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语文第二单元备课
整理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文件编号________ 集体备课教案20 年月日集体备课教案备课组:地理备课组时间:2009年10月27日课题: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能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认识洋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综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提高环保意识确立探索海洋、开发海洋的信念。
【教学重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难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讲解法、地图法、讲练法【教学用具】多媒体、世界地图、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用两个小故事:1、很多年以前日本的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很多带有颜色的漂流瓶放在日本的以东海域。
经过了五十多天后,这些漂流瓶竟然在美国的西海岸被发现了。
2、大家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他第一次是从欧洲出发从北部航行到美国的,这次航行用了37天的时间;第二次从欧洲出发从南部走到达美国的,这次航行仅用了20天的时间。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两次航行相差17天的时间?板书: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二、讲授新课:(一)基本概念:1、让学生看教材61页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并要从教材对洋流定义的描述中总结概念中的关键字。
(的关键字是常年、沿着一定的方向、大规模)2、讲解洋流的分类,指出按温度性质将洋流分为两种——寒流和暖流,强调寒流和暖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所流经区域的水温而言的。
通过多媒体展示练习,加强巩固学生对寒流、暖流概念的理解。
练习:寒流:由( )纬度流向( )纬度的洋流.其自身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 ). 暖流:由( )纬度流向( )纬度的洋流.其自身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 ).图中所示的是寒流还是暖流?承转:点击超链接,复习关于风带的知识。
复习的内容包括低纬、中纬各形成什么风带,并让学生思考在这种风的吹拂下,海水将如何运动,进而引入下一个问题。
闽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闽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拼音b、p本课时主要学习汉字的读音和拼写,重点掌握拼音b、p的发音及其应用。
一、课前导入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先给学生展示一些与拼音b、p相关的图片,如“笔”、“苹果”等,并让学生快速说出图片名称的拼音。
二、学习重点1. 学习拼音b、p的正确发音及书写。
2. 掌握拼音b、p在词语中的应用。
三、学习内容1. 学习拼音b的发音与书写拼音b的发音:双唇贴紧,气流从口中突然放松,发出清楚的浊音/b/。
学生跟读老师的示范,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拼音b,注意书写的姿势和笔画的顺序。
2. 学习拼音p的发音与书写拼音p的发音:双唇紧闭,蓄气片刻,然后突然张开双唇,使气流迅速出去,发出清晰的清音/p/。
学生跟读老师的示范,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拼音p,注意书写的姿势和笔画的顺序。
3. 拼音b、p在词语中的应用给学生展示一些含有拼音b、p的词语图片,如“笔记本”、“苹果”等,并让学生快速说出词语的拼音。
四、小结本课时我们学习了拼音b、p的正确发音及书写,并掌握了它们在词语中的应用。
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要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听写本课时旨在通过听写来巩固学生对拼音b、p的掌握,并提高学生的听写能力。
一、课前准备准备好板书,板书内容包括一些拼音b、p的词语。
二、听写活动1. 老师朗读一组拼音b、p的词语,学生用拼音正确写出所听到的词语。
老师可以适当调整词语的顺序和难度。
2. 学生交换作答,并互相纠正错误。
3. 老师以小组为单位抽查学生的答案,并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
三、总结通过听写活动,我们巩固了对拼音b、p的掌握,并提高了我们的听写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拼音水平。
第三课时:识读课文《笔》本课时学习课文《笔》,通过学习课文中的汉字和拼音,培养学生对汉字、拼音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课前导入老师给学生展示一支笔,并问学生认识这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笔”的拼音。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熟练朗读第二单元的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 掌握第二单元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 理解并运用第二单元所学的成语和俗语。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教学文章1. 《小摄影师》2. 《燕子》3. 《荷花》4. 《秋天的雨》生字词1. 生字:摄影师、嫩、翠、聚、饿、挺、偶、盒、篇、颜、择、扇、舞、盒、邮、州、港、澳、台、领、导、农、牧、渔、丰、登、讲、注、府、院、委、员、团、结、友、情、真、切、愿、智、明、勇、子、孙、强、立、振、兴、富、强、民、族、团、结、幸、福、共、和、国、安、宁、盛、世、太、平。
2. 词语:支、闷、映、境、仪、致、盒、篇、颜、择、扇、舞、盒、邮、州、港、澳、台、领、导、农、牧、渔、丰、登、讲、注、府、院、委、员、团、结、友、情、真、切、愿、智、明、勇、子、孙、强、立、振、兴、富、强、民、族、团、结、幸、福、共、和、国、安、宁、盛、世、太、平。
成语和俗语1. 成语:略2. 俗语:略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第二单元的文章、生字词、成语和俗语等内容。
2. 学生预习第二单元的文章,熟悉生字词和成语俗语。
课堂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展示对生字词和成语俗语的理解和运用。
课堂讲解1. 教师根据PPT内容,对第二单元的文章进行简要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写法和用法,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使用。
3. 教师讲解成语和俗语的含义和用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课堂练习1.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朗读文章,讨论生字词和成语俗语的运用。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备课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
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
课文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
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美好的品质。
这正是编者安排的巧妙,生动有趣、发人深省的故事代替了冗长枯燥的说教,让学生通过这些故事去探寻名人足迹,感受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受到启迪。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整合优势。
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突出单元主题。
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作了相应的提示。
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二【教学设计思路】本组课文都是人文内涵极为丰富的课文,如何结合文本特点落实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呢?(一)引导学生主动感知──蓄情待发本组课文讲的都是一个个名人故事,从内容上讲能够吸引学生阅读,学生在老师还没讲到这些课文时,大部分学生已经读过了。
这就为后面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教学时,我们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在自读中,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说出文章大意。
(二)引导学生主动感悟──融情共鸣1、设境生情通过图画、录像、音乐、动作及语言的描绘,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诱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情的陶冶。
教学时,要重视单元整体引导。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课时备课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依次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三首》中的三首诗都与秋天有关。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主要写一个孩子在一场秋风秋雨后背书包上学时见到的水泥道上的美景。
《秋天的雨》把秋雨作为线索,,从整体上勾画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听听,秋的声音》一文,作者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二、单元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部分课文段落,默写古诗《山行》。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积累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
4.在朗读、理解、背诵中,积累语言,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1.正确认读、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部分课文段落,默写古诗《山行》。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难点学习写日记。
