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基础性)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0)
第2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背景和目标这是继前一节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沙和豆子的混合,看不到明显的变化,而这个活动通过加热白糖,让学生看到明显的变化。
本课的重点在于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新物质是否产生。
因此白糖加热的活动是重点,混合沙和豆子是铺垫。
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有时会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会发生化学变化,有时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什么变化都没有发生。
从这点意义上来看,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与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二)教学准备每组一盒火柴,一枚生锈的铁钉,一根蜡烛,一张白纸,图片。
(三)教科书说明本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二是“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第一部分: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沙和豆子混合后,会发生变化吗?”学生猜:不会。
这是学生的经验。
观察沙和豆子的混合物,“沙发生变化了吗?豆子发生变化了吗?”学生判断:没有。
这是学生的观察结果。
这节课的重点是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学生的猜测和判断对不对,并不重要。
即使学生的看法一边倒,但是“有什么证据说明没有发生变化”这样的引导会使学生想办法分离沙和豆子,寻找证据,根据观察到的事实,确认没有发生变化或者变化很不明显。
为了便于观察比较混合前后有没有发生变化,首先要观察描述沙和豆子在混合前的特点,教科书第28页的表格就起到了这个作用。
科学物质变化
科学物质变化科学物质变化是研究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改变和性质变化的科学领域。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观察到物质的变化,比如水的沸腾、石头的破碎等。
这些变化都是由物质的性质和外界条件决定的。
本文将探讨科学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原因和应用。
一、物质的基本性质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它具有一系列的基本性质,包括质量、形状、颜色、密度等。
这些性质反映了物质的基本特征,也是物质进行变化的基础。
二、物质变化的基本类型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态变化和化学变化两大类。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发生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
化学变化则是指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形成新的物质。
1. 物态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由温度和压力的改变引起的。
当温度达到物质的熔点时,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当温度达到物质的沸点时,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
这种物质的状态转变是一个物理过程,不改变物质的化学组成。
2.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根本改变,形成新的物质。
这种变化常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如燃烧、腐蚀等。
化学变化是由物质的分子结构的改变引起的,它体现了物质的内在性质的变化。
三、物质变化的原因物质变化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指物质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变化方式,外因是指外部环境对物质变化的影响。
1. 内因物质的内因决定了它固有的性质和行为。
这包括物质的化学构成、分子结构、原子核结构等。
不同的物质在相同条件下可能会有不同的变化方式,这是由它们的内部特性决定的。
2. 外因外因是指外界环境对物质变化的作用。
温度、压力、光照等环境条件的改变都可以引起物质的变化。
例如,当温度升高时,物质的分子运动加剧,导致物态的改变;当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化学变化也会发生。
四、物质变化的应用物质变化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还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科学研究科学家通过对物质变化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的本质和规律。
小学科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会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三、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四、教学准备每组烧杯、沙子、豆子、筛网、纸巾、白纸组合,不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白糖等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谈话:欢迎大家来到动手动脑学科学,让我们先动一下脑,回顾一下上一节课我们所学的主要内容,谁能填一下这个小练习?(学生回答)我们动完了脑我们再动动手,大家每人各拿出一张纸,先将纸折一下再打开,这时候纸发生了什么变化?将纸撕开,纸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然后点燃纸条,纸发生了什么变化,还是原来的纸吗?纸变成了新物质,在这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仔细研究。
(板书课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1.谈话:为了更好的研究本课内容,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道菜,大家想不想学着做做?我们先做第一道菜,凉拌豆子和沙子。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看具体怎么做。
(学生观察实验)要想进一步证明豆子和沙子混合后到底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该怎么做呢?2.观察比较:观察分离出的黄豆沙子和我们留下的样本,有没有发生变化?有哪些变化?黄豆还是不是黄豆?沙子还是沙子吗?(学生观察实验)小结: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发现黄豆和沙子只是发生了些细微的变化,但是本质没变,黄豆还是黄豆,沙子还是沙子。
我们把这种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物理变化)(三)白糖的加热实验1.谈话:接下来我们再来做一道热菜,这道菜叫“铁板烧白糖”,把白糖加热会怎样呢?先预测一下,将你们的预测和观察到的白糖的特点记录在记录单上。
六年级科学下《二 物质的变化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公开课教案_7
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教育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是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这四个领域中选择适合小学生学习的18个主要概念。
所以,小学科学课堂的探究活动必须指向科学概念的建构,发展学生的思维。
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开发的“5E”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概念转变理论的教学模式。
它有五个环节:吸引、探究、解释、迁移、评价。
它“巧妙地将科学教育标准结合到探究式教学之中”。
二、教材分析《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二课。
本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的学习内容。
内容标准:1. 5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5~6年级:知道有些物体发生了变化,如燃烧后的纸、生镑的铁等,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
