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马克思主义时代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嬗变
河南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重点整理
河南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国哲学重点整理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哲学底蕴。
考研哲学复习是对中国哲学发展演变及相关重要思想的全面梳理和深入理解的过程。
本文将重点整理河南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中的中国哲学重点内容,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原始社会思想1. 原始社会概述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也是中国哲学的起源。
原始社会的主要特征是生产力非常低下,人们以狩猎、采集为生,没有私人财产和阶级制度。
2. 原始社会思想的特点原始社会思想主要表现为图腾崇拜、萨满教和原始宗教等。
人们将自然界的动植物视为神灵,崇拜和信奉。
原始社会思想对后世的哲学、宗教和道德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古代中国哲学思想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主张仁、礼、易、克己复礼等,提出了“仁者爱人”、“中庸之道”等重要理念。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崇礼治、孝道、君臣义务等。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强调顺应自然、守静无为的理念,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等重要观点。
道家思想对后世的哲学、文学和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倡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和尚同。
墨家思想强调天下为公、兼爱无私,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和谐与和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中古中国哲学思想1. 公元前秦思想公元前秦时期,兼收并蓄、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
重要思想家有荀子、孟子、墨子等。
2. 唐宋理学唐宋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程朱理学兴起,主张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对后世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近现代中国哲学思想1. 中国近代思想的嬗变近代以来,中国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冲击,出现了一系列反传统、倡导科学、民主的思潮。
王充、王夫之、顾炎武等是近代中国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近现代思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理论研究
第一章导论一、研究的缘起当人从自然种族脱离出来,而自觉其为人的那一刻起,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便构成了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
马克思提出了关于人的发展的“三形态”理论,即人的历史性生成与发展必然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和三种社会形态,是对人的发展的精辟总结。
它作为人性生成与完善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人的发展的真实本性,蕴含和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的发展的思想真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追求。
马克思在《1857-1858经济学手稿》中提出的关于人的发展的“三形态”理论,即简称为“人的依赖”形态、“物的依赖”形态、“自由个性”形态三个阶段。
从历史和社会两个纬度辩证统一的高度对人的发展问题予以全面审思,深入研究和揭示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演变的内在规律和一般过程,是科学理解和完整把握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必然要求。
二、研究的意义(一)理论意义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新高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理论不仅是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
坚持这一理论,对于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理论以及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会起到科学指导和理论典范的作用。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概括和总结了人类实践的经验和最新的科学成果,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三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对于“社会历史”人认识的深入,是马克思对于人的研究越来越整体化,也使其唯物史观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实践意义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三形态”理论对于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观念,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其中包含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刻思考与论述。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平等的基础,是每个人追求幸福和完善自我的终极目标。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以及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
一、全面发展的内涵与意义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强调人的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包括物质、精神和社会能力。
物质能力是指个体在生存和生活方面的能力,如获得物质财富和发展职业技能等;精神能力是指个体的智力、创造力、思考能力等;社会能力是指个体与他人相互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如理解、关爱、合作和领导等。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追求个体的利益,更是追求社会的进步与和谐。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的全面发展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目标,即从每个人按需分配的社会形态。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是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平等为出发点的。
二、基本原则与路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与路径。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面发展需要保障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这包括言论自由、人身自由、教育自由等。
只有在这些基本权利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人才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
其次,马克思主义倡导通过教育来培养和发展人的全面能力。
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石和重要途径,通过教育个体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此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在社会公平基础上进行。
社会公平是保障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发展机会和资源的关键。
只有社会公平的提高,才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对现代社会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对于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提醒我们重视教育的作用。
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通过教育个体可以得到发展的机会和资源。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要求我们关注社会公平和人的权利。
马克思主义情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伟大追求
马克思主义情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伟大追求马克思主义情怀是指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追求的情感态度。
马克思主义情怀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体自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探讨马克思主义情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伟大追求。
一、理论层面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项重要目标。
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与时俱进。
这意味着我们要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革新,为人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情怀在理论层面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求人们具备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
这种意识不仅仅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的了解,更是一种坚定的信仰和价值追求。
只有具备这种思想意识,才能在实践中坚守正确的方向,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马克思主义情怀要求人们具备批判思维的能力。
在社会变革的浪潮中,人们需要具备批判思维的眼光和能力,警醒和分析社会现象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最后,马克思主义情怀还要求人们具备实践能力。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情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通过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人们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二、实践层面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情怀的实现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更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呈现。
