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由和爱的追求——从《俄狄浦斯》戏剧看伏尔泰早期的思想主张
哲学家伏尔泰的简介
哲学家伏尔泰的简介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史学家.政治家.诗人.小说家.剧作家。
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哲学家伏尔泰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伏尔泰,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François-Marie Arouet)(1694;1778),伏尔泰是他的笔名。
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
代表作《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
哲学家伏尔泰的生平简介伏尔泰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是家里五个孩子当中最年幼的孩子(最后只有三个孩子存活下来),父亲弗朗索瓦‧阿鲁埃是一位法律公证人,后任审计院司务。
母亲玛莉‧玛格丽特‧杜马来自普瓦图省的一个贵族家庭。
伏尔泰先后在巴黎耶稣会和路易大帝高中接受教育。
成长经历在高中时代,伏尔泰便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腊文,后来更通晓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英语。
1711年至1713年间攻读法律。
投身文学之前,伏尔泰还为法国驻荷兰大使当过秘书,并与一名法国女子堕入爱河。
两人私奔的计划被伏尔泰的父亲发现,被迫回国。
1715年,伏尔泰因写诗讽刺当时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被流放到苏里。
创作经历1717年,他因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狱关押了11个月。
在狱中,伏尔泰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剧本:关于路易十五的摄政,菲利普二世(奥尔良公爵)的《俄狄浦斯王》(Œdipe)。
这部作品中,他首次使用了“伏尔泰”作为笔名,这来自他在法国南部的故乡一座城堡的名字。
1718年秋,悲剧《俄狄浦斯王》在巴黎上演引起轰动,伏尔泰赢得了“法兰西最优秀诗人”的桂冠。
1726年,伏尔泰又遭贵族德;罗昂的污辱并遭诬告,又一次被投入巴士底狱达一年。
出狱后,伏尔泰被驱逐出境,流亡英国。
从俄狄浦斯性格中的矛盾性分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
从俄狄浦斯性格中的矛盾性分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一、本文概述《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经典之作,讲述了主人公俄狄浦斯在命运的捉弄下,不断探寻自身命运真相,最终却陷入更深渊的悲剧故事。
本文旨在从俄狄浦斯性格中的矛盾性入手,深入剖析这部悲剧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悲剧性。
俄狄浦斯作为一个充满智慧与勇气的英雄,其性格中既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又隐藏着深刻的矛盾和无法逃脱的命运枷锁。
本文将通过解读文本、分析人物性格和探讨命运与自由意志的冲突,来揭示《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所在,并探讨这一悲剧性如何与俄狄浦斯性格中的矛盾性紧密相连。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部古希腊悲剧的艺术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对人性、命运与自由的深刻思考。
二、俄狄浦斯性格的矛盾性俄狄浦斯作为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的主角,其性格的矛盾性不仅体现在他的人生选择上,更深刻地反映在他的内心冲突与挣扎中。
他既是智者,拥有超人的智谋和洞察力,能够解开斯芬克斯的谜题,避免忒拜城的毁灭;他又是一个命运的囚徒,无法逃脱神谕的诅咒,即便他再聪明,也无法预知或改变自己的命运。
俄狄浦斯性格的矛盾性首先体现在他对自我认知的迷茫与清晰之间。
他自信能够解开世间的谜题,却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
这种自我认知的模糊状态使他在命运的漩涡中摇摆不定,时而觉得自己能够掌控一切,时而又觉得自己被命运无情地捉弄。
这种自我认知的矛盾性不仅加剧了剧情的紧张感,也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俄狄浦斯性格的矛盾性还体现在他的行动与内心愿望之间的冲突。
他渴望真理,渴望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但当他真正面对真相时,却又无法承受其重压。
这种行动与内心愿望的冲突使他在面对命运的关键时刻犹豫不决,无法做出真正符合自己内心愿望的选择。
俄狄浦斯性格的矛盾性还体现在他对神的态度上。
他既信仰神的力量,认为命运是无法抗拒的;他又对神的残忍和无情感到愤怒和不解。
这种对神的矛盾态度使他在面对命运的打击时既感到无奈和绝望,又保持着一种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俄狄浦斯王》中的命运与自由意志
俄狄浦斯王中的命运与自由意志概述《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作品,探讨了命运和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
全剧通过主人公俄狄浦斯的遭遇,揭示了人类对于自己命运的无法逃避以及如何在命运面前保持尊严、勇敢面对的问题。
命运在《俄狄浦斯王》中的体现1.神谕:从开篇就出现了神谕,宣告了俄狄浦斯将杀死父亲并与母亲结婚的命运,这使得剧中事件开始按照预言进行。
2.偶然事件:一系列偶然的事件(例如,路边争吵导致攻击行为)都引导着俄狄浦斯走向他所预定好的命运。
