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强市的动力源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合集下载

从文化自省、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从文化自省、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从文化自省、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作者: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湘南学院基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推进文化建设,决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以暴风骤雨的方式来进行。

只有深刻“文化自省”,才能真正“文化自觉”、达到“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省:认识传统文化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自省。

文化既是一种生存战略,也是一种意义之网。

习近平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强调“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当前,我们的社会生活已进入一个世界性的文化转型期,难免使人陷入困惑的境地。

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证主义的方法来真正理解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

文化既是土壤,也是果实,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

它要解决的是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过去,往往把文化作为一种手段来强调。

在五四以前,有人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但中国原有的一套政治伦理秩序并没有发生大的动摇。

到了五四运动,一些先驱者举起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在“五四”之后,发生过“科学和玄学”及“民主与独裁”的两次重要争辩。

“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和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历次政治运动,都是在破旧立新的口号下,把“传统”和“现代化”对立起来,把中国的文化传统当作了“现代化”的敌人。

于是,在中西文化的比较过程中,中国文化的发展长期处于不自觉状态:其一,缺乏对文化传统的正确认识。

一派是文化保守主义,主张复古中国固有文化,坚持文化本土化,漠视其本身存在的不足,排斥外来文化,盲目自大;一派是文化激进主义,积极主张全盘西化,因为对本土文化过分自卑而盲目崇拜西方文化。

其二,缺乏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

以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强国的建设

以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强国的建设

以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强国的建设1. 引言1.1 以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强国的建设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实现文化繁荣、文明进步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国家在文化领域竞争中具备的重要优势。

以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强国的建设,是当前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和历史责任。

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精神自觉和道义自信,是指一个国家对自己文化传统、文化实力和文化价值的自觉认同和坚定信念。

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在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文化自信对文化强国建设的积极作用,推动文化事业创新发展,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挖掘并传承好传统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文化自信是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关键,加强文化自信建设将成为推动文化强国的不竭动力。

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主题和方向,必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正文2.1 文化自信的内涵与重要性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对自己文化传统、文化价值和文化认同的自信和自强。

它包括对自己文化传统、文化特色以及文化软实力的自信,对自己文化产业的自信,对自己文化价值观的自信,对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的自信,对文化创新的自信等方面。

文化自信是文化自强的内在动力,是实现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基础。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文化自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一个国家拥有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吸引和影响他国,增强国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文化自信是实现文化产业繁荣的前提。

只有对自己文化产业充满信心,才能更好地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自信是激发人民创造力和自信心的重要保障。

只有让人民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价值有信心,才能更好地激发人民的创造力,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只有不断强化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推动文化事业的创新发展,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2.2 文化自信对文化强国建设的作用文化自信对文化强国建设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文化自信可以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让人们对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浅析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摘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矛盾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

文化传承是指文化的前后相继和传递过程,是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和推动文化发展的历史前提。

文化创新,是指主体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环境中,破除旧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之源。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辩证统一与有机结合,构成了文化发展动力的不竭源泉。

关键词: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发展;动力源泉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0-02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矛盾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之源。

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传承,关键在创新,传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轮子。

”一、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指文化的前后相继和传递过程。

文化是前人历史实践成果的长期积累,任何文化都是人类长期积累而成的。

这种文化积累过程也就是文化的传承过程。

(一)文化传承的客观必然性文化传承具有客观必然性。

首先,文化传承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

人作为文化的主体,具有历史遗传的本性。

人是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统一,人的社会性是基于实践而形成的,人的实践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或传承是人固有的本性,正如英国哲学家休谟所指出:“人类的心灵是很富有模仿性的。

”其次,文化传承是由文化的特性决定的。

文化发展是一种历史过程,具有历史的内在联系。

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历史传承,离开了历史传承,文化就不能发展。

再次,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内在需求。

现代文化的建构是以继承传统文化为前提的,离开了传统文化,就不能建构现代文化。

(二)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历史前提。

因此,重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文化传承是马克思主义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历来十分重视文化传承。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重视历史文化的传承,这不仅仅是历史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杨振超在市委九届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杨振超在市委九届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杨振超在市委九届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今天,市委召开全体(扩大)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省委八届十九次全会精神。

