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03 地球上的大气
2017-2019年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地球上的大气和水(精编+解析版)
2016-2018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2017年高考真题〗(2017年北京卷)下图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2.【气旋的特点】该台风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2017年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8—9题。
8.【大气运动与天气】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中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9.【等压线图的判读】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上图所示浮尘天气的是(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9—11题。
9.【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10.【影响气温的因素】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11.【气温的变化特点】该地可能位于A.吉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下题。
8.【气候类型的分布】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A.热带雨林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2017年海南卷)21.【区域气候特征】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六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地球上的大气
六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地球上的大气六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考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2014·安徽高考)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
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读图,完成33题。
33.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A.Q4、Q1、Q3、Q2B.Q3、Q4、Q2、Q1C.Q3、Q1、Q2、Q4D.Q2、Q3、Q1、Q4答案C解析蒸发量最大的是副热带海区,故Q2为蒸发耗热量,可排除A、D两项。
辐射和蒸发除在低纬海区外应该有很大的相关性,所以Q1为辐射收支差额。
(2018·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9~11题。
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
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答案A解析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河谷地带,海拔低,气温高;毕节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故A项正确。
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图中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膜内的大气具有保温作用,膜内温度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则曲线①②代表膜内温度日变化,曲线③④代表实际温度日变化。
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昼夜温差大;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昼夜温差小。
曲线①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②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2.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答案C解析此图反映的是寒冷期平均温度变化,读图可知,寒冷期平均温度最低为-15℃,说明最低气温应低于-16℃,A项错误;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小,B项错误;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项正确;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D项错误。
六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地球上的大气
六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考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2014·安徽高考)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
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读图,完成33题。
33.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A.Q4、Q1、Q3、Q2B.Q3、Q4、Q2、Q1C.Q3、Q1、Q2、Q4D.Q2、Q3、Q1、Q4答案C解析蒸发量最大的是副热带海区,故Q2为蒸发耗热量,可排除A、D两项。
辐射和蒸发除在低纬海区外应该有很大的相关性,所以Q1为辐射收支差额。
(2018·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9~11题。
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
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答案A解析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河谷地带,海拔低,气温高;毕节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故A项正确。
(2017·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图中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膜内的大气具有保温作用,膜内温度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则曲线①②代表膜内温度日变化,曲线③④代表实际温度日变化。
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昼夜温差大;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昼夜温差小。
曲线①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②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2.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答案C解析此图反映的是寒冷期平均温度变化,读图可知,寒冷期平均温度最低为-15℃,说明最低气温应低于-16℃,A项错误;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小,B项错误;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项正确;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D项错误。
2017-2019三年高考真题地理分类汇编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2019 年高考真题〗(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n)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
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
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
据此完成6—8 题。