3.行动结果:即使俄狄浦斯试图避免危险行为(例如,离开科林斯),最终他仍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自己注定要经历的悲剧。
自由意志与命运的对立1.人类的尊严:剧中通过俄狄浦斯的坚持和勇敢面对命运以及努力解决谜团来强调人类尊严,说明人类有能力选择自己的道路。
2.冲突与控制:剧中描绘了命运和自由意志之间的冲突,不断呈现出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虽然命运似乎可以控制一切,但个体的自由意志也使得俄狄浦斯拥有选择和行动的能力。
3.结局:尽管最终他无法逃脱神谕预言所注定的厄运,但俄狄浦斯在最后依然选择了以一种具有尊严、勇敢和正义感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表明即使面临必然性,人类仍然可以保持自己内心中某种程度上对于选择权和决策权,尊重并向宿命臣服。
总结《俄狄浦斯王》通过展示主角与命运抵抗或被压倒时所产生的恐惧、怀疑以及希望,向观众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思考命运与自由意志之间关系的机会。
剧中让我们明白,尽管人们可能受制于命运,但仍然保持了对自由意志的渴望和坚守。
通过主角俄狄浦斯的生死经历,引发观众对于这个永恒的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以上为《俄狄浦斯王》中命运与自由意志的一些核心内容概括,以期为读者提供初步理解和启发。
这部作品在探讨人类存在中一个重要而古老的议题,引导人们思考我们真正能掌握或面对哪些事物,并对决策和选择带来深刻挑战。
伏尔泰的生平简介
伏尔泰的生平简介:费朗索瓦兹·玛丽·阿鲁埃——以其笔名伏尔泰更为世人所熟知——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人物。
他学识渊博,身兼百家:诗人、剧作家、散文家、小说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
他是自由思想和自由主义的倡导者。
伏尔泰于1694年出生在巴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律师。
伏尔泰少年时期就读于耶稣会创办的大路易学院,以后一段时期攻读法律,但不久就放弃了。
作为一个巴黎年轻人,他很快便闻名遐迩:他才思敏捷、妙趣横生,嬉笑怒骂,皆成诗文。
但是在法国旧制度下,有这样的才华会遭灾致险。
伏尔泰由于写了一些政治诗文,被投入巴士底监狱。
他度过了将近一年的铁窗生活。
在此期间,他挥笔疾书,写成一首史诗《昂里埃特》,该诗后来得到了普遍的称赞。
1718年伏尔泰被释放不久,他的戏剧《俄狄浦斯》在巴黎上演,获得巨大成功。
伏尔泰二十四岁就已闻名于世,在余生的六十年间,他是法国文学的主要人物。
伏尔泰不仅是语言大师,而且深懂生财之道,他逐渐独自成为一个富翁。
但是在1762年,他遇到一些麻烦。
伏尔泰已成为自己所在时代的最机敏、最著名的演说家(也许是超乎时空的),但是一些法国贵族人士认为他缺少一个平民所应具有的谦逊。
这导致了伏尔泰和这样的一个贵族罗昂骑士之间发生了一场公开的论战,伏尔泰在舌辩中以智取胜,使对方瞠目结舌,无地自容。
可是不久以后,这个骑士就唆使一帮恶棍突然殴打了伏尔泰,后来又把他投入巴士底监狱。
伏尔泰答应了离开法国的条件,不久被释放出狱。
因此他前往英国,大约住了两年半。
伏尔泰在英国的生活是他一生中的一个主要转折点。
他学会了英文,通读了约翰·洛克、弗朗西斯·培根、艾萨克·牛顿和威廉·莎士比亚这样一些著名英国人的著作。
俄狄浦斯读后感
俄狄浦斯读后感《俄狄浦斯》读后感《俄狄浦斯》是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世界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阅读这部作品,我深刻体会到了其历久弥新之处,对于艺术与人生的思考也更加深入。
作品讲述了一个悲剧人物——俄狄浦斯国王的故事,讲述了他犯下了杀父娶母的罪行,最终导致了自己与家庭的毁灭。
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是其中蕴含的文化深度与哲学观点却是不容忽视的。
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那些展现在作品中的对于命运的纠葛,宿命论以及自由意志的辩证关系。
通过这个故事,我理解了命运、自由和人生的联系,更加彻底地认识到了它们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在作品中,作者通过对话和情节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进一步剖析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以及与命运和宿命的相互关系。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免会被俄狄浦斯这个复杂的人物所吸引,同时也会被他的悲剧遭遇所打动。
作者通过对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的把握,使得作品悲剧的程度达到了巅峰。
通过对于命运和宿命的思考,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人生的无常,以及其中的伟大和可怕之处。
读完这部作品,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思想和人格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作品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个哲学思考与心灵探究的契机。
它展现了古希腊文化的辉煌,同时也秉承着人类对于生命、命运以及人性的思考,是一部堪称经典的作品,直至今日,仍旧受到了广泛的推崇和阅读。
在我的阅读体验中,我一遍又一遍地回味着作品中的思想,享受着作品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我想到,虽然作品中的人物都已经百年之久,但是其思考和思想却是现代人所必备的精神食粮,值得用心去阅读。
在读过之后,我仍旧无法忘记作者与作品中展现出的感性与理性的对于人生的思考。
我想,阅读这部作品的动力不仅仅在于文学价值,更在于其态度与人生观的思考。
作品在思想和情感上的深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复杂性,并且极大的推导了我对于自己和他人的关心和爱。
