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1~3节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第十二章电能+能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清单 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第十二章电能+能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清单 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第十二章知识点清单目录第12章电能能量守恒定律第1节电路中的能量转化第2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第3节实验: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第4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12章电能能量守恒定律第1节电路中的能量转化一、电功和电功率1. 电功(1)定义:静电力移动电荷所做的功,简称电功。

(2)公式:(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为J。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瓦时,1 kW·h=3. 6×106 J。

2. 电功率(1)定义:电流在一段电路中所做的功与通电时间之比叫作电功率,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

(2)公式:(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符号为W。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瓦(kW),1 kW=1 000 W。

(4)意义: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二、焦耳定律1. 焦耳定律(1)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及通电时间成正比。

(2)表达式:2. 热功率(1)定义:热功率指单位时间内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

(2)表达式:P 热=I 2R 。

三、电路中的能量转化1. 纯电阻电路:电流通过纯电阻电路做功时,电能全部转化为电阻的内能。

此时电功等于电热,W=Q=UIt=I 2Rt=U 2Rt ,电功率等于热功率,P=P 热=UI=I 2R=U 2R。

2. 非纯电阻电路:含有电动机、电解槽等用电器的电路称为非纯电阻电路。

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流做的功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或化学能,还有一小部分转化为内能。

此时电功大于电热,W=UIt=Q+E 其他>Q=I 2Rt ,电功率大于热功率,P=UI=P 热+P 其他>P 热=I 2R 。

四、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的理解 纯电阻电路非纯电阻电路电路特点 电路中只有电阻元件,只能把电能转化为内能 除电阻外还包括能把电能转化为除内能外的其他形式能的用电器 是否遵循 欧姆定律遵循欧姆定律I=UR不遵循欧姆定律U>IR 或I<UR能量转化 电流做功,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电流做功,电能除转化为内能外,还要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元件举例 电阻、电炉丝、白炽灯等 电动机、电解槽等 电功 W=UIt=I 2Rt=U 2RtW=UIt 电热 Q=I 2Rt=UIt=U 2RtQ=I 2Rt 电功率 P=UI=I 2R=U 2RP=UI 热功率 P 热=I 2R=UI=U 2RP 热=I 2R五、电动机的功率和效率 1. 电动机模型如图,电动机由线圈电阻和其他元件组成。

基础生物化学 第十二章(1-3节)-核酸的合成与分解

基础生物化学 第十二章(1-3节)-核酸的合成与分解
尿囊素酶
+ H2 O
尿囊素
尿囊酸酶
+ H2 O
尿囊酸 4NH3
2CO2
尿酶
+2H2O
尿素
乙醛酸
二、嘧啶核苷酸的代谢1
1,尿嘧啶与胸腺嘧啶在哺乳动物体内分解时,先
还原成对应的二氢衍生物。
2,破开环状结构分别产生β-丙氨酸及β-氨基异
丁酸。
3,最后成为CO2和NH3
胞嘧啶具有氨基,所以要先在胞嘧啶脱氨酶的作
通过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实验来 确定,即用标有同位素的各种营养物喂 鸽子,然后将其排出的尿酸进行分析。
(一)嘌呤环的元素来源2(图示)
天冬氨酸
N1
6C
CO2
甲酰FH4
C2
5C
N7
甘氨酸
C8 甲酰FH4 N3
谷氨酰胺
4C
N9
谷氨酰胺
(二)合成过程(总)
从头合成嘌呤的途径已于50年代被
Greenberg等基本搞清,此途径是在核糖- 5-磷酸的第一碳原子上逐步增加原子生 成次黄苷酸(肌苷酸) ,然后再由次黄 苷酸转变为腺苷酸和鸟苷酸。 反应分为两个阶段: 1,次黄苷酸的合成(11步反应) 2,腺苷、鸟苷的生成 (南大P480,图12-2)
途径称为补救途径。通过补救途径可以重新 利用核酸分解产生的嘌呤和嘧啶或它们的衍 生物。
从胸腺嘧啶或胸苷转变成胸苷酸的补救途径,
除真菌外,对所有细胞都是一样的,故常利 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胸腺嘧啶或胸苷参入DNA 的实验作为检查DNA合成的手段。
三、核苷酸合成的补救途径2
核苷 核糖-1-磷酸
激酶
核糖-5-磷酸
1.鸟嘌呤的分解
动物组织中广泛含有鸟嘌呤酶,可以催化 鸟嘌呤水解脱氨产生黄嘌呤,然后黄嘌呤在黄 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成尿酸。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一节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判断是否属机械运动的关键在于说明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二、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4.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不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所以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两个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相同,运动方向相同,这两个物体就是相对静止。

