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考点梳理二十二(文学作品
初中语文必考全部文学经典作品知识点汇总
初中语文必考全部文学经典作品知识点汇
总
一、诗歌
1.《古诗十九首》
- 筛金短·豆蔻年华
- 悯农
- 春晓
- 静夜思
- 登鹳雀楼
2.《唐诗三百首》
- 长恨歌
- 塞下曲
- 凉州词
- 清平调
- 将进酒
3.《宋词三百首》
- 青玉案·元夕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海棠词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蝶恋花·春景
二、小说
1.《红楼梦》
- 作者及成书背景
- 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 情节梗概及主要事件- 主旨思想
2. 《西游记》
- 作者及成书背景
- 人物及其形象特点
- 情节梗概及主要事件- 主旨思想
3.《水浒传》
- 作者及成书背景
- 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 情节梗概及主要事件- 主旨思想
三、散文
1.《散文精选》
- 背后的故事
- 江雪
- 童年的秋天
- 黄山谈道
- 冬天里的一把火
四、戏剧
1.《婚姻的快乐》
- 剧情简介
- 人物性格及代表情节- 剧本语言特点
- 主旨思想
2.《茶馆》
- 剧情简介
- 人物性格及代表情节- 剧本语言特点
- 主旨思想
通过学习以上文学经典作品,不仅可以拓展自己的文化知识面,还能帮助提高审美水平,并在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中考必考文学常识归纳总结
中考必考文学常识归纳总结文学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艺术表达。
在中考中,文学常识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考点,考察学生对文学作品、作家及其传记、文学常用修辞手法等方面的了解。
下面将对中考必考文学常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文学作品与作家1. 《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贾、史、王、薛等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2. 《西游记》《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被列为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以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四人共同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主线,揭示了人性的善恶斗争,以及对信仰与真理的追求。
3. 《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鲁迅笔下的重要作品之一。
小说通过描写民国时期底层社会的贫困环境和祥子的命运,对封建伦理、人性与社会现象展开深刻思考,旨在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二、作家及其传记1. 鲁迅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代表作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民族精神的探索具有深远影响。
2. 朱自清朱自清(1898年-1948年)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先驱之一,代表作有《背影》等。
他的作品纯朴、含蓄,以平实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触动了无数读者。
3. 茅盾茅盾(1896年-1981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被誉为“文学家中的哲学家”。
他以《子夜》、《春蚕》等作品展现了对社会现象及人性的深刻思考。
三、文学常用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将客观事物与抽象概念进行比较,以丰富形象和语言的表达。
例如:“一轮红日照在山头,海天相接,分不出哪里是天,哪里是海。
”2.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增加形象的逼真感和感情色彩。
例如:“月儿弯弯,笑弯了眉眼。
”3. 对仗对仗是指诗歌中、辞章中左右相对应的句子或词语,在音韵、结构和语意上进行平衡,使写作更加优美。
中考语文文学知识归纳(全)
中考语文文学知识归纳(全)
1. 文学基础知识
- 文学是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不同类型。
- 文学的核心要素包括情节、人物、主题和风格等。
- 文学作品通常具有情感表达、思想意蕴和艺术美感等特点。
2. 中国古代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以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为代表,融合了丰富的语言和文化内涵。
-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情感表达。
-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以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而著称。
- 宋词是宋代以词为主要形式的文学作品,以抒发爱情和思乡之情为主题。
3. 中国现代文学
-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鲁迅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其作品以批判现实社会和表达人民苦难为主题。
- 茅盾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子夜》等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
- 钱钟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小说《围城》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虚伪。
4. 世界文学名著
-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两位年轻人的爱情悲剧。
-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经典之作,以幽默的方式揭示社会阶级与爱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重要作品,通过描述一位老渔夫的人生经历,探讨人生意义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以上是中考语文文学知识的简要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三语文名著阅读考点梳理
初三语文名著阅读考点梳理初三阶段,名著阅读在语文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对于中考而言,掌握名著阅读的考点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之一。
以下是对初三语文名著阅读常见考点的梳理。
一、《水浒传》1、作者及作品背景《水浒传》的作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
这部作品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背景,描绘了一群梁山好汉的故事。
2、人物形象书中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宋江的忠义、吴用的智谋、鲁智深的豪爽、武松的英勇等。
考生需要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经历和相关情节。
