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和有害有毒气体管理制度
粉尘作业和粉尘处理管理制度范文
粉尘作业和粉尘处理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粉尘作为一种常见的污染源,对工作场所和员工的健康都有严重影响。
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维护工作环境的安全,制定粉尘作业和粉尘处理管理制度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二、目的和范围1. 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粉尘作业和粉尘处理的相关工作,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从事粉尘作业和粉尘处理相关工作的员工和管理人员。
三、术语和定义1. 粉尘指可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大小一般小于100微米。
2. 粉尘作业指在处理或搬运粉尘时产生的工作活动,包括粉尘的产生、传播和清理等。
四、责任和义务1. 员工责任和义务(1)员工有责任按照有关规定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妥善保管和使用。
(2)员工有义务积极参与安全培训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3)员工应当按照作业规程和操作规范进行工作,不得擅自改变和调整。
(4)员工有义务及时向上级报告粉尘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2. 管理人员责任和义务(1)管理人员有责任组织员工参与相关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管理人员应当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要求员工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3)管理人员有义务及时核实和处理员工反映的安全问题和隐患。
五、作业流程和控制措施1. 作业流程(1)准备工作:对于需要进行粉尘作业的工作区域,应当进行粉尘防护准备,如封闭设备、安装排风设备等。
(2)作业操作:员工应当按照作业规程进行粉尘作业,注意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3)清理工作:粉尘作业结束后,应当进行及时的清理工作,清除工作区域内的粉尘。
2. 控制措施(1)防护设备:为了保护员工的呼吸系统和皮肤,应当配备适当的呼吸器、眼睛防护装备、手套等个人防护设备。
(2)通风设备:对于粉尘较多的工作区域,应当安装排风设备,保持空气流通,并定期清洗和维护。
(3)防护措施:对于特定粉尘作业,可以采取封闭操作或使用密闭设备,减少粉尘产生和传播。
环保局粉尘监管制度
环保局粉尘监管制度篇一:粉尘废弃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共赢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粉尘废气污染防治管理规定20XX年6月30日粉尘、废气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范围本程序规定了粉尘、废气污染防治与危害控制的程序和方法。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活动中产生的粉尘与废气的控制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24001-20XX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XX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327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采用GB/T24001-20XX、GB/T28001—20XX中的术语和定义。
4职责4.1各部门负责本单位生产过程中的粉尘、废气污染的控制管理。
4.2安环科负责对粉尘、废气控制的监督检查,监测人员定期对各单位尘毒点进行监测。
4.3生产部、设备科负责对防尘、防毒设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4.4安环科负责与职业病防治所和环保局联系尘、毒、噪声监测与标准的符合性事宜。
4.5各有关部门负责对相关方施工、运输、服务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气的控制管理。
5管理内容和方法5.1管理办法5.1.1车间应保持良好通风,以降低车间内废气浓度。
5.1.2车间粉尘和有毒气体排放工序应合理配备吸尘和排风装置。
5.1.3为了减少粉尘、废气对人身的伤害,车间内局部粉尘、废气浓度高的工序工位,操作员工应按照公司相关管理文件要求佩戴相应的防尘、防毒等用品,严格按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5.1.4生产部进行生产策划时应尽量采用无毒或低毒工艺、原材料和辅材。
5.1.5为防止粉尘、废气对大气的污染,应配备有效除尘装置。
5.1.6新、扩、改项目及设备在实施前管理单位应进行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辨识和评价,对可能造成粉尘、废气污染的,应同时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6监督检查6.1安环科对上述过程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监测人员每季度对车间重点岗位进行一次以上尘、毒、噪声监测,并做好记录。
防尘、防毒安全管理规定
防尘、防毒安全管理规定1 目的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控制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类职业危害因素,加强防尘、防毒管理,改善劳动条件以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的防尘、防毒管理。
3 职责3.1 HSE部是公司防尘、防毒管理制度的管理和监督的责任部门;3.2 生产部、研究所、化验室、营销部、设备科等从事接触尘、毒工作的部门是防尘、防毒管理制度实施的执行部门,其部门领导应负责对所辖操作人员的日常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4 控制要素4.1 基本原则防尘、防毒管理应遵循以防为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4.2 新项目设计时应执行防尘、防毒制度的规定4.2.1 凡新产品、新建、改建项目,设计和施工部门(设计室、技术部和设备科等),必须严格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认真做到劳动保护设施和主体工程“三同时”,具体有以下几点:4.2.1.1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密闭,避免直接操作,并应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
放散粉尘的生产过程,应首先考虑采用湿式作业。
有毒作业宜采用低毒原料代替高毒原料。
因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高毒原料时,应强化通风排毒措施。
