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点滴灌肠治疗发热伴便秘患儿的护理

合集下载

中药灌肠,治小儿常见病

中药灌肠,治小儿常见病

中药灌肠,治小儿常见病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直肠吸收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肃降作用,敷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现代医学证明,直肠的肠壁组织,具有选择性吸收和排泄功能,它是一个半透膜,具有丰富的静脉丛,血液循环旺盛,吸收力强,药物通过直肠粘膜的吸收直接进入体内循环。

直肠给药操作简便,起效快、疗效好、费用低、副作用小,主要用于口服和静脉给药困难的儿童。

临床上主要用于小儿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小儿支气管炎、小儿腹泻、肺炎等多种疾病。

禁忌症:严重腹泻、肛门直肠结肠手术后、急腹症,以及怀疑肠坏死或肠穿孔的患儿禁用。

直肠用药的程序(流程):直肠用药前,让儿童排便,以增加药物与直肠粘膜的接触面积,让孩子先放松,不要强行给药,以免患儿给药后随即排泄。

(直肠给药管图)直肠给药的操作步骤:首先中药加热至38.5度左右,也就是小儿喝牛奶的温度。

第二,中药吸入针管,然后继续吸入少量空气,让针头向下,使空气进入注射器尾端,这样可以借助空气的压力一次性将药物全部注入直肠。

第三,中药吸入针管后,连接一次性直肠给药管,给药管涂润滑油,一般用医用甘油或者石蜡油,然后缓慢推入直肠。

给药深度:1-6个月小儿3-4cm;7-12个月小儿4.5-5cm;1-3岁小儿5-6cm;3岁以上小儿6-8cm。

中药推入直肠后,轻拍小儿屁股,促进肛门括约肌收缩,防止药液溢出;然后让患儿卧位在床上休息10-15min,以便药物保留吸收,药物推入直肠后要观察给药后的反应,是否有排便,是否有药液溢出,或者有什么不舒服。

直肠给药后保留20-30min排便是正常的,药物已基本上吸收70%左右。

以上是直肠给药的方法、用量和禁忌症,以及注意事项。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下儿科门诊常见病的几种证型及治疗方法:1.感冒咳嗽风寒型:大多数小儿看中医时已经输过液体,用过大量的抗生素或者痰热清、咽喉宁等清热解毒药。

抗生素性味苦寒、寒冷,还有痰热清这些药都属于清热解毒药;这些药物容易伤中阳,结果孩子输了几天的液体效果不佳,才想起看中医。

中药灌肠流程及注意事项

中药灌肠流程及注意事项

中药灌肠流程及注意事项中药灌肠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常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肠胃炎、便秘、肠梗阻等。

这种疗法的好处在于,它可以直接作用于肠道,加快药物吸收,减少药物浪费,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下面是中药灌肠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1. 流程第一步:准备器材。

中药灌肠需要用到灌肠袋、灌肠管、温水、中药。

灌肠袋和灌肠管事先要消毒。

第二步:准备药物。

按中医诊断的需要选用中药,加水煅煮浓缩成药液即可。

第三步:灌肠前要排便,而后用肥皂水清洗,保证肛门部位清洁。

同时将灌肠液温度调制在37-40摄氏度。

第四步:使用灌肠器将灌肠液慢慢注入,每次至少500毫升,至多不超过一升,注入时要保持肉眼可见的缓慢注入,多次使用同一套器具时要及时更换。

第五步:等待灌肠液在肠道内作用20-30分钟左右,让药物分散在肠道内。

第六步:排泄肠液,将灌肠过程中温水、药液等排出,注意肛门清洗干净。

第七步:清洗器材。

灌肠袋和灌肠管用肥皂水清洗,消毒,并晾干备用。

2. 注意事项2.1 注意肛门卫生,清洁是非常重要的,以避免细菌和病毒感染等感染疾病。

清洗肛门时,应使用肥皂和温水,以保持卫生。

2.2 灌肠液的温度应在37-40摄氏度之间,如果温度过高,可能会对肠道产生灼伤,如果温度过低,不仅灌肠效果差,而且可能引起肠道痉挛。

2.3 灌肠过程应该缓慢,注意肛门的松弛度,保持心态放松,如有任何不适,请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医生咨询。

2.4 灌肠液的量不要过多,每次至少500毫升,至多不超过一升,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便秘或肠道压力增大,违反这种用法,可能会对肠道产生伤害。

2.5 中药灌肠适用于特定的病情和人群,不适用于所有人,如果遇到其他不适或疑问,请立即咨询医生。

总之,中药灌肠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适用于肠胃道疾病的治疗。

操作灌肠液时,一定要注意以下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以保证安全、有效、长期使用,达到治疗效果。

中药灌肠怎么操作流程

中药灌肠怎么操作流程

中药灌肠怎么操作流程中药灌肠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将中药溶液注入肛门,达到清热泻火、通便润肠的目的。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药灌肠的操作流程。

首先,准备好所需材料和药物。

中药灌肠需要用到灌肠袋、温开水、中药溶液等。

灌肠袋要事先清洗干净,并消毒处理,以确保操作的卫生安全。

中药溶液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来选择,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制作。