3、故事情节例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打虎”“林冲风雪山神庙”等经典情节,要清楚情节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主题思想作品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农民起义的必然性,歌颂了梁山好汉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追求。
5、艺术特色其语言生动形象,具有浓郁的口语化特点;在结构上采用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
二、《儒林外史》1、作者与创作背景作者吴敬梓,该书以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
2、讽刺手法这是该书的重要特色,通过对人物言行的夸张、对比等手法,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
3、人物形象如范进中举后的癫狂、严监生临终前的吝啬等,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丑态和社会的弊端。
4、主题探讨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虚伪与腐朽。
三、《简·爱》1、作者及作品风格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作品具有浓厚的自传色彩,展现了女性对平等和自由的追求。
2、主人公形象简·爱是一个自尊自爱、独立自主、敢于反抗的女性形象。
3、爱情观探讨了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真挚而平等的爱情。
4、社会背景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等级观念和女性地位的低下。
四、《骆驼祥子》1、作者及创作意图老舍先生的作品,旨在揭示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2、祥子的命运从一个充满梦想的青年逐渐堕落为“行尸走肉”,了解其命运变化的原因。
3、老北京风情书中描绘了大量的老北京风俗和社会场景。
4、语言特色具有浓郁的北京方言特色,生动鲜活。
2023年中考文学必考知识点
2023年中考文学必考知识点
1. 古代文学
- 《红楼梦》:主要角色、故事梗概、主题思想、描写手法等。
- 《西游记》:主要角色、故事梗概、主题思想、描写手法等。
- 《水浒传》:主要角色、故事梗概、主题思想、描写手法等。
- 《三国演义》:主要角色、故事梗概、主题思想、描写手法等。
2. 现代文学
- 鲁迅:代表作品及主题思想。
- 朱自清:代表作品及主题思想。
- 郭沫若:代表作品及主题思想。
- 丁玲:代表作品及主题思想。
3. 诗歌
- 李白:代表作品及特点。
- 杜甫:代表作品及特点。
- 白居易:代表作品及特点。
- 辛弃疾:代表作品及特点。
4. 散文
- 鲁迅:代表作品及特点。
- 郭沫若:代表作品及特点。
- 朱自清:代表作品及特点。
- 钱钟书:代表作品及特点。
5. 戏剧
- 曹禺:代表作品及特点。
- 郭沫若:代表作品及特点。
- 高行健:代表作品及特点。
6. 古诗文欣赏
- 选择几首古代诗词,分析其中的意境、修辞手法和主题。
7. 现代散文欣赏
- 选择几篇现代散文,分析其中的内容、表达手法和主题。
以上知识点是2023年中考中可能涉及的文学必考内容,请同学们根据知识点进行复和准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知识点梳理
第22课《范进中举》一、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年-1754年12月11日),字敏轩,号粒民,祖籍浙江温州,生于安徽全椒。
清代小说家。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移居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
出身缙绅世家,幼年聪颖,善于记诵。
早年生活豪纵,初入学为生员,后屡困科场,家业衰落,经历世态炎凉之苦。
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晚年研究经学,穷困以终。
精熟《文选》,工诗词散文,诗赋援笔立成。
著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
二、故事背景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始于隋炀帝设进士科,明、清两代科举制度更加严密,考试题目仅限于“四书”“五经”,必须写八股文,使广大知识分子变成思想僵化的“禄蠹”,受害更深。
他们一旦科举得中,或把持官府,或横行乡里,而科举落第者则伪装名士,争做统治阶级的帮闲或帮凶。
《儒林外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三、理解词义1.带挈:提携。
本文指“让你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
2.唯唯连声:连连答应。
唯唯,答应的声音。
3.体统:规矩。
4.见教:指教。
5.腆着:挺着。
6.摸门不着:意思是被骂晕了,不得要领,不知该怎么办。
7.火候:这里指写文章的功夫。
8.商酌:商量斟酌。
9.权变:随机应变。
10.桑梓:家乡。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②):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穷困潦倒、受尽侮辱。
第二部分(③—⑩):写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喜极而疯,众人请胡屠户出面打了范进一个耳光,范进因而得以清醒,然后和众人一同回家。
第三部分(11-12):写范进中举后张静斋闻讯即刻前来拜访,又是攀认世弟兄,又是送银子送房子,极尽恭维拉拢之能事,进一步展示出当时的社会风气。
五、问题解疑1. 第1段到第2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
专题22 飞向太空港 课件(共53张PPT) - 中考语文名著考点梳理
《飞向太空港》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以作者 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 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用“长征三号”火 箭将美国休斯卫星公司设计制造、由总部设在香港的亚洲卫 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
背景探秘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美国的卫星要上天,既不选择本国的航天飞机,也不选择法国 的“阿里亚娜”,却偏偏选择了中国的火箭,且发射地点竟在四川 大凉山深处的一处原始的大山沟,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飞向太 空港》这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以实地采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 支撑,全景式地描绘了此次卫星发射的全过程,刻画了一群默默耕 耘的航天人形象。
第二章 历史,从昨天的弯道走来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中美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随后,邓小平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正式访问美国的国 家领导人,适时地跨进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大门。1984年4月8日,当中国有关部门 决定购买国外卫星并使用法国火箭和美国航天飞机发射卫星时,“长征三号”火箭将 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送入了太空,震惊了世界。中国一批科技知识分子开始考虑 用中国的火箭发射外国的卫星。 1984年底,一份关于把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市场的正式 报告,摆在了国防科工委领导的办公桌上。经过层层汇报,国防科工委于1985年4
