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 二 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认识感官》教学设计及反思(2课时)
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认识感官》教学设计及反思课题:《认识感官》科目:小学科学年级:一年级上册版本:苏教版(2024)课时安排:2课时一、教学内容《认识感官》是新教材苏教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人类的五种基本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和互动实验,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这些感官来探索和了解周围的世界。
课程内容包括:1. 感官的介绍:通过图片和简单的描述,向学生介绍五种感官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观察活动:设计一系列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每种感官的功能。
例如,通过品尝不同的食物来认识味觉,或者通过触摸不同质地的物品来感受触觉。
3. 实验探究:通过简单的实验,如闭眼辨声、蒙眼猜物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感官功能的理解。
4. 安全教育:强调在使用感官进行观察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不将异物放入耳朵或鼻孔等。
5. 思考与讨论:鼓励学生思考感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感受。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人的五种感官,知道它们的名称和基本功能。
学会运用不同的感官进行观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了解感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保护感官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体验、讨论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感官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让学生体会到感官的奇妙,懂得珍惜和保护自己的感官。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认识五种感官的名称和功能。
学会运用不同的感官进行观察。
(二)教学难点描述不同感官观察到的现象。
理解感官的综合作用。
四、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初步运用了自己的感官去认识周围的事物,但对于感官的名称和具体功能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通过观察、触摸、体验等方式学习。
2023秋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2《小小工程师》(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教学重点
知道工程师是怎样工作的,经历制作一件物品的过程;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教学难点
工程设计的成果很多,如果简单地让学生说一说,并不能完 全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向前发展,本环节则是利用填写活动手册 先对学生的认知进行诊断性测试,并根据测试情况查漏补缺, 再进行头脑风暴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说出所知道的工程师的杰 作,最后利用分类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工程师的作品涉及到的 类别,使学生对工程师的作品在认识有一个飞跃,同时培养学
A.机器人 B.电脑 C.宇宙飞船 D.杂交水稻
五、练一 3. 一个较好的“过山车”方案,在设计上不应包括( )
练
A.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B.轨道的坡度大小不变
C.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 D.轨道的坡度大小不一样
4.下面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山车有坡度变化,车可以滑落或爬升
B.整座过山车要稳固
认识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是有区别的,工程师重在设计、发明、制造;
第1页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 《走进科学》单元
教师:课件,教师演示材料:各类工程师作品磁性图贴(建筑类:楼房、桥梁、道路;机械类:机械臂、盾构机; 交通类:车辆、船舶、飞机、宇宙飞船;家电类:电视、洗衣机、电饭煲、点读机;通迅类:手机、电话手表、卫 教学准备 星 学生:自制铅笔加长器:短的铅笔头、吸管、小木棒、一次性筷子、废旧纸张、剪刀、胶带、橡皮筋等。
1.激趣:既然大家都有过做工程师工作的经历,现在老 师有个工作想要请在坐的小小工程师们帮忙解决,你们有信心 吗?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全部教案(共计3课时)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全部教案4.认识感官【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2017新课标版本的一年级教材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的起始课,主要认识感官和感官的各种功能。
课的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1)明确什么是感官;(2)认识各种感官的功能;(3)知道一些动物的感官特别灵敏。
【学情分析】一、前概念:一年级学生对“感官”这个概念没有清楚的认识,但是他们对眼、耳、口、鼻、皮肤这几种感官的功能都有初步的认识。
一年级的孩子对“观察”这个概念的认识,大部分停留在“用眼睛看”的层面上。
二、年龄特征: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程,而且课堂的自控能力不够强,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暂,抗干扰能力较差。
三、学习特点:一年级的孩子的天性是:爱观察,爱动手,爱做游戏,爱玩。
【设计说明】一、教材处理1.选取教材前两个部分的内容,把教学重点放在充分让学生感受感官的功能上,把了解动物感官的内容做为课堂的拓展作业,下节课再反馈;2.教材的顺序做了一定的调整。
在教材中,先认识感官,再认识各种感官的功能,在我的教学中,我把第一个环节“明确什么是感官”,放到认识各个感官的功能之后,这样孩子前面的活动中,对各个感官的功能已经有所体验,再观察的器官,这样孩子的印象更为深刻。