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情怀融入到实际行动中,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领域,马克思主义情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
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杰出人才。
在经济领域,马克思主义情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
通过正确的经济政策和制度安排,确保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益,推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
在文化领域,马克思主义情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推动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发展观的历史形态与嬗变
发展观的历史形态与嬗变发展观的历史形态和嬗变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史上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思想流派的演变。
从古代到近代,人们对于发展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方面。
古代的孔子思想提出了“仁者爱人”的观点,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发展的基础。
在这一时期,人们认为“德”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发展。
而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则更强调个人的发展和理智的追求。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人生”观念,将人的发展与个人的自我实现相联系。
在这些思想中,尽管经济发展并不是主要关注的领域,但也体现了对个体和群体的发展的关注。
到了近代,随着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变革的到来,人们对发展的认识发生了新的变化。
工业革命的兴起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崛起,导致经济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市场经济和分工的观念,将个人的追求与整个社会的繁荣联系起来。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强调了阶级的斗争和社会的发展动力,认为经济的基础决定了社会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被视为实现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关键。
到了近现代,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发展的认识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人们开始意识到,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还包括社会、环境和文化等方面的进步。
联合国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概念,将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人类发展观开始兴起。
人们开始关注教育、医疗、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将人的尊严和自由作为发展的目标。
近年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中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强调了经济、环境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发展观的历史形态和嬗变体现了人类对发展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拓展。
从古代的道德和个人发展,到近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再到现代的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对于发展的理解不断进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全球问题的出现,人们对于发展的要求和目标也在不断变化。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思想的重要话题,尤其在当今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更加凸显了其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与动力,是推动社会进步与人类幸福的不竭动力源泉。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应当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而不仅仅是个体之间的竞争与奋斗。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富裕与精神生活的愉悦,更重要的是人的社会地位与尊严的实现。
只有当整个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到全面的发展,当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当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尊重与公平对待,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才能够真正实现。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是一种不断前进的动力。
在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不断学习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与解放。
最后,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奋斗。
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每个个体的尊严与人格,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利与利益。
只有当每个人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不断发挥自身的潜能与创造力,才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是一个复杂而又多样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奋斗,需要每个人都能够自觉地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理念与原则,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努力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双赢。
希望在未来的每一天里,人们都能够更加深入地探讨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为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愿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之路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定。
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1部分 专题8 求真——近现代中国思想嬗变与国家出路的抉择课件
【解析】 中共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口号,反映了中共根据中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适合国情的策略,以适应革命的发展,故 选C项;“始终把握”绝对化,建党初期的“赤化大地”有些脱离中国 国情,整个近代中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不具备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 条件,排除A项;“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的是红军长征的胜利,排 除 B 项 ; 与 国 民 党 第 一 次 合 作 的 革 命 统 一 战 线 存 在 于 1924—1927 年 , “打土豪,分田地”之时,国共为敌对关系,排除D项。
【解析】 “苏联的解体”是在1991年,阐述社会主义本质是在 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故选C项;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1978年, 排除A项;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1982年的十二大,排除B 项;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是80年代初,排除D项。
话题三 道路抉择——近代中国人在探索独立、强国之路中走过的三条 道路
承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
3. (2022·湖南省新高考教研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孙中山在《实业计 划》中提出,要使中国在不很长的时间内赶上西方各发达国家,就必须 实行“开放主义”,“欲使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 义”。他同时指出,“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材 料表明,孙中山旨在( D )
2.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四次争论
观念之争 主要是顽固派和洋务派之争。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
(是否学) 王朝的统治,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
内容之争 (学什么)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 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思想文化
人文关怀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讨
人 文关 怀 视 野 下 高 校 思想 政治 教 育 工 作 探讨
卢文 涛 , 李树 德 ( 南 工业职 业技 术学 院 , 南 长 沙 ,12 8 湖 湖 4 00 )
[ 摘要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目的是理解学生 、 尊重学生 、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 高校思 想政治工作 融人人文关怀 , 需 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品位 , 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内容体系 , 进高 职思想政治 教育 的方 法革 新和创 推 新 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方式 。 [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 人文关怀 .
