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骨CT冠扫

合集下载

耳部-颞骨轴位(

耳部-颞骨轴位(

图9.耳蜗中旋出现。颈内动脉管水平部初现,面 神经鼓室段向后延伸至水平半规管。
图10.在面神经鼓室段的外侧可见有小的隆起为匙 突。同一平面出现开放的面神经外膝部,又称锥 曲部,由于骨壁薄,呈向鼓室的开放状,文献报 道此处面神经的自然裸露率达17~37%。后鼓室 显示内侧的鼓室窦(sinus tympani)和外侧的 面隐窝(facial recess)。鼓室内锤骨柄和砧骨长 突可见。
图 20.-图 21 中耳仅有下鼓室,内耳已不再出现。颈静 脉孔仍分为二部分,并逐渐与颈动脉管升段接近。面神经 乳突段呈小圆形管腔。逐渐向颈静脉孔靠近。 图 22.颈静脉孔区融合成一个开放状腔,其前方颈动脉管 也呈一个开放状的管腔。中耳已不再出现,外耳道接近底 部。面神经乳突段接近茎乳孔开始向内侧有开放倾向。
图 27 外耳道软骨部仅有部分显示,向耳道口呈 喇叭状开放。颈动脉已离开颞骨,在颞骨前内侧 仅可见到颈内静脉的半弧形切迹。斜坡与枕骨髁 融合,舌下神经管呈浅喇叭状开口,朝向后内方。 二腹肌沟为浅切迹,其内侧为二腹肌嵴。乙状窦 为长椭圆形管状结构,后外方为开放状。 图 28 低于外耳道软骨部,仅见耳道口二腹肌沟 出现,二腹肌嵴明显。舌下神经管消失,枕骨髁 与斜坡骨连成一片。乙状窦椭圆形管状结构的后 内开放口变小,有闭合的趋势。面神经已接近颈 内静脉处。
图 23.外耳道到达骨性底壁,颈静脉孔区 前方颈动脉管附着开放的管腔变浅,舌下 神经孔呈半开放管腔。面神经乳突段接近 颈静脉管附着管壁。
图 24.由于面神经乳突段在下端向前下茎 乳孔方向移行。舌下神经管呈前后开放状。 骨性外耳道消失,软骨段外耳道仍可见。 颈静脉孔与颈动脉管附着处仍接近。
图 25 软骨段外耳道仍宽阔,低于骨性耳道平面。颈静脉 球外缘呈半弧形,其前内相连的浅半弧形切迹为颈动脉附 着处。在颈静脉球内侧可见舌下神经管呈管状裂隙,由前 外向后内方向。舌下神经管内侧骨为斜坡。乙状窦切迹渐 变大,沿颞骨岩部内缘由外到内行走。面神经乳突段逐渐 向颈静脉球方向移行。 图 26 耳道软骨部变窄接近耳道底部。此平面已离开颈静 脉球,更开放的半弧形为颈内静脉,在其前内的颈动脉切 迹变小,颈动脉渐离开颅底骨。斜坡外侧的舌下神经管由 于从后内上向前外下行走,在该平面呈向后内开放的喇叭 状裂隙。乙状窦沿颞骨岩部呈开放的管状结构。面神经乳 突段与图 25 相似。

