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大学学术精神浅析(1)
南渡北归中的胡适的主要精神品格
南渡北归中的胡适的主要精神品格胡适(1891年-1962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化评论家和翻译家,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在南渡北归的一生中,胡适展现了许多卓越的精神品格,包括自由思想、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崇尚人文主义以及爱国情怀。
首先,胡适的主要精神品格之一是自由思想。
他致力于传播和倡导自由思想,主张人们应该自由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胡适坚信自由的思想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成长,他曾经说过:“为自由的理想而追求真理,才是人生的价值所在。
”他反对僵化的教育体制和保守的思维方式,提倡思辨和创新的精神。
其次,追求真理是胡适的另一个主要精神品格。
他一直致力于寻找和传播真理,认为真理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基石。
胡适主张通过独立思考、实践和与他人的交流来不断接近真理。
他不满足于表面的现象,追求深刻的本质,注重逻辑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运用。
他在文化评论、翻译和教育工作中,都秉持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第三,胡适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品格。
他不满足于传统的束缚和旧有的观念,勇于突破和改革。
胡适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奠基人之一,他运用自由而敏锐的观察力,以独特的视角去书写生活和社会。
他主张文学应该贴近生活、反映现实,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
胡适在翻译领域也有杰出的贡献,通过翻译西方文学作品,他引领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他的创新精神不仅在文学上有所体现,还体现在教育改革和思想启蒙上。
第四,胡适崇尚人文主义。
他强调人的尊严和自由,认为人文精神是社会进步的基石。
他主张人文教育,注重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
胡适提倡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价值观,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权利。
最后,胡适怀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他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关心中国的命运和未来。
在他南渡期间,他深刻地反思了中国的落后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主张。
胡适呼吁中国人民要有自信、勇敢地面对现实和未来。
他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论胡适的治学思想及影响
· 37 ·教育新风【摘要】一代学术名人及教育家胡适,受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自幼逐渐形成了一套自身的治学思想。
他认为治学过程中务必要培养和坚持怀疑的、批判的、自由的、不苟且的和科学的精神,同时需要运用科学的治学方法,首先要正确选择学习切入点,依据学习兴趣和个人禀赋选择学科专业;其次要以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为核心方法,以保持基本的治学习惯为基础。
他的治学思想对其本人、学术思想界和教育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胡适;治学精神;治学方法论胡适的治学思想及影响李莎莎(丰城市第二中学,江西 丰城 331100)胡适一生主要活跃在学术思想界和教育界,他的治学思想无疑在当时的学术界掀起了一阵阵浪潮,并指导和培养了大批学生,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不为过,其中不乏学术界的知名学者人士;而他的治学思想也是一份独特的精神遗产,对当今乃至后世的历史借鉴意义不言而喻。
一、胡适治学思想的来源(一)家庭教育的熏陶胡适治学思想的形成与他所受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
胡适的父亲胡传生前对他的亲身教育有限,仅教他识得几百汉字,但其治学精神对于胡适的影响却是启蒙性的。
胡传去世后,不到四岁的胡适得父亲遗嘱教他努力读书上进,胡适的母亲冯氏得丈夫嘱咐“穈儿天资聪颖,应该令他读书”,寥寥数语,对胡适一生的影响却非常之大。
幼年的胡适无疑从父亲的治学上受到了莫大的启发,他十多岁时对宗教的怀疑倾向与批判精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亲所遗留的精神遗产的影响。
母亲冯顺弟在胡适的学习和成长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自胡传逝世之后,冯顺弟以胡传为样板对胡适进行教育,严格督促他念书学习。
胡适全然记在心中,母亲用她全部的生活和为人处世教给了他一种做人和做学问上的容忍精神,“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接人待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这位慈母对此后胡适一直践行思想自由和包容精神起了重要作用。
论胡适“新红学”派作为现代学术范式之生成(一)
论胡适“新红学”派作为现代学术范式之生成(一)范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理论体系,库恩将科学进步的图景描述为:范式的建立——常态研究的展开——严重危机的出现——在调适中寻求突破,并导致新范式的建立。
(1)清末民初,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之学术状态恰好符合库恩的这一描述,各种新范式的生成直接建构了中国现代学术。
而实际上,这种现代学术的形成,是以“红学”,即对《红楼梦》的专门性的学术研究作为开端的(2),这也是中国学术研究发生巨大变革的开始。
《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金字塔尖的明珠,它的研究历程、研究范式,从诞生之日起的变化,很大程度反映了中国学术发生发展的轨迹。
考查这条轨迹,我们可以发现,以“红学”为一个样本的中国现代学术,始终在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思想的交融碰撞中发展变化。
自1904年王国维发表第一篇真正意义的现代学术论文《红楼梦评论》以来,几乎每一种后续出现的红学研究范式都带有中西文化“杂糅”的痕迹。
外来的研究方法、哲学思想、理论工具与中国本土文化原有的学术传统相结合,形成了现代红学,乃至中国现代学术的雏形。
这种杂糅和融合并不是无规律的嬗变,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西方学术思想和范式中有选择性的汲取并与自身固有学术体系相结合的成果。
其中,“新红学派”作为红学研究的最大流派,在红学史上影响最为深远,贡献最为卓著,研究队伍也最为壮大,考查“新红学”派这一红学研究范式诞生的轨迹,其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特别是中国文人对外来思想、理论工具的选择利用,与本土固有理论工具融合的过程,可以更好的把握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脉络。
一、中国传统的“红学”批评《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叶,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对它的批评研究就开始了——脂砚斋、畸笏叟等人在成书过程中的评点即可看作是最早的《红楼梦》批评,也就是说,实际上,“红学”与《红楼梦》的成书过程相伴而生。
