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题库 大气的热力状况GZDL079
高考地理专题《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专题《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知识点汇总1.从地气系统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1)抓住下列因素,看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少,分析气温的高低。
①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气温高。
②地势: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强,白天气温高。
③天气状况:晴天白天气温高,光照强。
④日照时间:夏季白昼长,气温高。
(2)考虑下垫面情况,看地面的吸收效率,分析地面温度的高低。
①反射率:反射率大,吸热少。
(冰雪>裸地>草地>林地>湿地、水域)②比热容:比热容大,吸热慢,白天气温低。
(水域>砂石)(3)考虑大气状况,看大气对地面的吸收能力,分析气温的高低。
①大气密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效果差),气温低。
②大气成分:大气中含水汽、二氧化碳多,气温高。
2.从对流层的气温分布分析大气中的逆温现象(1)逆温的表现及形成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暖。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
逆温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2)逆温现象产生的影响①不利影响:出现在城市上空的逆温,阻碍大气的对流运动,会加重近地面的大气污染,并降低大气能见度,增加酸雨出现的概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②有利影响a.在某些山坡或河谷地区,逆温成为一种气候资源而得到利用。
例如,我国新疆的伊犁谷地,逆温现象从10月持续至次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
逆温层提高了伊犁谷地冬季的气温,坡地上的多年生果树可不必埋土保护,从而避免或减轻了低温冻害;在这里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可减少保温材料投入,提高经济效益;逆温层坡地还为当地牲畜提供了避寒越冬的理想场所。
b.由于逆温层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运动,因此逆温可以抑制由大风、沙尘、强对流而引起的沙尘暴的发生。
c.逆温出现在高空,对在相应空间中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
使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晴空万里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3.抓住风向,分析常见的热力环流的形成(1)海陆风(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海陆风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其风向的变化关键在于海陆温度的变化,不同的季节海陆风转化的时间是不同的。
【高中地理会考】会考复习之大气1
本节会考要求
1、说出大气的热量来源。(Ⅰ) 、说出大气的热量来源。(Ⅰ 大气的热量来源。( 2、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Ⅱ)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3、分析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Ⅱ) 、分析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Ⅱ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4、运用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分析一些地理现象。(Ⅲ) 、运用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分析一些地理现象。(Ⅲ 大气热力环流原理 一些地理现象。(
H E F J G I K
连线题:地理现象与相关的大气热力作用。 连线题:地理现象与相关的大气热力作用。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很高。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很高。 早春和深秋,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早春和深秋,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反射作用 大气逆辐射 散射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射向宇宙 射 向 宇 宙
大气上界
太 阳
吸收作用
散射作用 反射作用
辐 射
辐 射
大 气 吸 收
辐 射
保 温 作 用
地面增温
地面
练习
A 1.请在图中填写: 大气上界、太阳辐射、 C 吸收、反射、散射、 B 地面辐射、 D 大气吸收、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 2.图中箭头表示长波辐射的有哪些? 3.大气保温作用与图中哪个箭头有关?
