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老不信提升政府公信力
完善制度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
完善制度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了”,日前,突然爆发的郭美美事件,让多年来一直热心公益事业的人们有些茫然无措,以前觉得具有官方背景的红十字会是最安全的捐款通道,现在看来或许远不完全是那么回事。
政府专家媒体等公信力受损,导致社会信任度不断降低,在一系列热点事件面前,老百姓成了“老不信”,在通常情况下政府专家媒体的信任危机并非各自孤立。
他们往往都是拧合在一起出现,现实中,一些政府部门在应对公共事件上的非真诚表态往往难以第一时间解除大众心中的疑惑,这时某些所谓的专家便会站出来通过媒体管道发表一些非公正的言论,试图平息民众的质疑,但结果却常常适得其反,引发连锁信任危机,老百姓成了“老不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公信力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破坏起来一夜之间就可能丧失殆尽,如果不能有强大的社会公信力做保障,就难以形成有效合作的社会局面,这将极大地提高社会做事的成本,影响改革发展的顺利推进。
一、政府公信力的现状所谓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信守对公众的承诺,从而获得公众对政府的运作方式、政府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以及与政府行为相关的整个社会制度的理解和信任。
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础,是政府治理社会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执政党立足的根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政府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者、倡导者和组织者,只有具备较高的公信力,才能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对于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学者们用多种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张旭霞在互联网上就政府公信力问题对网友评论进行了追踪调查并得出以下结论:对政府持“信任”态度的约占20%,持“不信任”态度的约占80%。
另外,据《小康》研究中心调查显示,2006—2007年度中国政府公信力指数为60.6分,刚过及格线。
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途径
的人民内部矛盾, 应对复杂局面和危机管理的能力较差, 致使简单的 问题复杂化, 失去了群众的信任。 由于一些政府部门的决策缺乏科学 化、 民主化和透明度, 行政效率不高, 官僚主义、 形式主义和腐败问题 突出, 致使政府缺乏亲和度和感召力。 三是政府依法行政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政府极少数工作 人员的不讲诚信、 腐败、 渎职行为, 政府少数工作人员工作作风不踏 实, 政府信息不公开, 群众诉求不能得到很好解决。由于没有很好地 解决有法不依、 执法不公和多头执法、 执法扰民, 以及执法监督不力的 问题, 致使有的地方政府滥用职权、 干预司法、 损害群众利益。 四是问责监督考评机制不健全, 政绩工程、 形象工程仍存在。由 于行政问责制度不完善, 一些政府部门及公务员的违法行政行为不能 得到应有的惩罚, 使公务员法律意识、 责任意识淡化。 三、 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途径 (一) 建设法治政府 以依法行政立公信 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 政府有没有公信力, 一条重要 标准就是看政府能不能严格执法, 依法办事。 各级政府及部门必须带 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 使权力、 履行职责。要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全面实施依法行政 纲要, 继续加强行政立法, 努力健全行政责任体系, 强化政府法律责任 机制。要按照 《行政许可法》 的规定, 进一步清理、 取消妨碍市场开放 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审批事项, 继续推进审批 方式改革, 减少审批环节, 提高审批效率。要切实加强和改进行政执 法, 做到严格执法、 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 加大行政综合执法力度, 加 快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改革工作, 切实解决层次过多、 职能交 叉、 人员臃肿和多重多头执法的问题。要强化行政监察, 及时处理和 纠正行政不作为、 滥用职权、 执法不公、 以权谋私等行为。 (二) 建设诚信政府, 以热情服务树公信 面对社会发展, 政府必然要采取一定的政治行为, 而政治行为必 然有社会结果的反馈, 这个结果的反馈中包含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 们对政府是否信任, 而对政府的信任又直接决定着政府合法性地位的 稳固与否。社会公众对政府信任的来源在哪里?或者说, 政府诚信的 根基在哪里?政府代表人民掌握公共权力, 是否忠实履行了对人民承 担的职责和履行职责的有效性、 及时性是衡量政府诚信的标准, 从而 也是对政府合法性的检验。 可以说, 政府对社会管理的过程应当是使 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不仅能够为政府赢得诚 信, 而且能够为善治的实现提供前提。 因为善治即好的政府治理涉及 的要素, 无一不涉及到公民社会对政府的评价, 也是政府为赢得公民 信任需要努力的方向。 各级政府要按照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 要求, 转变政府行政观念, 真正落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宗旨。 第一, 着力在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 建立良好的法治环境、 创造稳 定的经济与社会环境、 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上下功夫。第二, 创新政 策制定、 执行、 评估、 总结等环节。实现政策制定和实施的科学化、 民 主化、 合理化, 对各级政府制定、 变更及废止政策的权限、 程序等做出 严格的界定, 并形成有效约束机制, 从根本上遏制 “一届政府一朝政 策” 的现象;建立健全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科学化制度保障机制;建立 规范化的制度, 建立和完善社情民意反映机制, 增强行政决策活动的 透明度; 建立健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表达机制, 使各阶层群众特别是 弱势群体的要求在公共政策上得以反映。 第三, 要建立健全政府信用 制度。第四, 降低行政管理成本。 (三) 建设阳光政府, 以信息公开促公信
浅析如何通过行政管理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浅析如何通过行政管理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摘要】政府的公信力对于建设良好的治理体系至关重要,而行政管理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关键。
本文首先介绍了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和行政管理对公信力的影响。
在重点探讨了加强透明度和信息公开、建立有效监督机制、推行便民利民政策、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以及加强廉政建设等方面的做法。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
结论部分强调了行政管理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手段,持续改进行政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通过行政管理的不断优化和改进,政府可以更好地回应民众的需求,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 行政管理, 透明度, 信息公开, 监督机制, 便民利民政策, 工作效率, 服务质量, 廉政建设, 改进, 提升, 持续改进行政管理1. 引言1.1 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信任度和声誉,是政府治理的重要基石。