此后,《红楼梦》的影响日渐广泛,所谓“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
胡适的哲学观点
胡适的哲学观点胡适的哲学观点胡适师从美国“实用主义”大师杜威门下,他的文章,往往富有实用主义的精神,很有建设性。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胡适的哲学观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胡适的哲学观点胡适强调做学问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他本人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这句话注重的后半句,不管是研究科学,研究国学,研究治国之道,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谨慎。
事实求是。
不是避开事实问题而去谈理想主义,不是抛弃现实问题而去重建社会。
需要有一种实践的精神在事实中发现问题,并改善现实,这或许就是胡适的实用主义。
对于别人的意见和观点不要轻易去否定或肯定,也不要以为自己的观点是绝对的正确。
胡适要告诫的正是,对于异己的声音应该多一点容忍,多一点宽容,这样社会才会真正的自由。
胡适的自由主义,不仅仅在于人要争取自己的人身自由,言论自由,法律上的平等,胡适或许更看重容忍对于社会自由的重要性。
真正自由的社会是有包容性的社会,这个社会可以让不同政见不同观点的人生活在一起,这个社会可以让不同党派的人来担任重要的职务,这个社会允许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政治理想,这个社会也允许你是无神论者,当然也允许你有宗教信仰。
这个社会处处是自由的人,正因为他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容忍。
胡适认为,法律应该对任何人都有约束的。
需要依法而治,就需要法律的普遍性。
“民族主义有三个方面:最浅的排外,其次是拥护本国固有的文化,最高又最艰难的是努力建立一个民族国家。
因为最后一步是最艰难的,所以一切民族主义运动往往最容易先走上最前面的两步。
济南惨案以后,九一八以后,极端叫喧的排外主义稍稍减低了,然而,拥护旧文化的喊声又四面八方的热闹起来了。
这里面容易包藏守旧开倒车的趋势,所以也是不幸的。
”胡适在一个最现代化国家的黄金时代中摸爬滚打,浸淫在规范化的民主政治体系中。
很快他就摆脱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登上了更开阔的舞台,从世界文明的角度观察思考中国。
某种程度上,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主义者。
浅析胡适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浅析胡适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浅析胡适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摘要:胡适,他的思想影响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并影响了一大批学人,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重要的人物。
然而“誉满天下,谤亦随之”,对于胡适思想的批判也从未停止过。
站在今天的历史高度,排除以往的历史偏见和现实的政治干扰,我们再心平气和的评价胡适,还他一个本来面目。
就像欧阳哲生说的“我们今天来评价胡适,应该谈的主要不是确认胡适的文化学术地位,而应该理解、阐述胡适思想的现代意义,再现胡适作为一个思想启蒙者的历史价值,把堙没的半个胡适给发掘出来。
”关键词:通俗文化上层文化现实意义胡适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不小的造诣。
其思想也具有全面性——几乎触及了广义上的人文学科的每一个方面。
以他个人的研究业绩而言,我们可以说,他在中国思想史上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余英时曾经利用思想史上所谓的“上层思想”和“通俗思想”的概念来解释胡适的思想。
(或者再扩大一点,利用人类学与社会学上“上层文化”与“通俗文化”的概念。
)认为其思想的影响不但冲击了中国的上层文化,而且也触动了通俗文化。
(一)通俗文化胡适的“暴得大名”最初完全是由于他提倡文学革命。
用白话来代替文言文,在胡适的构想中自始即是思想革命或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所以他的“文学改良刍议”第一条便提出“言之有物”,而所谓的“物”则包括二事:一曰情感,二曰思想。
他显然认为只有新的白话文体才能表达二十世纪的新情感和新思想。
提倡白话便不得不尊《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为“文学正宗”,这就把通俗文化提升到和上层文化同等的地位上来了。
陈独秀完全了解胡适此文的命意所在。
他在“文学革命论”中说:孔教问题,此伦理道德革命之先声也。
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旗上大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此话以“伦理道德革命”始,以“通俗的社会文学”终,不但把思想革命与文学革命联系了起来,也把通俗文化代替传统上层文化的意思表露的十分明显。
解读胡适高等教育思想
解读胡适高等教育思想谷文君(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08级教育学)摘要:胡适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教育思想尤其是高等教育思想非常丰富。
但是与蔡元培、陶行知等同一代教育家相比,我们对胡适在教育上的重视还远远不够。
本文将试着从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的形成、实践及内容三个方面来解读他的高等教育思想,并联系中国实际探寻其中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胡适高等教育大学生大学制度大学校长一、胡适其人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嗣糜、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童年接受私塾教育,少年接受中国当时的城市教育,后赴美留学接受高等教育。
生于那个巨变的时代,又游走在半殖半封的中国和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之间,胡适思想与行为的复杂性可想而知。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虽然是一代党魁说的话,却也是被公认为对胡适比较恰当的评价。
胡适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他最为中国大陆所熟悉的身份是文学革命的倡议者,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胡适一生都是一个富有热情的学者,在哲学、文学、历史、考古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涉猎,并凭借他的方法在这些方面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胡适讲自己“但开风气不为师”,但实际上就其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对青年发生直接而广泛的影响而言,他是一个真正的教师;就其对中国教育始终如一的关注和筹划而言,他是一个怀有救世之心的伟大的教育家。
二、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其实践活动胡适1910年考取了庚子赔款留学生,首先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农科学院学习,一年半以后他确定了自己真正的兴趣方向,于是立即缴纳四个学期的学费,转入文理学院,后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在那里他遇到了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并被他深深折服。
