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被诅咒的泉水
中国民间故事儿童版_中国古代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童版_中国古代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们⼝头流传的⼀种以奇异的语⾔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与⼈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泛⽽⼜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童版,供⼤家参考。
中国民间故事1鸽⼦树鄂西⼭区的⾼⼭密林⾥,⽣长着⼀⽚⽚珍贵的珙桐树。
每年春天刚过,它就开花了。
花⼜⽩⼜⼤,有两⽚花瓣伸出,略略张开,真像⼀只欲飞的⽩鸽登在枝头上,所以⼈们都叫它鸽⼦树。
这树上的鸽⼦花,可有个来历哩!两千多年前,汉元帝刘把宫⼥王昭君,许给了南匈奴呼韩邪单于。
这⼀天,昭君出塞远嫁,就要从京城长安上路了。
她坐在窗前,遥望故乡,正在想念⾹溪的⽗⽼乡亲,忽然窗外⽩光⼀闪,飞进⼀只雪⽩的鸽⼦,轻轻落在昭君⾝边。
昭君⼀看,原来是⾃⼰在家时喂养的那只⼩⽩鸽“知⾳”。
她⾼兴极了,连忙捧在⼿⾥问道:“知⾳,你怎么找到这⾥来了?我可真想念你啊!”知⾳说:“姑娘,我也⼀直想念你。
听说你要出塞去和亲,我飞了七天七夜,赶来与你同去,你答应吗?”昭君⼀笑,微微点头。
⼩⽩鸽知⾳就地⼀滚,化作⼀⽀⼩巧玲珑的⽩⽟簪。
昭君把它斜插在发髻上。
昭君到了匈奴,被封为宁胡阏⽒,做了匈奴的王妃。
⼀晃三年过去了,昭君⽣了⼀⼉⼀⼥,⽣活得很幸福。
她还教给匈奴⼈编织刺绣,琴棋书画,深得⼤家敬重。
昭君常常思念家乡,每天早晨要向南祝祷;逢年过节,要朝南三拜。
⼀天夜⾥,昭君做了个梦,回到了故乡——兴⼭宝坪。
她打⽔的楠⽊井,还是那样清清亮亮;她梳洗的梳妆台,还是那样清爽雅致;西荒垭的灯还是那样明;纱帽⼭的树还是那样青;只是⼆⽼爹娘头上的⽩发增多了,脸上的皱纹加深了。
昭君⼀觉醒来,思乡之情深切,就写了⼀封平安家信。
可是交通不便,关⼭隔阻,这封信怎么送回去呢?这时,⽩鸽知⾳说话了:“昭君阏⽒,我给你把信送回去吧!”昭君⼀听,真是⾼兴极了,只是感到⼭⾼路远,陰晴多变,知⾳⾝单⼒弱,能受得了吗?她虽然没有说出来,知⾳已经了解了她的⼼思,就说:“昭君阏⽒,你放⼼吧,我带领我的⼦孙⼀起飞,⼀定把你的平安家信带给宝坪亲⼈!”昭君感动得眼含热泪,把家信给知⾳⽩鸽系好,⼜嘱托了⼀番,才送它们上路了。
《中国民间故事》阅读检测题
《中国民间故事》阅读检测题一、选择题1、白头翁是靠()来逃避劳动的。
A 装病B 把头部染白冲老(正确答案)C 假装忙碌2、毒龙、恶虎、刁马和臭鼋比赛吃人,结果()得胜,被拜为大王。
A毒龙B恶虎(正确答案)C 刁马D臭鼋3、“东坡肉”是()的第一道名菜。
A 南京B 苏州C 杭州(正确答案)4、刘三姐与白鹤乡青年对歌,他们日夜不停地对歌,一直对唱了(),还是歌声不断。
A 三天三夜B 五天五夜C 七天七夜(正确答案)5、传说中,成吉思汗是()的后裔。
A 乞颜氏族(正确答案)B 纳古斯氏族6、花木兰替父从军,胜利归来后,皇上封她做()。
A 左路大将军B 兵部尚书(正确答案)C 右路大将军7、灯谜又称为()。
A 灯虎(正确答案)B 文虎C 诗虎8、“一龙分二虎”中“龙”指的是()。
A 张飞B 关羽C 刘备(正确答案)9、()通过热布巴拉斗智斗勇,将阿诗玛从热布巴拉家救了出来。
A 阿明B 阿智C 阿黑(正确答案)10、“四减四还剩几?”阿凡提的回答是()A OB 没有C 还剩下个窟窿(正确答案)11、龙王的三女儿变成(),被王必珍带回了家。
A 乌龟B 小花鸡(正确答案)C虾12、人们称刘三姐为“()”。
A 诗仙B 花仙C 歌仙(正确答案)13、美妙的马头琴声,给草原上的人们消除了()。
A 烦恼(正确答案)B 疾病C 痛苦14、在苏、浙一带和上海市郊,长期流行鲤鱼媒的风俗,此风俗是从()传下来的。
A 唐朝(正确答案)B 宋朝C 元朝15、包公是()年间有名的清官。
A 大宋(正确答案)B 大唐C 大清16、大家推荐舜做部落联盟首领,是因为()。
A 开朗B 工作认真C 德行好(正确答案)17、五帝中第一个是黄帝,尧是第()位。
A 三B 四(正确答案)C 五18、为妈妈找回壮锦的是()。
A 大儿子B 二儿子C 三儿子(正确答案)19、《一幅壮锦》这个故事来自()族。
A 汉族B 回族C壮族(正确答案)20、民间传说,只要在墙上贴上()的肖像,大鬼小鬼就不敢前来。
趵突泉民间故事
趵突泉·民间故事传说,很早以前,历山东边住着一位姓封的解元,他多么想升官呀,可就是当不上。
这一年清明节,他坐着轿子,带着祭品,回原籍祭祖。
半路上在一个旅馆里打间。
他觉得很累,坐在椅子上闭着眼休息。
在朦胧中他走进一个大花园,园内亭台楼阁相连,青松翠柏遍地。
走到一座四合院前,只见从里边走出两位年轻的官员,他一个也不认识。
俩官员把他让进大客厅。
他抬头一看,客厅上悬着一块匾,上面写着"天游一阁"四个大金字,他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他站起来看看,客厅东间里摆着许多乌纱帽和蟒袍,都是文官穿戴的衣物。
西间里放的尽是头盔和铠甲,都是武官戴的衣物。
他很奇怪,就问:"这些衣帽都是给什么人预备的?"一个官员用手一指对面的粉壁墙:"你看那个地方……"这时墙上出现了一片池水和几棵垂柳。
他看着眼熟,又想不起来究竟是什么地方了。
这时那个官员说:"这片水将来会出很多文武大官……"。
店小送饭来,他惊醒了,才知道是一个梦。
以后回到家里,他每次想起这个梦来,心里都是酸溜溜的,那些蟒袍、盔甲要是能让我穿上一件该多好啊!一天他出来游玩,到了历山的西北脚下,忽然看见一片池水、几棵垂柳,和他梦中见到的景物一模一样。
他惊呆了,心里想:这里要出许多文武大官,离我家又不算远,我这个解元和他们比就显得太小了,有了他们谁还看得起我?不行,我得把它破了。
他知道这个地方所以能出文武大官,关键就在这片水上,他雇了许多人,推来沙石、黄土把池子填平了。
池子被填平了,池底却嗡嗡的响。
三天以后沙石被冲开,从地下冲出三股水,"扑嘟扑嘟"的向外直冒,再堵也堵不住。
因为水向外冒的时候,扑嘟的响,人们就叫它扑嘟泉。
后来有个文官,他嫌"扑嘟"两个字太粗俗了,就把"扑嘟"两字改成了"趵突",这就是今天的"趵突泉"。
中国民间故事一百字5篇
中国民间故事一百字中国民间故事一百字5篇民间故事经常触及生死、爱情、友谊等普遍的人类主题,以寓言或象征性的方式探索人生的意义、内心的情感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这种深邃的探索能够引发人们思考和对话,并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心灵的满足。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中国民间故事一百字,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国民间故事一百字(篇1)孔甲养龙孔甲是启的子孙。
