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中的政治文化资源开发

合集下载

村民自治中公民政治参与文化的建构

村民自治中公民政治参与文化的建构

主” , “ 自下而上 ” 的村 民 自治无疑是 我 国民主政 治发展 中 最突 出的一种 。然而 , 我国 目前 的村 民 自治制 度还存在着诸 多不完 善之处 , 如实践 中的 自治方 式 比较单 一 、 村 民参 与积 极性不 高 、 村 民 自治知识 和技能 的欠缺等 。民主政治 的发展
中还未完全发 挥 出来 ,其 中,农村政 治参与文化 的低 度发 育是 影响村 民 自治在农村 引领 民主政治发展 的主要障碍。 因此,
从选举制度安排层 面、权 力分配层面及文 化教 育层面创造有利于农村 政治参与文化发育 的空间,对 激发 我国村民 自治制度 的优越 性和促进 民主政治的长远发 展有着重要意义。
第2 6 卷第 8 期
2 0 1 3 年8 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 社 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C h a n g c h u n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化、 法治化 的现代农 村政治制度 ; 开放 、 公 平的现代农村 市场
的 民主政治改革 。
我 国《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十五条规定 : 选举村 民委员
会, 由登记 参加选举 的村 民直接提名候 选人 , 且候选 人需达
1 9 5 6 年, 阿尔蒙德在《 比较政治体系》 一文中首次使用 了
“ 政治文化 ” 一语 , 继而 引起 了学 者们的广泛研讨 。阿尔蒙德 等认为“ 政治 文化是一个 民族在 特定 时期流行 的一套政 治态
Vo 1 . 2 6 No . 8 Au g . 2 01 3

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组织法在1998年的正式颁布以及在此基础上全国各地农村村委会1998年的换届选举,标志着我国村民民主自治体制的确立。

这是我国基层民主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

当前村民自治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也应予以充分注意,并根据各方面的条件逐步使之完善。

一、问题及原因(一)认识不到位,行为不适应。

一是一些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还没有认识到“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对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村民自治、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组织法》的刚性及精神实质缺乏应有的认识;对这一历史性的变革认识不足。

因此,对村民自治不重视、不支持,甚至认为“多此一举”,抱抵触情绪。

特别是有的乡镇政府的领导同志,对村务由过去的领导地位变成现在的“指导”地位转不过弯来,不习惯、不顺劲。

二是部分农村党支部没有认识到这是我们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重大改善和发展。

觉得过去是“一统天下”,现在竟然“一分为二”,会“天下大乱”,抱怨上头乱搞“名堂”,心里很不舒服,行动上很不适应。

即使是身兼村委会主任的村支书,对如何搞好村民自治心中也没章法,领导方式、工作方法还未转变,与民主自治的要求相差甚远。

三是村委会成员及村民由于几千年来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和长期处于无自主权的地位,如今被“解放”出来,自己管理自己,一时找不到应有的位置,无所适从。

甚至认为这是上头“糊弄人”,“什么不是上头说了算?”,自治不过是“口号”。

(二)工作力度不够,进展不平衡。

虽然目前全国各地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但据调查,目前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有的县市还有百分之几的村庄没有建立起村委会;8%左右的村委会的成员还没有选足选全。

二是村委会的工作开展不平衡。

县市与县市、乡镇与乡镇、村庄与村庄之间差距甚大。

就乡镇来讲,至今还有1/4左右的停留在一般号上;就村庄来讲,1/3的流于形式。

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之民主与治理的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之民主与治理的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之民主与治理的研究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农村基层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色之一。

村民自治制度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化了农村基层民主、加强了基层治理,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村民自治制度是指农村居民根据法律法规,通过选举产生自治组织,并依法管理自己的事务的制度。

其核心内容包括村务公开、村民群众有力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它不仅有效实现了较低层级的民主决策,也实现了基层治理的民主化。

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参政议政机会,使广大农民更加积极投身到农村事务管理中来,进一步加强了基层民主和基层治理。

实施村民自治制度,乡村治理模式实现了从领导设计模式到居民参与设计模式的转变。

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村委会,有力地推动了公共事务决策和信息公开的透明度,真正实现了民主决策和管理。