作为一本具备种种文学要素的经典作品,我在读完后,不由地想到一些新的创新思考并与大家分享。
浅析《俄狄浦斯王》中的人文精神
浅析《俄狄浦斯王》中的人文精神白钰(西北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7)摘要:古希腊文学中的人文精神,不仅体现在人对于自然以及社会的认识,还体现于在此基础上对人自身价值的肯定以及自我个性的尊重。
在《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未向自己“弑父娶母”的悲剧命运低头,而是一步步的抗争,即便未能挣脱命运的枷锁,但在这实现自身价值过程中,体现出的完整人性以及人欲望等,都透露出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人文精神;古希腊文章编号:ISBN978-7-5369-4434-4(2020)04-063-03作者简介:白钰(1996—),女,汉族、河南南阳人,西北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在读硕士。
索福克勒斯认为,“命运是不可违抗的,但其正义性是值得怀疑的”[1]。
在他的作品中,神谕、诅咒都是外在的,造成人悲惨命运的正是这些外在的东西。
但是,这些并不是索福克勒斯所要传达的主要内容,其核心是发挥主要作用的人的活动以及反抗的过程。
在《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反抗命运的全过程,处处体现着人文精神的内涵。
一、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命运的认识及反抗“古希腊人将不能解释与理解的遭遇归咎于命运。
这些遭遇是必然会发生且合乎事情发展规律的事。
”[2]当古希腊人认识到命运的存在时,他们便开始了对于自然以及社会生活的认识活动。
在《俄狄浦斯王》中,当俄狄浦斯意识到了神谕,即其悲惨命运的存在时,俄狄浦斯便开始了对命运的一系列抗争,这一过程则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内涵。
俄狄浦斯生活在科任托斯时,一次宴会上一名醉汉的话让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世。
一番调查后,俄狄浦斯发现了可怕的预言,他将“玷污母亲的床榻,生出使人不忍看的儿女,并且成为杀死亲生父亲的凶手”。
[3]这是俄狄浦斯第一次得知自己身上背负着这样的咒诅,也是俄狄浦斯认识自己命运的开始。
面对预言,俄狄浦斯感到可怕与悲惨,然而随着神谕的揭示,俄狄浦斯对于这可怕预言的反抗也就拉开了帷幕。
在俄狄浦斯反抗命运的过程中,体现着其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聪慧、勇敢、担当。
从《俄狄浦斯王》看理性与命运的冲突——以俄狄浦斯能否自救为视角
从《俄狄浦斯王》看理性与命运的冲突——以俄狄浦斯能否自救为视角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期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感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进修资料、教室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进修、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从《俄狄浦斯王》看理性与命运的冲突——以俄狄浦斯能否自救为视角从《俄狄浦斯王》看理性与命运的冲突——以俄狄浦斯能否自救为视角导言:在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主人公俄狄浦斯不息地与命运抗争,试图通过理性的沉思和行动来救援自己。
简述俄狄浦斯王的主题
简述俄狄浦斯王的主题《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著名剧作家索福克勒斯所写的一部悲剧作品,其主题是命运、自由与权力的较量。
本文将围绕此主题展开分析。
首先,命运是《俄狄浦斯王》的主题之一。
剧中的主角俄狄浦斯曾被预言其会杀死父亲并与母亲结婚生子,这些预言最终都成为了现实。
人们无法逃脱他们的命运,这在《俄狄浦斯王》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剧中人物的命运受到神的支配,在人们的眼中,神祇是最不可侵犯的力量,这就是古希腊社会里的命运观。
俄狄浦斯无论如何都要承受他的命运,即使他已经知道自己将要犯下的罪行,也无法逃避。
其次,自由也是本剧的主题之一。
底比斯国王克里翁非常热衷于自由,也很崇尚让人们活得自由自在,因此他为自己的城邦建造了一个广场,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自由的思想。
尽管克里翁一再表达着让人们保持自由,但最终自由并不能逃脱命运的牵制。
俄狄浦斯在追查凶手的过程中也表现出对自由的追求,他想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加自由,这表明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和对自由的珍视。
最后,权力也是《俄狄浦斯王》主题之一。
在古代希腊,国王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克里翁国王在他所掌握的权力方面是要求最严格的。
尽管克里翁国王认为他可以通过他的权力来保护国家和公民的自由,但在命运的成分面前,他的权力也许只是一种虚幻的幻觉。
当俄狄浦斯控制着底比斯国王的权力时,他值得信赖,他以其直觉和智慧化解了一系列问题,但是,当真相被揭开时,他的权力变得空洞和荒诞了。
总而言之,命运、自由与权力是《俄狄浦斯王》的主题之一。
该剧揭示了人类经历的苦痛、拯救和不安,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而富有哲理的故事,它教育我们必须遵循自己的道德信念,并在正确的时刻优雅地承认自己的错误。
《俄狄浦斯王》读书笔记
《俄狄浦斯王》读书笔记•相关推荐《俄狄浦斯王》读书笔记(通用14篇)《俄狄浦斯王》是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古希腊悲剧,作者是索福克勒斯。
该剧本描述了俄狄浦斯竭力逃避神谕所示的命运,而这逃避本身恰恰在实践着神谕,赞颂人的不屈不挠的积极斗争精神。