6.【大气运动】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A •连续层片状B •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 D •条带状7.【大气运动】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A •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 .热带雨林地带8 •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 .日出前后B .正午C.日落前后 D .午夜【答案】6. C 7. D 8. A【解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引导中学地理教学要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素养。
试题以积云为切入点,“看云识天气”,身边地理无处不在。
6.大气对流过程中,温度较高、受热的地区空气膨胀上升,温度较低、冷却的地区空气收缩下沉,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气流上升,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渐渐冷却凝结形成积云;气流下沉,随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冷却凝结,云层少。
因此气流上升地区天空形成积云,而下沉地区天空无云(云量极少),而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使积云的分布被无云天空分割,分布呈间隔的团块状,没有连续分布,A错、C对;鱼鳞状、条带状都不是间隔分布的,B、D错。
故选C。
7.积云由气流上升运动(对流运动)产生,而气流上升运动与下垫面气温相关,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越容易受热膨胀上升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即积云出现的频率越高;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处于高纬寒带地区,全年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积云极少出现, A 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处于中低纬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积云,但冬半年低温较低,积云出现频率小,B、C错;热带雨林地带处于低纬热带地区,全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积云出现的频率高, D 对。
高考真题地理学科分类汇编地球上的大气
高考真题地理学科分类汇编地球上的大气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一、单选题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图3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读图回答5~6题。
1.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A 6时B 9时C 12时D 14时2.该日A 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B 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C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D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答案】【命题立意】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气温的日变化、等温线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从图中获取信息、利用相关规律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等温线分布图,考查气温的日变化,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第5题,从图中看出,等温线平直且与纬线平行,说明同纬度海陆温度相同。
根据材料信息,日出前后气温最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此时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排除选项A;“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此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排除选项D;12时太阳辐射最强,陆地增温超过海洋,陆地气温也高于海洋气温,排除选项C。
该题选B。
第6题,根据材料信息“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判断太阳直射20°N,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日落时刻越晚,也就是甲地日落时刻晚于乙地。
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从20°N向南北递减,甲乙两地到丙地(直射点)的纬度间隔(纬度差)相同,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同。
(2013高考题北京卷)图3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5题。
3.大气中A .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 .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 .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答案】【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大气受热过程”,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3 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解析)
(3)地球上的大气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及高度、温度和气压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能够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的物质主要分布于()A.①B.②C.③D.④2.关于图中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空气对流运动显著B.适宜飞机飞行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D.气温随海拔升高递减下图为2019年4月8日14时我国局部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完成下面小题。
3.控制图中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是()A.低压槽B.高压脊C.冷锋D.暖锋4.此时乙地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5.未来银川的天气变化是()A.气温降低B.气压降低C.连续性降水D.风力减小伊兹密尔是土耳其伊兹密尔省省会,年平均降水量约700mm,远多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440mm的年平均降水量。
2020年某月,持续一夜的强降雨(约占年降水量的18%),导致了该地区严重的洪涝灾害。
下图示意伊兹密尔市位置,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此次伊兹密尔地区的强降雨天气可能出现在()A.2月B.6月C.8月D.10月7.造成伊兹密尔和尼科西亚降水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A.距海远近不同B.沿岸洋流不同C.西风带控制时间不同D.地势起伏差别大为了研究大城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LU/LC)变化及其对城市热岛和城市舒适度的影响,研究人员从不同途径获得了各种研究数据,并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分类处理得到印度德里1991~2018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LU/LC)变化数据(下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遥感(RS)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C.虚拟现实(VR)D.地理信息系统(GIS)9.关于印度德里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LU/LC)变化说法正确的是()①城区面积扩大了一倍多②绿地面积逐年减少③田地、水体面积均减少④德里的土地总面积减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0.表中数据表明,印度德里()A.热岛强度增大,舒适度增强B.热岛强度减小,舒适度减弱C.热岛强度增大,舒适度减弱D.热岛强度减小,舒适度增强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高考考点专题3: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
