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必备考点之中国地理青藏地区教案
备战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45讲青藏地区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45讲青藏地区)[考纲要求]地理位置和范围。
高寒气候。
农牧业生产特点。
能源和矿产资源。
主要城市。
[知识讲解](1)概况位置和范围: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面积和人口:面积25%、人口1%民族:藏族主要聚居区读图,熟悉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雅鲁藏布江,黄河,三江源(黄河、长江、澜沧江),三江并流(金沙江、怒江、澜沧江),柴达木盆地,青海湖。
(2)世界屋脊与高寒气候冬寒夏凉、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烈;是我国盛夏气候最低的地区。
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季节变化明显,从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减少。
(3)高原农牧业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环境)。
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日照时间长,蛋白质含量高,单位面积产量高)。
主要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风小,气温较高,地形平坦)气候严寒——高寒牧业、河谷农业、地广人稀地势高多雪山冰川——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大河源头太阳能丰富发展交通水力发电(4)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太阳能: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拉萨是“日光城”地热能: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亚欧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羊八井有地热电站。
水能:雅鲁藏布江的水能仅次于长江。
“聚宝盆”——柴达木盆地有察尔汗的钾盐(附近有我国最大的钾肥厂)、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锡铁山的铅锌矿。
(5)交通公路运输为主:青藏(承担进藏物资的85%)、川藏、新藏、滇藏、新藏公路海拔最高。
铁路:兰青、青藏铁路。
航空:有拉萨——北京、成都、西宁、广州等航线。
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自然保护区,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来自三江源地区,这里又有“中华水塔”之称。
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交通。
进藏铁路的几个方案中,选择青藏铁路的原因:投资少,工期短,地形较平坦,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较少。
高考一轮复习中国地理—青藏地区

பைடு நூலகம்A.山峰多冰川
B.昼夜温差大 C.草原面积广
2.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受热状况的突出特征是( )
A.②强④弱 B.①弱③强
C.①强②弱
D.③弱④强
“雨舌”是指丰沛降水区域呈“舌头”状向某地方向延伸的现象。读西藏年等降水量 线(单位:mm)和“雨舌”位置图,完成6~7题。
6. “雨舌”区域的主要降水类型是( )
沿线地区高寒缺氧,车厢全封闭可以供氧供暖; 可以避免乘客把生活垃圾扔出窗外,污染环境; 减少紫外线对乘客的伤害等
2、解释青藏铁路上列车车厢全部采用全封闭方式的原因?(6分) 3、试分析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地形与地质条件复杂;冻土与湿地广布;高寒缺氧,空气稀薄;生态环境脆弱。
青藏铁路部分路段的缓坡通道
A.对流雨
B.地形雨
C.锋面雨 D.气旋雨
7.位于“舌尖”上的波密县,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是( )
A.既有森林、草甸,又有冰川 B.喀斯特地貌广布
C.水网密布,水流湍急
D.土壤深厚,有机质多
“全天下有两种风景,一种是大海,一种是西藏”。
青藏地区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 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青藏铁路清水河特大桥采取以桥代路 的方式。
请说明青藏铁路建设很多如图所示的缓坡通道及以桥带路的目的?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雅鲁藏布谷地, “夜间瓢泼大雨,白天阳光灿烂”,但这样的 天气对旅行几乎没有太大影响。
5.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 多夜雨的原因。 6.评价这种天气对去拉萨避暑有什么影响?
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
主题探究:青藏之行
高考地理中国的青藏地区PPT课件

.
1
区域地理学习的思路与方法
1、自然地理特征:
⑴位置、范围
⑵地形特征
⑶气候特征
⑷河流特征
⑸植被
⑹土壤
2、人文地理特征:
⑴人口与居民
⑵经济特征:
①资源分布、开发利用与保护
②农业生产特征、分布
③工业生产特征、分布
④交通、重要城市
.
2
入门测
• 1.青藏地区包括,青海,西藏和( )省,该地区的主要地形有 青藏高原和( )盆地。
是曲拉(牛奶提炼物),黄色的是酥油(奶油提炼
物),这三种东西拌在一起,味道很香甜。糌粑和
酥油茶是藏族同胞最喜爱的食品,他们也用来招待
客人。
.
19
高原农牧业
②高寒牧业:
青藏地区草场资源丰富,以畜牧业为主。其三大畜 种是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
20
高寒牧区—高原草场
.
