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10章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目录第一部分同步练习 (3)第二部分综合练习 (26)第三部分参考答案 (36)第一部分同步练习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一、填空题1. 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出发点。
2.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等四个环节。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和的统一。
4.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在于。
二、单项选择题1.构成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 劳动者、劳动对象、生产工具B 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C 劳动者、科学技术、经营管理D 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济信息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C )A 物质资料生产B 生产力C 生产关系D 商品3.矿藏和原始森林属于()A 劳动对象B 劳动资料C 生产工具D 人们劳动的生产物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A 古典政治经济学B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 唯物辩证法D 数学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A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 马克思主义哲学C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D 重农学派经济思想6.经济规律就是()A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 经济现象的客观性C 经济行为中的主观能动性D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的相互联系1、B2、C3、A4、B5、A6、A三、多项选择题1.生产关系包括( )。
A直接生产和交换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B交换关系C消费关系 D产品分配关系 E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2.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是( )。
A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B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C生产的数量水平和结构,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数量结构D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起着反作用E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起着决定作用3.与自然规律比较,经济规律的特点有( )。
A经济规律是自然界存在的规律 B经济规律同人的活动紧密相联C经济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D大多数经济规律随经济条件消失而消失E人们对经济规律的利用受到认识能力和利益关系的限制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
政治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单元测试题一——导论】一、单项选择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1、政治经济学是一门()A 研究政治的学科B 独立的经济学科C 既研究政治也研究经济的学科D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专用语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 生产力B 生产方式C 生产关系D 上层建筑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 物质资料生产B 生产力C 生产关系D 经济规律4、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A 物质资料的生产B 生产力C 劳动力D 商品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了()A 社会的生产方式B 客观经济条件C 社会经济关系D 社会发展条件6、生产力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人与()A 人的关系B 自然的关系C 市场的关系D 社会的关系7、生产力()A 包括科学技术B 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C 包括劳动者和劳动资料两个基本要素D 是生产的平均水平8、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依据是()A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要求B社会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C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9、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 生产资料私有制形式B 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C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上层建筑10、在多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 政治关系B 生产关系C 阶级关系D 家庭关系11、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A 交换B 生产C 消费D 分配12、生产资料包括()A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B 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C 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D 机器设备和生产工具13、煤矿上用来运煤的道路是()A 原材料B 劳动工具C 劳动资料D以上都不对14、埋藏在地下的煤炭属于()A 劳动对象B 劳动资料C 原材料D 以上都不对15、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A资本的秘密B商品的秘密C经济规律D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16、在一切社会形态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是()A 价值规律B 市场竞争规律C 按劳分配规律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是()A 理论联系实际B 实事求是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 与时俱进1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建于()A 1615年B 17世纪中叶C 19世纪中叶D 18世纪中叶19、下列不属于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是()A 煤矿工人将埋在地下的煤开采出来B 炼钢厂的工人将矿石炼成钢铁C 纺织厂的工人将棉纱织成布D 地底下煤炭、石油的形成20、生产关系体现的是人与()A 自然的关系B 社会的关系C 人的关系D 物质资料的关系二、多项选择题(A、B、C、D、E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
政治经济学_习题集(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习题【说明】:本课程《政治经济学》(编号为01013)共有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判断分析题,计算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D、社会生产方式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生产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
A、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忙的规律B、揭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C、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D、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4.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
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方式D、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6.商品的二因素是()。
A、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与价值C、价值与交换价值D、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7.两种不同使用价值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
A、两种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两种商品的用途各异C、两种商品各为对方需要D、两种商品都有价值8.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是()。
A、质上有差别,量上无差别B、质上无差别,量上有差别C、质和量上都有差别D、质和量上都无差别9.价值的本质是()。
A、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B、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产品C、两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关系D、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有价值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价值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11.商品二因素决定于()。
A、商品的内在属性B、具体劳动C、抽象劳动D、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都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C、使用价值都是由来自自然物D、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13.价值的源泉是()。