一个拥有高度公信力的政府能够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有效推动政策落实,推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公信力的提升不仅可以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还可以提高政府的执行效率和工作质量。
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关系着政府的形象和声誉。
一个政府要想获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必须具有公信力。
只有获得了公众的信任,政府的决策和行动才会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而没有公信力的政府,其政策和措施很难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接受,也难以实现良好的施政效果。
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是确保政府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
在当今社会,公众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需要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公信力,建立更加稳固的执政基础。
只有赢得了民众的信任和支持,政府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是建设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任务,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
1.2 行政管理对公信力的影响政府的公信力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而行政管理作为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对于政府的公信力有着重要影响。
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建议
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建议政府的公信力是一个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个拥有高度公信力的政府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责,取得民众的认可和支持,推动国家的发展进步。
然而,当前一些问题暴露出政府的公信力不够,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首先,政府应加强透明度和信息公开。
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主管机构,应该主动公开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政府部门应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制定并落实公开信息的标准和程序,并通过途径和渠道主动向公众提供各种信息。
同时,政府应加强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应用,通过网络平台提供信息和解答公众关切,增强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其次,政府应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和管理。
公职人员是政府机构的主要执行者,他们的廉洁、公正和效率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公职人员选拔、培训和评价机制,选拔具备专业素养和廉洁自律精神的人员进入政府机构。
同时,政府要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建立有效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对违法犯罪或失职行为追究责任,树立权威和公正的形象。
第三,政府应深化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政府。
法治是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坚决维护法律权威,依法行政。
政府应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同时,政府应落实法律和法规,确保政府决策和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政府部门要加强执法公正,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公开处理结果,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第四,政府要积极倾听民意和关注民生。
政府的公信力不仅仅取决于其政绩,更取决于是否真正关注广大民众的利益和诉求。
政府应积极倾听民意,建立多元化的沟通渠道,主动征询民众的意见和建议,重视民间社团和智囊团体的作用。
政府要注重解决民生问题,加大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力度,提高公共事务决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注重解决民众最关切最直接的问题,增加民众对政府的认可和支持。
最后,政府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树立国家形象和政府形象。
一个拥有国际影响力的政府往往能够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支持。
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及其治理效率
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及其治理效率政府公信力和治理效率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公信力的提高可以促进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治理效率的提高可以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决策能力。
然而,政府公信力和治理效率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多个方面努力。
第一,加强信息公开。
政府的决策在执行过程中,需要与民众交流与反馈,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加强意见收集,维护公共形象,并尽量防止违法问题的发生。
加强信息公开可以促进政府的透明度,保障公众知情权,从而提高政府公信力。
此外,透明度也是治理效率的重要因素。
政府应向公众透露决策过程、决策结果、资金来源、行政审批、事务管理等事项,主要涉及国家的利益和经济状况。
第二,建立民主监督制度。
民主监督是一种积极互动的参与方式,是人民通过提出合理化建议、监督政府工作的手段。
政府应该积极响应民族的意见,建立相关制度。
政府可以通过上门走访、问卷调查、社区论坛、网上问政、听证会等民主监督方式,建立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行政、民主管理,让政府有纠正自身错误、实现长期发展的机会,同时增加政府执行公务的依据和信心。
第三,加强反腐斗争。
反腐斗争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基本利益。
腐败问题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降低了政府的治理效率。
国家需要加大反腐力度,通过对腐败者的实证调查、追究法律责任,确保国家有更多人民无私为国、勇敢奋斗的道德楷模,加强法律监督,建立风险提示机制。
同时政府要回归本原,保持廉洁自律,这样才能在群众中树立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第四,优化行政管理。
政府在执行任务时需要参照法律法规,为人民服务,提高行政体制改革,使行政管理更加规范化、权力更加透明化。
对于那些需要处理的业务编号、流程、工作要求、处理时限等与之相关的事项和具体操作,都要掌握清楚明白。