4.2.1.2产生粉尘、毒物的工作场所,其发生源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放散不同有毒物质的生产过程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毒性大与毒性小的应隔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的下风侧;如布置在多层建筑物内时,放散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上层。
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的空气。
4.2.1.3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采取防尘防毒通风措施控制其扩散,使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达到《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要求。
4.2.1.4产生粉尘、毒物或酸碱等强腐蚀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应有冲洗地面、墙壁的设施。
产生剧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其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和表面,应采用不吸收、不吸附毒物的材料,必要时加设保护层,以便清洗。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6篇)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6篇)职业危害管理制度(通用6篇)职业危害管理制度篇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为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治工作,最大限度的预防职业病的发生,特制定新大地公司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评估管理:一、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防治管理工作,搞好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和劳动保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尘、毒危害,保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二、作业场所空气的粉尘浓度应符合下列标准(见表格)。
三、职业危害检测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
1、总粉尘:⑴作业场所中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两次,地面每月测定一次。
⑵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测定一次。
2、呼吸性粉尘:⑴作业场所个体呼吸性粉尘检测,采掘工作面每3个月测定一次,其他地点每6个月测定一次。
⑵定点呼吸性粉尘检测每月测定一次。
3、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一次。
4、粉尘检测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并按时上报。
四、粉尘检测的仪表、仪器必须按时到经国家有关部门指定的归口单位鉴定合格。
五、通风部要对检测报表、粉尘分散度、游离sio2、仪表、仪器的送检等进行监督和管理。
并对职业危害因素超过国家标准的作业场所提出整改措施,建立健全各种防尘设施,确保职工身体健康。
职业危害管理制度篇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所属各部门和个人在从事接触粉尘、电气焊、油漆作业等有毒有害作业时应执行本制度。
第三条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各事业部应当为员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员工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第二章职业危害的定义及范围第四条职业危害的概念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粉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模版
粉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模版一、目的与依据为了保障粉尘作业的安全与健康,防止粉尘对工作人员造成的职业病危害,制定本《粉尘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本制度依据《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内所有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包括外来人员和承揽单位人员。
三、责任分工1. 公司领导应加强对粉尘作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制定相应的安全目标,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
2. 相关部门负责粉尘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指导书,并组织相关人员培训。
3. 粉尘作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指导书,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参加必要的培训并接受安全教育。
四、工作环境与设备管理1. 确保作业场所通风良好,避免粉尘聚集,尽量采用密闭操作设备,并设立排风设备。
2. 定期检查、维护和修复粉尘作业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 在必要时,使用防尘屏障、防护罩等设施,有效隔离粉尘和作业人员。
4. 对于有毒有害的粉尘作业,应配备相应的防护设备,并设置专门的存放和处理区域。
五、作业操作规程1. 粉尘作业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岗前培训和教育,了解粉尘职业病的危害性以及正确的防护方法。
2. 严禁在没有经过相应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粉尘作业,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服等。
3. 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禁止随意放置物品、乱堆放材料,确保作业环境整洁有序。
4. 粉尘作业人员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症状,必要时接受职业病诊断和治疗。
六、应急管理1. 在粉尘作业过程中,如发生突发事故或异常情况,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向上级报告。
2. 公司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和行动措施,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 及时清理作业现场的粉尘积累,防止粉尘爆炸和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七、违规处理对于违反本管理制度的人员,根据公司规定和现行法律法规进行相应的处罚和纪律处理,并开展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粉尘作业和粉尘处理管理制度范本