一、大气的热力状况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太阳辐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地面的 、大气对地面 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 地面、大气辐射——长波辐射
会考要求: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会考要求: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Ⅱ)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具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总结的高中地理关于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的必背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汇总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气候与自然带知识点1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地理知识点1.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短波)(12hmax)-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13hmax)-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长波)(14hmax)-大气保温。
地理知识点2.平流层的特点:①包含臭氧层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地理知识点3.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着;③天气复杂多变。
地理知识点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地理知识点5.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4)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5)来自大陆的气流(离岸风)--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7)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8)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1高中地理知识点的必背内容:地球上的大气地理知识点: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交界面(2)锋面的特点:①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②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大;③附近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3)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注意: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高考地理专题: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解析版)
高考地理专题: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1.读如图四幅冷热不均惹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和直线表示等压面〕中,正确的有〔〕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不具有选择性的是〔〕A. 吸收作用B. 反射作用C. 散射作用D. 折射作用3.以下图是〝某区域某时空中天气简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丙地的风向是〔〕A. 西南B. 西北C. 西北D. 西南〔2〕发生图示A区域和B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区分是〔〕A. 暖锋、冷锋B. 冷锋、暖锋C. 气旋、反气旋D. 反气旋、气旋〔3〕此时甲、乙、丙、丁四地气温最高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4.我国东部地域不少城市出现了〝热岛效应〞,其主要缘由有〔〕①城市郊区化②绿空中积增大③动力消耗加大④城市人口剧增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5.高压系统控制的地域常出现〔〕A. 天空少云,天气阴沉B. 气温下降,气压降低C. 大范围阴雨天气D. 气温上升,气压降低6.如图为某年4月5日8时世界海平面气压〔百帕〕散布〔局部〕图,读图回答下题.〔1〕从气流状况来看,戊地的天气系统是〔〕A. 高压B. 高压C. 气旋D. 反气旋〔2〕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小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3〕此时,北京的风向为〔〕A. 偏北风B. 偏南风C. 偏西风D. 偏西风7.以下冬、夏季风,其成因主要是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
其中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东亚夏季的西北季风B. 东亚夏季的西北季风C. 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D. 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8.图中a图表示世界某区域图,b图为a图中甲城气候资料.该地域年降水量北部地域较多,南部地域较少,最南部的沙漠地带终年无雨.但是,就在这样的中央,A国消费的粮食、水果不只可以自给,还能少量出口.据此完成下题〔1〕甲城的气候为〔〕A. 热带沙漠气候B. 热带草原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亚热带季习尚候〔2〕A国农业兴旺,其成功之处在于〔〕A. 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 提高了水资源的应用率C. 调理了降水的时节分配D. 调理了降水的年际变化〔3〕A国处置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跨流域调水④建水库调理径流⑤改良灌溉技术.A. ①②B. ③④C. ③⑤D. ②⑤9.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其中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倾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字母依次是〔〕A. a、b、c、dB. a、b、d、cC. b、a、d、cD. c、b、a、d10.右图中南非纳马夸兰地域大局部时间干旱荒芜,雨季持久、年降水量少,是野生多肉植物的〝王国〞。
【高中地理】大气环境重要考点精编汇总,高分必备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1、低层大气的成分及其作用2、大气的垂直分布3、逆温现象(1)含义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一般情况下,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
(2)成因①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
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②空气平流: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
一般来说,温差越大,逆温越强。
③空气下沉:常发生在山地,又称为地形逆温。
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④锋面因素:对流层中,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空气的上面,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锋面。
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显著,也会出现逆温。
(3)影响不管是何种原因形成的逆温,都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它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了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
所以逆温现象产生后,会形成大雾天气,加重空气污染。
二、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的热力状况2、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1)纬度:一是影响到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从而直接影响到太阳辐射的强弱,同时导致太阳辐射通过大气路程的长短产生差异,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强弱之分,从而间接影响到太阳辐射的强弱。
二是影响到白昼的长短,从而影响到日照时间长短导致太阳辐射的多少。
(2)天气:天气晴朗或降水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气成分、垂直分层与大气的热状况
