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师配套课件第二单元 第10课《论语》十二章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0《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这一章高度赞 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7
知道,懂得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代词,它, 指学问和
事业
喜欢, 爱好 ……的人
乐之者 。”
以……为乐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
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这一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吃饭
冷水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粗粮。
胳膊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对于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
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 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这一则讲孔子极力提倡的“安贫乐道”的思想,与前面对 颜回的赞美是一致的。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河,河流
流逝 这,指河水 舍弃
• 翻译:孔子在河边上说:“时光像 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这一章是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有劝人珍惜时光的意思。
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
军队的通称
普通的人,男子汉
夺志也 。”
翻译: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 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3/162021/3/16March 16, 2021
•
THE EN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1/3/162021/3/162021/3/162021/3/16
谢谢观看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7
知道,懂得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代词,它, 指学问和
事业
喜欢, 爱好 ……的人
乐之者 。”
以……为乐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
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这一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吃饭
冷水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粗粮。
胳膊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对于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
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 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这一则讲孔子极力提倡的“安贫乐道”的思想,与前面对 颜回的赞美是一致的。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河,河流
流逝 这,指河水 舍弃
• 翻译:孔子在河边上说:“时光像 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这一章是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有劝人珍惜时光的意思。
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
军队的通称
普通的人,男子汉
夺志也 。”
翻译: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 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3/162021/3/16March 16, 2021
•
THE END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1/3/162021/3/162021/3/162021/3/16
谢谢观看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初中七年级语文《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
1. 三军:指军队。 2. 夺:改变。 3. 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第十二章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字句 翻译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摸索当前 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 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年龄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2. 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守。 3. 切问而近思:恳切的提问请教,多摸索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4. 仁:仁德。
本课学习完毕
5. 忠:尽心尽力。 6. 信:诚信。 7.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字句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 外物所困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 为所欲为,不会超过规矩。”
字句 翻译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知道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 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1.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知道和体会。
第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字句 翻译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摸索,就会感到困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问而 无所适从。”
4. 于:介词,对,对于。 5. 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第九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字句 翻译
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挑选他的优点 向他学习,发觉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第十二章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字句 翻译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摸索当前 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 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年龄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2. 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守。 3. 切问而近思:恳切的提问请教,多摸索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4. 仁:仁德。
本课学习完毕
5. 忠:尽心尽力。 6. 信:诚信。 7.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字句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 外物所困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 为所欲为,不会超过规矩。”
字句 翻译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知道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 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1.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知道和体会。
第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字句 翻译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摸索,就会感到困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问而 无所适从。”
4. 于:介词,对,对于。 5. 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第九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字句 翻译
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挑选他的优点 向他学习,发觉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课件:12.《论语》十二章(共22张PPT)
《论(lú n)语》属语录体散 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 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 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 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 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 朱熹把它列为“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之一,成为儒家 的重要经典。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适用的。 • 第四则主要谈对知识的巩固与创新。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循序 渐进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为人师表,简练的话语 中蕴含深刻的哲理。 • 第五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了 “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论儒家经典
• 第六则是讲孔子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 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 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 自得其乐。 第七则讲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 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 第八则是要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 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 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 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第九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已成为至理名言。
• •
•
论儒家经典
• • • 第十则讲要珍惜时间,孔子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 地向前流去。” 第十一则讲人要立志。“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 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人要有自己的 独立人格,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 第十二则讲教育方法问题。即: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 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适用的。 • 第四则主要谈对知识的巩固与创新。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循序 渐进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为人师表,简练的话语 中蕴含深刻的哲理。 • 第五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了 “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论儒家经典
• 第六则是讲孔子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 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 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 自得其乐。 第七则讲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 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 第八则是要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 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 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 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第九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已成为至理名言。
• •
•
论儒家经典
• • • 第十则讲要珍惜时间,孔子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 地向前流去。” 第十一则讲人要立志。“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 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人要有自己的 独立人格,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 第十二则讲教育方法问题。即: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 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2013人教新版七年级上10、《论语》十二章精品PPT课件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课文探究
•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兴 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 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第八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朗读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
点此播放朗读视频
第一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朗读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点此播放朗读视频
重点词语
• 子曰:“学
按时 学习 顺承(名词作状语)复习
而
时
习之,不
也是 “说”通“悦”愉快
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了解 转折 生气,发怒 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获取新的知识 ↘ ↗ • 温习学过的知识 • 有所发现 ↙ • 独立思考 ↑ ↙ • 将旧知识融会贯通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课文探究
• 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第五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第七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朗读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重点词语
• 子曰:“知
代词,学问和事业 ……的人 喜欢、爱好
之
者不如
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乐趣 名词意动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分析文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论语》十二章(共50张PPT)
《论语》十二章
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 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的创始人。晚年致力教育,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 二人。
著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 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20篇。它以 作 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
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宋 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 下” 。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 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阐述学习的方法、乐趣、以及做人的态度: 不断实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远道而来,切 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 修养。
人称代词,我
泛指多次
反省
替,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
出谋划策
连词,却
尽心尽力
真诚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出谋划策却不尽心,可以这样吗?与朋友交往却不 真 传授的知识 复习
孔子
连词,表顺承, 译为“然后”
按时
通“悦”,高 兴 复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孔子说:学习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很高兴吗?
