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人现代婚礼

合集下载

彝族新娘服装的特点

彝族新娘服装的特点

彝族新娘服装的特点
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的婚礼仪式和婚礼服饰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彝族新娘服装是彝族婚礼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彝族新娘服装的颜色非常鲜艳,通常以红色为主色调,这是因为红色在彝族文化中代表着喜庆和幸福。

此外,彝族新娘服装还会加入其他颜色的装饰,如黄色、绿色、蓝色等,以增加服装的华丽感和视觉效果。

彝族新娘服装的款式非常独特,通常由上衣、裙子、披肩、头饰等多个部分组成。

上衣通常是宽松的长袍,袖口和领口都会用彩色的绸带装饰。

裙子则是宽大的长裙,通常会在裙摆处加上许多彩色的流苏和绸带,以增加服装的华丽感。

披肩则是用来遮盖肩膀和胸部的,通常也会用彩色的绸带装饰。

头饰则是彝族新娘服装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通常由花环、发饰、耳环等多个部分组成,用来展示新娘的美丽和高贵。

彝族新娘服装还会加入许多民族特色的装饰,如银饰、珠子、刺绣等。

这些装饰不仅可以增加服装的华丽感和视觉效果,还可以展示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彝族新娘服装是彝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独特的颜色、款
式和装饰都展示了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喜爱彝族文化,彝族新娘服装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和文化的结合,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追捧。

四川凉山的风俗

四川凉山的风俗

四川凉山的风俗
四川凉山是一个充满独特魅力和丰富文化的地区,拥有许多独特的民俗和传统。

以下是一些四川凉山地区的主要风俗:
1. 火把节:火把节是凉山彝族人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在这一天,人们会点燃火把,载歌载舞,祈求神灵保佑,并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2. 彝族舞蹈:凉山彝族舞蹈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披毡舞》、《大刀舞》、《跳月》等。

这些舞蹈风格独特,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

3. 婚俗:凉山彝族的婚俗非常独特。

传统的婚礼通常会持续数天,期间会举行一系列的仪式和活动,如求婚、送聘礼、迎亲等。

在婚礼上,人们会唱歌、跳舞、喝酒,以表达祝福和喜悦。

4. 饮食文化:凉山的饮食文化也非常有特色。

彝族人喜欢吃烤肉、荞麦面、酥油茶等传统食品。

此外,凉山的酿酒文化也非常悠久,著名的有“凉山酒文化博物馆”。

5. 毕摩文化:毕摩是彝族传统宗教中的祭司,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毕摩在彝族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主持祭祀、卜卦、治病等活动。

以上是四川凉山地区的一些主要风俗和传统文化,这些风俗和传统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展示了凉山地区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彝族婚姻规矩

彝族婚姻规矩

彝族婚姻规矩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婚姻规矩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婚姻规矩包括婚姻形式、婚姻礼仪、婚姻习俗等方面,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一、婚姻形式彝族的婚姻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自由婚姻,即男女自由选择配偶;二是父母介绍婚姻,即父母为子女介绍对象;三是包办婚姻,即父母为子女安排婚姻。

在彝族传统文化中,自由婚姻是最为普遍的婚姻形式。

男女自由选择配偶,不受父母干涉,这也是彝族婚姻自由的体现。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父母介绍婚姻和包办婚姻也逐渐增多。

二、婚姻礼仪彝族的婚姻礼仪非常繁琐,一般需要进行三天三夜的婚礼。

婚礼的前一天,新郎要带着一些礼品去新娘家拜访,表示自己的诚意。

第二天,新郎要带着一些亲友和礼品去新娘家,进行正式的迎亲仪式。

在迎亲仪式中,新郎要向新娘家长磕头,表示自己的尊敬和感激。

同时,新娘家长也要向新郎家长磕头,表示双方家庭的友好关系。

第三天,新娘要穿上彝族传统服装,和新郎一起回到新郎家,进行婚礼仪式。

三、婚姻习俗彝族的婚姻习俗非常丰富多彩。

在婚礼仪式中,新郎要向新娘家长磕头,表示自己的尊敬和感激。

同时,新娘家长也要向新郎家长磕头,表示双方家庭的友好关系。

在婚礼中,还有一些特殊的仪式,比如新郎要用酒杯敬新娘三次,新娘要用手接住酒杯,表示自己的接受和尊重。

此外,还有一些舞蹈和歌曲,表达新人对彼此的爱和祝福。

彝族的婚姻规矩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彝族人民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

在现代社会中,彝族的婚姻规矩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但是,它的传统价值和文化内涵仍然深深地影响着彝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大凉山彝族婚俗仪式的文化变迁及其动因——以美姑县为例

改革开放以来大凉山彝族婚俗仪式的文化变迁及其动因——以美姑县为例

改革开放以来大凉山彝族婚俗仪式的文化变迁及其动因——以美姑县为例摘要:以节水禁食、“格非”禁忌、生肖禁忌,哭嫁婚俗为着眼点呈现大凉山彝族婚俗仪式的时代变迁及其动因,婚俗禁忌的变迁反映出时代变迁历程中彝族女性地位及万物有灵意识的变化。

大凉山彝族婚俗文化的变迁是社会变革背景下,民族文化更新以及时代适应的体现。

同时,婚俗仪式的变迁提醒人们,要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传承和重塑民族文化,加强文化认同意识。

关键词:大凉山彝族婚俗仪式改革开放变迁动因一、问题的提出大凉山彝族婚俗因其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征,历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笔者调研的美姑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北部,地处大凉山黄茅埂西麓,海拔近2000米,2019全县年末户籍人口27887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276661人,占总人口99.2%;彝族人口276486人,占总人口99.1%。

从地理位置来看,美姑县地山高路远,交通闭塞,历史上与外界接触少,因此传统习俗相对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笔者从小在美姑县巴普镇生活,并于2021年1月2日至2月15日在美姑县多个村落及城镇进行调查访问,文中所出现的材料凡是没有标明出处的,均来自田野调查时访谈中所做的笔记。