此外,政府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相关部门、配合机制,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让群众对政府产生误解,从而影响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
第五,提高政府品质和领导能力。
如何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浅谈如何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摘要:政府公信力体现了政府的信用能力, 反映了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公信政府是拥有较强公信力, 为公众所普便信任的政府。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政府公信力的现状, 解释了政府公信力缺失的一些原因并为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提出了一些措施。
关健词:地方政府;公信力一、政府公信力的含义。
公信者,公众信赖之谓也,简单地说就是政府获取公众信任的能力,是政府依据于自身的信用所获得的社会公众的信任度。
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在其公共行政活动中依据自身的道德状况所表现出来的与社会公众建立自愿的稳定的并能在紧急状态下外化为物质力量的信任关系的能力。
这种信任关系源自于政府自身的道德状况,具体说就是政府的诚信度。
只有政府诚实守信,公众才能表现出信任这种精神诉求;而当公众表现出信任时,这种精神诉求在特定场合下特别是紧急状态下又可能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力量。
政府具备了一定的诚信度也就具备了一定的信用能力,公众依据政府的信用能力对政府表现出相应程度的信任。
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政府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征得公众化信任就构成了政府公信力。
二、现阶段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从总体上看,我国政府的公信力是好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不断提高,这是主流,应该充分肯定。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还存在着政府失信现象,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如一些政府官员缺乏民本意识,不关心群众疾苦,不顾民力和财力搞政绩工程与形象工程;一些政府部门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和利益,扩大自身的收费、处罚和许可权, 使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法制化,严重侵害了公民权利;有些政府部门和执法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公、多头执法和执法扰民的现象严重;有些政府官员官僚主义严重,甚至滥用权力、贪污腐败,造成恶劣影响,致使政府公信力下降。
加强政务公信力提升社会认可度
加强政务公信力提升社会认可度政务公信力是指政府机关向社会传递信息的可信程度和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信任度。
在现代社会,政务公信力的提升对于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的确立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加强政务公信力的重要性以及提升社会认可度的途径展开论述。
一、加强政务公信力的重要性政务公信力的提升对于政府机关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政务公信力是政府机关与社会沟通的基础,高度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将提升政府与公众的互动质量,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其次,政务公信力的提升对于社会稳定和治理的有效性至关重要,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和虚假传播,保护社会秩序,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共识意识。
最后,政务公信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吸引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地方的竞争力和形象。
二、提升政务公信力的途径1. 加强信息公开充分的信息公开是提升政务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政府机关应主动公开政府工作报告、决策依据、财务收支、行政执法等相关信息,让公众了解政府工作的全貌。
同时,提供便利的信息获取渠道和参与途径,例如政府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政府信息,参与政府决策,增强对政府的信任。
2. 强化问责机制建立健全的问责机制是提升政务公信力的重要环节。
政府机关应当明确工作目标和绩效评估指标,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对政府工作不力、不透明,或者出现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严肃问责。
同时,加强听证、舆论监督机制,接受民众监督,及时纠正错误和不当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
3. 推行政务公开评估政务公开评估是提升政务公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对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决策公开、政府服务公开等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督促政府机关改进工作。
可以借鉴国际上公开透明度评估的经验,在评估结果中强调公众参与程度和满意度,进一步推动政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
4. 加大反腐力度反腐斗争是加强政务公信力的关键任务之一。
政府机关应强化廉洁建设,全面加强反腐工作,推动权力运行规范化、透明化和公正化。
提高政府公信力
提高政府公信力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在履行职责、处理问题、制定政策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一个有高度公信力的政府能够赢得民众对其的信任和支持,为社会稳定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公信力受到了一些问题的困扰,因此,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民主参与政府应当加强与民众的互动和沟通,倾听他们的声音和诉求。
开展公众听证会、征求意见和建议等方式,将民众纳入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使政策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此外,政府应当积极回应民众关切,公开透明地解答疑问,增加政务公开的透明度,让民众有更多机会参与社会事务。
二、加强信息透明政府应当主动公开重要信息,并及时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
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制度,建立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确保政府发布的信息真实可靠。
政府还应加强与媒体的联络与合作,主动提供与公众利益相关的信息,推动信息的共享与传播。
三、改进行政效能政府应当加强行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科学、务实的决策机制,加强协同工作,减少决策失误和拖延现象。
同时,政府应注重培训和提升公务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
四、加强监督和问责政府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与评估。