志同道合的人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访,不也很快乐吗?人家 连词,表转折,译为“却” 怨恨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了解我,我却不(因此)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 的人吗?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
读顺节奏; 读出韵味。
首届“胜者为王”字词守擂竞赛
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 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的创始人。晚年致力教育,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 二人。
著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 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20篇。它以 作 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
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宋 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 下” 。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 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阐述学习的方法、乐趣、以及做人的态度: 不断实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远道而来,切 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 修养。
人称代词,我
泛指多次
反省
替,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
出谋划策
连词,却
尽心尽力
真诚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出谋划策却不尽心,可以这样吗?与朋友交往却不 真 传授的知识 复习
孔子
连词,表顺承, 译为“然后”
按时
通“悦”,高 兴 复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孔子说:学习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很高兴吗?
志同道合的人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访,不也很快乐吗?人家 连词,表转折,译为“却” 怨恨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了解我,我却不(因此)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 的人吗?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
读顺节奏; 读出韵味。
首届“胜者为王”字词守擂竞赛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知识链接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四书”包括 《论语》《大学》 《中庸》《孟子》 “五经”包括 《诗经》《书经》 《礼记》《周易》 《春秋》
《论语》 论,编纂。语,语录。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 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的一部语录体著作,是由孔子 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共20篇。南宋时,朱熹把它与 《大学》《中庸》《孟子》合 称为“四书”。从汉朝初年到 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多年里, 《论语》一直是儿童的必读书 目,更有“半部《论语》治天 下”之说,足见其影响之大。
成语积累
三十而立: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指人开始走向成熟。 从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知识拓展
襁褓 总角/垂髫 豆蔻 及笄 加冠/弱冠 而立 不惑 天命 花甲 古稀 耄耋 期颐
课文串讲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词语解释
温:温习,复习。故:指学过的知识,旧的知识。而:表顺 承,就(或不译)。知:领会。新:指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以:可以凭借。可:可以。以:凭借。为:当,做。 矣:了。
成语积累
三省吾身:泛指多次或从各个方面自我反省。
课文串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词语解释
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而:表修饰,不译。志 :立志。于:在。学:指做学问。而:表修饰,不译。 立: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知:知道,懂得。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 见。从心所欲:随心所欲。欲:想要。逾:越过,超过。 矩:规矩,规范。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人,我国杰出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大力宣扬“仁 爱”学说,教育教学方面主张“有教无 类,因材施教”。整理了《诗经》《书 经》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 《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 部编年体史书。他与儒家的另一代表人 物——战国时期的孟子(他继承了孔子 的核心思想,并发扬为“仁政”,被后 世尊称为“亚圣”)并称“孔孟”,其 思想被称为“孔孟之道”。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10课《论语十二章》课件(24张)
志同道合的人
愉快、高兴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了解 知道
怨恨
品德高尚 的人
2.吾日三省(xĭ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多次” 不是确数
反省 办事
尽心竭力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诚实
温习
复习 旧知识
有新的 体会和发现
成为老师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wăng),
才能接受 重任,长 期坚持奋 斗。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 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古文云:大 寒之岁,众木皆死,然后知松柏后凋伤;平岁,众 木亦有不死者,故须岁寒而后别之。喻凡人处治世, 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 不苟容。
思考
迷惑而 无所得
5.思而不学则殆(dài)。
空想
(陷入邪说的)危险
5.由,诲女(rŭ)知之乎!
