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
部编苏教高中必修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武峰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1 《我有一个梦想》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阅读论述类文本,理解含义丰富的语句,归纳文章的中心观点和论述特色。
2、学生能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加强论证的表现力、感染力、说服力。
3、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围绕文本研习所发现的问题拓展阅读面,延展问题探讨的平台。
4、学生能够受到杰出人物言论及其事迹的熏陶,初步养成经世济民的政治胸怀。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阅读论述类文本,理解含义丰富的语句,归纳文章的中心观点和论述特色。
2、学生能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加强论证的表现力、感染力、说服力。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学讲结合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将要共同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我有一个梦想》。
这两篇文章位于必修四,“我有一个梦想”这一板块中的“英名与事业”。
编者在导读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齐读一下:“先贤的话语音犹在耳,具有征服人心的力量,他们总能充分考虑到不同对象的情感与接受基础,有针对性并且艺术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使论说充满理性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其中有“征服人心的力量”。
那这两篇文章哪一篇更具有征服人心的力量呢?按照我们之前的要求,举行一个班级小型辩论会。
其中一、二组为正方,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比“我有一个梦想”更有“征服人心的力量;三、四组为反方,即“我有一个梦想”比“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更有“征服人心的力量”;五组为听众,负责质疑;六组为评委,负责点评并选出最佳辩手;我担任主持人。
一、请同学们准备一分钟时间,我们马上开始。
二、首先有请正方为我们立论。
三、有请反方为我们立论。
四、双方辩手,有理有据,到底谁更胜一筹呢?下面我们进入自由攻辩环| 2 节,首先由反方开始。
双方总用时十分钟。
五、双方辩手,唇枪舌战,舌灿莲花,精彩纷呈的辩论,让听众也心痒难耐,下面进入听众提问环节,时间四分钟。
六、解疑答惑,心有所得。
下面由双方辩友总结陈词。
首先由正方开始。
七、反方辩友。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导学案苏教版必修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能够准确概括并认识马克思在历史科学和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方面的巨大贡献,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力量。
2.能够准确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体会本文平实的语言中包含着浓厚的感情(悼念和赞美)。
3.学习本文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和烘托手法的运用,并能运用烘托手法进行片段习作。
1.连线作者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
马克思的亲密战友。
1847年同马克思一起加入共产主义者同盟,并受委托起草了《共产党宣言》。
1864年创立并领导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
马克思逝世后,他担负了整理马克思的文献遗产和继续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任,并写了许多重要著作。
1889年推动了第二国际的建立,并指导它的活动。
1895年8月5日在伦敦逝世。
他是继马克思之后“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
主要作品有《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第二、三卷等。
2.探寻背景1844年8月,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巴黎会面,之后两位思想巨人结为挚友,共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了近40年。
对马克思的了解,最清楚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最哀痛的莫过于恩格斯;对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的洞察,最深刻的也莫过于恩格斯。
1883年3月17日,马克思被安葬于英国伦敦的海格特公墓,恩格斯在葬仪上用英语发表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演说,对马克思所作的伟大贡献给予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悼词,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
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以及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作出的成就贡献,并简要地作出评价;最后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等。
悼词作为讲演辞的一种,又具有讲演辞的某些特点。
讲演是面向听众的,首先,必须有针对性,中心要十分突出。
其次,感情要深挚,语言要通俗形象。
最后,因为是讲给人家听的,所以也像一般讲演辞那样,其主体部分的结构通常要开门见山提出全篇讲话的主题,以便于听众抓住要领;然后便围绕着主题,或逐层深入,或分成几个方面来谈,并且无论用何种方式,在每一层次或每一方面的开头处,往往先说明要点,结局再加以重申,以使听众始终不偏离讲话主题,能对全篇讲话获得清晰的感受。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最新同步教案8