村委会成员负责政务的决策和实施,同时也要接受群众的监督,充分体现了民主和法治的原则。

村民自治制度在治理方面有很多特点,一是它注重村民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度。

村民自治制度要求村民广泛参与基层民主管理,通过选举方式产生村委会的成员,确保群众利益得到充分代表和保障。

二是它注重群众利益的最大化。

村民自治制度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村级事务管理中,充分考虑村民利益,确保村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维护。

三是它注重法治和法律的约束。

村民自治制度依法运行,要求村民自治组织在管理决策和执行中依法行事,村民享有依法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

村民自治制度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是村民自治能力薄弱。

一些村民在参与村务决策和治理中存在被动、依赖心态,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村民自治制度运行机制不完善。

一些村委会在执行中缺乏监督机制,导致一些行为不当,群众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三是村级干部素质不高。

一些村干部在执行村务工作中存在作风不正、能力不足的问题,导致村民自治制度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之民主与治理的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之民主与治理的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之民主与治理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中国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制度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方式,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村民自治制度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如何更好地发挥村民自治制度在促进民主、实现治理的作用,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村民自治制度中民主与治理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村民自治制度的健康发展,提高村民自治的参与度和治理效果,为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1.2 研究意义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研究村民自治制度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运行机制,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我国政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 研究村民自治制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公民素质。

通过深入研究村民自治制度,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基层民主政治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 研究村民自治制度有助于提升高中政治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增加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探讨村民自治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和效果,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中政治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研究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的民主与治理进行研究,探讨如何促进村民自治制度的良性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一方面,深入了解村民自治制度的概念和内涵,探讨民主参与与村民自治制度的关系,为提高村民自治的民主性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村民自治制度的治理机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推动村民自治制度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2013-2014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2013-2014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命题人:何靓审题人:周圣余(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我们的国家之所以伟大,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下列属于文化活动的是()A.2012年9月7日,云贵交界发生5.7级地震,给彝良县及周边地区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B.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2年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C.2012年10月5日, 2012“紫荆杯”两岸四地青少年书画大赛颁奖典礼在香港中央图书馆举行D.2012年9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会见30位新任驻华大使2、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下列现象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②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③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成了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④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A、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④4、奥巴马从故宫的建筑上领略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并在胡锦涛主席为其安排的欢迎晚宴上,观赏了从商周青铜器到清代九桃瓶的七件文物,使奥巴马近距离体验中国历史的厚重。

这说明()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C、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对政治发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5、“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

”这告诉我们( )A.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C.文化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D.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广度和深度6、中国结源于远古的结绳记事。

村民自治背景下参与型政治文化构筑

村民自治背景下参与型政治文化构筑

村民自治背景下参与型政治文化构筑的探讨摘要:一般来说,特定的政治制度总是与特定的政治文化相互支持,两者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如同孪生兄弟一样成为维护人类社会政治秩序的基本力量,在政治社会中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的发展[1]。

村民自治作为一项基层民主自治制度,需要构筑与其相适应的政治文化。

参与型政治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政治文化,符合村民自治制度的需要,同时符合政治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需要和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进程。

因此,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在村民自治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村民自治;政治文化;参与型政治文化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1-0051-02一、参与型政治文化的概念参与型政治文化就是有关政治参与方面的积极的心理反应,要充分了解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内涵,我们有必要首先对政治文化的概念进行一个一般性分析。

政治文化的概念首先是由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于1956年《比较政治体系》中阐发的,将政治文化的概念定义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

这种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中形成的”[2]。

此后政治文化的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此处,引用的政治文化定义为: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并且持久影响人们的政治倾向与政治行为的政治思想、政治心理以及政治价值观的总和,称为政治文化。

阿尔蒙德不仅提出政治文化的概念,同时将政治文化划分为三类:地域型政治文化、依附型政治文化和参与型政治文化。

所谓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指“参与者表现出来的是对社会的输入过程,也就是对那些促使他们介入政治的过程有一定的认识,并形成了鼓励自己利用各种参与机会的态度,也就是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够影响国家的政治事务”[3]。

换言之,人们对政治生活有了相当了解,并通过介入政治过程对政府决策施加积极影响。

村民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村民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村民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整体水平与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诉求存在较大差距,表现为村民的政治参与认知不足、政治参与生态不完善、政治参与效果整体不理想。