[2019甘肃武威二中月考]下图为以色列节水农业景观图,图中植物根部被一个设计成凹槽状的方形不透光塑料板覆盖,塑料板外高内低,可以收集露水和雨水,塑料板底部还有滴灌水管。
读图,回答1~3题。
01图中塑料板收集露水的时间主要在()A.黄昏B.清晨C.正午D.子夜02该塑料板还具有除草的功能,主要是因为塑料板底部()A.土壤温度低B.水分含量少C.光照条件差 D.昼夜温差小03在我国最适合推广图示灌溉方式的区域为()A.湖南的水稻田B.北京郊区的蔬菜大棚C.陕北洛川的苹果园D.新疆的谷物农场[2019河南洛阳统考]气温日变化的大小与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状况有关。
读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图,回答4~5题。
0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山谷气温日变化最小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D.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05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积聚在谷地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2019广西北海一中月考]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
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
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
左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右图示意北极地区海鸟。
读图,回答6~8题。
06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A.升高,④增强B.升高,③增强C.降低,①增强D.降低,②增强07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08北极气温的这种变化,可能导致该地区()A.昼夜温差变大B.海冰加速融化C.海水蒸发加剧D.极地东风加强[2019广西贵港江南中学月考]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城市或乡村,甲、乙、丙、丁代表区域中的四个居民点。
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2024·广东)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南坡某冰川区暖季上、下气流运动状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热力环流及的应用)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则该地()A.大气下沉气流增强B.冰面的流水作用减弱C.局地降水概率增加D.下行风焚风效应减弱2.(影响降水和气温的因素)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由此可引起P地附近()A.年均气温趋于降低B.冰川消融加快C.年降水量趋于增加D.湖泊效应增强【答案】1.C 2.A【解析】1.由材料“若暖季上、下行气流常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可知,暖季时高海拔地区的冷空气吹向下方,与低海拔地区暖湿气流在图中P地附近交汇,冷暖气流交汇,暖气流上升,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致使局地降水概率增加,C正确;由题干关键词“若暖季”可知,暖季时气温相对较高,大气下沉气流减弱,上升气流增强,A错误;该地位于珠穆朗玛峰南坡,是阳坡,暖季时气温较高,冰川融化导致冰面的流水作用增强,B错误;下行风指空气从上向下流动,焚风效应是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湿度降低形成的干热风,综上,下行风会导致焚风效应增强,D错误。
故选C。
2.由题干“近30年来,该地区暖季午间下行气流势力呈现增强趋势”可知,更强的下降风将高海拔地区的冷空气吹向下方,由此可能引起P地附近年均气温趋于降低,这种区域降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冰川的融化,导致冰川消融减慢,A正确,B错误;更强的下降风也降低了区域风辐合的高度,从而减少了P地附近的降水量,导致P地附近年降水量趋于减少,C错误;湖泊效应指水库(人造湖泊)对气候的作用,由于水体巨大的热容量和水分供应,可使水库附近的平均气温升高,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变小,更强的下降风引起的区域降温会导致湖泊效应减弱,D错误。
故选A。
(2024·广东)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
历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题汇编03地球上的大气
专题三 地球上的大气(2013课标Ⅰ)图为45º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共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4.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2013课标Ⅰ)图中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式,L 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
9.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A.偏东风B.偏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 10.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14日14时 B.14日19时 C.15日4时 D.15日11时 (2013课标Ⅱ)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6.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台风B.海陆分布C.地形D.大气环流7.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植被覆盖区 山峰 高原荒漠区0 10 20km N(2013课标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图3中,S 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 市。
10.S 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11.夏季,S 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2014课标Ⅱ)图4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10.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①盛行西风 ②地形抬升③暖流增湿 ④反气旋控制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5课标Ⅱ)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
图1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气压/hp b 气温 气压 14 16 18 2022 24 时 0 5101520图1 253035790792 794 796 798 气温/℃4. 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A.16时~17时B.17时~18时C.18时~19时D.19时~20时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大气逆辐射减弱(2017课标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2019-2020学年高考地理分类题库【专题3】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精品地理资料2019.7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考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