语文必修Ⅳ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最新同步教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8一、设计思想:这篇悼词中,恩格斯代表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对马克思的伟大贡献进行了论述,并运用记叙抒情,叙述逝世情形,表达哀悼崇敬。
全文层次清晰,结构谨严,显示了强大的逻辑性。
这些特点在第一课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有所体现。
第二课时我要将关注点集中到两个方面:意识马克思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和人生价值,二是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评价十分恰当、公正客观,而又包含浓烈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对一些重要语句进行揣摩。
二、教学目标1.能借助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句段,指出段与段、层与层及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2.通过品读文本,揣摩重要的语句,能结合语境说出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逐步提高揣摩语言的能力。
3.了解马克思一生的伟大成就,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的人格魅力,学习他为全人类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通过寻找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性句段,把握全文结构特点。
四、教学难点结合语境,揣摩重要的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学生课前预习1.题目、作者卡尔•马克思(1818-1883)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是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以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并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
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又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2.解决生字词诅(zǔ)咒(zhòu)估量(liáng)芜(wú)杂诽(fěi)谤(bàng)悼(dào)念给(jǐ)予污(wū)蔑(miè)勒(lè)令空(kòn g )白嫉(jí)恨得心应(yìng)手譬(pì)如3.从课文中找出你所喜欢的句子并分析4.质疑(2-3个问题)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人,作为“万物的灵长”,感情丰富、复杂、细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苏教版必修
我有一个梦想1.揣摩重要词句,能够结合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意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3.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并将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连线作者马丁·路德·金(1929—1968),美国律师,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从20世纪50年代起直至遇刺身亡,一直致力于民权运动。
在争取民族平等的斗争中,遵循非暴力抵抗原则,于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1968年4月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
现在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被美国国会定为以马丁·路德·金命名的全国性节日。
其主要著作有《阔步走向自由:蒙哥马利的故事》(1958)、《为什么我们不能等待》(1964)、《从这里我们往何处去:混乱还是共享》(1967)。
2.探寻背景从16世纪起,黑人就被殖民者从非洲大陆大批贩卖到美洲,被迫成为种植园中的奴隶,受到各种非人的待遇。
美国南北战争胜利后,当时的总统林肯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黑人终于在法律上获得了自由。
但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解放黑奴宣言》签署一百多年之后,美国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问题仍然十分严重。
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特区一次25万人的集会上,马丁·路德·金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这篇举世闻名的演说。
演讲词,第一,明确演讲词的中心。
要从头到尾贯穿一条主线,不转换话题,感慨的内容不要随便转移。
第二,确定演讲的题目。
题目要与内容一致,要有美感,要吸引人。
第三,选择演讲的材料。
所选材料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有时代感与演讲氛围。
第四,安排好演讲的结构。
一般说来,开场白要抓住人心,重点部分要调动语音因素突出它,结束语要耐人回味。
1.识字注音(1)重点字邮戳.(chuō) 侈.谈(chǐ) 义愤填膺.(yīnɡ) 后嗣.(sì) 一隅.(yú) 缔.造(dì) 磐.石(pán) 猖獗.(jué) 蜕.变(tuì) (2)多音字提⎩⎪⎨⎪⎧ 提醒提防旋⎩⎪⎨⎪⎧ 旋风旋转 宁⎩⎪⎨⎪⎧ 宁静宁可压⎩⎪⎨⎪⎧ 压榨压根儿 扎⎩⎪⎨⎪⎧ 扎根包扎 济⎩⎪⎨⎪⎧ 无济于事济济一堂2.字形辨认⎩⎪⎨⎪⎧ 戳戳穿戮杀戮 ⎩⎪⎨⎪⎧ 磐磐石磬钟磬罄罄竹难书3.词语释义(1)义愤填膺:由不义的人和事所激起的愤怒感情充满胸膛。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
江苏省高邮市送桥中学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分析第6、7、8段,练习分析语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预习反馈】(请各小组分别派出一位代表交流预习情况,先简单说说这几段所写的内容)【合作探究】一、<老师提问>①“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句话概括了马克思对什么问题的基本观点?②在第6段中列举了马克思的两种“喜悦”,这两种喜悦的程度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答案:①这句话高度概括了马克思对科学的作用的基本观点,也可以说是马克思的科学观。
