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件全套PPT
合集下载
《中药学总论》课件
保管方法
根据中药材的不同性质,应采用不同的保管方法。如易虫蛀的药材应存放于干燥、通风好 的地方,易挥发的药材应密封保存,易氧化的药材应存放在避光、阴凉处。
03 中药的性能与应用
中药的四气五味
总结词
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属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分。
详细描述
四气是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反映了中药对人体 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五味是指中药的辛、甘、 酸、苦、咸五种滋味,反映了中药的作用特点和功能。
《中药学总论》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中药学概述 • 中药的种类与来源 • 中药的性能与应用 •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 • 中药的安全与合理使用
01 中药学概述
中药学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中药学的定义与性质
详细描述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学科,它涵盖了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应用等方 面的知识。中药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 的理论体系。
中药的现代研究
01
0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04
中药的现代研究涉及到多个学 科领域,如化学、药理学、生
物学等。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 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毒副 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中药的现代研究有助于揭示中 药的作用机制,提高中药的治
疗效果和安全性。
中药的现代研究还有助于推动 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提高中药的国际地位。
01
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历 史悠久,疗效显著,具 有独特的优势。
02
中药治疗注重整体调节 ,通过调和阴阳、气血 、脏腑功能,达到治病 求本的目的。
03
中药治疗常见病、多发 病、慢性病及疑难杂症 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价值。
根据中药材的不同性质,应采用不同的保管方法。如易虫蛀的药材应存放于干燥、通风好 的地方,易挥发的药材应密封保存,易氧化的药材应存放在避光、阴凉处。
03 中药的性能与应用
中药的四气五味
总结词
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属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分。
详细描述
四气是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反映了中药对人体 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五味是指中药的辛、甘、 酸、苦、咸五种滋味,反映了中药的作用特点和功能。
《中药学总论》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中药学概述 • 中药的种类与来源 • 中药的性能与应用 •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 • 中药的安全与合理使用
01 中药学概述
中药学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中药学的定义与性质
详细描述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学科,它涵盖了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应用等方 面的知识。中药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 的理论体系。
中药的现代研究
01
0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04
中药的现代研究涉及到多个学 科领域,如化学、药理学、生
物学等。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中药 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毒副 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中药的现代研究有助于揭示中 药的作用机制,提高中药的治
疗效果和安全性。
中药的现代研究还有助于推动 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提高中药的国际地位。
01
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历 史悠久,疗效显著,具 有独特的优势。
02
中药治疗注重整体调节 ,通过调和阴阳、气血 、脏腑功能,达到治病 求本的目的。
03
中药治疗常见病、多发 病、慢性病及疑难杂症 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价值。
中药学PPT课件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中药的性味归 经和功效主治。
中药学的发展历史
秦汉时期
中药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张 仲景《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 作问世。
明清时期
中药学逐渐成熟,形成温病学 派等学术流派。
先秦时期
中药学的起源,出现《神农本 草经》等早期本草著作。
唐宋时期
中药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 《新修本草》、《本草纲目》 等本草巨著。
理化鉴定
运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对中药所 含的有效成分或特征性成分进行定 性、定量分析,以评价其质量。
中药的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
01
有效性
评价中药是否具有治疗疾病的 功效,主要指标包括生物效价
、有效成分含量等。
02
安全性
评价中药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会 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主要指 标包括毒性成分含量、重金属
坏严重。
03
中药资源质量标准不统一, 市场混乱,影响中药产业的
健康发展。
中药资源的保护措施与建议
加强中药资源保护法规建设 ,制定科学合理的采集、收 购、运输、加工等管理制度
。
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 ,及时掌握资源变化情况,
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推广中药资源保护意识和技 术,提高中药企业和农户的
资源保护能力。
调整阴阳平衡等。
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02