制约农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有:相对落后的生产生活,政治制度和法规的不健全、不完善,传统观念的束缚,农村教育落后与“半熟人社会”并存。

优化农民的政治参与,需要提升村民政治参与的主体精神,培育村民的公民意识,优化村民政治参与的政治生态与实践介体。

标签:村民;政治参与;公民意识“政治参与是现代社会民主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①农村村民作为我国宪政民主的主体力量,其政治参与水平和质量不仅影响民主发展进程,而且影响整个社会稳定。

我们曾在陕西境内的西安、渭南、安康、汉中和延安5地市,共18个新农村社区发放了2000份问卷,重点了解村民选举现状、村里重大事务决策现状、村民民主监督现状等基础性问题,并剖析村民的政治参与能动度、参与的目的及影响因素等问题,以期把握我国农村的民主政治发展水平,为推进基层民主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农村村民政治参与的现实困境在实地调查与访谈中发现,村民的“政治参与的理性化程度低;参政行为有明显的被动性与单个性;农民利益表达与信息传播机制不健全,农民参与很难影响地方政府或村民自治组织的政策议程与决策过程”②,政治参与的整体水平与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诉求存在较大差距。

1.村民的政治参与认知不足第一,村民政治参与意识不强。

公民政治参与作为“管理民主”的主要路径,是实现善治的主要条件。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只有村民参与政治活动,才能推动基层民主建设,才能生成新农村建设主体动力。

但调查结果显示,村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并不乐观,基本上都是“执行性”参与,是决策的被动接受者和权力的受制者。

调查中,虽然有79.6%的人认为村干部应由民主选举产生,但在回答“是否愿意参加村委会的选举”时,却有53.4%的人回答“不愿意”、“看情况”或“无所谓”,甚至有21.3%的人表示“贿选”现象是可以接受的;在关于“村委会是否需要监督”的回答中,仅有55.4%的人认为“有必要”,有85.6%的人却不清楚如何监督,甚至有24.5%的人在“村委会或党支部的工作损害自身利益”时选择“接受现实”。

农村政治文化视角下的村民自治

农村政治文化视角下的村民自治
功能主要 表 现为指 导政治 行 为 、 维系 政治体 制 、 变 革 政治 制度 、 影 响 政 治发 展 。农 村 政治 文 化 可 以
被 看成 是农 民长 期 形 成 的相 对 稳 定 的政 治认 知 、
景 中具有 不 同性 质 的双 向互 动 关 系 , 就 其 本质 而 言是一 种 内在 政 治

张丽 辉 : 农村 政治 文化 视角 下 的村 民 自治 决定 的 , 农 民在 不断创 造 新 的政治 文化 的 同时 , 不 可 能不 受历 史遗 存 下 来 的某 些 政 治 文 化 的影 响 , 而且 通过 自身 的政治 实践 活动 延续 着某 些传 统政 了基础 。例 如 。 通 过 选 举 产 生 村庄 政 治 领 导 人 已 成 为绝 大多数 村 民的 共识 。 虽 然对 于 选举 的真 实
2 0 1 3年 4月
普 洱学 院学报
J o u na r l o f P u e r Un i v e r s i t y
Ap r . 2 01 3 V0 1 . 2 9 No . 2
第2 9卷
第 2期
农 村 政 治 文 化 视 角 下 的 村 民 自治
张 丽 辉
现代 政治 文化 观念 交 织 在一 起 . 编织 成 了一 幅纷
面也是 具体 政治制 度运 行 的社会基 础 。政治 制度 作为人 类行 为规 范 ,它 的强制 性作 用 不仅 仅在 于 其本 身所具 有 的强制 力 ,还在 于这 种 强制 力 是否 为社 会 的行为 主体所普 遍接 受 ,而深 人 到人们 的 情感 、 意 识 和 思 维 之 中 ,所 以政 治制 度 总是 作 为
反 向抑制 作 用 ; 建构新 型农 村政 治文化 , 是推 动村 民 自治健康 良性发展 的重要 支持 与保 证 。