大气成分、垂直分层与大气的热状况(附参考答案)目标定位1.大气的组成:近地面大气、干洁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主要作用。
2.大气的垂直分层:分层依据,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主要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3.大气的热状况:大气的削弱作用、保温作用,热量的收支和平衡。
知识梳理1.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
2.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中,占78%是地球上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占21%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含量少,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还有作用,含量很少,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保护生命体。
3.大气中的和含量很少,是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
4.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已导致大气成分比例的变化。
如人类活动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的,造成的“温室效应”;广泛使用冰箱、冰柜,释放出大量的,破坏臭氧层。
由于这些危害是,所以大气环境保护需要国际合作。
5.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6.大气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人们乘坐的大型飞机多是在中飞行,地球大气的上界大约为。
7.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和大气对地面的,其中前者作用有、和三种形式,后者是通过起到保温效应的。
8.大气热力作用的意义;。
课堂互动知识点1 大气的组成1.低层大气和干洁空气的组成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机械混合物。
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气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
其中干洁空气是不含水汽和固体杂质的空气,也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其主要成分是氮和氧,二者合占干洁空气体积的99%。
2.大气组成成分对生命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大气成分主要作用干洁空气氧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对地球上的生命有保护作用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具有“保温效应”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凝结核);削弱太阳辐射;影响大气质量3.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人类活动中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不断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大量森林被砍伐,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大气热力作用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大气热力作用大气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因此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是有选择性的。
又由于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部分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因此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是很少的。
(2)地面大气的隔热效果: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
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作用。
根据计算,如果没有大气,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是-18℃,实际上是15℃。
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提高了33℃以上。
(3)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应用:① 为什么在多云的白色天气里温度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
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因此温度很低。
②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这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引起的,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
③ 为什么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这是由散射引起的,散射将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射向各个方向。
因此,尽管在黎明和黄昏时看不到太阳,但天空仍然非常明亮。
④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这是因为在晴朗的夜晚,大气层的隔热能力很弱,地面热量迅速流失,气温下降。
⑤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沙漠地区日照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小,气温高;夜间地面大气保温效果弱,温度低。
⑥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在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较弱,所以太阳辐射很强。
(4)全球的热量平衡① 平均多年来,地球(地面和大气)的热量收支是平衡的。
②全球热量平衡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第一、全球每年平均气温比较稳定,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力状况与气温
大陆),海平面上升;②海拔较低的岛国将被淹没。
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是地球上第一个因全球气候变暖 而受影响的国家。 12
二、气温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分析纬度 位置、太阳高度。 (2)大气自身条件(天气、大气透明度、 大气物质多少)——主要分析大气对太阳辐 射削弱作用的大小和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强 弱。
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考点8 大气的热力状况与气温
考 点 透 析 一、大气的热力状况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作用最强, 吸收作用最弱。 吸收: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二氧 化碳吸收较长的红外线,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 很少。
1
反射: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 卫星云图上白色越浓,代表云层越厚,反射的 太阳光越多。地面性质与反射:新雪的反射最 强。 散射:有选择性。蓝、紫色光最容易被散 射,所以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天空呈灰白色 是因为太阳光被较多尘埃和雾粒散射的缘故。 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太阳高度大的地区,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削弱得少。
4
树荫下、房间中无阳光处,仍然明 亮——散射作用。
冬季风速较大——冬季时,因低纬度 与高纬度相比,太阳高度大且白昼长,所 以南北温差大,引起风速大。
晴天的气温日夜差大——白天晴朗, 获得太阳辐射多,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地 面热量损失大。
5
交通信号中“红灯停”——红光的波长 较长,难被散射,穿透力强,以红灯为停 止的信号更为醒目。 农民利用人造烟雾——在深秋、初冬为 防止蔬菜、作物被霜冻冻坏,有经验的农 民往往在晚上燃烧一些柴草,制造人造烟 雾,它相当于在夜晚增大了云量,增强了 大气逆辐射,从而达到保温作用。
