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立志篇班超投笔从戎

合集下载

投笔从戎的典故及启示

投笔从戎的典故及启示

投笔从戎的典故及启示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

班超在少年时代,也读过许多历史等方面的书籍,但是,往往只读个大概。

对于张骞、傅介子等历史人物,班超非常赞赏。

西汉武帝时的张骞、昭帝时的傅介子都曾出使西域,为促进汉朝同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边防作出很大贡献,班超立志要象他们那样为国立功。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

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

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

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

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

公元73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

他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

其间,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

他为当时的边境安全,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投笔从戎的启示: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投笔从戎的典故及启示由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更多内容请点击:课外知识、综合知识文言知识、文学知识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

班超作文素材运用实例

班超作文素材运用实例

班超作文素材运用实例《班超投笔从戎》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超级厉害的古人的故事,他叫班超。

班超呀,一开始是个读书写字的文人。

他每天都坐在书桌前,拿着笔,写着文章。

但是,有一天,他突然觉得,这样的生活不是他真正想要的。

当时,汉朝常常受到匈奴的欺负,边境的老百姓生活得很不好。

班超看到这些,心里很难过,也很生气。

他想:“我不能就这么一直写文章,我要去保卫国家,让大家过上安稳的日子!”于是,班超放下了手中的笔,决定去参军。

他穿上了铠甲,拿起了武器,跟着军队一起去打仗。

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看好他,觉得他一个文人,怎么能打仗呢?但是班超一点儿也不怕,他勇敢地面对敌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次次打了胜仗。

小朋友们,班超是不是很勇敢呀?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当看到不对的事情时,勇敢地站出来,为了正义去努力!《班超的勇敢冒险》小朋友们,今天来给你们讲讲勇敢的班超的故事。

班超生活的那个时候,国家的边境可不太平,老是有坏人来捣乱。

班超可不怕,他下定决心要去赶走那些坏人。

有一次,班超带着一小队人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那里全是沙漠,又热又没有水,好多人都害怕了。

但是班超没有退缩,他带着大家一直往前走。

在路上,他们还遇到了敌人。

敌人比他们的人多好多,小伙伴们都吓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班超却很聪明,他想了个好办法。

他让大家悄悄地藏起来,等到敌人靠近的时候,突然冲出来,大声喊叫。

敌人被他们吓了一跳,以为来了好多人,吓得赶紧跑了。

就这样,班超带着大家一次次克服困难,完成了任务。

小朋友们,班超勇敢冒险的精神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呀?以后我们遇到困难,也要勇敢一点,想办法去解决!。

班超投笔从戎作文素材

班超投笔从戎作文素材

班超投笔从戎作文素材话说那会儿,班超这小伙子,原本是个书生,天天就爱拿个笔杆子,写写画画的。

可他心里头啊,总有个不安分的劲儿,老想着要干点大事儿。

这不,有一天,他一拍大腿,决定投笔从戎,去边疆闯荡一番。

班超这人,别看他平时文绉绉的,真要干起仗来,那也是一把好手。

他到了边疆,很快就露了头角,打了几个漂亮仗,人送外号“边疆小霸王”。

班超听了,心里那个美啊,比吃了蜜还甜。

可是,边疆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混的。

风沙大,气候恶劣,有时候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

班超这人,别看他是个书生出身,可他那股子韧劲儿,硬是让他在边疆扎下了根。

有一次,班超带领着一队人马,去打探敌情。

他们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摸到了敌人的老窝。

班超一看,这敌人的营地,那叫一个固若金汤,硬闯肯定是不行的。

他眼珠子一转,计上心头,决定用个巧办法。

班超让人假装投降,带着礼物去见敌军的头头。

那头头一看,哟,这不是班超吗?怎么,书生也来投降了?班超一脸诚恳,说他们实在是打不下去了,愿意投降。

那头头一听,乐得合不拢嘴,心想这回可捡了个大便宜。

可他哪里知道,班超这是在使诈。

等他们放松警惕,班超带着人马突然发起攻击,打了个敌人措手不及。

这一仗,班超他们大获全胜,班超的名声也更响了。

班超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管是书生还是武夫,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就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而且,有时候,用点智慧,比硬碰硬更能解决问题。