接着,准备好操作环境。

在进行中药灌肠前,需要确保操作环境整洁、安静,让患者感到舒适和放松。

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房间,让患者躺在舒适的位置上。

然后,进行术前准备。

患者需要解下裤子,躺在一侧,将双腿屈膝,露出肛门。

医生需要戴上一次性手套,用温开水清洗患者的肛门,以确保手术的卫生。

接下来,将中药溶液装入灌肠袋中。

将准备好的中药溶液倒入灌肠袋中,然后将灌肠袋的管口用湿润的棉签轻轻涂抹一些植物油,以便插入患者的肛门。

然后,进行灌肠操作。

医生将涂抹了植物油的灌肠袋轻轻插入患者的肛门,然后将中药溶液缓慢注入患者的肠道中。

在注入过程中,医生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以免出现不适情况。

最后,结束灌肠操作。

当中药溶液全部注入肠道后,医生需要轻轻拔出灌肠袋的管口,让患者保持躺卧位,并稍微提高臀部,以确保中药溶液在肠道内停留一段时间,发挥最佳疗效。

综上所述,中药灌肠的操作流程包括准备材料和药物、准备操作环境、术前准备、装药、灌肠操作和结束操作。

在进行中药灌肠时,医生需要细心操作,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患者在接受中药灌肠治疗时,也需要配合医生的指导,保持放松和配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药灌肠的注意事项

中药灌肠的注意事项

中药灌肠的注意事项中药灌肠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将中药液体注入大肠进行药物吸收和治疗。

灌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在进行灌肠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患有严重肠道疾病、穿孔等病症的患者,灌肠治疗应避免使用。

因为这些患者的肠道可能已经受损,继续进行灌肠可能会加重病情。

其次,为了确保中药液体达到预期效果,灌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

一般来说,中药液体的温度应控制在37摄氏度左右,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中药的疗效。

同时,灌肠治疗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细菌感染。

灌肠液应使用新鲜制作并进行灭菌处理,灌肠器具和环境也要进行彻底的消毒。

另外,灌肠治疗应由专业医生或中医师操作,以确保正确、安全地进行。

专业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中药方剂,并根据需要调整灌肠的频率和时间。

在进行灌肠治疗时,患者需要保持舒适的姿势,并尽量放松肌肉。

太过紧张或担心会导致肌肉收缩,影响中药液体的吸收。

此外,为了防止中药液体泄漏出来,患者在灌肠过程中需要进行控制排便的动作。

如果患者感到十分难受或有排便的冲动,应及时告知医生,停止灌肠。

最后,灌肠后患者需要注意观察身体反应。

一般来说,中药灌肠可能会引起腹胀、腹痛、肛门不适等不良反应,但这些反应一般会在灌肠后几小时内消失。

如果患者出现严重不适、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中药灌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进行治疗前需要仔细考虑适用病情,并选择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

同时,患者需要注意保持舒适姿势、控制排便动作,以及观察身体反应,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中药保留灌肠法操作说明

中药保留灌肠法操作说明

中药保留灌肠法操作说明中药保留灌肠法是中医药治疗便秘、痔疮、内外痔等肠道相关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该方法采用中药煎汁灌肠的方式,通过肛门输入中药汁液,使药液直接作用于直肠和结肠黏膜,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肠道自我调节功能,从而起到治疗和预防肠道疾病的作用。

下面是中药保留灌肠法的具体操作说明。

一、操作前的准备1. 灌肠器:选用容积200-300ml的橡胶灌肠器或塑料灌肠器。

2. 中药配方: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相应的中药配方。

一般选用清热解毒、润肠通便、止血生肌等功效的中药。

3. 药材:用于制作中药汁液的药材一般是指草药,可以选择麻黄、桂枝、大黄、芒硝、黄连、生地黄、金银花等。

4. 器具:煮药的瓦斯炉、煮药的不锈钢中火锅、布袋、口罩等。

5. 卫生用品:医用酒精、湿纸巾、手套等。

二、制作中药汁液1. 取干药30g左右,用清水洗净后,将其放入煮药锅内,加入适量的水,一般是水药比例为1:10,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汁液剩余1/3至1/5,约30-60分钟。

2. 煮制完毕后,用纱布或细布袋将中药渣过滤掉,获取中药汁液。

3. 将过滤好的中药汁液倒入灌肠器内,并注意灌肠器内的空气要挤出。

三、操作步骤1. 清洁:将手洗干净,并涂上医用酒精或其他消毒剂,将灌肠器和附件消毒后清洗干净,同时保持操作环境清洁。

2. 姿势:患者应取侧卧位,双腿自然弯曲,直肠会自行松弛,易于进行灌肠。

3. 插管:将已涂抹润滑油的灌肠器插入肛门,需慢慢插入,并同时推进灌肠器内的中药汁液,直到肠液进入直肠。

4. 保留:当中药灌入直肠时,让患者保持侧卧位,防止中药汁液流失,同时让患者尽可能地保持放松状态,以充分发挥中药的疗效。

推荐保留时间为10-15分钟。

5. 清洗:保留后将灌肠器轻轻拔出肛门,使用湿纸巾或温水清洁肛门区域,以免引起肛门感染。

四、注意事项1. 灌肠前应评估患者的肛门和肠道有无异常情况和感染,如有,应暂停操作,进行病因分析和治疗,以免加重病情。

中药灌肠的注意事项

中药灌肠的注意事项

中药灌肠的注意事项
中药灌肠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通过将中药制剂通过灌肠器灌注到患者的直肠内,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灌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使用时还是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中药灌肠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因为中药灌肠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制药物和确定疗程,不同的患者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和剂量。

