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失守的保研审核让教育蒙羞
研究生推免生政策有哪些
研究生推免生政策有哪些研究生推免生政策,即指在本科期间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免去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直接推荐免试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的政策。
这一政策为那些具备出众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本科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升学途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研究生推免生政策。
一、保研推免政策保研推免政策是研究生推免生政策中最为广泛和常见的一种形式。
该政策要求本科生在学业成绩、科研能力、学术活动、道德品质等方面达到一定的要求,经过学校审核推荐后,可以直接申请免试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保研推免政策给予了优秀本科生充分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更为灵活多样的升学途径。
二、专业推免政策专业推免政策主要针对部分特定的研究领域或学科专业。
这种政策要求本科生在相关专业中具有突出的学术成绩和研究能力,并且对该领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潜力。
通过学校的推荐,这些学生可以免去参加统一的硕士入学考试,直接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为他们在专业领域深入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机会。
三、优秀团干推免政策优秀团干推免政策主要针对那些在大学期间积极参与学生组织、社会实践和公益志愿活动的学生。
这种政策要求本科生在团干工作中表现优秀,对组织、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有较高的要求,并且在学术方面也需具备一定的能力。
通过学校的推荐,这些学生可以直接申请免试录取为硕士研究生,为他们在研究生阶段继续发展提供了机会。
四、双一流推免政策双一流推免政策是一种面向国家特定高水平学科建设工作的政策。
该政策要求候选人在学科竞赛、科研能力、学术论文等方面表现出色,并且需要通过评审委员会的多轮筛选和面试。
被录取的学生可以直接免试进入研究生阶段,并享受相应的奖励和优惠政策。
五、自主选拔推免政策自主选拔推免政策主要针对那些在大学期间表现突出的综合素质型人才。
学校通过开展综合性选拔考试和面试,评估学生的学术成绩、科研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并结合学生的志愿和意向,推荐他们免试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
以上所述,是研究生推免生政策中常见的几种形式。
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的廉政风险防控
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的廉政风险防控作者:侯昌萍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年第11期研究生招生工作具有周期长、关注度高、环节多、敏感性强等特点,该项工作能否科学规范、公平公正地完成事关教育公平的实现。
随着考研热逐年升温,庞大的报考数量和漫长的工作周期容易滋生廉政风险。
为规避暗箱操作,杜绝营私舞弊,防患于未然,营造阳光透明的招生氛围以及开展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的廉政风险防控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章从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各个环节入手,分析研究生招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廉政风险来源,并根据不同风险点的性质和特征对风险点进行分类;借鉴风险管理和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建立研究生招生廉政风险防控理论体系,以期推动廉政风险机制建设,为研究生招生管理工作者提供借鉴。
一、廉政风险点分析廉政风险防控的起始是找出风险点并进行分析和评估,根据风险点的性质和风险等级开展因地制宜的防控计划并组织实施,有效防控廉政风险。
研究生招生工作周期长,从制订招生计划到完成录取工作历时一年多,共涉及8个环节,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制订招生计划、开展招生宣传及答复考生咨询、命题、制卷、组织考试、评卷、复试及调剂、录取工作。
根据招生环节查找风险点,具体如下:第一,招生计划环节中的风险点是指标分配不合理,导致完不成招生指标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无从保障等问题。
高校根据教育厅划拨的招生人数制订招生计划,招生计划的制订需要综合考虑招生增长率、师资情况、生源情况、重点学科建设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等因素,保证指标分配公平、公正、高效。
第二,招生宣传和答复考生咨询中的风险点为传递错误信息,虚假承诺。
例如,由于责任心不足,没有理解透招生政策,进而传递给考生错误信息,以致耽误考生做出最优选择或错失机会;又如,因私欲给出承诺,为以后违规埋下伏笔。
第三,命题中的风险点为泄露命题人姓名、泄题以及命题出现严重失误,如雷同、超纲、试卷中体现答案、试卷中考试科目信息不对应等,造成负面影响。
陕西高校“申博”事件如何收场
陕西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进行重新评审。
4月24日,陕西省政府法制办向除西北政法外的7所申报大学,寄出了他们可以作为行政复议第三人参与复议的通知,要求其10天内递交答辩状。
至此,“申博”事件的几方当事人,都骑到了老虎背上:省学位委背上了“不依法行政”的嫌疑。
西安外院和西工院虽被“确定为拟立项建设单位”,也难免名誉受损,灰头土脸,目前两家高校内部高度统一,低调应对此事。
有业内人士分析说:下一步,假如省政府行政复议的结果是维持学位委的评审结果,当事者固然会几败俱伤,而即使学位委修改了结果,西安外院和西工院肯定是“乐极生悲”,西北政法大学和西安石油大学也不会领学位委的情,“研究生部的人今天都没空,你不要进来了。
