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点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5篇)
重大危险源辨识管理制度1 目的为了加强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安全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充分保障员工和企业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备案、核销及其监督管理。
3 职责3.1总经理负责领导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负责领导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3.2辨识与评估小组对公司生产现场和储存设施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
3.3安全科负责组织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并组织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监督、档案管理等。
3.4设备科对重大危险源实施日常管理,并对管理结果负责。
4 工作内容及要求4.1重大危险源辨识工作流程____公司成立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小组组长:总经理副组长:副总经理组员:各科室负责人4.1.2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小组对公司危险源按照《____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____】____号)、《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____)和《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____)的要求进行辨识;4.1.3依据辨识与评估小组的辨识,无重大危险源,由安全科出具书面评估报告。
4.1.4如发现重大危险源,由设备科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4.1.5设备科根据重大危险源特性,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制定防范工作计划;4.1.6安委会根据防范工作计划每周进行一次专项综合检查,并详细记录检查情况;4.1.7安全科负责开展应急演练,并详细记录演练情况;4.1.8设备科对重大危险源配备设施、监视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填写《日常巡检记录》;4.1.9设备科根据重大危险源管理情况,编制《日常管理工作汇报》;4.1.10重大危险源小组对日常管理工作汇报进行审议,并由安全科出具《书面评估报告》;4.1.11设备科根据评估报告,进行回顾总结,并制定《改进计划》;4.1.12重大危险源小组审定改进计划,进行持续改进。
危险源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四篇)
危险源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摘要:随着工业和化学品的快速发展,危险源和危险化学品对人类的安全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建立和完善危险源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危险源的定义、分类、管理措施,以及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分类、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高对危险源和危险化学品管理的认知和重视程度,确保人类和环境的安全。
关键词: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第一章引言危险源和危险化学品是指在生产、存储、使用和运输等环节中具有爆炸、火灾、中毒、放射性、腐蚀等危险特性,可能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造成威胁的物质和设备。
随着工业和化学品的快速发展,危险源和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对人类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建立和完善危险源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章危险源的定义、分类和管理措施2.1 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是指在生产、存储、使用和运输等环节中具有爆炸、火灾、中毒、放射性、腐蚀等危险特性,可能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造成威胁的物质和设备。
根据危险源的特性和危害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危险源分为轻微危险源、较大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三类。
2.2 危险源的分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分类标准,危险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化学品危险源:包括易燃物、易爆物、有毒物、腐蚀物等。
(2)物理性危险源:包括高温、高压、低温、高空等。
(3)生物性危险源:包括传染病菌、致病菌、有害动植物等。
(4)人为危险源:包括火灾、爆炸、中毒、放射性等。
2.3 危险源的管理措施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危险源,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1)风险评估和预防控制措施: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如安全操作规程、防火防爆措施等。
(2)安全培训和教育: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应急预案和演练:制定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文(4篇)
危险源辫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为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轻事故后果,本文旨在设计一套危险源识别、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该制度将有助于企业对潜在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并通过管理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本文将重点介绍危险源识别、评价方法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具体制度要点。
二、危险源识别方法1. 设备设施检查法通过对企业现有设备设施的检查和评估,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应重点检查设备设施的工作正常性、维护保养情况、使用年限、安全装置等方面,及时发现并记录可能的危险源。
2. 工艺流程分析法通过对企业工艺流程的分析,找出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应重点关注工艺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火灾、爆炸、中毒、溺水等潜在危险,发现并记录可能的危险源。
3. 工作岗位调查法通过对各个工作岗位的调查和观察,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应重点关注工作岗位的操作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危险,如高处作业、热作业、机械作业等,发现并记录可能的危险源。
三、危险源评价方法1. 风险矩阵评价法将危险程度和可能发生的频率进行相交,得到不同风险级别。
根据不同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例如,高风险级别的危险源应采取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措施,中风险级别的危险源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低风险级别的危险源应进行常规管理。
2. 初步危险性评价法通过对危险源的初步评估,确定其危险性等级。
评估时应充分考虑危险源本身的危害程度、可能的事故后果、事故发生的概率等因素,确定危险源的优先级。
四、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要点1. 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范围明确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范围,包括对不同类别的危险源进行分类,根据其风险等级确定管理要求。
2. 重大危险源的标识和记录对已识别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标识,在危险源附近设置警示标志和提醒标识,以提醒相关人员注意。
同时,建立重大危险源台账,记录重大危险源的名称、位置、性质、危险等级等信息。
3. 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的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明确重大危险源的管理要求,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的所有部门和员工。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1. 风险识别:各部门应定期进行风险识别,确定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源。