本课教材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二是“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这节课是继前一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知道了“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变化有两类情况:一类是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位置等但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变化产生了新物质。
”之后,继续深入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它们的之间的区别在于有无新物质产生。
三、教学策略5E教学模式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第二学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他们的思维发展也是有一定的方向、轨迹和过程的。
首先对于混合沙和豆子的结果,绝绝大部分学生早已熟知是没有明显变化的,这个实验难以达到激趣的目的;其次学生从沙和豆子的混合、分离实验到加热白糖的实验,思维跳跃较大,过渡不自然。
所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为了让整个教学活动结构性更强,连贯性更好,对比性更明显,我对教材第一部分内容实行了调整,设计了捣碎冰糖这个符合他们学习兴趣和思维特点的观察活动。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1)
附件1:绥德县第三届优秀教科研成果交流评选申报表《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名州镇中心小学王欣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2)一些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2、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蜡烛给白糖加热,知道一些化学实验中要有安全防范措施。
(2)体会运用证据的规则,寻找足够的证据证明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即证据越多证明聚就充分结论也就越可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2)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重点: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教学准备:记录纸、火柴、蜡烛、一把小铁勺、镊子、玻璃皿、白糖、搅拌棒、烧杯(装清水)、一张纸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物质是在不断的变化的。
有些物质有明显变化,像三年级学习的小苏打和醋的混合、上节课学习的火柴的燃烧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沙和黄豆的混合却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那这下明显和不明显的变化,究竟是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新疑问来学习物质单元第二课,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课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导课简洁,直入主题;图片火柴的燃烧和小苏打与醋混合产生的大量气泡也蕴含着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物质)二、观察加热白糖后的变化。
1、推测给白糖加热可能发生的变化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白糖,如果让白糖发生变化,你有什么方法?学生说方法。
像刚才大家说把糖放进水中进行溶解、碾碎等方法改变的是白糖的形状和状态,它的本质变了吗?还有同学说把糖放在火上加热,你们认为能发生变化吗?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并试着推测白糖可能发生的变化,师简要板书。
(评析:让学生自己说让白糖变化的方法,并进行变化现象的推测,推测时很多学生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白糖加热的变化现象进行推测,那白糖的变化会像他们推测的那样发生变化吗,这将激起学生对推测进行探究验证的欲望。
2020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附反思含板书 【共两套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变化一、教学内容:《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二课。
本课的教学将为后几课的教学打下基础,是本单元的一项重要学习探究活动。
本课内容分为“混合沙和豆子”、“观察白糖的变化”两部分,继上节课观察了一些我们身边的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沙与豆子的混合和加热白糖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它们的区别,即是不是产生了新物质。
二、教材分析:本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二是“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这节课的重点是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没有变化,还是发生了变化,学生的猜测和判断对不对,并不重要。
引导学生想办法分离沙和豆子,寻找证据,根据观察到的事实,确认没有发生变化或者变化很不明显。
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一白糖的熔化,随后发生了化学变化一白糖的炭化,在白糖炭化的过程中,物理变化是伴随着化学变化进行的。
引导学生在加热的过程中,仔细观察、记录现象,从现象的变化中,分析、比较白糖发生的两种变化,体会两种变化的区别。
三、教学背景:这是继前一节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沙和豆子的混合,看不到明显的变化,而这个活动通过加热白糖,让学生看到明显的变化。
本课的重点在于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新物质是否产生。
因此白糖加热的活动是重点,混合沙和豆子是铺垫。
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有时会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会发生化学变化,有时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什么变化都没有发生。
从这点意义上来看,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与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
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现象。
教材中包含了多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物质的变化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激发。
此外,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较高,可以通过实验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的变化现象,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培养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的变化现象。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合作法和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
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物质变化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如冰融化、食物腐败等,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如水沸腾、铁生锈等,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些现象是什么变化?请说明理由。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的变化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享和交流,引导学生用科学语言描述物质的变化现象。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物质变化还有哪些现象?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物质变化的本质。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加深对物质变化现象的理解。