1.(2011上海地理,15)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A.降低大气温度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C.促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答案】B【解析】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对地球生物起到保护作用,B项正确。
2.(2011上海地理,16)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A.青藏高原上空B.北极附近上空C.南极附近上空D.北美大陆上空【答案】C【解析】氧层破坏比较严重的地方在地球的“三极”上,即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和青藏高原的上空,而最为严重的地方是南极附近上空,C项正确。
【考点2】热力环流及其应用【考点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下图是某一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读图回答下题。
1.(2011 ,5)图中M地的风向是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答案】C【解析】图中M地东侧气压低于西侧的气压,风从高压向低压吹,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即形成西北风,C项正确。
图3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
读图完成下题。
2.(2011 ,10)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答案】C【解析】读图发现有经线0°、90°、180°,结合陆地形状可以判定此图从北极上空俯视、中心为北极点,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再读出①地气压为1020hpa,①地风向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地转偏向力向右(向南),合力方向为东南,风向为西北风,C项正确。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读图完成3—4题。
3.(2011,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答案】D【解析】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所以西侧空气密度大于东侧,从垂直方向看甲地空气温度垂直递减率最大,空气最不稳定,而丙处则最稳定,D项正确。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备战2024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真题分类汇编(新教材通用)(解析版)
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考点0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考点02大气受热过程考点03大气热力环流考点04大气的运动和天气系统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此次科考架设的自动气象站位于大气中的().此次科考对研究气候变暖有重要意义。
下列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是(.发展重化工业.增加煤炭使用量【答案】1.D2.A【解析】1.此次科考架设的自动气象站的海拔8830米,而图中显示,对流层平均高度约为12千米,因此该自动气象站位于大气中的对流层,D符合题意,排除BC;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高度在远高于该自动气象站的海拔,排除A。
故选D。
2.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A符合题意;发展重化工业和增加煤炭使用量,会增加温室气候的排放量,从而加剧全球变暖的趋势,排除BD;砍伐原始森林,会减少植被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吸收固定,从而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加剧全球变暖,排除C。
故选A。
【点睛】全球变暖的治理措施: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和恢复植被,植树造林;加强全球合作,统一行动;加强环保教育,倡导“低碳”生活;加强环保法规建设和执法力度。
(2023·湖南)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我国三名航天员从中国空间站(距地约400千米)安全返回。
图1为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实景图,图2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3.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中,主要利用的能源是()A.核能B.太阳能C.风能D.生物能4.在轨运行的中国空间站位于()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D.高层大气5.返回舱返回过程中,穿越的地球外部圈层主要是()A.水圈B.生物圈C.大气圈D.岩石圈【答案】3.B4.D5.C【解析】3.中国空间站有太阳能板,太阳辐射在太空中获取方便且较稳定,因此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中,主要利用的能源是太阳能,B正确;太空中核能利用不方便,风能、生物能等能源来源于地球,不可能供给太空站正常运行,ACD错误。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印刷专题 地球上的大气
(2015•新课标II卷)2013且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A.16时-17时 B. 17时-18时C.18时-19时 D. 19时-20时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 大气逆辐射减弱(2015•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3.“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A.蒙古高压B.印度低压C.阿留申低压D.夏威夷高压(三)(2015•上海卷)上海某商厦屋顶上铺满了一个个种植箱,这里被称为“屋顶农庄”。
商家专门从长白山运来优质土壤,吸引附近居民租借种植箱种植蔬果。
屋顶农庄运作以来,整栋商厦夏季空调用电量下降......4、商家在经营屋顶农庄时,重点关注的是()A、土壤B、地形C、劳动力D、市场5、除了经济效益外,开设屋顶农庄还可获得环境效益。
因为它有助于()A、减少灰霾污染B、缓和热岛效应C、削弱紫外辐射D、增强雨岛效应(十一)(2015•上海卷)下图为某洲大陆沿22°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
6、图中乙地气候类型属于()A、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7、导致乙地降水量与甲地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乙地()A、处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上B、受沿岸寒流影响C、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D、受高峻地势影响(八)(2015•上海卷)台风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它既给人们带来甘露,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
下图为某次台风路径图。
8、9月间,当台风中心位于图中甲海域时,台湾东北地区暴雨如注,其主要原因是台风气流()①受山体阻挡影响②与盛行偏西风叠加③受地面增温影响④与盛行东北风叠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如图示台风中心向北移动,在浙江北部沿海登陆时,上海地区的地面天气状况是()①气压降低②风向偏西③雨势增强④风速减弱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2015•重庆卷)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屿。
