革与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及传播过程相重合,这也使新制度经济学成为对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影响最大的一门经济学科。

一是科斯教授提出的产权理论。

根据科斯第二定理,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情况下,初始产权的界定非常重要,不同的产权界定将导致不同的经济效率,因此产权制度的初始设置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

而从中国改革的实践可以看到,农村中农民承包农地期限的延长、农民承包地经营权的流转,城市中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抓大放小”等,无不有着产权理论的深深印记,我国的改革正是向着明晰产权、保护产权的方向推进的。

周其仁教授认为,通过重新界定产权,制度成本显著下降,经济活动的绩效明显提高。

二是威廉姆斯教授等提出的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交易的效率就是经济运行的效率,交易费用越低则经济活动的效率就越高,因此,交易费用最小的制度就是最有效的制度。

我国的一系列改革又有着降低交易费用的目的。

微观层面,企业内部逐步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就是为了降低内部组织成本和外部监督成本等。

宏观层面,政府对经济社会管理的改革,包括放管服、商事制度改革、推出负面清单等,也都以节约交易成本为目的。

三是诺斯教授等提出制度变迁理论。

诺斯教授根据主体不同将制度变迁划分为两种类型: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

前者是一种自下而上引发的变革,后者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变革。

科斯教授认为,中国改革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原因就在于存在着两种不同路径的改革:自上而下由政府推动的改革(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诱发的边缘革命(底层创新),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在具体的改革实践中,先试点后推广、先局部后全国,先农村后城市、先沿海后内地,从而形成了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渐进式改革模式。

四是张五常教授等提出的县际竞争理论。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2.产业组织3.产业结构4.产业关联5.产业政策6.淘汰产业7.新兴产业8.生产要素分类法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3.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

4.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

5.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

6.淘汰产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

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不同。

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划分的分类法。

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

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等。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组织2.市场行为3.有效竞争4.市场结构5.市场绩效五、简答题1.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农业产业政策研究与决策支持系统考核试卷

农业产业政策研究与决策支持系统考核试卷
12. A
13. D
14. B
15. A
16. C
17. A
18. D
19. D
20. D
二、多选题
1. ABCD
2. ABCD
3. ABCD
4. ABC
5. ABCD
6. ABCD
7. ABCD
8. ABCD
9. ABCD
10. ABCD
11. ABCD
12. ABCD
13. ABCD
14. ABCD
D.互联网+
5.农业产业政策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提高产量
B.优化布局
C.扩大投资
D.技术创新
6.下列哪个政策工具对农业产业发展影响较小?()
A.财政补贴
B.税收优惠
C.金融支持
D.人才引进
7.农业产业政策研究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结合主要体现在()
A.数据共享
B.技术交流
C.人才培养
3.农业产业政策的制定只需要考虑国内市场因素。()
4.提高农业产量是农业产业政策的核心目标。()
5.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主要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6.农业产业政策的效果评估主要依靠定性的分析方法。()
7.在农业产业政策制定中,农民的需求和意见是不需要考虑的。()
8.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只能用于政策制定阶段。()
5.在农业产业政策制定中,______和______是两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6.为了提高农业产业政策的效果,需要加强______和______。()
7.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可以通过______和______来实现。()
8.评价农业产业政策效果时,应关注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面的指标。()

我国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战略协调

我国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战略协调

我国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战略协调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战略协调问题。

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两项重要政策,旨在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促进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然而,在实践中,发现了两者之间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需要进行战略协调以实现政策目标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本文围绕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定义、目标和实施方式展开讨论,提出了加强战略协调的建议。

1. 引言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作为我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公平竞争和促进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竞争政策旨在维护市场秩序,防止垄断行为的出现,促进市场的有效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

产业政策则关注于培育和支持特定产业的发展,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竞争政策强调市场自由竞争,而产业政策可能涉及对某些产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导致市场竞争的不平衡。

因此,如何协调和统一两者的战略目标,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2. 竞争政策的定义、目标和实施方式竞争政策是指国家为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竞争政策旨在防止市场垄断行为,维护市场的竞争公平性,保护消费者权益。

竞争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维护市场的竞争秩序:防止垄断行为的滥用,打破市场的壁垒和垄断地位,保护市场的公平竞争。