制的深刻变革 , 会结构深刻变 动, 社 利益格局深刻调 整, 思想 观念深刻变化 , 个体心理 的影 响, 对 从深 度和广度来讲 , 都是
[ 收稿 日期】 2 1 — 5 1 00 0 — 2
[ 作者 简介】 卢文涛( 94一 男 , 16 ) 湖南汉寿人 ,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主任 、 副教授 , 方向 : 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管理 。
第1 2卷第 4期 21 0 0年 7月
湖南 医科大 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u n lo o ilS n eo n n M e ia i est o r a fS ca de e fHu a dc lUnv r i y
Vo . 2 No 4 11 .
Jl2 1 u 0 0
当前 , 大学生的价值取 向、 思想观 念、 生活方 式 、 习方 学 式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 , 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 中要坚持人文 关怀 、 以人为本 、 以学生为 本 、 强服务 意识 , 增 促进 学生 的健 康成长。
一
就业难等 ) 冲突与动荡 、 、 社会变革与发展是个体心理健康 的 主要影 响源。同时 , 随着社 会 的开放 , 种文化思 潮相互碰 各 撞与 激荡 , 中有积极 的 、 步 的内容 , 其 进 也有 消极 的、 颓废 的 甚至反动的成分。它们 从不 同视角反 映了不 同的世 界观、 人
马克思主义情怀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情怀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奋斗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理论和思想体系,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情怀是指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热爱和追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不断奋斗。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三个方面来探讨马克思主义情怀的重要性。
一、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情怀的形成与社会历史发展密切相关。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范围内充满了纷乱的斗争和混乱的局面。
此时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学理论,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提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在这个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情怀逐渐成为人们思考社会问题和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动力。
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情怀的核心是对于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
马克思主义基于对社会现象的具体分析和逻辑推理,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革。
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阶级斗争,社会将不断向着进步的方向发展。
这些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情怀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情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自由、平等和尊严,要求消除剥削阶级的压迫和不平等现象,为每个个体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条件。
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马克思主义情怀致力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实践中,马克思主义情怀指导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教育改革、法治建设等方面的进步,不断增进人民的福祉。
总结来说,马克思主义情怀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基础的,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信念和追求。
这种情怀在历史上起到了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的作用,同时也对当前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情怀的实现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奋斗,以实现一个公正、和谐和进步的社会。
近代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内容
①编译西书,了解外情:林则徐的《四洲志》 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林则徐 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魏源的《海国图志》阐述“师夷长技以制 夷”思想 。
作用
①为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参考 ②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 ③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 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
作用
①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 地位,是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②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收到了民主和科学 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 条件。 ③局限性:存在着对传统文化全面否定和西 方文化全面肯定的绝对化倾向。