章节概况
第一至二章: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及中美谈判
基地历史 → 中美建交 → 打入市场 → 艰难谈判
第一章 通向宇宙的门前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即将发射美国卫星。西昌位于四川省南部,是中国同步 卫星的故乡。1984年,中国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在此成功发射,使全世界知 道中国有个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到1990年3月,这里已经成功发射了6颗卫 星,成功率高达百分之百。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于1986年宣布对外开放,承揽 外国卫星发射业务,开始向开放型发射中心转变。1986年,美国国防部长温 伯格访华,邓小平邀请他参观中国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基地副司令员佟连捷带 他观看了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从运输、测试、组装到成功发射的录像,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知识点归纳九班级语文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知识点归纳注音释义作揖〔yī〕行〔hng〕事醺〔*ūn〕腆〔tiǎn〕啐〔cu〕星宿〔*i〕讳〔hu〕绾〔wǎn〕带挈〔qi〕:提携。
文中的意思是"让你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
唯唯连声:连连答应。
唯唯,答应的声音。
体统:规则。
见教:指教〔我〕。
"见"字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舍与:施舍给,赏给。
内容主旨本文节选自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2〕: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状况,侧重描写胡屠户的倨傲。
第二部分〔3-12〕:写范进中举后"发疯"、"治疯"和张静斋的拜见,在对比中表现整个社会各色人等的形象。
文章中心课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迥乎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与他四周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写作手法1、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进行讽刺。
范进中举因惊喜而发疯这一情节,用的是夸张的手法,但不失真。
"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是"会有的实情",因而是真实可信的。
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假设狂。
依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的描写,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
对比手法主要运用于描写胡屠户这个人物。
写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迥乎不同的两种立场,形成鲜亮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2、用人物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性格。
文中胡屠户说的、骂的、训斥的、夸口的、奉承的、恭维的话,占了很大的篇幅,通过语言描写,把这个市侩形象活灵活现的勾画了出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范进的语言也随着他的身份、地位的改变而不同。
【聚焦考点】2020中考语文阅读现代文备考绝学之二十二 把握段落大意及分析段落作用
中考语文阅读现代文备考绝学之二十二:把握段落大意及分析段落作用考点阐释把握段落大意及分析段落作用,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一个比较细小的考点,但也是一个经常考查的知识点,所以不容忽视。
把握段落大意就是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某一段落的主要意思,如某段的主要故事情节,某段的主要说明方法,某段的主要观点等,它主要考查考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分值一般是2分。
而分析段落的作用就是让考生把握某一段落在行文结构和思想内容等方面的作用,它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和分析评价的能力,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结构特点和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就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这个知识点的命题形式基本上都是主观题,分值2~4分不等,应该引起考生的重视。
应对策略应对这一考点,同学们首先要研读近几年的中考真题,了解其命题形式、考查方向以及分值等基本情况,然后再根据对真题的研读,归纳一些合理实用的做题方法。
如此一来,同学们做这类阅读题时,就会事半功倍。
那么,怎样概括段落大意呢?1.抓“段眼”。
所谓“段眼”就是一段文字的中心句,或能涵盖本段大意的一句话。
该段中其他句子的表达都围绕此句展开,因此找准中心句有助于概括段落内容,也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2.抓住占据中心位置的人、事、物、情、理。
有的段落并没有中心句,但往往有占据中心地位的人、事、物、情、理,整个段落都是围绕这些内容来写,抓住了这一中心,概括段意就会水到渠成。
3.抓上下文联系。
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一篇文章的各个段落是密切相关的。
有些段落是对下文的领起,有些段落是对上文的总结。
同学们处理好上下段落之间的密切关系后,再进行段落大意的概括,就会得心应手。
4.归纳。
有些段落运用列举的方法,把一些有某一共同特点的人或事物写在一段内,概括这一类段落的段意就可以运用归纳法。
另外,概括段落大意时,同学们还应该注意学习根据文体特点概括的方法。
记叙文侧重于考查概括段落的故事情节,说明文侧重于考查说明对象的特点或说明的顺序,而议论文则侧重于考查作者的观点以及论据的运用情况等。
22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二十二小说阅读抓住环境描写赏析语言品析表达技艺
1.选文第九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天地间很静,只有雨,沙沙的雨落在身前身后。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对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的理解能力。 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1)衬 托人物心理;(2)渲染气氛;(3)推动情节发展;(4)烘托人物形 象;(5)深化文章主题。 环境描写,渲染宁静的气氛,烘托“我”逐渐平静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标
女孩问:“你的眼睛是谁治的?”我说出了医生的名字。 “原来你就是我叔叔的那个病人!”女孩有些惊喜地说, “你的眼睛能治好,他还说,治好你的眼睛将是他一生中最 得意的手术之一。” “真的?”我还是有些怀疑,因为母亲说过,我的眼睛治 愈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也就是说,失败率高达百分之七十 五。 “真的,不骗你!”女孩说,语气是那么肯定。 “你喜欢音乐吗?我拉二胡给你听吧。”一阵窸窸窣窣的 声音,我听见女孩试了一下弓,顿一下,一种激越的欢快的 音符突然跳跃而出,是刘天华的著名二胡曲《光明行》!