胡适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也在观察着美国整个的高等教育体系,这种考察和他自己的经历使胡适初步形成了以“学术独立”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思想,当然受杜威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也有实用主义的一面。
胡适广为人知的教育名篇《非留学篇》是作于1912年,从他在文中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现状和留学情况的了解来看可以推测出胡适在国内复杂的教育经历和对当时中国教育现状的观察是他高等教育思想的现实基础。
胡适的大学理念及其办学实绩
极一 时 , 而却 因 为政治 问题不 能延 续 , 欧美 国家 然 而 的历 史远 没有 中 国长 久 , 有长 远历史 的大 学 , 却 这是
“ 因为人家 的大 学有 独 立 的财 团 , 独立 的学 风 , 有坚
②
③ ④ ⑤
“ 设 一 流 大 学 ” 时众 说 纷 纭 , 对 迷 雾 , 建 一 面 我 们 不妨 以历 史关 照现实 。民国时期 众多 的教育 家坚 守 教育救 国的志 向 , 中 国教 育奔走 相告 , 为 胡适便 是 其 中杰 出的 一位 。早 在 胡适 留学 美 国 时 , 对 当时 针 盲 目出洋 留学及 忽 视 国内大 学 建 设 的现 状 , 年 胡 青
强 的组 织 , 有优 良的图书保 管 , 加上教 授可 以独 立 再
自由继 续 的研究 , 坚强 的校友会 组织 , 以就能 历 和 所
胡适 : 胡适 日记全编》 第 6册 ) 第 6 4页 , 《 ( , 9 安徽 教育出版
才 能有 高价 值 的创 造 ” 。而 反 观 中 国 自汉 代 以来 ⑧
的官学太 学 , 由于受 政府 控制 , 随着朝 代 的变更 而变
更 , 终不 能延 续 。一 个 没有 历 史 积 淀 的大 学 很 难 最
成 为一 流大学 , 基于此 , 胡适 认 为大学 应 当独立 于政
治, 以保 障其 发 展不受 干扰 。
21 02年 8月
Au 201 g 2
.
胡适 的大 学理 念 及 其 办 学 实绩
吴 雪玲 ,郭 勇
( 华南师范大学 法学院 广东 广州 5 03 ; 16 1 中共佛山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 , 广东 佛 山 5 80 ) 2 30
胡适研究报告
胡适研究报告
胡适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文化活动家和政治人物,他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文化变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胡适研究报告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1. 胡适的学术成就:介绍胡适在哲学、文学、翻译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探讨他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
2. 胡适的教育理念:分析胡适在中国教育改革中的作用和观点,探讨他的教育理念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3. 胡适的文化观点:阐述胡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西方文化的借鉴,探讨他的文化观点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4. 胡适的政治理念:探讨胡适对中国政治体制和国家治理的思考和建议,分析他的政治理念对中国政治改革的影响。
5. 胡适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介绍胡适在国际学术交流和文化合作中的重要角色,分析他对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与合作的推动作用。
6. 胡适思想的现实意义:总结胡适的思想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文化变革的现实意义,探讨他的思想对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应对方向。
以上仅为胡适研究报告的一个大致框架,具体内容可根据需求和研究角度进行展开。
对胡适思想的总结
对胡适思想的总结胡适(1891-1962),字洪泉,号东坡居士,江苏无锡人。
他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杰出人物,是一位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的思想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文化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胡适思想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的融合,提倡科学精神和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倡导自由民主与个人主义,为中国引入现代文明铺平了道路。
首先,胡适思想强调科学精神和实用主义的价值观。
他主张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和实践来解决问题,强调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
他认为科学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活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动力。
胡适坚信只有追求真理和科学方法,才能在中国社会中实现成功的现代化进程。
其次,胡适思想倡导自由民主与个人主义。
他是中国最早倡导民主政治的改革者之一,他主张人民有权利参与政治决策,坚持言论自由和人权保护的重要性。
他反对封建主义和专制主义的思想传统,主张实现自由、平等和人权的政治体制。
胡适还强调个人主义的重要性,认为每个人都应当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个人价值,从而实现个人幸福和社会进步。
第三,胡适思想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的融合。
他认为西方文明的价值和科学方法可以帮助中国实现现代化,但也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
他主张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保留下来,并结合西方的现代思想和科学,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文化。
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现代性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胡适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主张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为了生活,生活为了教育”,强调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造力。
他反对“书本教育”,提倡实际经验和实践的教育方法。
他还主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自由思考、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
他的教育理念对中国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胡适思想也在文学艺术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