部分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03
中药可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力,对免疫相关疾病有治
疗作用。
常见中药的临床应用与配伍禁忌
临床应用
如解表药用于治疗感冒、咳嗽等 表证;清热药用于治疗热证、火 证等;补虚药用于治疗虚证等。
中药学ppt课件
特点
中药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注重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强调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中药学
起源于古代,通过对各种草药的观察 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中药学的理论和 实践体系。
现代中药学
在现代医学的影响下,中药学得到了 进一步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 合,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中药制剂的保存与使用方法
保存
中药制剂的保存需要注意防潮、防霉、防虫等问题。一般而言,散剂和丸剂需 要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膏剂需要存放在阴凉处。
使用方法
使用中药制剂时需要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进行操作。同时需要注意用药剂 量和时间,以及观察身体反应。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需要及时停药并 就医。
中药学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中药学概述 • 中药的药理作用与功效 • 中药的采集与炮制 • 中药的制剂与用法 • 中药的药性与配伍禁忌 •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中药学概述
01
中药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组成、功效 、作用机制等的一门学科,旨在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药物研发。
中药配伍的注意事项与实例分析
01
实例分析
02
03
04
如麻黄与桂枝相须相使,能够 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石膏与知母相畏相杀,能够减 轻知母的寒性,增强其清热泻
火的作用。
甘草与海藻相恶相反,能够降 低海藻的药效,甚至产生不良
反应。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
06
前景
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辨证论治
中药在临床治疗中强调个体化和辨证论治,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式了解患者病 情,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中药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注重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强调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中药学
起源于古代,通过对各种草药的观察 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中药学的理论和 实践体系。
现代中药学
在现代医学的影响下,中药学得到了 进一步的发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 合,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中药制剂的保存与使用方法
保存
中药制剂的保存需要注意防潮、防霉、防虫等问题。一般而言,散剂和丸剂需 要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膏剂需要存放在阴凉处。
使用方法
使用中药制剂时需要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进行操作。同时需要注意用药剂 量和时间,以及观察身体反应。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需要及时停药并 就医。
中药学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中药学概述 • 中药的药理作用与功效 • 中药的采集与炮制 • 中药的制剂与用法 • 中药的药性与配伍禁忌 •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中药学概述
01
中药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组成、功效 、作用机制等的一门学科,旨在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药物研发。
中药配伍的注意事项与实例分析
01
实例分析
02
03
04
如麻黄与桂枝相须相使,能够 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石膏与知母相畏相杀,能够减 轻知母的寒性,增强其清热泻
火的作用。
甘草与海藻相恶相反,能够降 低海藻的药效,甚至产生不良
反应。
中药的应用与发展
06
前景
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辨证论治
中药在临床治疗中强调个体化和辨证论治,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式了解患者病 情,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完整版中药学ppt课件-2024鲜版
34
关键工艺参数控制点分析
药材前处理
提取
浓缩
干燥
制剂成型
关键控制点包括药材的净 选、切制、炮制等,直接 影响后续提取效果和制剂 质量。
关键控制点包括提取溶剂 的选择、提取时间、提取 温度等,影响有效成分的 溶出和杂质的去除。
关键控制点包括浓缩温度、 浓缩时间、浓缩设备等, 影响浓缩液的相对密度和 后续干燥效果。
2024/3/28
36
适应症判断依据和误区提示
2024/3/28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现病史、既 往史、家族史等。
症状分析
对患者症状进行全面分析,明确中医 证候类型。
37
适应症判断依据和误区提示
• 体征检查: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病情信 息。
2024/3/28
38
适应症判断依据和误区提示
十八反
指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或增强 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甘草反甘 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 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
等。
2024/3/28
16
配伍禁忌概念及分类
十九畏
指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 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等。
2024/3/28
佐药