所以,在进行中药灌肠治疗前,一定要经过医生的检查和诊断,并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其次,中药灌肠要注意消毒和清洁。

在进行中药灌肠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清洁措施,包括对灌肠器具的消毒和洗净、对患者肛门和直肠的清洁等。

这样可以减少细菌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再次,中药灌肠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中药灌肠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肠道状况选择合适的中药制剂进行治疗的,药物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

因此,在使用中药灌肠治疗时,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开方和剂量进行使用,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换药物。

此外,中药灌肠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

在进行中药灌肠治疗时,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都需要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停止治疗并向医生报告。

最后,中药灌肠要注意避免过度依赖。

中药灌肠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不能过度依赖此方法,忽略其他治疗措施。

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总之,中药灌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使用时要注意以上事项。

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才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灌肠的正确操作方法

中医灌肠的正确操作方法

中医灌肠的正确操作方法
中医灌肠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主要用于清洁肠道、调整肠胃功能和治疗一些肠道疾病。

正确的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工作:准备好灌肠器具、温水、植物性油脂或者润滑剂。

2. 清洁肠道:患者需要事先排空肠道,尽量保持肠道清洁,可以通过服用泻药或者进行灌肠清洁。

3. 准备灌肠器具:将灌肠器具清洗干净,加热水至适宜温度,一般为37-40摄氏度。

4. 着好姿势:患者采取侧卧位,膝部稍微弯曲。

5. 开始灌肠:医生或操作者将器具插入患者肛门,缓慢注入温水,直到患者感到充盈为止。

6. 按摩促进排便:灌肠后,患者需仰卧位,进行腹部按摩,促进排便。

7. 顺利排便:患者会感到大便有一股不适感,这时需要排便,尽量放松肛门括约肌,让大便顺利排出。

8. 清洗器具:使用完毕后,要将灌肠器具清洗干净,并进行消毒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灌肠操作前,应先咨询专业中医师或医生,确保安全、正确地进行灌肠治疗。

中药保留灌肠护理

中药保留灌肠护理

中药保留灌肠护理保留灌肠是以少量液体(50~100毫升)和药物混合,注入肛门较深部位(直肠或乙状结肠),保留10~15分钟以上。

此种方法适用于便秘病人以软化粪便。

对久治不愈的慢性腹泻病人,也可采用保留灌肠方法,减少药物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等,促进结肠粘膜炎症消散、收敛、康复。

对高热、惊厥、抽搐或躁动病人,灌入冰盐水或镇静药(常用水合氯醛),可以降温、镇静。

护士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讲明中药保留灌肠的目的、过程、效果及要求,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病人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密切配合。

用物准备及操作方法如下:(1)热水袋1个,250ml无菌输液瓶1个,细肛管1根,常规灌肠用物一套。

(2)中药煎剂100~200ml,药温为39~41℃。

将药液倒入无菌输液瓶内,加1%奴夫卡因20ml;(3)用一次性输液管连接肛管,将莫菲氏滴管下端输液管盘成环状置于热水袋下保温(水温60~66℃)。

(4)治疗安排在病人晚间睡前进行,嘱病人排空二便并做好休息前的一切准备。

(5)按常规灌肠操作法,肛管插入深度为25~35cm,医。

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点滴法灌肠,速度30滴/min,以病人感觉下腹温暖、舒适、无便意为宜,灌肠完毕即休息。

改进中药保留灌肠方法做好病人心理护理药液制备与液量药液是根据医嘱。

100例病人方药主要是银花、地丁、天癸、蒲公英、甘草煎成水剂,经纱布滤过备用,一次灌入液量以100~200ml为宜。

具体方法10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灌入方法。

其中50例按照传统法进行保留灌肠,另外50例按照改进法进行保留灌肠。

传统法是根据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

两组患者在接受保留灌肠的同时常规服用甲氰咪呱。

1.3.1做好灌肠前病人心理护理护士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讲明中药保留灌肠的目的、过程、效果及要求,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病人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密切配合。

1.3.2用物准备及操作方法(1)热水袋1个,250ml无菌输液瓶1个,细肛管1根,常规灌肠用物一套。

灌肠退热法

灌肠退热法

灌肠退热法
小儿发热,临床很常见,有时高烧不退,吃药打针都不管用,
家长往往心急火燎,有时医生也会束手无策,
高烧不退可采取中药灌肠,
副作用少,作用温和、持久、稳定,治标又治本,不易反弹。

