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电视产业何时能走出运营泥潭?

合集下载

3D智能电视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3D智能电视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3D智能电视面临的问题及挑战3D普及面临三大问题对于平板电视行业来说,2022年首次出现了3D电视产品,因此2022年也一度被各厂商称之为“3D电视元年”,但实际上,“3D电视元年”却远不如2022年“LED电视元年”那般名副其实。

LED推出以后,凭借超薄的外观、超低的功耗、类似的技术标准、厂商的大力推广,迅速取代CCFL电视占领了中高端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而3D电视在耗费了厂商相当多的推广资源以后,取得的效果却并不如人意。

根据第三方的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3D电视的出货量仅为320万台,这仅仅相当于同年中国大陆地区平板电视3500万台出货量的十分之一还不到。

不过,第三方分析报告同时指出,预计2022年的出货量将达到1800万台,并将于2022年达到9100万台,届时3D电视市场将会走向成熟。

看来,3D电视要达到分析报告上如此漂亮的出货量数据,并不是不可能,但在此之前,3D电视却仍有多个问题需要克服。

首当其冲的问题自然是3D技术标准的统一,主动式3D、偏光式3D、裸眼3D,到底谁才是王道其次是片源的问题,没有片源,无论什么技术的3D电视都是浮云。

然后是价格,只有价格真正降下来了,消费者才有为这项技术埋单的可能。

每年的三四月份都是平板电视厂商扎堆发布新产品的旺季,但不知道为什么,笔者对今年各品牌的新品却没有那种满怀期待急切希望见到的心情,或许是CES2022已经给了我们太多的“小道消息”,让我们在新产品亮相之前就已经掌握了足够的资讯;或许是“3D”、“智能”、“超薄”等等这些关键词早已让我们“审美”疲劳,但不得不说,如今许多电视厂商都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平板电视的产品发展前景到底在哪里从平板电视从取代CRT电视、CCFL到LED再到3D一路走来,从中还是可以给到我们许多借鉴意义的。

今年平板电视功能的亮点已经在CES2022上定调,那就是3D和智能,笔者将在本文中探讨3D、智能、国产品牌三者的困境,尝试还原出平板电视产品的本质意义和发展方向。

数字电视产业化的当前困境与转型

数字电视产业化的当前困境与转型

2 . 地区差距明显 ,产业化发展不平衡
当前 ,数字 电视产业化发展并不平衡 。推动数字电 业化转型 ,进行适应数字电视传播特点和产业属性的电 视产业化发展的试点都集 中于上海 、广州等沿海经济发 视产业化模式转变 ,是当前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的必 由 达地区 ,西部地区的数字电视产业化显得相对落后 。而
信的服务可双 向进入 ,系统外的威胁成 为数字电视产业
如专业付费频道的设立与取消、数字 电视运营商的业务运 发展 的直接压力。同时 ,数字 电视相对于传统电视的优 营范围等 ,往往是政府行政命令而不是产业市场发展的产 势在于凭借其双 向互动的宽带 网络 ,能 为用户提供互联 物。同时 ,在产业制度不健全的背景下 , “ 政企不分”的 网浏览、在线支付 、互动交流等增值业务与扩展业务 。





数字电视产业化的当前困境与转型
/邬建 中
摘要 :
从 某种程 度上说 ,数字 电视 是最适 宜进行产业化发展的媒体 ,但 因种种原 因,其产业化发展 并不顺利 。本 文首先对影响其产业化发展 的相关 问题进行 了分析 ,然后从 生产要素扩展 、产 业链培 育、规模 经济与范围 经济、跨媒体整合 、创新发展与资本运作等几方面对数 字电视产 业化 的转型提 出了 自己的看法。
断地消耗而不是在不断地优化 。
而数字电视不但突破 了频道资源稀缺化 ,极大地扩展了 频道资源这个 电视产业基本的生产要素 ,并将原来不属
4 . 三网融合带来新的竞争格局
所谓 “ 三网融合 ”,即数 字化 、信息化、网络化的 于传统电视产业的互联 网络 、电视 电话 、商务管理 、数 信息技术影 响下 ,电信 网、广播 电视网 、互联 网在向宽 据服务 、娱乐互联等成功地开发成为 电视产业新的生产 带通信 网、数字 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 的过程中 , 对象 ,实现 了生产要素的扩展 ,使 电视产业有 了越来越