二、教法说明本节,我顺应孩子“爱观察,爱动手,爱做游戏,爱玩”的天性,精心创设的“去动物王国参加美食大会”的情境,利用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精心组织的探究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充分唤醒了孩子的观察、认知的兴趣,引导学生分别用眼、耳、鼻、舌、皮肤进行观察,从而认识不同感官的功能,并在观察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描述物体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1.知道感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
2.在感官观察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教学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等方面的特点。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认识感官》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认识感官》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的五种感官: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2.能够识别感官器官并知道它们的功能。
3.能够描述各种感官的常见用途和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人类的五种感官和它们的器官。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描述各种感官的常见用途和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用图片或PPT展示包括耳朵、眼睛、鼻子、口、手的效果图,通过引导学生识别出这些器官,开展认识感官的知识讲解。
2. 认知五种感官器官1.听觉:听觉相对比较容易理解,教师简短的介绍一下耳朵的构造、位置,并提问学生:你几岁能听到声音?大声地说话和小声的声音哪个声音大?此过程中设置示范,让学生模仿,练习口型,培养起注意力; 2. 视觉:教师通过图片或PPT,简短讲解眼睛的构造、位置。
让学生观看现场图或PPT图示,了解眼睛对于视觉的作用,并且掌握“见”的动作; 3. 嗅觉:在讲解上述两种感官的同时,连续闻一些东西的味道,如香蕉、芒果等,让他们知道人的鼻子能够闻到的味道很多,引导学生通过嗅嗅的方式锻炼嗅觉感官; 4. 味觉:示范让学生在口中尝味道,感受味道和辛辣、咸、甜、酸、苦之间的区别; 5. 触觉:用模仿的方式示范手指触碰不同材质的物体,如软软的棉花和硬硬的钢筋,引导学生体验双手触碰时的感受。
3.对感官器官功能和各种感官的常见用途的讲解1.听觉:人的耳朵能够听到语音、音乐、动物的叫声等,学生除了通过声音区分动物或熟人陌生人外,还能通过听说话来学习和交流;2.视觉:人的眼睛能够看到自然界、人类创造的一切美好事物,我们通过视觉来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乐趣;3.嗅觉:人的鼻子能够闻到花香、煮菜的香气等,让我们感受天然的气息,从而更好的了解周围的世界;4.味觉:学生能够辨别出美食中的千姿百态,了解人们最喜欢什么味道,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5.触觉:以手指触碰的方式,学生能够感觉到身体肌肉的紧张和需求并能够帮助我们接受更高质量的信息。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借助工具观察》教学设计(2024秋)
5.借助工具观察【核心问题】1.借助工具观察到的现象和直接使用感官观察有什么不同?2.这些观察工具和人体感官有什么联系?【教学目标】1.掌握规范使用放大镜、显微镜和听诊器的方法。
2.能记录并描述自己的观察发现,会对比不同观察方式所看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3.认识利用工具带来的便利,理解使用合适的工具能补充感官观察的不足。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难点: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等观察工具。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人手一份放大镜、简易显微镜、记录单,每组两份听诊器。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参加过体检吗?都给自己的身体做过哪些检查?2.学生自由说想法。
(预设:测血压、量身高……)3.过渡:各种各样的检查能帮助我们了解身体的健康情况。
为了了解小朋友们的健康情况。
今天陆老师也要带小朋友们去学校的娃娃健康中心体检。
二、工具观察,发展技能(模块一:用感官观察与用工具观察,效果不同)娃娃体检项目一:指甲检查1.过渡:老师发现近期有些小朋友有特别不健康的习惯,啃手指甲,(出示图片)所以今天我们的第一个检查项目是指甲检查。
健康的指甲有哪些特点呢?2.学生交流想法。
3.小结:健康的指甲颜色是粉色的,表面很光滑,有光泽,平整,有些还有小月牙,修剪得比较短,指甲里没有脏东西。
4.指导学生对比健康指甲,给指甲进行检查观察。
5.学生小组活动:观察指甲,交流发现。
6.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只有一部分小朋友观察到了指甲上的花纹,看来花纹并不容易发现,有什么办法能帮助这些同学观察到指甲上的花纹呢?7.学生交流想法:用放大镜。
8.指导学生认识放大镜的结构与用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着视频学习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
9.再次指导使用放大镜:放大镜应该放在什么位置?怎样才能看得更清楚?10.学生活动:使用放大镜观察指甲,并把的新发现画在体检单上。
11.提问:使用放大镜观察和直接用眼睛观察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新的发现?12.学生交流发现。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一、二单元)
第1单元走进科学单元目标:1.能够像科学家与工程师那样去尝试做一些小的探究活动或是工程实践。
2.制定科学课的规则并自觉在活动中遵守。
3.了解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一些工作场景。
4.意识到科学家的研究与工程师的制造对于我们来说相当重要。
5.愿意去主动搜集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故事,并与同伴交流。
1小小科学家教学目标:1.认识到有不同的科学家从事不同的研究,认识科学研究要从事观察、实验、考察、记录等实践活动。
2.让小学生也来经历科学探究发现的过程,意识到科学并不神秘,小孩子也能做科学。
3.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可以对自然现象作出很好的解释,但科学也不是万能的,一些问题至今仍没有找到答案。