他的科学观是与他所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一致的。
马克思认为科学的进步将改变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将导致经济基础的变化,所以归根结底将导致人类历史的前进和飞跃。
这在历史上不乏其例。
比如18世纪60年代始于英国的产业革命,就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广泛采用新技术的一场革命。
先以纺织业开始,到了80年代又发明了蒸汽机,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产业革命得到进一步发展,遍及化学、冶金、采掘、机器制造等部门。
这次产业革命使资产主义生产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基于这一系列认识,马克思对科学给予了高度重视。
②第6段列举的两种程度不同的“喜悦”。
后者的“喜悦”程度更深些。
既然两种科学发现都令马克思感到喜悦,就表明马克思对任何科学理论均高度重视;但后者喜悦程度深,则表明马克思对与实践有密切联系的科学发现兴趣尤为浓厚。
由此可见,马克思是站在实践的高度上看待科学理论,他认为理论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践,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发展。
他不是为科学而科学,他更强调科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这一点在第7段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3、①如何理解“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②“他的毕生的使命”是什么?第7段第2句话的要点是什么?如何概括?③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报纸?④如何理解马克思的革命理论与他的革命实践的关系?答案①:这句话是说,与马克思在革命理论方面的成就相比较,他在革命实践中的贡献更为重要。
语文 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教案(2)(苏教版必修4).doc
我读我提高
大声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找两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
老师明确;金博士是不是鼓动黑人 去用暴力解决问题,实现梦想?用 非暴力解决问题,争取权利是金博 士一贯的主张。
拓展训练
(4)小结;美国的黑人虽然还在受
歧视,虽然仍生活在贫困中,但在
金博士热情洋溢的演讲中,它告诉
了我们只要采取和平的、不用暴力
字之前,我想到一些人的名字:比尔·盖茨、麦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现
导
尔·乔丹、麦 克尔·杰佛逊、林肯……另外,还有 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
语
“9.11”。无疑这个国家的名字是“The U
欲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
设
nited States” (美国)。看来同学们对美国是 性和主动性。
计
十分熟悉的。 可是, 我在问,我们对美国的社会
教学重点 1、 分析本文的主题思想,体悟马丁路德金博士崇高的献身精神
2、 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难点 1、了解黑人的历史及现状,了解马丁路德金的演说的背景
2、演讲词的特点及运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或 课 件 2.问答、讨论与拓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语
①: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能给 响应老师的号召
方法,苦根上就一定会结出甜美的 角落,不再有垃圾堆积成山,
梦想之花。这个梦想不但是金博士 让每一个孩子在绿树下草地
一个人的,也是千千万万个美国黑 上健康的成长。
人的梦想,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
那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梦想能告
诉我吗?
出示大屏幕:以“我有一个梦想”
为题,说一段话,表明你对未来的
高中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获奖教案2苏教必修4
《我有一个梦想》使用者高中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获奖教案2苏教必修4课型新授课时安排课时主备人刘夫响学习方法问题聚焦自主探究辅助手段学习目标1。
积累词语,掌握“安之若素〞“义愤填膺〞等词语.2。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
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学习重点 1.积累词语,掌握“安之若素〞“义愤填膺〞等词语。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教学过程修改补充一、作者及背景1。
马丁·路德·金〔1929—1968〕,是美国一位重要的政治领袖。
曾获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
1929年,马丁·路德·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市.他是一位基教牧师的儿子。
小时候他喜欢打篮球网球,特别喜欢踢足球。
他把大量时间用来读书。
为了赚点钱,他还送报纸。
15岁时他获得入学成绩优秀奖而进入一所大学深造。
黑人在那里享有平等的权利,可以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自由地生活、学习和工作.1948年他大学毕业,担任教会的牧师。
当时在南部各州,黑人还没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
虽然美国在1865年结束了奴隶制,然而南部各州,通过了它们自己的法律,继续把白人和黑人分开.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饭店、医院、公共汽车和火车里都有为黑人设置的隔离区。
黑人儿童在单独为黑人开设的学校上学。
花在黑人儿童身上的教育经费只及白人儿童的四分之一。
南部各州的黑人没有选举权,如果他们想要参加选举,就得通过一项阅读测验。
马丁·路德·金认为,如果人们得不到民权,那么要求社会变革则是正确的。