·新课标
是这样!我发疯似的跑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见人就问,看 见一个胸前戴栀子花会拉二胡的女孩了吗?所有的人都冲我摇头。 我跑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那么多的人呢,那么多的人中没有 那个长头发的牵着一条叫阿明的小狗的女孩,有的只是大块大块的 阳光在那个清晨猛然倾泻下来,厚厚的阳光把一座城市,把所有的 人都淹没了。 我把手中的栀子花抛起来,城市的天空中顿时飘满了洁白的栀 子花,那一瓣瓣洁白的花像一个个梦,像一瓣瓣梦一样的阳光,像 一瓣瓣阳光一样的音符随风飘荡„„ 阳光,真香!所有的人抬起头,他们在寻找那些很香很香的光 明呢! 我泪流满面。 (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名篇赏析》,有改动)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学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文学知识梳理本文档旨在梳理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中涉及的文学知识点。
以下是具体内容:现代文学与红色史诗1. 《红岩》:《红岩》是一部以中国抗战时期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描写了青年战士秦崇珩在山区坚持抗日斗争的故事。
《红岩》:《红岩》是一部以中国抗战时期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描写了青年战士秦崇珩在山区坚持抗日斗争的故事。
2. 《孙大圣与他的神雕侠侣们》:该文学作品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共地下圣及他与神雕侠侣们勇敢抗击敌人的故事。
《孙大圣与他的神雕侠侣们》:该文学作品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共地下党员孙大圣及他与神雕侠侣们勇敢抗击敌人的故事。
3. 《红旗谱》: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红军长征的故事。
《红旗谱》: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红军长征的故事。
文艺与修养1. 诗歌鉴赏:学生需要学会鉴赏古代和现代诗歌,包括对其意境、修辞手法和写作风格的理解。
诗歌鉴赏:学生需要学会鉴赏古代和现代诗歌,包括对其意境、修辞手法和写作风格的理解。
2. 戏剧欣赏:学生应该了解不同类型的戏剧及其特点,例如传统戏曲、话剧和音乐剧。
戏剧欣赏:学生应该了解不同类型的戏剧及其特点,例如传统戏曲、话剧和音乐剧。
3. 小说阅读与创作:学生需要具备阅读和理解小说的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说创作。
小说阅读与创作:学生需要具备阅读和理解小说的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说创作。
文学常识1. 文学史知识: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包括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文学史知识: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包括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2. 经典作品欣赏:学生应该阅读和欣赏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
经典作品欣赏:学生应该阅读和欣赏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
3. 文学创作基础:学生需要研究文学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内容。
2020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二十二、答谢中书书
二、结构图解
总领全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仰视:高峰入云 俯视:清流见底 四时
《答谢中书书》 具体 平视:两岸石壁 之景 动静 沉醉山水愉悦得意
描绘 青林翠竹
结合
晓雾歇 猿鸟鸣 晨昏
夕日颓 沉鳞跃 之景
感慨收束: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写作特色 1.借景抒情。本文写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用寥寥数笔传达出自己与自然融合的愉悦 之情,体现作者热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2.结构清晰,脉络贯通。写景部分,先仰视,再俯瞰,复平视,最后又分“晓”与“夕”两层来 写,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脉络贯通。 3.语言凝练,言简意赅。如先言“高峰”给人以印象,再以“入云”给人以具象;先以“清流” 使人初感,再以“见底”给人以实感。“五色交辉”“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中,“交”“乱”“竞” 三个副词的运用,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