只要感冒发烧的孩子均可采用灌肠退热法,
一般1天灌1次,
灌肠1~3次后,大多数患儿的体温即可降至正常。

但如果是因患水痘、风疹等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高热,
灌肠的次数要相对多一些,大约需要3~5次。

处方:
金银花10连翘10板蓝根15公英10丹皮12知母20生石膏30黄芩6龙胆草5,
水煎后高位保留灌肠,每日3~4次,每次50~150mL。

注意药液温度。

30℃以下。

热势高者可用冷药液灌肠。

灌肠时药液应缓慢灌入,
肛管拔去后要用纱布按住肛门片刻,
以免使药液流出。

中药灌肠方法

中药灌肠方法

中药灌肠方法中药灌肠,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将中药制剂溶液经直肠灌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灌肠方法在中医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尤其在治疗肠道疾病和慢性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中药灌肠的方法及其应用。

一、中药灌肠的方法。

1. 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准备好中药制剂溶液,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中医诊断,选择合适的中药材,研磨成粉末或制成浓缩液。

其次,准备好灌肠器具,包括灌肠袋、灌肠管等。

最后,需要准备好消毒液和清洁用具,以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2. 操作步骤。

(1)患者准备,患者需要脱去下身衣物,躺在一侧,或采取俯卧位,以便于医生进行操作。

(2)消毒处理,医生需要对患者的肛门和灌肠器具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交叉感染。

(3)灌注中药溶液,医生将准备好的中药溶液倒入灌肠袋中,调节好溶液的温度和流速,然后将灌肠管插入患者的肛门,缓慢灌注中药溶液。

(4)保持姿势,患者在接受灌肠后需要保持相应的姿势,以确保中药溶液充分吸收。

二、中药灌肠的应用。

1. 治疗肠道疾病。

中药灌肠在治疗肠道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如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等。

通过直接将中药溶液灌注到肠道,可以有效缓解炎症,促进肠道黏膜的修复,达到治疗的目的。

2. 调理肠胃功能。

中药灌肠还可以用于调理肠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症状。

中药溶液能够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从而改善肠胃功能。

3. 辅助治疗慢性疾病。

除了治疗肠道疾病外,中药灌肠还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慢性疾病的方法。

例如,对于慢性肾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中药灌肠可以起到辅助调理身体的作用,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三、注意事项。

1. 选择合适的中药。

在进行中药灌肠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中药材,避免不当使用中药造成不良反应。

2. 注意操作规范。

在进行中药灌肠时,医生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保证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3. 注意个体差异。

中药灌肠的操作规程

中药灌肠的操作规程

中药灌肠的操作规程中药灌肠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以用于治疗肠道疾病、消化道问题和内分泌问题等。