在调查期间,笔者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大凉山彝族传统婚俗仪式呈现出一种在变迁中延续的的状态,这是否能够说明彝族婚俗文化的内在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将要重点论述并尝试回答以上问题。

二、改革开放以前大凉山彝族的婚俗仪式(一)改革开放以前大凉山彝族婚俗仪式的表现形态1、节水禁食。

彝家女孩出嫁仪式是从新娘节水禁食开始的,彝语称为“杂工”,“杂”的意思是食物,“工”是戒,绝的意思。

禁食时间多则半个月以上,少则七八天。

“如果某位新娘子不知绝食,就会被认为是个傻姑娘,要受人耻笑。

绝食一直坚持到新娘被送亲的人送到婆家为止。

”[1](171)节食的根本目的在于避免新娘在前往夫家的路上下马落地解大小便的情况发生,在彝族传统观念里,新嫁的姑娘易引起恶鬼的注意,此时的新娘“受限于某些条件环境”[2](41)而处于一种完全不同于平日的状态。

彝族风俗礼仪

彝族风俗礼仪

彝族,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风俗礼仪。

彝族的风俗礼仪主要体现在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生活习惯等方面,这些礼仪不仅体现了彝族人民的传统美德,也是彝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首先,彝族的婚姻礼仪非常讲究。

彝族实行一夫一妻制,严禁近亲结婚。

在婚礼上,新郎新娘要穿上盛装,举行隆重的迎亲仪式。

迎亲过程中,双方家庭要互送礼品,以示友好。

新娘到达新郎家后,要举行拜堂仪式,向祖先敬酒,表示对祖先的尊敬。

此外,彝族还有“抢亲”的习俗,即男方在女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女方接回家中,然后举行婚礼。

这种习俗虽然带有戏剧性,但也体现了彝族人民的独特风情。

其次,彝族的丧葬礼仪也非常独特。

彝族实行土葬,认为死者的灵魂会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

在丧葬仪式上,家人要为死者穿上新衣,举行祭祀活动,以示哀悼。

彝族还有“跳丧”的习俗,即在丧葬期间,亲朋好友要围着篝火跳舞,以示对死者的怀念。

这种习俗体现了彝族人民对生死的豁达态度和对亲情的珍视。

再次,彝族的节日庆典也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最重要的节日,通常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这一天,彝族人民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舞火龙、跳火堆、赛马等。

火把节不仅是彝族人民欢庆丰收的日子,也是展示彝族文化的重要场合。

此外,彝族还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这些节日的庆祝活动也各具特色,充分展示了彝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最后,彝族的生活习惯也充满了民族特色。

彝族人民崇尚自然,尊重祖先,讲究团结互助。

在日常生活中,彝族人民用火塘取暖、烹饪,火塘是彝族家庭生活的中心。

彝族人民还喜欢唱歌跳舞,歌舞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的歌舞种类繁多,有山歌、酒歌、刀舞、棍舞等,这些歌舞既有娱乐性,也有祭祀性,充分体现了彝族人民的生活情趣和信仰观念。

总之,彝族的风俗礼仪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彝族人民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彝族的风俗礼仪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但始终保留着其独特的民族特色。

中国少数民族的婚礼习俗

中国少数民族的婚礼习俗

中国少数民族的婚礼习俗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五十六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丰富多样的婚礼习俗。

婚礼是一个传承与庆祝爱情的重要仪式,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国少数民族婚礼习俗的特点。

1. 赫哲族婚礼习俗赫哲族是中国最北部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婚礼常常与渔猎生活密切相关。

在婚礼前夜,新郎要向新娘家的父亲送上一支象征猎人身份的箭。

婚礼当日,新郎要穿上熊皮披风和猎人服装,骑上骏马,来接新娘。

在婚宴上,他们会表演传统的舞蹈,并且邀请亲朋好友分享赫哲族饮食文化。

2. 彝族婚礼习俗彝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婚礼习俗非常独特。

婚礼通常在农历的正月或十月进行。

新郎和新娘要穿上彩色的民族服饰。

在婚礼前夜,新郎要把经过彝族老人祝福的猪蹄送给新娘,以表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

婚礼当天,双方父母会为新郎和新娘分别戴上象征家庭团聚和幸福的草帽。

在婚宴上,有歌舞表演和火把舞,新郎要挑战丈母娘所布下的花轿关,以表达他的诚意。

3. 哈尼族婚礼习俗哈尼族是中国云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的婚礼习俗充满了浓郁的农耕文化。

婚礼通常在农历七月或八月进行。

在婚礼当天,新郎要提前把新娘接回新家,然后双方父母会从屋顶上抛撒豆子和杏仁,以驱走坏运气。

在婚宴上,新娘要喝一碗由新郎亲手调制的苦酒,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和快乐的未来。

婚宴上会有山歌表演和傣族舞蹈,让所有的宾客们都能共享快乐。

4. 藏族婚礼习俗藏族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婚礼习俗充满神秘和庄重。

婚礼通常在农历六月或七月进行。

婚礼前夜,新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接头饰、化妆和穿上传统的喜庆服饰。

同时,新郎要在门外骑马等候迎娶。

在婚礼当天,新郎要献上由藏族画师绘制的“大婚”画,在画上标明新娘的名字,象征两人永远在一起。

婚礼期间,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会亲自过来向新人祝贺,并且品尝美味的藏式酥油茶和奶制品。

总结:中国少数民族的婚礼习俗各具特色,充满了浓郁的民族文化和传统。

浅谈新时期彝族婚俗文化特点及变化

浅谈新时期彝族婚俗文化特点及变化

浅谈新时期彝族婚俗文化特点及变化摘要凉山彝族不仅有其古老的传统文化,在婚俗礼仪方面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习俗。

因此,为进一步探索当代彝族民间婚礼习俗的特点,笔者以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巫木乡为个案,以实地调查、个人访谈、亲自参与他人结婚仪式、翻阅地方志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对凉山州盐源县巫木乡彝族民间婚俗特点及变化进行浅略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彝族婚俗特点变化盐源县第一,对同族内婚方面的研究。