风险识别应全面覆盖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
2. 风险评估:根据识别出的风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的等级。
风险等级可分为高、中、低三级,具体标准由公司另行制定。
3. 风险控制: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
对于高风险,应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4. 风险监控: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及时调整措施,确保其有效性。
三、隐患排查治理1. 排查频次:隐患排查应定期进行,各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排查频次,但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
2. 排查内容:隐患排查应包括生产设备、安全设施、作业环境、人员操作等方面。
3. 治理措施:发现隐患后,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无法立即治理的隐患,应制定整改计划并限期整改。
4. 复查验收:治理完成后,应对隐患进行复查验收,确保其已得到有效治理。
四、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1. 辨识与评估:各部门应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估,确定其等级和影响范围。
2. 登记建档:对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详细记录其状况及管理措施。
3. 监测监控: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监测监控,确保其处于可控状态。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4. 应急管理: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人员,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重大危险源控制与管理制度(5篇)
重大危险源控制与管理制度一、施工单位对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应当编制详细的名录,经企业审查和工程监理确认后,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安监机构。
二、因施工图设计变更或施工条件影响,应将施工方案变动后增加的重大危险源及时补充和完善。
三、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名录、可能导致发生的事故类别、应采取的措施及责任人在施工现场显要位置予以公示。
四、施工单位必须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台帐,编制专项工程施工方案,并按程序进行审批。
五、施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对其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检查、评估,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督促及时整改到位,并对整改结果进行查验。
项目管理人员每星期开展一次责任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状况的检查,作出书面检查记录,并督促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整改落实,按期复验。
工程项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名录,坚持每天对其责任范围内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建立日常检查、评估台帐,并将隐患整改、排除情况作出书面记录,重大问题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报告。
六、施工单位应当编制工程项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方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救援器材、设备和联络方式等,定期组织演练。
七、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对施工作业人员进入工地前应包括重大危险源、安全防护方案、保证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在内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并形成书面文字交底签字记录。
八、监理单位应当建立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监理台帐,认真履行包括重大危险源在内的监理职责,对安全隐患及时跟踪监督,发现隐患要及时采取措施,并向安监机构书面报告。
九、本制度执行从工程项目开工到工程竣工为止。
重大危险源控制与管理制度(2)是用于预防、控制和管理重大危险源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重大危险源指的是可能引发严重事故、事故后果严重的设备、工艺、物质、条件或环境。
重大危险源控制与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对企业内部存在的潜在危险源进行认定和评估,确定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三篇)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是指根据风险点或危险源的不同程度和性质,对其进行分级管控的一套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降低和控制潜在的风险和危险,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
风险点或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风险点或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估: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关键点、设备或材料进行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
2. 风险等级的划分: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点或危险源分为不同等级,一般可以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等级。
3. 管控措施的制定: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点或危险源,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4. 管理责任的分配: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在风险管控方面的责任和义务,确保风险管控工作的有效落实。
5. 监测和改进:建立监测和反馈机制,定期对风险管控措施进行评估和改进,保持制度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全面了解和控制工作场所潜在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执行力,从而减少工伤事故和生产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二)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对风险点和危险源进行分级管控,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并防止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适用于所有员工和承包商。
2. 定义2.1 风险点: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引发事故或伤害的位置、设备或系统。
2.2 危险源:指导致事故或伤害的物质、能量或行为。
3. 分级制度根据风险点和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以下几个级别:3.1 一级:极高风险点或危险源,可能导致严重事故或重大伤害;3.2 二级:高风险点或危险源,可能导致一般事故或轻微伤害;3.3 三级:较低风险点或危险源,可能导致轻微事故或无伤害。
4. 管控措施4.1 一级风险点或危险源:应采取最高级别的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停工、隔离、限制或削减对风险点或危险源的接触。
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管理制度一、为加强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的监督管理,确保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处于可控、在控状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
本制度所称重大风险,是指经过辨识评价确定的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达到一级的风险或对桥梁隧道、高边坡等进行风险评估达到Ⅳ级的风险。
三、根据有关规定,重大危险源范围主要包括以下种类:(一)危险物品的生产场所、库区、贮罐区、贮罐;(二)符合规定条件的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三) 其他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
四、公司负责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的综合监督管理。