耳部-颞骨冠状位HRCT解剖(图文)PPT

耳部-颞骨冠状位HRCT解剖(图文)PPT

图49 耳蜗的前部结构显示清晰,可见底旋和中旋。在耳蜗的正下方为颈动脉,颈动脉外侧的间隙为 下鼓室。耳蜗的外侧缘是鼓岬,紧贴鼓岬伸向中耳腔的软组织阴影是鼓膜张肌(tensor tympani)。 在鼓膜张肌上方耳蜗的外侧有一缺口,其中软组织为面神经水平段(鼓室段),在面神经鼓室段内侧 耳蜗上方有一圆孔结构内含面神经迷路段。在上鼓室内可见锤骨头(head of malleus)、锤骨颈 (neck of malleus) 。在锤骨颈下方鼓膜将外耳道和中耳腔分隔。在耳蜗内侧内听道出现,在颞骨内侧 出现一骨性缺口。 图50 耳蜗底旋变小,中旋依然清晰。耳蜗外上方面神经水平段呈圆形管腔,由于外侧骨壁薄,似呈 开放状。原圆形面神经迷路段向内延伸为一细缝隙,上界为内听道顶部,下界为内听道横膈。内听道 形态出现,由于部分前壁的因素,内听道有模糊的骨质影。锤骨头和锤骨颈的外侧为上鼓室外侧壁呈 盾板(scutum),影像学又称鼓膜嵴。在盾板与锤骨颈之间的间隙(prussak space)是后天原发性 胆脂瘤的好发部位。外耳道由于弯曲的缘故,耳道口尚未出现。鼓岬外侧仍可见鼓膜张肌。乳突气房 逐渐增多。
图59 水平半规管管腔变小,其后上方为后半规管上端,后下方为后半规管壶腹终端。面 神经仍呈圆形管腔提示尚未完全进入垂直段。其前后下均为气房包裹。耳蜗导水管变浅,
颈静脉球窝宽大,茎突消失。鼓室腔消失,舌下神经管管径变大。外耳道软骨部逐渐变窄 提示外耳道主轴是由前内向后外。i7q影像园 图60 水平半规管管腔消失,后半规管呈上下两个类圆形管腔,在后半规管上管腔的内下 方有一很小的类圆形管腔为前庭导水管(vestibular aqueduct),内含内淋巴管 (endolymphatic duct)。面神经已进入到垂直段,位于内耳外侧缘的下方,呈外上内下方 向的长圆形管腔。在大部分情况下只有在水平半规管消失仅存后半规管的层面上能够找到

颞骨断层解剖与CT-2冠状位

颞骨断层解剖与CT-2冠状位
颞骨内部结构复杂,包含多个空腔和管道,如耳 蜗、鼓室、咽鼓管等,这些结构对听觉和平衡觉 功能起到关键作用。
02
颞骨断层解剖
颞骨的断层解剖方法
01 水平断层法
将颞骨水平切成薄片,观察各层面的结构特点。
02 冠状断层法
将颞骨垂直切成薄片,观察各层面的结构特点。
03 斜状断层法
将颞骨以一定角度切成薄片,观察各层面的结构 特点。
颞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颞骨骨折的诊断
通过CT断层扫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颞骨骨折的位置 和程度,以及是否伴有颅内损伤。
颞骨骨折的治疗
轻度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如休息、冷敷、药物等;严 重骨折或伴有颅内损伤的病例,需及时手术治疗。
颞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颞骨肿瘤的诊断
CT-2冠状位可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 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有助于明确诊断。
颞骨断层解剖与CT2冠状位
目录
• 颞骨解剖概述 • 颞骨断层解剖 • CT-2冠状位在颞骨诊断中的应用 • 颞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颞骨断层解剖与CT-2冠状位的前沿
进展
01
颞骨解剖概述
颞骨的部位和构成
颞骨位于头颅两侧,是颅骨的一部分,主要构成中耳和 内耳。
颞骨分为鳞部、岩部、鼓部和乳突部四个部分,各部分 之间通过薄层结缔组织连接。
CT-2冠状位能够清晰地显示颞骨的内部结构,如 听小骨、乳突、鼓室等。
诊断颞骨疾病
通过CT-2冠状位,医生可以观察到颞骨的异常病 变,如肿瘤、炎症、骨折等。
辅助手术
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颞骨疾病,CT-2冠状位可以 为医生提供重要的手术参考信息。
CT-2冠状位在颞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01
02