他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文艺评论家,提倡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倡导实事求是、真实感和形式的创新。
他认为文学艺术是表达人类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应该体现现代化的精神和价值观。
胡适读后感
胡适读后感胡适先生是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和著名文化学者,他以开明的学术态度、独特的见解和杰出的贡献在中国学术界和文化界享有盛名。
他的著作《胡适读后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胡适读后感》一书是胡适先生对自己阅读了的一些书籍作出的精辟评述。
这些书籍涵盖了不同领域的文学、哲学、历史、政治以及社会问题等。
胡适先生在书中对这些书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他的观点独到而深入,给人以极大的启发和思考。
在我读完《胡适读后感》后,我对胡适先生的学术背景和深厚的知识素养感到非常钦佩。
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他能够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且提出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这样的学术素养使他能够在不同领域的书籍中找到共性,并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评价。
同时,胡适先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也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
他的观点通常能够深入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同时又能够运用丰富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论证。
他的阐述方式简洁而有力,既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能够给读者留下空间进行思考和自我思考。
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如何进行思辨和论证,以及如何通过丰富的知识背景来丰富和支撑自己的观点。
胡适先生在《胡适读后感》中还对中国现代思想和文化做出了深入的探讨。
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落和西方文明的侵蚀持有一种客观的态度,并尝试提出一种新的文化观和文化认同。
他主张“中国人要追求民主是可以的,追求自由也是可以的,追求科学文化也是可以的。
只是现在这个国家不能做到。
”他在书中对中国现代化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并试图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开辟一条新的思路。
在我看来,胡适先生的思想和观点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的思想启发了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明的思考,以及对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思考。
胡适先生在《胡适读后感》一书中的思想和观点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的来说,《胡适读后感》是一本具有极高学术价值和思想深度的书籍。
我对胡适先生文章的看法与读后感(最终5篇)
我对胡适先生文章的看法与读后感(最终5篇)第一篇:我对胡适先生文章的看法与读后感我对胡适先生文章的看法与读后感读胡适先生的文章有感最近在看蒋经国的传记,想起了;胡适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建国前;在学术上,我对胡适是及其崇拜的;胡适及其时代的人能取得那样的成就,和他们的教育水;胡适一生坚持做无党派人士;国民党败逃台湾后,当然胡适先生还是国民党政府有头;读胡适先生的文章有感最近在看蒋经国的传记,想起了蒋家偏安台湾后,胡适每次回台湾蒋经国必去机场迎接,名曰“代表父亲欢迎你”。
于是就想写些关于胡适的东西。
胡适无疑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建国前他应该是中国学术界当之无愧的领袖之一。
但胡适究竟是学术明星呢,还是政治明星呢?我想胡先生肯定坚持他是前者,而且是不承认后者。
其实我很想知道美国人是怎么想的,胡适在美国留学工作多年,对美国应该是有很亲近的感情,属于我们所说的“亲美派”。
但我想如果他被美国普通人熟知的话,应该是在八年抗战期间作为中国驻美国大使的影响力吧。
那么,在美国普通人眼里应该是政治人物吧。
我所读的胡适传总的来说,就我个人感觉还是比较中立的。
但是我还是有点疑问,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有没有遭受到钱学森等人遭受到的那样的白眼呢?作者没有说。
别处也没找到。
但我不认为胡适有什么不同于当时其他的在美中国人,那么胡适后来及其推崇美国的做法就让我有点费解了,人性使然吗?言归正传,对胡适一生的总结,最重要的应该就是学术和政治了。
在学术上,我对胡适是及其崇拜的。
胡适回国后曾担任北大的教授,有人说胡适每开一门课,其上课的讲义就是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
这一点我是很相信的,这从他的治学态度上是可以看出来的。
胡适当时在中国学术界的朋友,笔友,随便拿出一个到现在应该都是“国宝级”的人物吧。
那时候,貌似又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有时候我在想,物以类聚,难道天才也是一样的吗?先秦的百家,唐代的诗人,宋代的词人,明代的小说家哲学家,近现代的学者,随便那个都是如雷贯耳的名字。
胡适学术成就探因
胡适学术成就探因胡适(1891-1962),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化评论家、翻译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哲学的奠基人。
他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胡适在哲学领域的成就是显著的。
他是中国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开启了中国现代思想的新纪元。
他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和思考,使他对中国儒学和传统文化提出了批评和反思。
他通过对西方文化和哲学的借鉴,提出了“文化自觉”、“维新精神”等理念,为中国自强不息、实现现代化的进程提供了思想支持。
其次,胡适在文学批评领域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在文学批评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
他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了独特而有力的批评,力图改变中国文学的现状,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
他提出了“演说家与审美家”的观点,认为一个作家既要有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也要追求艺术的美感,追求艺术与社会的结合。
此外,胡适在教育领域也有卓越的贡献。
他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主体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
他的教育观念对于中国教育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提出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方法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最后,胡适在翻译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
