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未遂事故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起重事故伤害案例

起重事故伤害案例

起重事故伤害案例起重作业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如果操作不当或者安全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引发严重的事故,给工人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起重事故伤害案例,希望能引起大家对起重安全的重视。

案例一:在某建筑工地,一台塔式起重机正在吊运一批建筑材料。

起重机司机在操作时,没有仔细观察吊运路线上的情况,导致吊运的材料与建筑物外墙上的脚手架发生碰撞。

碰撞使得部分材料掉落,正好砸中了下方一名正在作业的工人,造成该工人重伤。

事故原因分析:起重机司机操作不当是导致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在吊运作业前,司机没有对吊运路线进行充分的观察和评估,没有预见到可能存在的障碍物。

同时,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也存在漏洞,没有设置有效的警示标识和隔离措施,未能及时提醒下方作业人员注意上方的吊运作业。

案例二:某工厂的车间内,一台桥式起重机在吊运一个大型模具时,吊钩突然断裂,模具坠落砸坏了下方的设备,并造成一名工人当场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经过调查,发现吊钩存在严重的疲劳裂纹,这是导致吊钩断裂的直接原因。

而工厂在设备维护方面存在疏忽,没有定期对起重设备的吊钩进行检查和维护,未能及时发现吊钩的安全隐患。

此外,操作人员在吊运前也没有对吊钩进行仔细的检查,没有及时发现吊钩的异常情况。

案例三:在一个港口码头,一台门式起重机在吊运集装箱时,由于起重机的制动系统突然失灵,导致起重机失控,撞上了旁边的一艘货轮,造成起重机严重损坏,货轮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同时还有两名工人受伤。

事故原因分析:起重机制动系统故障是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可能是由于制动系统的零部件老化、磨损或者维护不当,导致制动性能下降。

同时,港口的安全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对于起重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没有及时发现并排除制动系统的故障隐患。

案例四:某物流仓库内,一台电动葫芦在吊运货物时,电动葫芦的钢丝绳突然断裂,货物坠落砸坏了仓库内的货架,并引发了火灾。

事故原因分析:钢丝绳断裂的原因是由于长期使用导致的磨损和锈蚀,超过了其承载能力。

起重未遂事故案例分析

起重未遂事故案例分析

起重未遂事故案例分析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经过:时间:2014年7月12日上午9:00左右。

地点:室外场地50T前端。

李凤建班组在对XXX工程2C-A钢箱梁进行翻身作业时(构件规格:x*x*x重量:约45T)。

在无专业起重作业人员的情况下,仍冒险违章进行作业,且事前未对行车起重作业高度,以及翻身作业半径进行校核;行车工在翻身操作作业时,歪拉斜吊,造成50T前端行车驾驶室正面玻璃被翻身钢箱梁撞坏,所幸未造成人员及设备大的损害。

二、事故原因分析:1、行车工在翻身作业时违规进行歪拉斜吊,违章操作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作业班组,在明知无专业起重作业人员的情况下,仍冒险违章进行钢箱梁翻身作业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3、行车工缺乏大型构件(钢箱梁)翻身作业施工经验,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4、班组安全管理不到位,未严格执行公司要求大型构件必须有,班组负责人,车间安全,技术,设备维修人员等进行旁站的规定,在无管理人员旁站的情况下仍冒险作业,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5、车间安全管理不到位,大型构件翻身作业无人员旁站,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三、预防及整改措施1、再次对施工班组重申:大型构件必须有班组负责人,车间安全,技术,设备维修人员等进行旁站,班组需大型构件翻身时,应及时通知车间管理人员。

2、严禁无专业起重作业人员冒险进行翻身作业,违者进行重罚。

3、加强班组安全管理,要求分包队为负责人,大型构件吊运,翻身作业必须到场监督。

4、加强车间安全管理,加大巡查力度,有效制止冒险违章作业行为,并对违章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5、建立大型构件吊运,翻身作业登记机制,构件吊运吗,翻身提前预约,并建立文本台账,安全员,车间主任,技术员,起重作业人员,外协班组负责人均需在上面签字方可进行作业。

6、班组在构件翻身作业前,必须对起吊高度,作业半径进行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作业。

起重未遂事故案例分析

起重未遂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经过:时间:2014年7月12日上午9:00左右。

地点:室外场地50T前端。

李凤建班组在对XXX工程2C-A钢箱梁进行翻身作业时(构件规格:x*x*x重量:约45T)。

在无专业起重作业人员的情况下,仍冒险违章进行作业,且事前未对行车起重作业高度,以及翻身作业半径进行校核;行车工在翻身操作作业时,歪拉斜吊,造成50T前端行车驾驶室正面玻璃被翻身钢箱梁撞坏,所幸未造成人员及设备大的损害。