这种方法通过引入中草药制剂到直肠和结肠中,以达到温暖、柔润、通窍的作用,从而帮助消除病症、调节身体机能。

为了确保治疗效果,灌肠操作需要遵循标准的操作规程。

一、准备工作1. 准备中药: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中药和剂量。

然后将中药浸泡在开水中,待药汁冷却后,捞出渣,将药汁过滤备用。

2. 准备灌肠器具:需要准备一个滴灌瓶或者灌肠管,以及一副手套、润滑剂、消毒药水和干净的毛巾。

3. 确认病人情况:在进行中药灌肠之前,要先确认病人的身体状况。

查看病人是否合适用灌肠治疗,以及是否有过敏历史。

4. 选择合适的位置:选择一个干净、整洁、冷静的地方进行操作,以便进行操作。

5. 准备开水:准备足够的开水,使其温度在40℃~50℃之间。

6. 让病人解脱:在进行中药灌肠之前,需要让病人解脱,排空一部分的肠道,以便让中药更容易进入。

二、操作步骤1. 洗手:在操作之前,要仔细洗手并带上手套。

2. 准备灌肠工具:将灌肠工具消毒并用润滑剂涂抹。

3. 排尿:在开头将病人放下,要求其先排便,尽可能让肠道排空。

4. 进行内部清洁:在病人改变体位进入坐姿时,根据需要,使用肥皂水进行灌肠前的内部清洁。

5. 开始灌肠:将准备好的中药液体倒入灌肠器中,让病人侧躺,并将灌肠器慢慢地插入病人的肛门中,让中药浸泡到结肠和直肠中。

中药被灌入过程中,灌肠管不能太深,进入肛门3-5厘米即可,根据体质判断灌入的时间和量。

6. 驱出残余药液:在灌入中药液之后,让病人保持侧卧状态,静静等待一段时间。

然后病人在盆子上排便,把残留的药液排解出体外。

7. 拔除灌肠器具:灌药完成后,先放出较厚的药渣,然后如果需要更深入的清洁,再加入中药药液,静置数分钟。

当几次排泄无药渣时,拔出灌肠器具,并用毛巾擦干净肛门和外部器官,灌肠后休息15~30分钟,直到体力恢复。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100例的护理体会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100例的护理体会
的原则 o
4 . 3 环 境 护 理
( 山东青岛市黄 岛区中医医院 , 山东 青岛 2 6 6 5 0 0 )
关键词 : 轮状病毒肠 炎; 保 留灌肠 ; 护 理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2 5 . 7 文献标识码 : D
保持病房清 洁、 通风 、 干燥 、 安静 , 温湿 度适宜 , 严格 执行 无 菌操作 和消毒 隔离制度 , 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 的环境 。 4 . 4 灌肠 护 理
腑 的功 能 , 达到 良性 、 双 向调节作 用 , 是一 种治疗 慢性 和顽 固性 腰椎间盘 突出症 较好的方法 。 经 临床 观察 , 手术 与非 手术治疗 腰椎 间盘突 出症 的远期疗
[ 1 ]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s ] . 南京: 南
京 大 学 出版 社 , 1 9 9 4 : 2 0 1 — 2 0 2 .
灌肠前嘱患儿排空大小便 , 用一次性肛管 , 肛管要 细 , 插入深 度适宜 , 插入动作宜轻柔 , 速度宜慢 , 灌肠 液 的温度要 适宜 , 灌肠 后嘱患儿臀部抬高 , 尽量延长药液在体 内的时间, 以利药物吸收。 4 . 5 对 症 护 理
文章编 号: 1 0 0 6—9 7 8 X( 2 0 1 3 ) 0 4— 0 0 1 7—0 1
参考文 献 :
中药 保 留灌 肠 治 疗 小 儿 轮 状 病毒肠 炎 1 0 0例 的护 理 体 会
陈 莉 , 王 爽, 朱 百仙
饮食 ; 忌食肥甘厚味 、 生冷 、 辛辣刺激 。进食宜少量多餐 , 随病情 好转 , 逐渐添加辅食 , 并遵循 由稀到稠、 由细 到粗 、 由一种到多种
作者简介 : 凌代 兴( 1 9 5 6一) , 1 9 9 0年 毕业 于成都 中医药 大学 医学 系, 大专文化 , 副 主任 医师 。 现在 四 川 省 洪 雅 县 第 二 人 民 医 院 疼 痛

中药灌肠护理操作方法有哪些

中药灌肠护理操作方法有哪些

中药灌肠护理操作方法有哪些
中药灌肠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护理方法,用于清理肠道、促进排毒和调节肠胃功能。

其操作方法有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准备好清洁的中药灌肠器、温水、中药汁液。

中药汁液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中药,常用的有芦荟汁、苦参汁等。

2. 清洗:将灌肠器用温水清洗干净,并确保没有残留物质。

3. 灌注中药汁液:在灌肠器中加入适量的中药汁液,注意汁液的温度要适宜,一般为37-38。

4. 准备好就位: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侧卧位,垫上一块干净的毛巾以保证舒适度。

5. 润滑:分别涂抹肛门及灌肠器口部,以减少灌肠过程中的不适感。

6. 灌肠器插入:将灌肠器缓慢插入肛门,插入深度一般为5-10厘米。

插入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肠粘膜。

7. 慢速灌注:将灌肠器中的中药汁液缓慢注入肠道。

注意不要过急过多,以免引起肠道不适。

8. 维持姿势:灌注完成后,患者保持仰卧位或左侧侧卧位,肛门轻揉以促进灌肠液的混合和吸收。

9. 保持一定时间:患者在保持姿势的同时,尽量保持一定的时间以使灌肠液充分吸收,一般为15-30分钟。

10. 排空:排空肠道,将灌肠液排出,可以依靠患者自主排便,或者使用软便剂帮助排便。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中药灌肠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确保操作安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中药灌肠操作流程

中药灌肠操作流程

中药灌肠操作流程中药灌肠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将中药溶液注入肠道,达到清热、通便、祛湿、活血、调理肠胃等作用。

它在治疗肠道疾病和一些慢性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中药灌肠的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中药灌肠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中药材料和器具。

中药材料应选择具有清热通便、祛湿活血的药物,如黄连、大黄、枳实等。

器具包括灌肠袋、灌肠管、润滑剂等。

在操作前,应检查器具是否完好无损,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2. 制作中药溶液。

选用适量的中药材料,按照医生的处方或者个人需要,煎煮成中药溶液。

煎煮时需要控制好火候和时间,使中药材料充分溶解,确保溶液的浓度和温度适宜。

3. 清洁消毒。

在进行中药灌肠前,需要对灌肠器具进行清洁消毒。

灌肠袋、灌肠管等器具应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入沸水中煮沸消毒,确保器具的无菌状态。