这就是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一个书生到将军的传奇。

咱们河北人啊,就得有班超这股子劲儿,不管干啥,都得拿出点真本事来,别让人小瞧了咱们。

古诗班超投笔从戎翻译赏析

古诗班超投笔从戎翻译赏析

古诗班超投笔从戎翻译赏析
文言文《班超投笔从戎》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
“超家贫,尝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

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

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注释】
1、修:讲究,重视。

2、孝谨:孝敬父母,办事谨慎。

3、执勤苦:干辛苦的事。

4、不耻劳辱:不以干劳苦低下的事为可耻。

耻:形容词作意动用,以为耻。

5、涉猎:广泛的阅读。

6、固: 指班固,《汉书》的主要作者。

7、诣:到、往。

8、校书郎:官名,负责校勘书籍,订正错误。

9、为官佣书:给官府雇佣抄写书籍之类。

10、辍:停止。

11、志略:志气谋略。

12、安:怎么,哪里。

13、研: 同"砚"。

14、小子:小人物,平庸的人
【翻译】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b/19775,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怎么可以现在一样碌碌无为呢?”后来在西域立功,被封为定远侯。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正义故事《投笔从戎、立万世功业的班超》(读经典,陪伴即教育)

正义故事《投笔从戎、立万世功业的班超》(读经典,陪伴即教育)

《投笔从戎、立万世功业的班超》——读经典,陪伴即教育班超是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是历史上经营西域最为成功之人,他投笔从戎的慷慨气概、捐躯赴难的大无畏精神、运筹帷幄的决策能力、智谋百出的军事指挥能力,都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人物。

班超出生于书香世家。

父亲班彪是著名史学家,曾经为《史记》写后传;长兄班固修《汉书》;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班固去世后,她续写《汉书》,还撰写《女戒》一书,被汉和帝请入宫中,皇后和贵人们把她当作老师。

班超从小就有大志,刻苦学习,因为家贫,以给官府抄写文书维持生活,后投笔从戎,叹道:“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公元72年,四十二岁的班超跟随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表现非常优异,窦固很欣赏他,派他和从事郭恂带着三十六人出使西域。

他们第一站到了鄯善国。

一开始鄯善国国王很热情地招待他们,几天后就比较冷淡。

班超料定事情有变,便把接待他们的鄯善侍者找来,出其不意地问道:“我知道匈奴的使者来了好些天了,他们现在住在哪里?”侍者仓促间难以回答,只好说了实话。

班超把侍者关起来,以防泄露消息;接着,立即召集三十六人大吃大喝,待他们酒足饭饱,班超故意说:“我们辛辛苦苦来到这里,都是想通过立功来求得富贵荣华,但现在匈奴的使者来了才几天,鄯善王对我们这么冷淡。

如果他把我们绑送到匈奴去,我们不就等死了吗?你们看这怎么办呢?”大家齐声说道:“生死关头,是生是死,就由您决定吧。

”班超慷慨陈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今只有乘夜用火进攻匈奴使者,趁机消灭他们。

消灭了他们,鄯善王就会吓破肝胆,我们就大功告成了。

”天刚黑,班超就率领将士直奔匈奴使者驻地。

当时正刮大风,班超命十个人拿着鼓藏在匈奴驻地的后方,约好一见火起,就猛敲战鼓,大声呐喊,又命其他人拿着弓弩埋伏在门两边。

安排完毕后,班超顺风纵火。

十人大声呐喊,猛敲战鼓,二十六人围堵截杀。

一时间声势震天,火势凶猛,匈奴人乱作一团。

班超投笔从戎作文素材

班超投笔从戎作文素材

班超投笔从戎作文素材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generals in ancient China, Ban Chao was known for his military prowess and diplomatic skills. He was instrumental in expanding the Han Empire's influence into Central Asia, and his legacy continues to be celebrated in Chinese history.班超作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将军之一,以其军事才能和外交手腕而闻名。

他对将汉帝国的影响扩展到中亚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的遗产在中国历史上被广泛传颂。