他翻译了大量的西方文学作品,向中国读者介绍了西方文化和思想。
他的翻译工作既注重忠实于原著的精神内涵,又力求语言的自然流畅,使西方文学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理解。
胡适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主要得益于他对学术研究的执着追求和深入思考。
他具备非凡的批判精神和勇于挑战传统的勇气,敢于对权威进行质疑,始终保持着独立思考的态度。
另外,他具备广博的学识,熟悉中西方的文化和哲学,这使他能够深入领会和理解不同文化的精髓,从而能够产生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总而言之,胡适的学术成就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对哲学、文学批评、教育和翻译等领域的研究和思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持和理论指导。
他勇于挑战传统,追求真理,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胡适的治学思想及影响
论胡适的治学思想及影响一代学术名人及教育家胡适,受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自幼逐渐形成了一套自身的治学思想。
他认为治学过程中务必要培养和坚持怀疑的、批判的、自由的、不苟且的和科学的精神,同时需要运用科学的治学方法,首先要正确选择学习切入点,依据学习兴趣和个人禀赋选择学科专业;其次要以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为核心方法,以保持基本的治学习惯为基础。
他的治学思想对其本人、学术思想界和教育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标签:胡适;治学精神;治学方法胡适一生主要活跃在学术思想界和教育界,他的治学思想无疑在当时的学术界掀起了一阵阵浪潮,并指导和培养了大批学生,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不为过,其中不乏学术界的知名学者人士;而他的治学思想也是一份独特的精神遗产,对当今乃至后世的历史借鉴意义不言而喻。
一、胡适治学思想的来源(一)家庭教育的熏陶胡适治学思想的形成与他所受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
胡适的父亲胡传生前对他的亲身教育有限,仅教他识得几百汉字,但其治学精神对于胡适的影响却是启蒙性的。
胡传去世后,不到四岁的胡适得父亲遗嘱教他努力读书上进,胡适的母亲冯氏得丈夫嘱咐“穈儿天资聪颖,应该令他读书”,寥寥数语,对胡适一生的影响却非常之大。
幼年的胡适无疑从父亲的治学上受到了莫大的启发,他十多岁时对宗教的怀疑倾向与批判精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亲所遗留的精神遗产的影响。
母亲冯顺弟在胡适的学习和成长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自胡传逝世之后,冯顺弟以胡传为样板对胡适进行教育,严格督促他念书学习。
胡适全然记在心中,母亲用她全部的生活和为人处世教给了他一种做人和做学问上的容忍精神,“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接人待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这位慈母对此后胡适一直践行思想自由和包容精神起了重要作用。
(二)学校教育的浸染胡适治学思想的趋渐成熟归功于学校教育及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自身领悟,尤其是他在美国留学期间所受的几位老师和人物的影响与启发。
胡适毕业赠言两篇读后感
胡适毕业赠言两篇读后感近日读了胡适的两篇毕业赠言,其中一篇是给南开大学毕业生的《论学术独立》一文,另一篇是给北京大学毕业生的《求是精神的养成》。
这两篇毕业赠言都给了我很深的触动和启示。
下面我将分别就这两篇毕业赠言的主要观点和思想进行阐述,并谈谈我的感悟和体会。
胡适在《论学术独立》一文中强调了学术独立的重要性。
他指出,学术独立是指学者独立思考,勇于发表独立见解,不被传统观念和权威压制。
胡适认为,学术独立是维护和推动学术进步的重要保证。
他提醒毕业生要坚持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和反思,不要轻易妥协于现实和权威的压力。
读完《论学术独立》,我深感胡适对学术独立的强调是及时而必要的。
在当今社会,面对各种信息和观点的泛滥,我们很容易陷入追随和盲从的陷阱中。
而学术独立则是一种思维能力和精神追求,它要求我们具备判断力和批判精神,不盲目接受,而是通过独立思考和分析来获取知识和真理。
只有拥有学术独立的精神,才能成为真正的学者和创新者。
另外一篇《求是精神的养成》则着重强调了求实精神的重要性。
胡适认为,求是精神是做学问和做人的基本态度,它要求我们勇于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和事实,不被虚假和欺骗所困扰。
胡适鼓励毕业生要培养求是精神,并将其贯彻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
读完《求是精神的养成》,我深感求实精神对我们的职业发展和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人往往被功利主义和虚伪所笼罩,他们追求表面的成功和权力,而忽视了对真理的追求和道德的坚守。
而求是精神则要求我们诚实正直,勇于面对现实的困难和挑战,不被浮华和虚伪所迷惑。
只有拥有求是精神的人,才能真正成为有价值的人,产生有意义的贡献。
总之,胡适的两篇毕业赠言给了我很多启示和反思。
学术独立和求是精神不仅是对毕业生的期望,更是对每一个人的期望。
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秉持学术独立和求是精神的理念,勇于表达自己的独立思想,坚持真理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追寻真理,塑造自己的人格,并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胡适文学大师的思想洞察
胡适文学大师的思想洞察胡适(1891-1962)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翻译家,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先驱之一。
他的思想洞察力深刻,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文明的冲突及其解决之道有着独到见解。
本文将从胡适的思想洞察角度出发,探讨他对中国文学及大众教育的贡献。
一、对传统文化的洞察胡适出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之中,他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与近代文明之间存在的矛盾。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白话文运动”的思想,主张用白话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他认为,传统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交流需求,需要通过改良文学语言形式来适应时代的变迁。
这一观点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
胡适对传统文化的洞察不仅体现在文学领域,还涉及到哲学和教育等方面。
他主张摒弃封建传统观念,推崇科学理性,积极倡导西方哲学、科学和民主的思想,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观点开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中国现代文化的转型奠定了基础。
二、对大众教育的贡献胡适在教育领域也有卓越的贡献,他的教育思想体现了对大众教育的洞察。
胡适主张强调实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
他提倡学生要有自主意识,学会自由思考,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胡适在教育实践中十分注重实用性和基础性。
