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电影访谈
火星救援影评
“火星鲁滨逊”的绝地重生——评《火星救援》看过影片《火星救援》的观众很容易会把它与丹尼尔·笛福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联系起来,没错,因为火星上的马克·沃特尼和荒岛上的鲁滨逊有太多相似之处,只身一人处在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没有与外界的沟通,没有食物,但他们都有着过人的智慧,求生的勇气与毅力,在一片荒芜中开疆拓土,自力更生。
当然这只是情节上的部分巧合重叠,与鲁滨逊相比,马克的处境更为艰难,火星上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困难重重,危机四伏,死亡随时会降临。
电影一开始展示了广阔、壮丽、偏红色调的火星阿西达里亚平原景象,几名宇航员正在进行火星作业,风暴来临他们被迫提前终止任务,在撤离的途中倒霉的马克被通信天线击中,宇航服破损,与队员失去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几乎可以断定马克已经遇难,在千钧一发之际刘易斯中校发出升空指令,此刻赫尔墨斯号飞船上每一个队员的心情都是沉重、复杂的。
对于献身航天事业的宇航员们来说,死亡在每个人心里都已经预演过无数遍,不到万不得已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放弃自己的队友。
这一点确定无疑。
不幸而又万幸的马克在队友们离去后竟然醒了过来。
此刻在茫茫火星只有他一个人。
在生死命悬一线时,活着是唯一的诉求。
处理好伤口,确保自己能暂时活下去的马克可以思路清晰的分析自身的处境,死亡是等待他的唯一归宿,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活了下来而又活不下去的感觉实在是不能更糟糕了。
悲观、孤独、无助、煎熬还有一丝的恐惧缠绕着马克。
当然,我们相信影片的主角是不可能这么轻易地倒下的。
悲观情绪的渲染符合人们正常的心理体验,但求生这一人类本能在危急时刻也会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不能这样等死”是马克对死亡发出的反击信号。
我们开始看到一个乐观、自信、智慧、斗志十足的男主角。
缜密的计算、细致的分析,一个植物学家在不毛之地火星上大展拳脚,已经发现土壤,用粪便做肥料种植土豆。
有问题出现便有方法应对,当然这需要丰富的学识和智慧的头脑,显然马克做到了,虽然也有失误,新的问题出现就继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让我们叹服人类的智慧和自然科学的伟大。
最新 《火星救援》与美国梦的太空书写-精品
《火星救援》与美国梦的太空书写[摘要]2015年上映的《火星救援》延续了最近几年不断持续的太空科幻热潮,并展现出了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
这部影片通过讲述营救一个被困火星的宇航员的故事,完成了对人类科学精神的书写与赞颂,影片中洋溢出的积极、乐观、幽默的情感态度也为太空科幻电影提供了新的面向,重新召唤了人类对于太空探索的激情与勇气。
与此同时,影片在叙事过程中将美国的精神与价值观巧妙地融合进去,完成了一次美国梦的太空书写,成为科幻外壳下的一次隐微的主旋律表达与价值观输出。
[关键词]《火星救援》;科学;太空;美国精神;价值观从2013的《地心引力》到2014年的《星际穿越》,再到2015年的《火星救援》,好莱坞在太空科幻题材上完成了一次质量颇高的接力。
随着人类对太空的不断探索和航天事业接连取得新成果与新发现,人们对太空的兴趣日渐浓厚,此类题材的影片也在不断进行创新。
《火星救援》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在科幻电影界早已证实过自己的导演才华,《异形》和《银翼杀手》等科幻电影早已成为西方科幻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但《火星救援》中所洋溢出来的积极乐观的太空探索精神显然与前两部科幻大作有所不同。
无论是《异形》中营造出的恐怖感,还是《银翼杀手》中对未来的幽暗想象,斯科特此前的科幻电影都呈现出一种相对悲观的态度,而《火星救援》则延续了小说中的科学精神,让主人公马克利用科学来延长在火星上存活的时间。
这一次,导演将一个看似沉重的话题——人类面对未知宇宙世界的渺小与有限性,用一种积极的,甚至是调侃的态度来重新面对,用科学精神作为主人公勇气与信念的来源。
如果说《星际穿越》是用情感作为终极的推动力量,那么《火星救援》则是用理性代替了情感,用精准的计算、测量和实践推动情节一步步发展,最终实现了一个宇航员的自我解救。
一、火星生存法则:科学求生在《火星救援》中,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仅一个任务就推动了整部影片的进展,即如何让马特·达蒙所饰演的马克·沃特尼平安回归地球。
科幻电影火星救援个人观后感800字