2019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2019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是2019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物质的变化现象。
本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物质的变化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较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认识和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探究精神,学会合作与交流。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认识和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
2.教学难点:学生对物质变化本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变化的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物质变化。
2.观察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细节。
3.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色颜料、水、面粉、糖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变化现象,如糖溶解、面粉发酵等,引导学生关注物质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然后,教师展示一些实验材料,如各色颜料、水等,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思考和预测。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变化的现象。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与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与反思一. 教材分析《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这些变化。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教学资源,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变化,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对于物质的变化也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这些变化。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这些变化。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并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质的变化。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物质的变化,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色花瓣、盐、糖、醋、水等。
2.实验仪器:显微镜、放大镜、试管、滴管等。
3.教学课件:教材中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色花瓣,引导学生观察花瓣的颜色和形状,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和仪器,并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质的变化。
(新编)最新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新》精品课件
观察白糖的变化实验要求:
由于加热时钢勺温度较高,因此手握 在钢勺的上端
注意眼睛不能靠勺子太近 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加热结束不能用手去摸加热部分; 仔细观察白糖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交流观察到的白糖的变化
状态:固体→液体 → 固体 → 燃烧 颜色:无色→ 无色 →黄色→ 褐色→ 黑色 → 冒烟 气味:无味 →冒气泡→香味 →糊味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加热白糖,白糖会发生哪些变 化?
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 首先,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
的白糖,这是物理变化; 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直至
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这时发生的是化学 变化。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蜡烛燃烧后变化没有?
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不 断地燃烧,它也在同时发生着化学 变化和物理变化。
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 油汽化后燃烧是化学变化。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 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 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 物理变化;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课后小结
1、同学们说说你通过今天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呀? 2、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下课了!
—— 小朋友们再见——
下次再见!
—— 期待——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混合豆子和沙子
把杯子中的沙子倒入装有豆子的杯 中进行混合、搅拌。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特征,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发现物质变化的奥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物质的变化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在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的实验现象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变化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特征,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物质变化的现象,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特征,以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物质变化的现象,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变化的现象。
3.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教师准备实验所需的药品和仪器,如烧杯、试管、导管等。
2.教学课件:教师制作课件,展示实验现象和教学内容。
3.教学场地:教师安排合适的教学场地,确保实验安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如魔术表演,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件,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物质变化的定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等。
小学科学_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通过对“观察混合沙子和豆子的变化”和“给白糖加热后的变化”两个活动的探究,让学生学习到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在给白糖加热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即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的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找出它们的区别。