建立独立的监察机构,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保证政府工作的公正、透明和廉洁。
对于失职行为,政府应加大问责力度,严肃处理责任人,以警示其他公务员。
五、加强合作与沟通政府应当积极促进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企业间的合作机制,鼓励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共同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服务。
政府还应与企业加强合作,携手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民生水平。
六、强化法治建设政府应当依法行政,加强对行政行为的法治化管理。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政府工作的法律监督,确保政府工作符合法律规定和程序。
同时,政府应加强对公众宣传法律知识,提高公众对法治的认知和理解。
推动政府公信力建设增强人民群众信任
推动政府公信力建设增强人民群众信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和公信力日益受到重视。
政府公信力的提升不仅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信任,也对于政府有效履行职责、实现良好的治理效果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积极推动政府公信力建设,成为现代政府不可或缺的任务之一。
一、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政府信息公开是推动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向社会公开政府的决策过程、执行情况、财务预算等重要信息,让人民群众了解政府的工作情况,增加透明度,从而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
在信息公开过程中,政府应该做到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全面性,确保公众获取的信息准确无误。
二、加强政府廉洁建设廉洁政府建设是树立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保证。
政府的廉洁与否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政府应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加强领导干部廉政建设,严惩贪腐行为,确保政府干部做到廉洁奉公、依法行政,做到廉洁自律,为人民群众树立榜样。
三、改进政府服务提供高效、便捷和贴心的政府服务是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信任的重要途径。
政府部门应推行“一网通办”,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政务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在线办理,方便人民群众的办事需求。
同时,政府应提高服务质量,做到办事公平公正,尽量减少不合理的行政干预,为人民群众提供真正贴心的服务。
四、加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与沟通政府与公众的良好互动和沟通有助于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政府要主动与人民群众对话,听取他们的声音和意见,建立起平等、互信、互动的沟通机制。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民意调查、召开听证会等方式,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意见,采纳他们的建议,增加政府决策的公众参与程度,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五、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政府行政效能的提升是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重要方面。
政府应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工作流程和流程再造,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效能。
同时,政府应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问题,确保政府部门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
为什么要提高政府公信力
改革首先要提高政府公信力讨论为什么要提高政府公信力,目的可以有很多,而无论促经经济繁荣,促进政治清明,提高人民幸福等等,在现阶段这些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改革,而改革的政令要能传达,改革政策要能执行,必然要求政府有高的公信力。
一句话,为什么要提高公信力?就是为了促进改革促成改革!改革需要有路线图和时间表,其必要性在于改革有难度,和1978年相比,今天的改革要困难得多,因为第一,现在社会与经济中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权贵利益集团,改革势必影响既得利益,第二,改革缺乏共识当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被归功于改革红利的时候,如何推进改革?吴敬琏认为是改革需要路线图和时间表,我的理解是从政府公信力的角度看问题,的确需要这样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因为过去10年间,我们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不仅透支银行和财政,透支了银行和环境,而且透支了政府的公信力,甚至出现倒退。
久而久之,人们对于政府的改革诚意和能力都产生严重的怀疑,改革首先要提高政府公信力。
因为没有公信力,政府的政策无法得到贯彻,改革如果没有民众的积极参与,将一事无成。
为了建立改革的公信力,我觉得有个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是非常必要的。
路线图和时间表的必要性在于改革有难度,和1978年相比,今天的改革要困难得多,第一,现在社会与经济中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权贵利益集团,改革势必影响既得利益,当年邓小平同志决定启动改革的时候没有碰到现在这样的问题。
第二,改革缺乏共识,1978年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十年文革给社会和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邓小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得到党内外的一致拥护。
今天的中国比那时富裕了,但是如何解决温饱之后的问题,特别是收入分配问题,目前社会上没有形成共识,这也是我们当前的改革比1978年困难很多的现实。
改变的难度越大,越需要有一个路线图和时间表以坚定公众的信心,增强改革政策的公信力,这是一方面。
但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表明,要想实现确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是非常困难的,要做很周密、详细的设计是非常困难的。
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
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意义
公信力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 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 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 对政府的评价,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 意度和信任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对于加强 党的执政能力,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政府自身看,公信力主要来自三个方