Ban Chao's decision to give up his scholarly pursuits to join the military is a subject of much debate among historians and scholars. Some believe that he was driven by a sense of duty and patriotism, while others argue that he was lured by the promise of power and glory in the military.班超放弃学业加入军队的决定在历史学家和学者中间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一些人认为他是被责任感和爱国之心所驱动,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是被军队中权力和荣耀的诱惑所吸引。

Regardless of the reasons behind his decision, Ban Chao's contributions to the Han Empire were undeniable. He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subduing the Xiongnu tribes in the north and establishing tributary relations with the Western Regions, paving the way for future diplomatic missions and trade routes.无论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如何,班超对汉帝国的贡献都是不可否认的。

班超投笔从军_作文素材

班超投笔从军_作文素材

班超投笔从军
本文是关于作文素材的班超投笔从军,感谢您的阅读!
汉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以后,请了一个大学问家班彪整理西汉的历史。

班彪有两个儿子名叫班固、班超,一个女儿叫班昭,从小都跟父亲学习文学和历史。

班彪死了以后,汉明帝叫班固做兰台令史,继续完成他父亲所编写的历史书籍,就是《汉书》(一部记载西汉历史的书)。

班超跟着他哥哥做抄写工作。

哥儿俩都很有学问,可是性情不一样,班固喜欢研究百家学说,专心致志写他的《汉书》。

班超可不愿意老伏在案头写东西。

他听到匈奴不断地侵扰边疆,掠夺居民和牲口,就扔了笔,气愤地说:“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到塞外去立功,怎么能老死在书房里呢。


就这样,他决心抛弃他的案头工作去从军(文言叫做“投笔从戎”)。

公元73年,大将军窦固出兵打匈奴,班超在他手下担任个代理司马,立了战功。

窦固为了抵抗匈奴,想采用汉武帝的办法,派人联络西域各国,共同对付匈奴。

他赏识班超的才干,派班超担任使者到西域去。

——《上下五千年》
[点拨]班超的过人之处在于爱憎分明,以国家大事为重的品性。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班超的故事能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适用话题]本素材可适用于“大事与小节”“爱国”“责任”之类话题。

投笔从戎的名人故事

投笔从戎的名人故事

投笔从戎的名人故事1. 班超呀,那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原本只是个帮官府抄写文书的小吏,日子过得平平淡淡。

有一天,他难道不会觉得这种生活太无趣了吗?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扔下笔,奔赴边疆,投身军旅。

就像一只渴望翱翔蓝天的雄鹰,终于展开了翅膀。

在西域,他立下赫赫战功,名垂青史。

2. 辛弃疾,这位大文豪也有着投笔从戎的经历呢!他一直怀着满腔热血,想要报效国家。

本来拿着笔杆子的他,在看到国家的危难后,毫不犹豫地放下笔,跨上战马。

他像一把锋利的剑,冲向敌人,谁说文人就不能在战场上杀敌呢?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有壮志雄心的人哪里都能发光发热。

3. 岳飞大家都熟知吧,他年轻时不也是从文转武的嘛!读书时的他就心怀壮志,当国家面临危机,他岂能坐视不管?他果断投笔从戎,组建岳家军,和金兵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他就如同那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南宋的天空。

4. 瞧瞧明代的于谦,也是个令人敬佩的人物啊!开始的他是个文官,可当国家受到威胁时,他勇敢地站了出来,抛弃了文官的安逸。

他像一头勇猛的狮子,带领着士兵守卫城池。

他的投笔从戎,给国家带来了希望和安宁。

5. 近代的孙中山先生不也有着类似的经历嘛!原本在海外求学的他,看到祖国的困境,怎能安心读书?于是他回到国内,投身革命事业,这不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投笔从戎吗?他如同黑夜中的火炬,引领着人们走向光明。

6. 还有呢,抗日英雄马占山,一开始也并非军人出身呀!但当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祖国时,他愤怒了,他放下原本的生活,带领战士们抗击日寇。

他好似一座坚固的堡垒,抵住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

他们这些人的故事难道不精彩吗?不令人钦佩吗?投笔从戎的他们,都是国家和民族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敬仰!。

志当存高远的历代青年事例作文

志当存高远的历代青年事例作文

志当存高远的历代青年事例作文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青年怀揣着高远的志向,奋勇向前,书写了一段又一段传奇。