”5月8日上午10点,西安工业大学门口,一位叫袁全军的保卫处干部,把记者挡在了门外。
10分钟前,记者来到该校研究生部采访。
研究生部一男一女两位工作人员,说自己不了解情况,没什么可说的。
刚才还开着门的研究生部主任、书记办公室,门户马上紧闭。
随即,两位保卫处干部应声而来,工作人员指着记者向他们下达指令。
当那位名叫袁全军的保卫干部声称要带记者到大门口登记时,他的同事又从楼上飞奔而下,向其传达来自办公室的最新指示。
于是,袁全军拒绝再让记者登记,而直接驱离。
闹腾了一个多月的西安高校申博事件,似乎进入了更微妙的阶段。
5月8日上午,陕西省学位办的一位男性工作人员,以“我们是业务部门,采访应由教育厅新闻中心统一接待,而新闻中心人员全体外出开会,不知何日能回”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但他也透露“‘申博事件’目前没有什么新的进展”。
3个多小时后,西安外国语大学宣传部工作人员龚小姐对记者称:“申博”尚在公示阶段,最终结果还没出来,校方不便就此发表意见,婉拒记者。
连前段时间一直高调应对此事的西北政法大学校长贾宇,亦避讳再与媒体见面了。
谁令各方骑虎难下?月日,西北政法大学正式向陕西省政府法制办递交了《行政复议申请书》,请求对因为很明显:不是这两家的强烈抗议,学位委还不会修改结果呢。
公务员面试辅导:拧巴的教育腐败
公务员面试辅导:拧巴的教育腐败继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四川大学副校长安小予落马后,浙江大学副校长褚健日前也被批捕。
尽管之前也有不少学校因腐败问题,一些负责人相继落马,但是比起这次密度如此大,“出事”的学校如此有名,还是让很多人始料未及。
人们吃惊之余,再次把目光聚焦在教育腐败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的背后是民族”……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对社会、个人而言,无不反映出对教育的重视。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一些家庭更是为了孩子能上个好学校,考个好大学,不计成本。
因此,当我们耳闻目睹这一桩桩发生在教育领域腐败案时,尽管只是少数,也着实让人寒心,乃至失望。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学校,尤其是高校这一在常人眼里的“净土”,成为腐败的重灾区?归根结底,还是制度的原因。
要么是行业制度不健全,要么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纵观近年来教育领域发生的腐败案,几乎全部出自基建工程、招生就业、后勤采购管理、科研经费、教材教辅等方面。
尽管案情各异,但手法却何其相似——拥有巨大权力的校领导或者某方面的负责人,因缺少监督,面对巨大的金钱诱惑,信仰缺失而堕落。
具体而言,制度层面的第一个诱因是,相对于一些学校快速的扩招和扩建,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并没有真正形成与其相匹配的周密、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有的学校连续多年“大跃进式”的扩招,以及竞相跑马圈地的扩建,使得其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学校概念,而是一个动辄师生上万、建设及采购项目众多、资金流物流频繁的巨大经济体,说白了就是个小社会。
面对这个小社会,管理制度显然没跟上快速扩张的步伐。
其次,高校“自主管理”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让“一把手”的权力过于集中。
一方面,那些负责基建和采购的校领导、处长们,作为某个项目的“一把手”,拥有计划审批权、合同签订权、付款批准权、项目分包审批权等,权力过大,就容易搞“一言堂”,就容易滋生腐败;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自主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让审计部门形同虚设。
教育整顿从宽从严案例
教育整顿从宽从严案例
教育整顿从宽从严案例一:清华大学学术不端问题
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以其严谨的学风和优秀的师资队伍而闻名。
然而,在教育整顿工作中,清华大学也曾发现一些学术不端问题。
案例中的一位教师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为自己的研究项目争取了国家级的科研经费。
然而,在验收科研项目时,发现该教师存在伪造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
针对这一情况,清华大学采取了从宽从严的教育整顿措施。
首先,清华大学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织,全面查清该教师的学术不端行为,并将调查结果公之于众。
同时,对该教师进行停职检查,暂停其科研项目。
其次,清华大学组织专门的学术道德和诚信教育,要求所有教师和学生重新学习并签署学术诚信承诺书,保证自己在学术研究中的诚信。
最后,清华大学加强了学术监督和评估机制,设立了举报渠道,鼓励教师和学生举报学术不端行为,从根本上预防和惩治学术不端。
通过这些严肃整顿措施,清华大学向全校师生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将零容忍,坚决打击,确保学术研究的真实性和诚信性。
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教育整顿的从宽从严原则。
从宽方面,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师生的学术道德和诚信意识;从严方面,对于学术不端行为,采取严肃的处罚措施,确保学术研究的公正与真实。
11人“自毁式举报”,学阀垮了
11人“自毁式举报”,学阀垮了作者:来源:《世纪人物》2024年第02期这是一场被誉为“举全师门之力”进行的举报。
1月16日,一份落款为“华中某业大学动物Y系黄某若教授课题组硕士、博士研究生集体”的举报材料在互联网疯狂传播。
这份11人共同撰写的举报材料,长达125页。
文章举证了黄某若曾指导的3名博士及13名硕士生的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存在数据异常雷同及篡改等学术造假问题。
举报材料还称黄某若本人涉嫌操纵同行评审、论文不当署名、教材编写造假、打压学生等行为。
举报材料里,学生们一边用微信截图和论文比对阐述黄某若及其利益团体学术造假的论点,一边在自白中处处透露着对无法顺利毕业的担忧。