下面是《俄狄浦斯王》读书笔记,请参考!《俄狄浦斯王》读书笔记篇1《俄狄浦斯王》的作者是具有“戏剧艺术的荷马”美誉的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的索福克勒斯,他出生于雅典一个富裕的工商业主家族,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该部作品取材于希腊神话忒拜王室的故事。
在阅读的过程中,故事情节的复杂严谨而又和谐事实让我感到心惊胆战、惊心动魄。
他继承并充分表达了希腊艺术创作的的一个重要原则,即人与命运的冲突,以及人对命运的无可把握。
整个家族的不幸命运追根溯源其实是因为俄狄浦斯的父亲拉伊俄斯在流亡伯罗奔尼撒的时候诱拐了珀普洛斯的儿子律西波斯,致使这孩子自杀身亡,于是神灵降怒于忒拜家族,神谕昭示其子将会弑父娶母。
毫不知情的俄狄浦斯完全身不由己,因为在他出生之时,他就被命运不=不幸的掌控,越是努力逃避越是走上命运为其安排的人生轨道,越是想摆脱束缚,则越是被命运之手抓得牢靠,这样无力地反抗让我心痛却仍感无奈,甚至疑惑希腊的悲剧艺术家为何这样执拗地相信命运并这样无比虔诚的描绘命运的不可抗拒性和神秘性。
与此同时我想起了曹禺的一部剧作《雷雨》曹禺老先生肯定是受到过希腊悲剧的影响过的。
周朴园、侍萍、瀿漪等人都是被命运嘲弄的人。
周朴园在外人看来掌握着其他很多人的命运,他逼迫繁漪吃药以示他对整个家庭的控制,以及其权利和地位的不可侵犯性。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掌握别人命运的人,却越不能把握的是自己的命运,越是努力挣脱命运的安排越是深陷命运之神可怕的罗网不可自拔,这与《俄狄浦斯王》在对命运之谜的探讨上是何等的相似!但是读完《俄狄浦斯王》我一直在想命运到底是什么?在古希腊他是某种外在的神秘力量的象征,是人民无法控制的自然和社会。
《俄狄浦斯王》解读
古希腊悲剧大师索福克勒斯创作的《俄狄浦斯王》也许是世上最出名的乱伦故事,这要归功于维也纳一位名叫弗洛伊德的精神科医生。
他把这位悲剧英雄的名字变成了儿子对母亲的“欲望”的代名词。
弗洛伊德提出,人类普遍存在所谓“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还有对应的“恋父情结”,对后世的人文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96年上演的《俄狄浦斯王》剧照:俄狄浦斯在知道自己弑父娶母的真相后,用王后的胸针刺瞎了自己的双眼。
这些涉及亲子乱伦的“情结”令普通人无法接受,与此相关的“阉割焦虑”和“阴茎嫉妒”概念也让男孩女孩匪夷所思。
但很多精神分析师和心理医生相信,孩子由于害怕同性父母的报复,而压抑了对异性父母的性爱想法——你要是不承认自己有这些想法,就会说你把乱伦的想法压抑到潜意识里头,没有过好“俄狄浦斯期”,怪不得现在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认为,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是伪科学,因为这种理论似乎能解释一切,但又不可证伪,即无论怎么说都对,即使明明有与该理论相反的行为表现,都可以被它说成是支持它的。
实际上,科学研究早已搞清楚人类为什么要避免乱伦,大量证据揭示了家庭冲突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而非乱伦的“情结”。
剧情回顾:悲催的俄狄浦斯古希腊城邦底比斯的国王拉伊俄斯在儿子出生时曾得到警告,说他或许死于此子之手。
因此,这个男婴被遗弃在小山坡,双脚还被钉在一起——“俄狄浦斯”就是“肿胀的脚”之意。
他被牧羊人救走,后被科林斯国的国王收养,并视如己出。
俄狄浦斯不知自己是被领养的,所以当他听到自己将会杀死父亲,并会和母亲上床的预言时就离开了科林斯,开始独闯世界。
在一个三岔道口,他与一个老头发生争执并杀死了对方。
他解开了斯芬克斯的谜语,把底比斯城从一场瘟疫中解救出来,被立为王,并娶了守寡的王后伊俄卡斯忒。
然而,底比斯又遭遇了一场更严重的瘟疫。
神谕指示,只有把杀害前国王拉伊俄斯的凶手找到并加以惩罚,瘟疫才能消除。
俄狄浦斯去追查凶手,结果发现自己杀害了亲生父亲,还成了自己母亲的丈夫,生育了4个孩子。
俄狄浦斯读后感
俄狄浦斯读后感《俄狄浦斯》《俄狄浦斯》是古希腊大诗人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西方文学史上最卓越的戏剧之一。
本剧揭示了“人生”的意义、人性主题以及个人命运与广泛的世界事件之间的微妙关系。
读完这部作品,我领悟到了很多关于人类命运的真相,也让我明白了关于命运的一些基本问题。
该故事的主人公俄狄浦斯,是旷世一流的大英雄,拥有人类可以达到的最高质量,智慧、判断、感情、善良等优秀品质一应俱备,而他的命运却是非常悲惨的。
他在出生时被倒为因果的诅咒所追逐,无论他如何逃避,反而越来越透彻地理解他必然陷于悲剧的结局。
尽管他成功地逃脱了母亲的恶意打算,并在神殿中庇护了人民,但他最终还是被自己的命运打败了,几乎连命都丧失了。
看完这个故事,我想说的一句话是:每个人都会受到命运的影响,但我们应该保持乐观态度,相信自己的实力,全力以赴地度过艰难的时刻。
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失去最宝贵的机会,并有可能因失败而被吞噬。
在这个故事中,俄狄浦斯的生命经历表明了人类的某些基本真相。
首先,知道自己未来的确切命运并非好事。
虽然俄狄浦斯是一个示范性的英雄,但他的知识最终导致他毁掉了自己的命运。
另外,而且,这也表明了,人的命运并非只由自身掌控。
诅咒、神明的干预、生命的短暂,这些都是自己无法左右的。
而且,当一个人决定逃避自己的命运时,通常反而会加速它的到来。
最后,生命的奥秘是在我们最深的内心里发掘,而不是在挥舞的剑和流下的血泪中寻找。
因此,我相信这部戏剧最重要的教训是:人们必须学会如何面对命运,然后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继续前行。
事实上,俄狄浦斯是古希腊文化中的一个典型英雄,他充满力量和毅力,曾经在陆地和海洋双重战争中战胜了所有的敌人。
然而,出生时的诅咒却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他不得不在旅途中谋杀一个人,并解开了神谕所预示的命运。
但即使到了这一点,他仍然无法逃脱自己的命运,他最终变成了自己的父亲并失去了视力。
这无异于切尔诺贝利核爆炸后,工人和消防队员面临着未知的诅咒,或者说,是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灾难发生后,都无法准确预测风险的局面。
《俄狄浦斯王》中的反讽艺术
《俄狄浦斯王》中的反讽艺术《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著名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戏剧史上最著名的悲剧之一。