牦牛、 藏绵羊 藏山羊 能适应
高寒 缺氧 低气压 等特殊 高原 环境
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 .
5
地形区:包括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内部有巴颜 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等。
.
6
二、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①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
7
二、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
②地势作波状起伏,草原、荒漠广布。
.
8
二、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
③湖泊星罗棋布,许多大河发源地,多咸水湖。全国最 大的湖泊——青海湖。水能最丰富的雅鲁藏布江
1.四川,柴达木。2.祁连山,喜马拉雅,横断 3.藏,河谷,青稞 4. 6,冬夏,昼夜
.
3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中国地理 青藏地区

主题探究一 青藏之旅——准备工作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雅鲁藏布谷地, “夜间瓢泼大雨,白天阳光灿烂”,这样的天 气完全没有耽误小明一家的行程。
2.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多
夜雨的原因。
夜晚,谷底上空温度高,形成相对的暖空气; 山地降温较快,冷空气顺着山坡下沉;抬升谷 地暖空气水汽上升,水汽遇冷易凝结致雨, 故该地多夜雨。
(1) 说明造成此次湖泊贯通的自然条件。(8分)(2)指出卓乃湖湖水外泄对下游河 湖的影响。(4分)
对湖泊: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面积增加,湿地范围扩大; 对河流: 加剧地表冲刷,形成新的河道。
主题探究四 青藏之旅——农业
小明发现青藏高原藏南谷地油菜籽个头差不多是佛山盈香生态 园油菜籽的两倍,单位面积产量比盈相生态园高一倍。除了青稞 、小麦、油菜等传统作物外,近年来利用温室栽培和地膜保温, 大力发展种植黄瓜、西红柿、火龙果、花卉、菌菇等经济作物, 在雪域高原实现了蔬菜自给、瓜果飘香。
1.简析西藏粮仓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带的主要原因。
2.分析藏南谷地油菜籽个头很大的自然原因。
主题探究四 青藏之旅——农业
(1)高原种植业
喜温凉农作物: 青稞、小麦、豌豆
5000m 4500m 4000m
寒冻 寒冷 温凉
无 青稞 青稞、春小麦
3000m
温暖
青稞、冬小麦
小麦
油
青
菜
稞
豌 豆
河谷农业区
重要农业区分布在河谷处,原因是什么?
1、下列是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
原因的是( )
B
A. 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 地势高亢,气候寒凉
C.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D. 冰川众多,湿地广大
高考区域地理必备青藏地区演示课件

46
工业生产:
突出特点-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畜产品加工 业和采矿业在国内占有一定地位。 重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西宁(毛纺)、拉 萨(皮革、毛毯)、林芝(毛纺)
从气候条件分析,盆地湖盐生产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较大,有利于原材料形成。
47
交通 公路运输为主:青藏、川藏、新藏、滇藏 铁路:兰青、青藏铁路(西宁——拉萨),南
29
30
3、能源和资源
• 我国太阳能资源和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
太阳能: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拉 萨有“日光城”之称(原因是地势高,空气 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小,到达地面的太 阳辐射多);
地热能: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羊八井) (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亚欧和印度洋板块交界 处。)
• 拉萨北面的羊八井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 汽田,有我国第一座地热发电站。
31
32
旅游资源
33
3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布达拉宫
35
二. 人文地理特征 地广人稀的地区
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面积占全国总面积(%) 20
25
30
2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 40
55
4
1
36
藏区人们的生活
藏袍
糌粑
37
雕房 溜索
38
农业:
高寒牧业:土地利用以畜牧业为主,青海、
西藏属于我国四大牧区。在高原、山地草 原、草甸放牧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
15
来自印度洋的西南 季风从东南部的河流 谷地吹入青藏高原, 使降水由东南向西北 高原内部逐渐减少。 东南地区降水较丰富, 但季节分配不均,干 湿季明显。
第25讲 中国青藏地区-高考地理区域地理复习课件

• 完善青藏地区的交通运输网; • 加强青藏地区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 • 有利于将青藏地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 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 • 有利于巩固国防,促进边疆稳定。
2005年10月,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 全线铺通。该铁路东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千米。青藏铁路是国家实施西部 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改写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显著改善了青海、西藏的交 通条件和投资环境。
思考2: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
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海拔高,空气稀薄,人类活动少,大气透 明度好,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有限,不利于热量的积 累;大气逆辐射不强,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所以年均温较低。
地壳抬升 板块交界
地形
平均海拔超4千米 众多高大雪山
水文
湖泊众多 河流源头
水能丰富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太阳能丰富
地热能能丰富
钾盐储量大
日喀则位于拉萨以西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