但他们还是这样写道:“总有人要做看起来蠢但正确的事”“6年的时间很有可能就白白浪费了”“只能跟本科阶段在三教四教楼道里背书的自己说声对不起了”这些担忧加重了举报的悲壮色彩,在网友看来学生举报老师的每个字都指向同一个结果:自毁前程。
一时间,“他们赌上了前途,毫无退路”“小镇做题家拼命学习,却发现没有未来”的评论在网络风传。
很快#华中农业大学#便登上了各大社交媒体的热搜。
18日晚,黄某若本人接受上游新闻采访,他坚持自己不存在学术不端。
手底下十几个学生就有11人站出来举报他的唯一理由是:有学生带头,并威胁了其他学生。
但打脸来得异常迅速,1月19日凌晨,华中农业大学官方调查已经出了初步结果。
认定黄某若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即日起停止校内职务和工作。
这11名学生以悲壮的自毁前程的方式,亲手扳倒了矗立在他们面前的学阀。
11位学生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份举报材料从起草到发布一共经历了1个多月的时间,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不希望还有人面临跟他们一样的情况,磨灭掉对科研和学习的热情。
举报材料的开头,学生们配了3张 2022 年之前课题组的实验室照片称:这个约 20 平方米的房间既是实验室又是自习室,是 20 多名学生学习和工作的主要场所。
说是实验室,却没有独立的实验空间,只有个4平方米的细胞间。
教育部曝光的学术不端警示教育典型案例
教育部曝光的学术不端警示教育典型案例
教育部最近曝光了一系列学术不端行为,警示了教育领域存在
的问题。
这些典型案例向全国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发出了警告,提醒
大家要诚信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
第一起案例涉及教师在论文发表中使用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但未经授权或引用。
这种抄袭行为严重违反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损害了知识创新的可信度和公正性。
教育部强调,明确标注引用来源,并遵守学术规则是学术界的基本要求。
第二起案例是一名学生通过作弊手段取得了高分。
作弊不仅损
害了学生自身的学术道德,也给其他诚实努力的学生带来不公平。
教育部警示学生,要树立诚信意识,主动遵守考试纪律,努力通过
正当的渠道获取知识和分数。
第三起案例涉及学校领导干部在人事选拔中操纵评审结果。
这
种违背公正原则的行为不仅破坏了表彰优秀人才的过程,也削弱了
学校的管理能力和影响力。
教育部呼吁各级学校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选拔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以上案例只是教育领域学术不端行为的一部分,但它们充分暴露了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在学术道德方面的不足。
教育部希望通过曝光这些典型案例,促进全社会对学术诚信的重视和监督,进一步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建设更加健康、公正的教育环境。
北大女硕士生为何状告教委
北大女硕士生为何状告教委作者:京法来源:《检察风云》2009年第09期因为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被认定为造假,她随后接到了来自校方的警告处分。
一系列申诉不成,28岁的王菁走出实验室,坚决地选择打一场官司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一年多的纷纷扰扰近期终于落下帷幕,到底谁是谁非呢?暂未毕业的北大研究生王菁(化名)轻轻走进法庭落座,看似镇定的她,仍难掩饰内心的忐忑不安,被告席上坐着的正是北京市教委和作为第三人出庭的北京大学。
开题报告引发的纠葛事情起因于2007年9月26日,北大医学部组织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开题,王菁正在台上用幻灯片演示。
突然,导师叫停,说:“这几张片子我怎么没见过。
”王菁解释后,内心仍然不安,直觉告诉她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今年28岁的王菁,2005年考入北京大学,在临床肿瘤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开题结束后,王菁回到实验室的公用电脑上寻找自己的原始数据,但是没有找到。
王菁想,大不了再重复一下实验,“不就是一个开题报告嘛,仅仅是学生向老师汇报的一个拟做课题实验的设想,并不是实验研究的结果。
”几天后,导师却把此事告诉了校方,称王菁不能提供原始数据,有造睱嫌疑。
很快,学校成立了调查小组。
调查小组在查看了王菁的实验记录后,认为王菁的记录里没有与幻灯图片一致的实验记录,王菁的数据来自他人。
2008年2月19日,在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的会议上,调查小组和导师陈述了这一结果,专家经过鉴定发现她的图片与他人一样。
王菁沉默几分钟后,承认了造假。
随后,王菁亲笔书写一份长达三页的“认识我的缺点和错误”,自称“不应该未经允许使用别人的试验数据”。
但是对此做法,事后的王菁矢口否认,包括后来在法庭上的解释说:“当时我已经好几个月不能进实验室,压力非常大,其他老师也给我做工作让我承认算了,说只有‘端正态度’才能大事化小。
在这种情况下,我违心地承认了。
”令王菁不可思议的是,学校偷换她的开题报告,“后来我才发现,我签字的打印版开题报告与我自己原来的有细微更改,其中有两张图片上的数据和他人的数据相同,因此学校指认我抄袭他人的数据。
话题圆桌
话题圆桌作者:来源:《北京教育·高教版》2014年第07期科研诚信约定,“孰”成?特约主持铁铮(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北京高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会理事长)@周飞(安徽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近日,“985工程”的29所高校共同签署了《中国研究生科研诚信公约》,以期呼唤“研究生自觉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
然而笔者认为,也许这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恪守学生道德之事当自内省始,而绝非一纸公约可以为之也。