4.科学研究、科学发现需要一个过程,许多问题的答案在今天仍没有找到,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找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课前准备:搜集科学家的故事,练习讲一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说说科学家的故事1.观察教材图片,说说这些科学家正在做什么。
2. 学生讲一讲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
3. 出示一些科学家工作的场景图让学生进行交流。
交流小结:科学家的研究要经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得到发现等。
二、动手试一试1.学生说说在他们的生活中有没有滚小球的经历。
2.实验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在哪个位置的球会滚得远一些。
3.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做科学实验,在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做好示范。
在桌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将斜坡架在绒布的一端,将小球先从斜坡上标有绿色标记的地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标记的的地方滚下,也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4.如果课堂时间充分还可以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同样是从一点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5.实验过后反思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没有像科学家那样经历观察、实验、记录、发现的过程。
6.阅读大科学家伽利略做的滚小球实验资料,观看动画视频,将自己做的实验与大科学家做的实验进行比较,发现小孩子也和大科学家一样,也能进行科学研究,所以是小小科学家。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认识感官》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认识感官》教案一、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五种感官,知道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作用;2.能够通过观察、听取、摸索等方式感知周围事物;3.能够区分不同的感官,正确应用感官。
三、教学内容1.五种感官的作用和特点;2.感知周围事物的方式;3.感知周围事物时不同感官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五种感官的作用和特点;2.难点:正确应用感官。
五、教学准备1.讲义、练习册;2.制作五种感官模型:眼、耳、鼻、口、手;3.放映课件、视频;4.样本物品。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五种感官模型,让学生尝试触摸、闻、看、听、尝这五种模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感官。
2、讲解五种感官(10分钟)通过放映课件和视频,讲解五种感官的作用和特点,如眼睛能看见、耳朵能听见、鼻子能闻到、嘴巴能尝到、手能摸到。
3、互动感官学习(10分钟)准备多种具有特殊气味、味道、颜色、形状等的对象样本,让学生闭上眼睛,让他们分别通过嗅觉、味觉、视觉、触觉感知这些样本。
4、巩固感官知识(10分钟)通过练习册上的课后习题,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五种感官的基本知识。
5、应用感官(15分钟)准备多个不同的物品,让学生尝试利用不同的感官去感知它们,从而让他们体验并应用所学的感官知识。
6、总结(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今天学到的感官知识,并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好好保护自己的五大感官。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任务;2.在家中观察、提高自己的感官知觉能力。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展示五种感官并融入互动性质的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五种感官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在应用感官活动中,一些学生表现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探索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还学到了许多我科学方面的知识。
(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比一比-一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比一比-一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概念,通过比较数的大小,认识数的大小关系。
2.掌握基本比较方法,运用比较法比较大小。
3.通过游戏、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 教学内容1.比的概念和比的运用。
2.用比较法比较大小。
### 2. 重点和难点3.掌握“比”的概念和方法,正确比较大小。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1. 检查预习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两个数,让学生比较大小,并将答案写在小黑板上。
然后从学生中抽几位同学上黑板讲解思路,纠正错误并表扬正确的学生。
### 2. 引入新知识教师用实物(如水果)让学生拿来比较大小,从具体实物教学,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在数字中表示“比”。
最后在黑板上画出比的符号“∶”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表达方式。
3. 讲解和示范教师利用实物或图片,分别进行多组数的比较演示,让学生理解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 游戏老师根据每位同学的身高,让学生分为两组,比较身高的高低,并让同学用“比”的符号表示,进一步巩固“比”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5. 讨论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两个数字,让学生发言比较大小并且给出比的符号表示。
通过讨论,让学生掌握比较方法的灵活运用。
6. 练习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练习题,巩固比的概念和运用方法,并及时纠正错误答案。