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教学准备】教师的:课件和视频,演示用的沙子和豆子等。
学生的:实验袋档案袋实验报告单沙子豆子纸张筛网筷子纸杯蜡烛绵白糖勺子小盘火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视频我们知道世界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又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有的快,有的慢。
那么物质到底是怎么变化的?自然界中的变化有哪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探究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做铺垫】二、观察混合后沙子和豆子的变化1、猜一猜(1)出示一杯豆子和一杯沙子。
请大家先猜测一下,豆子和沙子混合后再分离还会是原来的样子吗?(对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小奖励)【设计意图:激励孩子积极回答问题,活跃课堂气氛】2、设计实验步骤请组长取出实验报告单,设计实验计划和步骤,讨论完之后,组长再写好组员分工表。
设计完毕的小组请翻绿色笑脸牌。
(分工表包括记录员、实验操作员、观察员可多人、翻牌员、整理材料员等)【分工表设计意图:让每位组员尽可能的参与其中,以防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混乱】【绿色笑脸牌设计意图:让孩子们能有时间观念,带着比赛的态度去完成任务,老师也能更好的确定小组完成情况】3、出示实验步骤和提示。
(课件展示)4、学生根据实验方案和步骤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高中化学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的变化知识点高中化学物质的变化知识点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化学反应类型1.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1)剧烈氧化:如燃烧。
(2)缓慢氧化:如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烂、酒的酿造等。
他们的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发热。
基础学习方法1、预习,听课,笔记想要学好高中化学,必须完全的了解下节课所讲的内容,所以需要在上课之前进行预习,在预习的时候要将下节课所学的内容自己的阅读以便,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可以试着做一些练习题,带着疑问进行听课,这样可以使学习的效率提升,高中化学的内容非常多知识非常散,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会围绕重点进行,所以需要集中精神来听课,认真的做笔记,这样可以完全的理解重点并且还有助于回家之后的复习,还可以有效的防止上课当中‘溜号’的问题,在记笔记的时候需要注意,在听清老师讲课的基础之上,将难点,重点统统都记下来。
2、复习下课之后需要记住复习,认真的写作业,这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可以在课后复习,周后复习,单元后复习等等,复习的办法有默写、复述等等,只有通过反复的记忆才可以完全掌握知识点,现在高中化学当中有很多的概念,需要了解的符号比较多,并且方程式以及很多的内容都需要记忆,这基本上都是在为以后打基础,如果学不好的话可能会对以后学习有一定的影响。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物质变化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冰融化实验,这个操作将演示物理变化的基本原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本质区别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物质变化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科学思维:训练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如比较、分类、归纳等,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物质变化现象保持好奇、质疑、探究的态度,敢于提出问题,勇于探索未知。
4.科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物质变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变化的类型和特点。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课程设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通过提出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然而,在问题的设计上,我意识到可以更加具体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经验,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5.团队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科学小升初必考知识点
《科学小升初必考知识点解析》科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小升初考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了解和掌握科学小升初必考知识点,对于即将面临升学考试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这些知识点不仅涵盖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原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对科学小升初必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
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物质的变化是科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大小、状态等方面发生改变,但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冰融化成水、蜡烛熔化等。
化学变化则是物质发生了本质的改变,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如燃烧、生锈等。
在考试中,会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能力,以及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现象的识别。
区分铁生锈和铁熔化的本质区别,判断蜡烛燃烧是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等。
还会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如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以及物质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性质的特点和表现,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来推测其可能的变化和用途。
二、生物的特征与分类生物是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了解生物的特征和分类对于认识生物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和变异等。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过程,生长发育是生物个体由小到大的过程,繁殖是生物延续后代的方式,遗传和变异则保证了生物的多样性。
在生物分类方面,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三大类。
动物具有运动、摄取食物、呼吸、排泄等特征,植物则有光合作用、自养等特点,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学生需要掌握常见动植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能够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和识别。
区分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特征,识别不同类型的植物等。
三、地球与宇宙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了解地球的相关知识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近似球体,地球内部由地核、地幔和地壳三部分组成。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还培养了他
们严谨的科学态度。4、在学生得出最后的黑色物质不
是糖时,让学生通过黑色物质与糖进行比较,再放进水