四、单元课时安排《古诗三首》3课时《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课时《秋天的雨》2课时《听听,秋的声音》1课时4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3、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难点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插图,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这三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背诵、默写古诗《山行》。
3.理解诗歌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的思想感情。
4.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一、初读古诗——感知美1.激情导入。
课件展示秋天的风景,让学生说一说。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含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情分析等)
(含课标分析、单元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策略、学情分析等)
第二单元
课标分析
对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单元可以归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个学习任务群,根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要求,引导学生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单元教材分析(含单元教学内容结构及前后知识之间联系等)
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了《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秋天别样的风景。《古诗三首》是古代诗人眼中的秋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深秋时节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美景;《秋天的雨》从多个方面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听听,秋的声音》描写了秋天里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9.能说出理解“憧憬”“忐忑不安”这两个词语的方法。
10.能用钢笔书写“狂、排”等8个字,注意执笔姿势,做到横平竖直,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11.积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等9个与秋天有关的词语。
单元重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
1.认识3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9个字,会写29个词语。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3首古诗。默写《山行》。
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借助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写日记的好处、日记可写的内容及日记的基本格式。
4.能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教学关键;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逐步做到迁移运用。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课时集体备课
第二单元课时备课店埠镇朴木小学王巧芝教学内容: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空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具体表达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他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他的特点的。
教学策略:讲授法,启发式学具准备:生字卡片、一段爬山虎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见过爬山虎吗?知道为什么把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吗?(会爬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爬山虎的脚(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思考: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1)字词正音:投影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漾”(yàng)“柄”(bǐng)是后鼻音,要注意读准确,“隙”(xì)不要读成(xī);拂(fú)不要读成(fó)。
(2)识别字型。
(3)联系上文理解“舒服”、“均匀”的意思并造句。
3.默读课文,并用铅笔圈划出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句子。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1.指名读第一段。
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2.小组讨论:(1)这一段可以看出爬山虎在生长中具有哪些特点?明确:会爬墙、占一大片地方(2)你是通过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四、全课总结回顾整理l.出示绘有爬山虎叶子的挂图,指名读第二段。
2.思考: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长大了的叶子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3.齐读第二段,体会“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4.指导朗读第二段。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指名读。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详解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详解教案。
一、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在词语方面,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把一个句子中的词语正确并准确地理解和运用。
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通过上下文的理解来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写作时多花些心思,尽可能地运用丰富、准确的词语,以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汉字的认识和使用
在汉字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帮助学生认识汉字的结构、笔画和读音,让学生明白汉字的重要性和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教师还应该教学生如何使用正确的方法来认识和掌握汉字,例如通过拼音、偏旁部首等多种方法来掌握汉字的读音和意义,以便于日常生活或者写作中的运用。
三、标点符号的理解和使用
在标点符号方面,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标点符号的准确含义和使用方法,特别是句号、问号、感叹号等常见标点符号。
通过讲解、阅读和写作的练习,让学生对标点符号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有深入的理解和准确的掌握。
四、正确使用常用词语
在正确使用常用词语方面,教学的内容一般会涉及到“的、地、得”等常用词语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在教学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透彻地讲解其语法和语用,让学生充分理解并透彻掌握这些常用的词语。
五、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在课文的讲解、阅读以及分析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学习兴趣,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发现文章中的美感和价值。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比较多、难度比较大。
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注重帮助孩子理解与掌握所学课程内容,引导孩子勤于思考、学习和实践,以便让孩子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五篇】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分重要的作⽤。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忧考⼩编整理了⼩学三年级上册第⼆单元语⽂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灰雀教材简析《灰雀》这篇课⽂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
全⽂共13个⾃然段。
第1⾃然段讲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每天都到公园散步,他⾮常喜欢公园⾥那:只灰雀。
第2—10⾃然段讲有⼀天,列宁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以为它冻死了,感到很惋惜。
⼩男孩不敢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只是坚定地说,灰雀会飞回来的。
第11~13⾃然段讲第⼆天,列宁果然⼜看见了那只灰雀,但他没有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课⽂以⼈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的教育过程,⼜写了⼩男孩⼼理认识过程。
⼈物的内⼼活动外化为语⾔,⼆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起。