粉尘作业和粉尘处理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粉尘作业和粉尘处理流程,确保员工的健康安全,并减少粉尘对环境的污染。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粉尘作业和粉尘处理工作的部门和员工。
三、定义1. 粉尘作业:指生产、加工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相关的工作。
2. 粉尘处理: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收集、处理和处理的活动。
四、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 工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防尘口罩、防护眼镜和防护服等。
2. 作业区域应清洁整齐,工作台面应保持干燥,防止发生滑倒事故。
3. 检查粉尘收集设备的工作状态,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五、粉尘作业的执行1. 在粉尘作业过程中,应严禁抖动作业物品,以免产生更多的粉尘。
2. 粉尘作业应注意操作规范,严禁人员私自进行操作,以免发生意外伤害。
3. 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工作区域,并将收集到的粉尘进行妥善处理。
六、粉尘处理的执行1. 收集的粉尘应存放在指定的容器中,并进行分类管理。
2. 粉尘处理的过程中应配备专业人员,并使用适当的设备和工具。
3. 处理过程中应确保粉尘不外泄,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七、粉尘处理管理1. 粉尘处理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作业区域内的粉尘产生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粉尘污染。
2. 粉尘处理管理人员应制定粉尘处理的计划,并进行记录和报告。
3. 管理人员应进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粉尘处理意识和技能。
八、应急处理措施1. 发现粉尘泄漏或意外事故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告相关管理人员。
2. 采取适当的措施清除泄漏的粉尘,并对作业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
3. 针对意外事故进行事故分析,找出原因并进行改进措施。
九、违规处罚1. 对违反本制度的员工,将进行相应的纪律处罚,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罚款等。
2. 对重大违规行为,将依法追究责任。
十、附则本制度须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以适应粉尘作业和粉尘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变化。
总结本粉尘作业和粉尘处理管理制度旨在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防火、防爆、防尘、防中毒管理制度范本
防火、防爆、防尘、防中毒管理制度范本1. 目的和范围该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保障企业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预防和控制火灾、爆炸、粉尘、中毒等危险,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持续稳定进行。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员工,包括办公区域、生产车间、仓库、实验室和其他场所。
2. 防火管理2.1 严禁在禁烟区域内吸烟,严禁在生产车间使用明火。
2.2 加强电器用具的安全管理,确保用电设备的完好,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2.3 组织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和灭火器使用教育,确保员工具备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与技能。
2.4 建立并定期演练火灾应急预案,确保员工熟悉应对火灾的紧急措施和逃生路线。
3. 防爆管理3.1 禁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生产车间和办公区域。
3.2 进行爆炸危险性评估,针对存在爆炸危险的场所或岗位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3.3 强化气体、液体和粉尘等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和使用管理,确保存储区域的通风良好。
3.4 建立并执行遗留爆炸物清理和处理制度,严防危险废物的积累。
4. 防尘管理4.1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粉尘产生和扩散,如合理布局、安装防尘设施等。
4.2 严格执行粉尘作业操作规范,确保员工佩戴防护设备,进行防尘措施培训。
4.3 定期检查和清理设备、管道和通风设施,保持清洁。
4.4 设置粉尘监测系统,并进行连续监测和报警。
4.5 定期组织清理和清扫,及时清理储存区域和生产区域的积尘。
5. 防中毒管理5.1 对于有毒物品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保证员工的安全使用。
5.2 设置中毒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加强监测和检测工作。
5.3 建立中毒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对中毒事件进行及时报告、处理和处理后的检讨。
5.4 定期组织中毒防护培训,提高员工对中毒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6. 管理措施6.1 建立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管理责任和权限,确保该管理制度的执行。
6.2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3 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保存相关安全资料和记录。
防尘防毒设施安全管理制度(4篇)
防尘防毒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作场所的危害性也与日俱增,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制度制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与代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职业病防治技术标准和程序的基础上。
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员工、兼职人员和实习生等。
二、目的为了加强对防尘防毒设施的管理,明确责任,规范操作,有效预防和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侵害。