他当国王的时候,不理朝政,只是关心鬼神、吃喝、打猎、享受宴乐等等。
他最喜欢的是养龙。
龙这种动物,是十分神奇的。
孔甲的先祖大禹出生的时候就是一条虬龙飞身上天,然后化为人形。
在大禹治水的时候,应龙帮了很大的忙,治水成功以后又有两条龙从九天之上下凡来祝贺。
又传说舜在位的时候,在南浔国地脉深处挖出了两条龙。
南浔国国王就进献给了舜,舜专门派人照顾,将两条龙养了起来。
在舜将王位传给大禹的时候,也顺便挹两条龙移交给了大禹。
孔甲的祖先与龙有着这么深的渊源,也难怪他对养龙独有偏爱了。
他也有两条龙,养在自己的宫殿里。
可是养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专门的人来照顾龙、喂养它们。
这样的人材一时之间并不容易找到。
孔甲找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一个学了几天养龙术,但还不是很精通的刘累。
虽然刘累不是最好的人选,但是有总比没有要好。
刘累本来是尧的后代子孙,因为家里衰微了,自己又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就跑去学了几天养龙术。
他还没有学的精通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想试一试身手。
结果没养几天,刘累就把雄龙给养死了。
他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让人把死龙从池子里拖出来,去除鳞片,剔去骨头,将龙肉剁成细细的肉膏,放在鼎锅里蒸好,就给孑L甲献了上去。
声称是自己在野外打到的野味,特意请主君尝鲜。
孔甲就这么吃了下去,还连声称赞味道好。
等到过了几天,孔甲想看两条龙的表演,就让刘累带出龙来。
刘雷撒谎说雄龙病了,于是只有一条精神萎靡的雌龙勉强应付了过去。
次数多了,孔甲就觉得事情有点不对。
等他发现时,已经太晚了。
中国民间故事-泉水
中国民间故事-泉水从前有一间小木屋,小木屋里住着一位老太公,一位老太婆。
每天早上老太公上山拾柴,老太婆就给他烤一张油饼,等老太公从山上回来,老太婆又给他烤一张油饼。
有一天,老太公累了,在山泉边坐下休息。
那会儿阳光像金子一样,泉水像银子一样,泉水边的青草,看起来像仙草一样。
老太公觉得愉快,觉得满足,觉得这样坐着比做皇帝还要快活。
就这样坐着坐着,他打起盹来,梦中听见有人对他说:“太公太公,快睁眼看,水中有宝贝。
”老太公睁大眼一看,泉水里没有鱼也没有虾,没有珍珠也没有宝石,只有一把掉光毛的扫帚。
“扫帚很不错,多谢多谢!”老大公大声向泉水道谢,走进泉水里,捞起扫帚。
就在他拿到扫帚的一瞬间,他听到一个清亮的声音说:“你要亲自拿它回家扫地,一边扫一边说:‘扫帚开花!扫帚开花!’”老太公听了十分高兴,但因为要继续拾柴,他把扫帚寄放在山脚下一个朋友家,并且嘱咐朋友说:“你帮我看着这把扫帚,但你不要拿这把扫帚扫地,千万不要一边扫一边说:‘扫帚开花!’——这要我来说。
”老太公一走,朋友就把扫帚扔到一边,但过了一会儿他又觉得好奇。
于是他拿起泉水扫帚扫起地来,一边扫一边说:“扫帚开花!扫帚开花!”霎时间,眼前闪耀出奇异的光芒,许多金花、银花、珍珠花、玛瑙花从扫帚把上滚下来,落了一地。
他心花怒放,眼冒金光,连忙把扫帚往旁边一摔,蹲下身子捡起地上的宝物,锁进箱子去。
等到老太公拾柴回来,他把泉水扫帚藏起来,交给老太公另一把烂扫帚。
老太公背着柴,扛着扫帚,高高兴兴回到家里。
老太婆给他烤油饼的时候,老太公拿起扫帚扫地,一边扫一边说:“扫帚开花!扫帚开花!”扫帚虽然没有开花,但老太公把地扫得很干净,老太婆十分高兴,跑过来亲了他一下——话说被亲这种事,老太公活到这把年纪,还是很一回遇到,于是乎他心里感到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幸福。
第二天,天气还是很好,天特别蓝,云特别白,老太公又带上油饼上山捡柴。
捡累了他又在泉水边坐下,阳光照耀着泉水,像彩色的玉石,有一对蝴蝶从青草上飞到水面上,又从水面上飞到开花的树上,就像两个漂亮的仙女翩翩起舞。
关于龙的民间传说故事 有关于龙的故事
关于龙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关于龙的故事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百鳞之长。
常用来象征祥瑞,是中华民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龙的民间传说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龙的民间传说故事篇一很久以前,弥勒县城西南悠荡着一望无际的碧水,湖畔青峦叠翠,湖中渔歌阵阵,各民族人民生活在花美羊肥的环境中。
妒忌成性、凶狠歹毒的黑龙施用魔法破坏了和平的宁静,霎时间湖水干涸,秧苗枯死,乡民们无法生活下去。
天生丽质、善良无比的龙女玉莲巡游南天,眼见弥勒湖畔哀鸿遍野,便矢志布云降雨造福生灵,可是凶恶的黑龙却对她百般阻挠,并盗走了她呼风唤雨的宝剑。
人间有一名叫阿青的小伙子带领大家掘井自救,几经波折终于挖出一眼清泉,使每一个饥民能喝上一点泉水以延续生命。
熬过了九九八十二天,清泉突然消失;却见一尾白缝鱼在潭边喘息。
阿青用自己仅有的一点水救了白鲢鱼,鲢鱼顿时变成了白衣白裙的少女,并艰难地向阿青诉说了自己的遭遇。
原来玉莲失去宝剑之后便流落人间,以微弱之躯吐水维系饥民的性命,无奈日久天长,体力不支,终于断水遭困。
说完便将珊瑚宝钗交与阿青,并叮嘱继续掘井。
阿青终于挖到了清泉,弥勒坝子恢复了湖水清清、桃红柳绿的景致。
龙女欣然留在人间,与善良勤劳的阿青喜结良缘。
凶残的黑龙嫉恨人间美景和玉莲的美貌,再次暗施毒计,立时到处飞沙走石、祸水横溢,阿青不幸被害。
玉莲为救生灵,奋力用瓢舀干了祸水,虹溪坝再次获得生机,然而善良美丽的玉莲却从此离开了人间。
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人们终于在蔗林遍布、花果飘香的虹溪山腹中寻到了龙女精心雕饰的地下宫殿--白龙洞。
关于龙的民间传说故事篇二东海中一大群金背鲤鱼白肚鲤鱼,灰眼鲤鱼,听说禹王要挑选能跃上龙门的风流毓秀之才管护龙门,便成群结队,沿黄河逆流而上。
还没望见龙门的影子,那一条条灰服鲤鱼便被黄河中的泥沙打得晕头转向,就拐过头来,顺流而下,不费吹灰之力又游回黄海。