今天,咱就来聊聊这些了不起的青年们!先来说说班超。

这哥们儿一开始只是个抄书的小吏,但他可不甘心一辈子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

人家胸怀大志,毅然投笔从戎,奔赴西域。

在那风沙漫天的地方,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过人的智慧,纵横捭阖,为汉朝稳定边疆立下了汗马功劳。

要是班超没有那高远的志向,估计历史上就少了一位大英雄。

再瞧瞧岳飞。

这小伙儿生在乱世,从小就立下了“精忠报国”的壮志。

他带着岳家军,南征北战,打得金兵屁滚尿流。

那气势,简直就是“我要打十个”的节奏!岳飞心里装着国家和百姓,一心想着收复失地,他的志向可不是一般的高。

只可惜,被奸臣陷害,没能实现最终的理想,但他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还有那个孙中山先生。

年轻的时候,他就看到了国家的积贫积弱,决心要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新中国。

这志向够大吧?他四处奔走,宣传革命思想,组织起义。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终于迎来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这些历代的青年们,用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志当存高远!有了远大的志向,就像汽车有了导航,船只有了灯塔,哪怕路上有再多的困难和挫折,也能勇往直前。

咱们现在的年轻人,生活条件好了,但也不能没了志向,整天就知道玩手机、打游戏。

得学学这些前辈们,给自己定个高目标,然后努力去实现它。

说不定,下一个创造历史的就是你呢!所以啊,让我们怀揣着高远的志向,向着梦想出发!就像那句话说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加油吧,青年们!。

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

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

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
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原文翻译
班超家中贫穷,常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长期劳作辛苦,曾经扔掉笔叹息道:“大丈夫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应该模仿傅介子、张骞在异域立下奇功,以此取得封侯,怎么能长久地与笔砚为伍呢?”后来他建立功勋,在西域有了一定的威望,被封为定远侯。

解读
班超因为家庭条件艰苦,不得不放弃文学创作,投身军旅。

他怀着一腔热血,渴望建功立业,封侯拜将。

这种决心和毅力不仅体现在他的行动上,也反映在他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态上。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立志篇班超投笔从戎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立志篇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投笔从戎自从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个国家逐渐摆脱匈奴的羁绊,加强了同汉朝政治、文化的联系。

可是到了西汉末年,由于王莽政权措施不当,断绝了与西域的交通。

继之而起的东汉政权,因为局面初创,无暇西顾。

结果,匈奴又趁机控制西域各国,并造成对汉朝安全的严重威胁。

东汉时有一个读书人,就是满怀爱国热忱,把再通西域的重大任务认作自己的志向,并终于建立了丰功伟业的班超。

班超,字仲升,公元32年(汉建武八年)生。

他是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

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妹妹班昭,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

尤其是班固,还是《汉书》的主要作者。

班固和班超兄弟俩,少年时代就很有志气抱负,心目中还各有一个景仰的人物:哥哥想学做著《史记》的司马迁,弟弟则愿效法通西域的张骞。

所以,班超的文章学问虽不如他哥哥那么精深,却也阅览了许多书籍,练成了一副口才。

他性格豪爽豁达,能够吃苦耐劳,不像当时大多数读书人那么谨小慎微,讲究边幅。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在京都洛阳任小官的班固,把母亲和兄弟从扶风平陵接去。

由于家境贫寒,班超常常要替官府抄写书籍,挣点钱贴补家用,供养母亲。

可是他抄着抄着,眼前时时浮现出匈奴骑兵骚扰边境的烟尘,耳边仿佛听到了边关百姓呼儿喊娘的哭声……他再也坐不住,再也抄不下去了,霍地站起,把笔朝地下一掷,感叹道:“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立功塞外,报效国家,岂能老死在笔砚间!”与他一起抄写书籍的人,起先被这突然投笔的举动吓了一跳,再一听班超的叹息,不由得笑了,有的还说:“能吃口饱饭就不错了,说什么大话咧!”班超摇了摇头,轻轻自语说:“小人怎么能懂得壮士的远大志向呢?”投笔的班超,志在从戎。