练习:“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竹排江中游”是以青山或河岸为参照物。

“青山两岸走”所选的参照物是竹排。

☆坐在向东行驶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13.7S,13.9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乙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2、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届数学一轮复习第十二章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第三节算法初步学案理含解析

届数学一轮复习第十二章推理与证明算法复数第三节算法初步学案理含解析

第三节算法初步[最新考纲][考情分析][核心素养]1.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

2.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3。

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

依据程序框图直接得出结论,填写部分内容以及程序框图与其他知识交汇是2021年高考考查的热点,题型为选择题或填空题,分值为5分.1.逻辑推理2。

数学运算‖知识梳理‖1.算法(1)算法通常是指按照错误!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错误!明确和错误!有限的步骤.(2)应用: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错误!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2.程序框图定义: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5程序框、流程线及6文字说明来表示算法的图形.3.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名称内容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定义由若干个错误!依次执行的步骤组成,这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错误!基本结构算法的流程根据9条件是否成立有不同的流向,条件结构就是处理这种过程的结构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的条件错误!反复执行某些步骤的情况,反复执行的步骤称为错误!循环体程序框图‖基础自测‖一、疑误辨析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算法的每一步都有确定的意义,且可以无限地运算.()(2)一个程序框图一定包含顺序结构,也包含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3)一个循环结构一定包含条件结构.()(4)当型循环是给定条件不成立时,执行循环体,反复进行,直到条件成立为止.()答案:(1)×(2)×(3)√(4)×二、走进教材2.(必修3P25例5改编)给出如图程序框图,其功能是()A.求a-b的值B.求b-a的值C.求|a-b|的值D.以上都不对答案:C3.(必修3P33B3改编)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S 为4,则输入的x应为()A.-2 B.16C.-2或8 D.-2或16答案:D三、易错自纠4.如图给出的是计算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的一个程序框图,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A.i<50? B.i>50?C.i〈25?D.i>25?解析:选B因为该循环体需要运行50次,i的初始值是1,间隔是1,所以i=50时不满足判断框内的条件,而i=51时满足判断框内条件,所以判断框内的条件可以填入i>50?故选B.5.阅读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输出s的值等于()A.-3 B.-10C.0 D.-2解析:选A第一次循环:k=0+1=1,满足k<4,s=2×1-1=1;第二次循环:k=1+1=2,满足k<4,s=2×1-2=0;第三次循环:k=2+1=3,满足k<4,s=2×0-3=-3;第四次循环:k =3+1=4,不满足k<4,故输出的s=-3.故选A.错误!|题组突破|1.(2019年全国卷Ⅲ)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ε为0。

高二物理第十二章 机械波 第1~3节 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二物理第十二章 机械波 第1~3节  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高二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第1~3节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十二章机械波第一节波的形成和传播第二节波的图像第三节波长、频率和波速二. 重点、难点解析1. 掌握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波传播过程的特点;2. 了解机械波的分类;3. 明确机械波的产生条件及其传播特征;4. 知道波的图象,知道横、纵坐标各表示什么物理量,知道什么是简谐波。

5. 知道什么是波的图象,能在简谐波的图象中读出质点振动的振幅。

6. 根据某一时刻的波的图象和波的传播方向,能画出下一时刻和前一时刻的波的图象,并能指出图象中各个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

7. 了解波的图象的物理意义,能区别简谐波与简谐运动两者的图象。

8. 理解波长、频率和波速的物理意义。

9. 理解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

三. 知识内容第一部分〔一〕波的形成和传播质点振动时,由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就带动相邻的质点振动起来,该质点又带动后面的质点振动起来,这样振动的状态就传播出去,形成了机械波。