佐助药,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 药物;佐制药,用于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 反佐药,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 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药
引经药,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调和药,具有调和 诸药作用的药物。
方剂组成技巧
注意药物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特性,合理搭配药物; 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煎服方法;注意方剂的剂型选择。
关键工艺参数控制点分析
药材前处理
提取
浓缩
干燥
制剂成型
关键控制点包括药材的净 选、切制、炮制等,直接 影响后续提取效果和制剂 质量。
关键控制点包括提取溶剂 的选择、提取时间、提取 温度等,影响有效成分的 溶出和杂质的去除。
关键控制点包括浓缩温度、 浓缩时间、浓缩设备等, 影响浓缩液的相对密度和 后续干燥效果。
2024/3/28
36
适应症判断依据和误区提示
2024/3/28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现病史、既 往史、家族史等。
症状分析
对患者症状进行全面分析,明确中医 证候类型。
37
适应症判断依据和误区提示
• 体征检查: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病情信 息。
2024/3/28
38
适应症判断依据和误区提示
十八反
指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或增强 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甘草反甘 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 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
等。
2024/3/28
16
配伍禁忌概念及分类
十九畏
指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 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等。
2024/3/28
佐药
佐助药,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 药物;佐制药,用于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 反佐药,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 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药
引经药,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调和药,具有调和 诸药作用的药物。
方剂组成技巧
注意药物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特性,合理搭配药物; 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煎服方法;注意方剂的剂型选择。
中药学--中 药 PPT课件
返回本节返回目录医学课件二清热解毒药药物性味功效用量克共性个性金银花甘寒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止痢615连翘苦微寒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痈散结615蒲公英苦甘寒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清肝明目1015白头翁苦寒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杀虫止痒915返回本节返回目录四清热药医学课件三清热凉血药药物性味功效用量克共性个性生地黄甘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1015牡丹皮辛苦微寒清热凉血活血散瘀612返回本节返回目录四清热药医学课件四清热燥湿药药物性味功效用量克共性个性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安胎310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35黄柏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滋阴312返回本节返回目录四清热药医学课件五清热解暑药药物性味功效用量克共性个性荷叶苦凉清热解暑健脾升阳凉血止血915青蒿辛苦寒清热解暑通热除蒸清胆截疟612返回本节返回目录四清热药医学课件六清热明目药药物性味功效用量克共性个性决明子甘苦咸微寒清热明目润肠通便1015谷精草辛甘凉清热明目疏风退翳510返回本节返回目录四清热药医学课件七清虚热药药物性味功效用量克共性个性银柴胡甘微寒清虚热清疳热310地骨皮甘寒清虚热清肺热615返回本节返回目录四清热药医学课件五消导药药物性味功效用量克共性个性山楂酸甘微温消食积肉行气散瘀1015麦芽甘平消食积面开胃健脾通乳消胀615谷芽甘平消食积谷开胃健脾615神曲辛甘温消食积全消开胃健脾散寒解表615鸡内金甘平消食积全消开胃健脾涩精止遗310返回本节返回目录医学课件六泻下药一攻下药药物性味功效用量克共性个性大黄苦寒泻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310芒硝苦咸寒泻热通便软坚解毒312蕃泻叶苦甘寒泻热通便行水消肿36冲服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36 返回目录
四、中药的用法
3.年龄、病情、体质:小儿、妇女产 后及体质虚弱者用量宜小。 4.季节与地域:解表药夏季用量宜 小,冬季用量宜大;在严寒冬天的北方用 量重;南方用量宜轻。
医学课件 返回本节
36 返回目录
四、中药的用法
3.年龄、病情、体质:小儿、妇女产 后及体质虚弱者用量宜小。 4.季节与地域:解表药夏季用量宜 小,冬季用量宜大;在严寒冬天的北方用 量重;南方用量宜轻。
中药学(全套课件268p) ppt课件
牙龈肿痛-凉膈散 3活血逐瘀
a妇女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桃仁、 红花、穿山甲 –下瘀血汤
b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赤芍、当归、桃仁 -复元活血汤
c血瘀经闭-桃核承气汤
医学课件
36
4清热解毒 • 痈疮肿毒、丹毒 • 肠痈腹痛-大黄牡丹皮汤 • 烫火伤-配地榆、麻油外敷 • 5清泄湿热
湿热黄疸+茵陈、栀子-茵陈蒿汤 湿热淋证-八正散
消食积(全 消)
开胃健脾、散寒解 表
6 ~ 15
鸡内金
甘,平
消食积(全 消)
医学课件
开胃健脾、涩精止 遗、散结石
3 ~ 10
22
六催吐药
凡具催吐功效,以引起或促使呕吐为主要 作用,祛除胃内容物或毒物的药物称催吐 药或涌吐药 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宿食停胃或误食毒物。 本类药物全部具有毒性,只能短暂使用, 中病即止,不可连服。
医学课件
37
大黄
[用法用量]煎服 3~10克 攻下通便用生 大黄,后下。活血逐瘀用酒制大黄,止血 用大黄炭,同煎。
2散寒解表 用于食滞伴有感冒者
3止泻 治食积腹泻神曲炒焦用,
焦三仙-山楂、麦芽、神曲
炒焦
[用法用量]10~15克
[使用注意]- 医学课件
17
医学课件
18
麦芽
[性味归经] 甘、平。 归脾、胃、肝经。
医学课件
19
麦芽
[功效主治] 1消食健胃 能助消化淀粉类食物,以面 食类为主,与神曲、陈皮同用。小儿消化 不良、吐乳、疳积用之。 2回乳 用于妇女断乳,以生麦牙60~120 克煎服。 3疏肝行滞 用治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证
[性味归经] 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 心包经。