作用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受到美国林肯的“民 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实地考察西方 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后,提出的 民主革命纲领。尽管当时的三民主义带有明 显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但表达了资 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 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是辛亥革民的重要理论指导。
?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四三民主义?背景?维新变法失败表明改良道路受挫?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工具民族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内容?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将这一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论述近代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华夷之辨、道器之辩、义利之辩。 从表面看是两派的辩论,其实质就是西方文 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碰撞,这其中有冲 突,但最终还是融合了。
三、维新变法思想 (19世纪90年代 )
背景 ①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②洋务运动破产,甲午战后瓜分狂潮,民族 危机空前深重 ③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 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发展观的历史形态与嬗变
发展观的历史形态与嬗变【摘要】本文将探讨发展观的历史形态与嬗变。
在阐述了发展观的概念和意义,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
接着,在正文部分分别分析了传统发展观、现代发展观和当代发展观的形态与演变过程,同时探讨了新时代下发展观的创新和实践应用。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发展观的历史演变,展望了未来发展观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将对发展观的变迁轨迹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为未来发展观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发展观、历史形态、嬗变、传统、现代、当代、新时代、创新、实践应用、总结、展望、发展方向1. 引言1.1 发展观的概念和意义发展观是指人们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和趋势的理论总结和科学规律的把握。
发展观旨在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指引着社会实践的方向和目标,是指导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理论指导。
发展观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导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发展。
发展观不仅仅是发展理论,更是一种认识和思考方式,是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和认识。
发展观具有普遍性和时代性,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作用,对于指导人们认识和应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观是社会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发展观的概念和意义不仅关乎学术界的研究,更关乎社会实践和发展方向的确定。
1.2 发展观的研究现状当前,国内外学者对发展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发展观概念的深入探讨和界定,包括对不同学派发展观的比较和分析,以及对发展观核心理念的解读和评价。
其次是对发展路径和模式的研究,包括对不同国家、地区和阶层的发展路径的比较和分析,以及对不同发展模式的优劣势评估。
还有对发展观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的评估研究,以及对发展观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和展望。
当前发展观的研究既面临着挑战,也蕴含着机遇。
通过不断深化理论研究、拓展研究视野、加强实践探索,发展观的研究将能够更好地为推动社会发展、促进人类福祉做出积极贡献。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浅析_顾相伟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浅析■顾相伟[摘要]作为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条红线,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呈现出多方面的规定性和现实性。
在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当代语境下,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日益凸显。
尽管人的全面发展是主体性价值取向,但其实现却有赖于外部条件,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为一个与人的现代化,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相互协调、持续发展、逐步提高的历史过程。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图分类号]A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470(2010)02-0086-05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规定性与现实性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贯穿于马克思卷帙浩繁论著中的一条红线。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占据着核心地位,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
在马克思看来,与人的本质和人性的丰富内容相联系,作为人的本质力量以及人性的全面生成和丰富的人的全面发展呈现出多方面的规定性。