该剧通过对人性的剖析和对命运的探讨,展现了古希腊悲剧的精髓。
在这部剧中,反讽艺术被巧妙地运用,不仅增加了戏剧的趣味性,更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处理得更加丰富深刻。
剧中对俄狄浦斯自命不凡的议论和行为进行了反讽。
在剧的开场,俄狄浦斯就表现出自负和狂妄的性格,他自以为聪明过人,自诩为解决斯芬克斯谜语的英雄。
故事最后却揭示了他的懦弱和软弱,他不能面对自己的过错,甚至干脆插上自己的眼睛,以逃避现实。
这种自负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正是反讽的一种表现形式。
通过对俄狄浦斯的描绘,剧作家讽刺了那些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能力和地位高度自信的人们,告诉他们自以为了不起的聪明绝顶、超然出世,实际上是幼稚可笑的。
对于人们对宿命的选择和对命运的不信任也进行了反讽。
在剧中,俄狄浦斯一直拒绝相信预言,他自以为可以逃避宿命,结果却非但没有逃避,反而更加深了自己的悲剧。
整个编剧故事,讲述的就是他逃避宿命结果更加深入。
剧作家通过这种反讽,揭示了人们对于宿命的无知和不信任是愚蠢的,也将宿命的力量和意志对抗,最终是注定徒劳无功。
对于国王克里翁和提瑞西阿斯的对话也体现出了反讽的艺术。
克里翁对于俄狄浦斯的质疑和诽谤始终不能理解,甚至在提瑞西阿斯对他提出质疑时,也一直表现出一种不屑和傲慢的态度,在他看来,作为国王的自己,怎么可能犯下如此愚蠢的错误呢?最后故事的结局揭示了他的真实面目和无知,这种对他的讽刺,更加深了剧情的变化和冲突,也让人们更加了解到像克里翁这样的自负和狂妄的人所处的真实位置。
通过对《俄狄浦斯王》中的反讽艺术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剧作家用巧妙的手法和深刻的思想表达出了对于人性的深刻领悟和对于命运的深刻探讨。
通过这种艺术手法,使得整个剧的氛围更加丰富和变化,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到古希腊文化和悲剧的精髓。
俄狄浦斯期的心理转变从叛逆到成熟的过程
俄狄浦斯期的心理转变从叛逆到成熟的过程俄狄浦斯期的心理转变:从叛逆到成熟的过程俄狄浦斯期是古希腊戏剧中重要的一段历史阶段,其间主要以希腊悲剧为主。
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就是苏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
这部作品通过主人公俄狄浦斯的心理转变,展示了一个人从叛逆到成熟的过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俄狄浦斯期的心理转变,展示其内心与外在形象的转变,以及对命运的理解。
一、青年时期的反叛俄狄浦斯被放弃出生后,被残忍地遗弃,却被一位神庙的神圣牧羊人救起并抚养成人。
长大后的俄狄浦斯是一位英勇而自负的年轻人,他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对自己的自信。
他追求自由,反抗不公平的命运。
他离开了养父母和自己以为是亲生父母的家,他选择了独立的修行生活,成为了一名英勇的战士和智者。
但他内心深处却为自己的身世所困扰,他对自己的真实身份充满了渴望和疑惑。
二、面对命运的挑战然而,一个神秘的伊俄的浦斯占卜师告诉俄狄浦斯他注定会杀死自己的亲父和娶自己的亲母,由此使得俄狄浦斯不顾一切寻找真相。
他追求正义,坚决为谋杀前王拉伊奥斯报仇,并自愿承担卧底调查的责任。
他与人对话时的直率、果决和执着,揭示了他对真相的追求。
他对于谋杀的深入调查以及对自己真实身份的追问,逐渐揭开了背后黑暗的面纱。
他身份的真相在不经意的对话中逐渐浮出水面,使他的内心陷入了巨大的冲突。
三、心灵的崩溃与自责当真相被揭示,而且趋近于不可逆的时候,俄狄浦斯的内心开始受到严重的冲击。
他意识到自己的罪行和命运的不可逆转,他感到了无尽的痛苦和自责。
他毫不犹豫地在发现真相后,立即用女儿钟塔色洛普的毯子将自己眼睛蒙住,这象征着他对现实的逃避和懊悔。
他无法接受自己曾经对自己的亲生父母所犯下的罪行,他在内心深处感到巨大的愧疚。
四、成熟与与命运的和解时间的推移以及真相的重担,让俄狄浦斯的内心经受了巨大的考验。
但是,渐渐地,他在黑暗中发现了光明。
他逐渐理解到,命运并非完全由个人掌控,每个人的命运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俄狄浦斯读后感_1
俄狄浦斯读后感_1俄狄浦斯读后感《俄狄浦斯》是古希腊戏剧家索福克勒斯所写的悲剧,故事讲述了一个英俊聪明的王子俄狄浦斯为了解开自己和泰巴的陈年谜团而进行的一系列探寻,最终发现自己是父母罗狄普斯和约卡斯特的儿子,而且他不仅娶了自己的母亲为妻,还杀了自己的父亲。
读完《俄狄浦斯》这部作品,我深感它所呈现出来的古希腊悲剧文化的强烈的精神冲击力。
悲剧文化是古希腊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塑造的悲剧人物性格往往十分丰满,同时又可悔可恨。
人物在悲剧的历程中不断面对矛盾,承受痛苦,经历磨难,最终被不幸和命运所击败,而这种撕心裂肺的悲剧经历,则通过观众的共情和借鉴,向人们传递出一种深邃的人生哲学和思想内容。
俄狄浦斯这个形象特别地鲜明,俊朗,高傲,自傲,才气出众,他为了解决神谕之谜,勇往直前,水磨不过三十年。
而最后,当他发现真相。
他的自大彻底崩溃了,他的亲人都离他而去,他自己则双目失明,失去了大家对他东山再起的信心,他从一个骄傲而自信的王族逐渐变成了一个孤独又无助的人。
作为一名读者,我对于剧中所体现出来的希腊文化十分感兴趣,特别是在它所塑造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引人思考的内涵方面。
同时,我也认为这样的文化,也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息息相关,它所传达的那种对于命运的感悟和磨砺个人品质的力量,都为我们现代人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在不断反思自己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经历各种磨难,而这些磨难则构成了更加深刻的人生哲学,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性无常的矛盾与难题。
总得来说,作为一部世界上真正的文学经典之作,《俄狄浦斯》在其悲剧性和时代特色方面都具有着重要的价值,它所呈现出来的希腊文化精髓不仅能够感染我们,还带来了人们对于命运的无限深思与践行。