a妇女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桃仁、 红花、穿山甲 –下瘀血汤
b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赤芍、当归、桃仁 -复元活血汤
c血瘀经闭-桃核承气汤
医学课件
36
4清热解毒 • 痈疮肿毒、丹毒 • 肠痈腹痛-大黄牡丹皮汤 • 烫火伤-配地榆、麻油外敷 • 5清泄湿热
湿热黄疸+茵陈、栀子-茵陈蒿汤 湿热淋证-八正散
消食积(全 消)
开胃健脾、散寒解 表
6 ~ 15
鸡内金
甘,平
消食积(全 消)
医学课件
开胃健脾、涩精止 遗、散结石
3 ~ 10
22
六催吐药
凡具催吐功效,以引起或促使呕吐为主要 作用,祛除胃内容物或毒物的药物称催吐 药或涌吐药 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宿食停胃或误食毒物。 本类药物全部具有毒性,只能短暂使用, 中病即止,不可连服。
医学课件
37
大黄
[用法用量]煎服 3~10克 攻下通便用生 大黄,后下。活血逐瘀用酒制大黄,止血 用大黄炭,同煎。
2散寒解表 用于食滞伴有感冒者
3止泻 治食积腹泻神曲炒焦用,
焦三仙-山楂、麦芽、神曲
炒焦
[用法用量]10~15克
[使用注意]- 医学课件
17
医学课件
18
麦芽
[性味归经] 甘、平。 归脾、胃、肝经。
医学课件
19
麦芽
[功效主治] 1消食健胃 能助消化淀粉类食物,以面 食类为主,与神曲、陈皮同用。小儿消化 不良、吐乳、疳积用之。 2回乳 用于妇女断乳,以生麦牙60~120 克煎服。 3疏肝行滞 用治肝郁气滞,肝胃不和证
[性味归经] 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 心包经。
完整版《中药学》完整ppt课件
中药配伍理论
阐述中药配伍的原则、方 法及禁忌等。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用药方法
阐述中药的煎服方法、 用量用法及注意事项等
。
中药资源与开发
阐述中药资源的分布、 采集、加工及开发利用
等。
中药药理与毒理
阐述中药药理作用机制 、毒理作用及安全性评
价等。
中药制剂与剂型
阐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 法、剂型选择及质量控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药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 《本草经集注》、《雷公炮炙 论》等著作。
明清时期
中药学开始衰落,但仍有一些 重要著作问世,如《本草纲目 拾遗》、《本草求真》等。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01
02
03
中药药性理论
阐述中药四气、五味、升 降浮沉、归经等药性理论 。
中药功效理论
阐述中药功效的概念、分 类及影响因素等。
麦芽
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鸡内金
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止血药
白及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蒲黄
止血,化瘀,利尿。
三七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
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活血化瘀药
01
川芎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郁金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 黄。
03
02
延胡索
活血行气止痛。
姜黄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04
化痰止咳平喘药
制等。
02
中药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中药的性能与功效
四气五味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药 性和酸、苦、甘、辛、咸五种基 本味道,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基本
原理。
升降浮沉
中药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 即升、降、浮、沉四种作用,是
中药学课件全套PPT
32
4、与采制有关
霜桑叶——霜打以后采摘的桑叶
侧柏炭、姜炭、血余炭——炒炭存性生用以止 血敛涩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33
5、与古代传说有关
部分药属于纪念某一医生创造而命名,这跟世界尊重 科学家首创精神的意思相同
使君子——潘州郭使君治疗小儿科疾病常用的药 何首乌——有位姓何的老人,因吃了它而获长寿且须
2
总论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3
中药能做什么?
中药美容 中药强身 中药治病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4
一、什么是中药?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天 然药物及其简单加工品。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5
中药含义的内涵
理论指导
中医理论 中庸之医-平衡
用途 防病
18
地龙
全虫 全蝎
土鳖虫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19
甲片
穿山甲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20
角
羚羊角
水牛角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21
皮
蝉蜕
阿 胶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22
海蛤壳
贝壳
牡蛎
石决明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23
甲片
龟板
鳖甲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24
病理产物
牛黄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25
粪便
鼯鼠
五灵脂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方药教研室
26
石 膏(硫酸盐)
矿物 钟乳石(碳酸盐)
中药学全套(完整版)课件
2024/1/30
31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成果与展望
成果
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质量控制、制剂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推动了中药产业的快速发 展;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中药研究人才,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中药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展望
未来中药现代化研究将继续深入,有望在中药新药创制、重大疾病防治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 中药产业将进一步升级和转型,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药企业和品牌;中药学将与现代医学更 加紧密地结合,共同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药的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