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健康环境,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责任和义务(一)企业责任1.公司应制定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并定期组织实施,确保防尘防毒设施的有效使用。
2.公司应加强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3.公司应配备专业的防护设施使用培训人员,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病防护意识。
4.公司应定期进行防护设施使用情况检查和评估,并及时进行整改。
5.公司应建立和健全职业病防治档案,保留防护设施使用记录和检测报告等相关资料。
(二)员工责任1.员工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正确佩戴和使用防尘防毒设施,杜绝违规操作。
2.员工应按照规定的要求参加公司组织的防护设施使用培训,并提高职业病防护意识。
3.员工应查看防护设施的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了解其功能及使用方法。
4.员工发现防护设施存在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上报,并停止使用,等待维修。
5.员工应按照规定的要求参加公司组织的职业病体检。
四、防尘防毒设施的使用(一)防尘设施的使用1.企业应根据工作环境中存在的粉尘情况和危害程度,选择合适的防护设施,如防尘面具、防尘眼镜、防尘耳塞等。
2.防尘设施的佩戴应正确牢固,不得随意拆卸、更换。
3.在进入含有粉尘环境的工作区域前,员工应佩戴好防尘设施,并进行相关的操作训练。
4.佩戴防尘设施时,员工应保持设施的清洁,及时更换损坏或失效的设施。
防尘防毒管理制度
防尘防毒管理制度1. 引言为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防止工作场所中的尘埃和有害气体对员工造成伤害,制定防尘防毒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工作场所的防尘防毒工作,确保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工作场所的员工,不论其所从事的工作性质。
3. 防尘措施3.1 工作场所的定期清扫和清理,对于产生大量尘埃的区域,应进行更加频繁的清理。
3.2 使用封闭式设备和工具,减少尘埃的产生及散布。
3.3 对于那些无法避免产生尘埃的工位,应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护目镜等。
3.4定期检查工作场所的通风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以降低尘埃的浓度。
3.5 员工应按照规定的程序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4. 防毒措施4.1 根据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防毒设备,并提供给需要使用的员工。
4.2 防毒设备应定期检修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
4.3 员工应接受相关的防毒培训,了解如何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毒设备。
4.4 在必要时,进行空气质量监测,确保工作场所的气体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4.5 在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员工应知晓相关应对措施,如逃生等。
5. 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与使用5.1根据工作场所的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并提供给员工。
5.2员工应按照相关的操作规程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5.3个人防护装备应保持清洁,定期检查和更换。
6. 培训与教育6.1员工应接受相关的防尘防毒培训,了解工作场所的风险和相应措施。
6.2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员工在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响应能力。
6.3提供不定期的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知识。
7. 监督与评估7.1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7.2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员工,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以保证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7.3对于工作场所的防尘防毒措施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施工现场有害气体排放控制措施
施工现场有害气体排放控制措施1、废气排放(1)绿色交通从我做起。
管理者和施工人员尽量乘坐公共交通或者骑自行车。
(2)所有进出现场的运输车辆都要与责任单位签署环保协议,所有车辆必须为排放达标车辆,不达标的车辆禁止进入现场。
项目经理部派专人定期检查车辆手续,必要时监督车辆验证。
(3)机械设备由专人负责保养、维修,定期检查,确保使用完好。
(4)生活设施中食堂采用燃气炉,严禁使用煤和木柴。
2、烟雾排放(1)加强对现场的烟尘监测,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确保烟尘排放度达到规定级别以下。
(2)禁止在施工区域吸烟。
现场设吸烟室,安装室内空气净化器,每日派人打扫室内卫生。
(3)禁止采用燃烧的方法剥电缆皮,以免烟气污染环境。
(4)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任何废弃物和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烟尘、臭气的物质,容融沥青等有毒物质要使用封闭和带有烟气处理装置的设备。
(5)电焊机焊锡烟的排放应符合国家要求。
在地面焊接时,可设围挡,尽量减少高空焊接作业,小面积进行焊接时可采用专用通风设备进行排风。
(6)使用开槽机、砂轮锯施工时,必须设隔尘罩,防止飞溅物飞扬。
(7)施工用的油漆、防腐剂、防火涂料等易污染大气的化学物品统一管理,用后用盖,防止污染大气。
(8)大直径钢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减少焊接产生废气对大气的污染。
大口径管道采用沟槽连接技术,避免焊接释放的废气体对环境的污染。
3、粉尘的控制(1)严格控制粉尘污染、基础、主体施工期间施工现场不设混凝土搅拌区、采用商品混凝土。
装修施工期间,易引起尘雾的细料堆,应予以遮盖或适当洒水,工程运料车应设帆布或湿套遮盖。
(2)混凝土运输车,泥浆倒运车,渣土外运车等易出现洒漏的车辆,应经常检查,保持不渗漏良好的状态。
(3)现场门前区设循环排水沟,施工车辆出车前应进行清洗,避免施工尘土污染市政道路。
(4)施工现场制定洒水降尘制度,配备专用洒水设备并设专人负责在易产生扬尘的季节,采取洒水降尘。
(5)水泥及其它易飞扬的细颗料材料,尽量库内存放,露天存放时要严密遮盖,运输和卸运时应防止遗洒尘扬。
高温、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管理制度以及操作规程