- 保护消费者权益:通过监管和执法措施,防止不正当竞争和虚假宣传,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促进经济效率:通过激发市场竞争,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竞争政策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反垄断执法:采取法律和行政手段,防止市场垄断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 优化市场准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降低市场壁垒,促进市场竞争。

- 加强监管和执法: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执法体系,对市场竞争行为进行监督和处理。

-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修订相关的竞争法律法规,防止市场不正当竞争。

竞争政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竞争政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竞争政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近年来,全球各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而竞争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竞争政策旨在维护市场竞争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介绍竞争政策的理论和实践,并对其进行探究和研究。

一、竞争政策的理论竞争政策是以维护市场竞争为主旨,防止垄断行为和反垄断合并,保证市场的公平和自由竞争,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创新。

竞争政策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1.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市场机制需要一定的监管来保证公平和自由竞争,避免市场失灵的情况。

其原理主要在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需要市场的自由竞争,而市场的自由竞争则需要政府的参与和监管,从而防止市场垄断的情况出现。

2.制度经济学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竞争需要有一定的制度和规则来约束,从而保证市场的公正和自由竞争。

其原理主要在于:市场制度的情况与市场环境密切相关,而这些制度和环境的建立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参与和监管。

3.投资理论投资理论认为,市场竞争需要有一定的投资和创新,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其原理主要在于:市场竞争需要企业和政府在资本和技术方面进行投资和创新,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创造就业机会,并推动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二、竞争政策的实践竞争政策的实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防止垄断行为和反垄断合并垄断行为和反垄断合并是竞争政策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包括错综复杂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情况。

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来监管和遏制这些情况的发生,包括通过维护公正和自由竞争规则、实施反垄断合并政策、控制市场价格、加强市场监管等。

2.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竞争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它可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实现资源的优化和最大化利用。

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科技创新、研发投资、人才引进等手段来优化和拓展产业结构,从而推动竞争政策的实践和发展。

推进竞争政策在转型新时期加快实施

推进竞争政策在转型新时期加快实施

为 以促 进经 济快 速增 长 为 主要 目标 , 以产 业结 构政 策
世 界 主要 发 达 经 济体 均 逐 渐 确 立 了竞 争 政 策 的优 先
2 6十 圈工 商管理轩宽
2 0 1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
政 策 地位 , 并 降低 了主 动扶 持 特定 产业 、 缩短 产 业 结
构 演进 过 程 的选 择 性产业 政 策 的影 响力 。 二 战 结 束 之后 , 出 于 战后 经 济 重建 的考 虑 。 欧 洲 国家 及 日本都 实施 了相 应 的产业 政策 。 政府 加 大 了在 微 观层 面 上对 经济 的干 预程 度 。在这 个 时期 , 日本 的 竞争 政策 、 竞争 法律 是 “ 没有 牙齿 ” 的。 日本 战后 几十 年 以产 业 政策 为主 导 , 竞 争政 策退 居第 二位 。 9 0年代
保 护 的是 市场 竞争 机制 。 竞 争政 策通 常 以法律 的形 式
执 行 效果 无 法保 障 ; 再次, 选 择性 产 业 政 策 的实 施 构
成 了行 政性 垄断 形成 及维 持 的重要 基 础 . 并 对 合理 的
市 场 竞争 造 成 了较 大 的损 害 。 在 某些 条 件 下 , 政 策 的 实施 阻碍 长期经 济 增长 对技 术进 步 的要求 。因此 , 选
竞 争执 法
止 行政 垄断 方 面有所 作 为 , 释 放 出来 的经济 增 长 的能
竞 争执 法
2 0 1 4 — 9
加 快 实 施 推进 竞争政策在 转型新 时期
山东 大学 教授 于 良春
产 业 政 策 和竞 争 政 策对 促 进 经 济发 展 有 着 突 出 的作用 。从 经济 学角 度看 。 产业 政 策与 竞争 政策 最 终 涉 及政 府与 市场 的关 系 和定位 。 为适应 中 国当前及 未 来 经济 发展 的新 形势 . 竞 争政 策与 产业 政策 的关 系 应 进行调整 , 由 以往 产业 政 策 为 强势 政 策 的格 局 , 调 整 为 一种竞 争政策选 择优先 、 竞争政 策与产业 政策兼容 、 互 补 的公共 政策 格局 。