例如—水波:向平静的水面投一小石子或用小树枝不断地点水,会看到水面上一圈圈起伏不平的波纹逐渐向四周传播出去,形成水波。

绳波:用手握住绳子的一端上下抖动,就会看到凸凹相间的波向绳的另一端传播出去,形成绳波。

〔二〕横波和纵波从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之间关系来看,机械波有两种基本类型:1. 横波:质点振动的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做横波,如绳波。

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去的最低处叫做波谷,横波是以波峰波谷这个形式将机械振动传播出去的,这种波在传播时呈现出凸凹相间的波形。

2. 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做纵波。

在纵波中,质点分布最密的地方叫做密部,质点分布最疏的地方叫做疏部,纵波在传播时呈现出疏密相间的波形。

〔三〕机械波1. 机械波的概念: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形成机械波。

2. 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振源和介质。

振源——产生机械振动的物质,如在绳波中绳子端点在手的作用下不停抖动就是振源。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复习提纲 人教新课标版

第十二章《力和机械》复习提纲一、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二、重力: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三、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A 静摩擦B 滑动摩擦C 滚动摩擦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7、应用: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A 、增大压力B、接触面变粗糙C、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A、减小压力B、使接触面变光滑C、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D、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四、杠杆五、滑轮1、定滑轮: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动滑轮: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3、滑轮组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第十二章当代中国司法制度(复习资料)

第十二章当代中国司法制度(复习资料)

第十二章当代中国司法制度我国司法工作制度包括审判制度、检察制度、侦查制度、执行制度、律师制度。

第一节当代中国审判制度一、审判制度的性质和含义1、审判制度的含义:是关于国家审判机关的性质、组织结构、职能和审判程序等方面制度的总称。

国家解决社会冲突是审判制度产生的原因。

2、审判制度的性质:(1)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审判制度、行政制度和立法制度共同构成了国家制度。

(2)具有法律制度的特质。

审判制度作为法律制度的一部分,与一国法律制度的其他部分,共同构成了一国区别于他国的法文化传统。

二、审判制度的原则和内容1.审判制度的基本原则(1)独立审判原则。

(2)依法审判和未经审判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

两层含义:一是对公民的定罪权由法院统一行使;二是需按法定程序审理判决有罪才有罪。

(3)平等审判原则。

两层含义:一是对一切人的犯罪都要依法加以追究,不允许有任何特权;二是对一切人的合法权益都要依法加以保护,不允许有任何歧视。

(4)民主审判原则。

三个方面:一是各级人民法院及其组成人员都是根据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由同级人大产生,体现了民主性。

二是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三是审判监督体现高度的民主性,群众可以提建议,还可以针对违法行为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

2.我国审判制度的基本内容(1)两审终审制。

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

(2)公开审判制度。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之外,一律公开进行。

(3)合议制度。

集体审判案件的制度。

(4)回避制度。

指司法人员等由于与案件或者案件当事人有某种特殊关系,不得参加办理该案件的一种制度。

(5)陪审员制度。

实行陪审员制度是我国宪法原则的体现。

公民担任陪审员的条件:年满23周岁,品行良好、公道正派;身体健康。

人民陪审员一般要求大学专科文化程度以上。

人民陪审员的任期为5年,除不得担任审判长之外,同法官有同等权利。

(6)审判监督制度。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二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

第十二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与布局一、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1.将下列情境与最优的交通运输方式连线。

2.分析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铁矿砂等大宗商品重要中转基地的主要原因。

提示:舟山群岛新区港口航道深、岸线长,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长江中下游地区铁矿砂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大,多选择水运中转。

二、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1.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布局原则3.发展特点区域交通运输布局总是处于变化之中,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趋向完善、优化。

三、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1.在平原地区修建交通线成本一定低吗?提示:不一定。

一般而言成本较低,但像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样河网密布、有大量农田的平原,则需要建设桥梁,建设成本会增加。

2.增设广州地铁线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增设的地铁线是客流量大即需求量大的线路。

所以地铁线的增设考虑的主要因素为社会经济因素。

[微点拨]自然因素始终影响甚至制约着交通运输网的建设和发展,但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自然因素对于交通运输布局尤其是交通运输线的阻碍逐渐被打破,社会经济因素已成为决定性因素。