二、事故原因分析:1、行车工在翻身作业时违规进行歪拉斜吊,违章操作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作业班组,在明知无专业起重作业人员的情况下,仍冒险违章进行钢箱梁翻身作业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3、行车工缺乏大型构件(钢箱梁)翻身作业施工经验,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4、班组安全管理不到位,未严格执行公司要求大型构件必须有,班组负责人,车间安全,技术,设备维修人员等进行旁站的规定,在无管理人员旁站的情况下仍冒险作业,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5、车间安全管理不到位,大型构件翻身作业无人员旁站,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三、预防及整改措施1、再次对施工班组重申:大型构件必须有班组负责人,车间安全,技术,设备维修人员等进行旁站,班组需大型构件翻身时,应及时通知车间管理人员。

2、严禁无专业起重作业人员冒险进行翻身作业,违者进行重罚。

3、加强班组安全管理,要求分包队为负责人,大型构件吊运,翻身作业必须到场监督。

4、加强车间安全管理,加大巡查力度,有效制止冒险违章作业行为,并对违章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5、建立大型构件吊运,翻身作业登记机制,构件吊运吗,翻身提前预约,并建立文本台账,安全员,车间主任,技术员,起重作业人员,外协班组负责人均需在上面签字方可进行作业。

6、班组在构件翻身作业前,必须对起吊高度,作业半径进行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作业。

起重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起重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时。
作业中出了差错需要重新做的时候。
41
发生事故的年龄分析
18~30岁
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易冲动,好冒险, 经验不足,最容易出事。
31~45岁
精神稳定,有一定经验,自我控制能力强, 不易冲动和冒险,通常较少出现事故。
46~60岁
部分机能开始衰退,反应迟钝,手脚较慢, 易产生骄傲麻痹思想,相对较易出事。
• 恶劣气候如:大风、大雨、打雷等天气。 • 架空线路及其它障碍物等。
39
其它人为事故因素
• 钢水或铁水包装得太满,起重机略一振动, 钢水便泼落出包外,造成炙烫致伤,万一 钢水洒至水中或潮湿地面上,会立即发生 爆炸性炙烫事故。 。
40
起重作业事故的规律特点
生产任务繁重。 生产现场狭窄混乱。 作业刚刚开始时。 临近作业结束下班时。 工作计划不周详或临时增添新任务
• 人随吊物一起吊运,有时起重工为了方便 松钩,人同吊物一起吊,一旦发生断绳、 吊物吊落或紧急制动与碰撞时,人将随之 坠落。在吊装集装箱等吊物时此类违章现
29
严禁在吊物下方工作
严禁在吊物 下方工作
30
吊物下工作的后 果
如果在吊物下工作,你可 能会被压得粉碎。
31
起吊埋在地下的工件或设备
• 埋在地下的设备或工件,在全部显露出 来并确认不与地下构件连接或固接时,方 可起吊。其只有局部显露,并且起吊物与 地下构件连接或固接情况不明时,是不能 起吊的。起吊埋在地下的物体,最容易发 生过载、钢丝绳断裂、设备损坏等起重吊 装事故。
人较疲劳,思想放松,精神不集中。
44
• 钢丝绳选用型号与吊物重量不配 • 吊运时严重超负荷 • 钢丝绳不合格
18
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失灵

吊装事故案例分析及常见事故原因分析

吊装事故案例分析及常见事故原因分析

吊装事故案例分析及常见事故原因分析吊装事故案例分析及常见事故原因分析4月19日,四川宜宾某工地发生一起重吊装事故,吊车在吊物时,从数十米高桥梁上坠下。

经了解,现场疑似有多人受伤,事故原因待进一步调查。

我们往往忽视了汽车吊的安全管理,但汽车吊跟塔吊一样,出事就是大事!吊车十大事故原因:吊车的安全事故每月每周甚至每天都有发生,有时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所以,小编列出一个“吊车事故十大原因”,希望大家能对这些吊装事故原因引起重视!1超载超载是目前吊车行业“最常见”的违规操作,也是引发翻车的高危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对所吊物品的重量估计不清,或对安全问题不够重视而超载起吊,使起重机失去平衡而翻车。