大学政治经济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021
大学政治经济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01.[单选题]周期性失业是由于( )。
A)社会的周期性波动而导致的失业B)政治的周期性波动而导致的失业C)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导致的失业答案:C解析:2.[单选题]在资本循环中,货币资本的职能是( )。
A)生产剩余价值B)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C)生产使用价值D)实现剩余价值答案:B解析:3.[单选题]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标准是( )。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国有制还是集体所有制C)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D)阻碍还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答案:D解析:4.[单选题]根据以下信息计算该题。
假设在每月价格为30元时,小镇有线电视的订户为3万户。
如果小镇有线电视把每月的价格提高到40元,订户将减少为2万户。
那么请用中点法计算弹性,小镇有线电视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多少?( )A)0.66;B)0.C)1.D)1.4。
答案:D解析:5.[单选题]9.关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发展方向B)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C)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6.[单选题]以下哪一项活动最可能产生消费的外部性?()A)学生坐在家里看电视B)学生在宿舍里聚会C)学生为了娱乐而读小说D)学生在学生会吃一个汉堡包答案:B解析:7.[单选题]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因A)为了扩大再生产B)竞争C)价值规律的作用D)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答案:D解析:8.[单选题]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 )。
A)2014年B)2015年C)2016年D)2017年答案:C解析:9.[单选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的特征是(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相结合D)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答案:A解析:所在章节: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10.[单选题]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题目和答案
政治经济学题目和答案一、简答题1.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P26答:(1)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
(2)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劳动生产率越高,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越多,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就越少,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就越小,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就越多,该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货币的起源及本质。
P29答:货币的起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商品交换的范围更加扩大,参加交换的品种日益增多,客观上就要求一般等价物固定在一种商品上,于是就产生了货币。
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货币的本质在于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作为价值的代表,用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3.剩余价值产生的原理。
P48答:资本流通公式是G-W-Gˊ,其中Gˊ=G+△G,即原来预付的货币额G加上一个增殖的货币额△G,马克思把这个增殖的货币额叫作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货币转化为资本,既不在流通领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4.资本积累和企业扩大的基本途径。
P73答:把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作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和企业扩大的基本途径有两个,即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依靠本身的积累,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资本集中就是把许多已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或联合起来形成大资本。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都可以让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
5.产业资本正常顺利循环的条件。
P92答:(1)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所谓空间上的并存性,是指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这三种资本职能形式必须同时并列存在于循环的三个阶段上。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本试题旨在检验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A. 价值规律B. 剩余价值C. 社会生产方式D. 商品流通答案:C2. 商品的二因素是指:A. 使用价值和价值B. 劳动和资本C. 价值和交换价值D.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答案:A3.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A. 价值规律B. 剩余价值规律C. 利润最大化D. 资本积累答案:B4.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A. 个别劳动时间决定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C. 供求关系决定D. 生产成本决定答案:B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A. 经济政策失误B. 市场信息不对称C.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D. 技术进步导致的失业答案:C(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共10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
答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包括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的普遍性、剩余价值的榨取以及生产和资本的不断扩大。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的目的不再是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而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2.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如何揭示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答案: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
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仅够支付工人的工资,而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则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形成剩余价值。
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即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来获取利润。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 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原因。
答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政治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10章
第10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习题及其答案一、名词解释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周期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度化二元经济城市化区域结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二、选择题(下列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1.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A 实现科技的飞跃B 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C 实现精神文明的进步D 实现综合国力的增长2.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 )A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B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C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D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3.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 )A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B增加积累和扩大生产规模C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D增加资金和资源的投入量4.我国现阶段大力提倡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是( )A以生产要素大量投入为中心B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C适度紧缩型增长方式D主要是更加有效地利用生产要素5.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是( )A.以人为本B.全面发展C.协调发展D.可持续发展6.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目标是( )A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B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C优先发展重工业D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7.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产业结构不合理 B 地区发展不协调C国有经济比例过大 D 城镇化水平比较低三、问答题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3.如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4. 如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5.我国经济波动的原因?如何减少经济波动?6.如何实现二元经济的现代化?7.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有何特点?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8.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答案一、名词解释答案略。