19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的热力状况-精选文档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的热力状况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从各种资料中认定、提取、加工处理各种有用信息的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关注人类生存的环境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教学建议关于大气热力作用的教学分析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是大气的热力作用,其中大气的保温效应是本节的难点内容。
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的削弱作用应特别注意哪种作用有选择性,哪种作用没有选择性,另外大气中能够起到吸收作用、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的关键物质是什么?这种削弱作用使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不过这种削弱作用因地而异,教材明确提出由于各地太阳高度角不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长短不同,被大气削弱的程度不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会有所不同。
第二,大气的保温效应,需要明确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三者的差别和彼此的关系。
日、地、气三种辐射的差别在于:地面的温度地域太阳,大气的温度地域地面,因此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因此能够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
日、地、气三种辐射的关系在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被削弱一部分后,有将近一半的太阳辐射穿过了大气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同时向外辐射,将热量传递给大气,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增温,并向外辐射,大气辐射有两部分,一小部分向宇宙空间散失;另外一大部分向地面,称其为大气逆辐射,这部分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太阳辐射是地球的能量源泉,大气畅快的放进太阳辐射,使地面充分的吸收太阳辐射,并将所吸收的能量以长波的形式辐射给大气,所以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充分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将大部分能量以长波形式辐射给地面,从而对地面保温。
理解了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就能够解释地球表面昼夜温差较小的原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使夜晚的气温不会太低,因此昼夜温差不会太大。
高考地理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考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点2:热力环流的形成和等压面图的判读考点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考点4:等温线图的判读考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2020·高考全国卷Ⅱ)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右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观测时段内(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2.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3.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1-2月 B.4-5月C.7-8月 D.10-11月(高考浙江卷)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
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5.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2021·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完全由冰晶组成的雾称为冰雾。
我国北方秋冬季节常有“十雾九晴”的现象。
右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
读图完成6~7题。
6.甲地多冰雾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极端低温天气多B.蒸发强,近地面水汽充足C.冬季取暖,凝结核排放多D.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7.与乙地秋冬季节“十雾九晴”成因相似的是( )A.晴朗天空多呈蔚蓝色B.晴天拉萨阳光充足C.夜晚月面温度极低D.挪威夜晚出现极光考点2:热力环流的形成和等压面图的判读(2019·高考全国卷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解析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解析版)SYS201708290601一、选择题详细信息1. 难度:简单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代表高气压带的数码是()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大陆西岸容易形成降水的气压带、风带是()A.①⑤ B.②⑥ C.④⑦ D.③⑥SYS20170829060详细信息2. 难度:简单下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两地气压差最可能是()A.10百帕 B.13百帕 C.16百帕 D.15百帕2.此时,台湾岛以北海域的风向是()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SYS20170829060详细信息3. 难度:中等太阳房是利用太阳能进行采暖的节能环保型建筑物。
下图是我国东部乡村某地太阳房对太阳辐射吸收和室内空气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当玻璃墙倾角60°时,该地冬季太阳房集热效果最佳。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冬季白天室内热力循环的是()A.图a B.图bC.图c D.图d2.当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约为()A.30° B.60° C.66° D.77°3.下列果树适宜在当地种植的是()①柑橘树②苹果树③荔枝树④枣树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SYS20170829060详细信息4. 难度:简单下图表示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此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压a地低于b地B.气温a地低于b地C.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则a是市区,b是郊区D.若该环流发生在沿海,则a是陆地,b是海洋2.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a、b位于近地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处因气温低导致空气收缩下沉B.b处空气受热上升形成赤道多雨带C.③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盛行西北风D.a处附近可能形成地中海气候SYS20170829060详细信息5. 难度:简单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高二地理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
高二地理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1.读下表,据此回答28~30题。
我国北纬35º~40º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1】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海拔高度D.洋流性质【答案】B【解析】四地的纬度相当,但降水量差异明显,故反映干湿度地带性的影响,主要影响是海陆位置的差异而导致的气候差异。
【2】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答案】C【解析】根据四地的气候资料判断,①位于西北干旱地区;②位于东北地区;③位于华北地区;④位于西北半干旱地区,故选C项。
【3】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D.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答案】A【解析】结合上题分析,①位于干旱地区,故水源主要来自冰川融水补给,而②③位于季风气候区的半湿润地区,故以旱地种植业为主,④位于半干旱的草原地区,故以畜牧业为主。
点评:本题以气候资料综合分析为背景考查我国的区域气候差异,难度一般。
2. 2003年7-8月间,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天气,对这些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据此回答9~12题。