前方超载后方超载2支腿长期以来,吊车支腿下陷事故频繁发生。

这类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支腿接触的地面软硬不一,造成支腿不均匀下陷。

常见的容易造成支腿下陷的地面有:回填土、碎石地、泥地、地形边缘、排水渠等空心场地,甚至水泥地也会常有下陷情况发生。

预防支腿下陷的主要实施如下:支腿必需支承在平坦而坚实的地面上,一般应使用枕木、钢板。

支腿不能支承在挖方地基附近,防止滑坡支腿不能支承在各种埋设物(地下管道,地下工程的出入口处)上,防止塌陷。

3回转过快吊车在起吊物品之初,一般不会翻车,翻车常发生在回转过程中。

这是因为回转会产生离心力,回转越快,离心力越大且方向倾斜,效果等同于超载+歪拉斜吊,十分危险。

因此,各位吊友要注意回转速度不应过快。

图为:某厂内试车时,客户回转过快,砝码拉翻吊车4变幅、伸缩臂操作程序错误在起吊过程中,如果操作伸臂或趴臂,就会容易发生翻车。

因为趴臂和伸臂,都是在给吊车增加负重,是在作“加法”,如果在此之前吊车已经满负荷,继续作“加法”则可能瞬间超载翻车。

5超速转弯由于吊车重心比一般汽车重心高,若转弯行驶速度太高,也会发生翻车。

6转盘链接螺栓断裂例如,某年在某建筑工地,发生一起汽车式起重机翻车事故把一名挂钩工人砸死,检查事故原因是转盘连接螺栓连接连续被切断,造成上车翻倒事故。

提升机事故案例

提升机事故案例

案例1:云冈矿主井北部提升机箕斗坠落事故(一)事故经过1988 年4月18 日10时15分,云岗矿主井北部提升机在正常提煤至当班第68罐时,1#箕斗减速终了,二次给电没给上,箕斗不能进入爬行段运行,且开始反向下溜,司机发现后即采取工作制动及紧急制动措施,均不能闸住滚筒,箕斗下溜,造成1#箕斗坠入井底,2#箕斗过卷断绳后也坠落井底。

(二)事故原因:1、制动力矩不足和液压系统失灵是事故的直接原因,液压站G3电磁阀断电后不能自动复位,造成制动器回油缓慢,导致不能及时安全制动。

2、事故发生过程中,虽然超速和过卷保护已动作,但是由于G3阀发生故障不能投入制动,造成坠落事故。

(三)防范措施1、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没引起足够的重视。

事故发生的前一天早班绞车二次给电给不上,发生溜车事故,司机汇报后,未引起领导高度重视,没有对二次给电给不上的根本原因进行认真详细检查分析,导致隐患继续存在。

2、管理松懈和规章制度执行不严。

事故发生前及事故当班均发现司机脱岗现象,各种记录填写不认真、不详细。

检修工作不认真细致。

案例2:山西某矿罐笼坠罐事故(一)事故经过2003年2月19日零点,山西某矿基建施工中,绞车司机误操作,致使调绳离合器脱开,造成副罐笼下滑,立井主绞车失灵,发生罐笼坠罐事故,死亡 5 人,受伤2人。

(二)事故原因1、绞车司机误操作,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主提升绞车司机单人上岗,严重违反《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是造成这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3、对主要提升绞车的使用和管理制度不严,措施不力,尤其对绞车的调绳操作缺乏应有的程序和规定,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三)防范措施1、必须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操作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2、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3、为防止绞车调绳离合器因误操作而脱开,增加截止阀。

案例3:白洞煤业公司主井提升机坠箕斗事故(一)事故经过2005年9月15日上午7:53,白洞煤业公司主井提升机2#箕斗发生坠箕斗事故。

近五年起重事故案例调查及分析

近五年起重事故案例调查及分析

近五年起重事故案例调查及分析首先,在起重事故中,往往存在着人员操作不当的情况。

在一些案例中,起重机操作人员缺乏相关经验和技能,无法正确操作起重机,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另外,有些操作人员在操作起重机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程和标准进行操作,而是凭自己的经验和想法进行操作,从而增加了事故的发生几率。

其次,起重设备的质量和维护情况也是造成起重事故的重要原因。

一些起重设备由于长期使用或者质量问题,存在着隐患,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同时,一些起重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也容易导致设备出现故障,进而引发事故。

另外,一些起重事故还与现场的环境和条件有关。

比如,起重作业的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可能受到天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措施,就会增加事故的发生风险。

而且,一些现场管理不规范、安全防护不到位,也容易导致起重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造成近五年起重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包括人员操作不当、起重设备质量和维护情况、施工现场环境和条件等多个方面。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保障起重设备的质量和维护情况,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起重事故的发生。