一段时间以来,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甚嚣尘上,屡屡见诸报端。
究其原因:功利主义首当其冲,对科学与学术理解偏离应有之义,科研评价体制落后等。
读研究生本应是从此选择了学术道路、为追求科学真理而奋斗,甘愿与清贫、寂寞为伍。
可事实上,研究生学历已经成为一些人就业的敲门砖,为稻粱谋的探路石。
在功利主义盛行的当下,研究生应当把内省放在第一位,始终思考如何去追求学术?沉下心来读书思考,始终把探究创造作为第一要务,在冷静地审视社会的同时,既勇于批判,又敢于引领。
唯其如此,才有可能逐步引导社会对科学和学术予以足够的尊重,才有可能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才有可能推动更大的创新,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成果。
@张小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
诚信无论是对于一个人而言,还是对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
故晋文守其诺,退避三舍報楚恩;商鞅欲变法,先立木取信于秦民。
近闻29所高校研究生签订了《中国研究生科研诚信公约》,心中悲喜交替。
研究生之所以不同于本科生,正是因其秉持严谨的科学精神,接受严格的科研训练,养成系统而扎实的研究能力。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学精神,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来不得半点虚伪”。
研究生要把科研诚信变成求学时和今后的人生信条,要“像阳光和空气一样”融入自己的生命。
唯如此,才能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但近年来,研究生的科研失信日益滋长,甚至成为普遍现象,若长此以往,研究生质量将上演“千里长堤,溃于蚁穴”的悲剧,研究生声誉将名声扫地。
保研材料造假
保研材料造假
保研是每一个大学生都面临的重要选择,是继续深造的一条捷径,也是对自己学业成果的一次检验。
然而,近年来,一些学生为了能够顺利保研,不惜采取了一些不光彩的手段,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保研材料造假。
保研材料造假是指学生在申请保研时,故意篡改自己的成绩单、科研成果、实习经历等材料,以蒙混过关,获得保研资格。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学术道德,更是对学校、导师和其他申请者的不公平竞争。
首先,保研材料造假严重损害了学术诚信。
学术诚信是整个学术界的基石,而保研材料造假的行为无疑是对学术诚信的一种严重破坏。
学生们应该明白,只有通过真实的努力和实力才能够获得应有的荣誉和机会,而不是通过欺骗和造假来获得所谓的成功。
其次,保研材料造假不仅是对自己学术道德的亵渎,更是对导师和学校的不尊重。
导师和学校在录取学生时,是基于学生的真实水平和潜力来做决定的,而不是基于一纸虚假的材料。
如果学生通过造假蒙混过关,最终进入了导师的实验室或者学校的研究团队,那么这种行为不仅会对导师和学校造成损失,更会对自己的学术生涯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最后,保研材料造假也是对其他申请者的不公平竞争。
在保研的竞争中,每一个申请者都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和评估,而如果有人通过造假蒙混过关,那么就会严重损害其他申请者的权益,打乱了整个保研的公平竞争秩序。
因此,我们呼吁所有的学生,应该珍惜学术诚信,坚守学术道德,不要为了一时的成功而采取不光彩的手段。
保研材料造假不仅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不负责任,更是对整个学术界的不负责任。
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用实力和诚信去争取自己的机会,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保研材料造假
保研材料造假保研,即保送研究生,是指在本科阶段就已经被学校确定可以直接升入该校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一种方式。
而保研材料造假,指的是一些学生在申请保研时为了获取录取资格,而故意篡改自己的学术成绩、科研成果等信息,以此来欺骗学校和导师。
首先,保研材料造假是一种严重的违规行为,不仅违背了学术诚信的基本原则,也损害了其他学生的合法权益。
在竞争激烈的保研环境中,一些学生为了获得保研资格,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这不仅是对自己学术道德的伤害,也是对整个教育体系的破坏。
保研材料造假不仅会给学生自身带来严重的后果,也会影响到学校、导师以及其他申请者的利益。
其次,保研材料造假对学术环境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一旦一些学生通过造假手段获得了保研资格,就会给其他学生传递错误的价值观念,使得学术诚信的观念逐渐淡化。
这种不良风气的形成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个人发展,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因此,保研材料造假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这一现象的监管和打击。
最后,针对保研材料造假问题,学校和社会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加以防范和打击。
首先,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保研材料审核机制,加强对学生申请材料的审核力度,确保学生申请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其次,学校和导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学术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学术诚信意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
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学术造假行为的监督和舆论引导,形成全社会对学术诚信的高度重视。