科幻电影火星救援个人观后感800字《火星救援》是一部充满科幻元素的电影,讲述了一位宇航员在火星上意外被遗落的故事。
他需要不断挑战自我,一步一步地找寻生存的方法,同时等待救援。
在我的眼中,这部电影本质上是关于坚持和奋斗的故事,其中充满了智慧和幽默感。
电影开篇,宇航员马克在巨石坑的事故中被遗落在火星,众人因为他死亡而悲痛不已,没想到在极度危险的环境下,他居然平安地站起来,而且表现出极为积极的生存状态。
他的独立自主、机智幽默、与死亡抗争的过程引起了我深入的认同和共鸣。
电影有大量的搞笑元素,这从一定意义上平衡了它的压抑氛围。
比如,马克在寂寞中开玩笑,感叹自己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种土豆的人;他还用卡拉OK来打发漫长的时间,练习精通麦当劳的全球菜单。
这些画面让人发人深省,我们亦应该在自己的困境中保持微笑,寻找生活美好的点滴。
音乐也给了这部电影一份独特的质感。
它在奏响了逐渐增大的张力之后,渐渐地将音量调回了平静。
这种绝望与振奋来回转换的感觉,令人忍不住感叹它的绿叶与青春。
最令人感动的是,救援任务最后的部分,宇航员们展现出巨大的力量,在飞船上反复运作,找到了这个被孤独的马克,并且成功地将他带回了地球。
这种特别的精神能力,令人肃然起敬。
我不禁自问,如果我被困在一个孤独的星球上,我会不会像马克一样坚定勇敢,并寻找解决办法?实际上,每个人都有马克的影子。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寻找自己的流浪星球,寻找自己的方法笑口常开地在逆境中寻找幸福。
这部电影并不是简单的娱乐片,它饱含人文和哲学意义,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启发性。
生命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唯一可以保证的只有自己不断提升自身勇敢,学会在挑战中茁壮成长。
总的来说,《火星救援》是一部非常棒的电影,通过一个宇航员在火星上生存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富含灵魂的世界。
同时,这也是一个关于坚韧不屈、勤奋自立、寻找生存之道和助人为乐的故事。
让我想到雷锋的名言“人间值得”,凡事依旧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奋斗,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坚持不懈的品质。
从《火星救援》看好莱坞电影价值观嬗变
从《火星救援》看好莱坞电影价值观嬗变[摘要]好莱坞电影一直是美国文化传播的利器,其承载着美国文化和思想意识,或代替国家权力发声,或表达着个人的精神诉求。
进入21世纪以来,好莱坞电影的创作逐渐向着融合式的方向发展,主题表达更加多元化的同时,其蕴含的美国文化及意识形态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
本文以2015年底上映的好莱坞科幻片《火星救援》为例,着重分析该片蕴含的思想意识,经过反观历史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新世纪好莱坞电影价值观的嬗变。
[关键词]《火星救援》;好莱坞;科幻片;价值观好莱坞电影长期作为美国对其他国家文化输出的利器,其承载着深刻的美国文化和思想意识,或代替国家权力发声,或表达着个人的精神诉求。
美国文化在好莱坞电影中无处不在,从影片的人物形象到审美趣味,再到故事内容和主题表达,都时时刻刻在表现着美国文化思想的方方面面。
因此,经过多年来的好莱坞大片对世界各国的传播和输出,世界各国观众对好莱坞电影的思想体系已经完全呈现出接受的状态,对于电影中描绘的那个完美的美国社会也表现出极大的包容和向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文化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中,美国文化显得更加强势,好莱坞代表的美国文化已经逐渐侵蚀了其他国家的文化,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心中的主流文化。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多元文化融合的进一步深入和加强,好莱坞电影的创作也逐渐朝向融合式的方向发展,虽然美国文化仍然是好莱坞电影不变的叙事核心,但是对于其他国家文化的间接表现也愈加频繁。
在主题表达更加多元化的同时,影片蕴含的美国文化及意识形态也在逐渐发生着改变,众多影片都一致表现出文化辩证的论述观点。
2015年底上映的好莱坞科幻大片《火星救援》就是此类影片的典型代表,综观该片,我们可以轻易地看出其融合式的创作方法,为了更好地迎合中国观众的观影心理而加入的相关戏份。
同时,《火星救援》呈现出有别于以往好莱坞大片的叙事姿态和精神诉求,表达了更加契合当前时代的价值观。
本文以电影《火星救援》为基点,通过研究该片的精神内涵与主题表达,以解读近年来好莱坞电影价值观的嬗变。
《流浪地球2》_中国科幻片的多维升级——郭帆访谈