我国村民自治中农村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我国村民自治中农村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治、 经济与文化的强制性或诱致性影响而导致一个 国家 、 民族或地 区的人们对生活于其 中的政治体系
的心理取向发生 的改变及其过程。村 民自治 中政 治文化转型是政治文化变迁 的结果。 ( ) 一 村民自治 中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政治文化 的转型奠定基础
作离不开民主的政治文化 的支持 , 自治的操作 村民 过程中, 经常受到既定 的政 治心理和政治态度的制
2 1 年第4期 0 1年 1 展 O ME T C N MI经 N 与 社 A E E P N DS C 会 D V L
V L 9 N . O .. o4
APR. 01 2 1
我 国 村 民 自治 中农 村 政 治 文 化 的 现 代 转 型
约,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村民 自治的运行 。另一方 面, 广大农村群众 在民主的生活经历 和体验 中, 经 历着心理变迁 , 进行着观念创新。阿尔蒙德认为虽 然从长期来看 , 文化是体制之母 , 就短期而言 , 体制
邓小平 曾指 出: 民主是 一种广泛 的民主 , “ 它 兼含政治民主、 经济 民主和社会生活民主。 [‘ ”] 。 n)
实践在广大的中国乡村社会发展起来。‘
想, 与政治制度等 比较也有所不同。政治文化作为 种特殊的观念形态 , 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指导着

二 、 民 自治 中政 治 文 化 转 型 的动 因 村
分析
政治文化 的变迁是指 由于社会 内部或外部政
人们的行为 , 在政治生活 中发挥着显著 的作用 , 它 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指导政 治行 为、 维系政治体 制、 变革政治制度、 影响政治发展。 村 民自治作为我 国农村 民主建设 的初始的、 非 国家形态的民主制度形式和农村政治文化之间必 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 , 民主制度的健康运

村民自治制度与农村政治文化互动困境及对策分析

村民自治制度与农村政治文化互动困境及对策分析
策 , 市管理 。 城

农 村
问 题
改革开放以来 , 国家有关农村政治发展的政策
高村 民 自治水 平 ” 四个 民主 ” 。“ 的要求 在 19 98
大多围绕推行村 民 自治、 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农村 自治组织展
开, 村民被期 待的行为模式是在 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下、 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要求并认可村 民个体的公 民身份 , 主人” 以“ 的角色 , 行使 自

村 民 自治 制 度 与农村政 治 文化 互 动 困境 及 对 策 分析
口 刘 保 军 王 艳 秋
[ 内容提要] 民 自治是我 国农村政 治发展 的政策基础 , 村 农村政 治文化是影响村 民 自治实施效果的文化 要因。培 育 和发展 先进 的农村政治文化 是实现村 民 自治 良 序发展 的重要 一环 , 有利于促进农 村社会 管理 的规范化 、 制度化 , 是 加强农村社会 管理工作 的应 然途 径。 当前 , 民的传 统认知 、 份定位 , 村 身 以及村 民 自治 制度 实施 中 的诸 多现 实障 碍, 阻碍 了民主政 治文化在农村 的成长。鉴于此 , 必须从 多方面采取措 施 , 动农村 政治 文化 的发展 , 进和谐 社 推 促
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确定 了村民 自治 的制 度载体、 选举规范等, 这种制度变迁很大程度上
不是脱胎于农村政治发展 的 自然孕育 , 而是 由 政府命令 和法律引入和实行 , 是一种强制性制 度变迁。另一方面, 宗法家族残留、 乡村游离者 ( 民工)农村 阶层分化及 固有 的臣民观念 , 农 、 致使村 民自治难 以按照初始 的制度设计运转 , 这从各种村霸、 贿选等不 良事件可以发现 , 另外 相关部 门开展 的类 似“ 民 自治示范活动” 村 得 以侧面证实 , 民 自治制度被赋予 了示范性意 村 义, 而非作为一种政治运行常态。从运行 困境 到制度宣传 , 民 自治制度很大程度上被形式 村 化, 没有文化 土壤 的制度运 转往往成为纸面的

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之民主与治理的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之民主与治理的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之民主与治理的研究村民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途径。

深入研究村民自治制度的民主与治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民主是村民自治制度的核心价值观。

村民自治制度赋予了村民合法参与村庄公共事务决策的权利,实现了村民的直接民主。

村民在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中,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利益诉求,参与协商讨论,参与投票选举,直接参与村庄民主决策的制定。