二、选择题1、B,2、A,3、A,4、D,5、ABCD,6、ABD,7、ABD。
政治经济学课后题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导论一名词解释经济规律①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
同其他自然规律一样,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人们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前提是认识客观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
③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
有经济规律所依存的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经济规律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第二层次是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第三层次是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
二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科学。
1、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供服务。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的社会属性,但对生产社会属性的分析不能脱离生产的自然属性。
2、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以生产为对象但不是一般地研究生产,而是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
3、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政经的基本分析框架。
从与西方经济学的对比来看,马政经偏重对经济关系本质的分析,它研究物与物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研究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特别是注重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分析。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一解释下列名词1 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基本关系和地位,同时又通过社会生产各个环节来实现自己。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
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
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代码:05003习题参考答案江建强编写(2002年8月)第一章导论一、填空1.物质资料生产2.基础3.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4.劳动者生产资料5.生产力生产关系6.生产关系7.生产分配交换消费8.生产资料所有制9.阶级性阶级性科学性10.内在的本质的必然二、单项选择题1.①2.②3.②4.③5.①6.①7.①8.①9.④ 10.①三、多项选择题1·①②③⑤ 2.①②③⑤ 3.①③⑤ 4.①③④⑤ 5.①③④⑤6.①②③④⑤7.②④⑤8.①②③④9.①②③⑤ 10.①④⑤四、辨析题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力的学问。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是研究生产关系的学问。
但生产关系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所以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对立的统一体。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巨大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评判一种生产关系先进与否,必须以生产力标准来判断,研究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为生产力发展服务的,脱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这种研究就会失去意义。
2.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因而人可以创造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但人不可以创造经济规律,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的。
经济规律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有什么样的客观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它相适应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经济规律的作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作业题,附答案
第一章导论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能促进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共有的客观规律。
第二章商品1、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什么?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而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现象形式。
价值是一种绝对的量,而交换价值则是一种相对的量,即通过两种商品的价值比较而相对地表现出来的量。
它可以与价值相一致,也可以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与价值相背离。
2、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首先,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依赖的,互为条件,共处在商品体中,缺少哪一个因素,都不能成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中最本质的因素,一种物品如果仅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有些物品虽然既有使有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因而没有形成价值,也不是商品。
所以,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其次,二者的对立表现在:(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提供了交换的必要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提供了交换的标准、尺度。
(2)使用价值不是商品所特有的,是所有物品的共同属性,是永恒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范畴。
(3)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导论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1、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首先,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上:1、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现在服务领域因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而进入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围。
这里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2、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3、政治经济学不只研究生产关系,还要研究生产力,研究影响和制约生产关系发展的生产力,特别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到底偏重生产关系还是偏重生产力,要看研究任务。
其次,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上: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运用的哲学方法,也就是唯物辩证法和抽象法。
政治经济学发展到现代阶段,方法论应该与时俱进,包括数学在内的科学研究方法都应该成为重要的研究方法。
关于数学方法,可以肯定,能够得到数学证明的理论是科学地理论。
但不能反过来说,得不到数学证明的理论就不是科学的。
2、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即在中国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主线应该是如何通过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把对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以增进国民财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目标和归宿。
第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回答如何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这样的问题。