面 :一是政府的行政理念。政府将公共利益 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依法行政就具有公 信力。二是政府的行政行为。政府的公信力 程度通过政府履行其职责的一切行为反映。 政府决策、执行的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公开、 公正、公平,是否能够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 不欺骗隐瞒。三是政府的行政制度。包括公 开信息、开放行政程序、建设责任机制、完 善监督评估体系、鼓励公众参与等。制度是 确保政府公信力的核心。
行政权力法定,执行行为必须依据法律进行。 员队伍。
政府依法行政是取信于民的重要途径。防止
第四,要努力健全行政责任体系,特别
行政权力滥用,保证政府及其公务员廉洁, 是出现公共危机时,政府不能逃避责任,应
让权力良性运行。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当负责任地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公民
政府应当坚持加强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人 财产和生命安全,果断、及时地回应公民的
THINKING BANK 思想库
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
文 | 吕稚知
【关键词】 政府 ,公信力 ,执政能力
《2006—2007 中 国 信 用 小 康 指 数 》 报 告, 2006—2007 年我国政府公信力指数为 60.6 分,比上年提高了 0.1 个百分点。但超过 70% 的受访者认为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着“隐瞒真 实情况,报喜不报忧”的现象。近年来,一 些地方和部门违法违规、失信于民,甚至损 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事件屡有发生,严重 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现象不仅 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给广大人民群众的 生产生活造成重大损失,一些重特大安全生 产事故频发,食品、药品和环保等安全隐患 突出 ;还有一些政府工作人员以权谋私、贪 污腐败等等,这些现象都严重损害了政府的 公信力。
提高政府公信力
(二)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全面提高政府公信 力提供必要条件
1、牢固树立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目标。
2、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3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为全面提高政府 公信力提供有力保障
1、强化依法行政意识。
2、推进行政法制建设。
3、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
(四)加强行政职业道德建设,为全面提高政府公 信力奠定坚实基础
1、慎独
2、慎微
3、慎情 4、慎友
民心是最根本的执政资源,党的根基在 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信任方可载舟。每 个党政干部都应该真诚回应社会关切,以高 度的政治自觉性积极提振政府公信力,不断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新 期待,同心协力推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一、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政府公信力 是政府通过行政行为及
普通性行为规范赢得公众认可和信任的能 力,并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它直接体现 政府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显示政府对 社会公众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一)提高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条件
信任是我们必须保护的东西,因为 它就像空气和水源一样,一旦受损,我 们所居住的社会就会土崩瓦解。 ——史里斯〃博克
2005—2007年度 2008—2009年度
1
2 3 4 5
政府官员
房地产开发商 房地产中介服务人员 保险从业人员 国企领导
房地产老板
秘 书 经纪人 演艺明星 导 演
信用最差的5个职业群体
(一)时代社会因素
社会信用缺失已 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 峻的经济问题和社会 问题。著名经济学家 张维迎说,信用是中 国目前最稀缺的资源。
上升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69.2% 32.4% 下降 18.2% 42.9% 变化不大 12.6% 24.7%
正能量主题作文素材
正能量主题作文素材正能量主题作文素材篇1“人无信不立,业无信难兴,政无信必颓。
”诚信为立身之本、立业之本、立政之本、立国之本。
报告提出,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这是对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做出的明确要求。
提升政府公信力,基层公务员个体的作用不容忽视,只有每一名基层公务员都发挥好自我的作用,才能有效地维护政府形象,确保公信力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基层公务员的主流是积极、进步的,大部分基层公务员能够忠于职守、实事求是、廉洁自律,为提高政府公信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基层公务员队伍中确实存在不容忽视的局部道德失衡问题,一部分行政人员不讲诚信,造成“干群冲突”。
作为一名基层的公务员,如果个人行为失去诚信,必定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因此,基层公务员要把诚信作为自身的职业操守,“去小恶从大善、积小善成大德”,不断提升个人的品行修养。
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诚信修养。
公务员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其诚信形象对群众有着巨大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夫妻之间只有讲信修睦,才能举案齐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朋友之间只有坦诚相待,才能推心置腹。
基层公务员在与亲人、朋友的日常相处中,同样要讲诚信。
要弘扬“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风尚,坚持实事求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努力成为日常生活中自觉坚守诚信的典范。
在基层工作中加强诚信修养。
作为基层公务员,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是加强诚信建设的重要环节。
职业道德是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需要各级公务员管理部门将其融入到各项基层公务员日常管理机制中。
一是将职业道德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
在开展职业道德专门培训的基础上,将其纳入各级各类培训的必修内容,同时加强培训情况登记和培训结果评估,建立职业道德教育培训长效机制。
二是将职业道德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在公务员考核、任职、晋升等工作中,突出“德”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
政府公信力的内涵、价值与提升路径
政府公信力的内涵、价值与提升路径作者:刘晓玉来源:《党政干部论坛》 2017年第4期政府具备公信力,就意味着政府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政府推行政策措施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国家就会繁荣安定。
相反,一个政府如果出现公信力危机,就会威胁到政府的执政基础和政权的稳定,终将失去生命力,被人民群众所鄙弃。