村民自治制度充分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公共事务的决策质量和执行效率。

村民自治制度的民主特征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普遍认同和赞同。

在实践中,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村民的民主参与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村民有权参与村庄民主决策,但是在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权力不对称的问题,导致部分村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较低。

村民的意愿与村庄实际发展的矛盾也需要解决。

有时候,村民的利益诉求与村庄的整体利益并不能完全一致,如何平衡好村民的权利和村庄的整体利益是一个难题。

村庄的治理机制和民主决策机制也亟待完善。

村庄的治理结构应当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真正实现村务的公开透明和监督制约机制的有效运作。

为了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民主与治理,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强村庄民主决策过程的规范化和程序化,确保村民有权参与和表达意见的渠道。

加强村庄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资本积累,提高村民自治的组织化水平。

加强村庄的法治建设,建立健全村庄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保障村民的法律权益。

加强村庄信息公开和村务公开,保障村民知情权和监督权,提高治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之民主与治理的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之民主与治理的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村民自治制度之民主与治理的研究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农村居民自主组织,行使自治权利,管理本村内部事务的一种制度。

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加快了推进村级民主改革,村民自治制度成为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村民自治制度在实践中对人民群众自治、民主、法制、文明建设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高中政治课程中应该全面系统地分析村民自治制度,探究其民主与治理的内容。

现行村民自治制度的基本性质是民主制度。

村民自治制度是一种基于村民自主权力的民主管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评议的综合制度。

自选举产生的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是村庄自主管理和村级民主法治的核心组织。

村民代表大会和村委会的主席、副主席、秘书等各级现场领导人员是村级自主管理和村级基层民主建设的主要力量。

这种民主制度既是普遍适用的,又是坚持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紧密结合的具体表现。

从前者来看,这种民主制度是基层民主建设的一种实践体现,可以有效加强农村的自治权力,增加农民的话语权,增强村民不断积极进取的欲望,从而为农村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后者来看,这种制度有助于农村经济和政治的和谐稳定发展,有助于提高行政威信,激励干部和村民的积极性,促进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

因此,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中对村民自治制度的民主与治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自治精神,使他们更加关注乡村建设的实践,更加关注农民群众的权利与利益,加深他们对当前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识。

另一方面,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状况,探究村民自治制度在治理村庄方面的局限和问题,为实际工作创造有利的政治氛围。

同时,课程教学应加强实践操作,通过学生积极参加培训班、调查与访谈、组织会议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发挥村民自治制度的作用,探究村民自治制度与现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系,努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构建农村政治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农村政治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农村政治文化的探索与实践武玉安北京中国矿业大学【摘要】我们知道,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农村的建设和改革是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来的问题,如何更好的进行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综合化的问题,其中不仅要大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更要加强政治文化的建设,从而解放思想,实现更好的发展。

本文就从这一问题出发,其中重点的分析和论述了农村政治文化构建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农村政治文化探索与实践分析探讨一、对于构建农村政治文化的基本认识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和改革的进程中,关于农村的改革和发展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其中当合政府也将新农村的建设问题放在了显著地位置,并纳入了战略规划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一步的改革和推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建设就是我们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针对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的问题我们就要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从而更好的实现农村文化体系的构建。

首先,构建农村政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要求。

我们知道,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下,我们的政治制度发展和改革问题必须要充分的重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和完善农村民主政治制度有利于促进农村科学化的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党和国家的一些政策也明确的指出,构建农村的,民主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新农村建设,尤其是政治文化建设的需要。

其次,构建农村政治文化是提高现代政治文明的迫切需求。

对于政治文化体系来说,它的完善程度直接的关系到了现代化政治文明的发展水平,在较长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政治制度或者是信仰和情感,我们通常也把它叫做政治文化,那么这种文化对于公民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他在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和改革进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一种方向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公民通过参与其中来谋求共同的发展和进步。

所以,我们在农村培育和构建政治文化是尤为重要的,我们要相关政治制度的指引下弘扬和传承主流的政治文化,使广大农村群众提高政治信仰,增强对国家和党的认同感,最终实现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村民自治组织资源与有序参与

村民自治组织资源与有序参与

村民自治组织资源与有序参与[摘要]村民自治在实践中一方面存在着有效参与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面临无序参与的困境。