同族内婚是指只在本民族内通婚,不与其他民族进行通婚。

罗珍的《彝族婚俗研究》期刊论文中,浅析了凉山彝族因受长期的奴隶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本民族是最优秀、最纯洁的民族,因此长期以来坚持不同其他任何民族通婚。

同样的,盐源县彝族同胞的同族内婚观念仍然十分牢固。

但是她没有分析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思想观念的改变,已有不少彝族青年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追求与汉族通婚。

马某(男,白彝)[马某,盐源县瓜别乡人,与笔者为高中校友。

],盐源人,2015年6月毕业于四川民族学院,并于次年1月与在大学期间相好的李某(女,汉族)正式结婚。

第二,对高额的聘金和礼金的研究。

“聘金和礼金”是指男方家给女方家的钱或贵重物品。

彝族婚俗中的“聘礼金”分为聘金和礼金。

聘金是指订婚时定好的要一次性或分多次给女方父母的钱,而礼金是指婚礼第二天男方一次性给送亲的客人的礼钱,根据男方的经济条件,量力而出。

然而近几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金钱和现实利益也越来越被人们看重,导致彝区聘礼金越来越高,甚至出现天价彩礼。

例如,近年来,喜德县、盐源县等彝族聚居地区聘金超过30万元已不足为奇。

沙马阿青在其论文《凉山彝族婚俗聘金的变迁》[沙马阿青:凉山彝族婚俗聘金的变迁.今日民族期刊.2015(12):45-46。

]谈到聘金的特点、现状及其变化原因,并提出解决聘礼金高涨的对策及建议,分析透彻。

罗边伍各在其论文《浅析四川凉山彝族婚俗变迁现状》中同样谈到彝区聘礼金的变迁,并从“取其精华”、“规范聘礼金习俗”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彝族特殊的婚俗介绍

彝族特殊的婚俗介绍

彝族特殊的婚俗介绍彝族特殊的婚俗介绍婚姻习俗是民族常见的一种礼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民族的婚姻习俗却成为了一种即将被时间摧毁的文化。

婚姻、家庭问题,是民族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彝族特殊的婚俗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中国成立前,贵州西部彝族的婚姻制度基本上是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的缔结基本是包办的和重彩礼的婚姻关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确定婚姻关系的主要形式。

而彝族婚姻习俗具体是什么样的?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彝族研究院副研究员刘云对彝族的整个婚礼过程进行了详细讲述。

彝族婚俗在寻找心仪对象时与汉族大同小异,都是从谈情说爱开始。

彝族的年轻人多数通过对山歌的方式寻找对象,青年男女在劳动中、节日里,通过唱歌、对歌,相互结识,传达情意,也有请人说媒的。

虽然彝族青年男女拥有婚前的社交和恋爱自由,但他们的婚姻很多时候会受到父母的干预,彝族谚语有这样的说法:“恋不恋是自己的事,婚不婚是父母的事。

”提亲与订亲彝族男女双方通过结交后,如果感觉都有愿娶愿嫁的意向,那男方家接下来就要准备向女方家提亲。

提亲需要媒人,哪怕是自由恋爱的情况,提亲时由媒人提着麦面去女方家(因为原来提亲用麦面是最重的礼物,表示尊重)。

如果提亲成功,恋爱和婚姻能达到统一,双方共结百年之好;假如提亲失败,那恋爱和婚姻就是两回事。

男方家提亲如果成功后,便要开始定亲,定亲时需要男方家打彩礼,一般原来的彩礼以物品、布匹和衣物等为主。

而女方家招待前来定亲的'人,则需要杀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以示隆重款待,也是一种重要习俗。

订亲以后未结婚以前,若是男方家提出退婚,聘金即不退还;若是女方提出退婚,则要悉数或加倍退赔聘金。

婚前认亲男女双方如果确定了婚姻关系,那在结婚的前一年,男方家必须要去女方家拜大年,只有拜了年后才能结婚;假如是预定的婚期太近而来不及拜年的,则要通过协商,来年补拜。

婚前拜年的礼也很重要,在女方族中人里,男方家需要向新郎的岳父辈以上的人送一半猪头,一家人一半,有多少家送多少份,与猪头放一起的礼还有麦面、面条等。

凉山彝族结婚流程

凉山彝族结婚流程

凉山彝族结婚流程The traditional marriage customs of the Yi people in Liangshan, Sichuan Province, China, are rich and unique, reflecting the cultural essence of the Yi ethnic group. 凉山彝族的传统婚俗丰富多彩,体现了彝族文化的精髓。

The marriage process in the Liangshan Yi community is not only a ceremony for the union of two individuals but also a demonstration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Yi people. 凉山彝族的婚姻流程不仅仅是两个个体的结合仪式,更是彝族文化的展示。

The first step of the marriage process is the proposal, where the groom's family sends a matchmaker to the bride's family to convey the marriage proposal. 婚姻流程的第一步是求婚,新郎家派人物联合女家转达结婚请求。

If the bride’s family accepts the proposal, the groom’s family will prepare betrothal gifts and visit the bride’s family to formally propose the marriage. 如果女方家庭接受求婚,新郎家就要准备聘礼,前往女方家庭正式提亲。

After the proposal is accepted, the two families will discuss the bride price, which includes livestock, clothes, and other valuable item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Yi marriage customs. 在接受求婚后,两个家庭将商议彝族婚姻习俗中重要的嫁妆,其中包括牲畜、衣服和其他贵重物品。

四川凉山州彝族婚俗

四川凉山州彝族婚俗

四川凉山彝族婚俗
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至今还保存着彝族完整的结婚习俗。

彝族婚俗既讲究又欢乐。

男女青年相识相恋后,情投意合,双方父母就会请毕摩挑一良辰吉日,为他俩举行婚礼。

婚礼举行前几天,准新娘要减饭减水,临出嫁前,更是不准吃喝,这种“新娘子饿食饿水”的习俗主要来源于彝族“虎妻”的传说,同时也为了避免在迎娶路上解大小便——彝族认为那是不吉利的。