社会健康稳定发展需要社会公信力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决策的有力执行需要政府公信力的保驾护航,公民的诚信意识也需要政府公信力的有力引导。
一、政府公信力的内涵界定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中还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为此,我们的政府一定要是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在实现其政府职能时一定要注意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而社会公众应如何去评价政府公信力高低,我们应当有一个客观具体的评价标准供公众去参考,以便如实对政府公信力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
(一)政府公信力的定义政府的公信力主要指社会公众及组织机构从主观角度对政府信赖程度的判断,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对政府信用程度的高低。
“政府公信力实质上体现的是政府的信用能力,它反映了公众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
”[1]我们对政府公信力可以从不同角度解释,从政府角度出发来解释,即政府赢得广大人民群众信赖、认同和拥戴的能力;从人民和社会组织角度来看,政府公信力是作为政府行为评价的主体对政府行为的主观价值判断与主观感知,是评估一个政府是否有所作为,是否履行其社会职责,是否得到公众认可的基本标准。
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政府究竟做到何种程度才能使公众对其持信任态度。
政府公信力,取决于政府所拥有的信用资源,依赖于社会公众心中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形象的评价和认可。
政府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以政府的权力为出发点,做到以诚待人办事,唯有这样,政府才能拥有超强的政府公信力。
政府手中的权力客观上讲来自我国当家作主的广大人民群众,是由社会公众授予的,即社会公众把手中的权力赋予国家来进行统一的管理。
如何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如何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公信力是政府能否取信于民的一项客观标准,也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信任的基础在于了解,一方面要使政府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另一方面要求各级党政干部树立起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加强作风建设,践行科学发展观。
当前,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转型阶段,一些突发性事件也易于在这个时期爆发,一旦发生公共事件,群众无法从正规的渠道了解事实真相,必然会对政府的行政行为产生怀疑,另外,某些干部由于自身的作风问题,影响到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破坏了政府的公信力。
针对上述问题,政府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具体如下:一、完善制定政府公开制度。
随着政务公开工作的不断强化,越来越多的信息需要公开透明化,但是由于相关的管理规定还不够完善,信息公开内容良莠不齐,发布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信息公开内容和形式,并使之符合客观性和重要性。
二、转变执政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以群众评价作为政府考核的重要标准,充分尊重群众的诉求,使信息公开和信访制度成为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三、加强反腐倡廉,整顿机关作风。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决惩治腐败,以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建立严格的考评、督查制度,严肃处理玩忽职守、弄虚作假、工作消极等现象,使广大干部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解忧患。
四、推行行政问责制度。
进一步深化行政问责制。
问责对象从行政首长扩大到普通机关工作人员,问责范围扩大到各种行政行为。
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各种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行为进行问责。
明确行政职责,使政府每一项职能、工作任务都能真正落到实处,落实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各项监督主体对于行政问责执行的监督作用。
五、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牢固树立依法行政观念。
要把政府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反受追究、侵权要赔偿。
政府公信力的社会评价和提高方法
政府公信力的社会评价和提高方法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信息传递和社交渠道增多,人们对政府公信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政府公信力不仅是政府领导者的形象问题,更是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本文从社会评价和提高方法两个方面,探讨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和对策。
一、政府公信力的社会评价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执行力和道德智慧的综合体现。
它关系到民众对政府决策的认同和信任,影响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
因此,政府公信力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态中最基本的价值观。
但是,政府公信力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
它包含了多个方面,如政府决策部门的专业性、公正性和透明度,政府服务的公开性和效率性等。
这些方面的衡量和评价需要政府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在社会评价方面,政府部门可以借力于传媒等独立第三方的力量,了解社会对政策决策和公共服务的评估和反馈。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积极主动地采取问卷调查、社区座谈和网上留言等方式,收集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问题。
社会各界也应该认识到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通过专业的社会监督和意见反馈机制,对政府工作的安排和决策进行探究和监督。
同时,各行各业的知名专家和热心公民可以成立独立的评估机构和专业论坛,以期在各自领域内推动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二、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方法政府公信力的提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部门、企业和民众都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积极采取行动。
1.加强权力监督和公开透明政府权力必须是透明的,公正的,且不得滥用。
只有这样,政府才能赢得民众的信任和尊重。
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加强权力监督机制,让其管理行为规范化、依法化、规范化,并加强对权力运作的公开透明度。
2.建设良好的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是政府重要的职能之一,良好的公共服务体系能够大大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的好感和认同。