7. 课堂小结在本节课结束前,老师再次复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回归课本,反思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加深对“比”的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能否准确掌握“比”的概念和方法。
2.能否使用比较法正确比较大小。
3.课堂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并共同协作完成任务。
五、教学后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游戏和讨论,多角度地认识“比”的概念和比较方法。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三四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三四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三四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数字1-10,比较大小,基本运算,认识人民币,简单的几何图形等。
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使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对数学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兴趣。
此外,学生的数学基础各不相同,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识数、写数,掌握1-10的基本运算,认识人民币,了解简单的几何图形。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与人合作、交流。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字1-10的认识,基本运算,人民币的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
2.教学难点:数字的写法,比较大小,人民币的换算,几何图形的分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人民币实物、几何图形模型等。
2.学具:练习本、笔、尺子等。
3.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小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数字王国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数学世界。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并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数字。
同时,教授数字的写法,让学生能够正确书写。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数字的大小比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让学生通过比较数字卡片的大小,将数字卡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认识感官》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认识感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感官的种类,包括眼、耳、鼻、舌和皮肤。
2.掌握各种感官器官的功能,并能简单说出相关的感官体验。
3.通过实验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判断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感官的种类和功能。
2.通过食品品尝实验,让学生感受舌头的味觉感受。
难点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活动发现感官的重要性。
2.让学生感受到感官失灵或缺陷对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绘本《感官大冒险》、实验器材、食品材料、丝绸布、拉链袋等。
2.教学环境:教室。
四、教学流程时间内容1 min 热身活动:师生问候8 min 导入:用《感官大冒险》的故事引入本课的话题。
10 min 认识感官:介绍感官的种类和功能,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并指出各种感官器官。
12 min 食品品尝实验:学生品尝甜、咸、酸等味道的食品,感受舌头的味觉感受,并在活动记录表中记录感受。
10min实验结论分享: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简单总结舌头的味觉感受。
10min视力实验:让学生用丝绸布、拉链袋等实验手段感受视觉的变化。
10 min 听力实验:让学生用耳朵听识字、听《小步舞曲》等实验手段感受听觉的变化。
8 min 总结: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和活动,认识感官的种类和功能,并感受到感官带给我们的体验。
五、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能简单说出自己的五种感官器官名称和相应的感官体验。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活动发现感官的重要性,并理解感官失灵或缺陷对生活的影响。
3.学生能够在实验活动中积极观察、思考和交流,并能在活动记录表中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结论。
六、拓展延伸1.让学生了解其他动物的感官器官,探究它们的感官体验和适应环境的关系。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如何保护自己的感官器官,并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等现代工具。
小学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教案(附目录)
小学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第2单元用感官观察4.认识感官【教学目标】1.通过与同伴互相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说出它们都是感觉器官。
2.观赏视频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是观赏视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3.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教学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各种声音的录音片段。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背诵成语接龙二、眼脑机能训练,手心敷眼缓解眼疲劳操三、科学坐姿1.导入:(1)谜语:两间房子一样宽,大门常开也常关,房里可容千万人,难容沙粒在里边。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谜语指的是我们身上哪个器官么?学生回答:眼睛。