中药的功效
中药具有多种功效,如解表、清热、祛湿、化痰止咳、理气活血等,用于治疗 各种疾病。
2024/1/30
9
中药的炮制与制剂
中药的炮制
中药在入药前需要经过炮制加工,包括净制、切制、炮炙等工序,以减毒增效、 改变药性。
中药的制剂
2024/1/30
12
清热药
石膏
知母
天花粉
栀子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2024/1/30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消肿排脓。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13
祛湿药
01
苍术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02
厚朴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03
藿香
化湿,止呕,解暑。
04
佩兰
化湿,解暑。
2024/1/30
• 妊娠禁忌: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甚至堕胎的副作用,如斑蝥、水蛭、 虻虫、三棱等破血通经药。
• 服药食忌: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如生冷、油腻、腥膻、辛辣等 ,以免影响药效或加重病情。
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类型和原因,如药物本身毒性、使用 不当等。
不良反应防范措施
提出防范中药不良反应的措施,如规范用药、加强监测等 。同时,强调在使用中药时应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剂量 和使用方法,避免自行滥用。
06
未来发展与挑战
国际化发展趋势及挑战
中药国际化发展现状
中药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逐渐提高,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
止痛等功效。
木本植物药
如杜仲、黄柏、厚朴等 ,具有补肾强腰、清热
燥湿等功效。
藤本植物药
如钩藤、络石藤、忍冬 藤等,具有息风止痉、
通络止痛等功效。
矿物药
如石膏、滑石、芒硝等 ,具有清热泻火、利尿
通淋等功效。
中草药采集、加工与贮藏方法
采集方法
根据药用部位和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工具进行采集 。
作用
中药学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也在保健 、康复和养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中药学意义与方法
意义
学习中药学有助于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中药的 临床应用技能,为从事中医药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方法
学习中药学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 临床实习等,同时还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 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等,用于治疗火热毒邪 所致的病证,如痈疡肿毒、丹毒等。
ABCD
清营凉血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用于治疗热入营血证, 如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等。
气血两清
清瘟败毒饮,用于治疗瘟疫热毒、气血两燔证。
祛湿剂及治法
01
02
03
04
燥湿和胃
不良反应防范措施
提出防范中药不良反应的措施,如规范用药、加强监测等 。同时,强调在使用中药时应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剂量 和使用方法,避免自行滥用。
06
未来发展与挑战
国际化发展趋势及挑战
中药国际化发展现状
中药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逐渐提高,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
止痛等功效。
木本植物药
如杜仲、黄柏、厚朴等 ,具有补肾强腰、清热
燥湿等功效。
藤本植物药
如钩藤、络石藤、忍冬 藤等,具有息风止痉、
通络止痛等功效。
矿物药
如石膏、滑石、芒硝等 ,具有清热泻火、利尿
通淋等功效。
中草药采集、加工与贮藏方法
采集方法
根据药用部位和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工具进行采集 。
作用
中药学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时也在保健 、康复和养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中药学意义与方法
意义
学习中药学有助于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中药的 临床应用技能,为从事中医药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方法
学习中药学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 临床实习等,同时还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 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清热解毒
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等,用于治疗火热毒邪 所致的病证,如痈疡肿毒、丹毒等。
ABCD
清营凉血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用于治疗热入营血证, 如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等。
气血两清
清瘟败毒饮,用于治疗瘟疫热毒、气血两燔证。
祛湿剂及治法
01
02
03
04
燥湿和胃
中药学中药学总论精品PPT教学课件
分别为《平帝纪》、《郊祀志》、《游侠传• 楼护
传》.
2020/12/8
11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1.《神农本草经集注》 ⑴作者:陶弘景 ⑵年代:南朝梁代 ⑶记载药物数730种,分为七类 ⑷首创按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分为玉石、草木、虫兽、 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七类,又各分为上、中、下品) ⑸首创诸病通用药
17
八.清代 1.《本草纲目拾遗》 ⑴作者:赵学敏 ⑵成书年代:清代(完稿于19世纪初叶) ⑶内容: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许多是各地草药 ⑷特点:为清代新增内容最多的本草著作。
附:①《植物名实图考》—吴其浚编,为学术价值较高的药用植物 学著作。
②《本草备要》—汪昂编,为近代有影响的本草学普及及入门性著 作。
⑴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奠定中药学发展的基础 ⑵内容主体形成于西汉,最终成书于东汉末年
⑶作者:托名神农 ,应是众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⑷记载药物365种;按性能分为上、中、下三品; ⑸记述的药学理论有药物性能(四气五味、 有毒无 毒) 、 配伍七情、 用药原则、剂型、服药时间及 用药的度等.