总之,保研材料造假是一种严重的违规行为,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这一现象的监管和打击,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社会风气。
只有在学术诚信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高校研究生科研诚信与教育管理探索与创新--评《高校学生管理研究以对话理论为视角》
高校研究生科研诚信与教育管理探索与创新高校学生管理研究:以对话理论为视角》研究生作为我国科学研究的生力军,其科研诚信水平与教育管理关系到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水平,同时也关乎我国未来研究事业的长远建设发展。
近年来,高校研究生的科研不端行为频频发生、道德缺失现象屡见不鲜。
基于此,高校加快建立完善的科研诚信评价机制和教育管理机制,是有效减轻教育领域负面现象的重要举措。
由蒋叶红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的《高校学生管理研究:以对话理论为视角》一书,将高校学生管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立足于对话理论的研究视角,从高校学生的立场出发,力求实现对话与学生管理的衔接,具体探讨研究了对话管理的条件、特征、主要构想以及实践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了一个相对系统和完善的高校学生管理体系。
《高校学生管理研究:以对话理论为视角》全书共包括六章。
第一章的主题是“古老”理论与迟到的追问,具体包括研究目的、综合评价、问 题界定、可能创新、研究视角以及问题缘起等;第二章主要阐述高校管理 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主要有髙校学生管理现状、基本内涵、出现问题;第 三章是对话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内容有对话理论内涵、对话的基本定位、对话理论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必要性、可行性、理念 以及应用基础;第四章基于对话理论的视角,具体从运行机理、核心特质、逻辑前提和合理限度等四个层面研究高校学生管理的运行机制;第五章是 对话管理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实践应用,主要包括对国外高校学生管 理的考察、学生对话管理的技能;第六章是走向对话的高校学生管理,具体从管理目标、环境、方式、主体等层面论述。
我国高校的学术科研事业日益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这为我国学术科研事业的发展带来很大 机遇。
在研究生学术科研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诸多不良现象,这些负面现象严重损害高校的学术科研环境 和高校声誉。
完善的教育管理制度、健全的学术诚信体系,是促进高校研究生科研事业健康发展和提升研究 生教育质量的前提和保障。
教育行列中对国家安全造成重大损失的案例
教育行列在国家安全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重要阵地,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一环。
然而,在教育行列中也存在着一些对国家安全造成重大损失的案例。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和教训。
一、大学科研人员向外国传递国家机密技术在大学科研中,一些科研人员为了谋取个人利益,将国家机密技术向外国传递。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国家安全,而且也损害了大学的声誉和国际合作的信任。
这种案例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个人利益的驱使,同时也反映了大学在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
对此,大学需要加强对科研人员的监督管理,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加强对国家机密技术的保密教育,严格落实科研项目审批程序,防范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二、高校学生组织参与非法组织活动有些高校学生组织参与非法组织活动,或者参与煽动暴力事件等,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这些学生的行为背后往往有外部势力的渗透和操控,他们利用学生的冲动和愤懑情绪,进行煽动和利用,破坏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高校需要在学生入学时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学生组织的管理和监督,防范被外部势力利用。
三、教育机构泄露学生信息教育机构泄露学生信息是对国家安全造成的另一种重大损失。
学生信息的泄露可能导致学生身份被盗用,个人隐私被侵犯,甚至引发社会恐慌和裙体事件。
对此,教育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保护制度,强化对学生信息的保护和管理,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和家长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避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
四、教育机构与外部势力勾结进行渗透有些教育机构与外部势力勾结,进行渗透和颠覆活动。
这种情况下,教育机构成为了外部势力的工具和评台,对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教育机构需要建立高度警惕的意识,加强对外部势力的识别和防范,同时也需要提高师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净化校园环境,杜绝渗透和颠覆活动的发生。
五、学生违规出国留学部分学生以留学为名义,违规出国并参与一些损害国家安全的活动。
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教师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体现,它的良好发展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塑造学生成长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教师师德师风方面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问题及可能的整改措施:1.德行不端:个别教师存在道德操守不端、违背教育伦理等情况。