近年来,起重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为了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调查和分析起重事故案例至关重要。

一方面,人员操作不当是导致起重事故的常见原因之一。

在调查的案例中发现,一些起重机操作人员缺乏相关经验和技能,无法正确地操作起重机,造成了严重的事故。

此外,一些员工在操作起重机时可能因为疏忽大意或者压力太大而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程和标准进行操作,这会增加事故的发生率。

另一方面,起重设备的质量和维护情况也是导致起重事故的重要原因。

在调查的案例中发现,一些起重设备由于长期使用或者质量问题,存在着安全隐患。

而且,一些企业在维护保养工作上没有尽到职责,导致起重设备出现故障,引发了事故。

此外,现场的环境和条件也会对起重事故的发生产生影响。

起重机械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剖析

起重机械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剖析

起重机械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剖析案例一:塔式起重机坠落事故事故背景:工地上,一台塔式起重机在进行吊装作业时突然坠落,导致3名作业人员受伤。

事故原因分析:1.不合理的起重机安装:塔式起重机安装时没有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导致安装不稳定。

起重机安装时应该合理确定基础和支撑结构的尺寸和材料,确保足够强度和稳定性。

2.起重机超负荷:起重机上吊装重物时超过了其额定起重能力,导致起重机失去平衡。

作业人员应该根据起重机的额定起重能力和工作要求,合理选取和安装吊具,并确保严格按照额定负荷进行吊装作业。

3.不恰当的操作: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没有按照起重机的使用说明书操作。

操作人员应该具备专业的起重机操作证书,严格按照操作手册和规程操作。

事故教训:1.确保起重机的安装和调试按照标准要求进行,不得懈怠。

2.根据起重机的额定起重能力和工作要求,合理选取和安装吊具,并确保严格按照额定负荷进行吊装作业。

3.确保操作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持有效的起重机操作证书,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

案例二:电动葫芦故障导致工人受伤事故背景:一家工厂内,一名工人在使用电动葫芦进行吊装作业时,葫芦突然掉落,导致工人头部受伤。

事故原因分析:1.设备维护不当:电动葫芦未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导致葫芦关键部件出现故障。

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2.葫芦质量问题:电动葫芦质量不合格或存在隐患,导致葫芦出现故障。

企业选择购买设备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选择合格的产品。

3.操作不当:工人在使用电动葫芦时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操作规程,并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事故教训:1.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的重要环节,应严格按照维护计划进行维护。

2.企业选择购买设备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选择合格的产品。

3.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操作规程,并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起重典型事故案例

起重典型事故案例

起重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一、脱钩事故案例一、未挂牢脱钩,砸人死亡1981年8月29日17时15分,某市烟厂发酵室使用桥式起重机吊叶包进行发酵,未挂牢,在吊高至2米时脱钩,将技术员路XX砸伤后死亡。

直接原因:未挂牢脱钩。

这次事故发生的时间正值盛夏,气温高,大脑条件反射的潜伏期延长,注意力不易集中,再加上发酵的气味,一般人很难接受,生理心理状态都会受到影响,这些显然是不利因素。

主要原因:司索工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工作态度不够端正。

其次受害者自我保护意识差。

预防措施:今后有关部门加强对司索工的安全思想教育,端正工作态度。

管理部门应切实掌握工人的心理、生理状况,以便合理地安排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是加强管理工作,如吊运区域内,禁止无关人员工作和逗留。

案例二、挂钩脱落1985年5月4日8时,某市运输公司起重大队司索工李乂乂在装木料时,因挂钩脱掉,木材砸在李身上而死亡。

直接原因:吊挂不牢脱钩。

这次事故的畦间是早上8时,一般来说人经过一夜的休息,此时应是精神状况最好的时期,但事故还是发生了。

其原因,还是安全意识不强。

吊装木料一次能吊多少,事先应心中有数。

木材形状是圆形还是方形,在吊装前,应考虑吊装方式的安全性、科学性。

司索工在操作时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应站在什么地方安全起吊,挂钩吊物应确认挂牢方可起吊。

预防措施:今后加强现场管理,有经验的同志应对青年工人多进行工作方法的指导,加强对青年工人的安全思想教育,使他们养成工作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克服冒险蛮干、急于求成、不讲究方式方法的错误思想,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吊索断裂事故案例一、吊索断裂,摔坏机床事故1981年11月11日7点30分,某市石油加工厂装卸队工人在装卸站台吊运4吨机床,当时用两条3分的钢丝绳吊索起吊,当试吊离地时,有一条吊索松一点,机床开始倾斜,工人用木垫格,垫上后又继续起吊,吊起后,机床还是倾斜,司索工用手将机床扶正,但将要放下时,两条钢丝绳吊索突然全部断开,机床掉下,机床底座和主轴摔坏,损失价值36 万元。