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第一,在深刻理解上狠下功夫,把全市党员干部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省第九次党代会,是在建党90周年、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省“十二五”顺利开局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这次大会,承载着不断把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大业推向前进的时代重任,坚定了安徽在全国新一轮发展格局中所承担的责任和努力的方向。

其一,大会取得三项成果:一是审议通过了一个好报告;二是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委班子和省纪委班子;三是保持了风清气正的会风。

会议期间,来自我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基层一线的29名代表,围绕两个报告,紧密联系淮南和各自工作的实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发言。

特别是省长王三运同志参加淮南代表团讨论,并作了重要讲话。

三运省长对报告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作了深刻的阐述,要求我们做好“五篇文章”,即:做好结合实际的文章,做好抢抓机遇的文章,做好转型升级的文章,做好改善民生的文章,做好能力提升的文章。

讲话很有思想性、战略性、针对性和指导性,这对我们做好今后的工作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鞭策。

我们坚信,在新一届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只要我们精诚团结,顽强拼搏,锐意进取,加快全面转型、奋力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其二,报告凸显三大特点:第一,报告是坚持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的宣言书。

报告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和省情,顺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时代潮流,注重在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之下谋划安徽的转型和发展,以“一个主题、一条主线、六条新路、三大目标、七大任务”的高度概括,全面回答了今后五年“建设什么样的安徽和怎么建设安徽”等事关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工作结合得好,工作创新得好,工作实干得好,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建设文化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建设文化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深发[2012]4号【发布部门】深圳市政府中共深圳市委【发布日期】2012.04.23【实施日期】2012.04.2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深发〔2012〕4号 2012年4月23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当好文化改革发展的领头羊,现就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加快文化强市建设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刻认识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目标使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脉和灵魂,决定着城市的命运和未来。

在经济特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要素已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文化资源日益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基础资源,文化创意日益成为城市价值创造的重要支点,文化无形资产日益成为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文化建设不仅能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而且通过与经济的直接融合,以经济、产业、产品体现出来的文化品格,能够形成新的最持久、最难替代的竞争优势,推动经济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作为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的文化建设始终得到中央和广东省的高度重视。

中央寄望深圳当好领头羊,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省委明确要求深圳建设文化自主创新中心、区域文化中心和国际文化名城。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深圳秉承“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以较早的文化自觉和创新的文化理念争得宝贵机遇,率先提出并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文化设施先进配套,文化精品成果丰硕,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体制充满活力,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城市文化发展格局。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者:邴正来源:《新长征》 2012年第1期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吉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强调,要着力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决定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紧密结合吉林实际,全面抓好贯彻落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吉林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

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对自身依托的文化及其特点的理性认同;文化自信是指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自我肯定与自豪感。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心理成熟的标志,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孔子做春秋,别华夏夷狄,民族精神开始并逐步演进为民族凝聚力。

两汉之际发展为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体系。

但是,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表现为天朝大国的盲目自信和妄自尊大,表明没有达到真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华民族现代民族精神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开端,在批判传统文化缺陷与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代表的现代民族文化精神开始觉醒。

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庄严宣称:“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时代,从1978 年到2010 年30 多年间,中国从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十位,一跃提升为世界第二位。

一方面,中国经济崛起的成就与奇迹,激发了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另一方面,快速的经济成长带来了社会的急剧转型,凸显了复杂的多重矛盾。

所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之一。

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写道,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当时古代希腊、古代中国、古代印度等文明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文化传统,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

这段话讲得很深刻,很有洞察力。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

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人类文明是由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我出访所到之处,最陶醉的是各国各民族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

世界文明瑰宝比比皆是,这里我举几个国家、几个民族的例子。

古希腊产生了对人类文明影响深远的神话、寓言、雕塑、建筑艺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的悲剧和喜剧是希腊艺术的经典之作。

俄罗斯有普希金、果戈理、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肖洛霍夫、柴可夫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拉赫玛尼诺夫、列宾等大师。