《流浪地球2》:中国科幻片的多维升级——郭帆访谈《流浪地球2》:中国科幻片的多维升级——郭帆访谈科幻电影长期以来都是好莱坞电影的优势领域,但中国科幻电影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流浪地球》。
这部于2019年上映的电影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极高的赞誉,也让中国电影人对科幻电影的发展前景充满了希望。
而如今,《流浪地球2》正式宣布开拍,再次引发了广大观众的热议。
近日,我有幸采访到了《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他分享了自己对科幻电影的理解和对《流浪地球2》的期望。
对于郭帆来说,《流浪地球》的成功并不是偶然。
他表示,中国科幻片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环境和机遇。
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崛起的大国,技术、文化和创造力都在迅速进步。
而科幻电影正好具备了展示这些优势的舞台。
通过《流浪地球》,郭帆希望向观众展示出一个真实、立体和多维的未来世界。
在《流浪地球2》中,观众可以期待更多新的意想不到的元素。
作为一名科幻电影的导演,郭帆强调,科幻电影不仅仅是展示未来世界的形象,更是一个思考现实世界的媒介。
通过设定一个未来世界的背景,电影可以引发观众对于当下社会问题的思考。
在《流浪地球2》中,郭帆希望能够通过新的故事情节和科技展示,引导观众思考人类面临的困境和未来的出路。
在谈到创作的灵感时,郭帆坦言他受到了《三体》系列小说的影响。
《三体》是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的巅峰之作。
郭帆表示,《三体》给了他很多启发,让他意识到科幻电影应该更加注重科学性与现实性的结合,以及对于人类命运的反思。
他希望自己的电影也能够像《三体》一样,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认可,并推动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
在创作过程中,郭帆非常注重团队的合作和每个细节的打磨。
他认为,优秀的科幻电影需要一个全方位的团队来完成。
从故事剧本到特效制作,每个环节都需要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实施。
而在《流浪地球》中,郭帆成功地凝聚了一支极富实力的制作团队,他们共同创造出了那个让观众大开眼界的未来世界。
观看《火星救援》科幻电影观后感800字
观看《火星救援》科幻电影观后感800字观看《火星救援》科幻电影观后感800字1当你身处困境时,你应该怎么做?电影《火星救援》给了我们精彩的答案。
《火星救援》说的是美国宇航员马克·沃特尼的故事。
他和5名宇航员在火星执行任务时遭遇巨型风暴,他受伤昏迷不省人事,同伴们误认为他已死,结束太空之旅回地球,沃特尼被留在火星。
为了重返家园,沃特尼历尽千辛万苦。
最后,终于在多方力量的帮助下,奇迹般生还,回到了地球。
《火星救援》告诉我们,不管遭遇什么样的艰难困苦,我们都不能放弃。
远离地球。
没有同伴,日渐减少的食物……沃特尼一度绝望,沮丧颓唐。
但是,后来他对自己说:“我不能坐以待毙。
”幽默乐观的他发挥自己作为植物学专家的特长,利用自制肥料种土豆,善用一切资源,靠自己的力量在火星生存下来。
《火星救援》还告诉我们,不抛弃才能共渡难关。
仅仅靠沃特尼孤身一人是无法离开火星返回地球的,不抛弃是他获救的重要原因。
NASA没有抛弃他,他的同伴们没有抛弃他,甚至全世界都在惦记着他。
NASA和中国科学家携手努力,同伴们锲而不舍舍身救助……可以说,火星救援行动集中了全人类的智慧、勇气和努力。
没有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和合作,火星救援任务难以完成。
不放弃、不抛弃,不仅是沃特尼的获救秘笈,也是我们应对人生挑战的一大法宝。
人的一生往往会遭遇各种艰难险阻,对个人来说,我们不能放弃,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坚持、努力,就有可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任何时候都不能自暴自弃、放弃希望;对大家而言,我们不能抛弃自己的同伴,哪怕困难重重,也要施以援手、同舟共济。
汶川大地震中,那些在废墟中艰难求存的灾民,那些为救助灾民奋不顾身的救援者,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不放弃、不抛弃,漫漫人生路,让我们共勉吧。
观看《火星救援》科幻电影观后感800字2赶趟看了呆萌的《火星救援》,真是最近在影院上映最好看的作品了~除了get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原来是条宇宙定理外,还对一路把我看懵逼的各类专业词汇留下一点好奇,原因是本片对普通受众非常友好,呆萌同学不仅话痨逗逼而且行动力惊人,简直是人类正能量和智慧的集大成者,让人完全感受不到来自硬科幻一贯碾压观众智商的恶意。