不幸,正碰上张着大口的鱼鳖海怪,便呜呼哀哉了。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精选6篇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精选6篇中国经典民间故事篇一在远古时代,洪水泛滥,人们经常受到洪涝的侵害。
在尧帝当政的时候,又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洪水灾害:大地上一片汪洋,房屋被冲塌,田地被淹没,死人成堆;人们扶老携幼,到处漂泊逃难。
尧看到人民如此受苦,心里忧虑不安,就派鲧去治理洪水。
鲧带领大家治水,采用挡阻的办法,哪个堤岸冲了补哪个,结果挡来挡去,这边的挡住了,那边的又冲垮了,劳民伤财了9年,一无所成。
尧以后舜做了部落的首领,他看鲧治水毫无起色,耽误了大事,就下令处死了鲧,又命令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深知治水的事事关重大,治不好也会丢掉身家性命。
可是,眼看着洪水如此肆虐,人们苦不堪言,禹就勇敢地接受了这个重任。
禹认真总结了父亲失败的教训,感到用堵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于是大胆地设想了一个与父亲背道而驰的治水方案——疏通河道,顺其流势,将水引走。
方案制定后,禹决定走遍天下,察清地势,探明河道,引水下流。
他带领大批助手,踏遍了闹水灾的9个州,测量好地势高低,分别竖立木桩作为标记。
那时,大多数地方荒无人烟,禹风餐露宿,经常冒着大风大雨,在恶劣的环境中奔走。
然后,禹根据调查得来的资料,从水灾较严重的地区开始治水。
禹和大家一起,用石斧、石刀等简陋的工具挖河修堤。
他的手上长满了老茧,脚底长满了脚垫,脸也顾不得洗,经常蓬头垢面。
由于长年累月地泡在水里,他的脚指甲都脱落了,人们看到了都感动得落泪。
为了治水,禹到了30岁还没有结婚,后来和一个叫女娇的姑娘结婚了,婚后刚4天,他就告别新婚的妻子,忙于治水去了。
大禹治水13年,3次经过家门都没顾得上进门看一看。
一次经过家门口,他听到自己新生的儿子正在呱呱啼哭,妻子由于生产的痛苦也正在呻吟,他的助手都劝他进去看看。
禹也多想进去看一眼啊,可是他有要紧的事要办,怕耽误工作,硬是没有进去。
第二次经过家门时,禹的儿子已经能叫爸爸了。
小家伙在妈妈怀里使劲叫着爸爸,禹只是深情地向妻儿挥挥手就过去了。
第三次,禹经过家门时,儿子已经十多岁,他跑过去要把爸爸往家里拉,禹抚摸着儿子的头,叫儿子转告妈妈,等治好水后再团圆,又匆匆地离开。
家乡的民间故事
家乡的民间故事故事一:传说中的“龙王庙”在我家乡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座古老的庙宇,它被当地的人们称为“龙王庙”。
据说,这座庙是由当地的先民们建造而成,供奉着一位神秘的龙王。
传说中,很久以前,这个山村曾遭受旱灾的折磨。
庄稼枯萎,河流干涸,人们生活在一片荒土之中,生活困顿。
于是,村中一位老人决定在山坡上建造一座庙宇,以祈求龙王的保佑。
庙宇建成后,人们开始走进庙中烧香拜祷,希望龙王能降下甘霖,拯救他们的困境。
没想到,在第二天,天空突然飘起了浓雾,接着就下起了大雨。
片刻间,庄稼和村子里的一切重新焕发了生机。
自此之后,村里的人们都把这座庙称之为“龙王庙”,并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庙会活动,以示对龙王的感激和敬意。
故事二:寻找失落的宝藏据说,在我家乡的一个偏远山区有一口古老而神秘的井。
这口井相传是早期的一位富翁埋藏了他的财宝的地方。
传闻中,这位富翁在他临终前告诉了他的两个儿子财宝的埋藏地点,但他们用来记录宝藏位置的地图却意外遗失。
于是,这个宝藏的秘密就一直流传在村民们之间。
多年来,许多人试图找到这个宝藏,但徒劳无功。
有的人走进井口,试图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挖掘,有的人则费尽心思研究旧书籍和文献,希望能够找到有关宝藏的线索。
然而,无论他们怎样努力,宝藏的秘密始终没有被揭开。
人们开始相信这个故事只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传说,距离现实太过遥远。
故事三:奇特的泉水我家乡还有一个著名的民间故事,关于一口奇特的泉水。
传说中,这口泉水清澈甘甜,可以治愈各种寻常病痛,被当地人们称为“仙泉”。
每年,这里都会吸引着许多人前来取水,在泉水的附近设有供人休憩的座椅,使人们能够方便地享受这宝贵的水源。
这个故事还流传着一个惊人的传说。
相传,有一个年轻人生了一场重病,无论他尝试了何种方法,都无法找到治愈的办法。
最终,他听说了这口神奇的泉水,于是决定亲自前往寻找。
年轻人找到泉水后,他以虔诚的态度喝下了一口泉水。
然后,他不断地用泉水洗脸和洗手,心怀一丝希望。
中国民间故事红泉的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红泉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啊,有一个小村子。
这个村子呢,不大不小,村民们过着平静又快乐的日子。
不过呢,这个村子有个特别神秘的地方,那就是村子边上有一眼泉水,这泉水可不得了,是红色的,就像夕阳的颜色一样,所以大家都叫它红泉。
村子里有个小娃子,叫石头。
这石头啊,是个调皮捣蛋的机灵鬼儿,对啥都好奇得很。
他老是听村里的老人们说起红泉的故事,说这红泉有神奇的力量,能实现人的愿望。
石头心里就琢磨着:“这红泉真有这么神?我得去看看。
”有一天,石头瞒着家里人,偷偷地跑到了红泉边。
他看着那红嘟嘟的泉水,心里直犯嘀咕:“这泉水咋是红的呢?难道真的被神仙施了法?”他凑近了一点,想仔细瞧瞧。
这时候,突然听到一个声音说:“小娃子,你为啥来这儿呀?”石头吓了一跳,四处张望,可啥也没瞧见。
“谁?谁在说话?”石头大声喊道。
那个声音又响起来了:“我就是红泉呀,你这个调皮的小娃子。
”石头瞪大了眼睛,看着红泉说:“你真的能实现愿望?”红泉发出一阵咕噜咕噜的声音,就像是在笑呢,然后说:“那也得看是什么愿望,而且不能是贪心的愿望哦。
”石头想了想,说:“我希望我们村子里的田地里能长出好多好多粮食,这样大家就不会饿肚子啦。
”红泉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小娃子,你这个愿望很不错。
不过呢,这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从今天起,你要带着村民们每天来我这儿取一桶水,去浇灌田地。
”石头听了,连忙点头说:“好嘞,我这就去告诉大家。
”石头跑回村子,把红泉的话告诉了村民们。
村民们一开始还有点半信半疑的,但是看到石头那认真的样子,就决定跟着他试一试。
于是啊,每天村民们都排着队,到红泉这儿取一桶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水运到田地里去浇灌。