法国有拉伯雷、拉封丹、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雨果、大仲马、小仲马、莫泊桑、罗曼·罗兰、萨特、加缪、米勒、马奈、德加、塞尚、莫奈、罗丹、柏辽兹、比才、德彪西等大师。

英国有乔叟、弥尔顿、拜伦、雪莱、济慈、狄更斯、哈代、萧伯纳、透纳等大师。

文化自信的三个源泉

文化自信的三个源泉

文化自信的三个源泉作者:常睿来源:《人民论坛》2018年第11期【摘要】文化自信是在新时代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

实现文化自信要从“根”上寻找力量,以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为起点,努力在新时代弘扬革命文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筑牢发展根基,展现中国文化自信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文化自信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文化自信既是民族复兴的方法,又同为民族复兴的结果。

因此,实现文化自信要追根溯源,站在历史传承、党的奋斗历程及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高度来认识和践行文化自信。

增强传统文化自信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社会实践乃至参与世界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代的传承而凝积起来的精神堤坝。

传统文化如同血液,流淌在一个民族的身体之中,使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渗透着传统的价值观念与思考方式。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每一位民族成员打上了鲜明的烙印,是中华血脉的有力证明。

其凝聚了数千年漫长历史实践中的生存智慧,已经内化成为人们的“自我意识”。

在实现文化自信的过程中,弘扬传统文化不能粗放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复杂文化紧密交织,外来文化借势渗透的情况下,必须要对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发展加强设计与规划,实现保护与创造性发展的平衡。

需努力学习、深刻领会传统文化的精神根基,牢牢巩固文化自信的基础,使传统文化自信与自豪成为全民族的共同精神力量。

重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信。

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坎坷,一度面临断裂的危机。

外敌的侵略与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使部分人出现了文化扭曲心态。

因此,在新时代中实现文化自信,必须要重拾、重建优秀传统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是新时代先进思想的牢固基础。

实现文化自信,必须要追根溯源,深刻分析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重大问题。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告诉我们,新时代的中国从历史传承中走来,正在走向中华文化复兴的美好未来。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作者:秦淑娟来源:《教育》2014年第14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培养他们养成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无疑对我国未来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内涵和构成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是指大学生群体对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的主动担当。

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具体包括文化价值认知意识、文化规律遵循意识、文化责任担当意识,传承优秀文化、推动文化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等六个维度。

大学生文化自觉构成要素图所示,见图一。

从图一可以看出,大学生文化自觉分为意识和践行两个层面。

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主要表现:一是文化价值认知意识,是指大学生对文化地位深刻性的认识。

大学生要明确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在当今时代的重要历史地位。

二是文化规律遵循意识,是指大学生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自觉性认识。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发展具有一般规律,也有掌握文化发展特殊规律,以便更好地把握和遵循文化发展规律。

三是文化责任担当意识,是指对文化建设历史责任担当的主动性认识。

大学生要有强烈的文化担当意识,勇敢地承担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

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践行主要表现:一是推进优秀文化传承。

大学生要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成为自觉践行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力军。

二是推动文化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

大学生要坚持刻苦学习,立足实际,开拓创新,把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自觉推进文化创新。

三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大学生要利用出国交流、外国学生来校交流等平台,积极参与传播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申论范文:树立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

申论范文:树立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

申论范文: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一、引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力气源泉。

随着中国的崛起,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已经成为国家进步的重要战略,对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实现民族壮丽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加强文化软实力、传承宏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二、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务必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对外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核心,是实现国家长期进步的重要因素。

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培育全球化背景下的自信心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正面临更广泛的沟通与竞争。

我们应培育全球化背景下的自信心,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通过制定并实施多元文化政策,加大国际文化沟通力度,展示中国文化的奇特魅力和时代价值。

2. 加强文化产品创设和传播文化产品是体现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

我们应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加强对高品质文化产品的创设和传播。

同时,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推动文化产业进步,提升我国文化科技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将中国文化产品推向世界。

三、传承宏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传承宏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塑造国家文化自信分外重要。

在传承宏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应实行以下措施: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文化自信的根本途径。