典型吊装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典型吊装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典型吊装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吊装作为一种常见的物流运输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建筑施工等领域。

然而,由于操作不当、设备失效、环境因素等原因,吊装事故时有发生。

本文将通过分析两个典型的吊装事故案例,总结出相关的防范措施,以提高吊装操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案例一:吊装过重导致设备倾覆在一次建筑施工过程中,一台吊车被用来吊装一个过重的货物。

由于没有正确估算货物的重量,并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导致吊车在起重过程中失去平衡,最终倾覆在工地上,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分析:1.没有正确估算货物的重量:正确估算货物的重量对于吊装过程至关重要,过重的货物容易导致吊装设备超负荷工作,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2.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根据货物重量和特点,应采取合适的吊装设备、使用适当的吊装附件,并进行充分的安全计算和加固措施。

防范措施:1.正确估算货物的重量:在吊装前进行准确的货物重量测量,以确保选择合适的吊装设备和附件,并进行相应的安全设计和计算。

2.选择合适的吊装设备:根据货物的重量和特点,选择具有足够承重能力和稳定性的吊车设备,避免超负荷操作。

3.加强作业人员培训:提供专业的吊装操作培训,并对吊装设备和附件的使用进行演示和实操培训,使作业人员掌握吊装操作的技能和安全意识。

4.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定期对吊装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及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案例二:吊装设备失效造成货物坠落在一个工业生产车间,一台吊车被用来吊装一个重型设备。

由于吊装设备本身存在缺陷,导致在起重过程中设备突然失效,货物从高空坠落,造成工人受伤。

分析:1.设备缺陷:吊装设备存在设计、制造或维修等方面的缺陷,导致在吊装过程中突然失去功能,无法支撑货物的重量。

2.缺乏定期检查和维护:吊装设备未经定期检查和维护,导致潜在的故障没有被及时发现和修复。

防范措施:1.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定期对吊装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包括检查关键部件的磨损状况、润滑油的更换、电气系统的检查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起重作业事故案例

起重作业事故案例

起重作业事故案例起重作业是一项危险的工作,一不小心就可能发生事故。

以下是一个真实的起重作业事故案例,将为大家展示该行业的风险和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这起事故发生在一个建筑工地上。

在该工地上,工人们正在进行一项重大的建筑工程,需要使用一台大型塔式起重机来搬运重物。

这个起重机是建筑工地的主力机械之一,被广泛用于大型建筑工程中。

当天的工作进展顺利,起重机正常运行。

然而,在下午四点左右,事故突然发生了。

起重机操作员正在悬空吊运一块巨大的混凝土板,计划放到建筑物的二楼。

可是,就在半空中,突然发生了机械故障,起重机失去控制,巨大的混凝土板朝着地面下坠。

工地上的所有人纷纷大声呼救,但时间太紧迫,无法有所作为。

混凝土板最终还是砸在了地面上,发出了巨大的声响。

很不幸的是,几名工人被砸中,其中一名工人当场身亡,另外两名工人受伤。

这起事故给工地带来了巨大的震动,施工进程也被迫停止。

当地有关部门立即展开调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起重机的机械故障?为什么起重机会失去控制?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主要有几点。

首先,起重机的维护工作没有得到及时的执行。

起重机在使用前应该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然而,由于时间紧迫,工地上的维修工作并没有按时进行。

这导致起重机的一些关键部件出现了故障,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其次,起重机操作员在事故发生前并没有接受足够的培训。

起重机操作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资质考核。

然而,这名操作员缺乏相关经验和技能,对起重机的操作掌握并不熟练。

当机械故障发生时,他没有能够快速反应,导致应急措施未能及时实施。

另外,工地对于起重作业的安全措施缺乏充分的重视。

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在规范工地操作和培训工人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

缺乏相关的安全措施,使得事故发生后无法进行及时的救援和紧急处理,导致工人伤亡。

这起起重作业事故的发生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教训。

首先,安全是建筑工地上的头等大事,不容忽视。

运送重物未遂事故案例

运送重物未遂事故案例

运送重物未遂事故案例
一、事故经过
某中班,队安排班长陈某将皮带机的主滚筒运送到即将施工的下顺槽,运送时间快接近下班的时间,职工都觉得很累,这时有人出了一个主意,将主滚筒放在溜子上,人扶着主滚筒,开动溜子将主滚筒运送到规定位置。