4. 就位操作。

选择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进行操作,患者应取仰卧位,双腿屈膝。

操作者应佩戴洁净的手套,将灌肠袋中装入预先调制好的中药溶液,挂在适当高度的位置。

5. 开始灌肠。

操作者将润滑好的灌肠管插入患者的肛门,慢慢推进到约20-30厘米的深度。

然后轻轻挤压灌肠袋,使中药溶液缓缓进入肠道。

在灌肠过程中,操作者需要注意患者的舒适度,控制灌肠速度和压力,避免过快或过猛导致不适。

6. 完成灌肠。

当灌肠袋中的中药溶液用尽时,操作者将灌肠管缓慢取出,让患者保持仰卧位数分钟,使中药溶液在肠道内充分发挥作用。

7. 清洁整理。

灌肠操作完成后,应将灌肠器具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器具的清洁卫生。

患者需要在操作后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进食过多油腻食物,有助于中药溶液在肠道内发挥作用。

中药灌肠操作流程就是这样,通过正确的操作,可以使中药溶液充分发挥作用,达到治疗和调理肠道的效果。

在进行中药灌肠时,需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确保患者的健康和治疗效果。

中药灌肠操作规范

中药灌肠操作规范

中药灌肠疗法中药灌肠疗法属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药煎煮药液,并将药液灌注于肠道内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尤适用于小儿。

中药苦口,有些孩子不愿意接受,婴幼儿服药更加困难,而灌肠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难题,易被小儿接受。

适用范围:小儿高热、肺炎、泄泻1、物品准备①直肠注入法的用物治疗盘:量杯、50ml注射器、弯盘内放消毒肛管(14~16号)、温开水、水温计、石蜡油、橡胶单、治疗巾、棉签、卫生纸、便盆、止血钳。

按医嘱准备中药汤剂。

②直肠滴注法的用物治疗盘:灌肠筒或输液器一套、弯盘内放消毒肛管(14~16号)、温开水、水温计、石蜡油、橡胶单、治疗巾、棉签、卫生纸、便盆、止血钳、输液架等。

按医嘱准备中药汤剂。

2、操作方法①直肠注入法备齐用物携至床前,解释目的、方法。

嘱病人排空大便。

测量药液温度,39℃~41℃,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备用。

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胶单和治疗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左右,暴露肛门,注意保暖。

润滑肛管前端,与注射器连接,排气后夹紧肛管,轻轻插入肛门约10~15cm,松开止血钳缓缓推注药液,药液注完后在注入温开水5ml~10ml,用止血钳夹住肛管,轻轻拔出,放于弯盘中。

用卫生纸轻轻揉擦肛门,嘱病人尽量保留药液,协助取舒适卧位。

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②直肠滴注法备齐用物携至床前,解释目的、方法。

嘱病人排空大便。

测量药液温度,39℃~41℃,倒入灌肠筒或输液瓶内,挂在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约30~40cm.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胶单和治疗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cm左右,暴露肛门,注意保暖。

润滑肛管前端,与输液器连接,排气后夹紧输液管,轻轻插入肛门约10~15cm,用胶布固定,松开止血钳,调节滴速,每分钟60~80滴。

待药液滴完时夹紧输液管或灌肠筒的连管,拔出肛管放入弯盘。

用卫生纸轻揉肛门部。

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咐病人尽量保留药液1小时以上,臀部小枕可1小时以后再撤去。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急性热病探析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急性热病探析
疗.三诊:患儿体温正常,咽部充血明显减轻,双侧扁桃
体 Ⅰ 度肿大,表 面 脓 点 消 失,继 续 给 予 上 药 灌 肠 治 疗.
四诊:患儿体温正常,咽部无明显充血,双侧扁桃体无明
显肿大,停止中药灌肠治疗.
按语:乳蛾之名首见于«儒门事亲»,是儿科常见病,
以咽 痛、喉 核 红 肿,甚 则 溃 烂 化 脓 为 特 征 [5].咽 喉 为 肺
以银翘马勃散化裁,行 中 药 灌 肠 治 疗. 方 中 金 银 花、连
血 流 量 增 加 ,大 脑 皮 层 兴 奋 ,易 致 惊 厥 ,甚 至 会 导 致 大
蒲公英、野菊花、生地黄清热解毒利咽,为臣药;柴胡、黄
温 处 理 [4].
用,共奏疏风清热之功.
目前西医常用解热镇痛药退热,如口服布洛芬或对
乙酰氨基酚制剂,但 部 分 患 儿 治 疗 后 退 热 效 果 不 理 想,
脉点滴头孢类抗生素治疗5d,期间患儿间断发热,体温
最高达38
5 ℃ 以上,又就诊于县医院,静脉点滴抗生素
治疗7d,患儿仍间断发热,体温38
5 ℃ 以上,为进一步
治疗来我院就诊.现症 见:体 温 38
6 ℃ ,神 志 清,精 神
可,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窝见白膜创面,纳可,小便可,
高热,体温最高达39 ℃ ,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现
(

河北省阜平县中医医院,河北 保定 073299;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
口服抗生素及退热类 中 成 药 治 疗,病 情 无 好 转,仍 反 复
症见:体温 38
2 ℃ ,神 志 清,精 神 可,咽 部 充 血,双 侧 扁
之门户,风热 邪 毒 从 口 鼻 而 入,咽 喉 首 当 其 冲,风 热 外

中药灌肠注意事项

中药灌肠注意事项

中药灌肠注意事项
中药灌肠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它可以通过直接灌入患者的肠道中,促进疾病康复。