为搞好本单位噪声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员工人身健康和安全,使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
2、由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3、企业应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4、生产区域和作业场所的噪声要符合标准规定,超过标准要限期整改。
5、对易产生噪声的生产过程和设备,技术部门设计时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及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措施,用低噪声的设备和工艺代替强声的设备和工艺,从声源上根治噪声。
6、当班工人每天对噪声进行日常监测,并做好记录,企业应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7、新、改、扩的工程建设项目以及技术改造和引进项目、及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噪声控制,必须严格执行职业危害“三同时”评查,没有评查或评查不合格的一律不准施工和投产。
8、对于噪声超过标准规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限期达到标准要求。
在无法彻底消除噪音的情况下,必须给员工发放个体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以减少或减轻对员工的听力损害。
9、企业应安排接触噪音的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0、职业病的管理和诊断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对疑似或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为搞好本单位高温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员工人身健康和安全,使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
2、由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高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3、首次参加高温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才能上岗。
公司粉尘排放管理制度
公司粉尘排放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粉尘排放的管理,减少粉尘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保护员工的健康,提高公司的环保形象,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产生粉尘排放的设备和工序。
第三条公司将维护好设备和安全,完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确保粉尘排放达标排放。
第四条公司设立专门的环保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粉尘排放管理制度。
第二章粉尘排放监测与评估第五条公司应定期对粉尘排放情况进行监测,确保排放浓度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第六条对新设备、工序和变更重大技术条件的设备、工序应当重新评估粉尘排放情况,制定改善方案,经批准后实施。
第三章粉尘排放治理设施建设与维护第七条公司应设立粉尘排放治理设施,与设备和工序相匹配,确保粉尘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第八条治理设施应定期保养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防止故障导致粉尘排放不达标。
第九条对于老化、损坏较严重的治理设施,应及时更换或修复,严禁继续使用。
第四章粉尘排放管理措施第十条公司应对涉及粉尘排放的设备和工序进行划区管理,禁止非相关人员随意接触。
第十一条制定操作规程,明确操作规范,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程操作,确保粉尘排放在控制范围内。
第五章紧急措施第十二条公司应制定粉尘排放事故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第六章监督检查与考核第十三条公司设立环保督查组,每月对粉尘排放情况进行抽查,对不合格情况进行整改。
第十四条公司设立环保考核机制,对环保工作不力的责任人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处理。
第七章处罚措施第十五条对于严重违反公司粉尘排放管理制度的行为,将给予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罚款、停职、降级等。
第八章附则第十六条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补充或调整,经环保部门审批后执行。
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以上就是公司粉尘排放管理制度的内容,公司将严格执行这项管理制度,确保粉尘排放不会对环境及员工健康造成危害。
希望所有员工能够认真遵守制度规定,共同维护好环境。
防毒、防尘管理制度(5篇)
防毒、防尘管理制度一、公司各级领导要把关心职工安全、健康和关心生产统一起来,把防毒、防尘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坚持做到“五同时”。
二、在新建、改建、扩建时,必须按照国家《工矿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和环境保护的标准要求,做到“三同时”,不得削减劳动保护设施。
三、凡生产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车间或工段,都要采取有效措施,如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密闭或隔离操作等措施尽可能减少危害。
四、对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车间、工段,要定期监测,严格对照剧毒物品的保管。
五、对接触尘毒的作业人员登记造册,定期体检,建立员工健康监护卡。
六、对接触尘毒严重的岗位,实行六小时工作制或采取定期轮换制,对患有职业性中毒者,应给予治疗并妥善安排工作和生活。
防毒、防尘管理制度(2)是一种组织和规范企业或工作场所中防止有害物质(如化学物质、粉尘等)对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制度。
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风险评估与管理:对工作场所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潜在的有害物质以及可能的健康危害,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降低风险。
2. 个人防护装备: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面具、防护手套、防护服等,确保员工在接触有害物质时能够有效地进行保护。
3. 培训与教育:为员工提供相关的防毒、防尘培训和教育,使他们了解有害物质的危害以及正确的应对措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4. 工作环境监测:定期对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监测,确保其不超过安全标准,及时采取措施处理超标情况。