公元73年(永平十六年),汉明帝派大将窦固率兵进攻匈奴。

班超随军出征,奋勇杀敌,得到窦固的赏识。

不久,窦固派他和另一名文官,带上三十几名随从,到西域联络,以巩固取得的胜利。

这个任务与张骞当年受命于汉武帝的使命很相似,班超高兴地出发了。

【大视角】陈涉曾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及翻译

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及翻译

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及翻译班超投笔从戎,此文选自《后汉书·班超列传》,有著名成语——投笔从戎。

下面和店铺一起来看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及翻译,希望有所帮助!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释义:1、戎:军队。

2、扶风:汉朝郡名。

3、平陵:汉朝县名。

4、徐令:徐县县令。

徐县,汉时属临淮郡,今江苏泗洪县一带。

5、彪:指班彪。

6、修:讲究,重视。

7、内:内心。

8、孝谨:孝敬父母,办事谨慎。

9、执勤苦:干辛苦的事。

10、不耻劳辱:不以干劳苦低下的事为可耻。

耻:形容词作意动用,以……为耻。

11、涉猎:广泛的阅读。

12、固:指班固,《汉书》的主要作者。

13、诣:到、往。

14、校书郎:官名,负责校勘书籍,订正错误。

15、为官佣书:给官府雇佣抄写书籍之类。

16、辍:停止。

17、它:其它。

18、志略:志气谋略。

19、傅介子、张骞:西汉人,均因出使西域立功封侯的人。

20、安:怎么,哪里。

21、研:同“砚“。

作文范例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

作文范例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

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投笔从戎成语故事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公元73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他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其间,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他为当时的边境安全,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字仲升,东汉扶风郡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人。

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肯动脑筋,能言善辩,读了不少书。

班超的父亲班彪,哥哥班固,都是非常有名的历史学家,著名的史书《汉书》就是他们父子俩编撰的。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

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

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

一天,他正在写字,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厌烦和苦恼,于是“啪”的一声把笔摔在地上,叹气说:“男子汉大丈夫,纵然没有其他什么志向谋略,也应当学学当年的博介子和张骞,在外建立功勋,怎么能够长久地把时间花在替人抄写上面呢?!”听了这番话,周围的人都讥笑他异想天开,班超感叹地说:“庸人怎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啊!”后来皇帝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派兵出征,班超从军入伍了。

班超投笔从戎成语故事

班超投笔从戎成语故事

班超投笔从戎成语故事班超投笔从戎成语故事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你知道有哪些广为流传的成语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班超投笔从戎成语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投笔从戎拼音:tóu bǐ cóng róng近义词:弃文就武反义词:解甲归田出处:《后汉书·班超列传》语法结构:连动式语法属性:作谓语、定语造句(1) 你拿什么和他比,他能够投笔从戎你可以吗?(2) 战事一举,他立即整装返国投笔从戎。

(3) 抗战时,许多在学青年毅然投笔从戎,加入抗日行列。

(4) 当你想投笔从戎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家庭呢。

(5) 如果你现在想投笔从戎是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够做到的。

(6) 如今国家有难,好男儿当投笔从戎,报考军校。

(7) 为了抵抗外侮,许多青年纷纷投笔从戎。

(8) 抗战时期,许多知识分子投笔从戎,走上了驰骋疆场、报效祖国的革命道路。

(9)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投笔从戎的同学可不少呀!(10) 我长大以后也要学班超投笔从戎,报效国家。

(11) 战争爆发后,青年纷纷投笔从戎,奔赴前线。

(12) 日军大举入侵我国时,有的人投笔从戎,保家卫国,有的人却楚囚对泣,束手待毙。

(13) 队上的干部,大多是投笔从戎的年轻学生。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投笔从戎”。

成语故事东汉初年,有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此人名叫班超。

年轻的时候,班超家里很穷,靠帮官府抄写公文勉强过日子。

抄写工作十分辛苦,而且抄写的东西还非常多,经常要工作到半夜才能睡觉。

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及翻译

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及翻译

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及翻译班超投笔从戎,此文选自《后汉书·班超列传》,有著名成语——投笔从戎。

下面和店铺一起来看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及翻译,希望有所帮助!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释义:1、戎:军队。