因此,我认为,有机会的话,读者朋友们应当多花些心思去阅读,去品味这部作品所带来的深刻人生思考。
纪念伏尔泰ppt课件
开明专制
他认为在当时的欧洲社会,开明的 君主专制是实现政治稳定和社会进 步的最好方式。
社会契约论
伏尔泰接受了社会契约论的基本思 想,认为政府应当基于人民的同意 而建立。
宗教思想
无神论倾向
伏尔泰对基督教会的腐败和教义 的荒谬性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表
现出无神论的倾向。
自然神论
他主张一个理性的上帝,认为上 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
但反对教会的干预和迷信。
宗教宽容
伏尔泰主张宗教宽容,认为不同 宗教信仰的人应该和平共处。
文化思想
推崇科学
伏尔泰对科学和知识非常推崇,认为科学能够解 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
文学创作
他是启蒙时代的文学家和剧作家,通过作品传播 自由、理性和进步的思想。
倡导言论自由
伏尔泰主张言论自由,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 自己的观点和信仰。
03
伏尔泰的影响
对欧洲思想的影响
1 2
启蒙思想家
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他的思想对欧洲 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理性主义的发 展和科学方法的普及。
宗教批判
伏尔泰对天主教会的批判,动摇了教会的权威地 位,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宗教的改革。
3
政治改革
伏尔泰主张开明的君主立宪制,强调民主、自由 和平等,对欧洲政治制度的变革产生了积极的影 响。
伏尔泰不仅是法国的骄傲,也是 全人类的瑰宝。他的智慧和勇气 将永远激励着人们追求自由、平 等和正义。
THANKS
感谢观看
《悲惨世界》 《巴黎圣母院》
戏剧
01
《俄狄浦斯王 》
02
《哈姆雷特》
《浮士德》
03
04
《雷雨》
散文
俄狄浦斯悲剧中的理性诉求
俄狄浦斯悲剧中的理性诉求摘要:俄狄浦斯悲剧常被视为宿命论与理性主义的对立,这种基于二元论的不兼容思想主张为必然命运所决定的因果链条无处不在,人们“从心所欲”的理性意志在“虚无化”的意义上被全盘否定而不复存在。
僭主俄狄浦斯最终接受了神的指引的悲剧证明,“宿命论”只是在“终结”的意义上、而非,从一个被神诅咒的人成为受神保护的虔诚的人,标志着理性化的努力在命运面前的失败。
然而,这种“价值无涉”的宿命论观点忽略了“趋善避恶”的人性逻辑,从根本上否定了自由意志及自由行为存在的必要性,否定了人为自己的行为所应承担的责任。
俄狄浦斯“存在”的意义上否定了人的理性意志和自由选择,理性意志与必然必运的二元对立预设并不成立。
关键词:俄狄浦斯;理性主义;宿命论;二元对立1.前言理性主义强调人的自由意志,是指正常思维状态下的人能够针对各种现实,做出最佳判断,并有效执行的能力。
该词最早源于古希腊语“逻各斯”。
做为历史上第一个用朴素语言提出辩证法的人,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皆流,无物常驻”,但他并不满足于描述“变化”, 而是要研究他称之为“逻各斯”(logos)的“变中之不变”的东西。
现代学者多将之理解为原则,规律,理性等含义。
理性主义主张用科学来理解和解释自然,古希腊启蒙运动的核心观念就是“敢于运用你的理性”,而有着强烈反启蒙意识的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则提出“一切都是神的安排”,其创作的悲剧“俄狄浦斯三部曲”中,俄狄浦斯的悲惨人生,与其说是任意性或偶然性在作祟,不如说是索福克勒斯在向世人昭示“万物必向神定的秩序与必然的法则回归”。
2.僭主俄狄浦斯的理性主义之光俄狄浦斯王被称为The tyrant king, 中文译为僭主。
在古希腊文化中,僭主指“不通过世袭、传统或合法民主选举程序,而是凭借个人的声望与影响力获得权力,而统治城邦的统治者”,[1]僭主不具传统意义上统治合法性,俄狄浦斯显然符合这一标准。
从故事内容发展来看,《俄狄浦斯王》是俄狄浦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忒拜城的老国王拉伊俄斯年少时流亡异国,诱骗国王之子克律西波斯并致其死亡,从而激怒众神。
伏尔泰的思想主张
伏尔泰的思想主张伏尔泰(Voltaire),本名弗朗索瓦-玛丽·阿鲁埃特,是18世纪法国的哲学家、作家和历史学家,也是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伏尔泰的思想主张深刻影响了欧洲的政治和社会发展。
他提倡人文主义和宽容思想,在政治、宗教、民主和自由等方面具有重要观点和见解。
本文将探讨伏尔泰的思想主张。
1. 人文主义与宽容思想伏尔泰坚信人类智慧的重要性,并强调人类理性和启发的力量。
他认为人类可以通过理性思考和客观分析来认识世界和改善社会。
他对人文主义的追求体现在他的作品中,例如他的散文作品《民族志》中描述了人的精神生活和道德价值观。
伏尔泰也十分注重宽容思想。
他主张不同宗教和意见的人应该相互尊重和理解,不应因为宗教信仰或政治立场而互相排斥。
他对宗教宽容的观点在他 famous 之作《言论自由》中得到了明确表达。
2. 反对专制和支持民主伏尔泰对专制统治持有批判态度。
他反对统治者的专制主义思想和独裁行为,主张政治权力应当分散,并通过制衡和权力制约来确保公正和自由。
他在其著作《人性论》中提出的观点称多数人的利益和幸福应是最高法律,体现了他对民主的坚定支持。
此外,伏尔泰还提倡法治和平等的原则。
他强调法律应当公正,适用于所有人,无论其社会地位是否高贵。
他对法治和平等的重视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观点。
3. 言论自由和独立思考伏尔泰被誉为言论自由的倡导者。
他主张人们应当有权利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应受到限制和打压。
他认为言论自由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知识进化的必要条件。
他的名言“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成为了言论自由的重要标志之一。
伏尔泰鼓励人们独立思考,并质疑传统观念和权威主义。
他批评教育体制过于死板,呼吁对知识进行自由的探索和研究。