1.理解课⽂内容,懂得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体会列宁对孩⼦的教育过程及⼩男孩的认识过程。
2.学会本课⽣字新词。
3.培养学⽣创造性思维能⼀.学习⽬标1、认识“桦、胸”等5个⽣字。
会写“郊、散”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联系上下⽂,读懂⽂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物的语⾔及神态描写中,体会⼈物的⼼理活动。
三、教学难点:1、联系上下⽂,读懂⽂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四、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阅读法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课前准备1、⽣字卡⽚。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语法知识,如句型结构、修辞手法等,能够初步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和口语表达。
通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通过阅读理解把握文章主旨,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激发学生对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兴趣,增强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他人、珍惜友情等。
1. 知识与能力识字写字: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生字新词在文中的含义。
要求学生能够按照笔画顺序正确书写汉字,掌握生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以及结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词语积累: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在实际语境中运用。
鼓励学生积极积累好词佳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句子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能够把握句子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通过句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本内容掌握: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
口语交际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能够清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语言文明,学会倾听和表达。
阅读拓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激发兴趣:通过讲述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提出问题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单元课文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期待。
回顾旧知:通过复习上一单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为本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整体感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意、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式单元备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式单元备课.txt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式单元备课一、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一些与水相关的知识,包括水的形态、用途等内容。
通过培养学生对水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如液态、固态和气态。
2. 培养学生对水的认识,了解水的重要性和用途。
3. 帮助学生研究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水流”、“池塘”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和用途。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水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2. 教具:图片、模型等展示水的不同形态。
3.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的视频或动画。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讨论水的不同形态。
2. 研究:教师给学生讲解水的不同形态和用途,引导学生思考水的重要性。
3. 拓展: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或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水的形态变化。
4. 练:组织学生进行词汇练,如填空、配对等活动,加深对水相关词汇的记忆。
5.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研究收获。
6. 作业: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如写一段关于水的用途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检查他们对水的理解和用途是否准确。
2. 批改学生书面作业,评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延伸1. 继续让学生扩展有关水的知识,探索水的更多特性。
2.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知识,参与与水相关的活动。
八、其他注意事项本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对水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注重词汇的掌握和运用。
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式单元备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式单元备课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式备课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关于春天的一些知识,包括春天的特点、气温变化、植物发芽生长等内容。
2. 教学目标本单元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和气温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积极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 教科书: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PPT演示文稿- 互动教学工具2. 教学环境准备- 教室要有良好的照明和通风设施- 准备画板或投影仪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示范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引入春天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好奇心和兴趣。
2. 研究活动- 播放春天的介绍视频,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春天的特点。
- 辅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春天的文章,引导学生发现文中描写春天特点的词语和句子。
- 设计相应的游戏或小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研究春天的气温变化规律和植物发芽生长的过程。
- 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探索春天的奥秘。
3. 总结和展示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并描述春天的特点和气温变化过程。
可以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制作PPT等方式来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
四、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春天有关的作业,例如观察春天的特点和植物发芽生长的情况,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心得。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研究活动中的表现、听课记录的整理和学生的作业等方式来进行教学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式备课的简要概述,请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
【老师必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壹 教 学 内 容
壹
4 古诗三首
教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学
内
6 秋天的雨
容
7 听听,秋的声音
引导学生把握 课文的主要内容, 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与美丽;
★ 习作
培养学生观察 和想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热爱
★ 语文园地
大自然、热爱秋天 的情感。
七言古诗
咏景言志
勉励诗
借景表达思乡怀旧之情
儿童的视角 丰富的想象
金
秋时 节
部编版三上第二单元
目 录
壹
贰
单
单
元
元
教
整
材
合
解
课
读
例
1
单元 2 整合 3 课例 4
5
6
精读引领课-《古诗三首》 精读引领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精读引领课-《秋天的雨》 略读整合课-《听听秋的声音》 表达训练课-《学写日记》 达标提升课-《秋日硕果》
单元教材解读
教学内容 (二) 教学目标 (四) (一) 课程定位 (三) 课程安排
四 巩固延伸 学以致用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创设情境,交流描 写四季的诗句。导入要学习的《 古诗三首》
2.学生自由读三首古诗,思考它 们写的是哪个季节的诗?