各工程部(分公司)、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的安全管理与检测监控全面负责,并保证安全运行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五、存有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的工程部(分公司)、项目部应当采取以下措施,确保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安全运行:(一)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动态监测计划,定期更新监测数据或状态,每月不少于1次,并单独建档。
安排专人负责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的经常巡检、登记、建档、检测、监控工作;(二)每月至少一次对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的安全管理和运行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检查纪录;(三)每年至少一次或按规定进行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检测检验,建立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安全管理档案;(四)必须对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进行安全监控。
创造条件逐步对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进行电子实时监控,并将监控信息与所在地县级及以上有关主管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信息网络系统联网;(五)对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相关从业人员应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的正确应急处置措施;(六)在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主要包括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基本情况、主要危害和正确的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七)针对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报送所在地有关主管部门备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救援演练;(八)将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可能发生事故时的危害后果、应急措施等信息告知周边单位和人员。
企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3篇)
企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是指企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针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综合评估和管理的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重大危险源产生的事故和环境污染,保障员工和公众的安全。
企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包括以下方面内容:1. 定义重大危险源: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明确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重大危险源,例如高度毒性化学品、易燃易爆物、高压设备等。
2. 责任与组织:确定负责危险源管理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并明确各级责任。
3. 管理措施:确定针对每个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控制措施和应急措施等。
4. 安全培训:组织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对重大危险源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5. 风险评估:根据危险源的特性和可能的事故后果,进行风险评估,明确危险源的风险级别。
6. 监测与检查:建立危险源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和检查危险源的运行情况和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7. 应急预案: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在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响应措施和责任分工。
8. 整改与改进: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并持续改进危险源管理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企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和环境污染的风险,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维护员工和公众的安全。
企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二)1.引言企业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灾害性事故,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因素。
为了维护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和实施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企业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确保企业的安全运营。
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涉及重大危险源的部门和岗位。
2.管理责任2.1 公司高层领导应明确重大危险源管理的重要性,确保资源投入和管理支持。
2.2 负责重大危险源相关岗位的人员应具备相应专业素质和技能,能够有效执行重大危险源管理的任务。
2.3 相关部门应按照公司的要求,落实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工作,并保持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合作。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一、目的为加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作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制定并落实相应管理及技术措施,以消除、预防、削减或控制可能存在的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及风险控制等管理。
三、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79号《危险化学品企业重大危险源安全包保责任制办法》(试行)(应急厅〔2021〕12号)四、术语和定义(一)危险化学品: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二)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四)单元: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装置、设施或场所,分为生产单元和储存单元。
(五)临界量: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构成重大危险源所规定的最小数量。
五、工作职责(一)总经理总经理是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应组织层层分解及落实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的安全与消防保障体系,组织相关人员开展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及管理工作,明确重大危险源管理的目的和范围,并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所需安全投入,每年至少对重大危险源开展一次全面检查。
(二)安全监察部1.组织公司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
2.负责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3.组织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专项监督检查。
4.负责对事故隐患整改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复核。
(三)各场站1.贯彻落实国家及行业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等。
2.落实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档和问题整改等工作。
3.及时制定、修订公司范围内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演练。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是指在工作场所中,对各种风险点和危险源进行分类、评估和管控的制度。
通过对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下面就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定义风险点:指工作环境中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包括设备、设施、场所等。
危险源:指工作环境中可能导致事故的原因和条件,包括物质、设备、环境等。