他主张学生要求真务实,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提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他鼓励学生掌握实际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胡适的教育观念广泛影响了中国教育界。
他的实用主义思想为中国的现代教育体系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推动了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三、对社会进步的推动胡适的思想洞察也体现在他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上。
他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现状,指出了社会变革所面临的矛盾和挑战。
胡适在《论革命》一文中指出,中国社会需要进行彻底的思想解放,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革命。
全校任选 胡适创新精神的当代启示
胡适创新精神的当代启示【摘要】作为文学骄子,胡适的创新大部分表现为文学创新,开一代新文学之先河。
此外,胡适还提议对民国初期的教育体制和学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教育事业翻开了新篇章。
他还大力宣扬科学,率先引入实用主义,形成了系统的“科学观”思想。
当代中国大学生总是被动接受知识,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重接受轻创新,胡适的创新精神无疑给当代中国大学生在学术与科技创新方面巨大启迪。
【关键词】胡适文学改良创新当代启示科学观一百年前,中国正在经历黎明前的黑暗,被封建、帝国、官僚三座大山压迫着,而胡适是这黑暗中耀眼的群星中的一颗。
胡适19岁就赴美留学,很早就接受了西洋的先进思想,改变旧中国落后面貌的希望十分迫切。
作为纵横在学术界、教育界、政界的一代伟人,作为蒋中正眼中“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胡适一直致力于对中国传统的伦理纲常寻求突破,为中国的思想界、教育界、科学界注入新鲜的血液。
虽然他是一个“精英主义者”,具有文人的自傲性,虽然他一生追随国民政府,饱受争议,但不可否认适之先生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激励着后人不断在科学领域探索创新。
胡适的创新精神,在文学上体现的最为明显。
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即与陈独秀遥相呼应,竖起了两面文学改革的大旗,胡适1916年10月胡适在给陈独秀的信中即提出“今日欲言文学革命,须从八事入手。
”即后来整理后很快发表的《文学改良诌议》,第一个打出了新文学的旗号。
《文学改良诌议》一文中具体提出了改良的八项内容: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六曰,不用典。
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这是文学界一次重大的地震,被陈独秀称为“今日中国之雷音。
”适之先生的主张十分鲜明。
在文学内容方面,胡适针对“吾国近世文学之大病,在于言之无物”的弊端,提出须做“言之有物”,即有“情感”、“思想”的文章;在文学形式方面,胡适将旧文学的形式和语言作为箭靶而讨伐。
胡适学术成就探因
胡适学术成就探因胡适学术成就探因摘要:胡适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颇多,这在学术界已逐渐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同。
本文通过对胡适生平资料的收集、整理,总结出了他在学术上取得成就的“四因子”:雄厚的国学基础,这为他后来治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丰富的新知识、新思想,为其治学提供了参考比较的材料;科学方法论的指导,是他治学的一把利刃;现实社会的需求,是他治学前进的动力。
有这四个因素,才使他能够在学术研究中驰骋,也正是在这四个因素的作用下,才使得他在学术的研究中取得了卓然的成就。
关键词:胡适学术成就原因Abstract: The accomplishment that Hu Shi gets on leaning is quite much. This zais to have gained acception of a major scholar already academic circles. By direct on Hu Shi all one’s life ,collection, the collate of a data, sum up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having put up “four factors” that he is getting accomplishment on learning: The tremendons studies of Chinese ancient civilization basics, is that he does scholarly research having laid down solid basics; Rich new knowledge, new thought, provide referential umparative material to do scholarly research; Need of real society, the driving force that is to go ahead that his does scholarly research. Exactly be that have had this four factors, the effect has gone down, he has got just now will do among research of the learning brilliant accomplishment just now if he is able to gallop, also to exactly be among academic research among this four factors.胡适在近代史上是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但其在学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已被大多数学者所肯定,正如胡明先生在《胡适文化学术思想概论》中指出:“胡适在现代社会科学研究者中是学科领域涉猎最广、研究面最宽的一位,有所谓‘十项全能’之美称。
胡适的大学德育思想及启示
胡适的大学德育思想及启示1 王国维和胡适王国维和胡适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两位杰出的维新分子。
他们深入研究近代史,强调文化的维护,发展和传播,深受国人的尊敬。
王国维和胡适的大学德育思想,不仅对近代中国大学教育有重大影响,而且仍在影响着许多学校走向了新的层次。
2 王国维的大学德育思想王国维最重要的大学德育思想有三个:全面教育、国家重视大学和教育责任。
一是要给民众全面教育,以培养有用之才,坚持“书上无偏义,非书亦无定义”,用教育改变社会习俗。
二是国家应该把大学当成中央谋划的重要发展计划,重视它在现代化中的作用,在大学教育的学术自由上展开激烈的斗争,形成一种开放的教育思想氛围和新的学术活动。
三是教育责任,大学专家应负起教育民众的重任,在传播文明知识、发扬正确观点等方面发挥卓越的作用。
3 胡适的大学德育思想胡适也有一套独特的大学德育思想。
他注重以个人为本的思想,强调崇尚知识的教育,崇尚新的教育思想,注重自我修养。
他认为,大学必须坚持“尊崇实践、尊重自由”的原则,追求有效的教育,尊重学术独立性和理论的自由,强调学术自主,重视育人方式的改革,教导以新知识替代旧知识,鼓励学生独立学习,鼓励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发展社会主义精神。
4 胡适和王国维大学德育思想的启示胡适和王国维的大学德育思想启发了以下几个重要的思想:一是发扬学术自主,引导大学生追求自我修养;二是重视教育实践,加强学术学习时的实践性要求;三是把教育责任定为主要教育目的;四是重视大学的社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从思想、精神、风貌以及人文修养等多方面建设自己。