2024年火星救援电影观后感
2024年火星救援电影观后感2024年火星救援电影观后感1《火星救援》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故事:一群宇航员来到火星,遇到了一场强烈的风暴。
一名宇航员无法支撑自己,留在了火星上。
他与火星上的各种困难作斗争,等待救援.当他与各种困难抗争时,他表现出了坚强的毅力。
这种精神的背后是他的独立和博学。
在荒凉的火星上,他感到极度孤独。
他想放弃,但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安全返回。
当一个人在一个陌生而死气沉沉的环境中时,我相信大多数人会陷入绝望和悲伤中死去。
宇航员通过种植土豆把自己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独立救了他。
在当今社会,父母溺爱孩子,不愿让他们做事。
当这个孩子习惯了,他就成了一个小皇帝,他“伸手拿衣服,张开嘴吃东西”。
他没有独立的能力。
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否则孩子的依赖性太强,不利于他以后的生活。
幸运的是,我妈妈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洗衣服,买菜,做饭,扫地.让我在这个年纪尽我所能。
一步步培养我的独立性。
对于这位宇航员来说,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来拯救自己:博学。
火星上缺水。
他利用化学和物理学的知识使这两种东西结合起来产生水。
这属于科学知识。
他知道很多。
现在许多孩子不想学习,这真的是一件坏事。
如果你在一个荒凉的地方,如果你年轻时不努力学习,没有各种各样的知识储备,你肯定会在现场束手无策,头脑一片空白。
让我们拥有强大的独立能力,让我们每天学习。
未来一定会很美好!2024年火星救援电影观后感2赶趟看了呆萌的《火星救援》,真是最近在影院上映最好看的作品了~除了get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原来是条宇宙定理外,还对一路把我看懵逼的各类专业词汇留下一点好奇,原因是本片对普通受众非常友好,呆萌同学不仅话痨逗逼而且行动力惊人,简直是人类正能量和智慧的集大成者,让人完全感受不到来自硬科幻一贯碾压观众智商的恶意。
虽说整部电影到处是可以开整堂课的科学细节,不过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有这么两处,一是呆萌同学饿的皮包骨头还有力气想海商法对于自己的意义,他一个堂堂理工男居然有功夫研究这个,而且那位拯救他的印度基友立刻就能get他的脑洞说明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了?据此细节可推,莫非今日的理工男早已不是一心只泡实验室的书呆了?嗯...这很有可能...二是呆萌同学不远万里拉回来一个古早的卫星之后与地球通信了,当然整片充满了“要是一个普通人死一万次都不够”的细节,只是这个点尤为让我反省自己,没错虽然我啥都不会死一万次不足惜,但我的点既不是种土豆也不是造水,就是这么一个找回失落破烂的小事件。
最普世人生况味:电影《火星救援》的主旨
532016年第13期在《火星救援》这部电影之中,他饰演马克·沃特尼是一位宇航员,在经历一次了狂烈的风暴后,与机组其他成员失去了联系,被迫留在了火星之中。
二者的主要不同在于,曼恩虽然很机灵、警惕,但是对于自身的遭遇有着愤世嫉俗的心态,如果在必要的情况下,那么他会不惜一切代价脱离困境,哪怕是给人类带来不可弥补的灾难;而沃特尼是一个富有智慧和勇敢的人,他从来不会自暴自弃,哪怕在绝望的困境中,也会努力让自己活下来。
一、 在电影中所体现出的人生况味沃特尼是“阿瑞斯三号”任务飞船中的一员,此飞船由遇事沉着冷静的路易斯带队。
女主公在飞船附近漂游,好像是一条被人遗弃的美人鱼。
机组上其他成员分别是约翰森、马丁内斯、伏戈尔,一组人等共同登上火星,并驻扎基地。
在半个月后猛烈的沙尘暴中,导致他们不得不停止计划,在刻不容缓之际点火升空。
沃特尼被遗留在了火星上,其他几位成员都以为他牺牲了。
在发生事故之前,似乎都没有理清楚头绪,这其间也有沃特尼的影子。
直到狂风暴雨过后,事故发生后的他在阳光明媚的沙漠中醒来,他醒来时感到有些疼痛,有一根断了线雷达插在他腹中。
看到这,我们肯定会想到,他会不会死,如果不会死,那么怎样才能回到地球上?是不是要等上好几年才会有其他飞船经过这里,才会把他解救出去。
但怎样才能使一个与等待有关的故事,创作出令人惊讶的剧情呢?对于这种极其恐怖、一片荒凉的环境,很多看客都会认为这是与太空板贝克特戏剧有关的情节,但在这部电影中多了一些戏剧性的转折。
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创作的电影,大多数都会袁 磊【作者简介】袁 磊,女,内蒙古人,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翻译方向研究。