二、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管理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管理是根据其可能引发的危险程度和潜在伤害后果进行划分,一般分为四个级别:高、中、低和无风险。
1. 高风险高风险是指一旦事故发生,可能导致重大伤害或丧失人员生命的情况。
常见的高风险包括高空作业、高温作业、有毒有害物品的操作等。
对于高风险的风险点和危险源,应采取最严格的控制措施,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并安排专人进行监控和检查。
2. 中风险中风险是指一旦事故发生,可能导致轻伤或一般伤害的情况。
常见的中风险包括机械设备操作、高压电操作、有限空间作业等。
对于中风险的风险点和危险源,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作业过程中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3. 低风险低风险是指一旦事故发生,可能导致轻微伤害或场所的损坏的情况。
常见的低风险包括办公室工作、清洁作业、移动设备操作等。
对于低风险的风险点和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4. 无风险无风险是指不具备任何危险性的情况,对人员安全和健康没有任何影响的风险点和危险源。
对于无风险的场所和设施,应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风险点和危险源的评估对于每个风险点和危险源,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对其潜在危险性、伤害后果以及现有管控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其具体的风险等级,为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提供依据。
四、风险点和危险源的管控措施根据风险点和危险源的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重大危险源辨识、控制管理制度(4篇)
重大危险源辨识、控制管理制度一、背景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源,这些危险源可能对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成严重风险。
为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工人的安全与健康,必须对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辨识、控制和管理。
本制度的目的是在工作环境中明确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控制和管理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二、辨识重大危险源的范围与方法1.辨识范围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应覆盖工作场所的各个环节和岗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设备和设施:对设备的制造、安装和日常运行进行辨识;(2)物质和化学品:对工作场所使用的化学品和危险物质进行辨识;(3)作业流程与方法:对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辨识;(4)人为因素:对人员的行为和操作可能引发的危险进行辨识。
2.辨识方法(1)文献资料收集:收集相关的技术规范、操作手册、安全数据和事故案例等文献资料;(2)实地勘察:对工作场所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各种设备和设施的工作状态、存在的潜在危险以及工作人员的操作情况;(3)专家评估:组织专家对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充分发挥专家的知识和经验。
三、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1.重大危险源的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那些在工作环境中,一旦发生事故可能有严重后果的危险源。
危险源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可能导致工人死亡的;(2)可能导致工人重伤或永久性伤残的;(3)可能导致大规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4)可能引发重大事故并影响公共安全的。
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估方法(1)危险源辨识:根据辨识方法,对各个环节和岗位的危险源进行辨识;(2)危险源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包括危险程度和可能性的评估;(3)风险评估:结合危险程度和可能性评估结果,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级别。
四、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1.控制措施的制订根据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级别,制订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应包括以下方面:(1)技术措施:包括设备改造、安全设备的配置等;(2)管理措施:包括工作程序的制定、操作规程的编写等;(3)人员培训: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并确保其具备应急处理的能力。
危险源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5篇)
危险源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控制作业场所物、环境和能量引发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公司《危险源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和一炼钢厂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于一炼钢厂各级危险源点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和监督等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中的危险源是指在企业里的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着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因素。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危险源按风险实行A、B、C、D四级划分,按公司级、厂级、作业区(库房)级和班组级进行重点控制管理,各级的危险源均由所属业务主管部门及岗位操作人员严格控制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各级安全员负责监督;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按公司授权管理。
第五条生产技术科(一)负责组织贯彻落实国家和上级部门有关危险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二)负责组织开展危险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制定完善一炼钢厂危险源管理制度,对各科室、作业区(库房)工作执行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并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三)负责建立健全一炼钢厂危险源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危险源管理系统,不断完善预测、预警工作;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做到可控备案;(四)负责督促落实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对存在的问题落实技术方案,并限期整改;组织制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五)负责向公司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价,并按照规定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5篇)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____,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控制能力和事故预防能力,实现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三条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机构,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重大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第四条存在重大危险源的部门,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第二章重大危险源监控评估第五条各部门应对重要的设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评估监控的日常管理体系。
第六条应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重大危险源档案应包括:(一)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二)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四)重大危险源监控检查表;(五)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方案;第七条应该每两年至少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