第三,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寻求指导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经济理论。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应围绕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和理念。
3、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什么?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有哪些意义?政治经济学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有不同任务,对资本主义分析的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揭示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因此它是批判的武器;对社会主义分析的任务,是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为目标。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章节答案2024年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和调节代表着每一个资本家的利益。
答案:错2.社会主义公有资本是由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答案:对3.资本主义国有企业的实质仍然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答案:对4.股息一般低于企业的平均利润。
答案:对5.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划分为股份,每一股的金额相等。
答案:对6.生产力是一个人生产多少东西的能力。
答案:错7.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而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答案:对8.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答案:对9.在垄断条件下平均利润二重化。
答案:对10.纯粹流通费用不参与价值或剩余价值的创造。
答案:对11.股权结合、人事参与是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
答案:对12.股份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信用制度发展的结果。
答案:对13.剩余价值规律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规律,而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存在并发生作用。
答案:对14.产业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答案:对15.对商品价值量的分析表明()答案:商品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复杂劳动只有还原为倍加的简单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的比较;单位商品价值量与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16.金融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是()答案:垄断的银行资本向垄断的工业资本渗透;垄断的工业资本向垄断的银行资本渗透;银行垄断组织与工业垄断组织进行人事交流17.货币政策的运用主要是通过以下工具来调控经济答案:改变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调整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18.以下属于虚拟资本的有()答案:期票;汇票;纸币;股票;债券19.根据信用主体的不同,可将信用分为()答案:商业信用;银行信用;企业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20.商业信用的工具是()答案:商业票据2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两个历史阶段是()答案: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2.在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答案:垄断和竞争并存,并凌驾于竞争之上2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答案: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24.通货膨胀是()答案:纸币发行数量超过了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而产生的现象25.资本主义社会中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答案:生产资本2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答案: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广泛、迅速发展是在()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8.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社会条件是()答案:劳动者有完全的人身自由和没有生产与消费资料29.资本积累数量取决于()答案:剩余价值量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30.生产成本范畴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是因为它掩盖了()答案: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31.社会生产方式是()答案: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有机结合和统一3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中不包括()答案:资本家消费剩余价值的多少33.产业资本的循环中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答案: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34.实行按劳分配对于劳动者的劳动差别要()答案:给予承认反映35.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就能够执行()答案:价值尺度的职能36.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答案:等价交换与价值增值的矛盾37.国家垄断经济形成的原因之一是()答案:存在多方面的“市场失灵”38.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的关系是()答案: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39.单个资本增大的途径是()答案: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与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涉及到了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知识。
在学习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的答案,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1. 什么是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与政治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活动与政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解释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
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和技术进步。
资本积累指的是投资和储蓄的增加,劳动力增长指的是人口数量的增加,技术进步指的是生产力的提高和创新的推动。
3. 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和循环。
经济周期通常包括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繁荣期是经济活动高度活跃、就业率高、生产力增加的时期;衰退期是经济活动开始减缓、就业率下降的时期;萧条期是经济活动低迷、就业率低、生产力下降的时期;复苏期是经济活动逐渐恢复、就业率上升的时期。
4. 解释经济全球化的意义和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间经济联系和交流的增加。
它的意义在于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技术的传播和经济的增长。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包括增加了国际间的贸易和投资、推动了技术进步和创新、加剧了全球竞争和合作。
5. 解释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后果。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包括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
市场失灵的后果可能包括资源浪费、不公平分配和经济不稳定等。
6. 解释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调节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实施经济政策和提供公共服务来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公平竞争。
7. 解释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