竞争政策与其它产业政策之关系研究:兼论我国《反垄断法》之相关修改

竞争政策与其它产业政策之关系研究:兼论我国《反垄断法》之相关修改

竞争政策与其它产业政策之关系研究:兼论我国《反垄断法》之相关修改作者:王传辉陶冶来源:《竞争政策研究》 2021年第1期王传辉 / 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陶冶 / 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博士生摘要:与我国诸多学者的研究不同,本文将以反垄断法为主体的竞争政策视为产业政策的一种。

本文第一部分将产业政策从广义上分为定向性、横向性和纠正性政策等三类,而竞争政策属纠正市场失灵的产业政策。

第二部分研究竞争政策与其他产业政策的关系,指出定向性产业政策是与竞争政策冲突最直接也是最多的政策,另外横向性政策和其他纠正性政策与竞争政策也有冲突,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三部分则结合日本和欧美的经验来分析产业政策在不同时期的演变,指出只专注定向性政策而忽略竞争政策的教训,也分析了当前西方国家以横向性政策和竞争政策作为主要产业政策的趋势。

最后一部分结合《反垄断法》分析我国目前竞争政策与其他产业政策的关系,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竞争政策;产业政策;定向性产业政策;反垄断法《反垄断法》的实施是否意味着竞争政策较以往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果把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竞争政策放到产业政策的体系里观察,会发现:该政策的实施与其他政府产业政策的实施存在着矛盾,尤其是与定向性产业政策,有此长彼消的关系。

即使《反垄断法》实施已逾十二年,但是我国目前仍然是以定向性产业政策为主要经济政策,在此情形下,竞争政策或反垄断法的实施就不容乐观。

如何理解竞争政策与其他产业政策的关系?如何协调彼此的矛盾?如何强化我国反垄断法的实施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将从理论分析和政策演进的历史视角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产业政策的分类:特点与目标公共管理层面的“政策”,即公共政策,指政府管制和影响社会以及经济的行为,包括规则制订及其实施。

1 产业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一种,指政府影响产业的行为。

而产业,包括生产单位“企业”和由彼此竞争的企业组成的行业或部门。

实质上,在经济学上,产业是指社会的供给端,即货品和服务等的提供者。

产业政策与要素市场失灵

产业政策与要素市场失灵

产业政策与要素市场失灵作者:潘红波徐雅璐吴萌来源:《财会月刊·下半月》2021年第12期【摘要】在我國要素市场正式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产业政策可以作为正式替代措施,引导要素资源流向高成长性行业,以提高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

基于此,本文利用“十一五”“十二五”以及“十三五”规划前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以要素市场失灵为背景,研究产业政策的制定逻辑、资源效应与财务效应。

结果发现,产业政策更倾向于选择政策制定前成长性较高的行业作为明确鼓励发展的行业,且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行业风险较高的情况下。

进一步研究发现,属于产业政策制定前高成长性行业的公司,在政策实施期间获得的政府补助和新增贷款更多,并且业绩表现更好。

在实践上,应该对要素扭曲、产能过剩等现象进行针对性的政府管制以弥补市场失灵,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产业政策;要素市场失灵;有为政府;行业成长性;资源配置;行业风险【中图分类号】F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1)24-0104-8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中国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

但是,我国市场化改革仍然面临着一个突出问题,即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市场化进程不同步。

相较于发展完善、竞争充分的产品市场,我国要素市场存在发育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1,2] ①。

为此,大量学者研究了要素市场失灵的经济后果。

宏观层面的研究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所造成的资源错配会抑制企业发展,不利于提高产业生产率和产业国际竞争力[3-6] 。

企业微观层面的研究表明,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创新投入、创新效率以及并购绩效等方面均存在负面效应[7,8] 。

其中,资本要素(如银行信贷和政府补助)配置效率低下、配置失衡等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9-13] 。

因此,对于正处于经济转轨期的中国而言,如何缓解要素市场扭曲,特别是资本要素扭曲,是至关重要且亟需解决的问题②。

中国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与效率问题

中国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与效率问题

中国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与效率问题市场经济是指依靠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通过供需关系的自发调节来决定生产和消费活动的一种经济体制。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资源配置与效率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资源配置的优化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优化是实现高效、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然而,在中国市场经济中,存在一些制约资源配置优化的问题。