命题视角(一)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演绎法学习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方式优点缺点适合运输的货物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较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大宗、笨重、需长途运输的货物,如矿石、金属、木材、牲畜等公路运输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机动灵活,周转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短程、量小的货物水路运输河运历史悠久,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产等海运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最快捷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急需、贵重、运量不大的物品管道运输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运量大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气体或液体状货物2.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1)客运:人们旅行时对所乘交通工具的选择,大多从运行速度、费用、安全性、舒适度等因素考虑。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有机化学基础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 有机化学基础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

第十二章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最新考纲: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如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

4.能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5.能正确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有机物的多样性,能按不同的标准对有机物进分类,并认识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有机物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

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知识点一有机化合物分类和官能团1.根据分子组成中是否有C、H以外的元素,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

2.根据分子中碳骨架的形状分类3.按官能团分类(1)相关概念烃的衍生物: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2)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有机物一定含碳、氢元素( ×)提示:有机物四氯化碳中没有氢元素。

2.官能团相同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类物质( ×)提示:酚、醇的官能团相同,但属于不同类物质。

3.含有醛基的有机物一定属于醛类( ×)提示:醛类物质是醛基与烃基相连的化合物,而含有醛基的不一定是醛,比如甲酸及其盐、甲酸某酯、葡萄糖等。

4. 、—COOH的名称分别为苯、酸基( ×)提示:—COOH的名称为羧基。

5.醛基的结构简式为“—COH”(×)提示:醛基的结构简式为“—CHO”或“OHC—”。

6.含有苯环的有机物属于芳香烃( ×)提示:芳香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类物质。

新人教版物理第12章 简单机械 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物理第12章 简单机械 知识点归纳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知识点)第1节杠杆一、杠杆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2、几个名词支点O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1、杠杆平衡: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在杠杆上读出力臂的大小(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2)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 l2●三、作图(力臂的画法)1)寻找支点、力的作用线。

2)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力臂。

(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3)用大括号把线段两端连上,并标上对应的符号l1 l2注:当力F与杠杆垂直时,力臂L最长,力F有最小值。

(直线型杠杆)当力F与支点O和力的作用点的连线垂直时,力臂L最长,力F有最小值。

(如图)★四、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l1> l2特点:省力但费距离,如:钳子、撬杆、动滑轮、轮轴、斜面等费力杠杆:l1< l2特点:费力但省距离,如:筷子、镊子、钓鱼竿、船桨等等臂杠杆:l1= l2特点:即不省力也不省距离,如:定滑轮、天平第2节滑轮1、分类:定滑轮:在使用时,轴不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动滑轮:在使用时,轴随着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特点:定滑轮:不省力,但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省力杠杆)3、滑轮组1)定义: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滑轮组。

2)特点: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公式1()F G Gn=+动物S nh=(n为与动滑轮相连接的绳子有效段数)●4)能按照要求画出绳子的绕线方法OA4、生活中的简单机械1)轮轴:省力杠杆 例:门把手、方向盘、水龙头、扳手●2)斜面:省力杠杆 例:楼梯、盘山公路、a 、定义:斜面是一种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但必须多移动距离。

复习资料 第十二章 研究资料的审核、整理与统计分析

复习资料  第十二章 研究资料的审核、整理与统计分析

第十二章研究资料的审核、整理与统计分析第一节资料的审核与整理研究资料的审核与整理是分析资料的基础,它同研究阶段后期的第一项工作,是保证调查资料客观性、准确性、条理性、完整性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一、资料审核的概念与原则资料审核是指在着手整理调查资料之前,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查与核实的工作过程,目的是保证资料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资料的整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资料审核和资料收集工作同步进行,叫做实地审核或收集审核。

在收集资料后集中时间进行审核叫做系统审核。

对重要资料进行反复的各种形式审核,叫做多次审核。

资料审核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

(看其是否真实可靠地反映了调查对象的客观情况)(2)标准性原则。

(在较大规模的调查中,对于需要相互比较的材料,要审核其所涉及的事实是不是具有可比性。

指标的定义是否一致,计量单位是否相同等)(3)准确性原则。

(对资料进逻辑检查,有无不合理和相互矛盾的地方,如某人的年龄栏内填写的是23岁,而工龄栏内填写的是18年,显然不合逻辑。

)(4)完整性原则。

(是否收集齐全)二、资料的整理1.资料整理的概念和原则资料的整理是根据研究目的将经过审核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使资料更加条理化和系统化,为进一步深入分析提供条件。