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指的是社会中个人或家庭之间收入差距的存在。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a、前者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后者是天然具有的b、前者是他人生产的,后者是为自己生产的c、前者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后者不是社会财富d、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句话说明()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它是在()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d、商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5、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种折合比例()a、参加交换的商品生产者自觉协商出来的b、由经纪人规定并取得买卖双方同意的c、在无数次交易中自发形成的d、由社会职能部门自觉计算出来的6、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d、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9、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a、剩余价值b、商品价值c、劳动力自身价值d、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和10、从整个社会来讲,在不延长工作日且实际工资还有所提高的情况下()a、工人所受剥削就会有所减轻b、剩余价值率仍会提高c、资本家攫取的剩余价值量不会增加d、剩余价值量仍可增加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是因为()a、剩余价值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b、剩余价值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c、剩余价值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d、剩余价值被视为超过成本价格的部分12、商业利润来源于()a、商业销售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c、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增值d、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13、同一生产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a、社会价值b、平均利润c、生产价格d、成本价格14、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a、成本价格b、生产价格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15、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a、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c、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收益不同d、土地的优劣等级差别16、借贷资本是一种富有资本拜物教性质的资本,其特殊的运动形式是()a、G-G-W-G‘-G’b、G-W-G‘c、W-G-Wd、G-G‘17、股份制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表明()a、社会资本代替了单个的私人资本b、出现了资本民主化c、拥有小额股票的工人成了企业的主人d、生产资料公有制日益形成18、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金融资本是()a、私人资本与国家垄断资本融合而成的资本b、各银行资本融合而成的资本c、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相融合而成的资本d、银行资本加上工业资本的混合物19、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资本积累的实质问题b、资本运动的形式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d、剩余价值的产生问题20、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了棉花是作为()a、流动资本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d、剩余资本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a、以市场作为配置社会资源基础性手段的经济运行体制b、与计划机制彻底脱离c、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很相似d、以国家宏观管理为主、市场调节为辅22、农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表现在()a、农业是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产业b、农业为国家财政提供了大部分资金c、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是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推进的重要条件d、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是同步的23、我国实施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a、保证劳动者的充分就业b、实现共同富裕c、使劳动者老有所养d、满足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24、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就是要()a、优先考虑积累b、优先考虑消费c、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积累与消费都有所增长d、可不必考虑积累与消费价值构成与实物构成的统一25、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利润率,是企业的利润总量与()a、企业总产值的比率b、企业产品总成本的比率c、企业借入资金的比率d、企业占用资金的比率26、我国价格改革的目标是()a、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b、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相结合的价格形成机制c、固定价格、浮动价格、自由价格相结合的价格体系d、统一定价仍将占有一定比重27、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就是要()a、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方式b、由内涵扩大再生产方式转变为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方式c、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d、学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28、当前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a、国际卡特尔b、国际康采恩c、混合联合公司d、跨国公司29、股票价格()a、股息的资本化b、股票所代表的投入企业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c、按票面值可从企业利润分成的额度d、股票本身是纸,没有价值,因而股票价格是一种虚拟资本价格30、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作为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而实现的。
政治经济学课后答案第十章 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答案
第十章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⒈解释下列概念:微观经济主体:在我国现阶段,微观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农户和居民。
企业是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
从现代企业的一般特征看,企业是产品及劳务的生产经营单位,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基本的经济组织。
我国现阶段的农户也是微观经济活动的主体。
因为我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具有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成为独立进行商品生产和经营的农业经济实体。
农户作为微观经济主体所体现的经济关系主要是指家庭整体与外界发生的经济关系。
居民是微观经济主体之一,居民的经济行为同企业经济行为和农户经济行为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共同形成并调节着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作为微观经济主体,既是消费者,又是劳动力和资金等某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
企业、农户和居民作为微观经济主体,其相互联系的纽带是市场。
财产所有制:财产所有制是人们在财产上形成的包括狭义的所有和占有、支配、使用、收益等关系。
狭义的所有,指财产的归属、领有关系,涉及财产归谁所有的问题;占有指人们直接掌握、实际控制和具体管理财产的关系;支配指人们最终处置、安排、调度财产和决定其使用方向的关系;使用指人们改变、消费财产的关系;收益指人们通过占有、支配和使用财产获取相应收益的关系。
企业的物质资本是指以企业的厂房、设备、存货等物质资料形式表现的资本。
物质资本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产权: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财产所有制关系受到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的承认和保护,在法权方面分别表现为狭义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和收益权。
其中前四个产权反映了所有制主体的权利和职能,合起来简称为“四权”。
“四权”加上相应的收益权,就构成了全部的产权或财产权。
债权:债权也是一种产权关系,其资本所有者享有固定收益权,正常情况下不承担企业经营风险,相应地,也不施加对企业的监督控制。
物权:物权也是有关特定财物的归属权,它是指直接支配有体财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的权利,不包括无体财物如发明或著作等知识产权。
政治经济学程恩富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程恩富版)第一至十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1—5(A A B D C)6—10(B B B D A)11—15(C C C B D)16—20(A D A C C)21(A)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1(ABCDE)2(ABC )3(A CD )4(ABCDE)5(ABCD )6(ABCDE)7(AB DE)8(ABC )9(ABCDE)10(A C E)11(ABC )12(ABCD )13(A C E)14(ABCD )15(ABCDE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四、简答题1.简述经济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
(P5-6)答案要点: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1分)与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大多数经济规律都不是长久不变的。
它只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发生作用,随经济条件的变更而变化。
(2分)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必须通过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而得到发挥,并直接涉及人们的物质利益。
因而,人们在经济规律时,经常会受到认识能力和利益关系的限制,从而使经济规律的作用受到干扰。