也是必要的,他认为,可以通过和平革命达到社会变革的目的,而不通过战争和杀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国黑人,给他们平等的权利。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最新同步教案4
语文必修Ⅳ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最新同步教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4教学目的:1、体会本文围绕中心,内容高度概括、语言精确、结构严谨的特点,学习悼词的写法。
2、了解马克思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伟大功绩,学习马克思坚定、无私地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1、掌握本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悼词的文体特点,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对重要段落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章中强烈的情感。
2、理解本文准确选用关键词语、修辞方法、严密长句,对本文表情达意、表现形象所起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学难点:第二、三段复杂单句的语法分析及第五段多重复句的理解。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人,作为“万物的灵长”,感情丰富、复杂、细腻。
崇高卑劣、生老病死,激发了人类强烈的情感。
同时,人们也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价值判断,悼词就是人们表达哀悼的方式之一,而对于一个时代巨人的离去,这种方式就显得尤为必要。
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马克思在伦敦去世;3月17日,在伦敦海特公墓举行了葬仪,恩格斯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向自己的导师表达了深切的悼念,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悼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篇演讲辞。
(或也可这样导入:语言是一门艺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语言特色。
有的人语言幽默风趣,有的人语言质朴自然,有的人语言清新明丽。
我们学习的各类文体也是这样,记叙文的语言形象生动,说明文的语言准确周密,那么,议论文的语言呢?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深入体会一下议论文的特色。
)二、简介悼词的文体知识(出示投影):开头: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悼词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对逝者表结尾:表达哀悼,对生者提出希望要求示哀悼的话)三、范读全文,理清全文各段逻辑关系:(1) 要求学生根据上述悼词的特点,找出本文结构的三个部分,并能概述大意。
语文必修4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最新同步教案7
语文必修Ⅳ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最新同步教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7课题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目的马克思不迷信权威、他伟大的创新精神,无疑应该成为今天跨世纪中学生的精神养料。
通过对课文结构的把握和语言的品味,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重点难点放手让学生质疑研讨,如果出现一些事前无法预料的思维火花时,应灵活驾驭课堂。
教法和手段讲读式启发式一、导入:1.今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180周年,由此引出话题:调查:读过《共产党宣言》的同学请举手。
(美国高中生的必读书。
)卡尔•马克思(1818-1883)是饮誉世界的思想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以毕生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并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2.提示学生:以马克思精神学习这篇关于马克思的文章。
“您喜爱的座右铭?”“思考一切。
”这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的女儿和马克思的一次对话。
这充分反映了作为思想家、科学家和革命家的马克思一贯的性格,那就是“独立思考”。
二、朗读一遍课文(或快速默读课文),就其结构和语言思考提问(或写成纸条)。
三、师生研讨:1、为什么恩格斯要说“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2、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一生的主要贡献有哪些?提示:理论贡献:1、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2、物质第一,精神第二。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
5、剩余价值。
6、其他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实践贡献:1、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
2、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
3、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其中最伟大的贡献是什么?(创立国际工人协会)3、恩格斯对这些贡献的评价有何不同?(根据关键词)如果让马克思来评价自己,他会认为自己的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因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4、为什么把最伟大的贡献排在最后?(衬托)5、作者在总体评价马克思的功绩时,说的是“对于战斗着的欧美无产阶级,对于历史学科”,即先说实践后说理论,可是为什么在文章主体部分,作者论述时却先谈理论后谈实践?6、为什么文章的最后一句“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要用一个“将”字?7、怎么理解“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苏教必修4苏教