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随着历史发展、时代进步而逐步完善提高、与时俱进的过程,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特定内涵与价值使命也随之发展和完善,体现为一定的现实性。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规定性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方法论基础,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进行了科学考察和论证。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依据作为主体的人的生存发展状况,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即“人的依赖”、“物的依赖”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状况,有什么样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形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的存在发展方式。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是一个统御着社会活动诸多方面的总体性概念。
中国教育近代化中的“人的全面发展”:从三育到五育的嬗变
部分 , 是其关 键 部分 , 也 因为 没有 近代 化 的人就 很难 建成 近代 化 的社 会 。近代 社 会需 要近代 化 的教 育事 业培 养 、 提高人 的 素质 与能力 , 同时使 人 的身心得 到
全面 和谐 的发 展 。美 国 著 名 学 者 费 正 清 ( on K Jh . .
超 的 影 响 下 , 造 新 民 、 造 国 民性 成 为 中 国 大 地 上 塑 改
一
股蓬 勃 涌动 的社 会 思潮 , 乎 当 时所 有 的先 进 知 几
识 分子 都在 不 同程 度 上参 与到 这一 问题 的 讨论 中 , 进 一步 完善对 “ 民 ” 新 这一 理想新 人格 的设计 。
为 当今 的教育 改革 提供 了有 益 的思想 理论 借鉴 。
基 金 项 目 : 家哲 学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 五 ” 划项 目“ 国近 代 教 育 学 术 史 研 究 ” B A 5 0 0 。 国 十 规 中 ( A 0 0 1 )
作 者 简 介 : 家顺 , 州 轻 工 业 学 院 法 政 系讲 师 , 江 大 学教 育 学 院 中 国 教 育 近 代 化 专 业 博 士 研 究 生 ( 州 陈 郑 浙 郑
400 。 5 0 2)
中国教育 近代 化是 整个 社会 近代 化 的重要 组成
一
、
严 复 、 启 超 “ 育 并 重 ” 教 育 思 想 梁 三 的
上 世界 先进水 平 的 历 史过 程 , 而严 复 、 梁启 超 、 国 王 维、 蔡元 培 、 陈独 秀 、 大 钊及 杨 贤 江等 人 提 出的 教 李 育宗 旨以及对 “ 的 全面 发展 ” 逐 步深 入 的认 识 , 人 的 深 刻地 反 映了近 代 教 育理 论 、 教育 思 想 以至 于 教育 观念 、 会心 理 、 社 价值 取 向等 精 神 、 想 和 心 理层 面 思 的嬗 变 , 有力 地促 进 了中 国近代 社会 的转 型和 发展 ,
全面发展教育嬗变为平均发展教育的原因分析
全面发展教育嬗变为平均发展教育的原因分析作者:符建峰来源:《教育界》2012年第07期【摘要】“全面发展”虽然被写进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但一直以来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没有被很好地把握,尤其是把“全面发展”的“全面”绝对化,导致“全面发展”嬗变成“面全发展”和“平均发展”,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严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全面发展平均发展应试教育教育行政化“全面发展教育”早在1952年就出现在我国教育法规里,成为我国的教育方针。
几十年来,全面发展教育有积极的成果,也有被误解,乃至尴尬的局面,人们一谈起全面发展,就自然而然地设想把人培养为无所不能的万能人。
这种倾向,几乎成了一种潜意识,无形地支配着我们的教育教学,致使全面发展教育沦变为了平均发展教育,影响了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
下面就全面发展教育嬗变为平均发展教育的原因做一简要分析:一、认识上的误区我国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长期以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没有很好地把握“全面发展”这个概念。
“精英教育”“应试教育”“重才轻德”“高分低能”等种种与“全面发展”的真谛相背离的现象层出不穷。
之所以如此,与我们未能正确认识“全面发展”分不开。
误区一:“全面发展”就是“面全发展”。
有些人认为所谓“全面”就是“面面俱到”“面全”,于是他们要求学生什么都学、样样都好,求多求全成了他们对学生的评价标准。
然而,此种“全面发展”的结果是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学生的时间与精力被平均分摊,形成所谓的“平均发展”。
这种工厂化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整齐划一、千人一面,缺少个性和特长,缺乏创造力,一直以来都为众多马克思主义者所反对、驳斥。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M.H.斯卡特金就曾鲜明地指出:“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敌人,毫无根据地把全面发展描绘成使个人成为万能的天才,什么事情都可以做一点,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全面发展绝不是说一个人能够从事‘所有的’各种形式的活动并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
个人思想的升华与嬗变
个人思想的升华与嬗变个人思想的升华与嬗变,是每个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一种变化和转变。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和经历中,我们的思想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和冲击,从而达到升华或嬗变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个人思想的升华与嬗变的原因和方式,并阐述这一过程对个体的重要意义。
首先,个人思想的升华与嬗变源于个体对于外界信息的接纳和加工。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和观点,这些信息和观点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
例如,一个人在阅读一本好书后,可能会对书中的思想和价值观有了新的认识,进而改变原有的观念和态度。