三、课文内容探究 ( 一 )理解文章内容 1.本文描绘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者在文中用哪一个字概括了它的特点?该字所在的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美。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统领全文。 2.本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景的?展现了怎样的画面? 由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由早到晚。作者依次展现了山川四时的美景和一天中晨昏景 色的变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活灵活现、趣味盎然的山林世界。 3.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提到他有什么用意?[课后习题第二题变式] “康乐”指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❼〔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 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❽〔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 385—433 ),他承袭祖父谢玄( 343—388 )的爵 位,被封为康乐公。 ❾〔与( yù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中考语文总复习(二十二)《关雎》
语文
《关雎》
(二十二)《关雎》(10年未考)
【作家作品介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 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按照音乐性质分为风、雅、颂三个 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关雎》选自《诗经·周南》, 是一首爱情诗。《诗经》中的标题一般取自该诗的第一句。
关关雎鸠①,在河 之洲②。 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
(5)寤寐思.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悠.哉悠哉 (7)左右芼.之
思服: 思念 服: 思念 悠: 忧思的样子 芼: 挑选
2.本诗围绕一个“ 求 ”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 求,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 对美满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3.这首诗采用了“兴”的手法。“兴”指“先言他物以引所咏之
词”,这首诗中的“他物”是 雎鸠和荇菜
【注释】①关关雎鸠: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关关,拟声词。雎鸠,一种水鸟, 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②洲:水中的陆地。 ③荇 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译文】雎鸠鸟在水中的绿洲上不停地鸣叫。那文静美丽的女子,是君子 的好配偶。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顺着水流去捞取它。那文静美丽 的女子,日日夜夜都在追求她。窈窕的姑娘追求不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以睡着。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去 采摘它。那文静美丽的女子,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长短不齐的荇菜, 在船的左右去挑选它。那文静美丽的女子,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
“所咏之词”指 男子对女子的相思之情 。
4.结合平常所学,谈谈你对诗中“君子”“淑女”的理解 君子: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淑女:善良美好纯洁的女子。
5.谈谈你对“琴瑟友之”中“友”字的理解。 “友”字指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 -相--爱--。------------------------------------------------------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二十二、答谢中书书
四时 ❸俱备。 俱:
晓雾将歇
❹,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❺
,
四季都有。 都。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
晓:清
沉鳞 ❻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❼。
实:实 自
晨。 水中潜游的鱼争着跳出水面。( 这里 )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在。 自从
康乐 ❽以来,未复有能与 ❾其奇者。
自:自
( 南朝的 )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从。
第一部分
二十二、答谢中书书
原文译注
文章解读
文化知识
名师复习计划
-14-
三、课文内容探究 ( 一 )理解文章内容 1.本文描绘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者在文中用哪一个字概括了它的特点?该字所在的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美。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统领全文。 2.本文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景的?展现了怎样的画面? 由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由早到晚。作者依次展现了山川四时的美景和一天中晨昏景 色的变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活灵活现、趣味盎然的山林世界。 3.文中提到的“康乐”指谁?作者提到他有什么用意?[课后习题第二题变式] “康乐”指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第一部分
二十二、答谢中书书
原文译注
文章解读
