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热点: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政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时事热点: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善于运用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政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创造性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做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今年1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党委政法委要带头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领导政法工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标志着我们党对领导政法工作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提高政法工作法治化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自觉贯彻落实到政法工作中去。
法治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
法治思维是基于法治的固有特性和对法治的信念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法治方式是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
在我国,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党的政策成为国家法律后,依法办事就是执行党的政策。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稳定进入风险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政法机关作为执法司法机关,其工作人员是否具有法治思维、能否善用法治方式,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强国建设,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
用法治思维预防化解矛盾,实现维权与维稳的统一
法治是最大的社会公约数。
在法律框架内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惩治各类犯罪、维护政治安全,能够最大限度地稳定社会预期、最大限度地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社会的支持,使法治成为社会安定有序的压舱石。
从人民内部和社会一般意义上说,对涉及维权的维稳问题,首先要把群众合法合理的利益诉求解决好,同时不能一味迁就用“闹”来解决问题的做法,因为“闹”的本质是打破常规、放大诉求,是以高昂的社会代价满足眼前和个别的利益,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干扰我国现代化进程。
把法律而不是个人意愿作为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符合人们的普遍理性。
因此,矛盾的解决、诉求的张扬,都应当纳入法律轨道。
不管眼前有多大困难,都应当顺应这个历史潮流,坚定地推进依法办事进程。
全社会要有这个共识。
牵住依法办事这个预防矛盾的牛鼻子。
当前,不少矛盾是不依法办事造成的。
预防减少矛盾,最根本的是社会全体成员都要遵守法律而不破坏法律。
政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依法办事,形成示范效应。
对各个环节的执法司法活动,都要建立责任倒查机制,谁不依法办事引发矛盾就追究谁的责任。
同时,要结合执法司法实践,加强对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善于引导群众把法律作为规范自身行为的基本准则,自觉做到依法办事。
这些工作不可能一
蹴而就,但只要坚持抓下去,就一定会有成效。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
法治思维是权衡思维、建设性思维,注重瞻前顾后、常规持久。
依法化解矛盾具有权威性,可以较少留有后遗症。
如果以牺牲法律权威为代价,求得问题一时解决,会破坏人们的行为预期,引发新的问题。
面对矛盾,我们要善于用法律上的事实分清是非,用权利义务思维分清对错,在法律框架内明确权利、界定义务。
对进入法定渠道的矛盾问题,要严格依据事实、法律,公开公正处理,以依法解决矛盾问题的实际成效,让群众体会公平正义、信服法律权威,从而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强化法治在预防化解矛盾中的权威。
法治是一种非人格化权威,需要人们敬畏和尊崇。
对矛盾纠纷,依法达成的协议、依法作出的处理结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普通百姓都要一体执行;如果不服,可以通过法定渠道寻求解决。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的,应严肃追究责任。
同样,如果有人在合法合理诉求解决以后无理取闹甚至聚众滋事、扰乱公共秩序,也要依法严肃处理。
只有建立依法办事、依法维权、违法必究的规则和机制,才能树立法治权威,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本文来源:金华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