他的思想启发了很多后来的学者和思想家,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反对迷信和宗教压力伏尔泰是一个反对迷信和宗教压力的思想家。
他认为理性和科学应该取代迷信和盲目信仰。
自由意志与悲剧命运的冲突--戏剧《俄狄浦斯王》的主题意蕴与戏剧结构
自由意志与悲剧命运的冲突--戏剧《俄狄浦斯王》的主题意蕴
与戏剧结构
杨心怡
【期刊名称】《戏剧之家》
【年(卷),期】2022()24
【摘要】《俄狄浦斯王》是一部典型的命运悲剧,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主人公俄狄浦斯的命运在出生之前便已被谱写,他终其一生努力抗争,最终也未能逃离悲剧的宿命。
该剧的戏剧冲突主要来自两方面的推动力:一方面,古希腊人认为命运是神明赋予的,具有神秘性与不可违抗性,是无法通过人的努力而改变的;而另一方面,逐渐滋生的反抗意识与理性精神使得古希腊人不再被动徒然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勇敢地与之斗争。
《俄狄浦斯王》展现出人类本身的自由意志与神明预言的悲剧命运之间的冲突与对立,揭露了人的理性与感性之间的相抗与相融,包含了对于人类自主精神的肯定,是雅典民主政治时期人们思想意识的反映,充满了不朽的艺术价值。
【总页数】3页(P3-5)
【作者】杨心怡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05
【相关文献】
1.中希神话悲剧主题:抗争命运与渴望自由——以《俄狄浦斯王》与《牛郎织女》的比较为例
2.《俄狄浦斯王》:命运主题与悲剧精神的现代性
3.浅谈戏剧作品中悲剧与苦难的关系——以《俄狄浦斯王》和《窦娥冤》为例
4.浅谈戏剧作品中悲剧与苦难的关系——以《俄狄浦斯王》和《窦娥冤》为例
5.柏林德意志剧院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城》在京首演,经典戏剧张力再引观众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之光ENXUNZHIGUANGW20 Jun. 2016 June西方文学的很重要的一个源泉就是希腊神话故事,而纵观西方文学史尤其是戏剧史,俄狄浦斯的故事一直备受各个时代的戏剧作家的青睐。
18世纪的大作家、大思想家伏尔泰,在他风华正茂的24岁,也是靠着一部改编的希腊经典悲剧——《俄狄浦斯》而名声大噪。
相较于前人的创作,伏尔泰在保留了核心故事线的同时,还增加了一个英雄人物菲洛克代特(Philoctète)。
这个热血、自由的年轻人正代表作者向世人宣告他自己对个人自由和宽容之爱的追求。
而这也间接启发了伏尔泰后期的理性主义思想,进一步唤起了18世纪法国民众对自由的渴望。
一、引言1718年,年仅24岁的伏尔泰凭借改编自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一炮而红,取得了巨大成功。
也正是从这时开始,笔名“伏尔泰”的天才开始了其在法国文坛和思想界不凡的经历。
二、俄狄浦斯故事的继承性俄狄浦斯的故事并不是一个新颖的话题。
从古希腊开始一直到17世纪,从索福克勒斯到高乃依,读者对俄狄浦斯的故事早已了熟于心:出生即被抛弃,难逃命运地与生父决斗,毫不知情地迎娶生母。
伏尔泰的《俄狄浦斯》也没有偏离很远。
在改编、创作自己的版本时,他也保留了俄狄浦斯的故事的基本脉络:索福克勒斯悲剧故事的起因和结局,以及高乃依创造性的爱情故事也得到了借鉴。
(一)《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的故事在古希腊一直流传着,也经历过不同版本的改编。
而其中,最成功的改编就非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莫属了。
公元前425年上演的《俄狄浦斯王》讲述的是在战胜斯芬克斯之后,俄狄浦斯成为了忒拜的国王,娶了王后伊俄卡斯忒为妻。
随后,太阳神阿波罗的神谕应验了:瘟疫肆虐整个忒拜。
当揭开真相——俄狄浦斯的出身及其杀父娶母事实——后,王后伊俄卡斯忒自杀了,俄狄对自由和爱的追求——从《俄狄浦斯》戏剧看伏尔泰早期的思想主张谢巧娟be my farm-this be my hum-this be my kitchen-!”。
彼得和西蒙对农场的艰苦,枯燥的生活不感兴趣,但他们对金子有着强烈的占有欲,一看到西边的天空就想起了加利福尼亚,甚至西蒙在怀念自己的妻子时也想到了她那金子般的发光的金发。
二、长久压抑后的泛滥情欲榆树下的欲望是奥尼尔最自然主义的剧作,但奥尼尔在作为悲剧形象的人物方面超越了自然主义的范畴。
一开始,爱碧和伊本以自然人的身份出现。
随着剧情的发展,他们的人性逐渐变得完美,直到最后他们在选择自我毁灭之路后变成两个悲剧性人物形象。
有些学者用俄底浦斯情节去解释爱碧和伊本之间的关系,也有人认为伊本之所以爱爱碧是为了给母亲报仇,他起初并不相信爱情,他占有爱碧正如他霸占父亲的妓女敏妮一样,纯粹是为了抚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笔者认为两种说法都有失偏颇。
根据弗洛伊德理论,生本能的中心是性本能,性本能就等于生命本身。
但请教主义的思想,伦理,道德压抑人的自然性本能,最终导致了人类的悲剧。
在荒凉,偏僻的英格兰农场,在那用石墙围起的充满男性气息的房子,房子里已多年没有女人,伊本长期经受着渴求性爱的煎熬,成熟,性感的爱碧的出现极其自然地在同样年轻孤独的伊本心理掀起波澜。
一个是常年生活在男人世界里的健壮男子,一个是饱尝情欲讥渴的女人,两个人情欲的火花在第一次相遇时便碰撞出来。
爱碧一见伊本便被他那强壮有力的身材打动,作者从纯生物学的角度来描写他们之间的无法遏止的情欲。
一开始,伊本竭力抵制自己的自然情欲的发泄,他憎恨爱碧占据了他母亲的位置,想强占他的田庄,他占有她之后,他的母亲就可以安息了,但随着剧情的发展,欲望逐渐占了上风,理性终于被人的自然欲望所打败。
最后,人性中最强烈的欲望-情欲以不可抵挡之势冲破了物欲,宗教,道德和伦理的障碍将两人结合在一起,也给他们带来悲剧性的结局。
三、人性的拯救在这部戏中,很明显,美国的请教主义思想压抑了人的原始的欲望。
在老卡伯特最主要的冲突是人的原始欲望与清教思想的冲突。
老卡伯特是禁欲主义的代表,他什么都不爱,只热爱土地和财富,他的残酷和贪婪招致了妻子与他的隔阂和儿子对他的诅咒,爱碧更是不了解他,所以他会觉得室内寒冷彻骨,他宁愿与母牛睡在一起,他觉得母牛比妻子和儿子更了解他。
彼得和西蒙被加洲的财富和自由所吸引,加入了淘金的热潮,在临走之时,他们砸坏了象征禁欲主义的门和窗户的玻璃,以求打破精神上的枷锁。
伊本和爱碧选择真爱作为他们的拯救之路。
为了爱,他们放弃了一切,甚至生命。