在进行中药灌肠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选择适合的中药。

不同的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的中药进行灌肠,因此在进行灌肠前需要进行准确的诊断。

针对患者的病情,选择对症的中药。

同时,要遵循中医药的基本理论,避免使用有害的中草药。

其次,保证灌肠器材的安全和卫生。

在进行中药灌肠时,必须保证器材的卫生,避免细菌感染。

可以通过严格的消毒程序,选择合适的消毒液进行消毒。

同时,为了避免损伤肠道,选择合适的灌肠器具,确保其光滑无毛刺,并且不可过长。

第三,调整灌肠液的浓度和温度。

中药灌肠液的浓度和温度需要根据疾病的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浓度不宜过高,避免对肠道产生刺激作用;温度适宜为体温或稍微高于体温,不可过热或过冷,以免伤害肠道。

第四,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灌肠操作。

在灌肠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操作,避免给患者带来不适。

应尽量选择患者舒适的姿势,如侧卧位或坐位,以便于灌入液体顺利进入肠道。

第五,注意灌肠的时间和频率。

灌肠的时间和频率要根据疾病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医嘱进行灌肠,
严格控制灌肠的频率和时间,避免对肠道产生过大的刺激。

总之,中药灌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进行中药灌肠时需要注意以上几个方面,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患者在进行中药灌肠时,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按时按量进行治疗,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小儿灌肠法及注意事项

小儿灌肠法及注意事项

小儿灌肠法及注意事项小儿灌肠法及注意事项作为一名家长,当孩子出现便秘、腹泻等消化问题时,我们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孩子舒缓症状。

灌肠,就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消化问题的方法之一。

但是对于很多家长来说,灌肠仍然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操作。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小儿灌肠法及注意事项。

一、小儿灌肠是什么?小儿灌肠是指将液体或半液体药物通过直肠或肛门注入肠道内,以起到润滑、软化、排毒、止泻等治疗作用的方法。

儿童由于肠道发育尚未成熟、食物成分多元和饮食不规律等原因,易出现腹泻、便秘等消化不良症状,这时适当地进行小儿灌肠可以起到相当好的效果。

二、小儿灌肠的方法1、摆放体位:灌肠开始前首先要让孩子保持体位,可以让孩子侧躺或俯卧,选择适合孩子的舒适姿势。

2、准备器材:根据孩子的年龄选择合适的管子,有专门的小儿灌肠器等,注意消毒可以选择药房购买一次性的小儿灌肠器材料。

3、准备液体:灌肠液体根据医嘱倒入器材里,灌肠液的配方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和病情来制定,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4、灌药操作:将灌肠器插入肛门,再顺着肠道将药液慢慢灌入,一般不超过100毫升,快速灌入会引起腹泻或肠腔损伤等。

三、小儿灌肠的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时间:灌肠最好在孩子排便或要排便之前进行,这样能够将排便物一起排出,起到更好的清肠效果。

2、药液温度:药液最好在36℃-38℃之间,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孩子的舒适。