整改措施可以包括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升教师培训的道德素养部分,建立监督和评价机制。
2.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敷衍了事或不负责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包括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建立评价系统,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激励。
3.道德教育缺失:由于师德师风教育力度不够,学校和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和沟通,导致学生道德教育缺失。
整改措施可以包括加强道德教育的课程安排,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4.师生关系问题:个别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存在不当言行或权力滥用现象,严重伤害了学生的权益。
整改措施可以包括建立健全的师生关系管理机制,强化学校和家庭的监督和沟通,提高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商。
5.缺乏职业发展机会:部分教师面临职业发展困境,工作动力下降,影响了其对教育事业的热情。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可以包括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设立晋升渠道,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和专业培训。
6.教师自我管理不足:个别教师对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自我修养缺乏重视,导致师德师风问题的长期存在。
整改措施可以包括加强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意识,建立个人发展规划,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自我要求。
综上所述,整改教师师德师风问题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推进道德教育、建立监督评估机制、改善师生关系等多个方面的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教师师德师风的良好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优质的教育环境。
考研政审不合格案例
考研政审不合格案例
郑某是一位在大学期间就列入考研名单的学生,由于不太喜欢当时所在院系开设的课程,以及当时尚未对未来职业发展规划清楚,他决定考研。
由于语文成绩不理想,面临考研文理科的选择。
最终,郑某选择了理工科的硕士毕业培养方案,申请考研。
尽管郑某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他的有关考研信息如年龄、教育背景和科研经历都是特别的,在政审的过程中,受过审核机构的审核,最终结果为不合格。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审核机构们对这名考生及其提交的材料深入调研,但由于其中某些信息存在缺陷,审核结果成为不合格。
首先,关于郑某的身份信息,存在疑问,如身份证号码的确定等,这影响了考官们在审核中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此外,关于郑某期间取得的学习成绩、科研经历和参加的学术活动、获得的奖励,审核机构在核实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些和考生申报资料信息有一定出入,有些资料内容也并不能完整反映出考生的资历和能力。
此外,在进行审核过程中,考官们发现,郑某有关考研学习策略的把握有所欠缺,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缺乏规划和明确的学习方向,未能有效的组织好学习,而关于前期准备的时间安排和科目学习安排,郑某仍有待加强。
由于存在上述原因,考官们审核完毕给出了最终的不合格审核结果,郑某对此感到不公平,因为他一直认为自己学习是健康的,自身的实力也足以让自己通过考研。
虽然结果不太理想,但是郑某也反思到自己学习过程中出了点小毛病,他也希望今后能够改进和努力,期待考研成功。
违反《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汇编
违反《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汇编自2021年起,教育部连续公开曝光八批,共七十余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以上案例的涉事教师都受到严肃处理。
反映出各地各校在深入贯彻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要求、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查处师德违规问题的坚决态度。
现将教育部2021-2023年公开曝光的违反《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整理公布如下。
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师谢某某学术不端问题。
谢某某通过网络联系中介公司对其拟投稿论文进行润色和论文代投。
2020年2月,因内容与别的期刊论文内容重复、虚构通讯作者等原因,该论文被编辑部撤稿。
谢某某的行为违反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七项规定。
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给予谢某某降低岗位(职称)等级处分,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取消其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工资晋级、干部选任、申报人才计划、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的资格,追回其利用被撤稿论文所获得的科研奖励。