中溶解等实验活动来对自己得出的结论进行验证。这一
过程,一方面可保证本节课得出的结论具有更高的可信
度;另一方面,可强化学生对过程得出后进行验证的观
念。5、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白糖加热的变
3、情境——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 有效的手段我记得某个教育专家说过教学情境的设置 应注重来自于生活,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设置与生活紧 密结合的情境,而是尽量贴近于生活,这样学生学习起 来便于思考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4.教师 为引领,学生为主体。养成教育包括很多好的学习和在 校生活习惯,和我前面谈的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是相辅 相成的。我在想,我的课堂也并不是每一个学生没有动 脑子思考,而是我剥夺了孩子的尝试和想法,我可以尝 试着做、坚持做、给他们的是一种思维和方法,而不是 答案。今后,我要虚心学习,潜心研究,静心思考,努 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 念,学用结合、学思结合,力争做一名“学习型、创新 型”的教师。
化过程和蜡烛燃烧的过程都是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
变化,如何才能让学生更清晰地进行分析理解呢?这一
分析过程便利用多媒体直接出示给学生,这样不仅帮助
学生理解和完善了概念,同时还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
率。
一、明确课堂内容和要求导入: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的课堂将以实验为主,但需要你细心的观
察作为我们这节实验课的保障。
小学科学教学课例《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及总结 反思
学科
小学科学
教学课例名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材简析】本课是继前一节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从更深入更科学的角度继续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本课由两个实验组成,一是“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二是“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通过实验引导学生用观察结果作为证据进行判断。
这两个实验中,沙子和黄豆混合后没有明显变化,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白糖的熔化,随后发生了化学变化——白糖的炭化。
学生就是通过这种“不变”与“变”来认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科学课的学习,已经逐步具备了一些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而本课主要接触沙子、黄豆与白糖,这是他们熟悉的物质,需引导学生运用己有的经验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通过分离沙子和豆子以及用蜡烛给白糖加热,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教学准备】教师:铁丝、纸、白糖、记录表、课件。
小组:沙子、黄豆、白纸、小棒、盘子、筛网、蜡烛、火柴、勺子、白糖、记录表。
加热白糖实验记录表第小组【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材料准备:铜丝一根,纸一张]1.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身边的物质”,知道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而且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的。
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仔细来研究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课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教师演示扭、弯折铜丝。
提问:铜丝的什么发生了变化?3.教师演示一张纸,撕成两半。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共9张PPT)
D、加热时手不能碰调羹的金属部分; 1、仔细观察沙和豆子的特征
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发生 C、加热时眼睛不能靠勺子太近;
E、加热结束后,把调羹放在盘子中冷却; A、在蜡烛的底部垫一个玻璃片;
G、还要注意观察蜡烛的变化。
F、记录下白糖在加热中的变化; 有些变化只改变物质的形状、大小、状态,也都属于物理变化。
第1页,共9页。
1、仔细观察沙和豆子的特征 2、将观察到特征记录在表格中
3、观察完毕后留做对比样本
第2页,共9页。
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有些变化只改变物质的形状、大小、状态,也都 属于物理变化。
易拉罐变形 (形状)
第3页,共9页。
冰融化成水 (状态)
加热白糖变化记录表
加热前特征 3、观察完毕后留做对比样本
C、加热时眼睛不能靠勺子太近; D、加热时手不能碰调羹的金属部分; G、还要注意观察蜡烛的变化。 F、记录下白糖在加热中的变化;
白糖 C、加热时眼睛不能靠勺子太近;
2、将观察到特征记录在表格中 3、观察完毕后留做对比样本 2、将观察到特征记录在表格中 2、将观察到特征记录在表格中 C、加热时眼睛不能靠勺子太近; 3、观察完毕后留做对比样本 3、观察完毕后留做对比样本
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发生
G、还要注意观察蜡烛的变化。
第5页,共9页。
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
B A
C D
第6页,共9页。
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铁钉生锈
火柴燃烧
第7页,共9页。
A
B
1 融化
物理变化
2
化学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基础性教案:杭州市学军小学郑淇
【教材简析】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教科版六下《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2课。
继前一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教材上安排了两个活动:一、混合沙和豆子,二、加热白糖,循序渐进地让学生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明显到明显的过程。
【学生分析】
六年级儿童动手实验能力相对成熟,能自主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但在有条理地汇报、整理信息方面有所欠缺。
生活中,学生对白糖比较熟悉,而且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建立整个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并且物质总是在变化的等概念。
【教材处理】
将简单的黄豆和沙子混合实验安排在课堂教学的起始,状态极佳的学生全方位观察一个没有明显特征变化的实验,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观察后续长时的复杂变化的积极性和注意力。
鉴于此,为了保证学生经历长时的、完整的蜡烛加热白糖的变化过程,并展开充分的研讨,故将加热白糖实验提前,将黄豆和沙子的混合整合到后面的教学环节中,以演示实验的方式呈现,详略有度的同时兼顾教材处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物质变化可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区别在于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2.知道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蜡烛加热白糖的全过程;
2.学习整理和筛选实验记录,分析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多感官收集、细致如实汇报实验现象对得出正确结论的重要性;
2.意识到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和“明显变化”两种现象同等重要。
【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认识其本质区别
教学难点:区分用蜡烛加热白糖过程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器材准备】
学生实验:白糖、蜡烛、火柴、铁勺、石棉网、铁盘、实验记录表;
教师实验:蜡烛、烧杯、豆子、沙子、筛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物质的变化。
1.教师出示白糖,设问:这是什么物质?它有什么特征?