最普世人生况味:电影《火星救援》的主旨电影《火星救援》剧照外国电影评论Forein Film Review以故事中的主角为榜样,体会到那种在挑战孤独中而获取到的乐趣。
导演通过来回切换在火星基地内部中的两个摄影机,看到了主人公一路的艰难跋涉。
解读《火星救援》
居住舱(Habitat)
NASA的人类探索研究模拟器(HERA)是一个模拟外太空居住舱的独立空间。这个两层楼 的空间由生活区、工作区、卫生舱和一个模拟气闸组成。在其中,测试对象们需要执行 操作任务,完成负载目标,并共同生存14天(很快将计划增加至60天),在孤立环境中 模拟未来的任务。宇航员近期也在利用这一设施模拟国际空间站的任务。这些模拟提供 了人为因素、行为健康以及处理应对方面的宝贵数据,有利于加深NASA对未来如何执行 外太空探索任务的理解。
相较而言,火星和人类之间的真实故事就没有那么浪漫,但其迷人之处并不减损分 毫。望远镜的观测将天上的明亮红点变成了模糊而斑驳的碟形,使人们产生了火星 上有运河存在的白日幻想。就在50年前,一架经过火星的航天器拍下了它的第一张 照片,显示火星拥有模糊的大气层。现在,经过数十年的火星探索,人们发现火星 曾经存在过开放水域——生命存在的基本要素。
安迪首部小说是一个短篇《蛋》(Egg),这部小说在youtube上 被多次改编成短片。
安迪的首部长篇小说便是《火星救援》,他自学了大量的航天知 识,小说中的每一个日期,都源自他本人的精确计算。2009年, 威尔开始在自己的网站上连载。很快聚起来一批死忠读者,这些 读者都是对科学细节极其挑剔的家伙,每当有科学错误都会被挑 出来修改。而后的2011年,在粉丝的强烈要求下,亚马逊Kindle 版上架,价格则是最低的0.99刀。结果很快爬上了科幻类作品的 榜首,不到三个月卖出了35000本,比他之前网站上免费下载的次 数还多。2013年,小说的版权被皇冠出版社以超过十万美元的价 格买走。
【最新】电影火星救援搞笑影评
【最新】电影火星救援搞笑影评你需要一个厉害的团队和一颗强大的内心当得知培训内容是观看《火星救援》时,脑海里马上就浮现出了美国大片里边的那宏伟的救援场面,一个个救世英雄,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救援行动,还有就是造型各异的外星人,各种高科技武器的亮相。
类似的电影数量不少,大多都是这个套路,可真正看完之后,却让我有了更多的感悟。
在这部电影里,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影片里面的团队,无论是男主角所在的宇航员团队还是NASA团队,或者是JPL(喷气推进实验室),还有不得不提的中国国家航天局,这些出色的团队和优秀的组员和果断的团队领导都令人印象深刻。
用调味料罐子在桌上和队友讨论细节的女队长;虽然自带严肃脸,但从来没放弃过救援的Teddy老大;创造出敞篷飞行器的JPL的憨厚工程师;想出来一个绝妙方法的轨道动力学家Rich…这些人的聪明才智,专业技能成为支撑Mark回到地球的强大后盾,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人和Mark一起努力,Mark回到地球估计只能变成奢望,而我们观影人估计最后只能期待第二部才行。
而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很有启示的。
我们作为一个正在转型的互联网公司,强大的专业团队支撑是至关重要的。
团员们的专业技能和坚持不懈的品质对于不断创新公司产品,发展公司规模是强大的后盾。
现今,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靠着出其不意的创意和独特的产品突破市场,打造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但是维持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的下去的核心之一一定是有一个能打造出好产品的好团队,如果没有好产品,一时的声名鹊起定是昙花一现;而没有好团队,打_电影火星救援搞笑影评。
造不出来让大家依赖使用的产品,再多的宣传也是雁过无痕,叶落无声,毫无用处。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Mark可以一个人在火星上活了400多天的原因,他一个人分成多角,成功的扮演了一个团队里的多个角色,他既是植物学家懂得种土豆喂养自己,又是工程师知道改造交通工具前往目的地,同时还是一个懂得食物搭配的搞笑营养师,突发了土豆蘸着维生素粉吃可以增强抵抗力的想法;当然了,其他方面诸如硬件设备,绝无仅有的创意,与众不同的创意视角,积极的市场发展前景,政府的扶持政策等都影响着一家公司的生死攸关问题。
2021年《火星救援》观后感11篇
Whoever you admire most in your heart, don't have to become that person, but use that person's spirit and methods to become yourself.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2021年《火星救援》观后感11篇《火星救援》观后感1今天,我和爸爸看了一场科幻电影《火星救援》。