要加大对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同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意识。

此外,要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融合,使传统文化成为培育同砚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2. 鼓舞传统文化创新创设传承宏扬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停留在简易的复制和仿效上,要鼓舞创新创设。

通过开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结合现代化要求,创设出适应时代进步的新文化形式和表达方式,使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推动文化创新进步建设文化强国需要不息推动文化创新进步。

浅谈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浅谈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浅谈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一、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到当代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移动传播,人类一直保持着对文明进步的向往和追求。

完全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就是人类文化进步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每一步前进都以相应的文化觉醒为前提为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艰辛探索和建设实践中,每一次跨越式前进也都源自于深刻的理论觉醒和高度的文化自觉。

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文化自觉的不断提升,对我们来说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正如《文化“三自”》指出的: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这种文化自觉的进一步提升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二是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

第一,要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

文化是人类基于自觉意识的灵感迸发、情感表达、观念创新,人类生存的世界处处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记,文化也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

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是那样永恒。

社会发展进步到现阶段,文化对人类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说说唱唱、敲敲打打、写写画画,却看不见文化对人的感化陶冶、激励鼓舞、团结凝聚之重要意义,是肤浅的;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形而上、虚而玄、泛而空,却认不清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导航、引领、推动之重要作用,是片面的;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经济的附属、产业的点缀、甚至是财政的包袱,却看不到文化能够自主发展、形成产业、创造财富之重要地位,则是短视的。

文化自信的三大源泉

文化自信的三大源泉

文化自信的三大源泉作者:张晓光来源:《前线》2016年第12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总是以一定的文化兴盛为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针对文化自信进一步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我们文化自信的三大源泉。

坚持文化自信,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文化自信的三大源泉,这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力量的前提保证。

文化自信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我国的独特优势。

之所以独特,首先在于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中时间跨度最长、内涵最丰富、最有价值的文明。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超越时空,跨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

中华文明曾经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进程,特别是四大发明。

马克思曾经说过:“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再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包容互鉴、历久弥新的鲜明特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开放包容的文化,正是开放带来的交流、包容带来的互鉴,才使中华文化不断自我丰富,不断自我革新,不断自我发展,曾经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也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

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建设五美五好柳州

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建设五美五好柳州

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努力建设“五美五好”柳州陈刚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是在广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迈入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自治区党委审时度势,科学决策,作出了奋力推进“五区”建设、加快富民强桂新跨越的战略部署,向全区各族人民发出了共创共建共享更加美好生活的战斗号角。

我们将把学习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一如既往地保持良好精神状态,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努力建设“五美五好”柳州,为加快富民强桂新跨越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以学习贯彻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动力,顺利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今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乘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东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异常复杂的外部形势,克服了用电异常紧缺的不利条件,继续保持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顺利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据初步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50亿元,增长11%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到3200亿元左右,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0亿元,增长30%以上;财政收入230亿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

全市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绩,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协调、总体提升,呈现出良好的趋势。

尤为可喜的是,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们正式启动了广西柳州汽车城建设,顺利推进了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两大基地及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拉开了柳州工业转型升级的大幕;实施的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集中区改造工程、贫困县和民族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免费午餐工程、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工程这“三大民心工程”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赢得了中央和自治区领导的高度赞扬;成功举办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首届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首届中国-东盟(柳州)汽车、工程机械及零部件博览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柳州园博园、柳州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创造了“柳州速度”,进一步提升了柳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了全市各族人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挖掘青海省特色文化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

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挖掘青海省特色文化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鲍义志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了文化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既突出了时代发展和要求,又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意愿,这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首先应理清和挖掘青海省的特色文化,重视特色文化的培育和发展,从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全面推动我省文化领域改革,打造文化名省,实现跨越发展。

一、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挖掘青海省的特色文化,打造青海省优势文化品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提出,就是重树民族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

文化的自觉是基于文化在历史进步中作用的深刻认识,而文化自信则是一定要有特色意识,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