四、名词解释1. 生产力是指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它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实体性要素,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技术。
2.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它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他方面。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标志是什么?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什么?4.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什么?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有哪些?二、商品与货币1. 商品的二因素是什么?2. 商品的交换价值是如何形成的?3.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4. 货币的职能有哪些?5. 货币流通规律是什么?三、资本与剩余价值1. 资本的本质是什么?2.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什么?3. 剩余价值的源泉是什么?4. 剩余价值率是什么?5. 剩余价值的实现形式有哪些?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有哪些?2.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什么?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什么?4.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是什么?5.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有哪些?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2.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5.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六、国际政治经济学1.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背景是什么?2.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4.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哪些?5.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七、中国政治经济学1.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背景是什么?2.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4.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哪些?5. 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八、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1.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区别是什么?2. 不同经济制度下的资源配置方式有哪些?3. 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4.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5. 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有哪些?九、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1. 经济发展的内涵是什么?2.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3. 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有哪些?4.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是什么?5. 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什么?十、宏观经济调控1.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什么?2. 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4.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5. 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十一、国际经济关系1. 国际经济关系的特征是什么?2. 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是什么?3. 国际贸易的作用是什么?4. 国际投资的特点是什么?5. 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什么?十二、劳动价值论1.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2. 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的关系是什么?3. 劳动价值论在当代的发展是什么?4. 劳动价值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是什么?5. 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什么?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是什么?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是什么?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行为是什么?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什么?十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是什么?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是什么?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十五、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1. 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是什么?2. 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原则是什么?3. 经济发展规划的目标是什么?4. 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措施有哪些?5. 经济发展规划的评估方法是什么?十六、收入分配与消费1. 收入分配的原则有哪些?2.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是什么?3. 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4. 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关系是什么?5.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有哪些特点?十七、对外经济关系1. 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有哪些?2. 对外贸易的作用是什么?3. 外汇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什么?4.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是什么?5. 对外经济政策的调整策略有哪些?十八、财政与税收1. 财政的职能有哪些?2. 财政收入的来源有哪些?3. 财政支出的构成是什么?4.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5. 税收制度的设计原则有哪些?十九、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1. 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有哪些?2. 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3. 银行体系的运作机制是什么?4. 证券市场的运行规则是什么?5. 金融监管的目标与手段有哪些?二十、国际经济组织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是什么?2.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有哪些?3.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主要任务是什么?4. 国际能源署的职能是什么?5. 亚洲开发银行的目标是什么?二十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1.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什么?2.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什么?3.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4. 环境保护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5. 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关系是什么?二十二、经济全球化1.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是什么?3.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有哪些?4. 经济全球化中的风险与挑战是什么?5.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策略有哪些?二十三、区域经济一体化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是什么?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有哪些?3. 欧洲联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是什么?4.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目标是什么?5.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与机遇有哪些?二十四、劳动与就业1. 劳动市场的特征是什么?2. 劳动就业的影响因素有哪些?3. 失业的原因与类型是什么?4. 劳动保障制度的内容是什么?5. 劳动与就业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二十五、人口与城市化1. 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2. 城市化的进程与特征是什么?3. 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什么?4. 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有哪些?5. 城市化政策与规划的原则是什么?二十六、农业与农村发展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2.