刚开始的时候,好像也没啥变化,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大家惊奇地发现,田地里的庄稼长得特别旺盛,那麦粒儿啊,比以前大多了,稻穗沉甸甸的,都快把稻杆压弯了。
这一年啊,村子里收获了好多好多粮食,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
村民们都特别感激石头,也对红泉充满了敬畏。
哑泉水和安乐泉水的故事
哑泉水和安乐泉水的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天啊,一群人在一个特别的地方赶路。
走着走着呢,大家都渴得不行了,突然就看到了一股泉水,那水看起来清澈得很,就跟能把人的魂儿都勾走似的。
这群人里有个急性子,啥也没想,“咕咚咕咚”就喝了好多。
这一喝可不得了啊,喝完没一会儿,这人就说不出话来了,喉咙里就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可把周围的人给吓坏了。
这泉水啊,就被叫做哑泉水。
这可咋办呢?大家都围着这个说不出话的人干着急。
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救星似的人物,他说啊,这附近肯定有能解毒的泉水。
于是啊,大家就到处去找。
还真别说,没一会儿就找到了一股安乐泉水。
这泉水看起来和哑泉水也没啥太大区别啊,可人家就是有神奇的功效。
大家半信半疑地把那个喝了哑泉水的人拉到安乐泉水这儿,让他再喝这个泉水。
您猜怎么着?那人喝了安乐泉水之后啊,慢慢地就能说话了,就像啥事儿都没发生过一样。
这可把大家高兴坏了,都觉得这安乐泉水简直就是神水啊。
后来啊,大家就传开了,说这哑泉水可不能乱喝,要是不小心喝了,就得赶紧找安乐泉水解毒。
这俩泉水的事儿就这么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成了一个特别神奇的故事呢。
中国民间故事手抄报 红泉的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手抄报红泉的故事中国民间故事手抄报:红泉的故事红泉,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偏僻山村中。
在这里,流传着一个关于红泉的民间故事,世世代代被人们口口相传,成为当地的传统文化。
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冬天,当时的红泉村正深陷于一场严寒的雪灾之中。
大雪封山,断了村子的联系。
村民们为了生存,日夜忍受着寒冷,饥肠辘辘。
在村子的角落里,住着一位年轻的姑娘,名叫红玉。
她勇敢善良,心地纯净善良,深受村民们的喜爱。
红玉的家中有一泉清水,泉水清澈甘甜,从未枯竭过。
在严寒的冬天,这泉水成为了村民们唯一的希望。
寒潮肆虐,村民们的食物几乎用尽,红玉决定用泉水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她每天挑着水桶,顶着风雪,步行数里的距离,将泉水分发给每一个村民。
她忍受疲惫和寒冷,从不抱怨。
随着时间的推移,红玉的善举被村民们广为传颂。
人们开始把她称作“红泉”,这里的泉水在他们心中化为了一抹温暖和希望。
一个晴朗的早晨,当红泉抬起头望去,却惊讶地发现泉水不再流淌。
她沮丧地跪在泉边,默默祈祷。
突然,泉水如奇迹般重新涌现出来,比往日还要清澈明亮。
红泉心中充满感激和喜悦。
当天晚上,村民们在红泉组织的庆祝宴会上,纷纷表达了对她的感激之情。
他们将故事传唱,祭奠这位善良的姑娘。
红泉的故事从此流传开来,成为了民间的传说。
红泉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育意义,它讲述了一个平凡而充满爱心的姑娘如何用自己的善行温暖了整个村庄。
这个故事提醒人们,善良和助人为乐的品质是多么珍贵。
红泉的故事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敢于付出,勇往直前。
红泉的故事也成为了村庄的精神图腾,村民们视红泉为精神寄托,代代相传。
如今,红泉村已经不再是一个偏僻的山村,而是一个富饶而充满希望的地方。
红泉的故事也被更多人知晓,成为了中国民间故事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红泉故事的传承不仅让人们了解了一个个美丽的民间故事,更培养了人们的情操和人文精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怀善念,用真诚与爱心对待他人,我们都能创造奇迹,温暖整个世界。
中国民间故事手抄报 红泉的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手抄报红泉的故事红泉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一则传奇故事,故事中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少女如何通过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最终化解了红泉村的危机,带给了全村人幸福和繁荣。
这个故事流传甚广,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红泉的小村庄里,这里风光旖旎,山清水秀。
村里的人们勤劳善良,过着宁静和谐的生活。
然而,自从有一天,红泉山的泉水突然变红,村里的农作物、水井都受到了严重影响,人们陷入了无尽的困境。
村里的长者们召开会议商议,却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传,只有女红泉村村口的神秘石碑上有相关记载,但却无人能够破读,为此村里的人们只能默默忍受痛苦。
就在大家束手无策之际,一个叫小红的少女站了出来。
她年纪轻轻,但聪明机智,乐于助人。
她表示愿意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带着村长和一些村民前往红泉山,寻找神秘的石碑。
红泉山上蜿蜒曲折,又是一座深山老林。
小红领着大家一路摸索,艰难地来到了目的地。
大家细细观察石碑,却依旧无法辨识出其中的秘密。
小红决定用自己的方式,试着解开石碑的谜团。
她借助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发现石碑上的字迹似乎有些不同寻常。
她细心地观察每个字,通过比较与推理,终于成功揭开了其中的秘密。
原来,红泉山的变故是因为村里曾误砍了一株千年灵木,灵木的愤怒导致了泉水变红。
只有找到灵木树根,能够用树根赎回泉水,恢复山的和谐。
小红离开红泉山后,她带着这个消息回到村里,将整个情况向村民们详细娓娓道来。