教
通“汝” 对待知与
你
不知的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知道
通“智”, 智慧
熟读课文 根据提示背诵
1.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 _, 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复习默写
默写前五则
孔子讲学
读课文 通文意 6.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ĭng)也。
贤人,有
反
才德的人
省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老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 上册 课件 第10课《论语十二章》(共75张PPT)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词类活用
• 传不习乎 •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 饭疏食饮水 • 饭:名词-动词,吃饭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一词多义
• 为: • 可以为师矣 • 为人谋而不忠乎
当、做 替
•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了解 懂得
一词多义
•而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博学而笃志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九章)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第十章)
修身做人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2、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第三章)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 一章)
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 儒 家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仁 ,政治上 主张 礼治 ,鼓励人们 入仕 ,即“出 来做事”。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 说:同“悦”,喜悦、高兴。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 不亦君子乎 •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 可以为师矣 • 古:可以、凭借 • 今:可能、许可
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词类活用
• 传不习乎 •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 饭疏食饮水 • 饭:名词-动词,吃饭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一词多义
• 为: • 可以为师矣 • 为人谋而不忠乎
当、做 替
•知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了解 懂得
一词多义
•而 • 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博学而笃志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九章)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第十章)
修身做人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2、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第三章)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 一章)
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 儒 家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仁 ,政治上 主张 礼治 ,鼓励人们 入仕 ,即“出 来做事”。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 说:同“悦”,喜悦、高兴。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 不亦君子乎 •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 可以为师矣 • 古:可以、凭借 • 今:可能、许可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 上册 课件 第10课《论语》十二章ppt(共43张PPT)
【本章大旨】这一章安贫乐道精神的重要表述。
好的方面,优点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于此,意思是 “在其中”。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选 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发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 就要改正。
【本章大旨】这一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 虚心向别人学习。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
修
中矣
身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做
人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欲,不逾矩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饭 疏 食 饮 水…于 我 如浮 云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
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内容解读
【本章大旨】第4章讲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本章大旨】第5章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认为不可偏废其一。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 课件 第10课 《论语》十二章(共66张ppt)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一定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候和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 念、矢志不渝。
总结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 说:同悦,喜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 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实际上是劝人们要珍惜时光。
修身做人: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交友的乐趣。
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古人治学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德才兼备”,每天自我反 省——是否尽心尽力做事;是否以真诚交友;是否认真复习 功课。
孔子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他 认为做人应该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 诚、宽厚。
孔子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 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 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探究释疑
我们课文所选的十二章之间并不是 毫无关系,它们所阐述的侧重点虽有 不同,但彼此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下面就让大家当一当小编辑, 以小组为单位,给它们分分类吧。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认为真正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会为物质 享受而奔波忙碌。并且认为不凭道义而获得的富贵,就像虚幻的浮云一样。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人一定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候和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 念、矢志不渝。