首先,资源配置的失衡。

由于地理、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差异,中国各地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现象较为明显。

东部地区资源利用率高,西部地区则面临资源浪费和低效问题。

其次,市场信息不对称。

在市场经济中,信息是进行资源配置决策的重要依据。

然而,由于信息获取成本高、信息传递渠道不畅等原因,中国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导致资源配置不够准确和有效。

再次,政府干预过多。

在推进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干预仍然较多。

一方面,部分政府干预措施有利于资源配置的合理安排,如推动技术创新、引导产业升级等;另一方面,过多的政府干预也会扰乱市场秩序,影响资源配置的效果。

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经济的效率,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加大区域协调发展力度。

通过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资源在地区之间的有效流动,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

其次,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通过建设信息化平台,加强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提高市场参与者的信息获取能力,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资源配置问题。

再次,推进市场化改革。

降低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推动市场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和效率。

二、效率的提升市场经济的效率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稀缺资源的高效利用。

然而,在中国市场经济中,效率问题依然存在。

首先,生产效率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生产效率仍有较大差距。

主要原因包括技术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素质有待提升等。

中国市场机制变迁的政策剖析

中国市场机制变迁的政策剖析

中国市场机制变迁的政策剖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其市场机制也在不断变迁。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国有企业为主到市场化竞争,中国的市场机制经历了许多转变。

本文将对中国市场机制变迁的政策剖析进行分析。

第一阶段:计划经济时期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指导和管理,国有企业是经济的主力军。

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制定、计划和控制以及对行业的严格控制是正常的现象。

这种计划经济的体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市场的自主发展,从而造成了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第二阶段:逐步推进市场经济在90年代初,中国的市场经济逐渐开放。

政府开始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变,实行“三个代表”精神,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作用。

政府取消了市场和由计划经济派生出来的价格指导体系,引入了市场化利率/利润分配机制,推动了市场制度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了市场的自主决策和自由度。

第三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成为开放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政府逐渐减少对国有企业的干预,同时引入一些自由市场机制,比如招标、发行和组-课程等。

企业能够自主选择其发展路径,可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和调整生产计划和价格,同时政府还出台了《公司法》,鼓励企业实行现代化的管理制度。

第四阶段:市场化竞争在新的世纪与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市场逐渐步入到了市场化竞争的新时代。

政府加强了市场自由化和竞争环境的塑造,特别是出台的一些产业政策均促进了市场化竞争。

企业之间可通过竞争来在市场上获得优势,政府也在不断加大竞争环境的力度,鼓励企业拥有更多的制度化和市场机制化的管理体系。

总结:随着中国市场机制的不断变迁,政府在政策上的改革不断促进了市场化竞争,提高了市场的效率和竞争力,客观上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虽然市场机制变迁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的矛盾,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中国市场机制变迁的趋势应该会继续发展。

产业政策_市场竞争与资源错配_王文

产业政策_市场竞争与资源错配_王文
经济学家
……
2014. 09
产业政策、 市场竞争与资源错配
□王文
( 西安交 通大学 经济 与金融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1 )
孙早
牛泽东
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 发展, 本质上是一个 将经济资源从低效率部门转移到高效率部门的过程。这 一 过程 的顺 利 实现 取决 于 一个 运 转良好 的市场 与 一个科学 合理 的产 业 政策体系 之间 的 兼容 性。 本文 以 1998—2007 年中国制造业规模以上 ( 微观) 企业层面数据为样本所做的经验研究结 果显 示: ( 1 ) 当 产业政策促 进了行业 竞争时, 行业内的企业资源错配程度则显著 降低; ( 2 ) 产业政策的覆盖 面越广, 则 越有利于降低行业内企业资源错配程度。本文的引申含义是, 一个有效的产业政策必须满 足“确保目 “产业政策的惠及对象( 企业) 足够广泛” 标产业的适度竞争性” 与 两个基本条件。 关键词: 市场竞争; 产业政策 ; 行业 ; 资源错配
[5]
的观察, 一
个能够促进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良好合作的产业政策体系在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过程中扮演着 十分重要的角色 。也就是说, 有助于促进微观企业间展开有效竞争, 即亲市场型的产业政策对现阶段发 展中经济体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仍然是必需的 。沿着这一思路, 本文拟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 》 提供的 1998—2007 年中国制造业规模以上 ( 微观) 企业层面数据, 实证分析旨在保护和促进企业间相互 竞争的产业政策对资源错配的影响 。本文的经验研究表明产业政策对企业资源错配的降低作用不仅取 决于企业所在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同时还与产业政策是否惠及行业内大部分企业密切相关 。在考虑 了核心政策变量的内生性后, 上述计量结果依然成立 。