其所在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学校党委作出检讨。
二、江西省豫章师范学院教师尹某某学术不端问题。
2020年12月,尹某某在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涉嫌抄袭他人论文中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于2021年8月在该期刊发表致歉及撤稿声明。
尹某某的行为违反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第七项规定。
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给予尹某某警告处分,取消其在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干部选任、申报人才计划和科研项目等方面资格。
三、某高校教师黄某某多次在课堂上发表错误言论问题。
2019年9月,黄某某在其承担的专业理论课中多次发表与课程无关的错误言论,宣扬错误历史观,误导学生。
给予黄某某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过处分,暂停评奖评优、职称评定、岗位聘用、教学工作和研究生招生资格12个月,年度考核结果被认定为不称职;对黄某某所在学院领导班子进行批评教育,责令学院领导班子作出书面检查,对院长、党委书记进行通报批评,对分管副院长进行提醒谈话,取消院长、党委书记、分管副院长当年度评奖评优资格。
学生保护不力学校出局
学生保护不力学校出局校园安全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学生保护则是校园安全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
尽管学校对于学生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还是有很多学校存在着学生保护不力的情况。
在这些学校中,由于对于学生的保护不够到位,导致校园安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今,随着社会对于校园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学生保护不力的学校也渐渐地淘汰了自己。
本文将分析学生保护不力学校出局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应对之策,为学校保护学生提供参考。
一、学生保护不力,给学校带来的影响1. 失去声誉对于一个教育机构来说,声誉是最为珍贵的财富之一。
而学生保护不力会直接导致学校的声誉遭受打击,甚至形成口碑的恶劣。
一旦学生保护不力的事情被广泛传播,那么学校的生源也会受到影响,导致学校的招生任务无法完成。
2. 遭受罚款在我国,学校被罚款的原因也包括学生保护不力。
一旦发生了严重的学生保护问题,甚至会被当地政府部门处以严厉的罚款。
3. 被关停整改如果一个学校在长时间内都存在学生保护不力的问题,可能会被教育主管部门责令停办或整改;而如果整改未果,其资质也可能会被吊销,直至停业。
二、学生保护不力的主要原因1. 学校管理体制不完善在很多学校中,学生保护责任并没有切实的落实到某个明确的岗位,可能会出现岗位职责不明确,相关部门职责重叠的问题。
2. 忽视学校保护体系的建立一个学校的保护体系越完善,越能够保护学生的绝对安全。
然而,很多学校却忽视了安全体系的建立,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公共安全设备上,投入不足,导致监控、保安力量等相关设施无法实现100%的保障。
3. 忽视事件沟通在很多学校中,当事件发生时,往往缺少一套有效的沟通机制,导致事态无法得到有效的缓解,往往会使问题复杂化、升级化,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如何解决学生保护不力1. 制定明确的职责学校应该要明确安全管理的责任体系,也就是明确学校里每个人的职责,做到责任到人,人尽其责,免责无从。
保送弄虚作假将取消学生和学校保送资格
保送弄虚作假将取消学生和学校保送资格
原春琳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下半月》
【年(卷),期】2007(000)002
【摘要】<正>不论是学生还是学校,如果在2007年的保送生资格的遴选中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将被严肃处理。
【总页数】1页(P24-24)
【作者】原春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2
【相关文献】
1.关于保送生被取消资格事件的行政法思考 [J], 李朔
2.后保送时代之五项学科竞赛——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后保送时代之政策解读[J], 祝贺;
3.教育部公布1999年有资格招收保送生的普通高等学校名单 [J],
4.今年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5000人只有省级优秀学生等四类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具有保送生资格 [J],
5.保送生资格作假高考资格也将取消 [J], 陈文静;杨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育不能承受之重——研究生推免政策中不合理现象解读
教育不能承受之重——研究生推免政策中不合理现象解读
张宇恒;王小红;刘余
【期刊名称】《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推免制度作为研究生自主招生的一种方式,能够多样化选拔优秀生源,
但目前一些高校的推免行为存在推免标准不够公正合理,推免过程不够公开透明,并且对推免生的来源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限制,一些名校的热门专业的推免比例过高.这不仅损害了研究生教育的入学机会公平,加大了教育的层次性差别。
也易导致学术垄断和学术间的近亲繁殖现象。
这些已经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不堪承受之重,降低了研究生教育作为社会阶层流动的渠道、社会公平的手段等作用。
【总页数】2页(P229-230)
【作者】张宇恒;王小红;刘余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生命不能承受之重r——我国中小学生自杀现象的二维透视 [J], 孙耀胜