第八条安全评估工作应由注册安全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
第九条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一)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四)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及严重程度;(五)重大危险源等级;(六)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七)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八)评估结论与建议等。
第十条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所属企业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和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备案。
重大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5篇)
重大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一、建立健全本辖区内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档案和台账。
二、加强对存在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状况以及重要的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检测、检验,并做好记录。
三、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加强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建立健全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的实施方案,落实事故预防措施。
四、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立即排除;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五、对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要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资金、责任人、期限等。
整改期间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六、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生产经营单位存在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以及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七、不认真履行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检测监控职责,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对有关责任人依据《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重大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2)是一种企业或组织为了保障员工安全和避免事故发生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这项制度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风险识别和评估:企业或组织应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隐患和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估,确定可能对员工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的隐患和危险源。
2.防控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工艺、设备和人员方面的安全防护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或防止事故的发生。
3.制度建设: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利,确定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制定各级工作人员在事故发生时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并进行相关培训。
4.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各级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进行记录。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精选5篇)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精选5篇)第一篇: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为保障公司重大危险源安全运行,消除潜在危险因素,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出现,特制定本制度。
1、根据《安全生产法》的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的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品且危险品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我公司韩麻营北沟村新建民爆器材库核定的民用爆破器材储存量炸药45吨,雷管60万枚,折合总储存药量趋于申报规定的临界量,在500米范围内,民爆器材储存库库区单元构成趋于重大危险源。
2、公司经理对我公司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全面负责。
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安全科对公司的重大危险源的管理负有检查、督查的职责。
仓储科和安全科直接对本公司重大危险源实施管理并对管理结果负责,具体管理措施依照《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民用爆破器材企业安全管理规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化学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动火动焊管理制度》等执行实施。
3、安全科负责对我公司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
按要求每三年组织或聘请有有资质的安全评估机构对我公司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检测、评估,并按规定每年初将《重大危险源报表》报我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省科工局进行备案。
4、办公室、安全科负责对公司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各岗位人员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掌握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应对方案。
5、库区守库人员负责对库区安全警示标志、技防监控设施、消防器材物品、防雷设施等安全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和安全管理。
6、每年根据《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两次安全、消防、抢险救灾的应急救援演练。
由安全科做好演练记录并进行补充和完善。
7、公司、仓库每月不得少于一次进行专项安全综合检查。
守库员必须按规定进行巡回检查,并及时做好日常巡回检查记录。
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改,由安全科督促检查落实情况。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3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一、引言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辨识和评价危险源,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危害,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员工和社会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就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进行论述。
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第一步。
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因素的全面调查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等。
通过危险源辨识,可以识别潜在的风险和危害,为后续的评价和管理提供依据。
三、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和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确定危险源对安全生产的影响程度,并为后续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的方法可以包括定量风险评估、定性风险评估、专家评估等。