举行婚礼这天,男方家娶亲的队伍来到女方家村口前时,女方兄弟姐妹和同辈青年男女从四面八方一拥而上,一齐把水向娶亲的男方泼去,给他们来个措手不及,以示欢迎和祝贺。

新郎是重点被泼对象,往往被泼得连内衣裤都湿了,却还不能有异议,一直陪着笑脸。

有的客人反客为主,把水夺去倒掉或干脆泼在姑娘们身上,尖叫声和欢呼声四起,好不热闹。

人们认为泼了水,新娘到夫家后就不会到很远的地方背水,即使天干地旱也有吃有喝。

姑娘们在泼水的同时,还会用涂满锅烟灰的手,冷不防地给客人抹个大花脸,弄得客人们哭笑不得,样子滑稽之极,引得姑娘们笑弯了腰。

娶亲的队伍进了女方家门后,在供桌上点上香,磕完头,接着就展示带来的礼物。

……
新娘出嫁时要哭泣,以示对亲人的不舍。

娶亲队伍回到新郎家门口要放大炮,请毕摩念《进亲经》,然后新娘在少女陪同下,走到洞房中坐下。

用晚饭时,新娘一天不得吃两家饭,由陪娘把从女方家带来的饭菜热给新娘吃,新郎陪同。

接着,男方家大宴宾客,大家豪爽地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尽情地唱啊,跳啊。

天亮后,新娘挑两担水在厨房里,在灶里烧一把火,表示新娘开始在夫家勤劳地生活。

这就是我们彝家的婚俗:热闹,喜庆,充满魅力。

彝族结婚文化传统

彝族结婚文化传统

彝族结婚文化传统
彝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在彝族文化中,结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有着独特的传统和习俗。

彝族的结婚仪式通常由长辈和族人共同参与,一般分为订婚、迎亲和婚礼三个
阶段。

在订婚阶段,男方家长会派代表前往女方家中商讨婚事,如果双方家庭达成一致意见,就会确定结婚的时间和地点。

在迎亲的时候,男方家人会穿着传统的彝族服饰,手持酒和礼物前往女方家中接新娘。

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有鞭炮响起,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婚礼是整个结婚仪式的高潮,也是最为隆重的部分。

在彝族传统的婚礼上,新
郎和新娘都要穿着彝族的传统服饰,头戴鹰毛、穗子和珠子等装饰,手持酒杯,进行祭祀和敬酒的仪式。

在祭祀仪式中,新郎和新娘会向天地和祖先祈祷,祈求婚姻美满幸福,家庭和睦。

而在敬酒仪式中,双方亲友会相互敬酒,表示彼此的祝福和祝福。

除了这些仪式外,彝族的结婚还有一些其他的传统习俗,比如新婚夫妇要在新
房门口用玉米和红豆一起煮粥,象征着甜甜蜜蜜的生活。

而在婚礼结束后,新婚夫妇还要举行“披麻戴孝”仪式,表示对已故长辈的尊重和缅怀。

彝族的结婚文化传统是他们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体现了彝族人民
对婚姻的重视和祝福,更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丰富了彝族的生活,也为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希望我们能够更加重视和尊重这些传统文化,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对凉山彝族婚姻文化的变迁考察化

对凉山彝族婚姻文化的变迁考察化

对凉山彝族婚姻文化的变迁考察化作为彝族地区之一,四川省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拥有着独特的婚姻文化。

在凉山的彝族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交融之中,彝族婚姻文化也经历了一定的变迁。

一、传统婚姻形式传统凉山彝族的婚姻制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彝族婚姻大多采取“火种婚”或“群火婚”,即男方在自己家里点燃火柴或蜡烛,将火传递给祖辈家庭,表示男方的求婚。

如果女方答应,双方家长就会开始商定婚礼事宜,包括女方的嫁妆、男方的聘礼等。

在婚礼当天,男方的亲朋好友会送上礼物、贺词和助娶之物,女方的亲属则会准备好饺子和酒款,迎接来自男方家庭的婚礼队伍。

婚礼过后,新娘会被护送回男方家中,完成了正式的嫁娶仪式。

二、现代婚姻形式随着现代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彝族人开始采用现代方式来进行婚姻。

例如,在城市中生活的彝族人,他们的婚姻更多地采用了现代的方式,如见面聊天、恋爱、婚房购买等。

而传统的火种婚等方式则逐渐失去了市场。

三、婚姻观念的变迁在传统彝族文化中,男尊女卑是普遍的社会观念。

在婚姻关系上,由于男方要有更多的邦里和农田来证明自己的财富和能力,嫁妆也成为了女方的必备条件。

然而,在现代化的浪潮冲击下,传统婚姻观念渐渐被打破。

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婚姻的平等和自由,女性也开始逐渐获得更多的平等地位。

四、新婚庆典的变化随着彝族婚姻文化的变迁,新婚庆典的形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的婚礼中,新娘需要穿着红色的彝族传统服饰,婚礼前要披着红头巾,在在亲朋好友和老人面前行三个鞠躬礼。

而在现代婚礼中,新娘则更加注重个性,并且可以在礼服的选择上更加自由。

同时,新婚庆典也变得更加讲究和热烈,增加了更多的娱乐节目和游戏等。

总之,凉山彝族婚姻文化的变迁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人们的观念禁锢而不断变化的。

传统的婚姻形式虽然逐渐失去市场,但是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仍然需要被传承和发扬。

彝族结婚祝福语

彝族结婚祝福语

彝族结婚祝福语
嘿,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聚在这儿,是为了庆祝一对新人步入婚姻的殿堂!
新郎倌儿,你可真是有福气,娶到了这么漂亮温柔的新娘子。