我深深地被电影里面的故事情节所吸引,看完之后受益匪浅。
电影《火星救援》讲的是人类实现了首次登陆火星,宇航员马克。
沃特尼与其他宇航员遭遇巨型风暴。
他因为被风暴击中而被留在火星,成了太空鲁滨逊。
清醒后的他发现自己的食物只够一年的供应。
于是,他决定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
沃特尼在火星上种植土豆,对手头的所有材料予以利用。
而在地球上,人们正在哀悼马克。
沃特尼,而一位NASA技术员注意到火星表面有运动迹象,怀疑他可能还活着,在重新获得联系后,救出了他。
《火星救援》给了我强烈的震撼,马克。
沃特尼他一个人独自留在陌生的火星,但是,他不放弃,不绝望,不甘就此坐等死,他运用自己的各种科学知识和动手技能在火星上杀出一条活路,虽然经历了种种困难,但他坚持不懈,最后绝处逢生。
例如:他是一个植物学家,很快就利用聪明的头脑种出了许多土豆,但是有一天,一场巨型风暴刮来,使他的土豆全部遭殃,他也绝望过,但是,他一想到自己所处的环境还是坚持了下来,继续筹集食物。
而他的国家,他所生活的世界也都在关注他。
人们耗上数以亿的资金,五位宇航员的职业生涯乃至生命,就为救助被遗落在火星上的伙伴——马克。
沃特尼,这展现了人们的团结。
《火星救援》,它让我们跟随马克。
沃特尼的科学计算公式不断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懂得生活的常识。
让我们在火星严酷的生存环境下,学习他机智勇敢、坚韧不拔的无畏精神,使我们明白了:在学习和生活中不管遇到任何难题,只要持之以恒,一切都会成功!《火星救援》观后感2在刚开始的时候,即使《火星救援》在腾讯、爱奇艺等各大视频客户端上占据着显赫的地位,我打开看了发现没有英文字幕,就把它关掉了,耸耸肩觉得它不是十分具备吸引力。
《火星救援》:三大镜头下的火星鲁滨逊
《火星救援》:三大镜头下的火星鲁滨逊杨艳【期刊名称】《电影评介》【年(卷),期】2016(000)019【总页数】3页(P62-64)【作者】杨艳【作者单位】河北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正文语种】中文电影《火星救援》是继《星际穿越》《地心引力》等之后又一部科幻电影,许多观众觉得它很像火星版的鲁宾逊漂流记,并称主人公为火星鲁滨逊。
影片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人类实现了首次火星之旅,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迫使宇航员们提前结束此次探索,在此过程中,主人公马克的生理监测器被意外击穿,他的队员们误认为他已牺牲,马克因此被留在了火星,在之后的五百多天里,他每一天都在努力生存,他的坚强、乐观、幽默、智慧让浩瀚的火星都变得渺小,更让观众为之欣喜、为之感动、为之骄傲,这种马克精神也正是这部科幻电影最在意的地方。
本文将从全景镜头、特写镜头、镜头中的“镜头”三个角度出发,观察火星上的马克是如何彰显个体生命的伟大的。
首先,影片通过全景镜头拍摄,让观众对陌生的火星空间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影片中的火星拍摄地点是约旦瓦迪拉姆沙漠,大片的红色、橘黄色等色调的加入,打造了完美的视觉效果,在影片拍摄过程中,又通过全景镜头的拍摄将这种视觉效果放大,让这瑰丽广袤的红色空间充斥在观众的视野之中,我们看到这个神秘的火星空间有着与地球完全不同的状貌,布满了红褐色的岩石、沙土,毫无生气,这种出色的视觉效果让观众对本来陌生的火星空间变得熟悉,影片以这样一种新奇的视角和特殊的方式,重新调整意向关系,让观众感受对象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满足了观众对未知世界的审美和认知要求,同时也加深了观众对火星广袤、孤寂、荒芜的印象。
所以,当渺小的马克在火星上醒来时,他的那种孤独感才更被观众所理解。
同时,广袤的火星空间确实给人无法逃脱的视觉感受,这让人不禁会猜想马克真的会逃离成功吗?好奇是最大的吸引力,火星空间通过这种全景镜头的展现实现了它在影片中的最大价值。
其次,在展示马克在火星上的活动时,影片也使用了很多全景镜头,将火星上马克的个体生命活动展现得十分清晰。
雷德利·斯科特访谈:较之《地心引力》,《火星救援》更广袤
雷德利斯科特访谈:较之《地心引力》,《火星救援》更广袤佚名
【期刊名称】《电影世界》
【年(卷),期】2015(0)11
【摘要】采访雷德利·斯科特导演是件充满惊喜的事,你总是不知道他下一句会向你爆什么猛料:这位以《异形》《银翼杀手》等科幻题材影片闻名于世的导演为什么会在看《火星救援》的剧本时就吓了一跳?他又是在片中怎么“欺骗”(他本人就是用了cheated这个词)观众的?还有“我不笨,我只是记性差”这种话从世界名导的嘴里讲出来,真是憨态可掬。
【总页数】4页(P38-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9
【相关文献】
1.冷峻的观察:雷德利·斯科特的科幻艺术 [J], 孟朦
2.雷德利·斯科特类型片的镜语设计及风格 [J], 黎荔
3.雷德利·斯科特电影的赛博朋克文化解读 [J], 刘文婷
4.宏大与精致:雷德利·斯科特电影的视觉美学探析 [J], 丛琳