(3)眼睛有什么用途谁知道?2.活动一:(1)眼睛可是好宝贝,通过眼睛我们可以观察到事物的大小,看到它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可是观察也不仅仅是看哦,观看图片,认识感觉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皮肤遍布全身。
(2)小朋友们可真聪明,是啊,人身上可真多宝啊!眼睛、鼻子、舌头都能帮助我们观察事物,除了这些你还从自己身上找到哪些宝贝可以帮助你观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12页的图片。
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3)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板书(眼、耳、鼻、舌、皮肤)注意:手不是感觉器官,手上和遍布人的全身的皮肤是一种感觉器官,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二.观察探究,认识感官(一)视觉出示ppt,提问:用眼睛看,你能找到几种小动物?(二)听觉1.播放录音,谈话:你听到了什么声音?2.学生听录音,回答。
3.提问:刚才我们是用什么器官听到声音的?(三)嗅觉和味觉1.出示三个杯子,分别放白开水、白醋、雪碧。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借助工具观察》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2单元用感官观察6、借助工具观察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第三课《借助工具观察》。
是在学生认识感官、了解各种感官功能基础上进行的延伸:当我们直接用感官观察不能解决问题时,借助工具观察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教材一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学生分别用肉眼、放大镜、简易显微镜观察自己的指纹,通过比较三种方法看到的不一样的情形,知道使用工具可以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而这些都是肉眼无法看到的。
这个活动中还要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和简易显微镜。
第二部分,比较用耳朵听和借助听诊器听心跳声有什么不同,发现听诊器听到的更清晰,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使用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的听觉功能。
第三部分,认识各种观察工具。
望远镜、显微镜和汽车后视镜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盲杖延伸了盲人的触觉功能,助听器延伸了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
一年级学生对自然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周围的事物总是想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感官,并且能够运用感官进行观察。
他们有一些用感官观察事物的经验,但是用工具观察、尤其是用比较专业的工具观察事物的经验就比较少,所以在让学生利用观察工具观察事物时,先教会学生使用方法,再去让孩子们去观察。
教学目标:1、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2、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
3、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4、能与同学合作,并乐于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教学难点: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工具观察事物。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听诊器、宣纸、放大镜、简易显微镜。
教师准备:课件,放大镜使用方法视频,简易显微镜使用方法视频。
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直接切题1、今天来和大家一起上课,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心跳速度很快,你能听到我的心跳声吗?用什么方法来听呢?学生自由回答。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感官总动员》教学设计2
5.感官总动员【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内容。
本节课围绕感官设计了三个活动(品茶,观察点燃前和点燃后的蜡烛,问题情境活动)。
第一个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品茶,通过前后两次品茶,明白要真正品出茶的味道有时要同时动用鼻子和舌头这两种感官。
当然而用眼睛观察也肯定是在这个当中需要的。
第二个活动是动用眼、鼻、皮肤这三种感官观察点燃前和点燃后的蜡烛,尽可能多的说出蜡烛的特点,让学生有意识的用好这三种感官,强调仔细观察,搜集更为丰富的信息。
第三个活动是设置一个问题情境“如何挑选一个西瓜”,让学生知道人们往往动用多种感官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个活动既体现了运用感官观察的重要性,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知道要全面认识一个事物,需要动用多种感官;(2)知道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身边材料的基本性能。
2.科学探究:(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和结果。
(2)能够运用文字,图标等记录观察,调查的结果。
3.科学态度:(1)体会到对常见的物体的外在特征表现出的探索兴趣;(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重点】知道全面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多种感官。
【教学难点】能动用多种感官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菊花茶、绿茶、红茶、塑料水杯、热水、抹布、火柴、挑西瓜的视频、学习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1.师:我们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感官,老师考考大家,人体的感官有哪些?他们各自又有什么作用呢?生:眼睛看,鼻子闻,舌头尝,耳朵听,皮肤感觉等等。