从今往后,你可要好好疼她,家里的重活累活你得多担着点儿,别让她受委屈。

要是敢欺负她,咱们这些亲友可饶不了你哟!
新娘子呀,你就放心跟着新郎过日子。

他要是敢不听话,你就跟我们说,咱们一起收拾他!不过我相信,新郎一定会把你捧在手心里,给你满满的幸福。

愿你们的爱情像咱们彝族的火把一样,熊熊燃烧,永不熄灭。

不管遇到啥风风雨雨,都能紧紧相依,不离不弃。

希望你们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每天都充满欢笑。

早上一起迎接朝阳,晚上相拥着看星星。

赶紧生几个可爱的小宝宝,让家里充满孩子的笑声和打闹声。

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那该是多美的画面呀!
以后一起做饭,一起打扫房间,一起为了生活努力。

在平淡的日子里,也能找到属于你们的浪漫和甜蜜。

愿你们的感情越来越深厚,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遇到问题别吵架,好好商量着解决。

祝福你们新婚快乐,甜甜蜜蜜,恩恩爱爱到永远!让咱们一起举杯,为这对新人的美好未来干杯!。

当代凉山彝族地区婚礼消费的现状研究

当代凉山彝族地区婚礼消费的现状研究

2020-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文化园地当代凉山彝族地区婚礼消费的现状研究罗边伍各1王梓安2(1.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四川西昌615000;2.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665)摘要:彝族自古以来有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婚丧嫁娶的习俗至今仍然完整保留,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凉山彝族地区传统婚丧嫁娶习俗在不同程度上发生着变化,本文主要从传统与现代婚礼消费中体现出来的具体现状做一个梳理后,得出当代凉山彝族同胞在婚礼消费中越来越高,婚礼中高额的消费不仅增加自身经济压力,也影响到周围的亲戚朋友,同时也影响当前正在做最后冲刺阶段的脱贫攻坚及今后新农村建设工作。

关键词:婚礼消费;脱贫;彝族地区;凉山中图分类号:C95-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33-0247-03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33.116一、前言彝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自古以来一直继承和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习俗,主要有节庆习俗、婚姻习俗、饮食习俗、丧葬习俗等。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凉山彝族部分传统文化习俗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比如:一场普通的现代彝族婚礼要举行传统婚礼、中西结合等多场仪式,婚礼现场的布置要求越来越高、精美的婚纱照比比皆知,拍婚纱照从无到有、从有到简单、从简单到精美等转变;送亲队伍也从过去徒步或选择公共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到如今专门有接亲队伍,而且要讲究浩浩荡荡的排场等。

这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现代婚礼现状,这不仅仅是彝族同胞们的婚礼消费观念在变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当代社会整体现状如此,凉山彝族婚礼消费现状也是在整体的环境影响下发展变化,但是,由于凉山彝族地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薄弱、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凉山彝族地区经济整体不发达,农村人们收入渠道仅靠单一农作物来维持生计,增收手段有限,收入水平不高,加之近年来,传统婚礼消费日夜高涨,因此,婚礼中高额的消费成了当前制约当地村民生活中的一项严重的经济负担。

彝族传统人生礼俗探析

彝族传统人生礼俗探析

彝族传统人生礼俗探析彝族是中国著名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等地。

彝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人生礼俗是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出生、成年、婚姻和丧葬四个方面探析彝族传统人生礼俗。

一、出生仪式彝族人把孩子出生看作是一个神圣的仪式,会进行简单的仪式来庆祝孩子的出生。

通常是在孩子满月之后,父母将孩子安放在家中的一张竹榻上,然后在孩子面前点火烤干一块燕麦饼干,用一把蒲扇扇着干饼干上的火,然后把干饼贴在孩子的额头上,并喊出孩子的名字。

这个仪式结束后,会招待亲朋好友一起吃饭,并给孩子起个“小名”。

二、成年仪式彝族的成年仪式又称“摆手仪式”,这是彝族青年男女成年的标志。

成年仪式一般在18岁左右举行。

成年仪式的主要内容是将五个鸡蛋放在一个竹篮子里,然后让男女青年分别用手摆动竹篮,直到竹篮中所有鸡蛋都被摆掉。

摆好鸡蛋后,男女青年顺手摸一下自己的头发,表示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人。

三、婚姻仪式彝族的婚姻仪式非常隆重,婚礼前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彝族人通常相信“姻缘由天定”,所以婚姻多数是父母和媒人促成的。

在正式结婚之前,彝族人要进行很多婚礼前的准备,比如“包括”、“炒菜”、“借椅子”等等仪式。

在婚礼当天,新娘必须由三个妇女一起抱进洞房,新郎和新娘互相猜灯谜,并由老人们主持家庭祭祀等仪式。

婚礼结束后,新娘还要进行“下嫁”仪式,即把嫁妆带回新娘的娘家,与亲友们一起庆祝。

四、丧葬仪式彝族人非常注重祖先和丧葬仪式。

在彝族社会中,死亡和丧葬仪式有严格的规定。

丧葬仪式通常会持续三天,期间要进行家庭祭祀、火葬、祭祀等一系列仪式。

在丧葬仪式中,男女分别进行丧葬仪式,由男性主持祭祀和火葬,女性主持收拾、祭祀等仪式。

综上所述,彝族传统人生礼俗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彝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和信仰。

虽然现代生活方式使得传统礼俗的实行已经受到限制,但彝族人民仍然保留和追求这些传统文化。

彝族传统人生礼俗探析

彝族传统人生礼俗探析

彝族传统人生礼俗探析彝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其独特的文化传统深受人们的喜爱。

彝族人生礼俗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彝族人对生命、生活和社会的认识和态度。

本文将探析彝族传统人生礼俗的特点和意义,希望读者通过本文的介绍,更加深入地了解彝族传统文化。

一、婚姻礼俗彝族的婚姻制度有独特的特点,其婚姻礼俗非常繁复,充满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彝族社会中,男女的婚姻都需要经历一系列的仪式和程序。