本草:本词首见于记述西汉历史的《汉书》,共3处,
3.元代有“广惠司”,后改为“回回药物局”,由 阿拉伯医生配制“回回”药物。
2020/12/8
16
七.明代 《本草纲目》 ⑴作者:李时珍 ⑵成书年代:明代 ⑶内容:载药1892种 分16纲(部) 60(类) 附药图1160幅 附方11000余首 ⑷价值 1.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总结,是部伟大的药学巨著 2.批判纠正了以前药物学中的一些错误论述 3.分类法的伟大进步
一.先秦时期
1.中药的起源
⑴ 采集天然动植物以供食用——“药食同源”
⑵ 以动物为师
中药学最完整的PPT课件
中药学
麻黄
辛、微苦,温。 肺膀胱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表实证 用于咳喘实证 用于风水水肿
桂枝 辛、甘,温 肺心膀胱 发汗解肌 温经通脉 通阳化气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2、用于寒凝血滞的痹证,脘腹冷痛,痛经,经闭等证 3、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紫苏 辛,温
肺脾 发汗解表 行气宽中 1、用于外感风寒证 2、用于脾胃气滞证 3、用于食鱼蟹中毒
1、用于风湿痹证 2、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脚气肿痛
五加皮 辛、苦,温 肝肾 祛风湿,强筋骨 利尿 1、用于风湿痹痛 2、用于腰膝软弱,小儿行迟 3、用于水肿,脚气浮肿
桑寄生
苦、甘,平 肝肾
祛风湿 益肝肾 强筋骨
安胎
1、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等 2、用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苍术 辛苦温 脾胃 燥湿健脾 祛风湿 发表 1、用于湿滞中焦证 2、用于风湿痹痛 3.外感表证夹湿之证
肺肝
发散风热 清肝明目
平抑肝阳
清热解毒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发热头痛
2、用于目疾 3、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4、用于疔疮中毒
蔓荆子 辛苦微寒 膀胱肝胃 发散风热 清利头目 1、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头晕、头痛及偏头痛等证 2、用于目赤肿痛,目昏多泪
柴胡 苦辛,微寒
肝胆
疏散退热 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 清胆截疟
3、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搔痒 4、用于肝气郁滞,证见胸闷、痛等
牛蒡子 辛,苦,寒 肺胃
发散风热 宣肺透疹
利咽散结 解毒消肿
1、用于外感风热,证见咳嗽、吐痰不利等
2、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及风热发疹等证
3、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的咽喉肿痛 4、用于热毒疮疡及痄腮
麻黄
辛、微苦,温。 肺膀胱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表实证 用于咳喘实证 用于风水水肿
桂枝 辛、甘,温 肺心膀胱 发汗解肌 温经通脉 通阳化气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2、用于寒凝血滞的痹证,脘腹冷痛,痛经,经闭等证 3、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紫苏 辛,温
肺脾 发汗解表 行气宽中 1、用于外感风寒证 2、用于脾胃气滞证 3、用于食鱼蟹中毒
1、用于风湿痹证 2、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脚气肿痛
五加皮 辛、苦,温 肝肾 祛风湿,强筋骨 利尿 1、用于风湿痹痛 2、用于腰膝软弱,小儿行迟 3、用于水肿,脚气浮肿
桑寄生
苦、甘,平 肝肾
祛风湿 益肝肾 强筋骨
安胎
1、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等 2、用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苍术 辛苦温 脾胃 燥湿健脾 祛风湿 发表 1、用于湿滞中焦证 2、用于风湿痹痛 3.外感表证夹湿之证
肺肝
发散风热 清肝明目
平抑肝阳
清热解毒
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发热头痛
2、用于目疾 3、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4、用于疔疮中毒
蔓荆子 辛苦微寒 膀胱肝胃 发散风热 清利头目 1、用于外感风热所致头晕、头痛及偏头痛等证 2、用于目赤肿痛,目昏多泪
柴胡 苦辛,微寒
肝胆
疏散退热 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 清胆截疟
3、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或风疹搔痒 4、用于肝气郁滞,证见胸闷、痛等
牛蒡子 辛,苦,寒 肺胃
发散风热 宣肺透疹
利咽散结 解毒消肿
1、用于外感风热,证见咳嗽、吐痰不利等
2、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及风热发疹等证
3、用于风热或热毒上攻的咽喉肿痛 4、用于热毒疮疡及痄腮
完整版《中药学》PPT演示课件
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冰片
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 石菖蒲
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 蟾蜍
6
5
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 菟丝子
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 牛蒡子 、 升麻 、 紫草
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牛黄
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 远志
15.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14.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
人参——大补元虫、自然铜、骨碎补、断续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破血逐瘀的药物是 庶虫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活血补肾的药物是 骨碎补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散瘀止痛的药物是 自然铜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补肝肾、止血安胎的药物是 断续
03
特殊疗效
特殊疗效
1.
01
诸骨鲠喉——威灵仙
02
吐泻转筋——木瓜
03
黄疸——茵陈蒿
04
3.刺蒺藜(白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4.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6.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ANNUAL
REPORT
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04
苦楝皮——杀虫疗癣(川楝树的根皮或树皮)
03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姜的干燥根茎)
少阳——柴胡
太阴——苍术
少阴——细辛
厥阴——吴茱萸
8.胸痹
通阳散结——薤白、枳实
宽胸散结(结胸)——瓜蒌
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 石菖蒲
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 蟾蜍
6
5
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 菟丝子
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 牛蒡子 、 升麻 、 紫草
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牛黄
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 远志
15.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14.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丹参——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
人参——大补元虫、自然铜、骨碎补、断续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破血逐瘀的药物是 庶虫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活血补肾的药物是 骨碎补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散瘀止痛的药物是 自然铜
既能续筋接骨又能补肝肾、止血安胎的药物是 断续
03
特殊疗效
特殊疗效
1.