高中语文第一专题《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苏教必修4苏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要求:掌握本文所表现的内容,.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的逻辑性,了解各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
2、能力要求:.把握重点语句,掌握关键词语。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要求:了解马克思的伟大奉献,并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所表现的内容,.理解本文论述的严密的逻辑性,了解各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
教学难点:.把握重点语句,掌握关键词语。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不断地渗透讲话的严密逻辑性,通过学习让学生在写作中借鉴议论文的写作之方法,学生在教师讲解的根底上不断总结规律,以期提升自我的学习文本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生于德国,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17日葬于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
本文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在马克思的葬礼上用英语发表的讲话。
二、简介悼词的一般要求。
悼词一般分为四个局部:1.介绍去世者的姓名、去世时间、地点、原因、享年等。
2.介绍去世者的简历。
3.颂扬去世者的主要业绩和主要的优秀品质等,肯定其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4.给去世者以综合评价,寄托哀思,并慰问去世者家属。
三、由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让学生听本文的朗诵录音,并结合悼词的一般要求,思考本文的段落划分。
全文可分为三局部:第1段为第一局部,交代马克思逝世时的情况;第2至第8段为第二局部,评述马克思的伟大奉献和影响;第9段为第三局部,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之情。
四、分析第二局部结构。
提问(1):马克思在哪些方面有伟大奉献?第二局部中有没有关于这一点的概括性语句?假设有,该句在本局部结构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在第二局部,恩格斯对马克思有“科学家〞和“革命家〞两个评价性称谓,说明马克思的奉献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
这一点在第2段中有明确而概括的语句来说明,即“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苏教版必修
英名与事业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总体设计教材概述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不幸逝世,3月17日,在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为马克思举行的葬礼上,与他一生并肩作战的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用英文发表了这篇著名的讲话。
他满怀无产阶级革命深情,论述了马克思对全人类、对全世界无产者所作出的丰功伟绩,对马克思伟大的一生作精要的总结,并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表达了恩格斯对挚友的沉痛悼念。
在这篇文章里,恩格斯抒发真情——述其哀,赞其功,颂其德。
全文言辞恳切,字字珠玑,起承转合,笔意流畅,层次清晰,要而不繁,充分展示了恩格斯的语言艺术。
文章对马克思的评价极为中肯,情真意切,格调沉痛而激昂。
思路方法设计思路:这篇文章是悼词,所以可在了解悼词基本格式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结构,理清内部层次。
要深入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复杂深厚的情感。
由于是译文,而且长句多,有阅读障碍,要指导通过分析句子的语言形式来理解这类长句的思想内容。
继续体会内容丰厚的字句,重点从修辞角度咀嚼语言的精妙。
最后可指导阅读其他悼词类文章,以巩固一些相关知识。
三维目标1.结合马克思的生平、著作和历史贡献,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文化内涵,把握文章主旨。
2.这篇文章有一定的难度,但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教学中可启发学生分析结构,理解内容,重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本文语言准确,生动形象,而且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并揣摩重点语句,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和用词的妙处。
教学设计导语设计情景导入同学们,科学的发展是经历了很漫长的时期的,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会出现一些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以超人的智慧发现了许多客观规律,以卓越的理论去推动科学向前发展。
在复杂的社会科学领域,正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总结了资本主义社会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这就是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以其卓越的功绩,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歌颂。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恩格斯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并悼念这位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课前预习1.认真阅读课文2.语基常规训练(1)正音诅()咒()估量()芜()杂诽()谤()悼()念给()予污()蔑()勒()令空()白嫉()恨得心应()手譬()如(2)辨音解放()抹桌子()给养()押解()抹眼泪()供给()浑身解数()拐弯抹角()送给()打量()量体裁衣()(3)辨形嚼(jǔ)贤妒能(jí)息(gū)咒(zǔ)痛心首(jí)评(gū)丧(jǔ)肆无惮(jì)名钓誉(gū)恶不悛(hù)量(diān)念(diān)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百多年前,马克思的女儿与马克思之间有过这样一次对话,“您喜爱的座右铭是什么”“思考一切”。