首先是“相看”环节,相看是指男女双方家长相互访问,观察对方家庭条件、身体状况等。

如果双方家长对对方满意,就会进入“定亲”阶段,这时男方家长会送一些礼物给女方家庭,表示对女方的尊重和喜爱。

接下来是“定亲礼”,男方家长会带着亲友到女方家中,正式向女方家提亲。

如果女方家庭同意,就会举行“过门酒”仪式,男方家庭会准备一些酒水和肉食,以示对女方家庭的尊重。

最后是“结婚”仪式,男女双方会在所在村寨进行婚礼,祈求神明保佑他们的婚姻幸福美满。

彝族婚姻礼俗的繁复和庄重体现了彝族人对婚姻的重视和尊重,也反映了彝族社会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在彝族社会中,婚姻对于个人和家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意味着两个人的感情和生活,更承载着整个家族的荣誉和责任。

彝族人对婚姻的仪式和程序非常重视,希望通过这些仪式和程序,能够使婚姻更加神圣和牢固。

二、丧葬礼俗彝族人生礼俗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丧葬礼俗,彝族人对死亡和丧葬有着独特的理解和看法。

在彝族社会中,丧葬礼俗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整个家族的尊严和传统。

彝族人认为,死者的灵魂需要得到安抚和慰藉,才能得以安息和升华。

丧葬礼俗中的一些仪式和程序都是为了安抚亡灵和敬奉先人。

在彝族社会中,当有人去世后,亲友们会立即赶来悼念,为死者送行。

首先是“哭丧”,属于丧家的人会哭诉死者的好坏和对家庭的重要性,以示对死者的怀念和惋惜。

接下来是筹办“出殡”,这时需要准备一些食物、白酒、猪羊等,以供给亲友们送行之用。

彝族婚嫁习俗

彝族婚嫁习俗

彝族婚嫁习俗一、彝族结婚风俗习惯举行婚礼这天,男方家喜气洋洋,亲朋满座。

院子中间用树枝搭起一座青棚,棚内彬外披红挂彩,正中摆放着彝家喜神牌位。

彝家歌手不断地演唱着富有民族情调的青棚调,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歌声不停,唢呐声不断。

男方家聚亲的队伍来到女方家门前时,要接受女方的兄弟姐妹和同辈青年男女的兄弟姐妹和同辈青年男女的泼水,以示欢迎和庆贺。

彝家人认为:泼了水,姑娘到丈夫家后就不会到很远的地方背水,即使天旱也有吃有喝。

娶亲的队伍进了女方家门后,在供桌上点上香,磕完头,接着就开始展示带来的礼物,如衣服、鞋子、包头、钱币等。

女方也展示姑娘的嫁妆,如:橱柜、箱子、衣物、凳子、被褥、彩电、缝纫机等。

这时候,由女方父母请来的歌师开始唱娶亲歌,唱一段,展示一样,且唱到什么就必须展示什么,不然歌师就要用簸箕在娶亲人的头上打三下,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展示完毕后,女方家招待娶亲的人喝水:先喝茶,后喝糖水,称为"先苦后甜",接着摆好香槟,请女方的舅辈来说一些吉利的话,然后打开红盒,给新郎披上两匹红彩带。

一切完毕之后,女方家盛宴招待娶亲的人,亲朋好友以及本村本寨的乡亲。

席间,新郎要到每一桌先作揖,后敬酒。

等所有的客人都吃完饭后,才能娶新娘动身回家。

如果路远,女方家会热情地招待娶亲的人住下,第二天再走,当晚,女方家院子里或房外广场上,人们通宵达旦地跳左脚舞。

如果路近,当天就可以娶亲回家。

当人们进行上述活动的时候,新娘一般在楼上梳妆打扮,作出嫁前的准备。

动身之前女方的舅辈带着新郎去女方家祖宗牌位前拜别,新娘则由哥哥或弟弟从楼上背到堂屋门外与新郎一同上路,媒人在后招呼所有女方家的客人去送亲。

送亲的队伍以一对年轻夫妇为主,其余的姑娘的同伴或较亲的小辈,他们可以一直送到男方家。

滇东北的彝族青年男女结婚,要唱《酒礼歌》、《婚礼歌》和《出嫁歌》,共有22个调,往往要唱一个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现在一般只唱一个晚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凉山彝族人现代婚礼2009年2月19日独具特色的凉山彝族美食文化玛查·马德清凉山彝族自治州。

是镶嵌在云贵川结合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除了绝美的自然山水风光、丰厚的地上地下资源外,还有更吸引人的古老文化。

凉山彝族人民凭借祖先馈赠的美丽的自然风光,用勤劳和智慧改造着丰富的食品资源,一代接一代地创造了独特而幸福美好的生活。

世居凉山的彝族人祖祖辈辈传承着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用独特的饮食方式创造着绚丽多彩的饮食文化。

一古老纯朴的彝族饮食文化凉山彝族人民以几千年饮食历史的艰辛养育了一个民族的风采,培植了一个民族的文明,影响着整个民族的生存。

体现着整个民族的性格。

润孕着灿烂的民族文化,推动着整个民族的发展。

凉山彝族的饮食文化,形成了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你离开都市或者其它民族地区走进凉山彝族地区的时候,自然会被彝族的饮食文化所诱惑,让你自觉不自觉地进入彝族风味美食的享受。

当你走进彝家的瓦板房。

在火塘边吃着大块大块的坨坨肉时。

你会感觉城镇那些肉丝肉片的轻薄和千篇一律;当你在彝家的锅庄边喝着甘香浓郁的荞子酒时,你会感觉到那酒里泡着浓密的情意让人陶醉;当你喝起彝家圆根酸菜汤时,你会感觉那些城里的青菜烫、圆子汤、鸡鸭鹅鱼汤多单调;当你吃着彝家千层荞饼的时候,你会感觉那些城市馒头包子的泛味;当你走进恕不柯尔克孜语相识的陌生彝家得到意外的热情款待的时候,你会感觉彝族人的大方和宽容。