01
诸骨鲠喉——威灵仙
02
吐泻转筋——木瓜
03
黄疸——茵陈蒿
04
3.刺蒺藜(白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4.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6.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ANNUAL
REPORT
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04
苦楝皮——杀虫疗癣(川楝树的根皮或树皮)
03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姜的干燥根茎)
少阳——柴胡
太阴——苍术
少阴——细辛
厥阴——吴茱萸
8.胸痹
通阳散结——薤白、枳实
宽胸散结(结胸)——瓜蒌
完整版《中药学》课件
制剂对药性的影响
不同的制剂类型对中药的药性也有影响。例如,汤剂作用迅速,适用于急症;丸剂作用缓和持久,适用于慢性病; 散剂便于服用和携带,适用于小儿和老人等。此外,制剂中的辅料也会对药性产生影响,如蜜丸中的蜂蜜具有润 肺止咳的作用。
04
中药的配伍与禁忌
中药的配伍原则
相须
性能功效相类似的两种药物配伍使用,可增强 原有疗效。
离体器官实验
利用离体器官或组织,研究中药对特定器官 或组织的作用机制。
分子生物学实验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中药对基因表达、 蛋白质合成等的影响。
06
中药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中药的临床应用现状
中药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01
中药在治疗感冒、咳嗽、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等多种疾病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
中药在慢性病治疗中的优势
05
03
丸剂
将中药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混 合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作用缓 和持久。
04
膏剂
将中药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而成的 膏状制剂,多用于外治。
炮制与制剂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通过炮制可以改变中药的药性,如寒、热、温、凉等性质,以及辛、甘、酸、苦、咸等味道。同时,炮制还可以 增强或减弱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
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 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
口。
配伍禁忌的实例分析
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 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 辛、芍药。
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 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 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 人参畏五灵脂。
不同的制剂类型对中药的药性也有影响。例如,汤剂作用迅速,适用于急症;丸剂作用缓和持久,适用于慢性病; 散剂便于服用和携带,适用于小儿和老人等。此外,制剂中的辅料也会对药性产生影响,如蜜丸中的蜂蜜具有润 肺止咳的作用。
04
中药的配伍与禁忌
中药的配伍原则
相须
性能功效相类似的两种药物配伍使用,可增强 原有疗效。
离体器官实验
利用离体器官或组织,研究中药对特定器官 或组织的作用机制。
分子生物学实验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中药对基因表达、 蛋白质合成等的影响。
06
中药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中药的临床应用现状
中药在多种疾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01
中药在治疗感冒、咳嗽、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等多种疾病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
中药在慢性病治疗中的优势
05
03
丸剂
将中药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混 合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作用缓 和持久。
04
膏剂
将中药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而成的 膏状制剂,多用于外治。
炮制与制剂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通过炮制可以改变中药的药性,如寒、热、温、凉等性质,以及辛、甘、酸、苦、咸等味道。同时,炮制还可以 增强或减弱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
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 简称食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
口。
配伍禁忌的实例分析
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 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 辛、芍药。
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 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 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 人参畏五灵脂。
中药学ppt课件
煎煮火候
先武火后文火,即先用大火将水煮沸,再 改用小火慢煎,以使中药有效成分充分溶 解。
中药的服用方法
01
服药时间
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选择服药时 间,如滋补药宜空腹服用,健胃
药宜饭后服用。
03
温服与冷服
一般中药汤剂宜温服,部分药物 可冷服或热服,如解表药宜热服
,清热解毒药宜冷服。
02
服药剂量
根据医生处方和药物性质确定服 药剂量,一般汤剂每日1剂,分
确定主题和目标
在研发中药时,首先要明确研究目标 和主题,以便为后续的研发工作提供 指导。
01
02
文献调研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和 不足之处,为研发提供参考。
03
实验研究
进行药理、毒理、药效等实验,探究 中药的作用机制和效果。
总结评估
根据实验和临床试验结果,对中药的 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撰写研究报 告,申请新药证书。
中药的禁忌
中药的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在特定情况下不宜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或药物中毒 。
02 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的解表作用
总结词
解表作用是中药通过发汗、解 肌等作用,解除表征,如感冒