3D电视发展中新的挑战

3D电视发展中新的挑战

有线电视技术数十年间从黑白到彩色、从标清到高清,电视行业从未停止过追求的脚步。

近年来由于3D 电影的成功,3D 电视成为业内外广为关注的话题。

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空间感和立体感成为广播电视新的发展方向。

2012年1月1日,“中国3D 电视实验频道”开播。

作为我国首个立体电视节目综合实验频道,3D 电视频道的开播推动了整个3D 产业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3D 电视中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2012年的CCBN 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发展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启动仪式暨系列专题会议中,3D 电视的发展成为关注的热点。

1改写技术标准空白的现状自从3D 电视走向市场,不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从销售角度都日益呈现出火爆态势。

在这种如火如荼的发展背后,整个3D 电视产业却整体存在技术不成熟、标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在整个国际环境下,3D 标准体系的建立是被普遍重视,且需要及时解决的重要问题。

但由于3D 电视的发展处于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零基础的摸索阶段,完善的体系和行业标准的建立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

在我国,国家标准《立体电视术语》和行业标准《立体电视图像质量测试方法》已经初步确定,目前还在审批阶段。

而目前已经开播的3D 频道是按照广电总局发布的两个技术指导(包括制作技术指导和传输技术指导)进行画面质量控制的。

标准的制定不仅能够保证节目质量,也能更好地协调规范整个行业的发展。

2提高节目源的数量和内容的丰富性在日新月异的科技世界,内容的发展总是滞后于技术。

目前大部分消费者对3D 电视的发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上的难度,节目量成为一大困扰。

目前试播的3D 频道由六家电视台联合提供节目源,其中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每天一小时;天津电视台、深圳电视台和江苏电视台每天半小时。

在“十二五”规划中,广电总局要求在“十二五”末开通10个3D 电视频道,这对节目源数量的要求是一大挑战。

从节目内容上讲,采用3D 技术主要是科幻电影和体育赛事,其他节目的制作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3D游戏开发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

3D游戏开发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

3D艺术设计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如今,3D艺术设计行业正以迅猛的速度崛起,并成为当代艺术界的一颗新星。

传统的平面设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视觉冲击和沉浸式体验的需求,而3D艺术设计凭借其独特的立体感和逼真度,成为越来越多设计师和观众的选择。

本文将对3D艺术设计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趋势。

目前,3D艺术设计行业正在经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

传统的平面设计只能在二维空间中进行创作,难以表达出真实世界的立体感和深度。

而3D艺术设计则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先进的渲染技术,通过模型建立和光影效果的调配,构建出一个个逼真的三维作品,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此外,3D艺术设计在影视、游戏、建筑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这些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尽管3D艺术设计行业发展迅猛,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3D艺术设计技术的学习门槛较高,需要掌握复杂的软件和工具,这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3D艺术设计的制作周期较长,需要耐心和细致入微的工作,而现实中的时间压力往往不允许这种慢工出细活。

再者,市场上有大量的优秀3D艺术设计师,竞争激烈,如何在众多设计师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精英,是摆在从业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的发展,3D艺术设计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兴起,3D艺术设计将有更多的应用场景,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和逼真的视觉体验。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为3D艺术设计带来更多的创作灵感和自动化的制作工具,提高设计效率。

此外,随着云技术的普及和网络的高速发展,3D艺术设计将更加便捷和共享,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和合作空间。

综上所述,3D艺术设计行业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领域。

尽管目前仍面临一些问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市场的发展,3D艺术设计有望在未来五至十年实现更大的增长。

设计师们应抓住机遇,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作能力,与时俱进,创造出更具影响力的作品。