总结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 说:同悦,喜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 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实际上是劝人们要珍惜时光。
修身做人: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交友的乐趣。
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古人治学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德才兼备”,每天自我反 省——是否尽心尽力做事;是否以真诚交友;是否认真复习 功课。
孔子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他 认为做人应该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 诚、宽厚。
孔子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 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 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探究释疑
我们课文所选的十二章之间并不是 毫无关系,它们所阐述的侧重点虽有 不同,但彼此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下面就让大家当一当小编辑, 以小组为单位,给它们分分类吧。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认为真正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会为物质 享受而奔波忙碌。并且认为不凭道义而获得的富贵,就像虚幻的浮云一样。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件:10《论语》十二章(共80张PPT)
于 1、在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对于 于我如浮云
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
“而”字的用法有: 表转接(转折)(可是,但是,却)
表顺接:表并列、表承接(顺承)、 表修饰
而
如: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表承接)然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表转折)可是,但是,却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表并列)
文句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块儿,在其 中一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 处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 就改正。”
《子罕》第一篇:
子罕(1)言利与(2)命与仁。
【注释】 (1)罕:稀少,很少。 (2)与:赞同、肯定。
【译文】 孔子很少谈到利益,却赞成天命和仁德。
学习最后三章。
《子罕》章
zxxkw
同学进行文句翻译。
同样方法学习第三-五 章。
zxxkw
《为政》章
通“又”。再如“尔来二十有一
子曰年:矣“”吾。十 有 五而志于学,三十
有志于做学问 站立,站的住。能独立做事情。
而 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
迷惑,疑惑
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
的事情。比如:上天的旨
意、自然的禀性与天性、人 生的道义和职责等 。
这类词要多领会,留心,记忆
5、语气词:
乎——— 相当于“吗”
矣—— 也—— 焉——
相当于“了”
有时相当于“了”,有时无义
有时是“了”,有时无义, 文中是“在里面”
这类词多读多体会,就会明白,无须死记
6、虚词:
之 它,它们。他,他们。(分别指
代不同的对象。)
学而时习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曲肱而枕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词语解释
而:表转折,却。则:就。罔:迷惑,这里指感到迷茫而无 所适从。而:表转折,却。则:就。殆:疑惑。
句子翻译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 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
第五章解读
第五章重点讲学习方法,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 关系,认为“学”与“思”应并举并重,不可偏废。
孔子认为,“学”是基础,“思”要在“学”中进 行,二者相辅相成,是辩证统一关系。
知识链接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四书”包括 《论语》《大学》 《中庸》《孟子》 五经”包括 《诗经》《书经》 《礼记》《周易》 《春秋》
《论语》 论,编纂。语,语录。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 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的一部语录体著作,是由孔子 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共20篇。南宋时,朱熹把它与 《大学》《中庸》《孟子》合 称为“四书”。从汉朝初年到 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多年里, 《论语》一直是儿童的必读书 目,更有“半部《论语》治天 下”之说,足见其影响之大。
词语解释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先生” 。 日:每天。 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三省:多次进行自我 检查。为:替。谋:谋划办事。而:表顺承,不译。忠:忠 诚,尽心竭力。乎:表疑问的语气词,呢。与:同,跟。 而:表顺承,不译。信:真诚,诚实。传:指老师传授的知 识。
句子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 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 复习过了呢?”
句子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 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我知道哪些 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 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且不会逾越规矩。”
而:表转折,却。则:就。罔:迷惑,这里指感到迷茫而无 所适从。而:表转折,却。则:就。殆:疑惑。
句子翻译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无所得;只是空想 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
第五章解读
第五章重点讲学习方法,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 关系,认为“学”与“思”应并举并重,不可偏废。
孔子认为,“学”是基础,“思”要在“学”中进 行,二者相辅相成,是辩证统一关系。
知识链接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四书”包括 《论语》《大学》 《中庸》《孟子》 五经”包括 《诗经》《书经》 《礼记》《周易》 《春秋》
《论语》 论,编纂。语,语录。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 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的一部语录体著作,是由孔子 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共20篇。南宋时,朱熹把它与 《大学》《中庸》《孟子》合 称为“四书”。从汉朝初年到 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多年里, 《论语》一直是儿童的必读书 目,更有“半部《论语》治天 下”之说,足见其影响之大。
词语解释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先生” 。 日:每天。 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三省:多次进行自我 检查。为:替。谋:谋划办事。而:表顺承,不译。忠:忠 诚,尽心竭力。乎:表疑问的语气词,呢。与:同,跟。 而:表顺承,不译。信:真诚,诚实。传:指老师传授的知 识。
句子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 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 复习过了呢?”