通过危险源评价,可以帮助企业判断风险的大小,确定优先处理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四、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是指由于其性质、规模和可能引发的事故后果而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重大威胁的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是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专门管理的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风险评估、管理层责任、监督检查、紧急预案等。
通过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可以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控,减少事故的发生。
五、结语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可以识别风险和危害,为后续的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可以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管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计划,确保制度的落地和执行,以确保员工和社会大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二)一、引言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危险源进行科学的辨识和评价,以及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重大危险源监控及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监控及管理制度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各种重大危险源给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威胁。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这些危险源,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各行各业纷纷制定了重大危险源监控及管理制度。
本文将着重探讨该制度的实施和效果,不再介绍其他相关内容。
二、重大危险源监控及管理制度的必要性1.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重大危险源是指那些可能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及生活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物质、能源或设备。
制定重大危险源监控及管理制度,可以对这些危险源进行全面、科学的监测和控制,以减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
2.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重大危险源的事故往往会引发巨大的社会动荡和紧急情况。
通过制定监控及管理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危险,防止事故的发生,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3.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重大危险源的存在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
通过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可以减少危险源对经济生产的干扰,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重大危险源监控及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建立完善的监测和预警机制。
通过使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及时了解危险源的运行状况和潜在风险,预测事故的发生可能性,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
2.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和标准。
根据不同危险源的特点和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标准,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各个环节的合理配备,做到科学管理、全面管理、协调管理。
3.加强监督和培训工作。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危险源监控及管理制度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四、重大危险源监控及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1.事故发生率显著降低。
通过监控和管理制度的实施,事故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对危险源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控制,可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
2.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升。
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隐患整改制度一、目的和意义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加强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管理,有效预防重大危险源转化为重大事故,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二、重大危险源1. 狮子铜矿尾矿库:尾矿库是狮子铜矿的主要危险源之一,存在溃坝、泥石流等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2. 狮子铜矿井下爆破器材库:井下爆破器材库是狮子铜矿的重要危险源,存在爆炸、火灾等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狮子铜矿主要提升运输系统、主要设备、机房:主要提升运输系统、主要设备和机房是狮子铜矿的关键设施,存在机械故障、电气故障等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生产中断和人员伤亡。
4. 狮子铜矿的薄小矿体开采、房柱法采矿、矿柱回采残脉矿回收采场:薄小矿体开采、房柱法采矿和矿柱回采残脉矿回收采场是狮子铜矿的主要生产区域,存在坍塌、冒顶、瓦斯爆炸等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 狮子铜矿通风系统:通风系统是狮子铜矿的重要安全设施,存在通风不足、通风设施故障等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 定期组织的采场大爆破:采场大爆破是狮子铜矿的生产环节之一,存在爆炸、坍塌等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为切实加强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的管理,狮子铜矿成立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管理领导小组,由矿长担任组长,生产副矿长、设备副矿长、总工程师、党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副总工程师、安全生产部主任、安全生产部副主任等。
四、监控和整改措施1. 对重大危险源实施24小时监控,确保监控系统正常运行,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 对重大隐患进行定期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3. 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实施分级管理,根据风险程度确定监控和整改的优先级。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3篇)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一、目的和原则1. 目的:明确风险点危险源的分级管控,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风险的发生,保障员工和财产安全。
2. 原则:科学、合理、系统、综合、可操作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的各类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管控。
三、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根据风险点和危险源对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威胁程度,将其分成以下五个级别:1. 一级风险点/危险源:威胁极高,可能导致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点或危险源。
2. 二级风险点/危险源:威胁较高,可能导致较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点或危险源。
3. 三级风险点/危险源:威胁一般,可能导致一般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点或危险源。
4. 四级风险点/危险源:威胁较低,可能导致轻微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点或危险源。