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什么?3.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哪些?4.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什么?5. 农村扶贫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二十七、工业与产业政策1.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2. 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是什么?3. 产业政策的目标与手段有哪些?4.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5. 产业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二十八、能源与资源1.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是什么?2. 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的原则是什么?3. 能源结构调整的方向是什么?4.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什么?5. 能源政策与资源管理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二十九、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1. 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流派有哪些?2. 国际贸易政策的目标是什么?3. 关税与贸易壁垒的作用是什么?4. 贸易自由化的影响有哪些?5.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有哪些?三十、国际金融体系与政策1. 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什么?2. 国际货币体系的作用是什么?3. 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是什么?4. 外汇市场的风险管理方法有哪些?5. 国际金融政策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三十一、国际贸易法规与协定1. 国际贸易法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 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协定有哪些?3. 区域贸易协定的作用是什么?4.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有哪些?5. 国际贸易法规的实施与监督方法有哪些?三十二、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1. 国际投资的基本形式有哪些?2. 跨国公司的特征与作用是什么?3. 国际投资政策的目标与手段有哪些?4. 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是什么?5. 国际投资的效果评估方法有哪些?答案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标志是《资本论》的发表。
大学政治经济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011
大学政治经济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01.[单选题]在社会保险基金中涉及面最广、管理最难的是( )。
A)养老保险基金B)医疗保险基金C)失业保险基金答案:B解析:2.[单选题]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A)生产的国际化B)资本全球化C)资源配置国际化D)贸易全球化答案:C解析:3.[单选题]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答案:A解析:4.[单选题]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 )A)实现共同富裕B)实现公有制C)实行按劳分配D)发展生产力答案:A解析:5.[单选题]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增加20%的劳动量,但保持资本数量不变,则总产量将( )A)增加20%B)减少20%C)增加大于20%D)增加小于20%答案:D6.[单选题]假定X、Y的价格Px、Py已定,当MRX/MRy>Px/Py时,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足,他将( )。
A)增购X,减少YB)减少X,增购YC)同时增购X、YD)同时减少X、Y答案:A解析:7.[单选题]当代社会经济已成为【 】高度发达的经济A)商品B)服务C)货币D)信用答案:D解析:8.[单选题]生产过程中,劳动对象和( )的总和,被称为生产资料。
A)劳动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劳动资料答案:D解析:9.[单选题]已知商品X的价格为2元,商品Y的价格为1元。
如果消费者在获得最大满足时,商品Y的边际效用是30元,那么商品X的边际效用是( )。
A)20B)30C)45D)60答案:D解析:10.[单选题]垄断竞争行业在长期不能够获得超额利润的原因是A)市场中有大量厂商B)生产规模较小C)产品有差别D)行业进入或退出比较容易答案:D解析:A)竞争目的相同B)竞争范围没有扩展C)竞争手段没有变化D)竞争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答案:D解析:12.[单选题]“一带一路”中的“一带”是指:A)邻邦交易带B)海上贸易带C)上海自贸经济带D)丝绸之路经济带答案:D解析:13.[单选题]属于垄断企业实行二级价格差别的情况是A)将产品定三种不同的价格B)按产品使用量多少收取不同价格C)在分割的市场上分别实行不同的价格D)同样的产品收取不同的价格答案:B解析:14.[单选题]平均利润率是( )A)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B)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C)部门剩余价值总量与部门预付总资本的比率D)部门剩余价值总量与部门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答案:A解析:15.[单选题]市场上商品和劳务需求量的形成取决于:A)居民货币储蓄B)国家消费政策C)商品价格水平D)社会购买能力答案:D解析:16.[单选题]马克思研究社会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习题及其答案一、名词解释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周期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度化二元经济城市化区域结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二、选择题(下列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1.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A 实现科技的飞跃B 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C 实现精神文明的进步D 实现综合国力的增长2.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 )A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B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C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D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3.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 )A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B增加积累和扩大生产规模C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D增加资金和资源的投入量4.我国现阶段大力提倡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是( )A以生产要素大量投入为中心B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C适度紧缩型增长方式D主要是更加有效地利用生产要素5.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是( )A.以人为本B.全面发展C.协调发展D.可持续发展6.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目标是( )A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B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C优先发展重工业D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7.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产业结构不合理 B 地区发展不协调C国有经济比例过大 D 城镇化水平比较低三、问答题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3.如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4. 如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5.我国经济波动的原因?如何减少经济波动?6.如何实现二元经济的现代化?7.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有何特点?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8.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答案一、名词解释答案略。
二、选择题1、B,2、A,3、A,4、D,5、ABCD,6、ABD,7、ABD。
三、问答题1.参考答案:增长与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两个不同概念.经济增长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产品和服务量的增加,用来量度的是GDP(GNP)或其人均值.经济发展除包含经济增长外,还包含经济结构的变化(如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消费结构的改善和升级),社会结构的变化(如人口文化教育程度的提高,寿命的延长,婴儿死亡率的下降)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收入分配的变化(如社会福利的增进,贫富差别的缩小)等.所以,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当然也有可能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的情况.2.参考答案: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要性和意义在于:在世纪之交,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客观上要求结束过去那种高速度、低效益局面,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迎接国际经济技术发展的挑战,参与国际竞争,增强竞争能力,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需要。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加强国有企业技术设备更新改造,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客观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推进科技进步。