村民自治组织只有拥有丰富的资源才能解决村民自治在实践中存在的难题。

目前,村民自治组织存在着政治资源流失、经济资源不足、文化资源缺乏的问题,保护和开发村民自治组织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是保证农民有序参与村民自治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有序参与;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728(2013)03-0102-03十八大报告指出,完善基层民主制度,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利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扩大有序参与是村民自治发展的关键问题。

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的有序参与,村民自治组织必须拥有丰富的资源,才能把广大农民凝聚起来,提高村民自治的参与率,优化参与质量,真正推进村民自治的发展。

一、丰富的村民自治组织资源是有序参与的重要保障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试行)》颁布实施,村民自治制度确立,这是当代中国最广泛、最直接的民主实践。

广大农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参与村民自治,真正接触了现代民主,锻炼了他们的民主能力,提高了民主意识,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发展。

但是村民自治在实践过程中一方面存在有效参与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面临无序参与的困境。

有效参与不足,是指在村民自治过程中的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环节广大农民的参与意识低、参与范围窄、参与率低。

调查研究表明,有近1/3的选民在选举中持冷漠态度。

同时,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流动人口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村民自治的有效参与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村民自治面临着无序参与的难题,关于农村的宗族势力、黑恶势力直接操纵村委会选举,干预村政事务的管理和决策,贿选等问题的报道层出不穷。

政治社会学论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政治文化的特征与创新

政治社会学论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政治文化的特征与创新

政治社会学论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政治文化的特征与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政治文化的特征与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政治文化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与创新。

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社会的政治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新的政治文化特征逐渐形成,对于农村发展与稳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政治参与、决策机制、政府与社会关系三个方面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政治文化的特征与创新。

一、政治参与的扩大与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村政治文化,在政治参与方面呈现出明显的扩大与多元化趋势。

过去,农村政治活动通常由党组织牵头,群众参与度相对较低。

然而,改革开放后,随着个体自由意识的觉醒和农民地位的提升,农村地区政治参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

首先,农村群众的政治参与渠道逐渐拓宽。

除了传统的党员大会和集体组织会议,农民还通过农民代表大会、村民委员会等实行直接民主的制度进行政治参与。

这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参与决策的机会,增强了他们对政治事务的关注和参与度。

其次,政府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方式与农村居民进行政治互动。

政府官方网站的开设和政策信息的传达使得农民更加方便地了解政府的工作与决策过程,并且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这种新媒体的使用为农村居民提供了一个直接参与政治的平台,促进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与融合。

二、决策机制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政治文化在决策机制方面也实现了一系列的创新与改革,民主化与科学化成为决策过程的重要特征。

一方面,改革后农村决策过程更加民主化。

传统的政府决策通常由领导层独立完成,缺乏民众的广泛参与和表达意见的渠道。

而改革开放以来,决策的民主化程度有所提高。

在村级决策中,实行村民议事会制度,决策权逐渐下放给广大村民,通过多轮民主选举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可以参与制定和审议村级决策,实现了民主决策的基本程序。

另一方面,决策机制也更加科学化。

政府与社会各界通过专家咨询、调查研究等方式获取农村居民的意见和需求,从而更加准确地掌握基层实际情况。

乡村振兴发展中的村民自治资源整合

乡村振兴发展中的村民自治资源整合

乡村振兴发展中的村民自治资源整合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这一进程中,村民自治资源整合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之一。

村民自治资源整合是指在村级层面上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整合并调动村内外各类资源,推动村庄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乡村振兴中的村民自治资源整合。

一、历史回顾乡村振兴的理念源远流长,早在古代,我国就有“农为国本”的传统观念。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经济逐渐萎缩,乡村面临着人口外流、资源荒芜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乡村振兴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这一过程中,村民自治资源整合显得尤为重要。

二、政策支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发展的政策,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庄建设。

这些政策为村民自治资源整合提供了有力支持,激发了村民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推动了乡村振兴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人才引领村民自治资源整合需要有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的团队来引领。

在乡村振兴中,引进高素质人才,为村民自治资源整合提供智力支持,对于村庄经济的振兴至关重要。

四、文化传承村民自治资源整合不仅要有经济逻辑上的支持,更要有文化传统上的支持。

传承乡土文化,保护乡村风俗习惯,可以激发村民更大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有利于促进资源整合的顺利进行。