句子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 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时我知道哪些 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 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且不会逾越规矩。”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论语》十二章课件1新人教版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 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
堪:忍受。
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 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
乐:乐于学。
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
是多么高尚啊!”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 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述而》)
【作品简介】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 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从宋朝以来,它和《大学》 《中庸》《孟子》并称为“四 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 必读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到的 (知识)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与自己 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 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 己),(自己)却不生气,不 也是很有修养的人吗?
有 :同“又”。古人在 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 常常加“有”字。 立 :站立,站得住,这 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惑 :迷惑,疑惑。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
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 支配的事情。
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
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 耳顺:指能听得进不同意
3. “温故”与“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这一章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 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这说明 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 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学过的知识 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 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 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10-《论语》十二章-PPT课件-人教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章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转折
迷茫
转折
有害(疑惑)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 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课文探究
• 第四章谈学习方法
•第五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 证关系。
第六章
品质高尚 (有修养) •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古今异义
• 不亦君子乎 •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 可以为师矣 • 古:可以、凭借 • 今:可能、许可
古今异义
• 饭疏食饮水 • 古:粗劣 • 今:疏通、疏散
• 饭疏食饮水 • 古:冷水 •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古今异义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古:普通人 •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课文探究
•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 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 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第十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河
流逝
这
舍弃(停留)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 夫,不舍昼夜。 ”
句尾语气词,表感叹
(《子罕》)
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河
水一样, 日夜不停呀。”
课文探究
第一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孔子
志同道合的人
承接
n作状语 代指学习的内容
子曰:“学而 时习
按时
通“悦”,愉 快 yuè
之,不 亦 说 乎 ?有
人家不了解(我) 表转折 生气,发怒
朋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 而 不 愠,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不亦君 子 乎 ? ”
(《学而》)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二章课件 (新版
一
二
三
4.古今异义区分 (1)学而时.习之 古义:按时 今义:时间 (2)传.不习乎 古义:老师传授的知识 今义:传播;传递 (3)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古义:泛指多 今义:数词,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5.特殊句式认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省略句,应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当老师 了。
一
二
三
三、作家作品
1.孔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 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被尊称为“圣人”。
2.《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 篇,儒家经 典著作。从宋朝以来,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成为 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论语》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 籍。
10 《论语》十二章
1.识记生难字
不亦说.乎(yuè)
愠.(yùn)
不逾.矩(yú) 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一箪.食(dān)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hào)
曲肱.而枕(gōng)
博学而笃.志(dǔ)
2.读准多音字
(1)论.语:lún
其他读音:lùn 组词:讨论
一
二
三
2.一词多义辨析 ①学而时习之(表承接关系)
(1)而 ②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关系,却)
③博学而笃志(表并列关系) (2)其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们)
②乐亦在其中矣(代词,那) 3.词类活用解释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2)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作动词,吃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思而不学则殆
(3)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 。”
答案:(4)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5)匹夫不可夺志也
7.走进文本 (1)本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答案: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自我报告;珍惜时间。 (2)课文在论述学习方法时强调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
则。
3.图解课文
1.通假字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
答案:有 又
2.一词多义
(1)而
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2)知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
)
)
答案:(1)并且,顺接连词/却,转折连词 (2)了解/得到
3.古今异义
(1)思而不学则殆
﹒
今义:几乎;差不多
古义:
(2)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
﹒
今义: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答案:(1)有害 (2)泛指多次
4.词类活用 (1)温故而知新
﹒
﹒
, )
(形容词用作名词,
(2)吾日三省吾身
答案:(1)学过的知识
﹒
Hale Waihona Puke (名词作状语,新的理解与体会 (2)每天
)
5.特殊句式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省略句,“以”后面省略了宾语 “之”)
译文:
答案: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 当老师了。
6.名句默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乎? ,不亦君子乎?” 。” ,不亦乐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 答案:(1)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贤哉,回也!”
第10课 《论语》十二章
1.作者名片 作者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 (现在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评价
学派的创始人
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
作品
《春秋》
2.作品简介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一部记录孔子 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若干篇
答案: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如“传不习乎”“温故
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
(3)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谈 谈对你的启示。
答案(示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传不习乎?”这“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对 人。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替 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行。 修己不能一时一事,修己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经验, 求取新知识。在生活中要做到“三省”,才能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