5. 废物处理:制定合理的废物处理措施,防止有害物质的泄漏和污染。
6. 紧急情况处理:建立紧急情况处理方案,包括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紧急疏散计划,以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
7. 监督与检查:建立监督与检查机制,确保防毒、防尘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制定和执行防毒、防尘管理制度,可以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减少工作场所的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和员工的生产效率。
防毒、防尘管理制度(3)是一项重要的安全管理制度,它旨在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预防因毒物和粉尘引起的事故和职业病。
防尘防毒管理制度范本(2篇)
防尘防毒管理制度范本1、要认真做好防尘、防毒工作,采取综合措施,消除尘毒危害,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2、要限制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防止粉尘、毒物的泄漏和扩散、保持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减少人员与尘毒物料的接触,并定期进行监测和体检。
3、要根据预防为主、全面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编制防尘、防毒规划,并纳入年度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长远规划,结合挖潜、革新、改造、逐步消除尘毒危害。
4、凡治理技术条件不成熟的危害性大的作业岗位,要列科研计划,进行攻关。
对长期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工业卫生标准、尘毒危害严重的作业,限期整改。
5、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应采用密闭的设备和隔离操作,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毒害大的物料,革新工艺,实行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
6、.对散发出的有害物质,应加强通排风,并采取回收利用、净化处理等措施。
未经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7、机械铸造和清砂作业,应积极采用“七○”砂、水爆清砂、湿式开箱清砂和密闭落砂等。
喷砂作业应积极采用密闭机械喷砂、喷丸、掷丸及密闭除尘等措施。
8、有粉尘或毒物的作业场所要及时清理,保持整洁。
9、对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设备和管道,要加强维护,定期检修,保持设备完好,杜绝跑、冒、滴、漏,对各种防尘、防毒设施,未经主管部门同意或报请厂长(总工程师)批准,不得停用、挪用或拆除。
10、有毒、有害物质的包装,必须符合安全要求,防止泄漏扩散。
11、有腐蚀性的物料或有能使皮肤吸收毒物的车间(岗位),除配备足够适用的防护用具和急救药品外,还应设有洗眼、喷淋或清水池等冲洗设施。
12、企业应建立健全急性中毒事故的抢救网络系统和抢救方案,强化联络和报告制度。
13、新职工入厂后,应进行健康检查,要妥善安排好职业禁忌证和过敏症患者的工作。
14、对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在册职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防毒、防尘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防毒、防尘安全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效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和工作场所的污染。
制定本制度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我公司工作的员工及相关安全防护设备的管理和使用。
三、主要内容1. 个体防护1.1 所有从事有毒、有害物质操作的员工,必须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面具、防护手套、防护服等个体防护用品,且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
1.2 需要进行有害物质操作的员工,应接受必要的培训,了解有关个体防护用品的选择、佩戴、保养和更换等知识。
2. 工作环境安全2.1 在工作场所设置明显、醒目的警示标识,标明有毒、有害物质的存放地点,提醒员工注意安全。
2.2 工作区域应保持清洁整齐,避免积尘和杂物,防止工作环境产生污染。
2.3 定期进行工作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工作环境的卫生和健康。
3. 废物处理3.1 废弃的有毒、有害物质必须进行专门的处理,不得随意丢弃,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危害员工健康。
3.2 所有的废物处理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4. 安全教育和培训4.1 公司应定期组织有关安全教育和培训,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培训。
4.2 新入职的员工应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4.3 定期检查员工的安全防护用具是否完好,必要时进行更换或修理,并记录相应的管理信息。
5. 应急措施5.1 在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或事故发生时,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清晰指导员工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5.2 每个员工都应了解有关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操作流程,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四、责任与处罚1. 公司领导对执行和落实本制度负有主要责任,必须严格要求员工遵守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2.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员工,将依照公司的内部管理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对于严重违纪者将依法追究责任,并可能导致劳动合同解除。
粉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粉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粉尘是指扬尘或易溅散的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态颗粒物。
粉尘可能包含有害物质,如化学物质、细菌和病毒等,对人体健康和生产环境都会造成危害。
因此,建立一套粉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于保护员工健康和维护企业生产环境至关重要。