二、重点品读,随文得法
(一)解诗题,知作者
1.交流《赠刘景文》中的“赠”的 意思,解题。
2.学生交流作者苏轼的资料,教师 相机补充。 (二)读古诗,有节奏
2
精读引领课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北大荒的秋天》
精读引领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北大荒的秋天》
2024年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第二单元听听,秋的声音 优质版教案
示例1:听听,
秋的声音,
石榴绽开了笑脸,
“啪啪”,
召唤我们快快来品尝!
示例2:听听,
秋的声音,
小溪欢快的歌唱,
“哗哗”,
是与大河见面的欢笑。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韵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想象的画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适当点拨,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的画面说清楚,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并通过指导朗读进行强化。)
(出示课件15)预设4:学生想象的是秋风送来歌吟的画面
(1)引导学生找近义词理解“歌吟”的意思是:歌唱、歌咏。
(2)多媒体播放“秋风”的音频,让学生听一听秋风送来的一片丰收的歌吟。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秋风会唱些什么呢?(学生自由想象)
(4)学生朗读第3小节后两句,提示:“丰收的歌吟”处理成重音,读出丰收的喜悦之感。
(出示课件12)预设2:学生想象的是蟋蟀向阳台告别的画面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振动翅膀”“告别”这两个词语,结合生活经验,想象秋风吹拂,蟋蟀一边叫着一边向草丛中爬去的情景。
(2)学生用自己的话把透过声音想到的画面说清楚。
(3)多媒体播放“蟋蟀叫声”的音频,让学生听一听蟋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4)(出示课件1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蟋蟀告别阳台时会说什么?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识记的,有什么好方法。提示学生借助形声字的规律展开学习。
3.整体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关注诗歌中描写的秋的声音。
(1)(出示课件6)引导学生关注学习提示并相互交流:在诗中,你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
(2)同桌交流从诗中听到了秋的哪些声音,教师指名回答。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单元内的课文内容和生字词。
2. 能准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能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书面表达。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课文内容。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词语和句型进行自由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游戏等方式引起学生兴趣,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传统节日。
2. 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研究的内容,为本节课做铺垫。
第二步:研究课文(15分钟)1. 学生跟读课文,并由教师纠正发音和语调。
2. 逐句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每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语音语调和表达方式。
第三步:课文讲解(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2.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
第四步:词语研究(10分钟)1. 引导学生研究生词和短语,并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其意义。
2. 运用图片和例句,加深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记忆。
第五步:练与巩固(15分钟)1. 设计口语练游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对话和表演。
2. 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编写关于传统节日的小故事,并进行表演。
第六步: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重点,并帮助学生理解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2. 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准备下节课的演讲稿。
2. 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故事或文章,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3. 预下一单元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课教案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练习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流利朗读和书写。
- 培养学生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2.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一:准确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节,掌握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
- 教学重点二:流利朗读课文并能理解其中的意义。
- 教学重点三:准确书写课文中的重要词汇。
3. 教学内容- 《小狗过河》- 《奇怪的果子》- 《花的台阶》- 《南瓜种菜》- 《小哥哥钓鱼》4. 教学方法- 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 集体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 多媒体辅助教学。
5.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导入:通过图片引入《小狗过河》的故事情节。
- 研究:集体阅读并朗读《小狗过河》。
- 操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问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回答。
- 达标检测:进行一些针对课文内容的团队活动。
第二课时:- 导入:复前一次课的内容。
- 研究:集体阅读并朗读《奇怪的果子》。