这是马克思留给我们后人的一个经典的回答,一笔巨大的财富,这是一种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作为思想家、科学家与革命家的马克思,“思考一切”是他一贯的性格,“思考一切”也是马克思伟大创造精神的起点。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才能以毕生的精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人类生活,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为什么我要把他的影响定义在全世界全人类这个范围而不是只限于社会主义社会呢?因为马克思在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社会,同样受到尊重,同样受到推崇,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已经成为了西方国家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
在美国的大学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成了一门必修的科目。
因此,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要学习马克思的丰功伟绩,还要学习马克思思考一切的精神,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这是你们作为当代中学生所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
二.读课文、编列提纲提示: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对死者的悼念。
开头----述其哀----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平实的语言饱含的深情。
重点和难点:1.把握全文的结构特点。
2.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屏幕显示马克思肖像)在新世纪来临之际,英国著名的广播公司BBC举办了一次千年最伟大思想家评选活动,结果马克思位居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等巨人之前,被评为过去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为什么他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不幸逝死,3月17日,在伦敦城北的海格特公墓为马克思举行了一次盛大的悼念活动。
马克思生前最好的战友恩格斯发表了一篇激情洋溢的文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板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二.听课文朗读,注意作品包含的情感,初步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结构。
1.听课文朗读。
……2.这是一篇悼词。
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等有关情况;主体:主要介绍或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结尾: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劝勉他的亲人或对在场的人们提出希望和号召。
根据这样的提示,我们先给这篇文章分段。
……第一部分(1)悼念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逝世当时的情况。
第二部分(2-7)评价对马克思一生的功绩作简要评价。
第三部分(8-9)悼念表达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之情。
——板书三.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1.马克思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赢得了人们对他的尊敬和爱戴,因此他的逝死对人类是一大损失。
关于这一点,恩格斯在文中有一句话对他逝死作了高度的归纳。
是哪一句?请找出来。
……这个人的逝死,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马克思墓前讲话说课教案2]《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讲话说课教案2]《我有一个梦想》教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教案2各位老师、各位评委,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高中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自读课文。
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继《荷塘月色》、〈〈拿来主义〉〉两篇教读课文后的一篇自读课文。
1883年3月17日,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葬礼在伦敦郊区的海格特公墓举行。
当马克思生前好友哥雷姆克代表“社会民主党人报”和“伦敦共产主义工人教育协会”向马克思的遗体献出了花圈后,恩格斯在葬礼上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演说。
这是一篇经典演说辞,内涵丰富,通俗易懂。
概括了马克思一生在革命理论和斗争实际方面的伟大贡献。
根据以上的教学内容,我确立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仍然是引导学生揣摩语言,不能只重语段的分析,应该引导学生熟悉课文,总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而揣摩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感情色彩、表达作用,培养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我确立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1、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2、注重关键词语,揣摩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义;3、怎样选择关键词语揣摩语言,并从中归纳教学方法是本文的教学难点,估计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这就需要加以引导。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首先指导学生做课前预习,在教学课堂中我打算使用讨论与答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围绕“自读要点”,精心设计思考点,通过自读、讨论,启发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是相对而言,只要言之有理,都可。