2023年数字电视危机四伏企业苦等最后一搏

2023年数字电视危机四伏企业苦等最后一搏

数字电视危机四伏企业苦等最后一搏日前,国家广电总局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数字电视改革的看法》,以免费发放机顶盒的部署,力求在较短时间内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3000万。

数字电视全国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信息产业部数字电视标准化工作协调组组长杨知行教授此前对外透露,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联合方案近期将提交国家发改委,估计年内有望出台。

至此,让业界苦等3年的数字电视标准最终有了眉目。

国家有关部门曾宣布,"2022年为标准化年"、"2022年为产业化年",以确立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并推动产业化。

但方案连连落空,延误了产业化进程。

目前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化进程已处于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外国数字电视标准以及相关技术和产品在中国市场跑马圈地,不断扩大势力范围;另一方面,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化序幕虽然在上世纪90年月就已拉开,却由于旷日长久的"标准之争"陷入逆境。

就在LG、日立、松下、惠普、三星等跨国公司纷纷推出数字电视的时候,众多中国企业却在苦苦等待国家标准的出台,期盼在发令枪响起后的最终一搏。

最终的话语权数字电视的传输方式有地面、有线、卫星3种方式。

在卫星传输的行业标准方面,我国2000年就已确定使用欧洲DVB-S标准;在有线传输方面,由于当时我国未能开发出成熟的、可以产业化的技术,因此无力制定自己的标准。

于是,国家广电总局将欧洲有线传输DVB-C确定为行业标准并开头试用。

这意味着在卫星传输和有线传输标准领域,我国已完全失去话语权,仅剩地面无线数字电视传输领域能有所作为。

在我国研制地面无线数字电视传输标准之前,国际上已有美、日、欧三套数字电视标准。

有关人士表示,假如我国采纳别国研发的数字电视标准,意味着我国将给国外厂商付出不菲的专利费用,比如韩国数字电视采纳了美国标准,韩国厂商每生产一套符合该标准的电视机集成电路芯片,都要向美方交纳近40美元的专利使用费。

据测算,这笔专利使用费将高达300亿元,对于我国的电视机生产厂商来说,承受这样的负担是困难的。

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困境及出路

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困境及出路

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困境及出路作者:杨斌成来源:《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01期数字电视作为传播媒介和媒介产业的变革,应该是要通过数字化的播出方式达到电视产业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新高度、新空间。

“十五”期间,国家把数字电视系统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

数字电视的运营对于中国广电系统而言,是一次全方位的考验。

根据广电总局相关机构的数据,截至2008年一季度,我国已经拥有了3195万数字电视用户,有线电视数字化程度达到31.96%。

在数字电视取得喜人成果的同时,也面临不少发展瓶颈。

①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出台较为滞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出台较为滞后使得目前各地的数字电视实验或者市场推广初期都没有章法可循,因此在很多环节,如在节目审查、系统外资金准入的条件等方面模棱两可,也隐含着很多危机。

技术标准是数字电视的产业政策中的核心部分。

卫星标准虽已经确定,但是对于广电媒介来说,运营的价值难以开发利用。

无线标准正在测试中,而有线标准默认为:DVB-C。

因此,标准的不确定性对于运营者而言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正式标准出台前,技术的服务商和媒介运作都很困难。

运营模式成为发展障碍对于运营个体而言,不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地方台,运营的模式成为最实际的问题,这是一个概念落实的关键,也是一个产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的关键,数字电视运营模式的筹建和细化也是数字电视避免泡沫的关键。

由模拟电视发展到现在的数字电视时期,在市场上存在一定的误导观念,如数字电视一本万利,但是数字电视运营起来需要的不再是一个概念或者说法,一套可行性极高的运营模式及与之配套的成本核算的体系,才是最为重要的和最具有现实意义的。