论产业政策之争背后的经济学理论分歧

论产业政策之争背后的经济学理论分歧

论产业政策之争背后的经济学理论分歧
宋彩霞
【期刊名称】《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年(卷),期】2018(000)002
【摘要】经济学界关于产业政策优劣的争论由来已久,支持派和反对派各持己见。

现有研究往往从产业政策的绩效成败角度去评判优劣,事实上,争论不仅是广泛的而且是深刻的。

全方面地透视产业政策争论背后的缘由主要体现在定义及理论依据、比较优势、企业家精神、市场失灵、有为政府等方面。

【总页数】3页(P42-44)
【作者】宋彩霞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9
【相关文献】
1.哈耶克与凯恩斯之争——现代两大经济流派分歧的古典版
2.产业政策争论背后
的经济学问题3.战后经济转型中的价值分歧与利益之争——以国民政府《国营事
业管理法》的制订为例4.南玻控制权之争背后的实体经济尴尬5.川滇旅游冠名落
地之争背后的经济博弈与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 源 误 配 与中 国 工业 全 要素生产 率 研究 ” ( 2013M530417 ) ; 西安交 通 大 学 “新 教 师 支 持计 划 ” 基金项目: 中 国 博士 后科学基金
- 22 -
ECONOMIST 本文的研究受启发于 Aghion et al. ( 2012)
[6]
……
2014. 09
变量 企业资源错配程度 产业政策 行业竞争程度 指标 lnD Sub Taxh COM 表1 变量定义 指标含义 资源错配指数 补贴比重 免税额比重 计算说明
α β ( 1 +τ ln[ Kijt ) j ( 1 +τ Lijt ) j ] 补贴 / 工业销售产值
( 利润总额 × 33% - 应交所 得税) / 工业销售产值
二、 模型构建与数据描述
( 一) 模型构建 以企业的资源错配程度 lnD 为被解释变量, 以产业政策变量 POL 和反映市场竞争程度的变量 COM 作为主要解释变量建立如下线性面板数据模型: lnDijt = α0 + α1 POLijt + α2 COMjt + α3 ( POLijt × COMjt ) + α4 Zijt + θi + θt + εijt ( 1) 其中下标 i 和 j 分别表示企业和行业,Zijt 为一组企业层面的控制变量,θi 表示截面 ( 企业) 固定效 用来控制宏观经济周期 应, 用来控制不随时间变化的企业异质因素的影响, θt 为时间 ( 年份) 固定效应, 波动和发生在各年份无法详细列举的其它事件所产生的综合影响, εijt 为误差项 。 关于企业的资源错配程度变量, 参照 Hsieh 和 Klenow( 2009) 的研究, 我们构造了 j 行业内企业 i 在 t 期的资源错配指数① : Dijt = ( 1 + τKijt ) α ( 1 + τLijt ) β
经济学家
……
2014. 09
产业政策、 市场竞争与资源错配
□王文
( 西安交 通大学 经济 与金融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1 )
孙早
牛泽东
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 发展, 本质上是一个 将经济资源从低效率部门转移到高效率部门的过程。这 一 过程 的顺 利 实现 取决 于 一个 运 转良好 的市场 与 一个科学 合理 的产 业 政策体系 之间 的 兼容 性。 本文 以 1998—2007 年中国制造业规模以上 ( 微观) 企业层面数据为样本所做的经验研究结 果显 示: ( 1 ) 当 产业政策促 进了行业 竞争时, 行业内的企业资源错配程度则显著 降低; ( 2 ) 产业政策的覆盖 面越广, 则 越有利于降低行业内企业资源错配程度。本文的引申含义是, 一个有效的产业政策必须满 足“确保目 “产业政策的惠及对象( 企业) 足够广泛” 标产业的适度竞争性” 与 两个基本条件。 关键词: 市场竞争; 产业政策 进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良好合作的产业政策体系在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过程中扮演着 十分重要的角色 。也就是说, 有助于促进微观企业间展开有效竞争, 即亲市场型的产业政策对现阶段发 展中经济体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发展仍然是必需的 。沿着这一思路, 本文拟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 》 提供的 1998—2007 年中国制造业规模以上 ( 微观) 企业层面数据, 实证分析旨在保护和促进企业间相互 竞争的产业政策对资源错配的影响 。本文的经验研究表明产业政策对企业资源错配的降低作用不仅取 决于企业所在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同时还与产业政策是否惠及行业内大部分企业密切相关 。在考虑 了核心政策变量的内生性后, 上述计量结果依然成立 。
中图分类号: F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5656 ( 2014 ) 09 —0022 —11
一、 引