64层螺旋CT颞骨低剂量扫描的初步研究

64层螺旋CT颞骨低剂量扫描的初步研究

生堡丝盟堂盘盍!塑!生!旦筮垒!鲞箍;翅g!i!』墅i丛:!!!里!盟!塑!:y!!堡!:盟堡164层螺旋CT颞骨低剂量扫描的初步研究亓恒涛秦维昌柳澄王道才刘传亚王巍.影像技术学.【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颞骨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方法应用SomatomSensation64层螺旋CT,采用临床常用的颞骨螺旋扫描模式,分别以380、300、200、160、120、80mA的剂量对尸体头颅标本2具(4只耳)进行扫描,并对扫描所得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处理,然后用剂量头模和CT长杆电离室分别测试各mA下螺旋CT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

)。

横断面选取弓形下窝、前庭导水管、鼓膜张肌腱、面神经隐窝4个解剖结构,冠状面选取盾板、横嵴、面神经蛇眼征蜗窗4个解剖结构,双斜面重组图像选取锤骨、砧骨、镫骨、上骨半规管、耳蜗、面神经管6个解剖结构,分别对各mA组下重组图像进行统计评分处理,并筛选出能满足诊断的最低mA值。

对5例(10只耳)患者进一步验证其可行性。

结果当mA值由380降低至160时,CTDI。

由(47.84-2.7)mGy降至(20.1±2.0)mGy。

2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解剖结构的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适当降低管电流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降低辐射剂量的颞骨扫描方法。

【关键词】颞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辐射剂量;评价研究Thestudyoftemporalbonescanningatlow-dose而th64-slicespiralCT叫胁昭一tao+,口,Ⅳ耽i—chang,ⅡUCheng,WANGDao—cai,ⅡUChuan—ya,WANG耽i+ShandongMedicalImagingResearchInstitute.缸nan25002i.ChinaCorrespondingauthor:QIN耽i—chang,Email:cjr.qinweichang@vo'.163.con【Abstract】ObjecfiveTostudytherationalityandpossibilityof64slicespiralCTintheexaminationofthetemporalboneatlowdose.MethodsThesameCTtechniqueandtemporalbonemodeasthoseforclinicalCTwereused,twocraniumspecimens(fourears)werescannedwithSomatomSensation64一slicespiralCTatdifferentmA(380,300,200,160,120,80),andmulti—planarreformationwasperformed.TheCTdoseindexatdifferentmAgroupsweremeasuredby10cmpencilionizationchamberandheaddosephantom.Fouranatomicstructuresonaxialimages(subarcuatefossa,tendonoftensortympani,faeialrecess,etc),fouranatomicstructuresoncoronalimages(scute,cristatransversa,fe-nestracochleae,etc)andsixanatomicstructuresOildoubleobliqueimages(malleus,incus,stirrupbone,upperbonysemicircular,etc)werechosentoevaluateandgradethereformationimagesamongdifferentmAgroups,andtodeterminetheminimummAvalue.TenearsoffivepatientswereusedtotestthevalidityoftheminimummAvalHe.ResultsCTradiationdosewassignificantlyreducedfrom(47.84-2.7)to(20.14-2.0)mGyfP<0.01)whenmAdecreasedfrom380mAto160mA.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displayinganatomicstructuresbetweenthetwomAprotocols.ConclusionItiSafeasiblebornetemporalscanningmethodtodecreasetheradiationdosebydecreasingmAappropriately.【Keywords】Temporalbone;Tomography,X—raycomputed;Radiationdosage;Evaluationstudies高分辨率CT(HRCT)在颞骨病变的诊断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不仅对破坏性病变可作出正确的诊断,对先天发育异常的显示也有极高的价值。

【解剖】颞骨大体解剖+轴位及冠状位CT断层图像

【解剖】颞骨大体解剖+轴位及冠状位CT断层图像
第13层
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
【解剖】颞骨大体解剖+轴位及冠状位CT断层图像
来源:《颞骨高分辨力CT》
颞骨及内部结构大体解剖
面神经的分段:
第1段:颅内段,长23-24mm
第2段:内耳道段,长7-8mm
第3段:岩骨内段(迷路段),长3-4mm
第4段:水平段(鼓室段),长8-12mm
第5段:垂直段(乳突段),长15-20mm
轴位断层图像
从头至足,层间距1.2mm,共18层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第4层
第5层
第6层
第7层
第8层
第9层
第10层第11层第12层Fra bibliotek第13层
第14层
第15层
第16层
第17层
第18层
冠状位断层图像
从前至后,层间距1.2mm,共13层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第4层
第5层
第6层
第7层
第8层
第9层
第10层
第11层
第12层