- 操练:教师组织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或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 达标检测:进行一些课文主题相关的小练。
第三课时:- 导入:复前两次课的内容。
- 研究:集体阅读并朗读《花的台阶》。
- 操练:教师组织学生合作进行朗读和写作练。
- 达标检测:进行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小组竞赛。
第四课时:- 导入:复前三次课的内容。
- 研究:集体阅读并朗读《南瓜种菜》。
- 操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写作练,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 达标检测:进行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个人评价。
第五课时:- 导入:复前四次课的内容。
- 研究:集体阅读并朗读《小哥哥钓鱼》。
- 操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练和活动。
- 达标检测:进行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个人写作。
6.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活动和达标检测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⑷再读②③中的句子,像这样的好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很多,你快去找找看,读一读。
⑸学生展示读,教师适时鼓励。
3、小朋友们读得真好,现在和伙伴们交流交流:课文是从哪能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是钥匙、是颜料、藏气味、吹喇叭。)
4、再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好。
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走进语言文本,体会感悟文本。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
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5、再读后一句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复备课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香山枫叶的录像)
2.板书:山行,你们想读一读吗?引导学生自读。
二、品读古诗,领悟意境
1.明确目的,交给方法(学习要求)
(1)读一读这首诗。(2)圈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3)在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互相讨论,再和同伴说一说诗的意思。
课题
4、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单元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描写了秋天的美丽风景,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领略秋天的美好风光,体会古诗包含的情感.《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记叙了“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上行走的情绪.重点是通过分关键词、重点句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怀,体会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秋天的雨》本课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秋天的雨,重点是分析重点词句,借助图片、音乐理解体会秋雨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听听,秋的声音》本课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作本次作主题是《写日记》,引导学生研究写日记的格式和内容及好处.重点是分析例文,总结日记格式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会写日记.语文园地本次园地主要内容是交流研究用合作和探究法等方法理解词语,并学会运用;用合作交流的方法理解、积累四季特别是秋天的成语.单元重难点:(1)利用多种办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学会用查字典、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办法理解词语.(2)要抓住课文重点,体味作者丰富的想象和共同的感受.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味,并学会在此后的作中尝试应用想象的手法.单元课时安排;《古诗三首》2课时《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课时《秋天的雨》2课时《听听,秋的声音》1课时。
三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二单元备课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奇怪的大石头读交际要求1、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
2、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
三、分组举行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教师巡视。
1、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2、小组评价,评出本组“故事王”、“最好听的故事”、“听得最认真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挑选几名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给全班同学讲故事。
3、师生评议五、畅谈感想1、谈话:听了组内同学和“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3、教师小结1、学生畅谈感想。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课时目标1、要写清楚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2、要写值得写的事,并能从这件事看出熟悉的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明确任务,选材构思1、指导学生明确本次习作要求要求:板书:① 写熟悉的人。
② 语句要通顺。
③ 用一件事来写。
④ 抓住人物的特点。
2、教师随学生回答相应作评议和引导,(1)要准确概括人物特点⑵ 要写清楚事情地起因,经过,结果。
⑶ 写人物时要写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板书:神情、动作、心理、语言1、自己读读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2、教生交流,并总结归纳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2、小组讨论:想写谁?让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准备选择什么事例?3、集体交流:三、自拟题目,下笔成文1、指导拟定题目:孩子们,好的题目就是的眼睛,你准备为你的起一个什么名字?2、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在优秀习作的旁边做标记,争取将每个学生的习作情况了然于胸。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6课备课