5. 五级风险点/危险源:威胁很低,可能导致轻微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点或危险源。
四、分级管控措施1. 一级风险点/危险源:(1)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安全管理,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和较高级别的防护措施。
(2) 设立专门的管理岗位,确保全面有效管理,并进行定期的复查和验收。
(3) 配备高级别的安全设施和紧急救援设备,确保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
2. 二级风险点/危险源:(1)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安全管理,进行较高级别的风险评估和防护措施。
(2) 设立相应的管理岗位,确保风险点的日常管理和安全工作有效开展。
(3) 配备适当的安全设施和紧急救援设备,以快速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
3. 三级风险点/危险源:(1)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安全管理,进行一般级别的风险评估和防护措施。
(2) 设立相应的管理岗位,做好风险点的日常管理和安全工作。
(3) 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紧急救援设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4. 四级风险点/危险源:(1)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安全管理,进行较低级别的风险评估和防护措施。
(2) 管理人员对风险点进行定期巡查和检查,确保设备和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工作的落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点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1、目的
对公司生产过程和服务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策划具体的控制措施,确保控制或削减危害风险。
2、范围
适用于全公司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策划活动。
3、职责
公司各部门、车间负责识别本部门、车间的危险、危害因素并反馈给安全办。
主管安全生产副总经理负责对辨识后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认定和审批。
安全办负责组织危险因素的初始评审、确认、汇总及后期登记、更新和管理,并做好记录的保持。
4、工作程序
危险源的分类:
4.1.1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危险因素包括六大类:
1) 第一类: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2) 第二类: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3) 第三类: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4) 第四类: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5) 第五类: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6) 第六类:其它
4.1.2 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分16类: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和对象
4.2.1 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对象包括:
1) 日常生产活动及紧急情况;
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的活动;
设备运行及维修活动;
改扩建、工艺设备变更、新装置设备投用、检维修等活动。
4.2.2辨识与评价范围划分:
1) 按经营流程;
2) 按部门场地;
3) 按设备、设施;
4)按具体作业任务。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4.3.1各部门、车间通过分析员工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即采用工作任务分析的方法),辨识出有关的危险源。
4.3.2安全办通过询问和交谈、现场观察、安全检查、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等方式辨识公司存在的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的策划
4.4.1安全办制定危险源辨识工作计划,并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危险源辨识工作,将“安全隐患普查表”发放到公司相关部门。
4.4.2各部门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方法辨识出有关的危险源,填写在“安全隐患普查表”上后交至安全办公室。
4.3.3安全办公室汇总各部门辨识的危险源,进行修改、补充和
整理后,形成公司各部门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表”,组织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
风险评价实施
4.5.1风险评价的等级
危险等级划分为4级,其中4级风险最低,1级风险最高,如表危险等级划分
(D)所示:
危险等级划分(D)
风险评价的方法
风险评价采用“定性的直接判断法+定量的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LEC法)”
相结合进行。
4.5.2.1 直接判断法(直接判定为较高级别的风险)
1) 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
2)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3) 曾经发生过事故,现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4.5.2.2 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LEC法)是指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
这三种因素是: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a)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1,而必然发生的事件的分数定为10,其余的介于两者之间,如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所示。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
b) E-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1,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所示。
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c)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分数规定为1,造成多人死亡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在1与10之间,如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所示。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4.5.3 主管安全生产副总召集评审调查组成员,采用是非判断法﹑打分法或相
结合的办法,对所识别出的危险源依据打分标准,逐项打分。
4.5.4 评价工作结束后,安全办公室根据评价出的危险源D值的大小,结合公
司具体情况,确定重大危险源,形成“重大危险源清单”主管安全生产副总审批。
风险控制策划
4.6.1 风险控制策划的目的是将风险降至可允许程度的措施。
风险控制的措施
途径有:制定目标、管理方案、制定运行控制程序或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设置警示标志等。
1) 对于重大危险源制定运行控制程序或管理方案进行控制,以降低风险,
使其达到可接受的程度。
2)对于一般危险源可编制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隔离、设置警示标志、
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对危险岗位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等措施预防危险、危害的发生。
并通过日常监视、检查,以防其风险加剧。
4.6.2 在实施风险控制措施前应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1) 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2) 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
3) 是否已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
4) 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计划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 计划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辨识评价的变更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公司应考虑重新进行危害源辨识与危险评价工作,并更新危害辨识与评价结果:
1) 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发生变化时;
2) 生产工艺或生产设备发生重大改变或改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