政府应该根据民众的需求,建设高效、便捷、透明的公共服务体系,为民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3.倡导政民互动,建立投诉反馈机制政府应该积极推动政民互动,建立全国性、统一性的投诉和反馈平台,及时反馈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因地制宜地制定针对性的政策。
政府公信力提升措施
政府公信力提升措施公信力是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和信任度,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在当今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普遍较低。
为了提升政府的公信力,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以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1. 透明度政府的透明度是提升公信力的基石。
透明度意味着政府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的监督和审查。
为了实现透明度,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政府信息的公开范围和途径。
此外,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回应公众关注和问题,及时公开相关信息。
2. 反腐败工作腐败是政府公信力的最大破坏因素之一。
政府应当加强反腐败的工作,并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制度来惩罚腐败行为。
同时,政府应建立一个独立的机构或委员会,负责监督和调查政府内部的腐败行为,将腐败分子绳之以法。
3. 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创造条件,鼓励和促进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过程。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公众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此外,政府还应当积极回应公众的诉求,及时解决各类问题。
4. 加强监督监督是保障政府公信力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政府各部门和官员履行职责,遵守法律法规。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对反腐败工作的监督,确保反腐败的执行严谨和公正。
5. 建设独立的司法系统独立的司法系统是保障公信力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当建立一个独立的、公正的司法系统,确保司法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司法机关应当依法行事,对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公正裁判,保护公民的权益。
6.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政务服务水平的提升对于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至关重要。
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政府部门应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综上所述,政府公信力提升的措施应包括提高透明度、加强反腐败工作、促进公众参与、加强监督、建设独立的司法系统和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等方面。
怎样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怎样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政府的公信力是指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信任度和清廉度,是政府与民众互动的关键因素。
政府的公信力不仅决定了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合法性,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然而,由于历史、文化、地域、人性等方面的影响,许多国家的政府都面临公信力不足的问题。
怎样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一、严格执法政府的公信力的第一步在于严格执法,维护社会的法制秩序。
政府应该加强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取得民众的认可。
同时,政府执法要依法依规,公正无私,避免滥用权力等现象的发生。
二、提高行政透明度政府的决策和执行都应该做到透明化,让社会公众能够了解具体情况。
政府部门要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如政府采购、招标和行政处罚等机制,加强社会监督力度,尽量避免隐蔽和不合理的行为。
三、加强政府对民生的支持政府对民生保障是提高公信力的关键所在,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保护弱势群体,强化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四、培养优秀领导班子政府部门应该多选拔和培养政治道德高尚、能力过硬的优秀领导班子,吸引才干人才加入政府部门。
政府领导班子应该以身作则,亲民亲民,对民众的关注和支持从不隔板。
五、强化民主参与民主参与是政府提高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政府应该加强民众的参与,如联合治理机制、财政公开制度、互联网+治理等新机制,增加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六、规范社会风气规范社会风气也是政府提高公信力的要求,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社会各方面的监督、管理和服务,引导民众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改变部分人口的道德底线低下的现象,增强行政治理的透明度,提高政治安全感。
我们这个时代面对着全球化,知识化和平等化,政府的公信力是重要的一环,决定了政府和社会之间的互信关系,决定了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有效性。
通过严格执法,提高行政透明度,加强政府对民生的支持,培养优秀领导班子,强化民主参与和规范社会风气等途径可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增强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互动和联系,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富裕。
提高政府公信力方法
提高政府公信力方法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得以有效治理一个国家的基础,它是指政府所信守的价值观、职责及行动所产生的信任度。
对于一个国家的政府而言,公信力是其赖以维持合法性和稳定性的关键要素,而政府的公信力若能够得到民众的认可和信任,则其治理效果将更加明显,国家的发展进程也会更加顺畅。
因此,如何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显得非常的重要,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
1.加强信息透明度信息透明度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方面。
政府在决策过程中要遵循信息季节的原则,及时公布重大决策的过程及结果,从而让公众能够了解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同时,政府应该鼓励社会多方面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让言论自由得以真正实现,民众的正确诉求才能得到发表和解决,进而提高政府公信力。
2.推动政务公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政务公开已成为了提高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政务公开是指政府信息公开、公共服务公开及政策公开等方面的公开信息。