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颞骨病变中的应用

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颞骨病变中的应用

正常听骨链CPR
正常面神经管CPR
正常面神经管CPR
正常面神经管CPR
先天畸形
CT岩骨冠状位MPR 示上半规管裂缺
CT岩骨斜矢状位MPR 示上半规管裂缺
先天畸形
正常听骨链
砧骨长突缺如
先天畸形
镫骨及砧骨长突缺如
先天畸形
双侧镫骨缺如
砧骨长突发育不全
卵圆窗骨板封闭
先天畸形
双侧镫骨底板异位
H.R.Harnsberger,2014
39
临床表现
听力下降,无明显诱因,双耳出现缓慢进行性
、非对称性听力减退
耳呜,程度较轻
眩晕,病灶侵及内耳道骨壁或前庭器管骨壁
40
影像表现
HRCT、MPR、CPR,观察分析各型病变特征及相
邻结构是否存在变异
重点观察前庭窗、蜗窗、耳蜗、各组半规管及
70
重要结构:颈内动脉管的外口、颈静脉凹、鼓
室小管下口(舌咽神经的鼓室支)、乳突小管
口(迷走神经耳支)、蜗小管外门(外淋巴液
通过小管向蛛网膜下腔引流)
上缘
最长
重要结构:岩上窦、小脑幕附着、三叉神经半
月神经节的后部、外展神经和岩下窦
前缘
内侧部分与蝶骨大翼连接形成蝶岩裂
外侧部分形成岩鳞裂和岩鼓裂
进展期耳蜗周围呈现双环征
晚期整个骨迷路同时出现海绵化的低密度灶及
骨硬化灶。HRCT表现为低密度与高密度交替出
现。病灶侵入前庭或耳蜗腔内,可引起耳硬化
症性迷路骨化
48
混合型耳硬化症
49
50
51
52
颞骨岩部区肿瘤
少见
听神经瘤最常见
胆脂瘤

晶状体无直接辐射颞骨螺旋CT扫描法和其临床应用

晶状体无直接辐射颞骨螺旋CT扫描法和其临床应用

前言高分辨率CT以其较高的空问分辨率可显示颞骨的细微结构,在耳部疾病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颞骨CT扫描多采用轴位和/或冠状位。

其中常规轴位扫描多以听眶线为基线,但以此基线扫描有使受检者眼球晶状体直接曝露于原发X线下的弊端【¨,再加上颢骨内结构细小、形态不规则,为了诊断需要,有时需增加其他特殊位置的扫描,使得扫描时间延长,患者接受辐射剂量增加。

此外,多层螺旋CT准直宽度已经达到了0.5mm,可满足各向同性成像的要求,MPR图像质量可与直接扫描图像相媲美瞄、川。

因此我们设计平行枕眶线扫描法,使眼球晶状体尽量避免x线的直接辐射,获取原始数据后再行标准轴位、冠状位和非标准位置MPR重组作为临床实际应用图像。

为验证这一新的颞骨CT检查、重组流程的可行性,笔者对直接常规轴位、冠状位CT扫描图像和相应的轴位、冠状位MPR图像进行比较,探讨以平行枕眶线扫描数据为基础的常规轴位和冠状位MPR图像是否能够取代直接轴位和冠状位图像。

晶状体无直接辐射颞骨螺旋CT扫描法及其临床应用研究生:晁宝婷导师:巩若箴教授专业: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中文摘要目的:探讨平行枕眶线cT扫描后MPR重组这一新的颞骨CT检查、重组流程的可行性。

材料与方法:第一部分:对30例志愿者(经耳部检查均无疾患)分别行颓骨常规轴扫及平行枕眶线的扫描,测量不同扫描方法扫描时眼球晶状体接受的平均x线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第二部分:将60例志愿者(经耳部检查均无疾患)随机分为两组,各30人,对第一组志愿者同时行常规轴扫及平行枕眶线的扫描;对第二组志愿者同时行常规冠扫及平行枕眶线的扫描。