2、扶风:汉朝郡名。

3、平陵:汉朝县名。

4、徐令:徐县县令。

徐县,汉时属临淮郡,今江苏泗洪县一带。

5、彪:指班彪。

6、修:讲究,重视。

7、内:内心。

8、孝谨:孝敬父母,办事谨慎。

9、执勤苦:干辛苦的事。

10、不耻劳辱:不以干劳苦低下的事为可耻。

耻:形容词作意动用,以……为耻。

11、涉猎:广泛的阅读。

12、固:指班固,《汉书》的主要作者。

13、诣:到、往。

14、校书郎:官名,负责校勘书籍,订正错误。

15、为官佣书:给官府雇佣抄写书籍之类。

16、辍:停止。

17、它:其它。

18、志略:志气谋略。

19、傅介子、张骞:西汉人,均因出使西域立功封侯的人。

20、安:怎么,哪里。

21、研:同“砚“。

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及翻译

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及翻译

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及翻译班超投笔从戎,此文选自《后汉书·班超列传》,有著名成语——投笔从戎。

下面和店铺一起来看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及翻译,希望有所帮助!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释义:1、戎:军队。

2、扶风:汉朝郡名。

3、平陵:汉朝县名。

4、徐令:徐县县令。

徐县,汉时属临淮郡,今江苏泗洪县一带。

5、彪:指班彪。

6、修:讲究,重视。

7、内:内心。

8、孝谨:孝敬父母,办事谨慎。

9、执勤苦:干辛苦的事。

10、不耻劳辱:不以干劳苦低下的事为可耻。

耻:形容词作意动用,以……为耻。

11、涉猎:广泛的阅读。

12、固:指班固,《汉书》的主要作者。

13、诣:到、往。

14、校书郎:官名,负责校勘书籍,订正错误。

15、为官佣书:给官府雇佣抄写书籍之类。

16、辍:停止。

17、它:其它。

18、志略:志气谋略。

19、傅介子、张骞:西汉人,均因出使西域立功封侯的人。

20、安:怎么,哪里。

21、研:同“砚“。

班超立志作文

班超立志作文

班超立志:奋斗者的足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我已从一个稚嫩的少年成长为一名有志青年。

在这成长的历程中,班超立志的故事始终激励着我,让我明白了立志的重要性。

今天,让我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我与班超立志的故事。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在家中翻阅一本古诗词,偶然间读到了一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这句诗让我想起了东汉时期的一位英雄——班超。

他投笔从戎,立志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不禁让我热血沸腾,心生敬仰。

班超,一个出身贫寒的读书人,却有着非凡的抱负。

他曾说过:“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击着我的心灵。

我感叹于班超的壮志凌云,立志要向他学习,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

从此,班超立志的故事成为了我前进的动力。

在学习上,我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生活中,我严于律己,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

每当遇到困难,我都会想起班超那句“丈夫志四海”,顿时信心满满,勇往直前。

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次徒步活动,行程长达数十公里。

在漫长的路途中,许多同学纷纷放弃,但我却始终坚定信念,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终点。

当我累得几乎虚脱时,我想起了班超在异域立功的艰辛,顿时觉得自己的付出微不足道。

正是这种信念,让我在困境中不断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立志的重要性。

正如古人所言:“有志者,事竟成。

”班超立志投笔从戎,最终成为一代名将;而我,立志成为有用之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如今,我国正处于繁荣发展的新时代,我们这一代青年人肩负着伟大的使命。

班超立志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胸怀壮志,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让我们以班超为榜样,立志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以班超立志的精神激励自己,不断追求卓越,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拼搏。

愿我们都能在奋斗的历程中,留下坚定的足迹,书写无悔的青春。

投笔从戎文言文注释

投笔从戎文言文注释

投笔从戎文言文注释
小朋友,你这个题目“投笔从戎”是要写一篇文言文,还要做注释呀?这可有点难呢!不过没关系,让我来试着跟你说一说。

“投笔从戎”这个词,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投笔”就是扔掉笔,“从戎”就是参军入伍。

班超这个人呀,一开始是帮官府抄书来维持生计的。

有一天,他抄着抄着书,突然把笔一扔,感叹道:“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这句话啥意思呢?就是说呀,男子汉大丈夫应该有远大的志向和谋略,应当效仿傅介子和张骞在异域立功,谋取封侯,怎么能够长久地在笔砚之间忙碌呢?
这之后,班超就毅然决然地投身军旅,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程。