为了给村子恢复红泉的美景,大家纷纷自愿帮助小红和村长,踏上了一段充满艰辛的路途。
经过几番探索,他们终于找到了那株被误砍的灵木。
小红带领大家仔细地挖掘,终于将灵木的树根找到。
大家怀着喜悦的心情,将树根带回红泉山。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小红和其他村民们将树根安置在了红泉的泉眼里。
不久后,眼前一道明亮的光芒闪过,泉水渐渐变得清澈起来,红泉山也恢复了往日的美景。
红泉山的变故结束了,村里的生活重新回到了正轨。
人们对小红充满了感激之情,她们心中的英雄。
关于泉水的神话故事
关于泉水的神话故事泉水,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和神秘的色彩。
它们曾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水源,同时也成为了各种神话故事中的重要元素。
下面,让我们一起探索关于泉水的神话故事,感受它们所蕴含的深度和意义。
在一片古老的森林中,有一眼名叫“灵泉”的泉水,周围花草树木茂盛,生机勃勃。
据传,凡是能够饮用这眼泉水的人,都能得到长寿和智慧的赐予。
这个神话故事源于人们对泉水的敬畏和对健康长寿的追求。
人们通过这个故事,传承着对泉水的感恩之心,同时也表达了对幸福和智慧的向往。
另外一则关于泉水的神话故事来自南方民间传说。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龙王的神龙守护着一眼名为“龙泉”的泉水。
这泉水水质甘美,色泽清澈,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水源。
龙王为了保护泉水免受外界侵害,化身为一条灵巧的鱼儿,时刻巡视泉水周围,保护着宝贵的水源。
这个故事传递着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珍惜资源的思考。
同时,通过龙王的形象,也展现了人们对于守护与神灵息息相关的泉水的敬畏之心。
除了国内的神话故事,许多国际传说中也有关于泉水的神秘故事。
比如,欧洲有一则关于“圣泉”的传说。
传说中,只要人们在这眼泉水中沐浴,就能够得到洗净心灵和获得灵感的力量。
这个故事象征着人们对于精神净化和灵感创作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对于身、心、灵全面发展的追求。
泉水所蕴含的深度和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神话故事中,也反映在现实生活中。
泉水以其清凉宜人的特性,在炎热的夏季成为人们避暑的好去处。
许多著名的温泉度假村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人们在温泉里泡澡,沐浴在来自地下深处的温暖而饱含矿物质的泉水中,享受身心放松和神秘力量的沐浴。
另外,泉水也被文学艺术作为创作灵感的源泉。
许多诗人和作家在泉水的启发下创作出了诗歌和故事。
例如,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曾写了一首《泉水》,表达了他对于泉水美丽景色的讴歌和赞美。
他通过描绘泉水的形象,展现了自然美的无穷魅力。
泉水的神话故事和现实生活中的存在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泉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其的执着追求。
蓝眼泉的地方传说和神话故事
蓝眼泉的地方传说和神话故事蓝眼泉是一个充满神秘与传奇的地方,拥有许多令人着迷的地方传说和神话故事。
这些故事无论是关于蓝眼泉的形成,还是关于泉水的神奇力量,都引发了人们的好奇与想象。
本文将为您揭示一些与蓝眼泉相关的地方传说和神话故事,带您进入一个奇幻的世界。
一、蓝眼泉的起源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片土地上只有一片贫瘠的草原,人们的生活非常艰辛。
一位年轻的部落首领,为了帮助族人改善生活,决定寻找一条水源,来滋养这片干涸的土地。
他带领着族人奔波数月,终于找到了蓝眼泉的所在地。
据传,蓝眼泉的水是由一位美丽的仙女泪水所化。
在古老的传说中,仙女为了拯救一个受伤的小猫咪而流下了悲伤的眼泪。
这些眼泪穿过大地的深处,形成了蓝眼泉。
它的水清澈而纯净,具有神奇的治愈和延年益寿的效果。
二、蓝眼泉的神奇力量蓝眼泉被认为是神圣的,能够赐予人们健康、幸福和好运。
据说,那些饮用过蓝眼泉水的人会永远年轻,远离疾病。
因此,许多人慕名而来,希望在蓝眼泉中得到治愈与重生。
此外,在蓝眼泉附近还有一棵被称为“神树”的古老树木。
人们相信,这棵神树是由蓝眼泉的神奇力量滋养而成。
树上结满了金色的果实,据说食用这些果实的人将拥有永恒的财富和幸福。
三、蓝眼泉的守护者为了保护蓝眼泉的神奇力量,传说中有一位守护者在这里守护着。
这位守护者是一位年轻而勇敢的战士,他具有超凡的力量和智慧。
任何侵犯蓝眼泉的人都将面临他无尽的怒火。
然而,守护者也是有感情的。
据说,他曾经邂逅了一位美丽的仙女,两人相爱并承诺永远不分离。
但可惜的是,他们的爱情最终成为了一段悲伤的传说,这让守护者更加坚定了保护蓝眼泉的信念。
四、蓝眼泉的寻求者蓝眼泉的美誉和神奇力量吸引了许多人前来寻找。
有人为了延年益寿,有人为了财富与荣耀,而还有人为了治愈疾病和解除家族诅咒。
这些寻求者来自各地,充满着希望和梦想。
然而,蓝眼泉并非易得。
它隐藏在一个谜题之中,只有那些真正有信念和勇气的人才能找到。
据传,只有那些拥有真正纯洁心灵的人才能看到蓝眼泉的真面目,让其为自己开启通往幸福和成功的大门。
中国民间故事-西河龙井的传说
中国民间故事-西河龙井的传说 今天,在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西河镇龙井村四组的⼀个农家⼩院⾥,63岁的⾼⼤爷品着“三花”、背靠⽵椅跷着⼆郎腿讲起了流传多年⽽不衰的故事。
接下来就跟⼩编⼀起来看看中国民间故事-西河龙井的传说吧! 西河龙井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西河的⽼百姓因为贫困,⽽未按时交纳贡品给西江河的龙王,龙王这⼀下可发怒了!于是,⼲旱降临⼈间──整个⼀个夏天⼀滴⾬都没下,烈⽇灼灼,眼看着河床⽆⽔、井底⼲涸、⽲苗枯死,许多动物都因缺⽔⽽死亡,就连⼀些百年古树也叶落枝⼲,百姓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
为了求得⽣存,⼈们抬着猪⽺,挑着祭果,成群结队地来到西河畔的龙王庙求⾬,他们双膝跪地,眼巴巴地望着天空,多么希望龙王能不计前仇,下⼀场透⾬呀然⽽,⼀连数⽇,毫⽆结果,眼看旱情⽇渐加重,⼤有裂九州废天地之势。