五、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科技创新是推动村民自治资源整合的关键。

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实现村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六、合作共赢村民自治资源整合需要实现多方合作共赢。

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业机构、社会组织等的合作,共同推进乡村振兴事业,实现资源整合的最大化效益。

七、生态环保在村民自治资源整合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同时,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八、产业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通过整合村民各类资源,发展乡村产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水平,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蓬勃发展。

农民自组织与村庄文化治理

农民自组织与村庄文化治理

农民自组织与村庄文化治理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农民自组织在村庄文化治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农民自组织是在农村社会中由自愿组织起来的农民群体,通过自发组织、自治、自我发展的方式参与村庄的建设和治理。

农民自组织在村庄文化治理中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农民自组织能够充分发挥村庄的特色文化优势,推动村庄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农村作为传统的文化载体,拥有着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传统的村庄文化,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这些传统的文化逐渐被忽视和遗忘。

而农民自组织作为村庄中的一部分,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继承村庄的文化传统,通过自组织的方式组织村民进行文化活动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使村庄的文化得到了保护和发展。

农民自组织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村庄的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村庄文化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农民自组织作为农村经济的主体,能够通过自发组织和资源整合的方式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自组织可以通过共同经营、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整合农村的资源和力量,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农民自组织能够保障农民的权益和利益。

农民自组织的存在和发展,能够提高农民的组织力和集体行动能力,使农民在村庄文化治理中能够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权。

农民通过自组织的方式,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村庄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中,实现村庄的自治和发展。

农民自组织与村庄文化治理的关系紧密,并相互促进。

农民自组织在村庄文化治理中的作用不仅可以推动村庄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保障农民的权益和利益,是村庄文化治理的重要推动力量。

村庄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为农民自组织提供了发展的土壤和动力,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政治亚文化在村庄治理中的积极功能

政治亚文化在村庄治理中的积极功能

政治亚文化在村庄治理中的积极功能村庄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基层社会组织形式,也是传统文化的基地和最基本的生活单位。

政治亚文化作为村庄治理的一种形态,凭借其独特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社会行为模式等,对村庄的治理产生一定的积极功能。

本文将从决策机制、公共事务管理、社会控制和文化传承四个方面,分析政治亚文化在村庄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政治亚文化在村庄治理中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提供决策机制。

在村庄中,政治亚文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决策模式,即“议政”模式。

村民通过集体讨论和共同决策的方式,确定、修订和执行村庄的规章制度、政策措施等。

这种决策模式能够减少个人恶意操作、权力滥用等不利于村庄发展的行为,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和科学性,维护了村庄的稳定和和谐。

政治亚文化在村庄治理中还具有公共事务管理的功能。

政治亚文化强调村民自治和共同管理的理念,使得村庄事务能够以民主、公平、公正的方式进行管理。

村庄的公共事务,如公共设施建设、土地流转、资源分配等,都通过政治亚文化中形成的村民代表大会、理事会等组织进行管理和决策,确保了公共事务管理的合法性和民主性。

政治亚文化在村庄治理中扮演着社会控制的重要角色。

政治亚文化构建了一种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使得村庄中的社会行为能够受到有效的规范和约束。

村庄中通行的“不偷不抢、不骗不欺”等道德准则,通过村民之间的社会监督和约束,减少了不法行为的发生,增强了社会秩序和安全感。

政治亚文化在村庄治理中还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

政治亚文化是村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丰富的民俗风情、伦理道德、节日习俗等。

通过政治亚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能够保持村庄传统文化的延续性,提升村庄的文化魅力和凝聚力。

政治亚文化在村庄治理中发挥了积极的功能。

它通过提供决策机制、公共事务管理、社会控制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支持,促进了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由于政治亚文化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权力集中、传统观念僵化等,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推进,以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现代化社会的需要。

村民自治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村民自治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村民自治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内容提要】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民对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各种各样民主的新形式,是对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新贡献。