2.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这些感官兄弟组合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身边好看的东西,好吃的食物,好听的音乐等等很多美好的事物。
这节课,我们就挑战一下各自的感官,看看谁的最敏锐!(板书:感官总动员)二、组织活动1.品茶活动(教师提前泡好菊花茶,红茶和绿茶)(1)安全教育:观看教育视频,引导学生未知的东西不能随便闻和尝![设计意图:必要的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要随便尝或闻未知的东西。
第2单元第1课时 比一比(教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2单元第1课时比一比(教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一、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比”
•能够在同一类别中进行简单的比较
•能够在不同类别中进行简单的比较
二、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含义
•进行简单的比较
三、教学难点
•进行不同类别的简单比较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大小的物品,请学生根据颜色、形状、大小等因素进行比较,并找出最大的一个,引导学生感受比较大小的过程,引出“比”的概念。
2. 讲解新知识
•谈论物品的大小,教师向学生介绍比较的概念,并展示相同或不同大小的物品进行比较。
•向学生解释比较的含义,强调比较时需要考虑物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理解“比”的概念
•以同类别中物品的大小为例,让学生猜测两个物品的大小,并让他们比较两个物品的大小,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含义。
4. 进行比较
•教师出示相同或不同类别的物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根据物品的大小、形状、重量等因素进行比较。
•通过漫画、实物等形式巩固学生对比较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
•形象教学法
•比较法
六、教学资源准备
•各种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物品
•比较的图片或拼图
•比较的绘本故事
七、课堂实施与反馈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教师进行课前评估、课中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后布置练习作业,巩固学生的比较知识。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学数学说课稿 二 比一比(2)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学数学说课稿二比一比(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为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比一比。
具体来说,本节课程是比一比中的第二部分,主要涉及到比大小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比大小来进行排序。
二、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程中,学生将学会:1.认识比大小的符号,包括“大于”、“小于”和“等于”;2.理解通过比大小来进行排序的方法,并能够根据给定的数字进行排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比大小符号的认知;2.通过比大小来进行排序。
教学难点学生对比大小的符号理解不深,容易混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用一些有趣的图片或物品让学生用比一比的方式进行大小比较。
(2)问学生使用比一比的方式有什么好处,如排序、量化等等。
2. 正文(1)教师出示数值数字,让学生熟悉数值大小。
(2)教师教授“大于”、“小于”和“等于”符号,让学生掌握使用这些符号表示大小关系。
(3)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和图形,让学生练习使用比大小符号。
(4)教师出示一些数组,让学生通过比大小来进行排序。
(5)教师让学生练习两种排序方法:从小到大排序和从大到小排序。
3. 总结环节在本节课程的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次课程的重点,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本节课程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五、板书设计大于小于等于><=六、课后作业1.利用比大小符号完成如下表格。
数字符号数字10 ? 158 ? 425 ? 187 ? 116 ? 312 ? 92.完成一道与比大小排序有关的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程中,应注重让学生实际操作,尽量减少听讲的时间。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让课程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对于数学概念理解不深的学生,需要进行重点辅导,并通过练习题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小学科学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单元小结教学设计(2024秋)
第二单元小结【核心问题】1.回顾与整理感官的功能以及观察工具的知识。
2.迁移与应用,强化学生安全意识。
【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可以利用感官和观察工具进行观察事物。
2.科学思维:对于从未见过的果子,能思考观察方法及可行性。
3.探究实践:在识别水果的过程中,能用正确的方法和合适的工具进行观察。
4.态度责任:在活动中能规范实验,有安全实验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感官功能和观察工具的认识和作用。
难点:利用各种观察方法和借助工具对事物进行认识。
【教学具准备】1.教师材料:PPT。
2.学生材料:实验单、笔、苹果。
【教学过程】一、回顾感官功能及观察工具1.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水果,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出示黑袋子。
(预设:梨、香蕉、西瓜等)师:那你怎么知道呢?生:猜的!师:真的像你猜的这样吗?你有什么方法验证吗?生:看一看,摸一摸。
师:你真厉害,那请这两位同学来验证一下吧!2.复习巩固师:同学们你们猜对了吗?原来它是可食用的苹果!但是今天老师带来的苹果,它可不是市场上的普通苹果,它是老师在科研基地采摘的一种叫p1322的新型苹果,你能不能用一些方法去观察一下它,说一说它跟普通苹果有什么不同呢?---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这种果子,并且都是干净卫生的。