他们的大学德育思想与当今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学习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当代的大学管理和教育改革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胡适思想的总结
胡适思想的总结胡适(1891年-1962年)是中国现代思想家、教育家、文化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之一。
他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宝贵的思想观点和思想方法,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对胡适的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胡适主张思考和实践的结合。
他认为,只有通过批判性思考并将思考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运用。
胡适反对空洞的学院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并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思想。
其次,胡适提出了“实用主义”的观点。
他认为,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和推动社会进步,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理论的完美。
胡适主张学术研究要有实践应用的价值,必须关注社会问题,以改善社会为目标。
第三,胡适强调人的自由和个性。
他反对封建主义和儒家传统对个人自由和创造力的束缚,主张个人应该拥有思想的自由和创造的权利。
他认为,只有在一个自由的社会环境下,个人才能发挥最大的潜力,并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第四,胡适提倡民主主义和科学思想。
他坚信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并呼吁推动中国社会向民主制度转型。
他批评中国传统思想的封建性和专制性,并提出了科学思想的重要性。
他主张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以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提升。
第五,胡适倡导文化多元主义。
他认为,文化应该是多样性的,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的文化背景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他主张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反对排斥和歧视。
他也强调文化的交流和对话的重要性,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和谐发展。
第六,胡适主张新文化运动。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领导者之一,他通过倡导新的思想和文化观念,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他批判了封建文化和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主张追求科学、民主、自由和平等的革新。
总结起来,胡适的思想是一个综合性的思想体系,包括思考和实践的结合、实用主义、个人自由和创造力、民主主义和科学思想、文化多元主义以及新文化运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探索总第201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曾经是一代代杰出知识分子和大学学人们努力追求的至高道德理想,凝聚着中华学术文化最宝贵的学术精神。
然而,面临着比以往更为复杂多样的时代社会文化环境,谋取学术研究的经济社会利益成为学术机构和研究人员追求的目标之一,从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学术失范行为。
①近年来频频爆出的大学学术道德失范事件及其复杂背景的不断被剥显,越来越凸现出大学学术精神缺失造成的严重危害,已经引起国家和许多有责任感的学者们的高度重视。
大学学术精神的培育不是朝夕之功,而是多年的历史积淀而成的。
中国现代意义的大学不过百余年的历史,而在其初创的几十年间,在民国时期一批有识的大学学人的引领下曾经焕发出无比灿烂的光芒。
胡适是民国时期教育界公认的权威和领军人物,在他的教育实践和学术研究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属于那一代学人的大学学术精神,直到今天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大学学术精神的概念和内涵1.何谓精神《辞海》对精神进行了五种解释:一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二是指神态、心神的集中与指向程度,如“神情专注”或“精神恍惚”等;三是指精力、活力;四是指神采、韵味;五是指内容的实质,如“传达会议精神”、“贯彻文件精神”等。
在国外,德国的启蒙者沃尔夫把精神定义为被赋予了理性和自由意志的实体。
俄罗斯思想家别尔嘉耶夫将精神当做一种实在来看待,形成了独具见解的精神本质观:②首先,精神的标志是自由。
在自由之外,精神的东西没有任何意义。
其次,精神是存在的自我超越,“精神意味着人的生命中的永恒的超越”,它是在这个沉重的世界里的突破,是创造,是腾飞,是创造新的存在。
再次,精神是质,也就是说,“精神”不是外在赋予和规定的,而是存在所内生的。
2.何谓大学学术精神大学学术精神是指在大学学术活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是大学学人及其学术群体在进行学术活动时所共同遵循的精神追求、行为准则,是显现在大学学术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学术价值、学术准则和学术风格等精神文化形态。
3.大学学术精神的内涵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大学学术精神具有以下两层含义:第一,自由是大学学术精神存在的标志,没有自由也就没有所谓的大学学术精神;第二,创新(批判)是大学学术实现自我超越的动力。
由此可以引申出大学学术精神的更多含义。
例如学术求真精神、学术宽容精神、严谨治学精神等,这些都是与以上两层含义相辅相成的。
学术自由精神是根本,只有学术自由精神才能保证学者执着于学术真谛,追求真理;学术宽容精神则是学术自由的必要条件,不管是组织还是个人,只有对学术表现出足够的宽容才能保证自由的学术精神;学术创新则是学术活动的目的,坚守其他学术精神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术的创新。
所有这些学术精神在胡适的教育实践和学术活动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二、胡适的大学学术精神1.学术自由精神学术自由归根到底是学者的外部自由与内在自由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学术自由既需要外部制度的保证,又要超越学者内心被功利或物欲奴役的不自由。
学者要成为“一个摆脱了任何束缚的工作者,不接受外界企图灌输的或炮制的证据的指挥,不被收买。
”③胡适十分推崇19世纪欧洲盛行的个人主义。
他说:“欧洲有了十八九世纪的个人主义,造成无数爱自由过于面包,爱真理过于生命的特立独行之士,方才有今日的文明世界。
”④胡适认为一个受了教育的人,就应该养成这种自由的精神和思想。
一个真正热爱自由的人,热爱的将不只是一己之私的自由,而是全人类的自由。
自由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自己说要自由就能自由的,也不是只有自己要自由而不让别人要自由。
胡适在坚持自己的自由和独立人格的同时也不忘鼓励别人坚持自己的自由和独立人格,这是他作为一个教育家所拥有的职业道德,也是他之所以能成为“胡适”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实现学术自由的理想,胡适提出了教育独立的主张。