村民自治将重新塑造农村民主政治的主体、改变农村传统的政治文化、辐射城市民主化进程、加速政治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英文摘要】Village autonomy is considered a great novelty of Chinese farme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new diversified forms of democracy in the practice of villager autonomy serve as new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autonomy will shape the subject of democratic politics in countryside,change traditional politics and culture in co untryside,positively influence democratic process in cities,and accelerate f urther reform in political system.【关键词】村民自治/政治发展/政治文化/villager autonomy/political development/politics and culture中国共产党从她诞生的那天起,就把对民主的追求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劳动人民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很快就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制度,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认真总结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我党提出了保障人民民主,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政治发展目标,逐步形成了“上下结合”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大思路,即从上不断完善作为我国政体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下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民自治中的政治文化资源开发摘要: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尝试和实践,而农村政治文化是影响村民自治实施效果的文化要因,是实现村民自治良序运转的重要一环,因此,开发先进的农村政治文化资源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而且有利于农村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对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的建设、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村民利益表达机制的完善、农村社会管理的加强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对村民自治、政治文化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又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梳理,然后从村民自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入手对政治文化资源开发的必要性进行了详解,希望能够探索出村民自治中政治文化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促进农村地区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村民自治政治文化资源
一、中国社会的一个新的关注点——村民自治中的政治文化资源
我认为村民自治就是在党的大政方针的领导下和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村民群众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认真思考并积极实施党的方针政策,实行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服务自己。

简单说,自治就是由村民群众自己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

政治文化是从一定思想文化环境和经济社会制度中生长出来的,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而相对稳定地积淀于人们心理层面上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是政治系统及其运作层面的观念依托。

”政治文化
资源中的资源,按照《辞海》的解释,则指:“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

”《汉语大词典》则将之定义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来源。

”从这两个定义中可以看出最主要的一个涵义——有用性,文中政治文化资源就是基于此点来进行的,即为政治体系运作提供有效支持的心理层面的东西。

民主制度的健康运作离不开民主的政治文化的支持,村民自治的操作过程中,经常受到以往形成的既定政治心理和政治态度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着村民自治的运行;广大农村群众在民主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经历着文化历史的变迁,在不断进行着思想观念的更新,也能够丰富和发展农村政治文化资源。

村民自治不仅扩大和保障了广大农民的各项民主权利,而且从更深的层次上促进了农村政治文化向着民主的、参与型的政治文化类型转变,从而为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

因此,对村民自治中的政治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村民自治中政治文化资源开发的途径
(一)加强对村民政治认知、主体意识、法制意识的培养
首先,政治认知是指对政治制度的内涵、政治制度的作用以及这些作用的执行者、政治制度的输入和输出等的知识和信仰。

村民只有具备一定的政治认知才有可能积极并正确地参与政治。

勿庸讳言,当今中国的政治社会化很大程度上是重视对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灌输,不重视具体程序性、操作性的技能教育。

这种情况直接导致村民对村民自治制度、自己选举出来的自治组织、自己参与的
政治效能的认知程度很低,村民自治这一基层民主制度没有发挥其该有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仅要加强理论的宣传,还有让农民在实践中切身感受到。

其次,受传统封建封建文化的影响,当今许多农民的思想仍然十分的腐朽、落后,缺乏参与的主体意识,要注重村民主体意识的培养,增加主动参与意识,这样才能使村民自治更好发展。

最后,农民普遍缺乏法制观念和意识,利益受到损害时,根本不懂得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可以采用“送法下乡”等活动,对《宪法》《村组法》等进行宣传,增加人们的法律知识,提高农民的民主法治素质,从而引导农民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矛盾冲突。

(二)提升村委会干部和村民的文化水平
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人,往往对政治信息有较高的认知性和理解性,他们会经常关注政治,并会积极参与其中。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文化水平的高低与公民政治参与水平、管理水平、管理能力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文化水平越高,公民政治参与水平、管理水平才会越高,当然有时也需要一定实践经验的积累。

因此,国家要加快农村教育事业、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使我国农民具备现代民主观念和民主意识,形成对民主的深层认知。

比如适当的自己对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还有一些必备的教学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还要重视农村党员、村委会干部的职业化教育和培训,还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巨大宣传和教育作用,将民主观念和民主活动的宣传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通过百姓喜闻乐见的形
式在广大农村地区进行推广宣传,如电影、戏曲和文艺演出等。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潘一禾.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185.
[2]金太军.走出村民自治的认识误区[j].探索与争鸣,1999(7).
[3]聂智琪.当今中国非常态政治参与的政治文化因素分析
[eb/ol].世纪中国网,2003-03-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