数字电视经营模式的建立过程也是模拟电视的经营模式向数字电视的经营模式过渡的过程。

其间,二者的碰撞、融合必不可少,这样的机制升级是中国广电前所未有的。

现有的数字电视经营的启蒙者和数字电视平台的筹建者大多是技术人员,对于经营没有太多的认知,因此在技术问题得到突破后,经营模式的问题将成为一个很大的潜在危机。

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挑战与出路

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挑战与出路

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挑战与出路作者:梁亚宁来源:《传媒》 2014年第7期文/梁亚宁我国早在2003年就开始实行有线电视数字化,并在2008年全面推进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并计划在2015年关闭模拟电视信号,现在我国正处于电视数字化转型的决胜期。

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推动我国产业升级、激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升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推动我国三网融合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电视数字化发展现状从我国电视数字化发展进程可以发现,我国早在2003年就开始实行有线电视数字化,并在2008年全面推进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到2012年底为止已基本布局完成,数字电视比率已经过半。

由于我国数字电视由IPTV网络电视、卫星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四大类构成,其中有线数字电视所占的比例最大,是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据统计,到2012年底,有线数字电视的规模占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84%;数字电视用户已达到20541.4万户,占所有电视用户的58.4%,相比2011年增长了34.8%,其中有线数字电视在2012年底达到了17254.8万户。

从我国各省的发展情况来看,数字电视规模位于全国各省之首的是湖南省,用户达到了5092.3万人,占全省电视所有用户的83.4%;位于第二的是广东省,用户数为5014万人,占全省电视所有用户的48.1%。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我国数字电视发展比较迅速,但是还存在区域失衡、发展不均等现象。

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挑战存在地区性差异。

我国数字化电视发展尽管已有一定规模,但是在各省份中仍分布不均,其中湖南、广东、江苏三个省的电视数字化规模都超过了4000万用户,占我国数字电视总体规模的30%左右。

笔者认为,江西省、河南省、四川省的发展潜力最大,因为这些地区有线电视用户基数较大,而其电视数字化程度较低。

其次,湖北、浙江、江苏、山东等省数字化程度相对居中,存在着一定的发展空间,其主要潜力在于对其剩余的有线电视进行数字化。

电视台行业存在的弱点与改进方案

电视台行业存在的弱点与改进方案

电视台行业存在的弱点与改进方案一、电视台行业存在的弱点电视台作为传统媒体之一,虽然在数字化时代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在面临新媒体挑战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明显的弱点。

下面将从内容创新、观众参与度和商业模式三个方面分析现阶段电视台行业存在的主要弱点。

1. 内容创新欠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日益多元化。

相较于传统电视节目,观众更喜欢以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式获取内容。

然而,目前大部分电视台仍停留在传统节目形式上,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无论是综艺节目还是剧集都呈现出雷同化、重复性较高的情况,并且很少涉及深层次、有价值的社会议题。

2. 观众参与度低传统电视节目往往只是单向传播,缺乏与观众之间互动和沟通的机制。

观众对于参与节目内容决策和表达意见的需求很高,然而在电视台行业中,观众参与度相对较低。

观众只能成为被动接受者,无法真正影响和塑造节目的发展。

3. 商业模式落后传统电视台主要的盈利模式是广告投放和内容授权费。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广告主更倾向于在线平台进行精准推广,而传统电视台仍然面临着收入下滑的问题。

此外,在线视频平台的兴起也进一步冲击了电视台的商业模式,使其难以维持独立运作。

二、改进方案为了应对上述弱点,并使电视台行业能够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变革,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改进方案。

1. 加强内容创新首先,电视台需要积极拓宽自身节目类型,并加大对原创、有价值内容的制作力度。

通过搭建创意工作坊等机制,吸纳优秀编剧、导演和制片人提供新鲜想法和创意故事。

同时,注重对社会议题、文化艺术等领域深度报道,并注入更多独家元素和跨媒体的创新。

2. 提升观众参与度为了实现观众与电视节目的互动,电视台可以采取多种方式。

首先,开设面向观众的线上平台,鼓励他们提供意见和建议,并开展主题讨论活动。

其次,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直播互动,增加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连结。