3、灌药时间:灌药的周期一般为5-10天为一疗程,疗程过程中需要单独的肠内营养。

4、灌药间隔时间:每天最好进行一次药液灌肠,时间间隔一般在6-8小时为宜。

5、注意观察:注入药液后,注意观察孩子的腹部有无疼痛、腹泻等症状,及时向医生汇报情况。

总之,小儿灌肠虽然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消化问题的方法之一,但操作前仍需了解相关知识并跟随医生指导,以确保治疗效果的实现以及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注意及时补充营养,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 护 理 , 疗 中仔 细 观 察 患 儿 反 应 并 采 取 相 关护 理 措 施 , 达 到 显 著 治 疗 效 果 。 治 可
关 键 词 : 童 ; 发 热 ; 便 秘 ; 中 药 灌肠 液 ; 灌 肠 ; 护 理 儿
中 图分 类 号 : 4 ; 7 R 7 R2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 章 编 号 : 0 1 1 2 2 0 ) 5— 0 3 2 1 0 —4 5 ( 0 8 1 0 3 —0
肿大 。心 电图显示 正常 , 胸部 X线 摄 片显示 支气 管纹
理增 粗 。使用 抗 生 素 治 疗 3d以 上疗 效 不 佳 。均 首 次接 受 中药点 滴灌肠 治疗 。
12 方法 .
1 2 1 治 疗方 法 ..
入 院后立 即给予 自制 中药 灌肠 药
部抬 高 3 。 右 , 利于 插 管 , 免 因直 肠 弯 曲 ( 曲 0左 有 避 骶 和 阴曲 ) 而损 伤 肠 黏 膜 。插 管 时 注 意 角 度 的 选 择 , 必
液( 将火 麻仁 2 , 0g 番泻 叶 2 , 0g 大黄 2 , 柏 2 , 0g 黄 0g 杏仁 2 0g加 3 0 ml 煎 煮 2 i 0 水 0r n后 , 布 滤 汁 备 a 纱 用) 点滴 灌 肠 治 疗 。将 中药 灌 肠 液 降 温 至 2 I 取 , 5C, 1 0ml 0 药液 装入 空 葡 萄糖 瓶 中 , 接一 次 性 输 液 器 。 连 操 作 时予患 儿 左侧 卧 位 , 液 器 高 于 床 面 4 m, 输 5c 排 除输液 器 中空气 , 去掉 针 头 , 上 一次 性 导 尿管 , 导 套 在 管前 端涂 以液 体 石 蜡 , 减 少 插 管 时 的摩 擦 力口 , 以 ] 缓
恐 惧 等负性 情 绪 , 用 哭 闹 的 方 式 表示 反 抗 或 拒绝 , 常 且可 能给 患 儿 带 来 心 灵 创 伤 , 响 其 正 常 生 长 发 育 影 等 引。这需要 护 士和 家 长 正 确 引导 使 其 以 良好 的 心 态 接 受治疗 。护 士 的一 言 一 行 直 接 关 系 到 患 儿 的 心 理 反应 , 冒、 感 高热等 疾病 本身 就 是一 种 刺激 , 患 儿 使 情不愉快、 躁、 闹、 烦 哭 任性 。如果 护 士 态 度 生 硬 、 动作 粗暴 , 则会 增加 患儿 的恐惧 心 理 l 。护 士用 亲 切 4 ] 和蔼 的语 言哄 逗 患 儿 , 量 使 用 儿 童 语 言 , 心 地 告 尽 耐 诉 他 们做 此治 疗 的好 处 , 鼓励 他们 主动 配合 治疗 。 2 2 治疗 中护 理 中药 点滴灌 肠 一 般不 会 出 现不 良 .
N I G Yu N an
摘 要 : 的 探 讨 中 药 点 滴 灌 肠 治 疗 患 儿 发 热 伴 便 秘 的护 理 方 法 。方 法 对 2 例 上 呼 吸 道 感 染 致 发 热伴 便 秘 患 儿 采 用 目 O 自制 中药 汤 剂 通 过 输 液 器 点 滴 灌肠 的 方 法 治 疗 , 时在 治 疗 前 期 、 同 中期 给 予 不 同 的护 理 措 施 。 结 果 2 O例 患 儿 治 疗 2 个疗程后 , 温降至正常 , 体 总有 效 率 为 10 。结 论 应 用 中 药 点滴 灌 肠 治 疗发 热伴 便 秘 患 儿 , 在 治 疗前 做 好 患 儿 心 0 并
后果 , 但对 于患 J . 应 慎 重 。灌肠 时采取 左 侧 卧位 臀 bl  ̄ J
平 均 6 0岁 。其 中 6 反复 发热 7d 体 温 3  ̄3 。 . 例 , 8 9 C, 大便 7d未 行 ; 8例 反 复 发 热 5d 体 温 3 . ~4 。 , 7 7 0C, 大便 5d未 行 ; 6例 反 复 发 热 3d 体 温 3 ℃左 右 , , 9 大 便 3d未行 。2 0例 均有 咳 嗽 、 黄色痰 液 、 部胀 痛 、 咯 腹 纳差 、 红 、 黄 腻 、 舌 苔 脉数 ; 黄 , 深 ; 表 淋 巴结 无 尿 色 浅
例, 好转 5例 , 总有效 率 1 0 。 0 2 1 பைடு நூலகம்疗 前护 理 . 多数 患儿 灌肠 前 存 在紧 张 、 惑 、 疑
1 1 一般 资料 .
20 0 5年 l 月至 2 0 1 0 6年 5月在 我科
住 院的患 儿 2 0例 , l 男 1例 、 9例 , 龄 2 2岁 , 女 年 ~1
上呼吸道感染 是儿童常 见病 , 四季 皆可 发病 , 以 尤
转 , 温正 常 , 体 3d以 内排 便 , 质 转 润 , 便欠 畅 ; 便 排 未 愈 , 热不退 或增 高 , 发 便秘 症状无 改 善 。 1 3 结果 .
2 护 理
冬、 春两季 多见 。儿 童脏 腑 娇 嫩 , 形气 不 充 , 易感 受 外
邪, 营卫不 和 , 出现 恶 寒 发 热 , 因儿 童“ 而 又 阳常有 余 , 阴常不足” 故常并 发便秘 。我 院儿 科对 此类 患儿 采用 , 中药点滴灌 肠治疗 , 效果甚 佳 , 现将护 理介 绍如下 。
1 临 床 资 料
治 疗 2个 疗程后 , 温 降至正 常 , 愈 1 体 治 5
维普资讯
护理学杂志 20 0 8年 8月 第 2 第 1 3卷 5期 ( 合 版 ) 综

33 ・

中 医护理 ・
中药 点 滴 灌 肠 治 疗 发 热 伴 便 秘 患儿 的护 理
曾福艳 , 宁媛
N rigC r f ee n osiai hlrn R cin rpE e i hns r a Mein /Z us aeo vra dC nt t nC i e ee igD i nmawt C ie Heb l dc e/ ENGFu a , n F p o d v h e i y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