文化知识
名师复习计划
-6-
一、内容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和动静相称之美,勾勒 出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知音共赏美 景的得意之感。
第一部分
二十二、答谢中书书
原文译注
文章解读
文化知识
第一部分
二十二、答谢中书书
原文译注
【中考语文复习PPT课件】课题二十二 续写、扩写、缩写、改写
课题二十二 续写、扩写、缩写、改写——考点聚焦 返回考点聚焦导航 返回栏目导航
这些多姿多彩的形式,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能锻炼体魄,磨炼意志;能 使心灵得到净化,智力得到开发。可续写的内容是宽泛而又丰富的,有很 多具体的内涵,如“人生”“社会”“家庭”“网络”“自然”“生 活”“人与人之间”等。
审好了题,思路自然也就开阔了。一般写记叙文是首选,可通过对自 己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的叙述,以比喻的形式点明“人生”“社 会”“自然”“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环境这一主题。这个中心可以是 自己领悟到的,也可以是受他人教育而获得的启迪。可以采用日记体、 镜头体等形式,撷取生活中的点滴感悟,体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主题。
二要认真读懂所提供的材料,想一想续写后整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要根据这个中心,展开想象的翅膀,补续事情的发展和故事的结局。展开 想象要注意以下几点:想象要符合原文的发展,人物和事物要与原文保持 连续性和一致性,一般选择的结局要和原作的观点一致;想象要符合生活 实际,即使虚构,其内容也应该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不能为了追求故 事的离奇曲折,编得天花乱坠,使人难以相信;想象的作文内容,要与提供 的材料融为一体,要有明确的中心,重点要突出,有详有略地把事情写清楚。
课题二十二 续写、扩写、缩写、改写——考点聚焦 返回考点聚焦导航 返回栏目导航
三是续写部分要和前面的文章衔接得上。 四是续写的语言要尽可能与原文的语言保持风格上的一致。
课题二十二 续写、扩写、缩写、改写——考点聚焦 返回考点聚焦导航 返回栏目导航
考点2 二 扩写(10年未考)
【典例二】(2018·北京中考)题目:请你用上“伙伴”“困 境”“成长”这三个词语,以“在幽深的峡谷里”为开头,发挥 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浙江中考语文总复习素材:名著阅读 (二十二)《聊斋志异》
(二十二)《聊斋志异》【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济南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曾以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
其书运用唐传奇小说文体,通过谈狐说鬼的方式,对当时的社会腐败、政治黑暗多有批判。
【作品导读】《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该书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聊斋志异》近五百篇,实际包含两种不同性质的作品:一类篇幅短小而不具有故事情节,属于各类奇异传闻的简单记录;另一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多为神鬼、狐妖、花木精灵的奇异故事。
《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化而来的女性形象上。
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
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
《聊斋志异》的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
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最有代表性。
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
通过《司文郎》《考弊司》《书痴》等篇,作者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
【初中语文】中考语文九级现代文阅读训练(二十二)谁 与 我 同 行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上了初中,如果要问语文试卷最难的是什么,就是阅读理解如何拿到高分。
阅读理解分数比值大,并且难以踩中拿分点。
那么有没有一些实用答题技巧呢?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几个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通读全篇,大致了解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
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
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理解某句子的含义或分析句子的作用(1)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词语,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再结合上下文或主旨,并联系句子的修辞、表现手法等,用通顺、明白的语言把深层含义诠释出来。
理解某句子的含义或分析句子的作用(1)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词语,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再结合上下文或主旨,并联系句子的修辞、表现手法等,用通顺、明白的语言把深层含义诠释出来。