政务公开要真正实现可以让人民了解政府的工作进展和政策评估,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时还可以引导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政府需要制定完善的政务公开标准、制度及相关法规,同时也要加强政府公开的质量管理,确保政务公开活动的合法性、科学性和客观性。
3.强化改革创新创新和改革是提高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进行创新和改革,以更优质、高效、低成本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帮助民众解决实际问题,增进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同时,政府还要注重取得政治性推动,通过创新和改革,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并加强社会管理和治理能力。
4.强调责任和诚信政府的每一项举措和决策都要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要求,注重对外的诚信和责任心,从而树立政府公信力,政府要建立法制保障的机制,对规范行政行为进行制度化、规范化,规范公务人员的行为,打造一个清廉、诚信的政府形象。
5.注重社会参与政府要大力推进政社互动,增加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的途径,充分发挥公众可以参与决策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展现政府透明、责任、公正、公开的形象,加强社会监督,确保政策公平、公正、公开,以提高政府公信力。
维护政府信用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
2008年第10期(总第213期)学术论坛ACADE M I C FORUMNO.10,2008(Cum ulatively NO.213)维护政府信用 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杨运秀[摘 要]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等领域失信现象屡屡发生,有损于政府公信力,究其原因,往往与政府信用缺失有关。
现阶段,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和谐社会,各级政府要搞准其职能定位,坚持依法行政,在全社会培育法律信仰,弘扬法治精神,加强政府诚信制度建设,维护政府信用,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政府信用;政府职能;依法行政;法律信仰[作者简介]杨运秀,南阳师范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河南 南阳 473061[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8)10-0026-05自古以来, 政府公信力 一直是社会有识之士密切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之后,西方各国出现了财政危机,政府公信力有所下降,各国被迫进行重塑政府公信力的行政改革。
自新中国建立迄今,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政府公信力不断提高。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双重转型的时期,经济运行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就业与分配等民生问题亟待解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和谐社会,就对各级政府公信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
这就为我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公信力研究明确了方向。
我国学界对政府公信力的研究起步较晚,据对C NK I系列数据库进行跨库检索,关于政府公信力的研究文章还不多,这方面系统性的研究成果更是稀少,与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很不适应。
本文拟从概念入手,分析政府信用现状,提出政府应搞准其职能定位,坚持依法行政,注重培育社会公众尤其是政府公务员的法律信仰,加强政府诚信制度建设,以维护政府信用,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对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拯救“老不信”提升政府公信力
2012年08月16日09:10 来源:《辽宁日报》2012-08-15 作者:陈乃举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2
所谓“老不信”,是说一些百姓不相信政府的表态,不相信社会组织的承诺,不相信媒体的宣传,不相信商家的推介,不相信专家权威的说教,不相信药品的疗效等。
或许“老不信”一词不那么科学准确,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社会发生了信任危机,社会生活中弥漫着不信任情绪。
《人民日报》刊文指出,目前社会公信力下降导致的信任危机,以政府、专家等最为严重。
民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昌。
现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社会公信”是其显著标志。
百姓“老不信”有其自身原因,但某些政府部门及其公职人员诚信缺失是症结所在。
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政府部门及其公职人员带头诚实守信具有匡正社会风气,引领社会诚信建设的关键性作用。
拯救“老不信”,提升政府公信力,当务之急是党和政府的各级公职人员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诚实守信的表率。
各级公职人员诚实守信,核心是对人民的利益高度负责。
只有站在对党和人民利益负责的高度,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时刻想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切实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百姓才会拥护又喜欢。
那些整天不干实事、遇到矛盾绕着走的“庸”官,那些无所作为、热衷喊口号的“昏”官,那些整天无所事事、只会吃喝玩乐的“懒”官,百姓怎么能信任他呢?
拯救“老不信”,提升政府公信力,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和作风。
百姓的信任是维系政党和政府执政生命的基础。
政府职能部门和公职人员要勇于担起政治责任,以百姓的需求为行动信号,以解决民生需求为执政天职,破除官僚特权思想,让公共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实现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增加公共政策的公平性,提升政府行政的透明度,保障百姓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切实解决好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事实表明,只要各级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勇于担起自身的使命,一心为民谋幸福,百姓就不会“老不信”,而是“老相信”,由衷地拥护政府、信任政府。
拯救“老不信”,提升政府公信力,根本是加强社会诚信的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
制度,是每个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起着规范、约束和强制的威慑作用。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经验和教训启示我们,用“制度管人”,是“依法治国”的“法宝”,也是重建社会诚信的根本之策。
通过制度设计来重建社会诚信,涉及的内容非常复杂,其核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防范诚信缺失,比如加强信息披露、增强审计等;二是严惩破坏诚信行为,大幅提高违规成本,绝不姑息手软;三是充分发挥公众、媒体或人大的监督作用。
有了良好的社会诚信制度设计,政府就获得了制度意义上的公信力,从而获得百姓的信任。
当然,这需要人来执行,需要人来监督。
否则,再好的制度、再好的法律规定也只能是一纸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