、咳嗽等症状。
详细描述
解表作用的中药多具有辛味, 如桂枝、麻黄、荆芥等,能够 发散外邪,缓解感冒、咳嗽等 症状。
总结词
中药的分类
中药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 物药,其中植物药是最为常见的 一类。
中药的性味与归经
中药的性味
中药的性味是指中药的性质和味道, 是中药的基本特征之一。
归经
中药的归经是指中药对某些脏腑经络 的选择性作用,即中药对不同病变的 针对性。
中药的配伍与禁忌
40《中药学》PPT课件
中药的临床应用实例
感冒
针对不同类型的感冒,如 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等, 可选用麻黄汤、桂枝汤等 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高血压
中药如天麻、钩藤等具有 降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 的辅助治疗。
糖尿病
中药如黄连、黄芪等可调 节血糖水平,改善糖尿病 症状。
中药的临床评价方法与指标
临床疗效评价
通过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评估 中药的治疗效果。
01
02
03
按药物功能分类
如解表药、清热药、祛湿 药等。
按药用部分分类
如根类、叶类、花类、果 实种子类等。
按有效成分分类
如生物碱类、黄酮类、挥 发油类等。
各类中药的功效与主治
01
解表药
发散风寒、风热,治 疗感冒、咳嗽等。
02
清热药
清解里热,治疗热病 、热毒等。
03
祛湿药
祛除湿邪,治疗水肿 、风湿等。
对酶的影响
中药可通过抑制或激活酶,影响 生物体内代谢过程,从而产生药 理作用。
对受体的作用
中药可与受体结合,产生激动或 拮抗作用,调节生物体生理功能 。
01 02 03 04
对细胞膜的作用
中药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影 响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和运输。
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药可影响基因表达,改变蛋白 质合成,从而影响生物体生理功 能。
将药物置于高温中煅 烧至酥脆,易于粉碎 和煎出有效成分。
净制
清除杂质和非药用部 分,使药物达到一定 的净度标准。
切制
炮炙
用火焰处理药物,使 其性能改变,增强疗 效或减少副作用。
煅制
蒸制
将药物加水蒸煮,改 变其性能,增强疗效 。
中药的制剂类型
中药学课件全套ppt完整版x
注意中药的饮食禁忌
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 食物。
注意中药的妊娠禁忌
孕妇应慎用或禁用某些中药,以免对胎儿造 成不良影响。
注意中药的煎服方法及时间
不同的中药煎服方法和时间不同,应遵医嘱 正确煎服。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干姜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 饮。
肉桂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 脉。
吴茱萸
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 泻。
理气药
陈皮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木香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枳实
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香附
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消食药
山楂
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麦芽
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神曲
消食和胃。
鸡内金
君臣佐使
中药处方中药物分为君、臣、佐、使 四种角色,君药为主药,臣药为辅药 ,佐药协助君臣药发挥作用,使药为 引经药或调和药性的药物。
用药禁忌
注意中药的用药禁忌,如孕妇禁用、 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等。
常见疾病的中药治疗与处方举例
胃痛
胃寒痛可用良附丸治疗,胃热痛 可用清中汤治疗,气滞胃痛可用
柴胡疏肝散治疗。
中药的服用方法与剂量
服用时间
根据病情和药性确定服药时间,如补药空腹服, 驱虫药睡前服等。
服用方法
汤剂一般温服,丸剂、散剂等固体剂型可温开水 送服。
服用剂量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确定剂量, 避免过量或不足。
中药使用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注意中药的配伍禁忌
避免“十八反”、“十九畏”等药物的配伍 使用。
中药学的特点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中药的性 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特性。
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 食物。
注意中药的妊娠禁忌
孕妇应慎用或禁用某些中药,以免对胎儿造 成不良影响。
注意中药的煎服方法及时间
不同的中药煎服方法和时间不同,应遵医嘱 正确煎服。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干姜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 饮。
肉桂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 脉。
吴茱萸
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 泻。
理气药
陈皮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木香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枳实
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香附
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消食药
山楂
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麦芽
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神曲
消食和胃。
鸡内金
君臣佐使
中药处方中药物分为君、臣、佐、使 四种角色,君药为主药,臣药为辅药 ,佐药协助君臣药发挥作用,使药为 引经药或调和药性的药物。
用药禁忌
注意中药的用药禁忌,如孕妇禁用、 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等。
常见疾病的中药治疗与处方举例
胃痛
胃寒痛可用良附丸治疗,胃热痛 可用清中汤治疗,气滞胃痛可用
柴胡疏肝散治疗。
中药的服用方法与剂量
服用时间
根据病情和药性确定服药时间,如补药空腹服, 驱虫药睡前服等。
服用方法
汤剂一般温服,丸剂、散剂等固体剂型可温开水 送服。
服用剂量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确定剂量, 避免过量或不足。
中药使用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注意中药的配伍禁忌
避免“十八反”、“十九畏”等药物的配伍 使用。
中药学的特点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中药的性 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