这时,夏禹突然来到⼈间,他义奋填膺,举起⼿中的利斧,只见⼀道耀眼的闪光,天崩地裂地⼀声巨响,⼤地被他齐唰唰地劈成了两半。
刹那间,滚滚的西江河⽔以不可阻挡之势奔腾⽽来,河⽔滔滔,⽩浪翻滚,百姓们欢呼跳跃,⼈们趴在西江河边痛饮不⽌,他们敲锣打⿎,唱着客家歌跳起客家舞,整个西江河畔完全沈浸在⼀种幸福和欢乐的喜庆⽓氛之中。
突然,狂风⼤作,⿊云密布,电光闪闪,河⽔奔腾峰涌起来,⽔涛在咆哮、轰鸣,⼏丈⾼的⼤浪劈头盖脑打将下来。
风浪过后,⼀条巨龙出现在⽔⾯。
龙张着⾎盆⼤⼝,⼀双⼩灯笼⼀样的眼睛喷着⽕⾆,庞⼤的⾝躯像⼀股旋风⼀样倦动着,张⽛舞⽖地向狂欢的⼈群扑来在这千钧⼀发之际,夏禹挺⾝⽽出迎战恶龙。
只见他将⼿中利斧向空中狠劲抛去,就听得“咯嚓!”⼀声,⼀颗⾎淋淋的龙头从半空中⾻碌碌滚⼊⽔中恶龙被斩除了,旱情缓和了,从此以后风调⾬顺。
为了纪念夏禹的功绩,当地⼈在龙头落地的地⽅专门打了⼀⼝井,这⼝井⽔质⾮常优良,被称为“龙井”,后来村⼦也以“龙井”命名并⼀直延续⾄今。
拓展 龙井泉的⽔由地下⽔与地⾯⽔两部分组成。
地下⽔⽐重较⼤,因此地下⽔在下,地⾯⽔在上,如果⽤棒搅动井内泉⽔,下⾯的泉⽔会翻到⽔⾯,形成⼀圈分⽔线,当地下泉⽔重新沉下去时,分⽔线渐渐缩⼩,最终消失,⾮常有趣。
中国民间故事经典分享的_民间故事简短
中国民间故事经典分享的_民间故事简短⼩朋友,你知道什么叫做民间故事吗,我们⼀起去看看吧,相信从中你能够认识到更多更有趣的知识。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经典分享的,供⼤家参考。
中国民间故事1椰⼦树在很久以前,有个姓椰的青年,⼤家都叫他“椰⼦”。
椰⼦⼩的时候,有⼀次他⽗亲病得很重,脸上腊黄腊黄的,请来的医⽣看了看转头就⾛,求神拜佛也不见好。
左邻右舍见了都摇摇头,让椰⼦快准备后事。
椰⼦痛哭起来,哭得天昏地暗。
⼀个⽅⼠听到了椰⼦的哭声,感动得赶来了,他带来⼀株草药,放在病⼈的⿐⼦上,病⼈脸⾊即变,很快就好转过来。
椰⼦转悲为喜,急忙把⽗亲扶了起来,等回头向那⽅⼠道谢时,那⽅⼠已不见了。
可是,⼈没有千年长寿的。
多少年过去了,椰⼦的⽗亲突然⽆疾⽽终了。
椰⼦掩埋了⽗亲,在路上,他⼜遇到了那位⽅⼠,急忙跪下,千拜万拜,求那⽅⼠收他当徒弟,表⽰⽴志⾏医,为天下百姓治病。
⽅⼠被他那诚⼼感动,同意了他的请求。
当时的皇帝,整⽇想着长⽣不⽼,就派了很多⽅⼠寻求不死之药。
有个⽅⼠出海回来,上奏皇帝:“长⽣之药在海外⼀座蓬莱神⼭上。
蓬莱神⼭是黄⾦为宫⽟为殿,我们远看时,神⼭如浮;快到时,神⼭倒映⽔下;临近时,神⼭随风⽽⾛,可望⽽不可及。
不死之药,是求之不得的。
”皇帝听后⼗分⽣⽓道:“朕⼴有四海,富有万民,贵为天⼦,有什么事不能办到。
”于是,他⼜派椰⼦等⽅⼠带领⼀队⼈去蓬莱神⼭寻求不死之药。
出发后,他们在海上经历了千难万险,总算来到了蓬莱神⼭上了。
他们采到⼀株药草,椰⼦⼀看,正是曾经救活他⽗亲的那种仙草,椰⼦⼗分⾼兴,便同随员采了满船仙草返回。
在返航途中的⼀天黄昏,他们遇上了台风,顿时天昏地暗,分不清天南地北。
船上的舵也不管⽤了,船⼉随海风的猛烈冲击,不知飘了多少时候。
突然,⼀声巨响,⼤船撞在礁⽯上了。
渐渐,风⼩⾬停了,待到天亮⼀看,船搁浅在滩上,船上的淡⽔箱也被冲破了,⼀丁点喝的⽔也没有了。
椰⼦⾮常珍惜那些药草,就和随员们⼀起把药草搬到了岸上。
关于趵突泉的故事神话故事
关于趵突泉的故事神话故事传说中的趵突泉趵突泉是中国山东济南市的一处著名景点,被誉为“泉城”的象征。
它是济南市区内最大的泉眼,也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地方。
趵突泉以其浑浊的泉水和故事神话而闻名于世,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这些神秘故事的来历和意义。
追溯趵突泉的起源,我们可以回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时期。
根据文献记载,当时的趵突泉还只是一个泉眼,被称为“趵突泉”。
据说,这个泉眼原本位于长清县,由于山东地震只有这个泉眼冒泡,因而得名“趵突泉”。
然而,故事的发展并不止于此。
在明代,随着济南城的建立,人们开始对趵突泉进行改造和修缮,使之成为一处景观名胜。
当时,趵突泉渐渐发展成了一个集泉水观赏、文化交流和庆典活动于一体的地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人墨客。
有趣的是,趵突泉并非只存在现实的世界中,它在民间文化中也有着丰富的传说和神话。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趵突泉失言”的故事。
据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姜子牙的智者,他习得了许多神奇的道法,并得到了天帝的厚爱。
然而,心高气傲的他总是心存怨愤,试图挑战天命。
天帝为了惩罚他,将其放逐到了人间。
姜子牙最后来到了济南,并来到了趵突泉旁的一座山头上,他在那里建起了一座庙宇,并将自己的法术和智慧传授给了当地的百姓。
庙宇后来被称为“趵突寺”,成为了许多人虔诚祈福的地方。
虽然趵突寺被认为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但姜子牙仍然无法摆脱他的骄傲。
有一天,他登上山顶俯瞰趵突泉,心生幸灾乐祸之情,不慎骂出了口,“这个趵突泉真不是个东西!”神明听到了他的嘲笑,决定给予他一次教训。
随后,趵突泉的泉水突然涨起,汹涌而出。
泉水瞬间将姜子牙卷入深渊,直到他表示悔过才被放出。
从那天起,趵突泉的水便恢复了平静,但姜子牙却再也不能离开泉边。
他成为了泉水的守护神,永远守护着这个泉眼的平安。
这个故事也反映了人们对趵突泉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人们相信,泉水的涨落和姜子牙的命运紧密相连,趵突泉的命运也与济南城的兴衰息息相关。
【民间故事】玉泉
【民间故事】玉泉玉泉是一个古老的村庄,位于一个深山中的山谷里。
村庄的人口不多,大多数居民都是务农为生,过着平凡而宁静的生活。
相传,很久以前,玉泉村附近有一处神奇的泉水。
这泉水水质清澈见底,水味甘美,不仅可以饮用,还能治疗各种疾病。
村民们都非常珍惜这宝贝般的泉水,每天都会来这里取水。
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位神秘的老人。
他身穿白衣,手捧一串念珠,神情庄重肃穆。
这位老人自称是仙人,他告诉村民们,这玉泉是他种的一颗灵质太阳石萌发的泉眼。
他特地降临此地,是要取水养病。
听了老人的话,村民们对他顿生敬意,纷纷向他请教养生之道。
老人告诉他们,他每天早晨都要来此地取水,饮用泉水可以延年益寿,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村民们纷纷效仿老人的做法,每天都会来玉泉取水,喝泉水。