途中经过一个变坡点,大家仍然继续使用溜子运送主滚筒,当到达下坡时,主滚筒突然脱离溜子向前冲去,最后冲到巷道帮上,未造成事故。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班长陈某安全意识淡薄,未制定安全措施,而采取溜子运送大件,违章指挥是此事故的直接原因。

2、现场工人对班长的违章指挥不予制止,联保互保责任落实不到位,是造成未遂事故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
1、班长陈某违章指挥,对未遂事故发生负直接责任。

2、现场工人违章作业,对未遂事故发生负主要责任。

四、事故防范措施
1、严禁无安全措施采用刮板运输机运送大件。

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职工联保,互保责任意识。

3、加强班组长的安全教育拒绝违章指挥。

五、事故教训和感想
通过这一事故,使我们认识到未采取任何措施,采用刮板运输机运送大件的可怕后果,但是,真正造成可怕后果的是人,如果无违章指挥,无对违章指挥的执行,事故就会大幅度降低。

一起严重塔吊倾覆未遂事件的分析与处理

一起严重塔吊倾覆未遂事件的分析与处理
松动。
建筑盔 金 2 0 1 3 年 第 2 期
正塔 身垂 直度 至规 范允许 范 围 内 :
起重机 械安全
1 在O 6 栋第3 层结 构 梁上 提前 安装 附墙 架 . 校
塔身 根部砼 破碎 . 并 不常 见 , 砼 强度不 足 ? 承 台 倾斜 ? 通过核 查 商品砼 送料 单 、 现 场砼试 块 报告 , 砼 强 度不 足 的可能被 排 除 : 进 一 步检测 承 台表 面平 整 度。 没有 问题 。 最后 , 当技术 人员 调 出隐蔽 前 留下的 现 场 照片时 . 发现 了 问题 的根 源 , 如 图2 。
身 与建 筑物拉 结 。当钢丝 绳 逐步 收 紧时 , 塔身 倾 斜
很快缩小 . 当塔 身垂 直 度 达到 允 许 值 时 , 固定 好 钢 丝绳 , 等待处 理方 案 。
图1 塔 机 基础 顶 面 混凝 土 破 碎 5 3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A F E T Y
对 于原 因 1 . 因拉 结 钢丝 绳收 紧 时 . 在 拉 力很 小
时. 塔 身就 回返 明显 . 有违常理 。 推 断问题 出在塔 吊 基 础 的可 能性 较大 . 现 场决定 主 要排查 原 因2 。
2 事件 描述
2 0 1 1 年1 0 月2 5 日下午 . 现 场人 员 发现 小 区东 南 角 的4 # 塔 吊塔 身 向西倾 斜 ( 塔 吊服 务 范 围以西 侧 为
2 ) 将原基 础 上表 面钢 筋保 护层 全部 凿 除 . 种植

定数 量 的锚 固筋 :
3 ) 将塔 身预 埋范 围的 油漆打 磨干净 :
4 ) 塔 身预埋 范 围焊接 水平 型钢 , 增 加锚 固力 ;

一起高处坠落未遂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一起高处坠落未遂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匕工矣会_§払也2021年第8期案例分析一起高处坠落未遂事故的分析与预防魏旭东1陈少军21.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维生素厂浙江绍兴3120002.嵊州市祥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浙江绍兴312000摘要:针对高处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一起高处坠落未遂事故,分析该起未遂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事故预防措施。

关键词:高处作业;原因分析;预防措施高处作业作为企业生产和设备设施检维修等直接作业环节中最为常见的特殊作业,在其 作业环节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隐患和管理漏洞,当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或髙处作业识别及风险辨识不彻底,极易导致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

1事故经过某日,某企业根据年度大修计划,组织人员对某车间被粉体物料堵塞的引风管进行检修。

在疏通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违章站立在靠近引风管的栏杆上作业,幸被现场检查经过的安全管理人员发现并制止,未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因车间引风管被粉体物料堵塞,需进行疏通作业。

在疏通作业过程中,因引风管靠近车间生产操作平台彡15m)且在其上部位置,引风管垂直距离与生产操作平台栏杆较近,作业 人员未系挂安全带,站立在生产操作平台栏杆上,使用活动扳手拆除引风管法兰连接处的螺栓。