他们的爱净化了人性的污点,荡涤了人们的心灵,并将人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结论在榆树下的欲望这部戏中,奥尼尔分析了人性的各种缺陷,并指出强烈的物质占有欲和长久压抑的泛滥情欲给人类自身带来了悲剧,他企图用男女之间的真爱和人性的解放去解救人类自身,这条路成功与否,作家并没有把握,但他会一直去探索解救人类的希望之路,所以作家在结束时让伊本和爱碧手牵手虔诚地看着正在生起的太阳。
(作者单位:徽商职业学院基础部)文学之光ENXUNZHIGUANGWJun. 2016 June 21浦斯自剜双眼,被长远流放。
在这个故事里,俄狄浦斯既是悲惨命运的受害者,和凶手:只因他对神谕和克瑞翁的多次劝说均无动于衷。
显然,索福克勒斯的这一版《俄狄浦斯王》是当时最成功的。
(二)高乃依和伏尔泰的《俄狄浦斯》17世纪的皮埃尔·高乃依和18世纪的伏尔泰,二者的《俄狄浦斯》改编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659年,高乃依的《俄狄浦斯》作为其回归剧坛之作,正式首演并取得了成功。
而伏尔泰的《俄狄浦斯》开始创作于1713年,其首演也同样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伏尔泰也是凭借这次成功开始了其文学创作生涯。
此外,在这二人的改编创作之中,在保留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故事的前提下,均引入了一个新的爱情故事。
爱情情节的引入间接也烘托了主角俄狄浦斯的性格。
高乃依的《俄狄浦斯》开篇就是俄狄浦斯的妹妹迪尔赛和情人特斯之间的爱情故事。
而戏剧也以二人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告终。
这个爱情故事是与命运作斗争、追求个人爱情自由的结果。
然而,高乃依的《俄狄浦斯》却没能反映出对上帝不公正的反抗,因为俄狄浦斯的错误仍然是无意识地犯下的。
而且,他并不能承受这残酷的命运。
他想保卫自由,可最后却选择了剜去双眼以反抗神意。
整部剧对索福克勒斯故事情节的忠实度还是相当大的。
伏尔泰的《俄狄普斯》里,俄狄普斯依然是一出生就遭父母遗弃,但幸运地获得解救。
然而他终究还是逃不过杀父娶母的悲剧命运。
不过,新的主角菲洛克代特被引入。
他有一段纯情罗曼史,成了主角俄狄普斯的情敌,爱上了王后伊俄卡斯忒。
这样,伏尔泰戏剧里的爱情故事出现了一段三角恋关系,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
除此之外,菲洛克代特还被在一开始就被当作谋害国王的嫌疑人。
面对有谋杀嫌疑的情敌,主角俄狄普斯并没有先入为主,而是理智冷静地去解开谋杀真相。
这样间接也显示出俄狄普斯的睿智和理性。
这也是高乃依的俄狄普斯所缺乏的特质。
三、菲洛克代特人物的创新性尽管从索福克勒斯到高乃依再到伏尔泰,三部戏剧的主角都是俄狄普斯,但是同前人不同的是,伏尔泰的《俄狄普斯》里,更加多了一份年轻人的热血。
(一)伏尔泰笔下的爱情故事如果总结一下爱情故事线,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只有一根:男女主角的乱论之爱;而高乃依的《俄狄普斯》则有两根:男女主角的乱论之爱及妹妹迪尔赛和情人特斯之爱;而在伏尔泰的戏剧里,则有一根半的三角恋,男女主角再加情敌的三角恋。
这个新角色菲洛克代特,他对女主角伊俄卡斯忒保留着初恋纯真之爱。
当他得知忒拜城里发生的一切后,他却不能毫无根据地责备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当他无情地被控诉、为杀害国王的凶手时,他不卑不亢。
作为俄狄普斯的情敌,他时刻保持谦卑。
作为一国的王子,他有着正直骑士的一切美好品质。
这个角色是整个五幕戏剧前三幕实打实的男主角,也成为了戏剧谜团解开的关键人物。
(二)菲洛克代特——爱和自由的代言人在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里,也有一个揭露事实真相的人——克瑞翁,王后的兄弟。
而伏尔泰则把这个重任交给了菲洛克代特。
在伏尔泰的戏剧里,菲洛克代特是这样被定义的:爱情是高尚的、纯洁的。
面对自己深爱的人,他不愿意成为对方的负担。
此外在伏尔泰看来,大力神海利克斯只存在传奇故事里,所以,现实生活中更需要像菲洛克代特这样的人类英雄。
面对王权,他不卑不亢,保有独立和傲气。
他英勇而智慧。
面对针对自己的无端指责,他毫不畏惧,而是冷静地寻找真相。
他对上天的控诉正是掷地有声的对王权的控诉。
面对困境,他反问国王站不住脚的假设,只因为他对自己充满自信。
这是一个智慧的骑士,也是拥有一颗自由心的民间英雄。
四、启蒙运动前夜的反教会呐喊除了上文所分析的通过菲洛克代特这个人物所传达的反对王权的政治理念之外,对教权以及教会的抵抗也是年轻的伏尔泰的一大主张。
在戏剧的一开头,面对突如其来的灾祸,人类却没有任何办法。
而这灾祸的源头,却只是上帝的默许。
也就是说,一切命数都是上帝早早决定的,人类只有接受的命运,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是残忍的上帝,这是决定一切的上帝。
而这一切灾祸的源头却只是因为上帝的复仇。
这是多么可笑和讽刺!上帝拥有永恒的公正,所以人类在上帝的决策前无能为力,除非上帝选择不再惩罚人类。
令人欣慰的是,人类的确还拥有一项权力,那就是服从的权力。
“服从”就意味着义务。
这又是多么讽刺的笑话。
面对这无情、恐怖的上帝,伏尔泰的戏剧并未妥协。
他借俄狄普斯、菲洛克代特的口,向世人传达了要争取个人自由的呐喊。
面对大主教的控诉,菲洛克代特没有畏惧,而后的俄狄普斯更是控诉了无情、被上帝早早决定的命运。
伏尔泰正是通过这部戏剧,表达了他反对先天决定论的立场,上帝无情而恐怖,人类成为受害者。
在专制主义王权统治的危机时段,青年伏尔泰的这一主张和呐喊正好适应了公众的需求,也为以后伏尔泰理性主义的思想做了很好的铺垫。
五、结论俄狄普斯的故事一直以来都是西方文坛创作的一大源泉。
通过主人公对杀父和娶母这两大禁忌的触犯,提出面对神权意志,人类应该追求个人的自我解放,历来的戏剧文本改编都是人类面对神权对个人自由追求的结果。
年轻的伏尔泰也不例外。
他也凭借《俄狄普斯》这部改编戏剧一炮而红,并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文坛创作生涯。
不过,和前人不同的是,伏尔泰独创性地引入新的主角菲洛克代特并建立了一个新的爱情关系,一方面增强了整个戏剧的戏剧冲突而引人入胜,另一方面,年轻、热血的菲洛克代特代替伏尔泰宣告了对个人自由和代表宽容的爱的崇尚。
这同时也否定了教会所代表的神性,主张拒绝先天决定论,宣扬了反教权的立场,并呼吁人的解放。
在18世纪初专制王权走向衰落的法国社会引起回应并进一步唤起了法国民众对自由的渴望。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南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