课时安排为一课时,为了提高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和教学质量、效率,采用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录音磁带等教学用具。
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我打算这样安排教学程序,主要是在朗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进一步揣摩语言。
具体教学程序如下:一、在对旧知识复习的前提下,导入对新课的学习。
高中语文 1-2-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 学案
板块二英名与事业主题导读仰望历史的天空,历数璀璨的星辰,我们内心不再茫然。
马克思、恩格斯是指明道路的北斗,孙某某、马丁·路德·金是昭示曙光的启明星,还有那不知名的群星,使我们不再孤独,不再彷徨。
他们的英名,他们的事业,永远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品名人之作,读英雄之事,悟伟人之情思,可以获取一生受用不尽的“营养”。
第1课时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研习梳理【字词梳理】诅.( )咒.( ) 估.( )量.( )芜.杂( ) 诽.( )谤.( )悼.念( ) 给.予( )勒.令( ) 诬.( )蔑.( )空.白( ) 嫉.恨( )得心应.手( ) 譬.如( )答案:zǔ,zhòu,ɡū,liánɡ,wú,fěi,bànɡ,dào,jǐ,lè,wū,miè,kònɡ,jí,yìnɡ,pì。
解.放( )打量.( )押解.( ) 量.体裁衣( )浑身解.数( )抹.桌子( ) 给.养( )抹.眼泪( )供给.( )拐弯抹.角( ) 送给.( )答案:jiě,jiè,xiè;liánɡ,liànɡ;mā,mǒ,mò;jǐ,jǐ,ɡěi。
嚼(jǔ)咒(zǔ)量(diān)丧(jǔ)念(diàn)贤妒能(jí)息(ɡū)痛心首(jí)评(ɡū)肆无惮(jì)名钓誉(ɡū)恶不悛(hù)答案:咀,诅,沮;掂,惦;嫉,疾,忌;姑,估,沽,怙。
【词语积累】繁茂芜杂:指繁多而且杂乱,没有条理(多指文章)。
豁然开朗: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朗的境界。
也形容一下子弄通了思想,领会了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浅尝辄止:刚刚入门就不再做深入钻研。
诽谤:指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诬蔑别人。
诅咒: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高邮市送桥中学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课时学案苏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分析第6、7、8段,练习分析语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预习反馈】
(请各小组分别派出一位代表交流预习情况,先简单说说这几段所写的内容)
【合作探究】
一、<老师提问>
①“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句话概括了马克思对什么问题的基本观点?
②在第6段中列举了马克思的两种“喜悦”,这两种喜悦的程度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答案:①这句话高度概括了马克思对科学的作用的基本观点,也可以说是马克思的科学观。
他的科学观是与他所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一致的。
马克思认为科学的进步将改变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将导致经济基础的变化,所以归根结底将导致人类历史的前进和飞跃。
这在历史上不乏其例。
比如18世纪60年代始于英国的产业革命,就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广泛采用新技术的一场革命。
先以纺织业开始,到了80年代又发明了蒸汽机,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产业革命得到进一步发展,遍及化学、冶金、采掘、机器制造等部门。
这次产业革命使资产主义生产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基于这一系列认识,马克思对科学给予了高度重视。
②第6段列举的两种程度不同的“喜悦”。
后者的“喜悦”程度更深些。
既然两种科学发现都令马克思感到喜悦,就表明马克思对任何科学理论均高度重视;但后者喜悦程度深,则表明马克思对与实践有密切联系的科学发现兴趣尤为浓厚。
由此可见,马克思是站在实践的高度上看待科学理论,他认为理论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践,理论必须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发展。
他不是为科学而科学,他更强调科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这一点在第7段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3、①如何理解“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②“他的毕生的使命”是什么?第7段第2句话的要点是什么?如何概括?③为什么要列举一系列报纸?④如何理解马克思的革命理论与他的革命实践的关系?
答案①:这句话是说,与马克思在革命理论方面的成就相比较,他在革命实践中的贡献更为重要。
加“首先”以示强调。
这句话与第6段中“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相呼应。
②“他的毕生的使命”是两个“参加”所领起的短语。
第7段第2句抓住两个“参加”,两个“意识到”,即可将全句概括为:马克思革命实践的内容和成果。
这里用的“第一次”表
明马克思所参加的革命实践同他的理论创造一样,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③:阅读一系列报纸的名称时应注意后面注明的时间,这些时间有它们的连续性,这些名称和时间的背后隐含着一段辗转迁徙的革命生涯,1842年马克思在德国,为《莱茵报》撰稿,后又任该报主编,他以犀利的笔锋抨击反动政府,1843年被迫迁居巴黎,1844年为巴黎《前进报》撰搞,抨击普鲁士反动制度,1845年被逐出法国,迁居比利时布鲁塞尔,1847年又成为《德意志—布鲁塞尔报》的经常撰稿人,1848年至1849年欧洲革命期间,又与恩格斯一同回德国创办《新莱茵报》,1849年5月,又被逐出普鲁士,先到巴黎,后又定居伦敦,1852年至1861年经常为该报撰搞。