一、粉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目的和依据(一)目的(二)依据1.《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2.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具体任务和职责分工。
二、粉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内容(一)粉尘危害的评估和监测1.对可能产生粉尘的生产装置和工序进行危害评估,确定控制措施;2.建立粉尘监测系统,定期检测粉尘浓度,对超标的区域或设备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二)岗前培训和工作操作指导1.进行员工岗前培训,包括粉尘危害知识、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培训;2.编制工作操作指导书,在相关工作区域张贴,明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粉尘控制措施1.优化生产工艺、选择低粉尘生成材料和设备;2.加装有效的粉尘收集和处理设备;3.采取措施控制粉尘扬尘和飘散,如封闭系统、局部排风和喷淋等;4.建立粉尘清理制度,定期清理工作场所和设备,防止粉尘积聚。
(四)个人防护和安全意识1.配发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防尘眼镜和耳塞等;2.提供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3.建立事故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和处理粉尘相关的事故和隐患。
(五)应急预案和演练1.制定粉尘危害事故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处置流程;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对应急情况的应对能力和反应速度。
三、粉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一)责任分工和执行1.企业负责人负责制定粉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明确责任分工;2.相关部门和岗位负责人负责制度的执行,具体落实到位。
(二)日常检查和巡查1.按照一定周期进行粉尘危害和控制措施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2.加强现场巡查,检验操作规范和个人防护措施的执行情况。
(三)评估和改进1.定期对粉尘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改进。
尘毒安全健康管理规定范文
尘毒安全健康管理规定范文一、概述尘毒是指在生产、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颗粒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危害的固体和液体微小颗粒。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严格控制和管理尘毒的产生和排放,制定了尘毒安全健康管理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有尘毒产生的生产单位和工作场所。
三、主要内容1. 尘毒防护设备(1)生产单位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包括防尘口罩、防护手套、防护服等,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2)员工在工作中必须佩戴防尘口罩和防护手套,确保呼吸道和皮肤不受尘毒侵害。
(3)生产单位应设有专门的更衣区域,员工进入和离开工作场所时必须更换工作服和鞋子,以防止尘毒带入居住区。
2. 尘毒排放控制(1)生产单位应采取措施控制尘毒的产生和排放,包括安装或改善通风设备、使用封闭式设备等。
(2)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减少尘毒的积聚和散布。
(3)严禁在无尘毒排放的通风设备旁边进行操作,以免影响通风效果。
3. 尘毒监测和评估(1)生产单位应定期进行尘毒浓度的监测和评估,确保尘毒的控制措施有效。
(2)监测结果应进行记录和保存,供相关部门和员工查阅。
4. 尘毒清除和处理(1)生产单位应定期清除工作场所内的尘毒,使用专门的吸尘器和清洁剂进行清理。
(2)尘毒的处理应按照环保规定进行,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5. 员工培训和宣传(1)生产单位应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尘毒安全健康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2)在工作场所张贴尘毒防护知识宣传海报,提醒员工注意防护措施。
6. 尘毒事故应急处理(1)生产单位应制定尘毒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应急处置措施。
(2)对尘毒事故的处置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
四、违规处罚对于违反尘毒安全健康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进行处罚,包括罚款、停产整顿、责令关停等措施。
五、附则本规定由相关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和监督,生产单位应全面执行,并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防毒、防尘管理制度范本
防毒、防尘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防止因毒害和粉尘等工作环境因素引起的职业病,使员工在有害物质和粉尘等工作环境中能够得到有效的防护,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与安全。
适用范围包括公司内所有与有害物质和粉尘有关的工作场所和岗位。
二、责任分工1.公司负责人负责制定并执行本制度,确保公司内有害物质和粉尘工作环境的合理控制,确保所有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2.安全环保部门负责监督和维护公司内的安全与环保工作,负责制定相关的防毒、防尘管理计划和措施。
3.部门负责人负责做好本部门员工的防毒、防尘保护工作,确保防护装备的合理配备和使用,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
4.员工应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防毒、防尘管理制度执行,正确佩戴防护装备,参加相关培训并积极配合防护措施的实施。
三、防毒、防尘管理措施1.工艺控制采用封闭式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和粉尘的产生,严格控制其在工作环境中的浓度。
2.个体防护装备根据不同岗位和工作环境的需要,配备合适的防护面具、防护服、防护手套等个体防护装备,并确保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
3.通风换气建立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工作场所的新鲜空气流通,有效降低有害物质和粉尘的浓度。
4.清洁消毒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洁消毒,确保工作环境的整洁与卫生。