资料整理应遵循三条原则:(1)条理化。

(是指对资料进行分类从而为进一步分析创造条件。

分类反映着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认识)(2)系统化。

(条理化是从分类着手,系统化是从整体综合的角度考虑问题)(3)统计汇总。

(是指将调查得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初步的统计整理,以把握其总体上的数量特征。

)2.分类和分组从严格的意义讲,分类和分组都是一种定性分类方法,即根据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将其区分为不同种类。

分类适用于全部调查资料,分组只限于数量化的统计资料。

调查资料的分类有两种,即前分类和后分类。

(标准是按资料收集前后)文献调查的资料、非结构观察、座谈会的记录、问卷调查中开放性回答是属于后分类。

分类的方法有两种,即现象分类方法和本质分类方法。

《旅游政策与法规》精讲:第12章第3节导游人员的权利与义务

《旅游政策与法规》精讲:第12章第3节导游人员的权利与义务

《旅游政策与法规》精讲蔡正敏主讲乐清市雁荡山旅游学校副校长(《旅游政策与法规》,浙江省旅游局编,2014年5月第4版,中国旅游出版社。

)第十二章导游与领队人员法律制度第三节导游人员的权利与义务导游人员的权利义务,实质是导游人员与不同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与导游人员发生法律关系的主体有三类,即政府、旅行社、旅游者。

一、导游人员与政府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一)导游人员的权利1.依法从业的权利导游人员是满足法定要求,通过一定程序取得导游证的公民。

取得导游证(行政许可)的公民,即有权从事导游工作。

未取得导游证从事导游活动的人员,《旅游法》第102条规定,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予以公告。

2.行政救济的权利行政救济是有关主体在正常的法定权利状态遭到破坏或者妨害时采取补救、恢复措施的法律制度的总称。

它包括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申诉、信访、调节、仲裁等救济制度。

导游人员从业活动中受到行政处罚或合法权益受到行政主体损害的,有权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导游人员的义务导游人员具备导游从业资格的同时,也必须遵守相关法律对导游人员设定的从业规范。

这些从业规范构成了导游人员的义务。

根据《旅游法》规定,导游人员行政法上的义务包括:1.不得私自承揽业务《旅游法》第40条规定,导游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必须接受旅行社委派,不得私自承揽导游业务。

《旅游法》第102条第二款规定,导游违反本法规定,私自承揽业务的,由旅游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并暂扣或者吊销导游证。

设定该义务,主要是基于市场秩序以及旅游者权益保护的考虑。

2.佩戴导游证《旅游法》第41条规定,导游从事业务活动,应当佩戴导游证。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未佩戴导游证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下的罚款。

设定该义务,既是规范导游从业活动,也是便于游客和旅游主管部门的监督。

管理学复习-第十二章沟通联络.

管理学复习-第十二章沟通联络.

第十二章沟通联络第一节沟通联络的概念、目的和作用一、沟通联络的概念沟通联络,简称沟通,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客体或对象,以期取得客体或对象做出相应反应的过程。

根据概念,沟通包含三个含义:(一)沟通是双方的行为,有三种表现形式1.人—人之间的沟通。

2.人—机之间的沟通。

3.机—机之间的沟通人—人之间的沟通有其不同于其它沟通的特殊性:①人—人之间的沟通主要是通过语言(或语言的文字形式)来进行的。

②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仅是消息的交流,而且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的交流。

③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心理因素有着重要意义。

④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会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

(二)沟通是一个过程,完整的沟通过程包括七个环节。

1.沟通主体——信息发出者2.编码3.媒体——沟通渠道4.沟通的客体——信息接收者5.译码6.作出反应7.反馈(三)编码、译码和沟通渠道是沟通联络过程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

它始于主体发出信息,终于得到反应。

二、沟通联络的目的和作用杨P301(一)目的:促进变革,即按有利于组织的方向左右组织的行动。

(二)作用1.使组织中的人们认清形式新来的人员下级主管人员2.使决策更加合理和有效3.稳定员工的思想情绪,统一组织行动第二节沟通联络的方式和方法一、沟通联络的方式(一)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一般指在组织系统内,依据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