学生分组观察白糖的特征。
2. 交流白糖的特征。
预设:从形态、颜色、味(注意区别味道和气味的不同)等方面进行概括。
板书:白糖固体颗粒、色白、味甜、透明
二、加热白糖
1.出示任务:加热白糖,观察白糖会发生什么变化。
展开讨论,引导操作:
(1)师生互动讨论:提供蜡烛和金属勺子,如何安全地操作?
引导:
①如何让蜡烛稳稳地站在桌面上?
(融化的蜡烛油滴桌上,未凝固前固定蜡烛,具体操作见微视频。
)
②如何提高加热速度?(蜡烛外焰加热,具体操作见微视频。
)
③注意用火安全。
(手拿铁勺上部,毛巾护手,加热后不触碰。
)
(2)现象预测:白糖会有怎样的变化?
(描述要求:借助板书,从白糖的不同特征入手描述,包含所用什么观察方法、特征的前后变化说完整。
例如:
状态:看到固体颗粒融化成糖浆;颜色:看到颜色从白变黄;
透明度:看到从透明变得不透明;味:闻到焦味。
)
(3)实验要求:为了更好地观察实验变化现象,有以下温馨提示。
●用小半勺糖;手握勺子顶端;
●用蜡烛外焰加热;
●观察时,不能过于靠近勺子;
●多感官观察白糖变化,及时记录;
●持续观察直到勺内不再有明显变化;
●熄灭蜡烛后勺子置于石棉网上,继续观察。
(特别提醒:如果实验时出现了出乎你意料的变化,请耐心地持续加热、观察
下去,直到勺内的物质不再发生明显变化,熄灭蜡烛后继续观察勺内的物质。
)2.分组实验,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视)
3.交流研讨
(1)汇报现象,整理筛选
(汇报方式:展示一组的记录,根据白糖的特征逐项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对组际间观察到的不同现象进行辨析。
)
板书:
加热燃烧
白糖
颗粒固体(熔化、糖浆、冒泡、冒烟……)块状固体
色白(黄、红、棕)黑色
味甜(香甜、苦)焦糊
透明不透明
教师追问:预测之外最让你感到惊奇的是什么现象?
(2)扩展观察:观察勺子中的黑色物质,该物质有什么特征?
预设:轻、松、脆。
教师追问:跟什么物质相比,它更轻、更松脆?
(3)实验验证:黑色物质还有加热前白糖这种物质的特征吗?黑色物质还是白糖吗?
观看微课视频:黑色物质的沉浮和溶解实验。
(4)概念介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形态、体积、形状等发生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5)辨析、总结:你觉得白糖受热的整个变化属于哪一类变化?
(可以让学生表决、说明理由,旨在激化学生的认知矛盾,最后统一认识。
)
课堂小结:加热白糖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三、课堂扩展
1.教师追问:刚才的实验中还有其他物质发生了类似的变化吗?
(预设:火柴燃烧、蜡烛燃烧。
鼓励学生说说它们变化的具体现象。
)
2.演示实验:混合搅拌黄豆和沙子;注意留样对比。
学生思考:这个过程物质变化了还是没变化?该变化属于哪种变化?
活动小结:无明显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无明显现象和明显现象一样重要,因为它也是我们判断变化的依据。
3.方法总结: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是如何判断的?
(本质区别:有无产生新的物质)
四、趣味应用
1.操作介绍:“火焰现字”——用蜡烛火焰烘烤糖水写字晾干后的纸片。
科学揭秘:你觉得“火焰现字”是如何做到的?该变化属于哪种变化?
2. 完成习题。
【板书设计】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
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物质
加热燃烧
白糖新物质
颗粒固体(熔化、糖浆、冒泡、冒烟……)块状固体
色白(黄、红、棕)黑色
味甜(香甜、苦)焦糊
透明不透明
浮于水、松、脆
【记录表】
白糖加热实验记录单
第小组
【作业辅导】
一、判断题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
2. 蜡烛加热白糖过程中既发生了化学变化又发生了物理变化。
(√)
二、下列过程中,产生新物质了吗?发生的是什么变化?
把铁块磨成铁粉(没有)(物理变化)
把湿衣服放在太阳下晒干(没有)(物理变化)
铁在高温下熔成铁水(没有)(物理变化)
煤的燃烧(有)(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