同时,在某些类型的节目中引入角逐、投票等形式,促进观众积极参与。

3. 重构商业模式传统电视台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来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现在3d电视怎么样?不受待见厂商都不再生产

现在3d电视怎么样?不受待见厂商都不再生产

现在3d电视怎么样?不受待见厂商都不再生产
 有时候消费电子产品行业想推广一些新技术而消费者并不买账,结果就是市场上出现一堆无人问津的产品,相当地尴尬。

3D电视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现在这种产品已经正式谢幕了,因为各大电视机厂商都不会再生产3D电视机。

据CNET报道,最后两家生产3D电视机的厂商即LG和索尼今年不会再生产支持播放3D影视内容的电视机新品。

在此之前,其他电视机厂商包括Vizio、夏普和TCL等都已将3D技术从各自产品中剔除出去。

3D技术发迹于2010年,Avatar率先获得成功后,电视机厂商纷纷将工程技术资源和营销资源向3D技术倾斜。

但是7年之后,LG的一名产品总监对CNET说:3D技术其实从未获得整个家电行业的普遍认可,在消费者选购新电视机时,它并不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关键因素。

论我国彩电行业面临机遇与挑战

论我国彩电行业面临机遇与挑战

论我国彩电行业面临机遇与挑战我国彩电行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彩电行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彩电行业有了革命性的发展,人们从被动看电视方式转变为主动用电视,3D、OLED 电视、智能电视都有了较快发展。

中国彩电市场的方向,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我国彩电行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在新的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我国彩电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十一五”期间,中国彩电产业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彩电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十二五”期间,3D、OLED电视、智能电视都会较快发展。

目前产业链的建设以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建设为重点,产业链建设日臻完善。

电视机功能的发展和产业不断的变化,对企业来说是机遇。

像手机一样,电视机功能更新飞快,旧功能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要,消费者对电视机更新换代的需求就变得更高、更换速度变得更快,这就企业的机遇。

未来,电视机不光作为一个耐用消费品,它将变成一个时尚消费品。

后金融危机时代,低碳经济席卷全球,欧美等国率先发动低碳经济争夺战,国内外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中国彩电行业发展面临新拐点,低碳风行成为促进行业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发展低碳经济有益国计民生,受国家、行业、企业大力倡导全面推行。

平板电视能效标准即将施行,为彩电行业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提供基准;国家“以旧换新”、“节能惠民工程”政策持续深化,进一步释放城乡彩电市场,成为发展低碳经济最有力的支持。

越来越多的彩电厂商开始分散市场风险,与下游电视厂商在模组等部件上展开合作,上下游企业逐渐开展资源整合,这对中国彩电厂商是一个良机。

我国整体彩电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假日经济”形成新的季节销售周期对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和零售额增长的推动作用非常明显。

应用技术不断发展,产品功能不断创新,经营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在本土销售渠道和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依然明显。

我国彩电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挑战和竞争比较严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D电视产业何时能走出运营泥潭?
2011年被称为是“3D电视元年”。

随着3D热潮铺天盖地席卷市场,大多数消费者却是抱着冷眼旁观的态度,与众厂商热火朝天的干劲儿形成鲜明对比。

如今,整个行业的流行趋势已演变成“虎口夺食”:视频网站要去当“导演”,抢影视公司的行当;电商自己出马建物流,想抢快递业的饭碗。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定位纷纷“乱了套”。

“抢上游”是一种冲动,产业链不完善,就自己掏腰包出来做,表面看没什么问题,其实,中间暗藏着风险不可预测,彩电行业就是如此。

按照这种“抢上游”冲动,现在3D电视厂商的老板,就必须去做电影制片人,而事实上,这基本是“天方夜谭”。

原本,3D产业链也应该像其他行业一样井井有条:做终端的好好做终端,做内容的好好做内容。

正如种水果的好好种水果,卖果汁的好好卖果汁。

然而,现在却是乱象频出:终端的跑路速度比内容实在快太多了。

在大势所趋下,3D内容“上游”发展滞后、冷冷清清,而3D电视也因“锅中无米”渐渐沦为单纯的高清电视。

当然,这并未阻挡电视厂商的“高歌猛进”。

据北京中怡康时代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3D电视累计渗透率达14.4%;据元春市场周度零售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1月国内的渗透率突破了30%。