一方面,科技进步既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标示了方向,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加快体制创新。
3.参考答案: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1)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2)发展规模经济,实现规模效益。
主要通过市场作用和必要的宏观引导,进一步打破行业、地区、所有制界限,推动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作用,避免低水平重复生产和建设。
(3)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需要强调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还会加大,人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更高。
保护资源和环境,是难度很大而又必须切实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
4.参考答案:(1)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关键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2)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发挥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3)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4)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5.参考答案: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增长与投资效果。
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相关的两个方面。
投资增长会引起对本期投资品需求的增加,并扩大对其他相关产品的需求。
在生产潜力许可的限度内,促进经济增长;但投资增长过快,会引起投资产出组合的变动,即把现有的资源集中投入固定资产建设,挤压现行生产所需的资源,挤压消费生产造成结构失调和短缺现象,迫使下一时期减少投资,形成投资波动,相应地影响经济增长速度。
此外,投资项目过多、建筑材料短缺、建设周期长、建筑造价高、投资效益低,也会影响经济波动。
二是固定资本更新不平衡。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固定资本的更新是不平衡的,带有明显的周期性。
固定资本更新之后,技术水平将达到一个新高度,经济增长将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从而导致经济增长的波动。
三是产业结构的调整。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意味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意味着能消除由于比例失调所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能提高物质资料、生产设备和工时利用率,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增长。
产业结构不合理将严重影响经济的增长。
此外,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自然灾害等自然条件,科技的发展节奏等都是影响我国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
为了减少经济波动,应该保持适度增长。
略。
6.参考答案:(1)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解决经济落后,特别是农村经济落后问题,必须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现代经济的转变。
(2)这种经济结构的转型,要求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的现代化。
略。
7.参考答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将呈现9大特点或趋势:第一,地区差距扩大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有更多的政策措施缓解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但是,由于地区差距的扩大是多重因素导致的,地区差距在相当长时期内会继续存在。
第二,中国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数量将迅速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地区竞争日益表现为地区城市间的竞争。
第三,跨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今后10年到20年,全国由南到北有望形成由珠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陇海——兰新经济带、京津——呼包银经济带和大东北经济区构成的“四带一区”的经济协作基本格局。
第四,与计划经济时代不同,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将通过资产重组和市场扩张,推动地区间资源重新配置和分工与协作。
第五,随着沿海地区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变化,沿海地区产业将向内地和中西部地区转移;但是由于制约中西部发展的因素(包括客观环境、体制、市场、配套产业等)短期难以弱化,中西部地区难以很快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
第六,随着“十五”计划的进一步实施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骨干工程的相继完成,全国各大区域之间的联系将更为便利,地区之间经济交流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第七,有不少城市群可望发展成为大城市圈,大城市圈将成为主导区域经济发展的力量。
第八,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的建设,阻碍产品和要素区域间流动的障碍将不断被突破,国内市场一体化趋势增强,但是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存在。
第九,中央政府更加关注问题区域的协调发展,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快中西部的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战略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可能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实现区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一、坚持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但不可忽视政府宏观调控。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资源的效益,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扩大而不是缩小地区间的差距。
离开政府的调控,区域协调发展是不可能的。
二、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地区比较优势。
政治、文化生活存在多样性,同样经济生活也存在多样性,不同的人对享受有不同的要求。
我们并不能要求西藏、贵州走上海、北京的经济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只要是符合当地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的发展方式,就是最优化的地区发展之路。
三、坚持把鼓励先进地区、提高发展中地区、着力帮助落后地区相结合,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
区域政策的制定,不能只强调一面,不及其余,要把鼓励先进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和帮助落后地区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国家在制定区域政策时,可以考虑在生产阶段将有限的资源优先放到最能发挥效益的地区,以求得产出的最大化;但是,在分配阶段,要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着力帮助落后地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四、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五、坚持以人为本,把普遍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出发点和根本宗旨。
区域政策着重解决的是消除区域发展的机会不平等、发挥区域优势,使得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人民获得相对均等的社会公共服务和福利,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普遍提高。
8.参考答案: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可持续性;公平性;系统性;共同性。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
首先,要实现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切实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引发了与物质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在不断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现行的生育政策,切实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的再生产与物质资料的再生产相互适应、相互协调。
其次,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我国自然资源虽然很丰富,但人均资源相对短缺,许多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实行的基本上是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致使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
因此,保护和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我们必须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要加强环境保护、治理和生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