可见马克思的革命活动并不因屡被驱逐所阻止,报纸名称实际上是他参加革命斗争的标志,用以说明“他进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
说明“卓有成效”的还有“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④:由马克思这一系列的革命实践可知,正是由于他卓有成效地参加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解放无产阶级的伟大实践,才创立出伟大的历史科学理论,并在革命实践中不断的改进、完善自己的理论,革命实践是革命理论的基础。
他创立革命理论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推动革命实践的前进。
可以说马克思用自己的行动真正地实践了他的科学观、理论观。
所以马克思首先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同时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只是两者相比较,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中的作用更为光辉,意义更加重要些,故把革命家排在首位。
由此可见,课文第2段中的两个“对于”位置也是不可更易的。
4、分析重点句子
(本文在表达情感上的特点: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
而这样的情感效果,主要得益于本文准确而又富于感情的语言。
品读下列语句。
)
(1)这位巨人逝世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答案:重点分析“空白”,表明马克思逝世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2)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答案:重点分析“敌人”与“私敌”,表明马克思光明磊落的品德,他所从事的斗争并非出自个人的私利。
(3)“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的丰富含义。
答案:时间精确到时、刻,表明了作者郑重的态度和极度悲痛的心情。
“最伟大的思想家”突出强调了马克思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去世产生的影响。
“停止思想”突出了作者对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去世的遗憾、惋惜和哀悼之情。
(4)“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在万分必要时才给予答复。
”
答案:“像蛛丝一样”表明马克思对敌人的嫉恨和诬蔑的极度蔑视,这些诬蔑和诽谤丝毫不令他挂怀。
必要时才给予“答复”,表明马克思对敌人的那种居高临下的态度。
二、课堂总结
这篇文章有一种理性的简洁有力的美感。
首先恩格斯以一种内含悲痛与深切怀念但又平和的语气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情景,接着他简洁而确地评价了马克思在“历史科学”和“革命实践”方面的贡献,最后表达了深切的哀悼和尊敬。
在对马克思的每一个贡献的具体评述中,也逻辑清晰,有条不紊,显现出一种自信和自豪的骄傲。
这样的简洁的力量感来自于文章结构上的明晰、谨严和语言上的准确、深刻。
这给我们写作两个启示:1.要善于运用“扩词法”推进文章思路的进展。
在本文里“空白”这个关键词引出了马克思对“历史科学”和“战斗的无产阶级”两个方面的贡献,而“历史科学”又引出马克思两个理论创见,“战斗”则引出马克思自己的革命活动,从而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方式提供了学习的榜样。
2.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善于对生活进行思考,抓住纷繁的生活现象中最本质的特点,深入思考生活,才有可能有语言的简洁性。
刻画人事物,要善于通过对细节的观察来展现其最本质的特征,这样的语言才有表现生活的力度。
【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题目。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
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越来越感到钦佩。
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
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
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
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注:《悼念玛丽·居里》选自《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许良英、范岱年译。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美国人,物理学家,因提出相对论而享誉世界。
这是爱因斯坦1935年11月23日在纽约罗里奇博物馆举行的居里夫人悼念会上发表的演讲。
1.这篇短文在第一段就点明了中心,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2.第一段中的“后者”指的是
与之相对的“前者”指的是
3.第二段介绍了居里夫人的伟大品格,请用简明文字概括。
4.有些语言,我们在理解的时候,要通过表层信息挖掘其隐含实质。
本文第四段,反过来说,意味着什么?
A.欧洲知识分子:
B.欧洲的现代:
5.《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本文所悼念的都是世界上杰出而伟大的人物,两文在行文上有何异同?
答案:1.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2.才智成就道德品质
3.性格坚强,意志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谦虚谨慎,以及为实现理想坚持到底的精神。
4.欧洲知识分子:缺乏居里夫人那样的品质力量和热忱。
欧洲的现代:不能令人满意
5.两文都对人物的卓越成就、高尚品质给予了高度评价,充满赞颂和崇敬之情。
《在》文抓住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的特点写,着重写他的卓越贡献和成就,《悼》文则对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突出成就只是一笔带过,而将评价的重点放在其崇高的道德品质上。
【课后作业】
1、结合建党九十周年写一篇怀念革命导师的文章,600字左右。
2、完成印发的配套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