北京灵基咨询负责人表示,3D电视未上市前就已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的眼球,这在彩电行业历史上并不多见,上市之后3D电视在平板电视中零售量渗透率就开始迅速走高。

硬件厂商炒“3D”噱头
现在3D电视的观看渠道并不多,主要包括影院、卖场以及家庭。

影院“供货”不持续,且成本较高;卖场3D 电视仅仅能作为选购标准;家庭则主要受限于年初开播的3D频道。

总的来说,消费者能观看到的3D内容很少。

据灵基咨询调查显示,仅有65%的消费者在影院或者卖场、家中等地方看过3D内容,95%消费者表示,由于受制高清机顶盒、数字化整转、3D电视等方面制约,家中目前无法收看3D电视频道。

尽管如此,3D终端的魅力依然不小。

数据显示,在近期准备购买电视的消费者中,有超过85%的消费者明确表示希望电视中配备3D功能,3D电视的市场消费需求依然巨大。

需求源自消费者追求潮流,却对3D技术缺乏清晰认知。

据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对两大3D技术并没有清晰的认知,高达82%的消费者不知道主动快门式3D与偏振式3D的区别。

在选购产品时,消费者对3D技术特征不是特别敏感,相反,在品牌、价格、娱乐功能上,则表现得更为慎重。

电视厂商正在制造一种“噱头”,对于他们来讲,3D内容的匮乏早已在预料之中。

灵基咨询副总经理胡洪森表示,终端企业都是在推这个噱头,3D行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新的概念来引领。

彩电这个市场,利润率本来就不是很高,在这种激烈的竞争平台上,他们只有不停地推出新的概念、技术,才能维持生存。

内容开发输在起跑线上
“新概念”的传播速度远远超出想象,以至于上游的3D内容提供商没有跟上步伐,这中间有着必然的原因:3D内容的制作门槛很高,成本昂贵,技术也尚未普及。

胡洪森表示:“3D内容的拍摄设备价格很高,人才的供应量也很少,所以一般的企业、电视台都不愿意做。


从现状上看,3D行业是输在了起跑线上,而且是内容跑慢了一年。

2012年1月1日,国内首个3D电视试验频道上线运行,业内人士纷纷寄予厚望,3D内容的贫乏状态或将迎来转机。

但是,3个月过去,整个产业链条依然局限重重。

首先是限制条件较多。

3D频道工作人员告诉笔者,首先必须配备高清电视机顶盒,对3D电视信号解码;然后拥有3D电视以及显示设备;最后还要加上佩戴主动、偏光式3D眼镜,以上条件缺一不可。

内容源也有局限。

工作人员表示:“现在3D频道尚处于试验阶段,由中央电视台、北京广播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等六家单位联办。

节目都是他们送来的,3D频道仅仅是作为央视以及其他电视台的一个试水,内容以后会陆续增加。


因此,3D频道在内容处理上,只得采取“轮番轰炸”,且播放时间很短。

据了解,3D电视频道具体采取的措施是每晚首播4.5小时,每天重播两次,共计播出13.5小时,主要内容以风光、纪录片以及综艺节目为主。

市场状况运营模式困境
胡洪森表示,“目前,运营商找不到一个很好的产业模式,这严重地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他认为,3D内容的制作很复杂,不是摄像机想拍就拍的,最关键的原因是成本太高,找不到承担者。