“传统发展理论失效 ” 在经历了 与 “新古典理论复兴” 之后, 许多发展经济学家开始将注意力转向资 源错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 1 ] 。给定资本 、 劳动等生产性资源, 它们在不同企业间的配置方式决定了 一个经济体的绩效表现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中,优胜劣汰所导致的竞争效应使得资源倾向于从低效 率企业向高效率企业流动,即高生产率企业拥有更多的经济资源,市场竞争显著促进了企业间资源的 优化配置 。但是在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经济体, 由于市场发育程度相对较低, 市场扭曲现象广泛存在, 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市场竞争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 导致较为严重的资源错配 [ 2 ] 。 那么一个自然而现 实的问题是,作为一个实施产业政策较多的国家,如何通过合理的政策设计降低中国工业企业资源错 配, 并最终达到提升中国工业绩效和国际竞争力的目的? 迄今为止, 尚 已有关于中国工业企业资源错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估算错配所带来的效率损失 [ 3 ] [ 4 ] , 根据罗德里克( 2009) 无文献从政策层面系统探讨降低中国工业企业资源错配的具体措施 。
[7]
指出竞争性制造业的 σ 一般在 3—10 之间, 为得到一个保守的
估算结果, 本文将 σ 设定为 3。 参照 Hsieh 和 Klenow( 2009) 的做法, 本文设定资本使用成本 R 为 0. 1( 其 中包括 5% 的实际利率与 5% 的折旧率) 。 ωLijt 为企业对所有劳动力支付的总劳动报酬, PijtYijt 则为 j 行业内企 业 i 的工业增加值。 其次需要估计 j 行业的资本和劳动产出弹性。本文采用 Levinsohn 和 Petrin( 2003)
“竞争友好型产业政策 ( competition - friendly indus关于
的相关工作 。 正如 Aghion et al. ( 2012) 所强调的那样, 经济学家与政策制定者不应再继续发 trial policy) ” “需要” “不需要 ” “二元化争论” 展中经济体 或 产业政策的 , 工作的重点应转向如何科学设计和有效实施 合理的产业政策上来 。在这个意义上,本文的研究可以看作是从微观层面丰富了有关发展中经济体产 实施范围的认识, 证明了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内生于产业政策与 业政策实施对象 、 市场运作之间的兼容性的 。新时期的产业政策既不是完全由政府控制和主导经济发展,也不是仅依靠 市场调节经济运行, 而是政府与市场的协作双赢。在实践过程中, 本文的发现对于提高产业政策的可操 作性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本文剩余部分的结构安排如下: 第二部分为模型构建和数据描述; 第三部分为模型估计与实证分 析; 第四部分进一步讨论核心政策变量的内生性; 最后是结论与建议 。
以销售收入计算的 1 - i∈j( Salesijt / Sum— Salesjt) 2 赫芬达尔指数 行业内各企业补贴 2 HHI— Sub i∈j( Subijt / Sum— Subjt) 的离散程度 产业政策促进行业 行业内各企业免税 竞争的程度 2 HHI— Taxh i∈j( Taxhijt / Sum— Taxhjt) 额的离散程度 融资约束 单位贷款成本 利息支出 / 负债合计 ind 企业( 家) 规避 企业规模 lnL ln( 职工人数) 风险的倾向 国有资本比重 国有资本比重 国有资本 / 企业实收资本 state 新产品比重 出口比重 企业年龄 newp ex age 新产品比重 出口比重 企业年龄 新产品产值 / 工业总产值 出口交货值 / 工业销售产值 样本年份 - 开业年