2.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不能承受之重--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解读 [J], 廖丽霞
3.大学教育不能承受之重--从“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事件说起 [J],
4.城市安全不能承受之重与流动人口不能承受之轻——兼论北京市流动人口犯罪预
警机制的作用与完善 [J], 陈心歌
5.不能承受之重与不能承受之轻——从Q版语文的热销与禁售说起 [J], 杨启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推免工作自查整改总结报告
推免工作自查整改总结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推免招生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进一步促进和规范推免工作,我校于近期对推免工作进行了自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
本报告旨在总结自查整改过程及成效,提出问题及改进措施,为我校推免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二、自查整改情况1. 自查概况我校于xxx年x月x日至xxx年x月x日展开了推免工作自查,通过对推免政策、程序、资格审核、宣传工作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和检查,全面了解我校推免工作的运行情况。
2. 发现问题经过自查,发现了以下问题:(1)在推免政策的制定及宣传过程中存在不足,导致申请者对推免政策不够了解,普及度不高;(2)资格审核流程不够严谨,审核标准不够明确,存在审核标准不统一的情况;(3)宣传工作不够到位,缺乏足够有针对性的宣传与推广。
3. 整改措施针对发现的问题,我校制定了以下整改措施:(1)加强对推免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制定详细的宣传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升学生对推免政策的认知度;(2)优化资格审核流程,明确审核标准,建立审核标准统一的审核机制,提高审核的严谨性和公正性;(3)完善宣传工作方案,增加有针对性的宣传内容,提高宣传效果,提升推免政策的知晓度。
三、改进成效1. 宣传力度提升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学生对推免政策的了解程度明显提高。
相关调查显示,推免政策的知晓率经过整改后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2. 审核标准得到规范优化资格审核流程和明确审核标准后,资格审核的严谨性得到提升,审核标准的统一性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3. 宣传效果明显对宣传工作的改进带来了显著的宣传效果,推免政策的知晓度和认可度明显提高,申请者对推免政策的积极性明显增加。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问题尽管在自查整改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宣传内容和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更具针对性的宣传策略和多样化的宣传方式;(2)审核标准的明确性和实施的一致性需要进一步加强,避免个别情况下的审核不公和失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层层失守的保研审核让教育蒙羞
作者:周继坚《光明日报》( 2016年07月28日02版)【光明时评】
据媒体报道,在不符合“推免”条件的情况下,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学生赵某,经北京师范大学时任教务处处长涂某疏通,成功免试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就读研究生。
这桩腐败案涉及3所高校,各环节审查层层失守,信息公开也成为名副其实的走过场。
不久前,相关责任人受到了相应责任追究。
这起腐败窝案令人发指。
一是此案发生在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成为“掮客”,教育资源成为“商品”,令教育机构蒙羞。
二是涉及人员之广,横贯3所高校,仅中央民族大学一校,就涉及相关院系现任及退休领导3人,而从中充当联系人这一关键角色的竟然既不是推免高校的人,也不是接受一方的人,而是另一所高校的教务处处长,足见其活动能力之强、“人脉关系”之广。
三是研究生推免保送工作原本有严格的程序层层把关,而在此案中,层层审核竟形同虚设,最终使没有资质的人一路绿灯成功闯关,不能不让人惊叹。
招生腐败戕害教育公平,在使某一人以不当手段获得机会的同时,必然使另一名原本获得资格的考生失去机会。
优质教育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事实上,类似的权力寻租在高校各类选拔中绝非仅见,招生腐败之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既是对高校声誉负责,更是对每一个考生负责。
如果放任此类行为继续,则一人之刻苦努力,可能最后不敌一人之关系网络,这样的负面影响实在是难以言表。
同时值得反思的还有,此案当事人推免过程中就遭到质疑,但质疑的声音一开始并未引起重视,更未能阻止当事人获得保送资格,这再次证明监督把关环节存在明显的漏洞。
此案中,有关教育机构最终追究了相关人员的责任,但其中一些教育机构面对公众质询时的沉默也应当引起重视。
这至少表明,一些教育机构还缺乏正视问题的勇气,而没有正确的态度,就很难会采取诚实有效的措施来改进。
公平公正应当是教育的基本底色。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群体更应该肩负起守护公平的社会使命。
服务考生,就是让他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让真正的人才脱颖而出。
招生腐败是教育的毒瘤,希望有关教育部门能及时填补制度漏洞。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相关教育机构更应该知耻而后勇,果断将那些害群之马清除出教师队伍,决不能任由他们玷污教育的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