一个好客的民族,自然会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俗和独特的风味美食。

让我们来了解以凉山东南部布拖、普格等地的彝族饮食习俗。

布拖、普格为中心的凉山东南部在历史上称为所地阿都地区,那里的彝族居住地区,具有立体交叉气候,自然环境条件复杂。

植物和动物食品资源极为丰富。

那里的彝族至今还保留着上千年的饮食文化。

他们喜欢居住在没有污染的高山和二半山区,习惯以种植传统的荞麦、玉米、燕麦、洋芋、圆根为主;在沟谷和平坝则以种水稻谷为主。

这一特定的彝族地区蔬菜以圆根为主。

其次是高山萝卜、高山青菜等。

他们祖祖辈辈都习惯养牛、养羊、养猪、养马、养鸡。

都习惯放敞畜,也叫运动禽畜,肉质特别鲜美,绝无污染,是真正的绿色肉食。

这些地方的彝家多食用荞粑、荞饼、荞饭、玉米粑、玉米饭、燕麦饭、燕麦炒面、水煮洋芋、蒸洋芋、烧洋芋等。

在肉食上,以猪羊牛鸡为主,但无论猪鸡还是牛羊羊肉,都做成大块的“砣砣”肉,越大砣越为大方,反之为小气吝啬。

彝族人煮肉特别讲究火候,在清泉冷水中猛火烧煮,煮熟便可,不硬不绵,脆嫩新鲜。

肉汤里放圆根,做成酸菜肉汤。

特别可口纯净,让你回味无穷,令人馋涎欲滴,流连忘返。

所地阿都彝族人的饮食文化,因为有独特的习俗,更具有山里特有的诱惑。

那里的彝族非常好客,素有“待客天莫想留”的大度。

来达斡尔族人者是客,贵客须椎牲,让客人吃到新鲜的肉食。

是对客人的尊重。

哪怕你是陌生人,只要进了家门。

你不必担心找不酒喝找不到饭吃,你会得到意外的热情接待。

凡有贵客来,根据来客的身份层次、亲疏程度分别宰杀牛、羊、猪、鸡等款待。

为了尊重宾客,一般都要把将宰杀的活牲牵到宾客面前,让宾客过目后宰杀,以示尊重。

最高规格的接待是打牛杀羊宰猪,这叫三重三礼,是最高的礼仪;其次就是宰羊杀猪。

其为二等层次的接待;最后等次的接待就是杀鸡了。

杀牲畜具有传统习俗,彝族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对牛和绵羊有特殊感情,因为牛羊是彝族祖先生活的依靠,所以杀牛羊宰猪都有讲究:打牛不用刀,用木棒打捶死或手捏死,故称打牛;绵羊不用刀。

用手扭死,这叫打羊;山羊和猪可以用刀杀死。

宰杀牲畜手法极独特而快捷,程序规范,动作要求快准,要求牲蓄还没有完全死的时候已剥皮砍肉,保持肉的新鲜。

在彝族人的饮食中,酒为大礼,酒为先、酒为重,这叫有酒便是情理无酒不是席。

假如你杀牛招待了客人,但如果没有酒相配,那就失去了礼仪。

牛就白杀了,客人不会理情。

所以,一切的饮食活动,以酒为先,以酒为桥,以酒为路,以酒为情。

接待客人或举行各种宴席中,敬酒过后就是吃新鲜的烧烤肉,叫“沈俯则”。

不管是打牛打羊还是杀猪,在肉还没有煮熟之前。

都要吃烧肉。

这也叫下酒菜。

边喝喝酒边吃烧肉。

烧肉一般都选各个部位最好的精瘦裕固族服饰肉,那烧肉肥而不腻。

在火塘里烧烤,烧烤熟后加上盐和木姜子,特别可口,那鲜味扑鼻,让人禁不住食欲引发的口水。

彝族人最爱用的调味就是原生的木姜子根屑、山辣椒面、山花椒面、野葱、盐巴等。

砣砣肉里只放盐、木姜子、花椒面,不加其它任何佐料,因为佐料加多了会冲淡肉的本味。

只加上这些原生的调料。

肉都特别香、脆、鲜、味美无穷,让人享受到大自然佐料的纯粹。

彝族款待客人时,一般围火塘席地或蹲或坐而食。

客人一般让坐于火塘上方。

客人的座次也有讲究,论辈份、年龄、资历因次往下排列。

主人的长者陪坐于火塘右上方。

其他的主人和亲友邻居则坐于火塘下方。

主人不和客人同时用食,待客人用完餐后主人再用餐,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主客送牛腿羊膀猪头,以示对主客的特别尊重。

主人家赠送的牛腿羊膀猪头属于最高礼节,客人须以礼相接,并回敬一杯酒,表示感谢。

赠送的牛腿羊膀猪头可以带走,也可以转送。

彝家对和喝酒有讲究。

有谚语:“喝一杯值块金,喝两杯值砣银。

三杯四杯不如猪和狗。

”彝族人从来都反对酗酒,没有干杯的习惯。

讲究酒德的礼仪。

彝族人喝酒,习惯席地而坐,或围火塘锅庄而坐,围成一大圈,盛满一碗或几碗酒,你一口我一口转着喝。

喝多喝少不强求,量力而为。

这叫转转酒,喝得很文明,动作雅致。

心态舒服。

彝族有谚语:“耕地要从下而上,喝酒要从上而下”。

彝族人特别尊重长辈,先上座的长辈先喝,然后按辈份赫哲族服饰依次轮转着喝。

彝族还有谚语:“酒该是老年人的,肉该是年轻人的”。

酒要先敬老人,肉要先给小孩。

酒是彝族人最高的见面礼。

只要客人进了屋,主人会先拿酒敬客,然后再栽杀牲畜招待。

在所地阿都地区。

待客以大块的牛羊肉和肥厚大的猪膘为体面,在簸箕里把肉堆在饭的中间。

肉堆得越多越为大方。

特别大方的主人家,用砣砣肉盖满了饭,肉多饭少。

让客人舀饭无从下手。

在客人用食时,主人家特别关注客人簸箕里的肉饭汤,随时加添,表示待客的诚意和大方。

吃肉吃饭时,一般不再喝酒,一般不说话,只能听到人们的咀嚼声和码匙子与餐具轻轻的碰撞声。

彝族人民由于自己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

二彝族人用餐礼仪习俗彝族用餐有许多不同的讲究,也有不同的规矩,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要求。