接下来请小组观察,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师:哪位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了什么?生:摸到了表面是滑滑的,尝到了味道是甜甜的,等等。
师:看来,大家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新型苹果P1322的很多特点。
师:要想仔细观察p1322新型苹果,你有什么办法吗?生:可以借助观察工具。
师:你真棒!很快就想到之前学过的“借助观察工具”的办法。
师:除了显微镜、放大镜,你还能在这些工具里面找到其他的观察工具吗?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观察工具在我们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谁来试着说一说呢?看来观察工具确实扩展了我们感官的一些功能,你能试着连一连这些观察工具的功能吗?小组内挑战一下吧。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感官总动员》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感官总动员》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掌握人类五种感官。
2.能够通过游戏和观察实验,感受五种感官的运作过程。
3.能够使学生在游戏中提高感官协调性和感知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各种感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感受五种感官的实验和游戏的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感官协调性。
2.让学生理解感官的特点和运作过程。
三、教学策略1.演示性教学策略。
2.活动性教学策略。
3.交互性教学策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让学生描绘自己身体上的感官并进行简单的讲解。
2. 感官介绍教师通过PPT的形成讲解各种感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感觉实验实验1:用舌头来品尝甜、酸、苦1.引导学生用舌头分别品尝糖、柠檬汁和咖啡粉,记录感受结果。
2.教师对结果进行普及板块内容,使学生明白舌头的作用。
实验2:用手去触摸不同的物体1.引导学生用手去触摸某些物品,记录其手感。
2.教师将各个物体用布盖起来,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再去触摸,记录感受结果。
3.教师让学生分享感受结果,然后对皮肤的功能和作用进行普及板块内容。
实验3:用鼻子嗅不同的气味1.给学生准备柠檬皮、牙膏等物品,引导他们嗅觉并记录体验。
2.教师普及鼻子的基本知识。
实验4:用眼睛观察不同的事物1.准备一些颜色鲜艳的球、图画、不同的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观察。
2.教师普及视力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实验5:用耳朵听不同的声音1.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听不同的声音。
2.教师普及听力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4. 感官训练让学生在感官机制的帮助下,进行一系列的训练和游戏,提高身体各种感官的灵敏度和协调性。
5. 总结环节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的讨论和问题回答,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
2.对游戏和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学生对各个感官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1.能够通过游戏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感官的特点和运作过程。
通过感官来观察教学设计
感官指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手、足、身等,大脑是一切感官的中枢。
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有眼、耳、鼻、舌、身等眼睛是视觉,耳朵是听觉,鼻子是嗅觉,舌头是味觉,身体各个部位是触觉,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通过感官来观察教学设计 5 篇,希翼大家能有所收获!通过感官来观察教学设计 1教学资源开辟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第一课。
本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组织学生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引导学生故意识地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能描述事物的特点,从而初步建立“感官”的概念。
由此实现科学课程标准上制定的关于低年段的要求:人和动物都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会观察与描述物体的特征。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婴儿呱呱坠地,就开始用感官从周围世界获取信息。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观察能力逐步发展,这不仅增强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更有助于他们区分主观的世界和客观的世界。
学生在第一单元对科学本质有了一些了解后,本课将以观察为起点,着力于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
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皮肤都是人体的感觉器官(感官); ●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科学探索●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会发现并描述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滋味、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科学态度●养成安肃静静、子细观察、耐心倾听的好习惯;●乐于对生活之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进行探索与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意识到自然界的生命体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准备:●课件、洗净的橘子、闻香盒、学生活动手册。
