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1、儿童心理发展不同阶段的规律
儿童心理研究范围是0-18岁,又将其分为几个时期:胎儿期,婴儿期(0-7岁),儿童期(7-12岁),青春期(12-18岁)。
现在,越来越多的妈妈重视胎教,胎儿期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胎儿期的特点如下:(1)胎儿和妈妈是一体的,所需营养全由妈妈提供;(2)妈妈的情绪胎儿可以感受到,如果妈妈的情绪不好或者害怕,胎儿也会感觉恐惧。胎教其实并不是教育胎儿,而是有助于妈妈。至于胎教音乐,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根本听不到,不过胎教有用,主要是妈妈情绪好,有助于胎儿。
宝宝出生之后,要面临新的外在环境,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挑战。胎儿其实要12个月才能离开母体,但是为什么现在是10个月呢?因为人类进化,头部较大,12个月生产困难。因此,婴儿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妈妈体内会分泌催产素,对孩子的反应有直觉,比如说,孩子哭了,爸爸可能不知道,但是妈妈会知道,可能是孩子要换尿布了。怎么建立安全感呢?就是孩子有需求的时候,爸爸妈妈是否在身边照顾。婴儿表达需求的方式就是哭,因此孩子有需要时,亲人要及时满足。如果没有得到满足,婴儿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不可信,长大以后会与父母不亲,与伴侣关系也不好。这个需求并没有消失,一直处于一个向外索取的状态。
3-7岁的阶段,心理发展又不同。比如,向外界的人一定要说接受。小时候可以随意吃饭大小便,但是现在不可以了,要按时吃饭,无法自
由表达情绪。这个阶段开始社会化,要适应社会的环境。于是,孩子的感觉开始变得不重要,规矩重要。特别是在中国,孩子都变得统一规范化了,孩子必须遵守规矩才能生活下去。延迟满足:我想要的东西,必须通过抑制眼前可以得到的满足,才能最终得到。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长大以后在事业上比较成功,家庭比较幸福,生活在社会中上层。在孩子小学阶段,要开始了解世界,以及获得知识。这个阶段培养孩子获得知识的能力很重要。
到了青春期阶段,孩子可以用一个词来总结,那就是“叛逆”。一开始是,爸爸妈妈是对的,我是错的,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你让他怎么做,他偏不怎么做,一切都靠不住,一切都不可信,甚至对他自己,他也可能不相信。这个是时候是儿童开始独立,形成人格个性的关键时期。如果青春期的孩子不叛逆,这是不是一个好事呢?这还真不是一个好事,因为将来出来以后,他还会有反抗。这个反抗存在两种情况:(1)大学以后,开始逃离,绝对的一种逃离方式就是毁灭自己——自杀;(2)什么都不做。那么,青春期的叛逆该怎么应对呢?需要让他充分地完成,否则,青春期的这些特点在他的性格中将长期存在。
青春期过了以后,比方说18-25岁,这时孩子要形成一个独特的自我,是自我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个时候,孩子开始考虑,我到底是谁?我来到这个世界上,要为这个世界创造什么?我将来的发展,我可能要为自己做些什么?所以这个时候,开始进入成人期,对于很多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开始从儿童阶段向成人阶段过渡,这个阶段是真正的开始形成一个完全自我的阶段。
2、父母如何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进行亲子教育
作为父母,要根据孩子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点,随着它的发展规律,有意识地用不同的身份与孩子相处。首先,对于0-3岁的孩子,重要的是有没有一个安全的外部环境,就像在妈妈的肚子里,子宫的环境那样,完全安全,完全地得到保护,所以这个阶段,爸爸妈妈可以做一个保姆的角色。到了3-7岁的阶段,孩子要学会遵守社会的规则,这个时候,爸爸妈妈要转换成行为教练的角色,让他知道规则,遵守规则,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孩子的个人愿望的满足,要有一个限制性。小学,也就是7-12岁这个阶段,这个时候,父母可以扮演一个老师的角色,但这个老师不是传统意义上我们学校的老师,中国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学校的老师就是教知识的。
古代,苏格拉底提出来,学校老师并不是教知识的,老师知识唤醒孩子心中的知识,和探索知识的愿望,这样的老师身份应该是怎样能够提问题,用问题来引导孩子去探索去发现。到了12-18岁,中学时候,孩子基本上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判断能力,逐步开始独立思考。这个时候,父母不能一味管教,重要地来说,可以做他的参考,做他的军师,可以探索,他到底想要什么,什么对他来说是重要的,逐渐地,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让他自己探索自己的价值体系。
18-25岁这个阶段,孩子已经要成为成年人了,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不再是指挥他要怎么做,而是去理解他怎么做,理解他想要做什么,同时肯定他的独特性,作为父母,这个时候做他的倾听者,或者说做他的知音就好。西方的教育体系里,基本到了孩子到了18岁以后,父母不会再帮孩子做什么事了,我么只是懂得他理解他,做一个支持者。
总的来说,在孩子心理发展的阶段,有两个重要的阶段,他2-3岁这个阶段,他要开始独立,这个独立,是物理上的,就是说,我想自己做事情,即便做的乱七不糟,我也想自己做,这是他的第一个叛逆期,也是人格开始独立的一个雏形。第二个叛逆期就是青春期,这就不仅仅限于物理上的空间,更多的是心理上,我要为自己做主,什么事情,我有自己的想法。
综合起来,我自己的观点,就是在儿童成长过程当中,我们和孩子的互动教育过程当中,可以注意到两个很重要的方面,第一个就是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就是孩子能够为了自己的未来通过意志品质去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还有一个能力,我把它叫做心理上的自主感,就是说,无论孩子做什么事情,他要从心理上感觉,我是为自己做的,这样不但增加他内心的力量,同样也会增加他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任的感觉。
所以心理上的自主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可能我们作为父母都是为了孩子好,不过有时会把好的期望变成了担心,就是说总担心孩子做不好,所以一直希望他是温室里的花朵,把他所有要经历的困难和问题都想到,帮他解决到,所以这样孩子做什么事情总是觉得是爸爸妈妈要我做的,没有为自己做决定。因此我们要把事情交给孩子自己去做,从中获得心理的力量。这两点我们抓住的话就会让孩子获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