[8]
提出的半参数
方法 ( LP) 估计 αj 和 βj。与传统的 OLS 估计相比, LP 估计能有效解决要素投入的内生性问题; 与另一种
这 里 省 略 了 具 体 的推 导 过 程 。 ① 因 篇幅 所 限 ,
- 23 -
经济学家
……
2014. 09 提出的 OP 方法 —— — 相比, LP 方法在一定程度上
解决内生性问题的方法 —— — 由 Olley 和 Pakes( 1996)
[9]
解决了 OP 估计中代理变量 ( 投资) 不能完全响应生产率变化的问题 [ 4 ] 。我们分别以 j 行业内企业 i 的工 业增加值和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来度量 Yij 和 Lij, 采用 Kijt = 0. 91Kij, t - 1 + 100 ( NKijt - NKij, t - 1 ) / pt 来 估算 Kijt, 公式中的 Kijt、 名义资本存量和 Brandt - Rawski Investment Deflator NKijt 和 pt 分别为实际资本、 指数, 折旧率设为 9% [ 10 ] , 以中间投入作为代理变量 。 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手段是补贴和税收 [ 5 ] , 本文采用补贴和免税额作为模型 ( 1) 中产业政策变 “免税期 ( tax holiday) ” 资格而节省的税收额, 实际上 量的代理变量 。企业的免税额被定义为企业因具备 “隐性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 [ 1993 ] 13 可以看作企业获得的一种 补贴。根据 号” , 在本文的样本考察期 ( 1998—2007) , 因此企业的免税额计算公式为 ( 33% × 企业所得税率为 33% , 利润总额 - 企业实际应交所得税 ) 。 根据产业组织理论的标准做法, 本文采用赫芬达尔指数( HHI) 来反映行业的竞争程度: HHI_Salesjt = i∈ j ( Salesijt / Sum_Salesjt ) 2 ( 3) 其中,Salesijt 为 j 行业内企业 i 在 t 期的销售收入,Sum_Salesjt 为 j 行业内所有企业在 t 期的销售收 我们定义 j 行业在 t 期的市场竞争程度为 COMjt = 1 - HHI_Salesjt。 入之和。为方便计量结果的解释, 为进一步反映产业政策是否对目标产业内的企业一视同仁, 借鉴 Aghion et al. ( 2012) 的做法, 我们 采用各政策变量在行业内不同企业间的集中程度作为度量产业政策与市场竞争之间互补性关系的代理 变量。为度量各行业内不同企业所获得政府补贴和免税额的集中程度,我们分别构造了两个政策变量 在各行业的 HHI: HHI_Subjt = i∈ j ( Subijt / Sum_Subjt ) 2 、 HHI_Taxhjt = i∈ j ( Taxhijt / sum_Taxhjt ) 2 。 HHI_Subjt 或 HHI_Taxhjt 越小,表明政府补贴或免税额在 j 行业内不同企业间的分布越均匀,意味着产业政策在很大 程度上促进了行业内不同企业间的相互竞争 。 除与政策相关的因素外, 发展中经济体资源错配的主要来源还包括融资约束 [ 11 ] 、 企业 ( 家) 的风险 规避倾向 [ 12 ] 、 企业的国有资本比重 、 新产品比重 [ 13 ] 、 企业的出口比重与企业年龄 [ 14 ] 等。为了更准确地估 计产业政策保护或推动市场 竞争的程度对企业资源错配 的效应,我们在计量回归时 对融资约束等因素的影响予 以控制。表 1 给出了各变量 的详细信息 。 模 型 ( 1) 中 POLijt 和 COMjt 的交叉项对资源错配 的影响是本文重点关注的内 容之一,反映了产业政策对 企业资源错配的影响是否与 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程度存 在密切联系,也即为产业政 策选择合适的目标行业以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