如过年、过节、婚礼、葬礼、请客、宗教、结盟、议事、祭祀、各种仪式等。

彝家用餐时讲究尊老爱幼,主客有别,长幼有分。

主客长辈坐上席,其他客人坐上席,晚辈坐下方;招待客人时。

主人不能同客人一桌进餐。

特别是主人家的妇女忌讳与客人同吃,一般客人用完餐后主人家再安排吃饭。

吃饭一般不用桌子板凳。

习惯围坐成圈,蹲在簸箕木汤钵周围,集体用餐。

不用碗筷,用木质或银质马勺子,并右手握马勺舀饭舀汤。

左手拿肉,如果是用的不是饭而是荞粑,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夹砣砣肉。

其余手指夹荞保安族民俗粑。

在用食时,先喝汤后用饭再吃肉,不能一来就吃肉。

吃肉一般是“鸡二牛羊猪三四”,就是吃鸡肉一般只吃两砣。

牛羊猪吃上三砣四块都无所谓。

喝汤时要喝出声音,以示大方。

在用餐时,朝着自己面前的边沿依次拿肉舀饭舀汤,不能伸出长手越过自己的方位在别人面前去选肉、舀饭、舀汤。

以示文明客气,尊重人。

用餐时,要求动作准确、大度、稳妥、文雅、客气,忌讳粗暴用食,也不能将饭菜汤撒落在地上,食用砣砣肉时,残废骨头轻轻放在自己的面前,不能丢在别人面前,更不能逗引狗。

彝族人用餐非常文明,在别人家作客用餐时。

有的吃得快。

有的动作慢,要相互照顾。

特别是主客或长者还没有吃完时,其他人不能只顾自己。

要兼顾随从人员。

如果自己已吃饱或将吃好。

用餐速度要放慢,等候主客或长者或多数人吃好时再放下手中的马勺。

先吃好的人要放下马勺离席时,须向同席人招呼。

客人将用完餐离席时主动将剩下的饭菜起身端给主人,并要行礼致谢。

客人吃完饭,主人开始用饭,当主人还没有用完餐时。

主人不能离开。

主人用完餐后,主客还需说上一阵话后,客人才能离开。

彝族人招待客人有谚语:“客人比主人大三百岁”,所以,自古以来彝族在待客中,就有“先宾后主”的风俗。

彝族人家待客礼仪的轻重,由其经济状况而定,也要看所接待的对象。

招待同家族的常客或一般客人是杀鸡招待,并让客人吃鸡头,因为客人要看鸡舌骨进行骨卜看葫芦丝瑶族舞曲吉凶。

吃鸡肉应剩多半给主人。

如果被吃光了或所剩无几。

主人家会笑死你不懂规矩。

招待第一次来的贵客一般杀猪或宰羊,有时为了表示尊重,杀双牲。

非常重要的客人才打牛招待。

宗教活动的餐饮规矩就更多了,包涵了许多的宗教文化。

火把节和彝族年的饮食礼仪那更是丰富多彩。

换童裙、说亲、订婚、迎亲、婚礼的饮食都各有一整套的礼仪。

三彝族人的酒文化千百年来,在彝族人的日常饮食生活中。

酒为最高礼节。

酒占据着十分重要的礼节地位。

在彝族人的心目中,酒是粮食、泉水、火、粬药、人的意志酿造出来的最纯洁的甘露。

是天下最没有污染的神圣的食品。

所以,敬祭奠祖先、敬奉神仙、招待客人、结盟议事、各种仪式首先要敬酒喝酒。

彝族人认为,酒才能达到最高境界的礼节。

走亲访友要送酒,交友会友要喝酒。

婚礼葬事要有酒,宗教仪式要用酒,看望病人要带酒,在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中很注重酒。

不管是陌生的还是熟悉的客人,只要来到家里,先敬一杯酒,酒是一种无言的尊重。

是无须表白的承诺。

彝族人有谚语说:“一个人值匹马,一匹马值坛酒”。

说的是酒的礼仪内涵价值。

在彝族人的生活中。

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少不了酒的礼节。

在火塘边,在山坡上。

在街头巷尾,凡是有彝人的地方到处都能看到彝族喝酒的各种场面,三五成群为一圈,成群结队为几大圈,凡是有彝族人的地方都是酒的世界。

彝族嗜好酒,嗜酒如命。

但是在历史藏族歌曲网站上,彝族人歧视醉如烂泥的人,喝酒讲究喝文明酒、清醒酒、感情酒、情操酒、礼貌酒、友谊酒、表明酒。

喝酒实际上并非是简单的喝酒,而是喝的心情,喝的是文化。

彝族喝酒要讲酒德,喝休养,喝品位。

喝人品,喝人格。

喝气质,喝脾气。

喝酒更注重保持良好形象。

自古以来彝族人没有醉酒和干杯的习俗,但在现代文明中,彝族人最纯朴的酒礼酒德已被严重污染和破坏。

许多的现代彝族人跟着现代生活的文化变异变味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丢掉了自己民族最珍贵的酒德酒风,成天泡在酒坛子里,染上了干杯的恶习,一喝就是十几二十杯白酒,一喝就是一件两件啤酒,似乎觉得不醉酒不滥酒就不是真正的彝族男子汉。

而在有些个别汉族人的眼里。

彝人几乎都是喝酒鬼,对彝人的存在偏见。

在历史上,流行着这样的口头禅:“彝人见酒就笑,汉人见肉就欢。

”虽然这是一种偏见和误解,但说明彝族人对酒的重视。

彝族人喜欢喝酒,素有“有酒便是宴。

无酒不成礼。

”的谚语。

“汉地以茶为重,彝区以酒为大”的说法,在彝家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道理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