此外,社交媒体的普及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广泛的信息交流平台,个体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海量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会在个人思想中产生深层次的影响,促使思想的升华与嬗变。
其次,个人思想的升华与嬗变也与个体的成长和经历密切相关。
人的思想往往伴随着个体的成长和经历而发展。
在童年时期,个体对于外界的认识和理解比较有限,思想相对单纯和稚嫩;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个人思想会逐渐变得成熟和复杂。
例如,一个人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可能会经历思想上的动摇和重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这种个体成长和经历带来的思想变化,推动了个人思想的升华与嬗变。
个人思想的升华与嬗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通常涉及多个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首先,个体的认知水平和思考方式会得到提升。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增加,个人的认知能力会不断提高,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也会逐渐加强。
其次,个人的价值观和观念可能会发生改变。
在接触多元文化和多元观点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对原有的价值观和观念进行反思和重新评估,从而形成新的思想取向和信念体系。
此外,个人的情感和情绪也会受到思想的升华与嬗变的影响。
一个积极向上、成熟稳定的思想往往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扰,提高个体的情感调节能力。
个人思想的升华与嬗变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个人形成独立、深刻和系统的思维方式。
思想对社会变革的推动
思想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主题:思想对社会变革的推动引言:众所周知,思想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也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在人类历史上,思想的变革常常伴随着社会的巨大改变。
本教案将就思想对社会变革的推动进行探讨,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思想变革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思想力量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推动社会变革的进程。
第一部分:思想的嬗变与社会变革的密不可分关系(字数:约600字)1. 从古代到现代,人类思想的演变- 古代思想与社会等级制度的关系- 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思想的崛起- 科学革命对传统思维方式的冲击- 工业革命促使思想的新变革2. 思想变革如何推动社会变革- 自由主义思想对政治体制的影响- 社会主义思想与阶级斗争- 民族主义思想与国家独立运动- 女性主义思想与性别平等运动第二部分:历史事件中思想变革对社会的影响与推动(字数:约800字)1. 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与艺术创作的突破- 新航海时代与对外扩张的动力- 中世纪封建制度的瓦解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 科学革命对社会的改变- 科学思维方式的确立- 新兴科学理论对传统观念的冲击- 工业革命的推动与科学技术的发展3. 法国大革命与思想变革- 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的直接影响- 思想家与政治家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作用- 法国大革命对欧洲与世界的影响4. 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思想的传播- 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 民主思想在美国的演进- 独立宣言对其他国家的影响第三部分:现代思想变革对社会的影响与推动(字数:约600字)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俄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帝国主义制度的挑战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人权思想的崛起- 二战后国际形势与人权思想的兴起- 联合国宪章对国际人权法的奠基作用- 法治与人权的关系3. 女性主义思潮与性别平等运动- 女性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性别平等运动的主要内容与成果- 性别平等在不同国家的差异与挑战结语:人的思想是不断发展的,而思想又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中人性取向的历史嬗变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中人性取向的历史嬗变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王增文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李青嵩摘要: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围绕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而发展。
从思想政治教育中蕴含的心理体验、人格特质、社会系统角度对“五四运动”以来四个历史时期,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性取向进行分析,探索其发生历史嬗变的形式和过程。
关键词:人性取向;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嬗变以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根本依据,结合积极心理学人的全面发展中情绪体验、人格特质、社会系统三个维度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不同时代的侧重点进行分析,提出积极心理学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性取向的四种历史形态,继而分析四种形态下培养人的不同方式,分别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培养“先觉者”;政权巩固、生产革命,培养“劳动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接班人”;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圆梦者”。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归宿”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由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初步提出,正式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使用这个概念。