5.定期检测定期对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和有害物质浓度进行检测,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6.培训教育定期组织员工参加防毒、防尘培训,提高其对有害物质和粉尘工作环境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四、工作程序1.评估和确定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和粉尘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2.制定并公布防毒、防尘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为员工配备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并确保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4.制定定期检测计划,定期检测工作环境中有害物质和粉尘的浓度,并根据检测结果调整防护措施。
5.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6.定期检查工作场所的卫生情况,确保清洁消毒工作的有效实施。
生物公司防尘、防毒管理制度范本
生物公司防尘、防毒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本防尘、防毒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减少工作场所产生的粉尘和有害气体对员工造成的危害。
通过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防尘、防毒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环境质量,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二、适用范围本防尘、防毒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员工及其工作场所。
三、一般要求1. 所有员工必须遵守国家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和维护防尘、防毒设备。
2. 公司将定期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加强员工的防护意识,确保员工了解相关防尘、防毒知识和操作规程。
3. 确保工作场所保持清洁和整洁,减少粉尘和有害气体的产生。
员工应经常清理工作区域,并保持通风良好。
四、防尘管理1. 工作区域应配备适用的防尘设备,包括防护面罩、防护眼镜等。
员工需根据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防尘设备,并正确佩戴,确保面部和呼吸道得到有效保护。
2. 确保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和清洁用品符合国家标准,并进行定期维护检查,防止产生过多粉尘。
3. 在需要处理有害物质的工作场所,应确保配备有效的排风设备,防止有害气体在室内积累。
五、防毒管理1. 公司应根据工作场所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种类和浓度,确定合适的防毒设备,并为员工进行相应培训。
2. 防毒设备应定期检修和更换,确保其性能良好。
3. 在需要进行有害气体作业的工作场所,应配备防毒眼镜、防毒面具等装备,员工必须正确佩戴。
六、应急预案1. 公司将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包括防尘、防毒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和应急联系人。
2. 在发生防尘、防毒事故时,员工应立即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并向领导报告,以便及时应对。
3. 公司将定期组织演练应急预案,加强员工的应急能力。
七、监督和奖惩1. 公司将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查和评估。
2. 员工违反防尘、防毒管理制度的,将受到相应纪律处分。
3. 对于因违反防尘、防毒管理制度而导致的事故,公司将进行调查,并追究相关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尘和有害有毒气体管理制度
1.0 目的
为有效地控制粉尘和有害有毒气体对周边环境及人员健康的不利影,改善环境卫生,以达到减少环境污染、人体伤害的目的。
2.0 适用范围
本公司的粉尘和有害有毒气体的污染排放。
3.0 职责.
3.1生产部负责公司内的粉尘和有害有毒气体进行监控和管理。
3.2安全管理文明办公室应按粉尘和有害有毒气体要求编制或修改员工劳动安全与防护制度、操作人员应严格按设备作业指导书和制度进行防护,使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最小化。
3.3如出现不符合应及时查清原因,进行改正,并执行《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0定义(无)
5.0 工作程序
5.1粉尘及有害气体的类型
5.1.1车间.固态物质的机械加工或粉碎,如磨钻头和石墨等。
5.1.2车间某些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汽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后形成的粉尘,如锌蒸汽在空气中冷凝,氧化形成氧化锌烟尘。
5.1.3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如木材、焦油、煤炭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
5.1.4车间打磨产生的粉尘,镀锌车间的酸雾。
5.1.5焊接作业中。
由于焊药分解,金属蒸发所形成的烟尘。
5.2 防粉尘和有害有毒气体措施
5.2.1工作场所在采取防尘综合措施后,其浓度仍超过现行国家标准时,应到室外保证每人每小时不少于30m3的新鲜空气。
5.2.2应当采用不产生和少产生粉尘的工艺和设备。
产生粉尘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宜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或密闭室操作,改革工艺或技术革新,如操作自动化,机械化;或采用送风设备或局部送风。
5.2.3车间地面、设备、建筑构件等表面积尘,宜采用轻擦轻扫,湿式作业,防止粉尘飞扬,不得采用压缩空气吹扫。
5.2.4镀锌车间,必须设排风除尘装置及对车间进行通风;将粉尘有害有毒气体用管道化,除尘器,布袋除尘等。
5.2.5焊接、电弧气刨和等离子切割的固定作业点,应设排风装置。
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焊接操作,必须设通风换气装置。
在室内作业点不能固定时,在焊接区上方宜设再循环排烟净化机或排风扇。
焊接车间工作场所烟尘允许最高浓度不超过6mg/m3
5.2.6除以上措施外,应注重个人防护,使用防尘口罩,防毒面具等。
5.2.7防尘工作应有组织、制度、检查评比,防尘设备应加强检修、维护等管理的落实;
5.2.8检查身体(就业前检查、定期检查),测定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检查设备。
5.2.9宣传教育,普及防治知识,作好自我保健工作。
6.0相关文件
6.1 员工劳动安全与防护制度
6.2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7.0相关记录
7.1 监控记录表格一览表
8.0附件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