你说班超是不是特别有勇气?就好像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如果总是害怕,不敢迈出第一步,那怎么能成功呢?班超的故事就告诉我们,要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不能总是被困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

再想想我们自己,如果有一个大大的梦想,是不是也应该像班超一样,勇敢地去追求,而不是只是在心里想想就算了?
所以呀,“投笔从戎”这个词,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一种激励我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哎呀,我讲得怎么样?你是不是对“投笔从戎”有了更深的理解呢?。

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翻译

班超投笔从戎文言文翻译

超年二十,常感愤于时,欲以文墨立名,遂投笔于地,曰:“大丈夫无他志,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言罢,遂弃文从武,投身军旅。

超初仕于司马迁,迁以超才智过人,荐于明帝。

明帝召见,问超曰:“闻子欲立功异域,何也?”超对曰:“臣闻圣人无常师,取法乎上,仅得其中。

今臣欲效先祖,以立功异域,非为富贵,实为忠义也。

”明帝深嘉其志,遂拜超为郎中,使与从事郭丹等出使西域。

超至西域,正值匈奴强盛,西域诸国多归附匈奴。

超遂以汉使身份,联络各国,共抗匈奴。

超曰:“今匈奴强盛,西域诸国皆畏之,吾等若不共力,匈奴必乘机而入,我汉之西域危矣。

”于是,超与郭丹等,劝谕各国,联合抗敌。

超在西域,屡立奇功,威震匈奴。

匈奴单于闻超之名,大惧,乃遣使求和。

超曰:“和与战,非我所欲,然国家之利,当以国家为重。

”遂许和。

和平之后,超留居西域,安抚各国,使汉威远播。

超在匈奴时,曾以一己之力,收复龟兹、于阗等国,使西域诸国尽归汉属。

超曰:“国家之威,非一日之功,吾等当竭尽全力,以保国家之安全。

”超在西域,前后凡三十一年,经历战乱,未尝一日懈怠。

其忠诚勇敢,威震四海,可谓“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之典范。

及至晚年,超以病归汉,明帝感其忠义,赐以金印,封为定远侯。

班超投笔从戎,其志坚如金石,其行勇如雷霆。

虽身处异域,心系汉室,忠心耿耿,始终如一。

观其一生,可谓“大丈夫当以忠义为本,以功业为荣”。

班超之名,遂传千古,成为后世效仿之楷模。

译:昔日班超,字仲升,是扶风平陵人。

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不羡慕富贵,只喜欢在异域立功。

他的祖先在汉朝有功,所以班超也怀着忠义之心,想要效仿祖先,为国家效力。

班超二十岁时,常常对时事感到愤慨,想要以文学成就名望,于是将手中的笔掷于地上,说:“大丈夫没有其他志向,应当效仿傅介子、张骞在异域立功,以获取封侯,怎么能长期从事笔墨之间呢?”说完,便弃文从武,投身军旅。

班超最初在司马迁手下任职,司马迁认为班超才华过人,便推荐给了明帝。

[作文素材]历史典故:班超投笔从戎

[作文素材]历史典故:班超投笔从戎

[作文素材]历史典故:班超投笔从戎历史典故:班超投笔从戎汉明帝时,班超听说匈奴又联络了西域的几个国家,经常掠夺边界上的居民和牲口,气愤得再也坐不住了,说:“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到塞外去立功,怎么能老闷在书斋里写文章呢?”他把笔杆扔了,就投军(后人把文人从军叫做“投笔从戎”,“从戎”就是从军)去了。