马克思的一生,都致力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认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
思想教育在于关注人类生存的本质,培养人的品德,提升个人的修养及唤醒人类生存的意义与价值[2]。
通过思想教育引领人向更好的方向成长和发展,使人不断追求更美好、幸福的生活。
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3]。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具有自觉能动性,注重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人主体性的最重要内涵和鲜明特征。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起点”,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同时,它也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归宿”。
二、积极心理学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20世纪末,积极心理学在国际社会中得到广泛关注,甚至可以说掀起了一个巨大的浪潮。
2022年沧州市事业单位考试试题真题及答案
2022年沧州市事业单位考试试题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
A. 团结、友好、和谐B. 和平、和睦、和谐C. 和平、友好、和睦D. 团结、合作、进步正确答案:B2.2022年4月22日,()国际商事法庭揭牌,标志着中西部首个在地方设立的国际商事法庭正式运行,成为继苏州、北京后,全国第三个在地方设立的国际商事法庭。
A.西安B.昆明C.成都D.重庆正确答案:C3.2021年12月14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评选的“2021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在京发布。
“2021全球十大工程成就”是近五年在全球范围内完成、实践验证有效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工程科学和技术的重大成果,能够反映某一个或多个领域当前工程科技最高水平。
“2021全球十大工程成就”不包括()A.洞察号火星登陆探测器B.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C.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D.特高压输电工程正确答案:C4.2022年2月19日,被称为“葱桶组合”的中国选手()获得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金牌。
这是中国代表团在此次冬奥会中获得的第9枚金牌。
A.彭程隋/韩聪B.彭程/柳鑫宇C.隋文静/金杨D.隋文静/韩聪正确答案:D5.《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论述摘编》一书,近日在全国发行。
摘编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我们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
A.对权力的监督B.消极腐败C.执政能力不足D.脱离群众正确答案:A6.2022年4月19日,被称作“中国最强焊工”、我国“焊接泰斗”的著名焊接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在北京逝世。
A.武向平B.彭华禄C.潘际銮D.张启发正确答案:C7.下级机关一般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但以下哪种情况除外( )。
A.工作推进中遇到的紧急事项B.特别重大的工作事项C.工作机密事项D.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正确答案:D8.“网上交易”的优势主要来自交易的方便、快捷与低成本,而不应来自“不缴税”。
【完整版毕业论文】论对立与统一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论对立与统一原理——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会【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各哲学流派关于“对立与统一原理”的观点阐述,也是对辩证法发展的一个探讨。
辩证法作为思维方式,其发展经历了古希腊的朴素主义、康德的纯粹理性自身、黑格尔的唯心主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四个重要阶段。
同时,了解了我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思维与辩证法。
公元前11世纪,人们在同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提出了早期的阴阳学说,《易经》、《老子》、《孙子兵法》等著作都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哲人的辩证法思想。
最后,感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对立统一规律。
分别从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及矛盾的主次,这三方面说明了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与核心,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辩证法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朴素主义矛盾一、各哲学流派关于“对立与统一原理”的观点阐述对立与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体系,而马克思主义认为对立统一原理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故我个人认为,要讨论对立与统一原理,就得从辩证法的角度出发。
辩证法(dialectics)源出希腊语“dialego”,意为谈话、论战的技艺,指一种逻辑论证的形式。
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它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上只有两种世界观,一种是辩证法,一种是形而上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从根本上对立的两种世界观。