5."寻根与造物":浅析雷德利·斯科特黑色科幻影像中的哲学内涵 [J], 王斯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火星救援》观后感(12篇)
《火星救援》观后感(12篇)《火星救援》观后感(12篇)《火星救援》观后感1看完这片子我想写个观后感,第一联想到的是老舍的《茶馆》。
一个人不断地与各种困难作斗争的片子。
英文的片名比较好,中文加上了救援二字,意义就跑偏了。
更加上事先宣传活动中宣扬中国元素,以至于好多人就等着看结局,宇航员们坐着中国动力的飞船回家。
其实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电影能传达给我的,首先是主角面对各种极端困难,不怨天,不尤人,充满自信着手解决各种困难的精神。
现代科技提供的只是技术和工具,最关键的部分,是主人翁坚决的斗志。
然后是在斗争中表现出的乐观主义精神。
顺便说一下,那谁的音乐品味是够差的。
还有是团队成员间的友谊,国际无私的协助之类。
最后一幕申明了我们对于宇宙和自然的态度。
宇宙虽然可怕,但是人类已经不再满足于呆在摇篮里了,不管前面有多大的挑战多大的牺牲,我们都回斗志昂扬又充满乐观主义精神地和它斗争到底,直至将它征服。
火星救援观后感200字上个星期六,我和爸爸一起去观看了《火星救援》这部电影。
电影开始的时候,在一场风暴中,一块石头击中了一位宇航员,其他队员都以为他死了,就都匆匆离去,把他一个人留在火星上。
可是,第二天他却从昏迷中醒了过来。
他发现自己受了很重的伤,还发现他储存的食物不够了,但是他没有放弃。
于是他自己包扎好伤口,面对食物的问题,他就用仅剩的土豆、火星上的泥土和自己的粪便尝试着种更多的`土豆;他还用火箭燃料通过科学实验来制造饮用水。
他还想办法与地球航天局进行联系:他乘着火星车到战神4好的位置,并与地球的科学家取得联系。
经过千辛万苦漫长的等待,他终于得到了队员的救援,并且安全回到了地球上。
我的感想:这部电影描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他还告诉了我一个道理:凡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永不放弃,遇到困难要想办法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火星救援》观后感2从没想过一个人可以在无依无靠的环境里坚持那么多天。
被同伴抛弃,Mark却从未说出一句抱怨的话,甚至一直念叨他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星和土豆的爱恨纠葛 | 听听《火星救援》电影主创怎么说
按:2015年简直是“火星年”嘛,NASA一个接一个开发布会,电影《火星救援》成
了年度期待指数最高的科幻电影,甚至比去年的《星际穿越》势头更猛。
在走进电影院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
《火星救援》这本“日志体”的科幻小说。
这是安迪·威尔(Andy Weir)的处女作,
他是一位执着的太空宅男,15岁起就被美
国国家实验室聘为软件工程师。
2009年,
安迪陆续把小说《火星救援》贴在个人网
站上,供大家免费阅读。
在众多读者的强
烈要求下,他在亚马逊平台发布出来,收
费0.99美元……意想不到的是,付费读者
比免费看书的群众还多!2013年,兰登书
屋以六位数买下了小说版权。
4天之后,
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火星救援》讲述了马克·沃克尼遭遇意外
之后,被孤身一人留在火星种植土豆顽强
生存、等待救援的故事。
在豆瓣阅读的评价中,书评君发现,有人把《火星救援》评
价为“火星版鲁滨逊漂流记”,有人把沃克尼评价为“火星段子手”,有读者受到感
召决定要努力学习数理化、走遍宇宙都不怕,也有人感受到了“工程师”和“植物学家”这两种工作对于生存的巨大意义和深刻价值(主角兼具这两种职业背景)。
《火星救援》电影主创的专访文章:导演表示“这部片子里没有怪物,拍起来很轻松耶”,制片人说“NASA的人都是原著的铁杆粉丝,所以电影还没开拍他们就已经入伙了”,马特·达蒙说“我爱科学本身,和科学所代表的一切”
“我完全没想到它会那么受到主流的欢迎,到今天我依然不知道自己做对了什么。
这
个故事说穿了就是一道超长数学题,结果却有那么多对数学不感兴趣的人喜欢上了它,我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安迪·威尔
安迪·威尔的小说《火星救援》是两个传奇故事合二为一。
在故事中,火星宇航员马克·沃特尼因为一次沙暴而被独自一人丢在火星。
凭借科学、乐观和足智多谋,他独自
存活了整整一个火星年,直到救援抵达;而在现实中,原著小说《火星救援》从默默
无闻的安迪在博客上自娱自乐的写作成为亚马逊自出版畅销书。
现在,这个科幻故事
又变成了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好莱坞大片,马特·达蒙、塞巴斯蒂安·斯坦等大牌演员加盟出演——这部作品,也许是科学在好莱坞的所有现身中最准确的一次。
科学人:NASA在电影的拍摄中起到了多少作用呢?