班超的父亲名叫班彪。

当年汉光武帝知道他有学问,就请他整理历史。

班超的哥哥叫班固。

汉明帝叫班固做兰台令史(汉宫藏书的地方叫兰台,兰台令史是在宫里校阅图书、治理文书的官,后来史官也叫兰台),编写历史。

以后班超也做了兰台令史。

公元73年,执掌兵权的窦固派班超为使者,先去联络西域,斩断匈奴与西域的联系,再去对付匈奴。

班超带着三十六个随从人员到了鄯(shàn)善。

鄯善王归附了匈奴,但匈奴还是不断地向他勒索财物。

这会儿汉朝派使者来了,他们殷勤接待。

从张骞通西域以来,西域和汉朝不相往来又有65年了。

班超住了几天,匈奴的'使者到了。

鄯善王怕得罪匈奴,故意冷淡班超他们。

班超打听到匈奴的使者住地离这儿才三十里地,知道鄯善王又是恨他们,又是怕他们,正为难着。

班超不让透露风声,就把随从他的人全召集在一块儿喝酒。

正喝得兴高采烈时,班超站起来,说:“你们跟我千辛万苦来到西域,想的就是为国立功。

没想到匈奴的使者来了。

要是鄯善王把咱们抓起来送给匈奴,咱们连尸骨都还不了乡了。

”班超又说:“如今只有一个办法,趁着黑夜去袭击匈奴使者住的帐篷。

咱们杀了匈奴使者,鄯善王一定吓破苦胆,还能不归顺汉朝吗?”大伙全都赞成。

到了半夜里,班超率领的十个壮士拿着鼓躲在帐篷后面,二十人埋伏在帐篷里面,他带着六个人顺着风向放火。

火一烧起来,十个人同时擂鼓呐喊,其余的大喊大叫,杀进帐篷里去。

班超手起刀落,一下子砍死了三个匈奴兵。

壮士们跟着班超杀了匈奴的使者和三十多个随从,把帐篷都烧了。

班超他们回到营里,正好天亮。

鄯善王听到匈奴的使者给杀了,亲自来到班超的帐篷里,说今后一定听从汉天子的命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经典写作素材立志篇班超投笔从戎
自从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个国家逐渐摆脱匈奴的羁绊,加强了同汉朝政治、文化的联系。

可是到了西汉末年,由于王莽政权措施不当,断绝了与西域的交通。

继之而起的东汉政权,因为局面初创,无暇西顾。

结果,匈奴又趁机控制西域各国,并造成对汉朝安全的严重威胁。

东汉时有一个读书人,就是满怀爱国热忱,把再通西域的重大任务认作自己的志向,并终于建立了丰功伟业的班超。

班超,字仲升,公元32年(汉建武八年)生。

他是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

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妹妹班昭,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

尤其是班固,还是《汉书》的主要作者。

班固和班超兄弟俩,少年时代就很有志气抱负,心目中还各有一个景仰的人物:哥哥想学做著《史记》的司马迁,弟弟则愿效法通西域的张骞。

所以,班超的文章学问虽不如他哥哥那么精深,却也阅览了许多书籍,练成了一副口才。

他性格豪爽豁达,能够吃苦耐劳,不像当时大多数读书人那么谨小慎微,讲究边幅。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在京都洛阳任小官的班固,把母亲和兄弟从扶风平陵接去。

由于家境贫寒,班超常常要替官府抄写书籍,挣点钱贴补家用,供养母亲。

可是他抄着抄着,眼前时时浮现出匈奴骑兵骚扰边境的烟尘,耳边仿佛听到了边关百姓呼儿喊娘的哭声……
他再也坐不住,再也抄不下去了,霍地站起,把笔朝地下一掷,感叹道:“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立功塞外,报效国家,岂能老死在笔砚间!”
与他一起抄写书籍的人,起先被这突然投笔的举动吓了一跳,再一听班超的叹息,不由得笑了,有的还说:“能吃口饱饭就不错了,说什么大话咧!”
班超摇了摇头,轻轻自语说:“小人怎么能懂得壮士的远大志向呢?”
投笔的班超,志在从戎。

公元73年(永平十六年),汉明帝派大将窦固率兵进攻匈奴。

班超随军出征,奋勇杀敌,得到窦固的赏识。

不久,窦固派他和另一名文官,带上三十几名随从,到西域联络,以巩固取得的胜利。

这个任务与张骞当年受命于汉武帝的使命很相似,班超高兴地出发了。

【大视角】
陈涉曾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所谓燕雀,鼠目寸光,蝇营狗苟,得过且过而已。

所谓鸿鹄,见一叶而知天下秋,处一室而知四海阔,食一餐而明百般味。

只有敢于打破平衡,奋力拓新者,方能锻造坚韧不拔之志,成就惊天动地之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