利用平行枕眶线扫描原始数据进行标准轴位、冠状位IVIPR重维,分别比较直接轴位与轴位MPR重组图像、直接冠状位与冠状位IVIPR重组图像显示颞骨微小结构的差异并进行评分对比分析。

第三部分:对50例志愿者(经耳部检查均无疾患)及82例患者均行平行枕眶线直接扫描,应用轴位图像行常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镫骨斜位、砧骨和锤骨同层显示层面MPR重组,比较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和镫骨斜位MPR整体显示镫骨的形态和结构情况;比较轴位、冠状位、矢状位、砧骨和锤骨同层显示层面IvlPR图像显示砧骨长轴的的形态和结构情况。

颞骨ct阅片演示教学

颞骨ct阅片演示教学
容积计算
在颞骨CT图像上,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容积计算,以 评估肿瘤或炎症病灶的大小和范围。容积计算有助于评估 病情和治疗方案。
03
颞骨CT阅片实践操作
颞骨CT阅片的步骤与技巧
打开颞骨CT图像
首先打开颞骨CT图像,观察图像质量,确保 没有伪影或干扰。
观察颞骨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观察颞骨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如肌肉、血管 和神经等,注意是否有异常。
观察骨皮质和骨小梁
观察颞骨的骨皮质和骨小梁结构,注意是否 有骨折或破坏。
测量病变大小
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病变的大小,为诊断和治 疗提供参考。
颞骨CT阅片中常见病变的识别与诊断
颞骨骨折
观察骨皮质和骨小梁是否有断 裂或破坏,判断是否存在骨折

颞骨炎性疾病
观察颞骨是否有炎症性病变, 如骨髓炎、颞颌关节炎等。
骨质破坏
在颞骨CT图像上,如果观察到骨 质密度降低或出现不规则的缺损,
提示可能存在肿瘤、炎症或外伤 引起的骨质破坏。
骨膜反应
当颞骨受到炎症、外伤或肿瘤侵犯 时,骨膜可能会发生反应性增生, 表现为骨膜增厚、骨膜下钙化或骨 膜掀起。
骨质增生
在颞骨CT图像上,如果观察到骨质 密度增高或出现不规则的增厚,可 能是由于慢性炎症、肿瘤或外伤引 起的骨质增生。
发现颞骨肿瘤
颞骨CT能够发现肿瘤的存在,并初步 判断肿瘤的性质和范围。
颞骨CT阅片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熟悉正常解剖结构
阅片前应了解颞骨的正常 解剖结Fra bibliotek,以便识别异常 病变。
多角度观察
从多个角度观察图像,包 括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 面,以便全面了解病变情 况。
比较和对照

颞骨正常CT解剖(附图)

颞骨正常CT解剖(附图)