高考地理复习(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03 地球上的大气)
高压控制,距离海洋远近影响不大,B错;两地不临海,临海的两端分别是地中海气候
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洋流性质影响小,C错。
18
该气旋(D )
A、标志当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B、引发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 C、造成的灾情可以用GPS滥测 D、对瓦努阿图的危害最大。
台风的多发季节为夏秋季节;赤潮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且主要发生海水流动较 小环境中,气旋不利于赤潮的形成;该灾情可以用RS监测,而GPS只提供精准位置;而 在瓦努阿图风力最大,距气旋中心附近最近,所以危害最大。故选D。
雨带: ①5月华南(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②6--7月江淮梅雨(准静止锋)
③7—8月华北东北(江淮伏旱)
④9月副高南退,北雨结南雨始。
2)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3.5 气候影响因素:
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地形地势;④洋流;
⑤地表状况(植被\荒漠\冰雪);⑥大气环流;⑦人为
4
附1 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因素: ①太阳辐射。②海洋影响程度不同。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④地形。⑤洋流。⑥地 形闭塞,四周山岭屏障。⑦地势高。⑧地势高低起伏大。
差异较大,并伴随天气转阴,因而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气温水平差
异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增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增强,故答案选B
7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 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
“露气寒冷,将凝结”是A 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 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A.蒙寒古露节高气压出现在秋B季.印,度此时低蒙压古高压势C力.阿逐渐留增申强低,受压其影响D,.夏我威国大夷部高分压地区吹 较为寒冷的偏北风,导致气温减低,形成寒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图3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读图回答5~6题。
1.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A 6时B 9时C 12时D 14时2.该日A 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B 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C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D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答案】5.B6.B【命题立意】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及气温的日变化、等温线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从图中获取信息、利用相关规律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等温线分布图,考查气温的日变化,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第5题,从图中看出,等温线平直且与纬线平行,说明同纬度海陆温度相同。
根据材料信息,日出前后气温最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此时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排除选项A;“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此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排除选项D;12时太阳辐射最强,陆地增温超过海洋,陆地气温也高于海洋气温,排除选项C。
该题选B。
第6题,根据材料信息“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判断太阳直射20°N,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日落时刻越晚,也就是甲地日落时刻晚于乙地。
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从20°N向南北递减,甲乙两地到丙地(直射点)的纬度间隔(纬度差)相同,则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同。
(2013高考题北京卷)图3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5题。
3.大气中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答案】5.B【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大气受热过程”,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试题难度:中。
【解题思路】臭氧层破坏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实际上是削弱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故A 选项错误;二氧化碳减少,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减少,故B 选项正确;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空气中悬浮颗粒就要要发生散射,使太阳辐射以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经过散射之后,有一部分太阳辐射就到不了地面,这样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就减少,故C 选项错误;雾霾的出现加强了夜间的大气逆辐射,故D 选项错误。
(2013高考题浙江卷)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
读图完成第1题。
高度高度 高度高度第1题图 气温 气温④ ③② 气温 ① 气温4.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逆温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相关知识。
从题中可以得知,要加速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主要是促使空气不断的流动。
如果对流层出现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现象,即为逆温现象,出现逆温现象,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从图中的四种气温分布图来看,② 、③ 、④三中气温分布图中均出现了逆温,逆温不利于空气的扩散。
只有 ①图中的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是降低的,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故最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故选A 。
(2013高考题浙江卷)拉萨河流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
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完成7~8题。