候,日照充足、农业发达,是“西藏的粮仓”之一。这里的农民被称为“离
天最近的耕作者”,主要的粮食作物为青稞等。读图,回答1~2题。
青藏地区“高寒”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不利方面:气温较低,无霜期短,农作物一年只 能一熟,这种气候仅适于喜温凉、生长期短的作 物生长,如青稞、小麦、豌豆;畜牧业只适于放 牧耐寒的牲畜,如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青藏地区农产品品质高的原因:
➢ 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 光照充足,利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 ➢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 作物生长周期较长,品质好。
高三地理总复习课件:青藏地区共54页文档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复习----青藏地区教学课件(共26张PPT)精品课件

1、位置和范围:青藏地 区位于我国的______部, 包括_______自治区、_____ 省和______省的西部。
2.填出图中的雅砻江、金 沙江、澜沧江、怒江、黄 河、雅鲁藏布江,青海湖。
3.填出昆仑山,阿尔金山, 祁连山,横断山脉,喜马 拉雅山
4.标注出西宁和拉萨
02 研学背景知识
03 准备工作
06 总结与检测
.
KEY WORD
01 研学目的 02 研学背景 03 准备工作 04 出行方式 05 科学调查 06 总结收获
位置与范围
青
总体特征
藏
交通
地
区 自然与人文特色
农业特征Βιβλιοθήκη 当堂训练B 1.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主要是改善了当地的(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条件
青藏地区
Nicolas Prjevalsky(1839~1888) 这是个白俄罗斯贵族,自打第一次听说神奇的青藏高原后, 就立志一定要亲自探访。1867年,他开启了远足的脚步, 多次横跨西伯利亚荒原进入西藏境内,。遗憾的是,直到 他1888年死在了探险的路上,也从未能实现梦想——到达拉 萨。
斯文赫定多次进入西藏地区,死后出版的《中亚地图集》
有极大的社会价值。他数次穿越沙漠并进入藏区开始穿越 藏北无人区,多次面临死亡的威胁。后期赫定的探险更是 得到了瑞典皇家的资助,还同民国政府合作,组成了“中 瑞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进行科考探险。
为什么进藏之路如此艰难, 却依旧是人们心中向往的地方?
水之极
山之极
地球 “第三极”
天之极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仓央嘉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理之青藏地区 一、考纲透析 1.掌握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在图上画出经纬线,确定其位置)。 2.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3.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了解农牧业生产特点。描述该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并分析影响种植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4.能源和矿产资源。了解青藏地区能源的开发及矿产资源的分布。分析该地区太阳能和地热丰富的原因。 5.分析青藏铁路选线考虑的主要因素。青藏铁路修建的区位及意义。 6.主要城市。分析青藏地区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 7.了解青藏地区要的环境问题及措施。 二、体验高考 (2012 安徽卷)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500 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下图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完成1-2 题。
1.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2.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 A.Ⅰ>Ⅱ>Ⅲ B.Ⅰ<Ⅱ<Ⅲ C.Ⅰ<Ⅱ,Ⅱ>Ⅲ D.Ⅰ>Ⅱ,Ⅱ<Ⅲ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 下图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完成3~5题。
3.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 B.该段河流冬季结冰 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 D.P箭头指示北方 4.M、N间的堆积物来源于 A.坡 B.河流 C.沟 D.原地 5.T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A.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 B.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 C.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 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 三、自建基础 1.填注 (1)重要的山脉:喜马拉雅山、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巴颜喀拉山、 唐古拉山,其中喜马拉雅山的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要河流和湖泊: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怒江、青海湖、纳木错
2.青藏高原冰川广布,并直接影响亚洲河流 ①成为河流发源地:②影响水系特征: 藏北高原以内流水为主,并形成一些以湖盆为中心的____________水系。在高原的东南、西外围地区,主要是____向和_______向的外流水系。③周边河段落差大,水能丰富:青藏高原东、南、西外围河流水流湍息,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位于________省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水源涵养区。该地区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冬寒夏凉、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形成了典型的 “______________气候”。 5.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青藏高原形成丰富的食盐、钾盐、石膏等矿产。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地形区。 7.青藏高原隆起,与其周围大气的 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盛行风(或高原季风); 即冬季高原面上出现 高压,气流从 向 流动;夏季高原面上出现热低压,气流 从四周流向高原;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环流方向一 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亚季风势力特别强盛。 