一、颞骨正常CT解剖(一)横断面图1-3-11颈动脉管 2鼓膜 3外耳道 4颞颌关节 5咽鼓管 6鼓室 7颈静脉孔血管部8乳突蜂房图1-3-21耳蜗 2鼓室 3耳蜗水管 4砧骨长脚 5锤骨颈 6外耳道 7蜗窗 8面神经管乳突段9颈静脉窝图1-3-31锤骨颈 2砧镫关节 3面神经管后膝 4鼓室窦 5耳蜗 6匙突 7镫骨 8锥隆起9耳蜗水管图1-3-41耳道 2耳蜗 3面神经管鼓室段 4前庭窗 5锤骨头 6锤砧关节 7砧骨短脚 8前庭 9后半规管图1-3-51面神经管迷路段 2面神经管膝部 3耳道 4前庭导水管 5前庭 6窦入口 7外半规管 8后半规管 9岩鳞隔 10乳突窦图1-3-61上半规管 2后半规管 3上半规管 4总脚 5弓下管(二)冠状面图1-3-7 1耳蜗 2颈动脉管 3岩枕缝 4鼓室图1-3-81Prussak间隙 2耳蜗 3颈动脉管 4岩枕缝 5面神经管膝部 6鼓室盾板 7锤骨图1-3-91耳蜗 2锤骨柄 3鼓膜 4面神经管迷路段 5面神经管鼓室段图1-3-101上半规管 2岩鳞隔 3外半规管 4砧镫关节 5前庭窗 6镰状嵴 7前庭8面神经管鼓室段 9耳蜗图1-3-11 1上半规管 2前庭 3外半规管 4蜗窗龛图1-3-121岩乳管 2上半规管 3外半规管 4锥隆起 5颈静脉窝 6总脚 7面神经管第二膝8鼓室窦图1-3-131枕大孔 2面神经管乳突段 3舌下神经管 4后半规管 5颈静脉结节(三)斜矢状面:图1-3-141前庭水管 2乳突气房 3乙状窦 4耳道 5颈动脉管 6颈静脉窝图1-3-151上半规管 2后半规管 3前庭水管 4乳突气房 5乙状窦 6总脚 7耳蜗 8镰状嵴9颈动脉管 10单孔 11颈静脉窝图1-3-161上半规管 2前庭 3外半规管 4后半规管 5前庭上神经管 6面神经管迷路段 7耳蜗图1-3-171上半规管 2外半规管 3面神经管后膝 4面神经管乳突段 5面神经管前膝 6面神经管鼓室段 7鼓室 8茎乳孔图1-3-181砧骨体 2窦入口 3乳突窦 4砧骨短脚 5鼓后棘 6锤砧关节 7锤骨头 8锤骨柄9岩鼓裂10鼓前棘图1-3-191乳突气房 2外耳道 3颞颌关节。

耳-颞骨CT扫描常规

耳-颞骨CT扫描常规

耳-颞骨的CT扫描常规1扫描前的准备1.1按一般步骤准备。

1.2 颞骨岩锥的结构复杂而精细,扫描时多采用薄层或高分辨率重建。

扫描中保持不动是关键所在。

因此一定要取得病人的良好配合,保持头部固定不动。

1.3 注意去除病人头上的发卡和耳环等。

2耳-颞骨的扫描技术2.1 轴位扫描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正中矢状面与台面中线一致,下颌稍收,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

嘱病人保持不动或采用必要的固定,使整个扫描过程中两侧岩锥的内部结构能对称的显示在一个平面上。

扫描基线:常规采用听眶线垂直台面,自外耳孔中心向上20mm。

2.2 冠状位扫描2.2.1患者仰卧或俯卧在检查床上,头置于扫描架上,正中矢状面与床面中线一致,头尽量后仰或前伸,摆成颏顶位或顶颏位。

2.2.2扫描基线:常规先扫一副定位片,根据观察的侧重点,常用与听眶线呈105o角的扫描基线,也有用与枕骨斜坡平行的改良冠状位,即与听眶线呈70o角的扫描基线。

自外耳孔前缘开始以2mm层厚向后扫描。

3 扫描参数同头部扫描参数,扫描层厚可采用薄层1-2mm。

若重点观察外耳道或中耳软组织结构或内耳听道时,则需要用层厚、层距3-5mm,软组织重建算法,同时观察软组织窗及骨窗。

对于桥小脑角区的听神经瘤,可采用8-10mm层厚扫描。

颞骨的高分辨率CT扫描参数扫描野:16-20cm矩阵:512×512层厚:用超薄层厚1-2mm层间距:1-2mm电压:120-130kv电流:100-120mA重建算法:用骨重建算法4 耳部CT图像的摄影技术4.1若重点观察骨结构时,必要的骨窗单侧照片;重点看软组织结构时,必要的软组织窗单侧照片。