5.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B .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C .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D .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5.010.08 10 12 14 16 18 20 22 0 2 4 6 8 时间(h ) 降水量(mm )第7题图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降水的成因分析。
从图中可知,拉萨降水白天降水量小,主要集中在夜间(夜雨,晚上八点到第二天早上八点之间的雨)。
拉萨位于高原的河流谷地,白天气温升高快,晚上降温快,气温的日较差大。
夜晚地面降温迅速,但并不是导致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的原因。
水汽凝结成雨要有气流上升冷凝的过程。
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山顶和谷底间的热力环流十分明显。
根据热力环流的知识分析,白天山顶气流上升快,而此时谷底盛行的是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晴空万里。
晚上,大量的山顶下沉的冷空气,下沉到谷底,然后导致了谷底中的气流上升,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故本题答案为C。
6.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
下列做法合理的有①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②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③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④防治湿地退化⑤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旅游规划、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拉萨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可以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提升文化生态景区的品味和内涵,同时可以实现开发中保护。
利用河滩低地受水文条件的影响较大,并且此处作为水源的保护地带,应该采取保持原有形态的措施,而不应该布局文化建筑。
在开发利用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应该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防治河流湿地退化,从质量的角度着手。
吸收外来文化,但不应该改造当地民俗,这样更加不利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故答案选B。
7.春季,欧洲阿尔卑斯山区,背风坡常常出现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
其主要原因是A.反气旋控制下沉增温B.暖锋过境释放热量C.西风带南移释放热量D.局地气流下沉增温【答案】4.D。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影响气候的非地带性因素”,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试题难度:中等偏难。
【解题思路】从题干文字信息有一个关键词“背风坡”,可见这是一个小尺度的,因背风坡焚风(干热风)效应导致的局地增温现象。
【知识拓展】虽然北半球西风为西南风,但阿尔卑斯山北坡有来自于大西洋及北冰洋的湿润气流,降水量大,雪线低;南坡因阿尔卑斯山的山体走向及比利牛斯、亚平宁山脉对西风的阻挡,降水相对较少,雪线高。
读图1,回答第1题。
图18.下列曲线图,正确反映图1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 气温 降水【试题立意】该题考查山地地形对气温及降水变化的影响及读图绘图能力。
【解题思路】从图1中可以看出,气流由甲到乙是先爬坡再下坡, 因为近地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故温度应先下降再升高,由此便可选出B ;甲侧为迎风坡,故降水逐渐增多,乙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受气流下沉影响变化明显,亦可选出B 。
(2013高考题重庆卷)图1是47°N 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1回答1~3题。
东经(°) 海拔(m ) 年降水量(m m ) 图19. 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距海距离B . 地形条件C . 局地水域D . 植被分布【答案】1.B【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中国区域地理知识,考生可以根据经纬度很容易判断出是我国的东北地区和内蒙古的东北部,再就是考查对图中海拔曲线和降水量曲线的认知。
【解题思路】根据图中的海拔高度和降水量曲线,可以得出海拔高的地方降水量对应就高。
可得答案为B10. 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A . 虫害B . 冻害C . 滑坡D . 洪水【答案】2.B【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东北区域气候特征的了解。
也突出了中图版选修5的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
【解题思路】该题主要是由于东北纬度较高,春季温度回升慢,而且离冬季风源地较近,极易受到冷空气影响,所以选B。
【易错点拨】该题目容易选D洪水,因为东北地区河流有春汛,不一定就形成洪水,但是要注意题目问的是突出的,寒潮冻害比洪水形成更突出。
11.材料所示的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含沙量高B.流程较短C.春夏汛明显D.冰川补给为主【答案】3.C【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东北河流的水文特征,特别是东北地区的河流有春夏两个汛期一定要知道。
【解题思路】东北有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森林覆盖率尚可,所以,含沙量应该小;东北平原面积较大,河流不可能流程较短;该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应该以降水补给才对,所以选C。
(2013高考题安徽卷)图9表示我国某地某日测试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
完成28~29题。
辐射(W/m²)1200100020:0012.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A. 3月12日晴朗B. 6月5日晴朗C. 3月22日多云D. 6月20日多云【答案】D【命题立意】考查曲线坐标图的判读能力。
考点定位:地球运动地理意义太阳辐射的日变化特征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解题思路】据太阳辐射日变化曲线图可读出北京时间约6:00—20:40该日获取辐射量,从而可推断出我国该地日照时长将近14:40,即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故A、C 错误;如果当地天气晴朗则太阳辐射应以当地正午为最高点呈对称分布,且下午略大于上午,但在北京时间约13时出现一波谷,因此应该受多云天气影响故D项正确。
13.该地可能位于A.祁连山地B.大兴安岭C.南沙群岛D.帕米尔高原【答案】A【命题立意】考查运用曲线坐标图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分析问题综合能力区域定位能力。
考点定位:地球运动地理意义区域定位【解题思路】据太阳辐射日变化曲线图可读出北京时间约6:00—20:40该日获取辐射量,从而可推断出我国该地日照时长将近14:40,推出当地日出时间约为12-14:40/2=4:40;北图4 京时间6:00时该地迎来日出,根据地方时计算原则可推出其经度约为120°E –(6:00–4:40)*15°=100°E,选A 项正确。
(2013高考题北京卷)图4 (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4(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
读图,回答第6、7题。
14.图4(a)中A .①比②风速大B .①比③云量少C .②比③气压低D .②比④气温高【答案】6.B【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试题难度:难。
【解题思路】根据等压线疏密情况判断,②比①的等压线密集,所以②比①的风速大,故A 选项错误;①接近高压中心,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③为低压中心,为上升气流,阴雨天气较多,故B 项正确;读等压线数值,②比③气压高,故C 选项错误;④位于冷锋前的暖气团,②位于冷锋后的冷气团,④比②的气温高,故D 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