雷德利·斯科特:NASA和JPL都帮了很多忙。
JPL是帕萨迪纳的喷气推进实验室,NASA嘛,你知道的。
NASA负责的是宇航员和飞船的部分,JPL则提供给我们机器人。
现在火星上的机器力量包括三颗美国卫星,就在此刻环绕着火星运行,未来会增加到
11颗;还有火星车在火星上漫游。
电影里出现的那个小玩具,他们管它叫“旅居者”,连在那个三角形的能打开的东西上;这个东西就是它的母船,旅居者裹在里面,等到
它一打开,就跑出来四处走动,做它的科学研究,探测沙地,分析数据,传回母船,
然后由母船传送回地球。
他们干这样的事情已经二十年了。
这就是JPL。
科学人:你本来就因其他的科幻电影而出名了。
你觉得《火星救援》和你别的作品比
起来有何不同呢?
雷德利·斯科特:这算是我对原来路线的一个偏离吧。
我是说这次算是放松了一回,因为没有怪物——谢天谢地,没有怪物了。
其实我很喜欢怪物,但是怪物非常难设计,
它能让电影非常具有特色,但也非常棘手。
但是关于这部电影我很喜欢的是,这全都
是关于科学和他身处的险境。
他每分每秒都在不停地陷入危险之中,当他穿着宇航服走出去的时候,可能只需一次
心跳的时间就会死掉,而且永远是无法预见的事情:就像他的空气闸门炸掉的那一次,差点把他干掉,还杀死了他所有的植物。
所以是一个麻烦接另一个麻烦——但是我觉
得这始终很有趣,因为这部片子有非常厉害的幽默来维持。
幽默在这样的场合下是和
勇气相伴随的,是属于人类的勇气。
科学人:拍摄科学元素这么多的电影,很困难吗?
西蒙·金伯格:把这么多科学内容放进电影里面,同时还要保证它很好玩,确实是非常困难的。
我想这就是改编这本书的主要挑战:保留书中所有这些科学性和现实性,还
要让它有戏剧性、有电影效果。
原书有个特点:它本质上就是一本日记,一个人写的日记。
我们必须找个办法用视觉
方式把它呈现出来,让它产生电影感。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请来雷德利·斯科特作为导
演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因为他可能是这个媒体有史以来最擅长视觉的电影叙事者之一。
所以我们完全不担心电影的哪一部分会在视觉上无聊。
科学人:你们是怎么联系到NASA来帮助电影的拍摄的呢?
西蒙·金伯格:你知道,NASA的人都是原著的铁杆粉丝。
他们非常喜欢这本书中对太
空旅行的真实描写,也觉得原书对宇航员的描述非常精准。
所以他们完全不需要什么
说服,我们电影还没开拍他们就已经入伙了。
科学人:《火星救援》的编剧德鲁·哥达德将电影形容为“一封写给科学的情书”,你和科学之间有什么爱情故事吗?
马特·达蒙:广义来说有,我爱科学,我爱科学本身,和科学所代表的一切——人类的好奇心,想要了解真相、追求真相,为此不惜一切代价。
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
科学人:你最感兴趣的科学领域是什么呢?
马特·达蒙:最近我读了好多关于未来的书,我们的近未来、远未来到底会是怎么样的。
我觉得,我们生活在有史以来最有趣的时代,是最幸运的一代人。
我们的身边发生着
如此之多的变化,正处在指数增长的巅峰。
变化发生的速度是如此的激动人心。
我读了许多未来学家的著作,因为我觉得他们的想法非常动人。
特别是对你们这一代
人来说——我今天早晨还在想,对你们这一代来说,变化发生得太快了。
科学人:我们是更加幸运的一代。
马特·达蒙:(笑)是啊,对你来说,还有对我女儿来说,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东西,每件事都发生的那么快,但这就是你们所习惯的常态。
科学人:你在之前的一些访谈中提到过,你在读剧本时几次笑出了声。
你最喜欢的笑
话是哪些呢?
马特·达蒙:其中有几个在电影里拍出来了。
有一句台词,“我要用科学干出一条生路”(I'm going to science the shit out of this),这句真的让我笑出来了。
还有他说“去你的,火星”的时候。
还有电影最后的钢铁侠桥段。
这是我立刻就能想到三个让我笑
出声来的笑话。
科学人:最近网上有个说法:“从《拯救大兵瑞恩》到《星际穿越》和《火星救援》,美国人民为了救你花了一大笔钱”;你觉得这些角色中哪一位的处境最不容乐观?
马特·达蒙:不是马克·沃特尼,就是《星际穿越》里的曼恩博士。
大概还是曼恩博士吧,那个冰封的星球看起来可不怎么友好。
虽然马克·沃特尼面临的情况已经很糟糕了,但
还是曼恩博士更倒霉一些。
科学人:你觉得谁最值得营救呢?
马特·达蒙:他们都值得一救,虽然后来大家发现曼恩博士其实是个自私的混蛋,但他们都是人类,都值得被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