在辩证法史中存在着4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这4个阶段体现了辩证法涵义的历史关联和时代嬗变,它们分别是古希腊、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
以下分别介绍这几种哲学流派关于辩证法的观点。
1古希腊朴素主义的辩证法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朴素的唯物辩证法奠基人之一,他以主张“一切皆流,无物常住”的哲学观点而闻名于世,他有两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也是古代辩证法的代表人物,他们多以唯心主义为出发点,包含着许多合理的辩证内核,例如认为真理总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反面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这种身
面 发 展 问题 又 从 理 论 研 究 走 向 了
,
灵 魂 和躯 体 理 性 和 非 理 性 的 和 谐 发 展 他
还 从 人 性 的 角度来 说 明 人 的 身 心 和 谐 发 展
种 趋 善避 苦 的本
成 为不 可 忽 视 的现 实 问
。
人 文 主 义 者 以各 种 形 式 赞 扬 人
:
长春
13 0 1 18
)
题 人 类 再 也 不 能 也 无 法 回 避 这 个 问题 了
,
中图 分 类 号 :
A
文 艺 复 兴 时 期 的 思 想 家们
,
作 为新 兴
、
市 民 阶 级 的代 言 人
和
内容 擒 要 :
亘 久
人
“
,
同 封 建特 权
封 建等
。
善
”
是 缠结 在
一
起 彼此 难 分 的
一
,
道德
,
学 》 书 中 对 人 的全 面 发展 进 行 了 论 述
,
心 两 方 面 都 得 到 锻炼
认 为 完 美 的人
,
发 展 道 路 的总结 与 反 思
把 人 的全 面 发 展 看 成 是 体格 和 智 力
、
、
身心
。
就 是 先 天 的健 壮 加 上 良好 的教 育
心 和 谐使 人 生 来 就会 有 能和倾 向 发展
拉 佰 雷 等思 想 家都从 不 同 角度 抨
, ,
、
在 分 为 灵 魂 和 肉体 两 部 分
。
依 据柏 拉 图 的
,
击 了 旧 制 度 主 张 加 强 教 育 实 现 人 的德
智 体 美 能 等 多方 面 的发 展
、
以
期 为 深 化 完善理 论 本
人 的 理 性 具 有 主 宰作 用
、
当 理 性能
”
关键 词 : 马 克 思 主 义
全 面发展
的 发展
人
的
和 正 义 就 出 现 在这 个人 身 上
这就 是 最 完
仪表
身
举止等
“
人 文 主 义 者 力 图复兴 古希
美
人 的全
、
。
亚 里 士 多 德在 《 政治
。
腊时代
、
身心 既 善 且 美
的传统
,
,
强调使
时 代 实践 的 前 沿
随
着 人 们 对 几 个 世 纪 以来 人 类 历 史
,
、
、
,
成 为 有教
身和 确 参考
, 。
立 现 实的发
展 道 路 提 供 有益 的
人
够主 宰
慧
、
控 制意 志 和 情 欲 的 时 候
一以及 智,来自养 的完 人 性,
。
莎士 比亚 认 为
善良
。
、
,
完人 应 该 有 理
勇敢和 节 制达 到 和 谐 最 理 想化 的 人
一
致 的 时候
,
善
高贵
、
、
有 无 穷 的 力 量 和 端庄 的
思主 马 克 前 义 时 代 全面发 人的 嬗变 展思想
—
文 艺 复兴 时期人 的全 面 发展 思想
从 文 艺 复兴 开 始
,
人 的发 展 思 想 就 较
,
为 普遍 地 被 思 想 家们 思 索
。
特 别 是 人 的全
,
面 发 展 思 想 由于 人 的 片 面 发 展 由来 已 久
原 始社会 出现 了 第 以来
。
大 多选 取 其 包 涵 的某
一
角 度来 代 替理 论 的
身心 和 谐 发 展 的 人
,
,
必 须依靠 教 育
的思想 替神 性
完 整 内容
,
加 之 时 代 的变 迁 没 有 更 多地 被
,
和训练
按 照 人 性的要 求
。
,
使 三 者和谐
一
文艺 复 兴 时期 的 人 文 主 义 者 以人 性代
,
纳 入 到 研 究视 野 之 内
“
级制度
、
教 会 神学 进 行 了不 懈 的斗 争
他
的 全 面 发展是
,
一
个古老
、
观 念 和 审美 观念 是 统
的
。
古希 腊 哲 人 们
身心
“
们 用 人 文 主 义 反 对贬 低 人 的地 位 的 宗教神 学 否认 人 在 神 面 前 无 知 无 能 和 无 助 否
,
、
和 日 新 的 命题
不 同 时代 的 思 想
、
论述
。
基于 此
。
对 后 来探 索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的 思 想家 们 产 生
了极 大 影 响
。
导 身心 和 谐 发 展
、
多才 多艺 的 人 并 猛 烈 抨击
。
,
对 资本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思 想作
系统 梳 理
、
,
以期 为
值得
“
一
提 的是
”
,
亚 里 士 多德
。
使得这
一
命题 虽 经
知识
” ,
认为
无 自然 为 恶
,
。
只要 人们有
尊严
,
肯 定 人 的地 位 与 能 力
,
尤其 是 人 的
。
却 很 少得 到 完 整 且 系
.
了 关 于 善 的知 识
。 ,
就能行善
,
美德 就 是 目
。
精 神 能 力 肯 定现 世 生 活 的 乐 趣 与 享 受 要 求个 性解放 和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波那 齐
千 百 年 的诠 释
,
使得 这
一
理论虽经
致
、
协 调 发展
以 人 道 代 替神 道
,
,
尊 重 人 的价值
。
、
却很少 得 到 完 整 且 系 统 的 本 文 对 前马 克思 主 义 时 代
一
总 的来说 古希 腊 哲 人 们 的 上 述 思 想
,
,
尊 严 能 力 提 倡 人 性解 放 和 意 志 自由 倡
一
次社 会 大分 工
;
,
人类
从 原 始 人 变成 片 面 发展 的 人
,
有 阶 级 社会
特 别 是 资本 主 义 工 场 手 工 业 发 展 以
来
—
。
人 的 片 面 发 展 就 已 成 为 尖 锐 的社 会 问
。
赵爱平
王 长海
A 8 11
巴
副 教 授 ( 吉 林 农 业 大 学人 文 学 院
文献 标识 码
、
因此
在 以 马 克思 主 义 观 点
,
的 本 身 可 见 苏 格 拉底追 求 具 有 美 德 即
。
1 伽丘
-
、
彭
考察 当代 人 的 发 展 问题 时 有必 要 对 前马 克 思 主 义 时代 人 的 全 面 发 展 思 想
作 系统 梳 理
,
求知
看法
、
求善相 结 合 的 人
。
柏 拉 图 把人 的存
。
.
重视 人 和 推 崇 人
既善 且 美
”
,
而 且 追 求和 向往
,
家都 对这 个命题 给 予 了 深 切 关 注 到研 究视 野 之 内
千百 年的诠 释
统 的论 述
。
,
但
的人
“
。
苏 格 拉 底提 出
”
美德 即
认 禁欲 主 义 与 出 世 思 想
。
高 扬 人 的价值 与
。
随 着 时 代 的 变 迁 并 没 有 更 多地 被 纳 入
,
题 和 重 要 的时 代 背 景
尽 管不 同 时代 的思
。
的合 理 性
是德 培育
、
。
古 希 腊 哲 人 们 认 为和 谐 发 展 就
的伟 大 和 尊 严
。
重 视 人 精 神 和 肉体 的全 面
想 家 对 此 问题 都给 予 了 深 切 关注
但他们
智
“
、
体 诸 方 面 的和 谐 发 展
”
,
主 张要
反 映 了 资 产 阶 级 处 于 生 机 勃 勃 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