青海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青海有着人类生存和文化演变发展的独特环境,有着人类数千年由蒙昧荒蛮到文明进步的渐进轨迹,有着屯垦戍边而来的中原文明和由民族迁徙、商业往来东渐的西域文明的交汇重叠和积淀,有着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对峙、碰撞和交融,有着多民族、多宗教文化多元并进、共同发展和相互渗透的影响等等。

青海省的文化资源是丰厚的,是丰富多彩的,这便是青海省一体多元文化体系的基础,青海文化资源的多元性,决定了青海的文化很难以某一文化体系涵盖和主导,而这恰是青海的优势所在。

以多元文化资源为依托,整合文化资源,使青海省一体多元的文化特色更具魅力和吸引力。

———着力打造昆仑文化品牌:昆仑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神家园。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含解析)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含解析)

一、选择题1.有人认为,中国文化无论在哪方面都不如西方文化,应该放下盲目自大的架子,死心塌地地学习西方文化。

这种观点( )A.没有把握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B.全面否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C.割裂了传统和现代的关系D.没看到中西方文化间的联系【解析】该观点属于“全盘西化”论,也就是说,没有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故B正确。

【答案】 B2.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形成的千年道统,是一份宝贵的财富,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大力复兴传统文化。

下列与这种观点不一致的是 ( )①守旧主义②历史虚无主义③封闭主义④民族虚无主义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该观点属于文化复古主义,即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倾向。

①③与其观点一致,排除。

3.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此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外国人没有理由看不起中国人和中国文化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使中国的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所起的积极作用【解析】毛泽东的话表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C符合题意。

【答案】 C4. 十八大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说法错误的是( )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C.属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D.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而不属于文化传统范畴,C表述错误。

5.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确定这一目标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③我国拥有的丰富的文化资源④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A.①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④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该借鉴吸收的内容,不是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目标的影响因素,排除。

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更加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特别提醒】如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1)从国家角度看: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发展大众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2)从个人角度看:①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辨别落后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②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③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3)从生产者看:文化产品提供者或文化生产经营者要遵守职业道德,依法经营,为人民群众提供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干整合]1.走进文化生活【特别提醒】如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1)从国家角度看: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发展大众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29课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高考政治一轮课件第29课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要因素。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文化国际竞争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文化发展 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优秀成果,是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文化环境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
舞人,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文化权益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文化事业,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文化素养 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考点一
栏目索引
答案 A 此题考查建设文化强国。文化不具有决定作用,排除③。世 界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排除④。故答案为A。
考点一
栏目索引
3.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经历了自满自足到失落回归的漫长曲折过程。当 前,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不断提升。以下做法能展
示我国文化自信的是 ( C )
①南京夫子庙举行祭孔大典以纪念孔子诞辰 ②某地复建古城风貌打造城市名片 ③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时多选择本土品牌服饰 ④以国际范儿的名字命名新建道路以提升城市档次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要求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 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 回答有关文化的命题及必背术语 (1)设问方式 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文化现象。 ②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的认识。 ③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启示。 ④结合材料分析……是如何推动文化建设的。 (2)答题要素 方向+主体+文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核心价值观+道路+文化自觉与 文化自信。
考纲展示 栏目索引
政治
必修3 文化生活 苏版
第十二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导学案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导学案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高考考点:1、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4、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考情分析:这是新版《文化生活》教材的内容,也是今年的新增考点。

2014 年高考山东卷考了一道选择题,四川、福建、天津、安徽分别在非选择题中考查了本部分知识。

从考查的内容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措施是重点,都是通过结合具体的文化发展的现象以隐性的方式介入,突出考查知识的重组、整合能力,以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分析能力,题目难度适中。

考点梳理一、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建设方向)【自主梳理】1.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2.当代中国,谁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1)是什么?(2)为什么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对点训练】1.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和文化强国的梦想,必须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此应①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②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建设的路径)【自主梳理】1.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1)是什么?(2)为什么要确立这一战略宏伟目标?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内涵(2)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3)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基本要求(教材97 页专家点评)(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是什么?【深度解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十分丰富,围绕文化发展方向及发展目的、发展表兄弟……可见古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何等亲切, 的启示是:A.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B. C.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D.它们能够把周围的事务伦理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