(2)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可以从它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表达方式等来进行。
信息提炼要准确,表达的语言要精练信息的提炼是否准确,直接影响作答质量的高低。
这就要善于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
这涉及到三个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有分清思路的能力,其次是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再次是概括表达的能力。
能否精练地表达出来,反映出考生是否准确地筛选整合出了信息。
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原文中的相关语句答题,或摘取词语连缀,或压缩主干调整,或抽取要点组合,因为很多时候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凭空去想。
谁与我同行严忠付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补习课。
家中离学校有三里来路地,白天不觉怎样,三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悚然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小说阅读Ⅰ中考试题精编(一)火车六年不到站魏岚我到武警医院看望哥哥时,意外遇到两个老乡。
他们是兄弟俩,弟弟因为车祸住进医院。
‚你弟弟住院多久了?‛‚六年。
‛‚六年?‛我震惊。
他弟弟能说能笑,只是走不了路,记忆力很差。
他记不起任何人,除了他哥哥。
半夜,我听到弟弟说:‚哥,什么时候下车,别忘了喊我起来。
‛‚知道了。
‛这样的对话,一晚上至少有五次。
第二天,我问起这事,他告诉我,弟弟是在六年前春节回家时被车撞的,出事时,刚下火车,所以醒来后,一直以为自己还在火车上。
他总是趁弟弟睡着的时候,默默地踱到外面抽会儿烟。
他从25岁到现在,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全耗在这个医院。
这天,弟弟吃了药,睡得很沉。
他找到我,说:‚你去不去逛街?‛我惊讶地问:‚这里有街吗?‛他兴冲冲地说:‚我带你去。
‛从医院走出来,他兴奋地说,他要去买件衣服,很久没有买新衣服了。
这里是开发区,很荒凉,过了河才有集市。
我们乘船过去,那里只有十几家商铺,他却来来回回逛了好几趟。
最后,他买了只烧鸡,说他弟弟从小就爱吃烧鸡。
准备往回走的时候,他看着手表惊呼:‚下午4时了,弟弟一定醒了。
‛我们飞快地往回跑,到了江边,发现一只船停在岸边。
他扯开喉咙喊:‚开船的呢?‛旁边的商店老板说,那人回家吃饭去了,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回来。
他很着急,我安慰他:‚你弟弟醒来,护士会照顾他的。
‛他不听,开始脱衣服。
我惊呼:‚你干吗?‛‚我游过去。
‛‚天这么冷,你会冻坏的!‛他挣脱我的手,跳进河里。
那可是冬天啊!街上的人全跑来看热闹:‚有人跳河了……‛我看着河面,他把衣服和烧鸡顶在头上,一点一点地向对岸游去。
直到他上岸,我才松了口气。
他在对岸向我挥挥手,然后一边穿衣服一边向医院跑去。
两小时后,我回到医院,看到他换了衣服,坐在床上看着弟弟吃烧鸡。
弟弟好像哭了很久,一边抽泣,一边吃烧鸡:‚哥,我以为你先下车了呢。
‛‚怎么会呢?要下车,我一定会喊你一起的。
‛弟弟点点头:‚那我们大概什么时候可以下车?‛他肯定地说:‚明天就到了。
‛我转过头,泪流满面。
这路真长,火车一坐就是六年,也许,还要坐很多年……1.有人认为将题目改为“那车一开,就是六年”更贴切,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文章重点描写了哥哥担心弟弟醒来,着急赶回医院的情形。
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作描写,依次填写在横线上。
惊呼—→—→脱衣服—→—→向对岸游去—→3.文中两次写到“弟弟”和“哥哥”的对话,试分析第二次对话描写的作用。
4.对本文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线索明晰,情节简单。
B.本文运用了对话、动作等描写方法,人物形象生动感人。
C.文中的“哥哥”非常善良,富有责任感,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D.本文通过刻画“哥哥”这个人物,赞美了不离不弃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真诚、善良等美好品德。
(2008年湖南长沙市中考试题)(二)年轻的国旗①这是由陈九[注]先生讲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②小镇只有一所大学,不大,但哪个国家的学生都有。
中国来的一共五名,巧了,全是女生,名付其实五朵金花。
珍妮是她们的头儿。
五朵金花同吃住同进出,像一家子出来的。
其实本来就是一家子。
③学校每年春天搞一次隆重的国际街坊节。
在小镇主要街道、广场上,让各国来的师生穿上自己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当街展示自己国家的食品和工艺品。
到那天,各界名流与方圆多少里的男女老幼都会来凑热闹,在此欢歌笑语,尽情玩乐。
④五朵金花耐不住好奇,头天就跑上街看街坊节的准备情况。
她们要挑选有利地形,来个穿旗袍炸春卷,外加毛笔字,够中国的吧?几个姑娘这儿走走那儿看看,嘻嘻哈哈,踌躇满志。
突然,一个姑娘说,好像,我好像没看到中国国旗。
广场上空飘满各色国旗,赤橙黄绿青蓝紫,她们一面面数过,就没中国的,咋回事?⑤姑娘们一下懵了,她们此刻感到国旗对自己竟如此重要。
珍妮的脸涨得通红,跟国旗那么红。
现在只有一个办法,找校长当面问清楚。
找校长?对。
珍妮拔腿要走,等等,咱们一块儿去。
姑娘们捆成一捆儿,碧草蓝天,斜阳映着她们匆匆的背影。
⑥白发苍苍的校长先生面对为何别国的国旗都有,却偏没中国国旗的提问,很显窘迫。
是吗?让我了解一下,保证尽快答复你们。
好,珍妮说,明天是街坊节,我们就在这儿等。
五朵金花走出办公室,在门前的草坪上坐下来。
天角渐渐泛红。
⑦春日黄昏那么短暂,像脸盆里的水,洒洒就没了。
当校长走出办公室,夕阳已在天边闪烁。
校长对姑娘们说,校董们大都同意悬挂中国国旗,并为这个疏忽向中国同学道歉。
明天一早,你们会在广场上看到中国国旗的。
真的吗?真的。
⑧那本该是个安详的夜晚,人在心愿满足后睡得最甜。
万万没想到,珍妮她们突然接到校长秘书的电话。