三年级语文学科上册集体备课联系,板书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1)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疏疑:巴掌为什么是金色的?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2)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请你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句话。
预设:秋天到了,巴掌似的树叶从梧桐树上纷纷落下。
二、学习生字、认读新词。
1. 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字词(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4:生字)pū ní jīnɡ jǐn yuàn yìn pái liè ɡuī zé luàn zōng chí 铺泥晶紧院印排列规则乱棕迟指名领读,正音。
“则”是平舌音,“迟”是翘舌音。
“紧、院、乱”是前鼻音,“晶”是后鼻音。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5:词语)wāyìn línɡzēnɡzōnɡxuē 水洼印着凌乱增添棕红色雨靴自由读,指名读,相机正音:“增、棕”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凌”是后鼻音。
3.自由练读。
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
指名读。
齐读。
5.(课件出示6)下面加点的词语,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交流一下。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3)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预设:我用联系上文的方法理解“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因为上一个自然段有句话“天开始放晴了”。
预设:“熨帖”就是紧贴的意思。
我是通过查字典查到的。
预设:“凌乱”就是“杂乱无条理”的意思,我是通过上文的“它们排列得并不整齐”。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 给课文分段,理清层次。
(课件出示7)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段(第1自然段):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第二段(第2至9自然段):“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情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作文课题: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一、教材分析
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
熟练运用“用一件事表达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的写法,并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显露特点,体现个性。
二、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抓住具体事例和抓人物特点
2.通过选择一件具体事情的写作方法来突出一个人的特点。
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交流后,能丰实、调整自己的认识,进而有效选取内容;能够抓住变化,确立合理的行文顺序。
四、教学过程
(一)明确“写什么”--------打开思路来选材
1、熟悉的人很多,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叔叔阿姨等家里的亲人;街坊邻居;楼下超市菜店里的营业员;班级里的同学;老师校长;学校或者小区的门卫……
2、要写这个熟悉的人的一件情而不是两件或者几件事情。
首先这件事是真实的,最好是你亲眼目睹的,然后这件事能反映出他(她)的特点(急性子、细心、唠叨、爱美、活泼、马虎、文静、爱捣蛋……)说一说:当提到以上这些特点的时候你首先会想到谁?
3、抓住特点的方法:用你的五官观察你熟悉的人的外貌!然后记住他(她)的长相、动作、语言、表情,特别是最喜欢的打扮、最常做的事情。
有时不用刻意突出特点,只要你把在某件事中这个人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具体地写出来,就能够自然地刻画出这个人的性格。
(二)提示选材角度:
当写到一个人的外貌是,试着把你写的语句里的“有”去掉。
如:她(有)一头乌黑飘逸的长发,(有)一双大大的会说话的眼睛,(有)高高的鼻梁,下面(有)
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这样读起来是不是觉得更好?
1、可以写写你身边的亲人的一件事,比如:你可爱的妹妹、严厉的爸爸、爱唠叨的妈妈、赶时髦的奶奶、调皮捣蛋的弟弟等等。
2、可以是你身边的同学或者朋友的一件事,比如:你身边的“马虎大王”、爱捣蛋的同桌,“小书迷”/“书呆子”同学,“飞毛腿”同学等等
(三)看范文教写作方法
有“孩子气”的爷爷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是我的爷爷。
老爷子今年八十三岁了,但身子骨硬朗,腿脚灵便。
爷爷个子不高,很瘦,有点驼背。
脑门上有几道深深的皱纹。
爷爷的眼睛不大眼神很浑浊,几缕头发不均匀地分布在头上。
爷爷的性格特别古怪,有时候很像小孩似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也别想阻止他。
这几天,奶奶病了住在医院,爸爸怕爷爷在家里寂寞,就把他接到了我们家。
爷爷不爱在家待着。
刚进屋就嘀咕着:“我得回家看家啊!现在小偷多的很,这家里的东西可值钱着呢!”晚上,老爷子终于不说话了,我们终于可以清静清静了,可谁知道第二天天刚亮他就打车回家了,等我六点起来上学的时候,爷爷已经到家了,这真让我们哭笑不得。
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情,主要是通过这些事情来突出他特点。
在这些事情中,主要选择一件你记得最牢的事情详细写。
先可以简单写一写这个熟悉的人的长相、衣着打扮。
然后把记忆中的一件事写出来: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在这件事中出现什么奇怪或好玩、或有趣、或让人讨厌的、或者不开心的事情,仔细写出来。
最后写一写结果或对熟悉的人的印象,对事情的感受。
出示范文:见课件
(四)写作提示
1、你熟悉的一个人,什么样子的?
2、什么时候?在哪里?发生一件什么事?
3、事情过程中出现什么状况?(意外?奇怪的?有趣的?好玩的?值得思考的?)
4、事情的结果如何?或通过这件事对这个熟悉人的认识?(可爱、严厉、马虎、急躁…..)
(五)和学生一起回忆第二单元的名人,让学生说一说每个人的精神品质,说一说,如何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心情。
(六)指导评赏,启发学生思维,完成佳作。
五、评价单
评价清单:(每一项满分★★★★★)
1、卷面整洁,字迹清晰,书写准确
2、事件特点鲜明,方法恰当
3、条理清晰,语句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