现场检查经过的安全管理人员发现该作业人员存在违章作业行为,便立即给予制止并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作业人员经安全管理人员多次劝阻后撤离作业部位。

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将其作为一起高处作业未遂事故开展调查,并对 车间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进行约谈,明确企业高 处作业安全管理流程及企业内典型的高处作业,指导所在车间更好地做好高处作业风险管控管理,并对该起典型的高处坠落未遂事故在企业内进行部通报,引以为戒。

企业根据对未遂事故的管理要求,严格按照事故“四不放过”原则,对此次高处坠落未遂事故展开了调查分析。

2 原因分析2.1 人的不安全行为(1)作业人员在未意识到该检修作业为高处作业的情况下,违章站立在生产操作平台的栏杆上方拆除引风管法兰螺栓,是此次未遂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

台钻事故未遂案例分析

台钻事故未遂案例分析

台钻事故未遂案例分析20xx年3月11日,某市装配厂一名老工人,在操作台钻加工工件的过程中,严重违章戴手套操作结果被铁屑缠绕,造成右手坏指两节离断的事故。

事故经过:3月11日18时10分许,基市装配厂机动科机修站划钳工员某基(男,51岁),在操作台钻(Z512)加工工件的过程中,在未停机的情况下,戴手套清扫铁屑,被旋转钻头所带的铁屑挂住宅区右手食指,缠绕在钻头(C12)上,造成右手食指两节离断事故。

事故原因:1.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钳工吕某某严重违反操作堆积在未停机的状况手套清扫工件铁屑。

2.造成事故间接原因:一是机修站安全管理不严,对安全操作堆积和岗位安全教育落实不够。

二是对习惯性违章行为纠正不力,处罚不严。

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按照规定,为了确保钻削加工的安全操作者在操作钻床(包括台钻)时应遵守是安全规程,包括工作中严禁戴手套,钻头上缠绵排侧有铁屑时,要停机后清理,用刷子或铁钩清除,严禁用手拉等。

这起事故的发生,主要是操作者严重违反这两项规定的结果。

实际上这些规定不仅仅是规定,也是安全生产常识,戴手套操作钻床,手指容易被卷入造成伤害;停机后用刷子或铁钩清除铁屑,是为了防止手被划伤。

钳工吕某某作为一名老工人应该知道这些规定,了解这些知识,他之所以违章操作,一是麻痹大意,二是习惯性违章。

所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纠正习惯性违章,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应采取的防范措施有:(1)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举一反三,教育全体职工,并结合安全操作规程学习活动强化安全操作堆积的落实,杜绝严重违章事故的再次发生。

(2)加强作业现场的监督检查,对查出的违章作业,尤其是习惯性违章现象,必须严肃处理,绝不能姑息迁就。

未遂事故方案

未遂事故方案

内蒙古东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72万吨电石项目事故未遂方案林州建总建筑工程有限公司2013.05.20未遂事故方案——林州建总化验控制综合楼人员坠落,无伤害一、事情经过:林州建总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内蒙古东源科技有限公司72万吨电石项目化验控制综合楼工地,一钢筋工在二层脚手架上进行钢筋绑扎作业时,安全绳松动,不慎失足拉着安全绳坠落地面,经检查无造成重伤。

二、分析原因:在脚手架上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1、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冒险违章作业。

一是钢筋工在脚手架上作业时,未按规定正确佩带安全帽和安全带。

许多作业人员自恃“艺高人胆大”,嫌麻烦,认为不戴安全帽或不系安全带,只要小心一些就不会出事,由此导致的高处坠落事故时有发生。

二是作业人员危险意识差,对可能遇到或发生的危险估计不足,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防护不到位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

2、脚手架搭设不符合规范要求。

建设部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已经于200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规范属于强制性标准,在脚手架的设计计算、搭设与拆除、架体结构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但在部分施工现场,脚手架搭设不规范的现象仍比较普遍,一是脚手架操作层防护不规范;二是密目网、水平兜网系结不牢固,未按规定设臵随层兜网和层间网;三是脚手板设臵不规范;四是悬挑架等设臵不规范,由此导致了多起职工伤亡事故的发生。

3、脚手架材质不符合要求,使用前未进行必要的检验检测;4、脚手架搭设与拆除方案不全面,安全技术交底无针对性。

项目部重视施工现场、忽视安全管理资料的现象比较普遍,应当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方案的专项施工工程,如脚手架搭设与拆除、基坑支护、模板工程、临时用电、塔机拆装等,不编制施工方案,或者不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照抄标准、规范,应付检查。