8.青藏高原隆起,阻挡南亚______季风的深入,使印度洋水汽难以到达我国西北地区, 形成了我国以塔里木盆地为中心的最干旱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9.青藏高原地区除了太阳能、水能丰富,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其形成原因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青藏高原主要的交通线: (1)五条通往拉萨的公路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条铁路:______________、青藏铁路。其中青藏铁路面临的主要问题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提高 青藏地区 1.位置、范围: (1)位置:27°N~40°N,73°E~104°E。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2)范围:面积24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25%。 【技巧点拔】 注意重要纬线25、30、35、40。重要经线85、90、95、100。根据图中给出的经纬线与所掌握的重要经纬线的相对位置来确定未知区域的空间位置。 2.地貌特征: 地势高峻,起伏和缓(“远看成山,近看成川”),雪峰连绵,冰川广布,地势作波状起伏.本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和南部是呈东西走向的山脉,西北部是较完整的高原(藏北高原),而地势较低的东南部是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 3. 气候特征:青藏高原的气候受到地势高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高寒气候”。 (1)空气稀薄,气压低,氧气不足。 (2)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 (3)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多大风,天气变化快等。 (4)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由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逐渐减少。 【技巧点拔】 ①加强东亚季风势力: 青藏高原隆起,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盛行风(或高原季风);即冬季高原面上出现冷高压,气流从高原向四周流动;夏季高原面上出现热低压,气流从四周流向高原;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亚季风势力特别强盛。 ②加强我国西北内陆干旱 青藏高原隆起,阻挡南亚西南季风的深入,使印度洋水汽难以到达我国西北地区,形成了我国以塔里木盆地为中心的最干旱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③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 表现 原因 水平分异 东南温暖湿润、西北寒冷干旱;植被自东南向西北出现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 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北部和南部是呈东西走向的山脉,西北部是较完整的高原,东南部是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夏半年有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汽进入。 垂直分异 随海拔升高自然景观发生明显变化;从高原边缘至内部,垂直变化由繁及简 高原边缘相对高度大,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变化大; 高原内部相对高度小,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变化小 4.水文特征: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沼泽众多,大河源头;水能丰富。 (1)湖泊众多: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约占我国湖泊总面积的一半。高原上有两组不同走向的山岭相互交错,把高原分割成许多盆地、宽谷和湖泊。主要靠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大多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矿物,有不少湖还盛产鱼类。在湖泊周围、山间盆地和向阳缓坡地带分布着大片翠绿的草地,是仅次于内蒙古、新疆的重要牧区。著名湖泊:青海湖:位于青海省境内,为断层陷落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纳木错湖:西藏自治区境内,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 (2)亚洲许多主要河流的发源地: 高原上的巨大山岭普遍发育着现代冰川。 高原的外缘,高山环抱,壁立千仞,以3000~7000米的高差挺立于周围盆地、平原之上,因此,亚洲许多主要河流的源头在这里。冰川的融水是长江、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印度河等主要大河的源泉。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头地区位于青海省境内,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然而,由于长期不合理的伐林、放牧和耕作,这里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量减少、草地严重退化,土地沙漠化发展迅速。藏羚羊、藏野驴等青藏高原特有物种的数量也在急剧减少。三江源头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关系着三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江源头地区的人们也意识到了保护三江源头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正在积极恢复林草植被、治理退化草场,改善三江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 藏北高原以内流水为主,并形成一些以湖盆为中心的向心状水系。在高原的东、南、西外围地区,主要是南北向和东西向的外流水系。周边河段落差大,水能丰富: 青藏高原东、南、西外围河流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5.高寒(高原)农牧业 (1)耐寒的三大牲畜 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高寒牧区,畜牧业一直是本区的重要生产部门。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烈。冬季气温一般比同纬度的东部平原低 18~20℃,夏季气温一般在8~18℃。主要牲畜有能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高原环境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2)喜温凉的三大作物与河谷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