他们的身体真的变得健康而强壮,每个人的面色都红润健康。
村子里再也没有人生病了,人人都像是吃了仙丹一样。
好景不长。
突然有一天,玉泉的泉水竟然干涸了。
村民们惊慌失措,他们发现,不仅泉水消失了,老人也不见了。
大家都非常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在村民们茫然无措的时候,一位名叫小明的少年决定去找回泉水。
他穿上轻便的衣物,做好准备后,向玉泉出发了。
小明走了很远,才发现有一座山峰挡在了他的面前。
他轻车熟路地爬上山峰,眼前出现了一片宽广的平原。
在平原的边缘,他看到了一个石头。
这块石头散发着璀璨的光芒,正是玉泉的源头。
小明激动地向石头靠近,他发现这块石头是一颗太阳石,它的核心正散发出一股神奇的光芒。
“原来这里才是玉泉的泉眼。
”小明惊喜地说道。
他仔细观察,发现石头周围竟然有一层厚厚的灰尘,石头正是被这层灰尘覆盖住而看不见。
小明毫不犹豫地取出自己的水壶,倒上一壶清水,小心地将石头进行清洗。
当水滴落到石头上时,整个石头的表面开始逐渐恢复光亮。
最终,石头的核心重新闪烁起了光芒。
就在这时,泉水竟然重新涌现了出来!玉泉的泉水再次变得清澈见底,水味甘美,宛如仙丹一般。
小明激动地填满水壶,背着水壶返回村子。
【民间故事】玉泉
【民间故事】玉泉玉泉是一个名叫李青的小村庄,位于高山峻岭之间,四周环绕着茂密的森林。
这座村庄的特点是拥有一口清澈明亮的泉水,这口泉水被村民们称为“玉泉”。
据传,很久以前,这个村庄曾经遭受过长时间的旱灾,村民们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他们不得不长途跋涉到山脚下的河流取水,才能勉强维持生计。
为了寻找一种更加便捷的取水方式,村民们集资修建了一条漫长的水渠,而且在村子的中心地带挖掘了一眼深井。
一切的努力却没有如愿以偿,水渠并没有带来丰富的水源,深井也很快枯竭了。
村民们陷入了沉思和困惑之中,于是他们决定寻求一位智者的帮助。
智者为他们解答了困惑:“你们是不是没有深入寻找泉水的秘密?泉水虽然看似平凡,但却蕴含着非凡的力量和智慧。
”村民们对此深感疑惑,于是请教智者究竟该如何深入寻找泉水的秘密。
智者告诉他们,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就能够找到泉水的真正源头。
智者还告诉他们:“你们应该以心灵去寻找泉水,以真诚的心去感受和倾听泉水的声音。
”村民们按照智者的指示,开始了他们的探寻之旅。
他们一起登上山峰,进入茂密的森林,他们四处搜索,细心聆听,寻找泉水的声音。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索,终于有一个村民听到了一阵轻微的滴水声。
他按照声音的方向继续前行,发现了一处悬崖之下的一个小洞。
当他探头进去的时候,发现原来这个小洞通往了一个巨大的洞穴。
村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洞穴,眼前景象让他们惊讶不已。
洞穴中有一片广阔的湖泊,湖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
村民们高兴地笑了起来,原来这就是他们一直追寻的泉水之源。
村民们认为自己的幸福来自于泉水的滋养,于是他们决定将这个泉水共同保护和维护。
他们修建了一座精美的亭子,亭子的正中央设有一个大理石的喷泉。
每天村民们都会来到这里,洗涤身心,祈求泉水的保佑。
玉泉成为了村庄的心脏,每天来自各个地方的人们都会前来取水。
泉水不仅解决了他们的生活用水问题,更是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源源不断的幸福和庇佑。
玉泉的故事流传下来,成为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故事-被诅咒的泉水
王义铭是个驴友,热衷于探险,这次他租了一匹骆驼,想独自横穿沙漠。
可途中他迷路了,而且已经两天没水喝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就在他快绝望时,竟发现了一片胡杨林,并在林中发现了一个不大的坑,坑中是清澈见底的泉水。
王义铭和骆驼都放开肚子喝了个饱。
喝完后,王义铭才发现泉水旁边的胡杨树上挂着块牌子,上面写着一行字:“你只能从这里带走一囊水,否则,你将遭到诅咒!”他仔细地观察起这眼“被诅咒的泉水”,泉眼几乎看不到,坑底铺满了落叶,水坑周围有许多新鲜的动物足迹。
可见沙漠中的动物也来这里喝水。
装水时王义铭犹豫了,他有3个水囊,是将3个水囊都灌满,还是按照树上“咒语”的提示,只带走一水囊的水?王义铭最后做出了选择,将3个水囊都装满!毕竟自己现在迷了路。
多一囊水也就多一份生的希望!而那个诅咒也许是某个无聊的旅行者开的玩笑罢了。
装完了水,看见水坑中还剩下小半坑的水,王义铭禁不住诱惑,脱下鞋子,把自己的脚丫伸了进去。
最后,他干脆脱光了衣服,跳进水坑中洗起澡来。
可刚洗了一会儿,王义铭发现水坑里的水,竟然渐渐少了,最后彻底干了。
他有点着急,看来是什么东西堵住了泉眼。
他赶紧穿上衣服,仔细清理坑底的落叶和碎石,可弄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泉眼。
王义铭有些后悔了,更有些害怕。
王义铭急急地逃离了那片胡杨林。
走着走着,实在是太累了,他卸下骆驼背上的东西,准备休息一下。
可骆驼也似乎感觉到了某种危险,躁动不安地挣脱了王义铭的手,一下蹿出了几米远,望了望主人,一溜烟地跑得没了影儿。
没有了骆驼,王义铭十分懊恼,只得自己扛着3个沉重的水囊上路。
走了一阵,他突然发现远处的沙丘上有异样的东西,走过去一看,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正是那匹骆驼,不过已经倒毙在地上了,骆驼的脖子上有伤口,它的血竟然被吸干了!王义铭下意识地回头一看,发现有一个黑影一闪身躲到了沙丘后面。
真的有东西在跟踪自己!忽然,那个黑影出现在了沙丘顶部,慢慢地坐了下来,用冷冷的眼神盯着王义铭,那竟然是一匹狼!它比普通的狼大得多,颈上有一圈白毛。
王义铭握着刀和狼对峙了一阵,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
王义铭继续赶路,那狼仿佛知道自己已经暴露,也不再躲藏,只是远远地、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
傍晚时分,天气忽然变了。
天边黑云翻滚,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就在这时,那匹狼登上了沙丘顶部,发出了一声声凄厉的狼嚎,显然它在召唤同伴。
很快远方传来了回音,随后,不断有别的狼加入跟踪的队伍,天快黑的时候,狼群已经扩大到十几只了。
王义铭心里充满了绝望。
狼群、沙暴、被吸干血的骆驼,这难道就是那个诅咒?