这类沟通主要运用组织机构和权力进行。

优点:沟通效果好,比较严肃,约束力强,易于保密,可以使信息沟通保持权威性。

缺点:刻板(依靠组织系统层层传递),沟通速度很慢,存在信息失真或扭曲的可能。

适用:重要消息和文件的传达;组织的决策。

非正式沟通是在正式沟通渠道之外进行的信息传递或交流。

优点:沟通形式不拘,直接明了,速度很快,容易及时了解到正式组织难以提供的“内幕新闻”。

缺点:难于控制,传递的信息不确切,容易失真;可能导致小集团、小圈子,影响组织的凝聚力和人心稳定。

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2)

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2)

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版本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课程标题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2)编稿老师钟朝光一校林卉二校黄楠审核刘媛媛1. 轮轴与斜面【要点精讲】轮轴:(1)概念:由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的轴线转动的简单机械。

(2)实质:是一个可以连续转动的杠杆,也是一个不等臂的杠杆。

(3)特点: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汽车方向盘、辘轳、卷扬机、螺丝刀等都属于轮轴。

【领悟·整合】轮轴的支点在轮和轴共同的轴线上,两个力臂分别是轮半径和轴半径。

若动力作用在轮上,阻力作用在轴上,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1R=F2r,可见,轮半径是轴半径的几倍,作用在轮上的力就是轴上力的几分之一,因此使用轮轴可以省力,但要多移动距离。

反之,若动力作用在轴上,阻力作用在轮上,则费力。

【典例精析】例题1 如图所示的自行车,它的后轮及其中间的小齿轮(飞轮)也是一个轮轴装置,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作用在该轮轴上的动力小于阻力B. 作用在该轮轴上的动力大于阻力C. 作用在该轮轴上的动力等于阻力D. 以上说法都不对思路导航:由于动力作用在小齿轮(轴)上,阻力作用在后轮(轮)上,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 1r =F 2R ,又R >r ,故F 1>F 2,选B 。

答案:B【要点精讲】斜面:简单机械的一种。

用于克服垂直提升重物用力较大的问题,通过增大距离来省力。

生活中的斜面:螺丝、楼梯、坡面、盘山公路、刀片…… (1)机械效率:有用功:G h W =有用;额外功:fs W =额外 总功:Fs W =总 机械效率:%100%100⨯=⨯=FsGhW W 总有用η问题:在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时,要如何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不是一对平衡力?答案:沿着斜面匀速拉动;不是。

(2)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斜面的倾角(坡度、与水平面的夹角)、斜面的粗糙程度 易错点:斜面的机械效率与物重无关!!(注意其与滑轮、杠杆的机械效率的区别!)【典例精析】例题1 斜坡长10m ,顶端与底端的竖直高度为6m ,当小莉沿着斜坡用F =100N 的力把一质量为10kg 的货箱从斜坡底端缓慢地推到斜坡顶端的过程中,她对货箱做的功为_____J ,货箱克服斜坡的摩擦力做的功是_________J 。

XX年初中物理第十二章节知识点复习(精华版)【DOC范文整理】

XX年初中物理第十二章节知识点复习(精华版)【DOC范文整理】

XX年初中物理第十二章节知识点复习(精华
版)
XX年初中物理第十二章节知识点复习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2.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4.杠杆的应用:
省力杠杆:L1>L2F1<F2省力费距离;
费力杠杆:L1<L2F1>F2费力省距离;
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5.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杠杆,可以省一半的力。

6.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重物,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且物体升高“h”,则
绳子自由端移动“s=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

不计动滑轮和绳重及摩擦时,F=
不计绳重及摩擦时
一般用
7.机械效率: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斜面的机械效率:η=。

最新七年级生物第十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提纲

最新七年级生物第十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提纲

第十二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的激素调节(87-92)1、激素调节⑴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

⑵几种激素作用及分泌异常的症状第二节人体的神经调节(93- 101)2、神经调节周围神经系统大脑⑴神经系统脑(高级中枢)小脑中枢神经系统脑干脊髓(低级中枢)注意:①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里的神经中枢控制着一些简单的、低级的活动;②大脑也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位于表层,又叫大脑皮层,有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运动中枢等,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