●学生课前洗净双手。
教学过程设计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小朋友们,刚才你们怎么都肃静下来啦?(生:听到了铃声)2.提问:我们是用身体的哪一部份听到这上课铃声的?(生:耳朵)4.思量:我们用耳朵倾听就知道上课,那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 4.学生交流:眼睛、小手、嘴巴(舌头)、鼻子。
2024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认识6~9》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1 认识6~9【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将数量抽象成数的过程,理解6~9各数的意义,会认、读、写6~9各数。
2.掌握6~9各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3.会用6~9各数描述生活中事物的数量,感受数是表示事物数量的符号,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6~9各数的意义,会认、读、写6~9各数。
掌握6~9各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会用6~9各数描述生活中事物的数量,感受相同事物可以用不同单位来计数。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导学案【教学环节】学习任务一:知识链接,课题导入。
复习巩固再把这些物品的个数从小到大排列。
学习任务二:探究新知,素养形成。
1.出示例1主题图,数一数,认一认。
观察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还知道些什么。
注意:数出事物的数量是几,就用几来表示。
一类一类地数图中的事物,可以用指着数、点着数等方法数出各类事物的数量。
2.你能用不同方式表示出图中各事物的数量吗?试着用“实物”--“手指”--“方块”--“数”这样的顺序来表示图中的数量。
数量是6、7、8、9的事物可以分别用数6、7、8、9来表示。
3.6还可以表示什么?7 , 8 , 9 呢?4.8只手套还可以怎样表示呢?一只一只数,8只手套可以用8来表示。
人有两只手,需要戴两只手套,两只手套也叫一副手套,如果将这些手套一副一副数,是4副手套,就用4来表示哦!5.试一试,看数接着画。
5.试一试,填一填。
鞋子一共()双,一共()只。
6.知识小结(1)数量是6~9的事物,可以用6~9各数表示。
事物的数量是几,就用几来表示。
(2)数量相同的不同事物可以用同一个数来表示。
(3)相同的事物可以用不同的单位来计数。
8.拨一拨,写一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3、练习P4~5。
(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高的画√,矮的画O;重的画√,轻的画O。
(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4、小结。
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较,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二)
单
元
重
点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单
元
难
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单元教学关键
学
情
分
析
学习起点预测
学习这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内容的基础是儿童在生活中已经积累的一些直接经验。
学习困难预测
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利于学生进行比较。为学生提供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教学“长短”、“高矮”。
(1)投影出示第4页情境图,提问:
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2)比一比
让学生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重视比较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
使用教材的构想
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利于学生进行比较。为学生提供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单
元教学进度安排
1课时
黄寨联校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年月日
主备人
贾变秀
第几课时
1
课题
比一比
1、课本P5想想做做。
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
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生自由说
回答
生你认真倾听
生回答
同桌合作
自主完成
小组合作
独立完成
畅所欲言
黄寨联校教学设计尾页
达标检测:结合配套练习自行设计
作业设计
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
制
定
教
学
目
标
的
依
据
课标要求
本单元主要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
材
分
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内
容
分
析
教学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比较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观察和比较的意识,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补充设计
一、复习
二、新课导入
三、新课教学
四、巩固练习
五、质疑
六、总结
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1、取出一把尺子,问:这把尺子长还是短?
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尺子,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1、明确比较的要求。
板书设计:
比一比
比长短比高矮比轻重
教学反思: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教学关键
重视比较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演示操作与学生动手相结合
教学方法
情境演示,启发引导
教具学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黄寨联校教学设计续页
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