安全技术交底仍停留在“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的层次上,缺乏针对性。

工程施工中凭个人经验操作,不可避免地存在事故隐患和违反操作规程、技术规范等问题,甚至引发伤亡事故。

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安全生产

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安全生产

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1、车间安全生产事故案例一、1、某重型机器厂二金工车间起重工陈某负责为各种加工机床上料。

2005年6月3日10时,陈某指挥吊车准备吊运半成品的机车大轴为一台机床上料。

2、陈某采用铜丝绳单根穿扣捆绑法吊大轴,将铜丝绳熟练地套上后,未仔细将绳扣对准轴中心便指挥起吊。

大轴吊起后陈某为使吊件平衡用手压住轻的一头并跟车行进。

3、当快到要上料的机床时,陈某喊车工李某,因机声嘈杂,李某并未听见。

这时吊轴经过机床尾,机床尾后侧的工具台案挡道。

陈某未及时绕过,扶轴头的手脱离,偏重的大轴突然砸向机床面。

正在给机床导轨注油的李某躲闪不及,左手被砸在床面,造成手背手指多处粉碎性骨折。

事故原因单根绳吊大轴,即使拴位在中心,吊运行进中也会因摇摆而一头偏低,但吊位高便不碍事。

陈某每天多次吊轴,拴绳经常不在中心,便不以为然,麻痹大意。

有时因运料位置较近,便吊住不高,直接用手扶吊件随行。

这次送料本来拴位偏离很多,扶吊件行进中未考虑到这台案阻路,快到位时与车工配合不当,又未及时指挥吊车,造成突然脱手,吊件失重,轴头砸伤人及砸坏设备的事故。

防范措施1、吊重型大轴最好采用两点拴位法。

单绳拴法必须拴正中心并高吊行进,以免碰物。

到位后慢慢放下并人工配合扶轴上卡盘。

严禁手扶吊物同时跟吊车行进。

2、给重型机床上料前起重工和机床工应互打招呼,作好准备,吊运中应协调配合,严格遵守起重搬运安全规定。

1986年9月10日下午,某水泥厂包装工进行倒料工作,开机后,库不下料,于是手持钢管,站立在螺旋输送机上敲打库底。

库下料后,准备下来,不料因脚穿泡沫拖鞋,行动不便,重心失稳,乱了方寸的左脚恰好踩进螺旋输送机上部10cm宽的缝隙内,正在运行的机器将其脚和腿绞了进去。

立即停车并反转盘车,才将其腿脚退出,导致左腿高位截肢。

原因(2)1.包装工未按规定穿着防护用品,而是穿着泡沫拖鞋,在凹凸不平的机器上行走,失足踩进机器缝隙,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经过:
时间:2014年7月12日上午9:00左右。

地点:室外场地50T前端。

李凤建班组在对XXX工程2C-A钢箱梁进行翻身作业时(构件规格:x*x*x重量:约45T)。

在无专业起重作业人员的情况下,仍冒险违章进行作业,且事前未对行车起重作业高度,以及翻身作业半径进行校核;行车工在翻身操作作业时,歪拉斜吊,造成50T前端行车驾驶室正面玻璃被翻身钢箱梁撞坏,所幸未造成人员及设备大的损害。

二、事故原因分析:
1、行车工在翻身作业时违规进行歪拉斜吊,违章操作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作业班组,在明知无专业起重作业人员的情况下,仍冒险违章进行钢箱梁翻身作业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3、行车工缺乏大型构件(钢箱梁)翻身作业施工经验,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4、班组安全管理不到位,未严格执行公司要求大型构件必须有,班组负责人,车间安全,技术,设备维修人员等进行旁站的规定,在无管理人员旁站的情况下仍冒险作业,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5、车间安全管理不到位,大型构件翻身作业无人员旁站,是造成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三、预防及整改措施
1、再次对施工班组重申:大型构件必须有班组负责人,车间安全,技术,设备维修人员等进行旁站,班组需大型构件翻身时,应及时通知车间管理人员。

2、严禁无专业起重作业人员冒险进行翻身作业,违者进行重罚。

3、加强班组安全管理,要求分包队为负责人,大型构件吊运,翻身作业必须到场监督。

4、加强车间安全管理,加大巡查力度,有效制止冒险违章作业行为,并对违章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5、建立大型构件吊运,翻身作业登记机制,构件吊运吗,翻身提前预约,并建立文本台账,安全员,车间主任,技术员,起重作业人员,外协班组负责人均需在上面签字方可进行作业。

6、班组在构件翻身作业前,必须对起吊高度,作业半径进行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