(1)独立的教育经费来源。
他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大学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基金会、董事会和政府机关的可靠支持。
而与欧美相反,中国现代教育常常因政局变动,经费没有着落而步履维艰。
(2)独立的学术研究作风。
胡适所谓的“学术独立”具有四个条件:1)世界现代学术的基本训练,中国自己应该有大学可以充分担负,不必向国外去寻求。
2)受了基本训练的人才,在国内应该有设备够用与师资良好的地方,可以继续作专门的科学研究。
3)本国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工业问题、医药与公共卫生问题、国防工业问题等等,在国内都应该有适宜的专门人才与研究机构可以帮助国家寻求解决办法。
4)对于现代世界的学术,本国的学人与研究机关应该能和世界各国的学人与研究机关分工合作,共同担负人类与学术进展的责任。
⑤(3)独立于宗教教育。
对于当时的教会学校,胡适认为教会教育的唯一出路就是抛弃传教目的,专办世俗教育。
胡适大学学术精神浅析王绽蕊 单新宇摘要:作为民国时期教育界公认的权威和领军人物,胡适有着自己独特的大学学术精神,在他的教育实践和学术研究过程中处处体现着他的学术独立精神、学术自由精神、严谨治学精神。
直到今天,这些学术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
关键词:学术精神;学术自由精神;学术宽容精神;严谨治学精神作者简介:王绽蕊(1973-),女,河南清丰人,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单新宇(1978-),男,山东青岛人,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北京 100022)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4-0001-02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1.14.001胡适在中国公学任职期间极力主张学术和思想的自由。
他鼓励老师办各种学术刊物,也鼓励学生办各种壁报和刊物。
不管他们的学术观点和思想倾向如何,胡适主张听任其自由发展。
当时中国公学学校办公室前,树有许多木牌,给学生贴壁报用,那些壁报有左派办的,有国民党办的,有国家主义办的,有无党无派办的,胡适都一视同仁,准许学生各抒己见 。
在1946年胡适担任北大校长时,仍始终不渝地坚持学术自由精神,他容许当时的文科各系介绍各种学派的思想,如哲学系所设课程,既有宣扬大陆理性主义、新黑格尔学派、新康德学派,也有提倡新实在论、逻辑实在论、实用主义。
尽管胡适不太赞成马列主义思想,但他还是容许马克思主义课程的开设。
如经济学有“马克思经济学说”一课,政治系有“马克思和社会主义思想”一课。
由于胡适对学术和思想自由的大力提倡,学校风气为之一新,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创办刊物,设计壁报,自由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刊物壁报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生气勃勃,盛极一时。
毫无疑问,这种宽松自由的校园学术气氛对于人才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2.学术宽容精神中国人一向都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自己的观点别人不能有异议,如果有反驳我攻击我的,就“一个都不宽恕”。
有道是“冤冤相报何时了”,而国人的这种仇恨异己的心理,却总是“此恨绵绵无绝期”。
就像胡适所说的,“少数人要时常怀着‘有朝一日权在手,杀尽异教方罢休’的心理,多数人也就不能不行‘斩草除根’的算计了。
”⑥而宽容对于个人,对于社会都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
一个人必须有一颗宽容的心才能够与众人和谐相处,才能够平静愉快地过自己的生活;而一个社会,也必须能够容忍“异端”的存在,才能够有多元的思想,才能够在这种多元思想的融合中进步。
而且一个宽容的社会,也是能够培养创新思想的前提。
一个拥有创新精神的人,也只有在一个宽容的社会里,才能够真正获得自由。
一个学校的办学成绩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校的师资群体水平。
教师水平如何关系着学校的成败。
由于胡适的宽容精神,所以他聘请教授的基本原则是不分派别、资格,纯以学术水平为重。
罗尔纲说:“他聘请教授,兼容并包有蔡元培的作风,不限资格,不分派别。
有左派作家白薇教戏剧,有青年作家沈从文教小说创作,郑振铎教西洋文学史等等。
沈从文没有学历,只读过小学,是胡适首先把他安排上大学教坛的。
”但胡适选聘教授并非来者不拒,而是有自己的原则。
杨亮功指出胡适对于教授的聘请,心中也是有一定的标准的。
如关于中国文学教授,胡适就认为必须旧学有根基,而对新知识也有相当的研究者,才能胜任。
可见在胡适心里也并不是谁就能当教授的。
由于胡适聘请教授的这种风格,使得这些聘请来的教授都是学有专长,各有特色的,因此深受学生的喜欢和爱戴,极大地活跃了校园的学术文化风气。
3.严谨治学精神胡适的严谨治学精神为众人所熟知,在他刚入康奈尔大学农学院读一年级时,在一般功课之外,他还不断地私下自修中国旧学。
不但如此,他在整个留学期间还一直注视着国内政治、社会、思想各个方面的动态。
所以他虽在美国,但对国内的情形并不隔膜。
在1915年5月28日的日记中,他自省道:“吾生平大过,在于求博而不求精。
盖吾观国势,每以为今日祖国事事需人,吾不可不周知博览,以为他日国人导师之预备。
不知此谬想也……吾所贡献于社会者,惟在吾所择业耳。
吾之天职,吾对于社会之责任,唯在竭吾所能,为吾所能为。
”为此,他认为自己应该具备三项基本素质:“任重道远,不可不早为之计。
第一,须有健全之身体;第二,须有不屈不挠之精神;第三,须有博士高深之学问。
”同时,他规定自己要做到:“每日至少读六时之书。
读书以哲学为中坚。
而以政治、宗教、文学、科学辅也。
”⑦胡适不仅对自己具有严谨治学的精神,同时他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严格的。
他特别强调科学实验的方法,鼓励学生多学点自然科学知识。
其中,“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是他一生始终奉之为圭臬的治学方法。
因此,他经常不遗余力地向学生宣传这个方法,使许多学生受益匪浅。
在学术功利主义日盛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的严谨治学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而胡适提出的“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一治学方法,可以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因为它包含了既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地想象,同时又能脚踏实地、刻苦地钻研这两方面的内容。
三、胡适大学学术精神给我们的启示第一,他所强调的学术自由精神具有超时代性的特点,不论是在大学的发展中还是大学学人个人的发展中都应该受到重视。
学术自由的意义在于使学者们可以更好地探索真理。
因为自由的学术空气能激发学者追求真理的灵感与勇气,是学者献身学术事业的先决条件,同时也能使大学主动地承担更多的学术责任。
当然,胡适主张“教育独立”的思想里带有一些偏颇的成分,而且按照教育的规律,教育也不可能完全脱离政治而存在,因此,胡适所主张的“教育独立”的思想无论当时、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可能实现,但他的这一思想对削弱当时国民党推行所谓“党化教育”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二,当代大学在评价教师时,是以学历、职称、发表文章数量等量化指标为导向的,量化评价固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量化评价方式的过度使用必然导致很多人想法设法致力于学术成果量的增加,因此产生大量的没有营养的学术快餐式的产品,并且这些数字也给他们带来切实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