4.2如果做了CT定位扫描,则定位片一定要拍摄下来,供分析图象时参考。

4.3对于高分辨率图象,必须用骨窗(W:4000,L:600-1000)和软组织窗显示拍摄。

若用颅脑参数扫描的图象,则用一般的软组织窗。

颞骨CT阅片

颞骨CT阅片
内听道在 总脚平面 开始出现

后半规管
内听道 总脚
内听道起始平面

内听道
后半规管
后半规管管 径逐渐变粗 大,再变为 两点 内听道逐渐 变宽 前庭出现 面神经自内 听道向前外 发出,形成 膝状神经节


面神经出颅
面神经内膝部平面
耳蜗底旋 膝状神经节 耳蜗底旋
水平半规管
锤砧关节 鼓窦入口
骨岛
膝状神经 节明显出现 向外后拐弯 (内膝部) 水平半规 管 骨岛 锤骨头与 砧骨头 鼓窦入口 逐渐狭窄
面神经水平段平面
面神经水平段

水平段稍斜行 向下,紧贴水 平半规管前下 方走行

耳蜗中旋
面神经水平段 与砧骨短突平 行 锤砧关节呈冰 激凌征
砧骨短突指向 鼓窦入口
砧骨短突
耳蜗底旋


前庭平面
Corner‘s 隔

前庭导水管

耳蜗三旋

面神经走行于 前庭窗龛上方, 再转向锥隆起 鼓窦入口消失 前庭窗龛出现 耳蜗三旋出现 前庭导水管出 现(与内听道 垂直) Corner's隔分隔 前上鼓室
面神经轮廓化
Ralph A. Nelson. Temporal Bone Surgical Dissection Manual. House Ear Institute
解剖变异
乙 状 窦 前 位
颈静脉窝扩大高位骨壁不完整 并向鼓室内局限性突出
颈 动 脉 管 异 常
耳部疾病颞骨CT阅片
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


上鼓室盾 板破坏 中下鼓室 后鼓室 鼓窦入口 耳道后壁
垂直段面 神经骨管 破坏
上鼓室胆脂瘤

颞骨双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应用价值

颞骨双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应用价值

颞骨双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颞骨双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48例做颞骨CT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进行双排螺旋CT常规量扫描,观察组进行双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

对两组所得图像,由放射科两名主任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颞骨双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受检患者的辐射量。

标签:双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辐射量自1972年亨斯菲尔德在英国放射学年会上首次宣告CT的诞生以来,从此CT便有了飞速的提高,尤其作为医学诊断工具之一更是必不可少。

但是在肯定CT重要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它带来的危害。

CT的高能射线源能够极大的破坏人体组织及环境,即使是作为医用的X射线CT,如果多次的累积使用,射线源仍能对患者受检照组织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低剂量的CT扫描已成为影像界的新焦点。

颞骨双排螺旋CT的扫描是耳鼻喉科常作检查之一,主要是排除中耳及内耳疾病。

但由于高辐射量难免会对于敏感的晶状体造成辐射影响。

而颞骨内腔隙多含气体,这为双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提供了必要条件。

本文通过对24例颞骨CT低剂量扫描的对比,期望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使患者接受较低的辐射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5-9月进行颞骨CT扫描的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最大为65岁,最小为15岁。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

1.2 CT扫描所有扫描患者在检查前去除耳环、假牙及发卡等金属饰物,采取仰卧体位进行扫描,头两侧与床面等距使正中矢状位与中线重合,下颌内收,听框(眶)线应与台面垂直。

扫描参数:双排螺旋CT机为西门子(GE)公司生产的SOMATOM SPIRIT(HighSpeed),常规扫描参数:管电流为70 mAs,管电压为130 kV,扫描范围为2.5 cm,厚度为2.0 mm,断层准直径为1.0 mm,扫描总时间为22.3 s.低剂量扫描参数:管电流为50 mAs,管电压为130 kV,扫描范围为2.5 cm,厚度为2.0 mm,断层准直径为1.0 mm,扫描总时间为22.1 s.其中全部图像均行高分辨率骨密度算法,机器设备直接显示数据记录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由DLP乘以特定的转换系数k来估计有效剂量,转换系数k参考欧盟委员会关于CT质量标准指南[1],k为0.0023,见表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