【1】与高温天气相伴的灾害性天气往往是A.洪涝灾害B.干旱灾害C.滑坡和泥石流D.蝗灾【解析】7、8月我国南方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故形成高温晴朗的天气,故由于降水少,而导致干旱。
【2】罕见的高温天气将会影响工业生产,其原因可能有①高温使人身体不适,影响生产②拉闸限电,影响生产③机器易受潮,影响生产④高温带来洪水,厂房被淹影响生产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A【解析】高温影响身体健康和用电量上升,而影响生产,高温容易引发干旱,而不易出现机器受潮和洪水,③④错误。
【3】在南方受高温煎熬的时段,我国北方很可能出现A.寒冷干燥天气B.高温多雨天气C.干热风天气D.晴朗温暖天气【答案】B【解析】南方受副高影响,则雨带推移到北方,而出现北方地区降水丰富,形成高温多雨天气。
高一地理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
高一地理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气压分布与大气环流状况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亚欧大陆气温低,气流冷却下沉,近地面为高压,而太平洋气温高,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为低压,对比四幅图中等压面分布及气流运动方向,可知图A符合要求。
故选A。
【考点】热力环流2.图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1】表示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主要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形成的,符合的是④。
【2】晴天比阴雨天昼夜温差更大,主要是因为:A.②增强,④减弱B.②减弱,③增强C.①增强,③减弱D.①减弱,④增强【答案】A【解析】晴天比阴雨天昼夜温差更大,是因为阴天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夜晚云层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符合的是②增强,④减弱。
3.本题有A、B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若两题做,则按A题给分。
(8分)A题:2009年12月7日—18日,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
节能减排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
读图回答问题。
(8分)(1)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变化影响很大,最明显的除全球气候变暖以外,还出现了和等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哥本哈根协议草案》主要是限定气体的排放量。
汽车尾气排放主要产生哪些有害气体。
(4分)(2)下列现象属于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的是()(1分)A、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B、臭氧层空洞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多C、日本群岛发生火山地震D、生态农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改善了环境请你从地理的角度说出开展“无车日”活动的积极意义。
(写出3点)B题:图l4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按城市功能划分,A、B、C三地中属于商业区的是 (填字母)。
⑵该城市在城郊建设了较多的卫星城和工业区,从城郊的角度分析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图表示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
2003年10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大气层()
A.气温在—50℃~20℃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低气温约为—80℃ D.最高气温约为40℃
答案:C
解析:由下往上,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气温垂直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因此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而导致其升温;高层大气变化稍微复杂一点,随高度上升,温度先是下降,然后再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图中曲线相似的情况下,要从其温度值加以判别。
电离层位于80~500千米的高空,主要原因是高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它能够反射无线电波。
2003年10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运行轨道是在高层大气中,正确解答第(1)题是回答本题的关键。
题干评注:大气的热力状况
问题评注: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因此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而导致其升温
2. 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飞行员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A.顺风飞行B.逆风飞行C.风从北侧吹来D.风从南侧吹来
答案:B
解析:高空大气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北半球,空气运动向右偏,因而飞机是在逆风飞行。
题干评注:大气的热力状况
问题评注:高空大气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
3. 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B.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C.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D.在三个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答案:C
解析:影响大气运动的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其中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若无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有夹角。
题干评注:大气的热力状况
问题评注:影响大气运动的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4. 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过程有关。
(2)多云的白天比晴天气温低,原因是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相关。
(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是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过程有关。
(4)一般情况下,多年平均而言,有B:A+C+D,但是,这些年来,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不等式,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有____,这种趋势带来的具体危害是____。
答案:(1)受喜马拉雅山脉及青藏高原的阻挡。
(2)D (3)南支西风气流为降雪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A气流加快了水汽的凝结过程。
解析:根据南支西风气流弯曲位置处的地形可得出其弯曲的原因,大到暴雪的形成要具备足够的水汽及促成水汽凝结的条件,根据图中气流的来向即可得出结论。
题干评注:大气的热力状况
问题评注:大到暴雪的形成要具备足够的水汽及促成水汽凝结的条件。
5. 30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气温高达1000℃以上,但在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烧毁,主要因为( )
A.卫星与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B.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及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都有限
C.卫星在大气中高速运行,能很好地散热
D.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
答案:B
解析:300公里以上的大气层属高层大气,受到地球的引力较小,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所以卫星从中吸收的及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都是有限的。
题干评注:大气的热力状况
问题评注:300公里以上的大气层属高层大气,受到地球的引力较小,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