“比如3D电视该不该收费?观众愿不愿意消费?”
考虑到这种风险,一般的3D内容提供商不敢轻易冒进:一是盈利模式未解决,二是老百姓能不能看到都难以保证。

这也是为何“内容匮乏,终端先行”的重要原因,“厂商的想法是先把终端推上去再说。

”胡洪森如是说。

终端尚未普及,内容提供商难以看到商机。

胡洪森认为,没人去看、没人为成本买单,内容提供商自然不会愿意做。

在“3D概念”未火之前,这些硬件生产商也有过这类焦虑:如果缺少观众,是否增加3D功能就没有区别,只是徒增成本。

当然,这个阶段早已成为过去式。

于是,3D内容提供商也在纷纷考虑“走捷径”。

目前3D内容的素材分为四种:摄像机素材、计算生成素材、2D转3D、电影。

事实上,3D试验频道中还有许多2D内容,也有一些大片,如蓝光光盘等,还有部分内容就是直接2D转3D。

胡洪森表示:“总体来讲,真正的3D内容比较少,并且,未来直播的节目会越来越多,比如说伦敦奥运会。


对此,3D试验频道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如果没有新闻发布人发言,或者公开的信息,这些内容问谁都不会说。

但他透露,伦敦奥运会可能会有3D直播,“也只是可能,具体我也说不准。

”他表示,上面已经下发文件,其中内容有这一条,“这主要是为了测试3D信号是否可行。


“上游”瓶颈高成本制约
另一方面,3D内容的开发又有着“一刀切”的倾向。

据灵基咨询调查显示,消费者主要青睐于电影大片,对综艺片、纪录片,不是特别感兴趣。

有业内人士指出,用3D效果观看电影大片很合适,但是对于肥皂剧、新闻以及广告呢?也统统采用3D的内容制作标准吗?
而3D频道的现状恰恰是以综艺片、纪录片为主,这是整个3D产业的瓶颈。

但胡洪森表示,这种情况可以理解,“这些内容相对较低,而大片成本非常高。

但从需求来看,还是希望看到一些大片。

”消费者的需求很明确,据灵基数据调查显示,86%的消费者认为3D内容缺乏以及获取渠道少、成本高;有52%的消费者希望看到3D影视剧,17%的消费者希望看到3D体育赛事。

奇怪的是,在内容匮乏的情况下,消费者乐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据灵基调查数据显示,对于购买3D 电视的原因,63%的消费者表示想“直接一步到位,不想短期内再去更换电视”,32%的人表示“电视台开播3D频道,希望尽快体验”。

由此可见,3D概念、终端的传播已经将市场充分打开。

发展趋势走下价格神坛
3D电视从天价走下神坛花了约一年时间,3D内容的高成本现状又会维持多久?这是两个问题。

3D电视价格受制于供求关系,等到消费者手中的量变多了,价格自然会有所回落。

如今,电视厂商的发展势头迅猛。

在短短一年时间内,3D电视在产品的丰富程度,以及供应数量上,都有了颠覆性的变化。

3D试验频道工作人员表示:“现在的3D电视已经很便宜了,等技术成熟点,未来会更便宜。


但3D内容不同,它面临的是一个产业链问题。

胡洪森表示,内容成本短时间内还无法降下来。

“很多拍摄设备还是很贵的,而且没有好的盈利模式来为成本买单,所以短期内还是会维持一种比较高的水平。


这不是一个企业能完成的任务。

“需要创造一个氛围,大家都来做,把市场做大后,这个平均成本就下去了。

”他认为,终端商、视频提供商都必须重视成本问题,然后政府在中间提供资金,“3D试验频道的开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坦言,政府的引导、人才的培养、用户的黏性、运营商的补贴可能成为3D产业的核心问题。

没有持续的内容,3D电视最终会表现得后劲不足。

高成本、高技术、缺乏运营模式……这些得不到解决,内容提供商便会“军心动摇”。

纵然,终端厂商能趁着“3D噱头”漫步在下游云端,如若上游乏力,3D电视自然成为一种摆设。

可能是“3D电视”这个名字太具诱惑力,假设把其全称改为“具备3D播放功能的电视”,这样或许能让消费者更加清楚地明晰国内3D产业的现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