③大脑分左脑和右脑,左脑控制身体右半部的活动,负责语言及逻辑思维,右脑控制身体左部的活动,负责艺术思维;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使运动协调准确;脑干有基本生命活动中枢,管理着人的心跳、血液循环和呼吸等生命活动。

⑵神经元由突起和细胞体构成。

突起分为轴突和树突两种,树突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兴奋,轴突传导细胞体发出的神经兴奋。

轴突和树突称为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成一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就构成了一条神经。

⑶反射: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的类型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先天的、低级的、永久不消失的、其中枢在脊髓、受大脑控制)条件反射:通过学习或训练建立起来的(后天的、高级的、可以消失、其中枢在大脑)注意: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⑷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等信息发生反应。

人类特有的大脑皮层的中枢是语言中枢。

第三节人体感知信息(102-110)3、感知信息⑴眼和视觉的形成①眼球的结构: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又称视网膜),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②视觉的形成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晶状体折射→在视网膜上成像→视神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③眼的卫生保健近视:由于眼球前后经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象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2020年高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二章第3节 原子核

2020年高考物理总复习:第十二章第3节 原子核
①裂变:重核分裂成质量较小的核的反应.如: __2_39_52U__+__10n__→__135_64_X_e_+__93_08S_r_+__1_0_10_n_____.
②聚变: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应.如: ____21_H__+__31H__→__42_H_e_+__10_n_______.
kg=3.6×10-28 kg,故 C 错误,
D 正确. 【答案】BD
例 431H 的质量为 3.016 050 u,质子的质量为 1.007 277 u,中子的质量为 1.008 665 u.1 u 相当于 931.5 MeV.则:(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为氚核时,是吸收能
21H+31H→42He+01n
2.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1)熟记常见基本粒子的符号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 程的基础.如质子(11H)、中子(_10_n__)、α 粒子(__42H__e__)、 β 粒子(_-_01e__)、正电子(01e)、氘核(21H)、氚核(_31H___)等. (2)掌握核反应方程遵守的规律是正确书写核反应 方程或判断某个核反应方程是否正确的依据.由于核反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β 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 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 B.γ 射线一般伴随着α 或 β 射线产生,在这三种
射线中,γ 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也最强
C.氡的半衰期为 3.8 天,若取 4 个氡原子核,经 7.6 天后就只剩下一个氡原子核了
D.发生α 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 中子数减少了 4
42He+94Be→162C+10n(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2173Al+42He→1350P+10n
(约里奥·居里夫妇 发现放射性同位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第1节~第3节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
1、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 、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变形 , B 、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
Ⅱ 变速运动:
A 、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 、 平均速度:= 总路程
总时间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 、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 、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

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1、v 2、v 则 v 2>v>v 1
E 、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
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 3×108m/s
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v s t = t s v
= v t s = v s t
=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
米(mm),微米 (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70c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约 1cm、铅笔
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或17c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
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
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
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
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
式。

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
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
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
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
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
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

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

③、硬币
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

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
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
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练习:有两位同学测同一只钢笔的长度,甲测得结果12.82cm,乙测得结果为12.8cm。

如果这两位同学测量时都没有错误,那么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次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如果这两位同学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都是mm,则乙同学的结果错误。

原因是:没有估读值。

7、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用更精密的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2、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
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五、例题讲解
例1、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析: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例2、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分析: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例3、某同学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得某物体长度,记录正确的是()
A、16.88cm
B、16.8cm
C、16.878cm
D、16.88
分析:测得的物理量应由准确数字、估计数字和单位三部分组成。

此刻度尺分度值为1mm,所以应估计到mm的下一位,若以cm来记录数据,则小数点后面应有两位。

选A
练习:
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
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______和______。

2、甲乙丙三辆车行驶在东西方向的平直公路上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在匀速向东运动,乙车
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西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和路边的树都以同样的速度匀速向东运动(各车上的人均以自己所在的车为参照物),则各车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车向东运动
B.乙车向东运动
C.丙车向西运动
D.乙车向西运动
3、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共测量4次,其结果分别为17.49 cm、17.50
cm、17.68 cm、17.46 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度应记作 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