秘书说,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一面中国国旗——我只是说,我找不到中国国旗。
如果我借你一面你会挂吗?珍妮问。
你有?对,我有。
当然,当然挂。
好,一言为定,明天一早广场上等我。
⑨你有国旗?姑娘们把珍妮围起来。
咋不早说?害我们紧张半天,死多少细胞!珍妮红着脸低下头,憋了好一会儿才说,对不起,我没有。
可我不信就找不到一面国旗!姑娘们立刻打电话到北京,到纽约,到所有可能有国旗的地方,最后终于联系上位于波士顿郊外的哈佛大学中国同学会。
怎么给你们?电话里的人问珍妮。
麻烦你把国旗放在你家门前的信箱里,我这就去取。
珍妮,你疯了?珍妮笑笑,开车单程五小时,争取九小时赶回来。
你们明儿一早直接在广场上等我,别忘帮我带好旗袍和化妆盒儿,咱广场见。
⑩不知那一夜姑娘们是如何度过的。
特别是珍妮,迷过路吗,吃没吃罚单,饿不饿,打盹儿了没有?可以确定的是,太阳升起时,广场上的中国姑娘是五名,一个也不少。
珍妮把鲜红的中国国旗交到校长手里。
就在校长秘书升旗的瞬间,姑娘们一字排开,请校长为她们在国旗下合影。
一,二,校长喊着。
等等!珍妮挽起身旁两位姑娘的手臂,接着,她们每个人都相互挽起手臂。
现在可以了,校长先生。
1〇清晨很美,像一支奏鸣曲,随风飘荡。
【注】陈九:华裔作家,现为纽约市政府资深雇员。
1.第②段加点词“名付其实”中的错别字是,正确的写法是。
2.请具体说明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1)(2)3.第⑦段的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
4.珍妮两次“脸红”的原因各不相同:第⑤段中“珍妮的脸涨得通红”,原因是;第⑨段中“珍妮红着脸低下头”,原因是。
5.从全文看,对标题“年轻的国旗”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A.年轻的姑娘们让国旗在异国的小镇上第一次升起B.年轻姑娘们的行动表明她们就像那面飘扬的国旗C.国旗在小镇的清晨升起,为小镇增添了勃勃生机D.国旗是祖国的象征,寓示着伟大祖国的勃勃生机6.姑娘们为国旗所付出的努力,哪一点最令你感动?说说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启示。
(80字左右)(2008年上海市中考试题)(三)一只土碗游睿这是在先生家的客厅,青年和先生相对而坐。
青年西装革履意气风发,从头到脚都是用钞票包装起来的名牌。
他的面前摆着一只土碗。
碗毫无特色,是在乡下随处可见的那种,做工粗劣,而且还有几个缺口。
先生微眯着眼睛,从规则的圆形眼镜片里透出一道专注的目光。
先生端着碗,反复端详着,片刻之后,才小心地将碗放下。
没错,这就是我当初准备花20万元买下的那只碗。
先生说。
青年呵呵地笑了笑,然后又搓了搓手说,现在……现在5万元我就卖给你。
如果你真想要的话,价格还可以商量。
哦?先生偏了偏头,有些吃惊地看了看青年。
你想通了?先生是这一带的名人。
先生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其为人为文在这一带几乎家喻户晓。
三年前,先生被一所大学邀去作讲座。
先生历来为人低调,讲座开始前先生谢绝了校方前来迎接的专车,一个人徒步来到学校。
先生喜欢这种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思考问题的生活方式。
路过食堂的时候,一个学生和先生撞了个满怀。
端在学生手里的碗顿时落到地上,碗里的饭也撒了一地。
先生连连说对不起,并蹲下身来捡那只碗。
但这时,先生愣住了。
先生看见,落在地上的竟然是一只土碗,庆幸的是,碗并没有破,但碗的边缘却摔了好几个缺口。
先生早年当过知青下过乡,他知道除了偏远的乡下外,城里是没有人用这种土碗的,更何况是在这充满前卫和时尚的大学校园。
先生抬起头,发现这个端土碗的学生格外清瘦,高高的个子却穿着极不合身而且破旧的衣服。
看见先生,他连忙退了一步,拿起那只碗怜爱地抚摩着碗上的缺口。
先生发现,这个学生的眼睛顿时有些红了。
先生站起身,想对这个学生说点什么,但学生转眼就跑开了。
先生的心似乎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
先生的讲座很成功。
讲座结束之后先生没有离开。
他想起了那只土碗和土碗的主人。
经过努力,先生好不容易打听到了那个学生的一些情况。
这个学生和先生想的一样,来自乡下,家里的经济条件十分不好,一直是学校里帮扶的对象。
而他手中的那只土碗,从进校时就在使用。
他是学校里唯一一个使用土碗的人,这几乎成了学校里的一道风景。
最后,先生找到了那个学生。
先生说,对不起,是我摔坏了你的碗,我想看看你的碗摔成什么样子了。
学生就把碗递给了先生。
先生拿起碗仔细看了看说,这碗,已经破了几道口子,我看我干脆赔你一只碗好吗?学生摇了摇头说,你以为你赔得起吗?哦?先生吃惊地看了看学生,看来你已经知道了,那我就实不相瞒了,你这只碗的确是只价值不菲的古董,说吧,你准备多少钱卖给我?你看走眼了,这只是我们家吃饭的碗。
学生说。
但你出多少钱我都不卖,这是我上学时我爹亲手交给我的,爹说,看到这只碗你就知道自己是山里的孩子,就应该努力学习。
为了给我找学费,爹的腿……先生的眼睛一亮。
先生说,这明明是个古董嘛,反正你也需要钱,我出20万卖给我。
我说了,你出多少我都不卖。
最后学生转身走开,只留下先生一个人在风中沉思。
一晃三年过去了。
这三年里,先生一直惦记着这个学生。
先生每学期都会匿名给这名学生捐助全部学费。
但先生没想到,三年后的今天,当年的那个学生,也就是现在坐在先生面前的这个青年,竟然会主动找到他,要把那只土碗卖给他。
先生问,你真想通了?青年笑了笑说,我早就想通了,现在钱才是最重要的,有钱什么都好办。
还真谢谢您,三年前您愿出20万的价格没买走我这只碗的消息传出去以后,有不少媒体报道了我的故事,我收到了不少捐款。
不过那些钱只够我读书用,现在我大学毕业,急需钱找工作嘛,所以我就想到了您。
那你爹的腿……先生问。
老样子,医生说治不好了。
我爹听说有人愿意出20万买我的碗我没卖,狠狠地打了我一个耳光,还差点不认我这个儿子了,我今天来您这儿,也算是他的意思。
您看,这碗……先生又端起碗,端详了片刻,然后叹了口气,说,老实说,你这碗其实就是一只土碗,一开始我就知道它不值钱。
不过,既然你今天来了,我还是愿意出一万元买下它。
接着先生就从抽屉里取出一沓钱扔过去说,送客。
青年高兴地收下钱,接着起身。
转身之际,青年马上又站住了,我想问问,既然你一开始就知道它是一只平常的土碗,为什么还要出高价呢?我当初出20万元是为了买一种精神,现在出一万元是为了买一份教训!先生并没有抬头,只一挥手,那只土碗顿时在地上摔得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