沙暴来了,漫天黄沙,王义铭已经精疲力竭。
但他不敢停下来,狼群还在后面不紧不慢地跟着。
更让他吃惊的是,狼群后面隐隐约约多了很多东西。
王义铭神经紧张,几乎要崩溃了!突然,一个白色的身影挡住了王义铭的去路。
红了眼的王义铭拔出猎刀,踉踉跄跄地扑了上去。
刚扑到白影跟前,他的脑袋就被猛击了一下,随即一头栽倒在地。
王义铭醒来的时候,发觉自己躺在一间石屋里,身旁是一个穿白色长袍的老人。
老人见王义铭醒了,说:“你醒了?刚才我见你神志不清,只好先把你打晕,拖到这里来。
你那样在沙暴里乱闯,必死无疑。
”王义铭向老人道了谢,他口渴得厉害,发现自己的东西放在石屋一角,便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拿起水囊喝水。
老人突然问道:“我发现你带了3囊水,我想知道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王义铭不敢隐瞒,结结巴巴地把泉水的事说了。
老人气得直喘气:“作孽呀!难怪那些东西要跟踪你,你受到诅咒了!你自己去窗边看看吧!”王义铭凑到窗边一看,吓得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外面的风暴已经停息了,但黑暗中有无数双绿莹莹的眼睛!天亮了,王义铭小心翼翼地凑到窗前一看,尽管有心理准备,但外面的情景还是让他大吃一惊!原来外面蹲伏着数百只大大小小的动物,有狐狸、黄羊、狼,还有比狼大得多的野骆驼。
很显然,它们都是冲着王义铭来的。
王义铭不敢走出石屋,只得向老人求援。
老人叹了口气,说:“现在我们唯有试一试了!你提上那三个水囊跟我来!”王义铭提上水囊,战战兢兢地跟着老人出了屋。
外面的动物一见他们出来,“呼啦”一下全站了起来,虎视眈眈地盯着王义铭,直看得他腿肚子发软。
老人用手在地上掏了一个坑,然后将王义铭随身携带的一块塑料布铺在了坑
里,默默地祷告了片刻,对王义铭说:“快!把水都倒进坑里!”王义铭不知老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他只能照办。
他将两个水囊里的水都倒进坑里,每倒一囊,老人都要他保持好倒水的姿势,让最后几滴水滴进坑里,似乎是想让动物们看见,他们没有留下一滴水。
倒完了最后一囊水,两人退回了石屋,只见那些动物“呼啦”一下就围到了水坑边。
老人催促道:“拿上你的东西,快走!”王义铭跟着老人出了石屋。
幸运的是那些动物似乎完全被水吸引了,并没有跟来。
走了一段路,王义铭看看方向,疑惑地问:“这不是往回走吗?”老人气呼呼地说:“当然是往回走,你做错了事,难道不应该悔过自新吗?”
两人回到了那片胡杨林,林中那个水坑已经完全干涸了。
老人先闭目祷告了一阵,又俯下身子,用手扒开厚厚的落叶和沙子,用鼻子嗅着什么,王义铭好奇地问他找什么,老人说:“找水,咱们必须把那眼泉水重新找出来,才能赎清你的罪过,解除对你的诅咒。
”
王义铭一听,也趴在地上寻找起来。
两人忙活了好一阵,将坑底清理了一遍,还向下挖了一阵,还是没有找到泉眼!突然,他惊恐地叫了一声:“它们又来了!”原来那些动物不知什么时候又跟了上来,包围了胡杨林!老人突然神情激动,嘴里念念有词,边喊边不停地用力向沙坑磕头,他的脑袋上沾满了沙子,被碎石磕得鲜血淋漓。
王义铭被他疯狂的举动吓坏了,想拉他起来,但被他推开了。
突然,老人抬起了头,目不转睛地盯着坑底,王义铭凑上去一看,不由得惊喜万分,那坑底竟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泉眼,水往外冒着,不一会儿,坑底就已积了一摊水!王义铭渐渐明白了,其实刚才要是再往下掏那么一点点,就找着泉眼了,老人刚才那么一磕头,硬是把泉眼给“撞”了出来!水坑里的水渐渐满了起来,但快到水坑边缘的时候,就不再上涨了。
老人拉着王义铭躲到了一棵大树后,只见那些动物慢慢地走近了水坑。
最先到坑边饮水的是狼,它们喝完了水,就快步离去,对近在咫尺、唾手可得的猎物连看也不看一眼。
然后才是其它食草动物,它们也不拥挤争抢,一拨一拨上去,仿佛是早有默契。
王义铭被眼前的这一幕深深地感动了,这眼小小的泉水是这片沙漠中动物的生命之泉啊!千百年来,沙漠里的动物和这眼泉水保持着依存关系,而昨天,自
己却为图一时之快,差点儿毁了这一带的生灵!也许动物们认为自己带走了泉水,才会一路锲而不舍地跟踪;也许因为干渴难忍,狼才会吸干骆驼的血。
而树上那条所谓的咒语,只是警告过往的旅客不要因为贪婪而毁了这一带的生灵!
看见泉眼恢复了,老人松了口气,他告诉王义铭,他就住在这片沙漠边缘。
多年来,他都保持着一个习惯,就是每年都要来看看这眼泉水。
只有看到泉水涌动,他才有信心继续在这片沙漠里生活下去……。